登陆注册
17737500000008

第8章

重酬李少府见赠

李少府:其人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诗为襄阳卧病期间所作,抒发了在寂寞清贫中保持浩然正气和傲岸不屈的精神。题中“重酬”,原本作“爱州”,据别本改。

养疾衡檐下,由来浩气真。

五行将禁火,十步任寻春。

致敬唯桑梓,邀欢即主人。

回看后凋色,青翠有松筠。

养疾衡檐下,由来浩气真——衡檐:即衡门。《文选》卷二十六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作》:“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李善注:“衡门茅茨也。”浩气:《孟子·公孙丑上》:“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二句诗人写虽身体不佳,卧病茅舍,但精神上却不为贫病所困,而是高尚独立,浩气凌云。

五行将禁火,十步任寻春——五行:中国古代认为构成各种物质的五大元素是金、木、水、火、土,称为五行。《尚书正义》卷七《甘誓》:“有户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孔颖达疏:“五行,水、火、木、金、土也,分行四时。”禁火:古代习俗寒食日禁火。《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初学记》卷四《岁时部下·寒食》:“按《周书·司烜氏》‘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注云,为季春将出火也。今寒食准节气是仲春之末,清明是三月之初,然则禁火盖周之旧制。”十步:《说苑》卷十六《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二句写时近寒食,天气渐暖,诗人告别病榻而来到户外,去寻觅感受春天的气息。

致敬唯桑梓,邀欢即主人——桑梓:常借指故乡,古人多在宅边种植桑树和梓树。《毛诗正义·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即:就,就而近之。二句写诗人走出茅舍后内心由衷的喜悦之情,意思是来到外面,看到房舍周围的桑树与梓树随风摇曳,似乎是在向自己致意,融于其间,更有了主人之感。

回看后凋色,青翠有松筠——回看二句:《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筠:竹。二句借写青松自励,意思是回望身后经风雪而后凋的松林,只见苍翠碧绿,郁郁葱葱。

这首诗当是李少府获悉诗人卧疾后以诗探问,诗人作以酬答的,所以此诗在内容上主要围绕自己离开病榻,外出寻春展开,表现出诗人战胜疾病的顽强精神,更抒发了重回大自然的怀抱之后内心无比欣悦的感受;尤其是“致敬唯桑梓,邀欢即主人”,更生动体现了诗人与自然景物之间的亲切感。整首诗感情素淡清雅,平易闲和,意味深厚。

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永嘉江:今浙江省瓯江,流经永嘉入海,故称为永嘉江。《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温州·永嘉县》:“永嘉江,一名永宁江,在州东三里。”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唐时属越州。《元和郡县志》卷二十六《江南道·越州》:“管县七:会稽、山阴……”崔少府国辅:崔国辅,生卒年不详。《唐才子传》卷二:“国辅,山阴人,开元十四年严迪榜进士,与储光羲、綦毋潜同时。”后任山阴县尉。参见前《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诗注。此诗是诗人游历越中期间所作。题中“崔少府国辅”,一本作“崔国辅少府”。

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

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

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

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

我行穷水国,君使入京华——京华:即京师。二句诗人写乘一叶扁舟来往于水上,行程遍及江南水乡泽国,而恰值友人奉使去长安,不能在越中相聚。

相去日千里,孤帆天一涯——相去:《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馀里,各在天一涯。”二句写友人与自己相距日隔千里,天各一方,驾着一叶孤帆在浩荡的江海上随风而逝,驶向天涯。

卧闻海潮至,起视江月斜——二句写诗人夜宿江上,江涛阵阵,难以成眠,披衣而起,但见斜月沉沉,将月光静静地洒在江面上。

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永嘉:唐永嘉县,今浙江温州。二句写诗人心中对永嘉胜地的向往、渴慕之情,询问同舟的旅客,何时才能到达?

从诗的内容看,此诗写作之前,孟浩然就已经获悉友人乘船赴京了。通常情况下,错过了与友人相聚的计划,总是很遗憾的事情,而这首诗中,虽然作者与友人失之交臂,但我们却看不到丝毫的失望之情,相反整首诗还洋溢着愉悦、轻快的情调。诗人的情绪所以如此饱满,与他游历越中所获得的审美满足是紧密关联的。从开头一句“我行穷水国”中的“穷”字可以知道,诗人意欲遍览越中山水,足见其兴致之高。结尾二句“借问同舟客,何时到永嘉”,更是将诗人对永嘉的神往之情生动地传达了出来。正是如此,我们从诗人夜不能寐、披衣赏月中可以想象诗人所获得的审美愉悦该是何等充盈!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全诗感情愉悦轻快,但却没有一句直接抒情,诗人完全将感情融入对越中山水的表现中了;而在表现越中山水时,也是非常简洁,诗人更多地是通过限制性的描写,留给我们更多的回味联想的馀地和空间。南宋时刘辰翁谓“相去”二句“不必思索,皆有”,便揭示了这一点。

上巳日洛中寄黄九

上巳日:三月上旬巳日,晋以后多以三月三日为上巳。《初学记》卷四《三月三日》:“《荆楚岁时记》曰,三月三日,土人并出水渚,为流杯曲水之饮。”洛中:指唐东都洛阳。此诗是诗人洛阳求仕期间所作,描绘了上巳日洛阳种种风俗活动,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题中“黄九”,一本作“王九迥”、“王迥十九”。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

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连。

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

卜洛成周地,浮杯上巳筵——卜洛句:《元和郡县志》卷五《河南道·河南府》:“周成王定鼎于郏鄏,使召公先相宅,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是为东都,今苑内故王城是也。又卜瀍水东,召公往营之,是为成周,今河南府东故洛城也。”卜洛成周:即指洛阳。浮杯:上巳日在曲水台边浮杯饮酒。《初学记》卷四《三月三日》:“昔周公卜成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波流。’”二句写上巳日的洛阳处处欢声笑语、锦筵绮席、浮杯引觞、万民同庆的节日时光。

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斗鸡句:《初学记》卷四《寒食》:“《荆楚岁时记》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斗鸡,镂鸡子,斗鸡子。《玉烛宝典》曰,此节城市尤多斗鸡卵之戏,《左传》有季斗鸡,其来远矣。”走马句:《初学记》卷四《三月三日》:“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其日上巳,其时少阳。……征万骑于平乐,开千门于建章。弓如明月对堋,马似浮云向埒。’”据此,走马骑射亦为古时上巳日之风俗传统。二句写洛阳城内一片欢腾的景象,竞相展开各种各样的风俗活动,斗鸡的人们气势轩昂,走马骑射的人们更是豪气冲天、气宇非凡。

垂柳金堤合,平沙翠幕连——金堤:坚固的堤堰。《全梁文》卷十九昭明太子《锦带书十二月启·无射九月》:“金堤翠柳,带星采而均调;紫塞苍鸿,追风光而结阵。”翠幕:古代上巳日在水边张幕宴游。《艺文类聚》卷四《三月三日》晋张协《洛禊赋》:“朱幔虹舒,翠幕蜺连”。二句写在清波荡漾的河畔,春风吹拂,杨柳若柔丝翠幔一样拂动着水面,平坦宽阔的沙岸上,锦幕翠帐临水而建,串联成了金碧辉煌的一片,人们沉浸在节日欢快的气氛里,尽情地享乐。

不知王逸少,何处会群贤——王逸少:东晋王羲之。《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王羲之,字逸少。……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里借指黄(王)九。二句写诗人置身于浓浓的节日环境,看着往来如织的游人,听着宛转清丽的歌喉,品着芳香浓郁的美酒,心却飞到了友人旁边,他在何处与群贤一同享用上巳日的欢宴?

这首诗诗人以浓墨重彩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浓郁的民俗风情画卷,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开头两句照应诗题,中间四句极力铺排上巳日洛阳的热闹场景。三、四两句,着力点在写人,借斗鸡和堂前骑射写人的豪气。五、六两句着力点在写景,将人物的活动放置于更大的环境中。整首诗诗人以赋的手法入诗,将节日的气氛渲染得非常生动,故而整首诗文笔奔放、气象开阔、情绪兴奋、节奏腾踔,虽为五律,但一气直下,具有歌行体诗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在写上巳日的节庆场面时,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去感受并从中分享快乐。这就使这首诗没有像初唐时期卢照邻的《长安古意》、骆宾王的《帝京篇》那样,从自己清贫寂寥的生活出发,对长安的富足与繁华以及贵族王侯豪奢逸乐的生活加以否定。因此,这首诗应是作者初到洛阳之后所作的。李梦阳谓此诗“盛唐人皆如此作”,方回谓此诗“看似未见工,久之乃见,祓禊而游者甚盛也”(《瀛奎律髓》),都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诗歌在艺术上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江:谓扬子江。山阴崔少府国辅:见前《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诗注。此诗是诗人赴越中游历途中所作。诗题一本作《江上寄崔少府》;诗中“荣枯”,一本作“枯荣”。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

草木本无性,荣枯自有时。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春堤杨柳发,忆与故人期——期:约会。二句写阳春三月,江堤上柳芽初吐,翠烟轻染,诗人于扬子江上乘舟而行,忆起先前与故人有过的共聚山阴、携手而游的约会。

草木本无性,荣枯自有时——荣枯:荣指春天草木繁茂,枯指秋天草木凋零。《文选》卷二十一颜延年《秋胡诗》:“孰知寒暑积,俯仰见荣枯。”吕向注:“俯仰,犹须臾也,春荣秋枯也。”这两句感叹季节更迭、时光流逝,意思是从此前的约定到现在,转眼之间冬去春来,如今已是绿草如茵。

山阴定远近,江上日相思——这两句意思是山川迢递,不知山阴之远近,对于故友却是日夜怀念相思。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兰亭会:王羲之与群贤在山阴兰亭的宴集,见前诗《上巳日洛中寄黄九》注。祓禊:古代习俗,于三月三日在水边洗濯,去除疾病不祥,称为祓禊。《初学记》卷四《三月三日》:“周禊,郑祓。应劭《风俗通》曰,案《周礼》,女巫掌岁时以祓除疾病。禊者洁也,故于水上盥洁也。《韩诗》曰,三月桃花水下之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于溱、洧两水上,执兰招魂续魄,祓除不祥也。”二句以兰亭之会喻与崔国辅山阴之约,意思是友人将要赴京,无以相聚山阴,作兰亭之会,徒然于江上吟咏祓禊的诗篇。

此诗与前《宿永嘉江寄山阴崔少府国辅》为先后之作,从诗中情形看,此诗为作于前者。这首诗借友人因故错失与自己的兰亭之约,表达对对方的思念之情。诗由体现春天季节特征的杨柳起兴,触景生情,故而整首诗读来情谊绵长,感人至深,有很强的抒情意味、色彩,这从“日相思”、“空吟”等字眼中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诗之所以具有这种抒情效果,与诗人将与故友的离别放置于季节更迭、岁月流逝的角度来描写是分不开的,这就使得诗对于离别的吟咏,在很大程度上被赋予了感慨人生的意味,深化了诗的感情厚度。而从写法上说,为了增强抒情效果,诗人就春天欣欣向荣的杨柳来写,可谓以乐景写哀情,这也使得诗歌的伤感意味倍增。

秋登万山寄张五

万山:《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一《山南道·襄阳县》:“万山,一名汉皋山,在县西十一里。与南阳郡邓县分界处。”张五:王维《王右丞集》中有《故人张亚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戏赠张五弟亚三首》、《送张五归山》、《答张五弟名》、《送张五亚归宣城》等,因知张亚为张五。张亚早年隐居襄阳,后隐于长安、洛阳等地,与王维过从甚密。孟浩然此诗中的“张五”,或即张亚。此诗是孟浩然襄阳隐居期间所作,诗题或作《秋登兰山寄张万》;诗中“逐鸟灭”,一作“随雁飞”、“随鸟飞”,“清境”一作“清秋”,“沙行”一作“平沙”。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境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北山”二句:梁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北山:指万山。隐者:指诗人。四句写万山白云缭绕、风景清幽,佳木秀而繁荫,野花发而清香,隐于其中,充满了欢欣怡悦之感。忽而念及远方的友人,遂登至山顶,临风而望,但友人遥不可见,只有鸿雁在碧空中翱翔,诗人目送飞鸟,心似乎也随之而去,飞到远方。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境发——清境:一作清秋。二句写黄昏时分,大地上薄薄的暮色,若烟若雾,似无还有,诗人的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而清秋的山色又使自己转生逸兴,情趣闲远。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树若荠:荠,菜名,茎高数寸以至尺馀,其嫩茎可供食用。梁戴暠《度关山篇》:“昔听陇头吟,平居已流涕。今上关山望,长安树如荠。”隋薛道衡《敬酬杨仆射山斋独坐诗》:“遥原树若荠,远水舟如叶。”四句写诗人从山上眺望所见之景:劳作了一天的农民,三三两两相伴归来,或于沙滩上缓缓而行,或有疲倦者于渡头稍歇。而天边的树木远望去细小如荠菜,江畔的沙洲,又像是一轮弯弯的明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何当”二句:《宋书·陶潜传》:“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值(王)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后归。”二句写在九九重阳之际,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期待友人能携酒而来,共渡清秋佳节。

此诗为怀人之作。起两句化用晋代陶弘景的诗句,但却不露一丝拼接的痕迹,“俱是天然古句”。三、四两句紧扣重阳登高之习,以仰视的角度写放眼远望,刻画苍茫寥远的暮色,境界开阔。同时还为下面描写怀友作了铺垫。五、六两句以俯瞰的视角写所见,仿佛一幅写意画,淡淡的忧愁随着暮霭升起,似乎没有色彩,好像也看不到笔墨,而“兴是清境发”却似写意中的几枝秀菊,随意而开,若“清水出芙蓉”,天然成趣,其中的至味,耐人咀嚼,恰如刘辰翁所评“淡而不厌”。中间四句更是诗的精华所在,似徐徐展开的画面,诗人没有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渲染景物的色彩,只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妙手而得,简淡的笔墨既显示了江畔村边的安详静谧,又表现了自然界优美的景象,旷远清幽的境界全出。最末两句照应开端,可见对友人真挚的思念,又可见诗人风神散朗的形象。全诗“每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闻一多)。

宿庐江寄广陵旧游

庐江:由诗中“建德”看,此诗中的“庐江”,非位于淮南道庐州者,而当是桐庐江,亦称桐江。《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五《江南道·睦州·桐庐县》:“桐庐江,源出于杭州于潜县界天目山,南流至县东一里入浙江。”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元和郡县志·阙卷逸文》卷二《淮南道·扬州》:“《禹贡》‘淮海惟扬州’……秦灭楚为广陵,并天下属九江郡。”又:“广陵城,吴王濞都,周十四里半,一名扬子城。”此诗作于诗人客游越中时,抒发了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感及对广陵友人的怀念之情。题中“庐江”前,一本作“桐庐江”。按,以后者为是。

山暝闻猿愁,苍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山暝闻猿愁,苍江急夜流——山暝:山色昏暗,天色将暮。《文选》卷二十六谢玄晖《郡内高斋闲坐答吕法曹》:“日出众鸟散,山暝孤猿吟。”苍江:暗绿色的江水。二句写日暮时分山色昏暝,林间随处传来凄愁的猿啼声,江水沉沉,在月光下汹涌奔流,所闻所见,令人心神凄然。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风鸣”二句:写夜风吹过,两岸的树木沙沙作响,月亮静静地照着江畔的一叶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建德:为桐庐邻县,指桐庐江流境、今浙江省建德。《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五《江南道·睦州》:“建德县,本汉富春县地,吴黄武四年分置建德县,隋大业末改为镇,武德四年复改为建德县。”非吾土: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维扬:即广陵,今江苏省扬州。《梁溪漫志》卷九:“古今称扬州为惟扬,盖取‘淮海惟扬州’之语,今则易惟作维矣。”二句写诗人独宿桐庐江上,建德风物虽美终非故土,故而寂寞之中回忆起远在广陵的旧友。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海西头:指扬州。《乐府诗集》卷四十七隋炀帝《泛龙舟》:“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借问龙舟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二句写猿啼、夜月、孤灯、寒风重重地包裹着感情敏锐的诗人,使他不能找到一丝慰藉,以至于泪水盈眶,默默流淌,谨以小诗遥寄友人,聊以表达思念之情。

诗为怀人之作,同时抒发了强烈的羁旅之愁,二者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清峭、孤寂的感情氛围。首联可谓健笔,刻画出环境的幽暗、险峻,大自然似乎与诗人对峙而立,他是那么的孤寂无助,无法再融入其中获得惬意和闲适的心情。颔联情绪稍缓,但诗人仍然是孤独地徘徊在夜色之中,此时的明月冷若冰霜,决不同“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池月渐东上”(《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的玲珑可爱、妩媚可亲。“一孤舟”似是诗人的化身,停泊在凄风急流之中,毫无遮蔽,亦无伴侣,只有外界的风吹浪打和内在的肝肠寸断,其中蕴含着人生的失意之悲。刘辰翁是以谓此联“天趣自得”,毫无斧凿痕迹。后两联由写景转向抒情,照应了题目中的“寄广陵旧游”,诗人一直用淡笔来抒写感情,但在尾联中却不能再控制,任热泪流淌。全诗节奏急缓相间,笔法深淡有致,感情起伏轻敛,浑然而就。

东陂遇雨率尔贻谢甫池

陂:山坡。率尔:指迅速。《文选》卷十七陆士衡《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张铣注:“率尔谓文速成,邈然谓文迟成。”贻:赠送。此诗描写了春雨之时农家忙碌春耕的场景,抒发了诗人的田园意趣,为隐居襄阳时所作。题中“陂”,一本作“归”;诗中“隐隐”,一本作“殷殷”,“湿初稀”,一本作“润初移”,“问君田事”,一本作“因君问土”。

田家春事起,丁壮就东陂。

隐隐雷声作,森森雨足垂。

海虹晴始见,河柳湿初稀。

予意在耕凿,问君田事宜。

田家春事起,丁壮就东陂——春事起:开始春天耕种之事。丁壮:少壮男子。就:接近。二句写春回大地的时候,泥土悄悄地融化解冻,强健精壮的农夫们扛着锄头工具,纷纷到东陂耕耘播种。

隐隐雷声作,森森雨足垂——隐隐:当作“殷殷”,见题解。殷殷,象声词。《诗集传》卷一《召南·殷其雷》:“殷其雷,在南山之阳。”朱熹集注:“殷,雷声也。”《文选》卷十六司马长卿《长门赋》:“雷隐隐而响起兮,声象君之车音。”刘良注:“隐隐,声也。”森森:树木繁密貌,此指大雨紧密。《文选》卷二十九张景阳《杂诗十首》之四:“翳翳结繁云,森森散雨足。”刘良注:“森森,雨散貌。”雨足:即雨脚,见前《题大禹义公房》诗注。二句写殷殷春雷阵阵而起,春雨绵绵密密,细如毛发,滋润着大地。

海虹晴始见,河柳湿初稀——二句写雨过天晴后,绚丽的彩虹横跨天际,河水清波荡漾,岸边的杨柳新枝初发,在湿润的春风中浅舞低垂,青翠欲滴。

予意在耕凿,问君田事宜——耕凿:本义为耕田凿井,此泛指农事。《艺文类聚》卷十一《帝尧陶唐氏》:“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于道,观者叹曰:‘大哉,帝之德也。’老人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尧何力于我哉。’”二句写诗人意在田园,为这一场知时节的好雨而欢天喜地,亦在筹划着在东陂种植作物,故而向友人询问耕作事宜。

此诗为逢春雨而作,使人联想到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春雨贵如油,不仅滋润了土地,更滋润了农人的心窝,也给诗人带来了灵感。诗的首联点明说的是田家事,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生动活泼,被方回评为“幽雅自然”(《瀛奎律髓》)。颔联用“隐隐”、“森森”来写春雨之势。颈联写天晴之后的彩虹和河柳,色彩清润,娇翠欲滴。尾联与首联相呼应,以“相问田事”来结语,如述家常,朴素无华。全诗“通体自然”(纪昀语),洋溢着轻快、喜悦的情调,与杜甫诗同一机杼,甚至杜甫诗在构思立意上也受到了孟浩然此诗的影响。杜甫《解闷》诗中说“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可见他是受到孟诗的影响的。

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

李十四:名不详。綦毋校书:綦毋潜,盛唐诗人。《唐才子传》卷二:“潜字孝通,荆南人。开元十四年严迪榜进士及第。授宜寿尉,迁右拾遗,入集贤院待制,复授校书。”校书:指校书郎。据《旧唐书·职官志》,弘文馆有校书郎二人,从九品上。秘书省有校书郎八人,正九品上。诗为在洛阳时作,诗人(或与綦毋潜同往)去访李十四,却值李外出,题诗于壁,兼赠綦毋潜,描写了李宅优美的自然风景,表达了闲雅的隐逸之趣。

闻君息阴地,东郭柳林间。

左右涧水,门庭缑氏山。

抱琴来取醉,垂钓坐乘闲。

归客莫相待,寻源殊未还。

闻君息阴地,东郭柳林间——息阴:栖隐闲居。二句写诗人闻得友人栖息幽隐的地方在城东那片潇洒的柳树林间,春来之时柳丝袅娜,飞絮蒙蒙,春去之后绿荫蔽天,清风拂面,诗人欣欣然相访,其中果然洒脱怡然。

左右瀍涧水,门庭缑氏山——瀍(chán)涧:瀍水源出洛阳市西北,东南流经洛阳故县城东入洛水。涧水源出河南渑池县东北,东南流会渑水。《元和郡县志》卷五《河南道·河南县》:“瀍水,在县西北六十里。《禹贡》曰:‘伊、洛、瀍、涧,既入于河。’”缑氏山:《元和郡县志》卷五《河南道·缑氏县》:“缑氏山,在县东南二十九里。王子晋得仙处。”在今河南省偃师东南。《初学记》卷五《嵩高山》:“昔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间。道人浮邱公接上嵩山,三十馀年,往来缑氏山。缑氏山近在嵩山之西也。”二句写友人的庄园坐落在潺湲的清水之畔,左右与瀍涧之水相接相连,门前正对的是烟霞缭绕、彩翠氛氲的缑氏仙山。

抱琴来取醉,垂钓坐乘闲——二句写在清幽雅静的环境中抱琴轻弹,饮酒成欢,沉醉欲眠,或者垂钓于碧柳之下,静听风送蝉声,心神悠闲。

归客莫相待,寻源殊未还——二句写诗人游遍了庄园,而主人尚未归返,莫非他是去寻找胜地仙源、忘记了日色将晚?诗人不欲再等待,悠悠然走出柳林,兴趣盎然。

诗写寻人不遇,与贾岛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相比,少了一份孤寂和失落,多了一份明朗和清丽,尽显盛唐诗人的从容气度。首联未点明寻人,但从语言中可知诗人是有目标的来到东郭的柳林。颔联中诗人在未入门之前,先饱览了墙外的风景,恰如“一枝红杏出墙来”,园外的风景如此清幽雅致,园内的光景更是可想而知,主人的性情更是可见。颈联既写诗人的疏宕放旷之趣,亦突显主人的闲情逸兴,“抱琴”令人联想到李白的“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天然成趣。尾联写诗人欲还,终未见到主人,但情绪中不见伤感和遗憾,而是开了个雅谑的玩笑,诗歌在轻松的笔调中结束,诗人怡然自得地返还。全诗语言简淡,情景悠然,体现了孟诗清逸淡雅的艺术特点。

登江中孤屿话白云先生

江中孤屿:据诗意当是襄阳附近汉江中小岛。白云先生:王迥,见前《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注。此为诗人登汉江中的孤屿而作,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诗题或作《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登江中孤屿遗王迥》。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边密。

鲛人潜不见,渔父自歌逸。

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

夕阳门返照,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边密——悠悠:水流连绵不尽。《文选》卷五左思《吴都赋》:“直冲涛以上濑,常沛沛以悠悠。”吕向注:“悠悠,远貌。”回潭:潭溪宛转曲折。这里当指岘山潭。绿筱(xiǎo):青翠的细竹。四句写屿中所见,意思是汉江水清澈潺湲,向远方流去,沙屿玲珑地伫立在碧波涟漪中间。岩石遮蔽下的深潭,水流旋转、浪花飞溅,周围翠竹青青,连绵不断,若一幅青翠的纱帐将河岸密密遮掩。

鲛人潜不见,渔父自歌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鲛人:神话传说中的海底人鱼。晋张华《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四句写江中波浪轻翻,神话中的鲛人深潜不见,轻舟短棹的渔父悠闲地自放高歌,逸趣翩然。此情此景,令诗人回忆起与白云先生携手登孤屿、泛舟弄清浅的情景,过去的分别时,如同昨天一样历历在目。

夕阳门返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中坐:《文选》卷二十二江文通《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一首》:“绛气下萦薄,白云上杳冥。中坐瞰蜿虹,俯伏视流星。”吕延济注:“中坐,半山坐也。”兴:兴致。鹿门山:见前《题鹿门山》注。四句写夕阳的金色霞光中,诗人坐在孤屿上目睹江上烟景,感慨颇多,南望暮色中的鹿门山,更是心绪茫茫,怅然失落。

这首诗写景兼怀人。诗的前六句照应题中“登江中孤屿”,写所见之景,若一篇山水小记,清幽淡雅,体现了孟诗一贯的审美情趣。后半部分怀人,追忆昔日与白云先生同游的快乐情形,“中坐兴非一”中“一”字“用法轻妙”(《唐贤三昧集笺注》),更突出了眼前的孤独郁闷。全诗风格简淡明净,情思绵渺细致,柔婉多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和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什

卢明府:卢象。见前《陪卢明府泛舟回作》注。郑十三:不详其人。由题意看,郑当在襄阳为官,因官事而回京。之什:《诗经》中《雅》、《颂》多以十篇为一组,称为“什”,后用以泛指诗文篇章。本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一年(733)秋,当时张九龄执政,诗人的一些友人都得到擢用和迁升,所以诗人兴起再上长安求仕的念头,希望在政治上能有一番作为。“醉坐”一作“闲卧”。

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

醉坐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

洞庭一叶惊秋早,漠落空嗟滞江岛。

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长安道。

昔时风景登临地,今日衣冠送别筵——“昔时”句:当指襄阳岘山,参见前《与诸子登岘山》诗注。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衣冠为缙绅士大夫代称。《汉书·杜钦传》:“茂陵杜邺与钦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故衣冠谓钦为‘盲杜子夏’以相别。”颜师古注:“衣冠谓士大夫也。”筵:酒席,古人饮食宴会在席上,故称。二句写昔日曾共同登临风景佳丽之地游赏览胜,今天却摆开了离别的筵席。

醉坐自倾彭泽酒,思归长望白云天——倾:倒。彭泽酒:晋陶渊明喜欢饮酒,曾为彭泽令,故称彭泽酒,事见《晋书》卷九十四《陶潜传》。白云天:《文选》卷四十谢玄晖《拜中军记室辞随王笺一首》:“轻舟反溯,吊影独留。白云在天,龙门不见。”李善注:“《穆天子传》: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路悠达,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以后即喻思归。二句写筵席之上,郑十三为忘却离别之感伤,醉酒之后仍然不住地给自己斟酒,仰望天空随风而逝的白云,不知道是否还能回来与友人相聚。

洞庭一叶惊秋早,漠落空嗟滞江岛——洞庭:《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一叶惊秋:《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嗟:叹息。滞:停留。二句写洞庭湖上烟波浩渺,秋风袅袅,树叶纷然而落,面对萧萧落木,空自于江岛之上慨叹时光已逝,人生已秋。

寄语朝廷当世人,何时重见长安道——当世人:掌权、执政之人。《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四《昭公七年》:“圣人有明德者,若不当世,其后必有达人。”孔颖达疏:“圣人谓殷汤也。不当世,谓不得在位为国君也。”重见长安道:诗人开元十六年(728)曾上长安求仕,而今又想上长安,故言。二句写诗人的仕进之心一直未泯,遂请传语给今日执政者,使之广纳贤才,以便自己能再次踏上前往长安的大道,以追求人生。

此诗为唱和之作,原作是卢明府送郑十三还京。诗人和此诗,想必是郑十三还京勾起了自己过去的长安记忆,借和诗以抒发人生追求。诗的前四句围绕离别之筵进行,表现郑十三与友人离别时内心的痛苦,诗人以“自倾彭泽酒”和“长望白云天”两个动作,勾勒出郑十三的思归之心。后四句诗人由秋天草木之纷然而落,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进而唤起诗人在有限的人生里,去追求人生的价值。后四句主要是自抒胸臆,表达怀抱。我们从“何时重见长安道”里,不难体会道诗人内心急迫之感,可谓言尽而意长,引人深思。

宿杨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

杨子津:见前《杨子津望京口》注。润州:今江苏镇江市。《元和郡县志》卷二六《江南道·润州》:“本春秋吴之朱方邑,始皇改为丹徒。汉初为荆国,刘贾所封。后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孙权自吴理丹徒,号曰‘京城’,今州是也。十年迁都建业,以此为京口镇。……(隋开皇)十五年罢镇,置润州,城东有润浦口,因以为名。”长山:《嘉定镇江志》卷六:“长山,在城南二十里,山有灵泉,旧传其流与练湖通,注溉民田万顷。”刘隐士:不详其人。《至顺镇江志》卷一九《隐逸》:“刘处士,忘其名,居润州长山,孟浩然有诗寄之。”诗写旅途之中对刘隐士的思念之情,也流露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所思在建业,欲往大江深。

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

不见少微星,风霜徒夜吟。

所思在建业,欲往大江深——所思:《文选》卷二十九张平子《四愁诗》:“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侧身南望涕沾襟。”建业:三国时吴都城,孙权置,今南京市。二句写诗人对友人绵绵的思念之情,欲前往寻访友人,却有层层山峦和滔滔江水相阻,令人望而生畏,产生了一种“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踌躇之感。

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京口:此指润州,即今镇江。见前《杨子津望津口》注。二句写日暮时分诗人于杨子津向京口望去,不见京口所在之处,只见长江上的浩渺烟波,白帆点点,沙鸥阵阵,引起了诗人无限的孤独,使他对友人的思念更加深切,此情恰如“长安不见使人愁”,因距离之遥远和江雾之扑朔迷离,更增加了迷蒙的氛围,令人愁情难耐。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茅山洞:茅山原名句曲山,在润州南部。《嘉定镇江志》卷六《金坛县》:“茅山,一名句曲山。……山内有灵府洞庭,四开穴岫,长边七涂九源,四方交达,真洞仙馆也。”目极:极力远望。《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枫树林:《文选》卷二十三阮籍《咏怀诗十七首》之十七:“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二句写诗人虽然人在杨子津,心却已飞驰到友人所隐的茅山洞,与友人促膝而谈,秉烛夜游,故而伫立江边极目远望,然而隐隐所见的只有天际的枫树林。

不见少微星,风霜徒夜吟——少微星:星座名。《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廷藩西有隋星五,曰少微,士大夫。”司马贞《索隐》:“《春秋合诚图》云:‘少微,处士位。’又《天官占》云:‘少微一名处士星也。’”《正义》:“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南北列:第一星,处士也;第二星,议士也;第三星,博士也;第四星,大夫也。占以明大黄润,则贤士举;不明,反是。”后多用以指处士隐士,这里指刘隐士。二句写诗人于怀念友人而无以得见,愁苦之情,无以解脱,以至深夜难眠,徒自于风霜之夜吟诵起思念友人的诗歌。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起句之“所思”继承了张衡《四愁诗》的高古格调,第二句以大江之深说明了思不可及,形成了一种扬抑之美。因为无法渡江,而有了下句之望,又因为是日暮时候,所以才会更加的忧愁,紧扣了题目中的“宿”字。江深不可渡,雾浓不可望,但心是可以自由驰骋的,五、六两句中“心驰”、“目极”,以及结句中的“夜吟”,皆生动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思念之深。诗人丝毫不掩饰这种感情,所以整首诗感情诚挚,感人至深;与此相应,诗歌在表达上也出之自然,如行云流水,而不见刻意的雕琢。

同类推荐
  • 军营往事

    军营往事

    本书主要记录了作者在12年军营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和战友情谊,并对作者所在部队经历的战史进行了研究,包括:走进军营、团史教育、魔鬼训练、战术演习、生死经历、参谋集训、重回部队、八一情怀等内容。
  • 韩愈文集3

    韩愈文集3

    韩愈,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西)。郡望昌黎,称"韩昌黎";曾任吏部侍郞,称"韩吏部";又谥曰"文",称"韩文公"。韩愈一生追求仕进,早年求举不利,仕途生涯曲折、坎壈。陈寅恪先生《论韩愈》一文认为韩愈"卒开后来赵宋新儒学新古文之文化运动",成了"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前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倡导"古文",起八代之衰而取八代之髓,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根本革新。以文为诗,奇崛高古,独创新境,"山立霆碎,自成一法"(蔡绦《西清诗话》),与孟郊诗一起创中唐诗坛的韩孟诗派;从诗歌的发展历史看,与杜甫、白居易、孟郊等一并被认为"实唐人之开宋调者"
  • 就这样慢热地活着

    就这样慢热地活着

    《就这样慢热地活着》里,作者田禾通过漫无目的地行走去解读自己。有时,只是停下来闻植物的味道,然后转身走开;有时,随便搭上一列最快开动的火车;有时,又像最真诚的朋友,听自己忏悔傲慢和无知。卸下向世界对抗的戾气,去拥有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和无需声张的厚实。不做遥不可及的梦,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人际,使得生活少些负担和承诺。何必要用一个模子去度量生活的价值?
  • 弦歌盈耳

    弦歌盈耳

    福建师范大学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百年老校,又是学科较为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木铎百年,金声玉振,近40万校友遍及海内外,现注册就读的各类学生达10万之众。薪火相传,自强不息,上百个学科荣获博士授予权,新百年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温故知新,鉴往知来,为此而征集出版的这套纪念文集《弦歌盈耳》,留存着广大校友的珍贵记忆,
  • 岁月如歌

    岁月如歌

    对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中国传统书画作品,许多人视传其神为畏途,但是席小平在一部书中记录、欣赏、分析、评论流派情趣各异的书画作品毫无吃力之感,反而极逞笔力,将一幅幅用线条与色彩勾勒的作品演变成一场场文字的盛宴与语言的狂欢。在欣赏和探寻书画家们的艺术成就时,席小平专于白描,但是在倾注感情时却不吝笔墨,他的描写从底蕴到语言都是民族的,不论是人物、山水、花鸟还是翎毛、走兽、虫鱼等内容,不论是工笔、写意还是勾勒、设色等技法,都有富于中国传统的文人化阐示。从《诗经》流传下来的“赋比兴”手法在席小平手中运用娴熟,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的铺陈、比喻、起兴成为席小平散文的一大特色。
热门推荐
  • 带着狐仙去修真

    带着狐仙去修真

    与美丽狐仙的偶然相遇,狐仙带着冬雪修真,在这个修真路上到底有什么等着他们呢?获得千年尸王将臣的气息?幽冥十大鬼王的帮助?法术无边的雪歌殿主?妖娆魅惑的狐仙家族?想知道后面的故事,请期待《带着狐仙去修真》吧。
  • 殇之莽原

    殇之莽原

    莽原,荒凉之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莽原,总有一些不想记得却又难以忘怀的回忆。莽原主要描述的主角转世轮回之后少年时期的辛酸历程,如书名所说仿若孤身一人在莽原上,无人理会,那辛酸...谁能懂
  • 夜戮

    夜戮

    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夜晚独自外出是需要小心的,尤其是在动乱的时代,尤其是,在遇到夜魔的时候……
  • 无敌说服:一分钟说服术

    无敌说服:一分钟说服术

    本书撷取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典场景,解读探究人心的策略、诀窍,以实用、精妙的攻心说服术,阐述了演说、辩论、谈判的技巧。
  • 逆天重生:缠上冷漠上仙

    逆天重生:缠上冷漠上仙

    她无情无爱,自私到了极致.为了成就放弃友情,亲情,甚至是他.原本以为自己放弃这一切就能成就大道,却不知自己早已误入歧途.最终死在好友手下,若能重生,她一定要改写这一切,还有那个对她失望之极的他。他是高门弟子,别人眼中的人上人.人生前途光明无限,只是那女子为何这般看我?为何那么努力的想要追上自己的步伐?他只觉得她有些痴了,却也有了一丝心动。当他从高处摔落时,看着身旁唯一陪伴的她.他心想,罢了,就给她一次机会吧。
  • 幻彩时空

    幻彩时空

    浩瀚的太空,无垠的星际。在这个绚丽的宇宙以外,还有着一个名为幻彩时空的域界。那里和宇宙一样,有着星系,星球,生物。可那里的人类却和宇宙不一样,因为他们被称之为——幻空者。…
  • 轩辕图穹

    轩辕图穹

    志大力薄,欲与天斗,乃知一步一光年,一指一乾坤之大道。
  • 青树

    青树

    沙漠和大河之间有个美丽的女人叫青树。她常常会带一把猎枪,到胡杨林中去转。那里有她丈夫的坟墓。在乱着大风的那一天,他死在了林中。青树发誓要为丈夫复仇……沈从文之后难得一见的乡土美丽。西部实力派作家董立勃倾情力作,同名电视剧即将在全国放映。
  • 穿越之锦绣佳妻

    穿越之锦绣佳妻

    现代医学博士姚锦绣,带着随身医疗系统,意外穿成姚家不受宠的嫡长女。她虽在姚家不受宠,好在她遇到了一个宠她入骨的夫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金融潜规则

    金融潜规则

    《金融潜规则》所讲述的故事是在帮助人们回答以下一些问题:从古老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到塞里格曼的发家史中,人们是否可以发现在那个年代里,争做权贵代理人是攫取财富的重要途径?黄金作为贵金属货币,是否曾经引发许多不同阶级之间的金权较量?法律在金融家面前到底是什么?是套在头上的紧箍咒,还是一纸空文?战争吞噬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却致富了一批又一批居心叵测的阴谋家?商业并购到底水有多深?金融市场中的欺诈何其多,然而这一切又是如何发生的呢?金融市场是赌场?谁在背后操纵着世界各国的政坛?金融机构的“保护伞”是什么?谁主宰着这充满着贪婪与杀戮的金融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