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37600000007

第7章 看望母亲

近几年想念母亲的情绪与日俱增。积攒多了,夜里就老做噩梦。梦见那些最怕发生,醒后并未发生,又担心万一发生而不敢说出的不吉利事,引得心里直发毛。

母亲生于中国改朝换代的年代。时代给了她太多的苦难、灾荒和坎坷。生下我以后,父亲和她共同背着我和苦难生活的重负在整个民族生与死、血与火较量的夹缝中跌跌撞撞地谋求生存,建立家业。新中国成立之后,炮火刚刚隐去,硝烟尚未散尽,又含辛茹苦地呵护着我和弟弟在弹痕累累、疮痍重重的大地上寻求新的人生之路。为此几乎筋疲力尽的双亲不敢喘息,继续榨尽血汗供我们上中学、上大学……父亲过早去世,更加重了母亲的负担,但心力交瘁的她没有向命运屈服,更挺直了腰板朝前走……

母亲给我的是海洋,我回报给她的只是杯水。

时间一晃,我也提前退休了。送别座谈会上众人用近乎“盖棺论定”的溢美之词概括我的一生,使我感到好像是为我开追悼会。幸亏大家都要表达一下“健康长寿”、“保持晚节”之类的祝愿,这才使我又从“棺材”里“还阳”,意识到我不是死去,而是老了。

这种以前感到颇为遥远,眼下似乎突如其来的“老”,很现实地撞击到母亲的“更老”,使我好像隐约听到母亲桑榆晚景的尾声,回家看望她老人家的念头更超常地膨胀起来。

扑进家门,我宛如归巢的乳燕,亲切温馨之感直透骨髓。看到母亲老而无恙,悬着的心有如伞兵突然着陆了。晚上,睡在母亲身旁,突然感到自己小了几十岁。母亲轻轻抚摸我头上“马鬃(小辫)”的亲昵,责备我“蔫捣”行为的嗔怒,油灯下为我缝补旧衣的专注,依依送我远行的深情……都争先恐后地从岁月底层泛起挤到眼前,来印证我往日的身份。

母亲照例又念叨了:“你身体常出毛病,前几年才动过手术,最近又住了一次医院,再不能大意了,要自己照护自己。孩子们都大了,不要为他们操心劳神了,现在是他们服侍你的时候了……”

夜很静,月很明。母亲的话如深山淙淙清泉,澄澈而响亮,字字句句含着她异常执著又不张扬的母爱。

我怕她说多了劳累,就再不应声,诱她入睡。她果然中了我的计,一会儿就自言自语地说:“岁数不饶人,路上累了,睡着了……”很快,那平静匀称的呼吸声又向我报告了她睡熟的消息。我猜得出她脸上定然挂满微笑,那是她看到为之担心的儿子“完璧归赵”后放心的笑。

然而我却久久不能入睡。

临走那天,天刚麻麻亮,母亲就轻手轻脚摸索着起了床,没开灯就去生火。我被惊醒后问:“妈,这么早生火干啥?”

“你不是一早要坐车走吗?我给你做点饭……”

我的心一颤,忙起来劝阻:“妈,你歇着,我早不该你‘服侍’了,再说,两个多小时的路,早饭前就到了,用不着吃什么……”

母亲好像什么都没听见一样,十分固执,十分专心地用她那双饱经风霜的手颤抖着给我煮了荷包蛋,盛在碗里……这双手忙家务、干农活、扼住命运的咽喉,编织全家人的理想,曾经那样灵活有力。由它操作的纺车和机杼声经常柔柔地悠扬在我童年的梦中,伴我进入青年;现在,这双绣过花、织过布、扭转过家庭厄境的手,已经皱纹纵横、青筋隆结、寿斑重重、抖抖索索,却执拗地为她鬓发斑白的儿子做饭,并且不放心地叮咛:“人是铁,饭是钢,上了年纪更要在吃喝上调理……慢点喝,保护好肠胃,你小时候吃饭狼吞虎咽,不管冷热直往肚子里倒。如今到出毛病的岁数了,要自己照护自己……”

临走时,母亲站在门口,用我几十年最熟悉的目光送我,任微风轻抚她稀疏的银发。她显然苍老多了,再也没有力气一程一程地送我出村了,只是不停地叮嘱:“上了车别靠窗户,当心受风,靠前点坐,后边颠……”

每次回家看望母亲,得到的都是厚重的母爱,惹得我鼻酸喉哽,压得我难于喘气。

我恩重如山的母亲啊!

原载《山西老年》2000年2期34页

获2004年山西省企业界书画写作大赛优秀奖

收入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出版的《永恒的母爱》一书

同类推荐
  • 人事如昨:郑振铎作品精选

    人事如昨:郑振铎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两年间

    两年间

    《两年间》:本书是作者于2010年、2011年两年间创作的一部诗歌作品精选,全书分为“心灵的旅迹”、“感念的触”、“澧水的情思”、“远行或怀想”共四辑。
  •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谈及了政治、经济、宗教、爱隋、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话题,几乎触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黑格尔、雪莱、罗素等大师一致推崇的传世美文。
  • 翻译文学研究(王向远著作集第八卷)

    翻译文学研究(王向远著作集第八卷)

    本书收录了《翻译文学导论》与《中国文学翻译九大论争》两部专著。前者是对翻译文学原理构建,后者是对20世纪文学翻译论争的评述与总结。
  • 中外文学名作导读

    中外文学名作导读

    本书是高等艺术类院校必(选)修课教材。按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三部分编排。其中古代文学包括诗词歌赋、文章、小说、杂剧;现代文学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文章等;外国文学包括诗歌、戏剧、小说等。所选内容皆为名家名作。
热门推荐
  • 双阳之殇

    双阳之殇

    想好了再来改,首发一章序,估计很久才会开更。
  • 成功学全书(励志大师传世经典)

    成功学全书(励志大师传世经典)

    本套丛书汇集了世界近400年来最伟大的经典巨著,包括了拿破仑·希尔、戴尔·卡耐基、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奥里森马登等励志大师的不朽著作。《成功学全书》是其中的一册。这些作品无数次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在全世界为广大读者所拜读,影响和改变了亿万人的命运,被公认为全世界副韦大的、最激动人心的励志经典。
  • 重生之都市逍遥神

    重生之都市逍遥神

    都市一普通少年,普通的生活,留下许多遗憾,意外的重生了。不因为做过什么而后悔,而是因为没做什么才后悔......
  • 无征

    无征

    一个可怜的可爱的有点二逼的青年回到久违的家乡发生的一些可怜的可爱的故事,外号辰疯子的他十四岁爷爷失踪了,十七岁没了爹和妈,受了刺激的他离家出走在外面游荡了一年多后开始想家后却发现他在森林里迷路了......艹!结果他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走出来,最后又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回到家。他有一个梦想,他要把这个世界上所有危险神秘的地方都走上一遍,掀开这些地方的神秘面纱,当他把人间的所有他能去的地方都走上一遍后,他还要到天界去,也把天界的那些危险神秘的地方给走上一遍。然后如果没死的话,他要写两本书,一本是《辰疯子人间密地游》,另一本是《辰疯子天界游》。这就是他的梦想。但是,他实现梦想的道路会顺利吗?一个浩大无比的世界,一个神秘的世界,一大坨不为人知的秘密等着人们去探索。让我们一起来看辰疯子实现梦想的路上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结局很有爱。
  • 龙纹之恋:首席的甜宠娇妻

    龙纹之恋:首席的甜宠娇妻

    龙少卿,A市所有女性都垂涎欲滴的对象。他不仅俊美,多金,清冷,还很专情。叶沁纹,天然呆一枚,却是个天才网络小说家。因为男友的利用,她的才华一直被淹没。好友的邀请她在他生日宴会上与他再遇。*“表叔,她是你的未婚妻吗?”“嗯…”淡淡应声,似是不想多说“噢,她好像不怎么喜欢我的样子…”手搭下颚,囧着一张脸。
  • 歇尸底里

    歇尸底里

    夜里的一场梦,彻底打乱了我的人生,原本我有一个荒诞而执着的梦,但却因这个梦而被放弃,从此走向了一条难以回头的摸金之路。
  • 师徒二人的修仙物语

    师徒二人的修仙物语

    某个人在假期脑洞大开的产物。一个进阶无望,修为只有筑基期,人称“修士之耻”的师父。一个天赋异禀,骨骼精奇,修仙之路一片光明的徒弟。师徒两个人的修仙经历。
  • 根参大道

    根参大道

    大道艰难,根骨为最。极品有仙根、神根。上品有灵根、道根。中品有金木水火土五行自然根……你根骨太差?没关系!就算你是白菜萝卜根,信我,也能把它炼成以上任选N种根。什么?你根本就没根!神迹啊——无根胜有根!十个铜板,拿去炼炼,或许你能炼出一条独一无二的根!本书标签:样板废柴流——废柴精华,熔为一炉,炼成奇书,娱乐大众,完本保证,童叟无欺。
  • 赶尸记

    赶尸记

    民国末期,军阀各斯其乱,以盗墓为军费;民不聊生,民死有冤无伸???。惹得天魂灵怨,诸多异界生物祸害世间!—————————————————————————————————————湘西是一个充满悬疑的地方,流世着异彩的民间风俗赶尸传说;拥有奇特的职业和派别:赶尸道人?奇门遁甲?摸金校尉?寻龙点穴?辰州符?茅山道士?苗疆蛊术?风水师?星相?算术?降头师?????。—————————————————————————————————————动人心悬的事世:血墓?尸王玄魁?月梦惊魂?苗疆迷情?妖夜回廊?青衣尸怪?阴宅?楼兰古国?七星悬棺???红槐树下?鬼太后?鬼城?无头鬼?古钟??????!讨论互动群:247240969神话粉丝群:256675981
  • 春秋那些事儿(MBook随身读)

    春秋那些事儿(MBook随身读)

    春秋时代,国家林立,纷争不断,大国要争霸,小国求生存。名义上的大哥周天子已经不管用了,威信全无;小弟们则各自为政,互相竞争,谁的拳头大、力量强,谁就说了算……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本书以幽默诙谐的叙述方式,对三百年的春秋史进行了全新梳理。将视野投向那些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和最感人肺腑的历史人物,向读者展现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