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跃进中,粮食大大减产,民歌民谣却大大丰收,也算历史上的一个奇景。
每次说到那些民歌民谣,大家一笑了之,一首也没有流传下来。我曾经从战争中走过来,所以总是忘不了战争中的情景。当然我也从儿时走过,自然也忘记不了儿时的情景,包括早年乡间的民歌民谣。
现录一首民谣如下:
格格格儿,鸡鸣起,
添上锅,下上米,
东庄儿,借笊篱。
一去杏儿青,回来杏儿黄,
想摘一个尝一尝,家里又挺忙。
这是一个山庄上的小媳妇儿,早晨起来所做的事情。猛一听很可笑:杏儿青时去的,杏儿黄了才回来,她去了总有半个月吧。又说,想摘一个尝一尝,家里又挺忙,有这么忙的吗?着实可笑。
有人解释道,她是往东走,“东庄儿,借笊篱”,当时太阳将出未出,往上一看,杏子都是青色的。待她回来时是往西走,朝霞映的,杏子仿佛黄了。这样一说,人人都可以明白了,明白了民歌民谣的优美和真实,以及它的逗人和含蓄。
我很喜欢这支民谣,没有想到它居然能流传到了我们的战壕里。那个连队,大部分是我的老乡,狼牙山下,易满徐一带的人。
这个连队出了一个有名的战斗英雄,是个排长,他叫夏明清。他的英雄事迹很多,有好几个宣传干事和记者都报导过他的事迹。后来在一次防御战中,他被炮弹击中了。一个战友叫李满斗的,把他背下来,进入一个防空洞,把他放在一个草袋子上靠着。李满斗喊着:“排长,排长,你要挺住,担架马上就到。”夏明清低声对李满斗说:“一去杏儿青,回来杏儿黄。黄了,满斗,都黄了。”他说完,不一会儿就停止了呼吸。
后来有一次,我到这个连队,见了李满斗,很自然地也就说到夏明清死的时候的情形。他说:“有一个新华社的记者,他问我,夏明清牺牲前的情形,我对他说了,‘一去杏儿青,回来杏儿黄’,‘黄了,都黄了’的话我没说,那记者也都记在他的笔记本上了。可后来见到他的报导,说夏明清临牺牲时说,‘毛主席万岁’。林干事,你说这对吗?不对吧?不真实呀!夏明清是个有思想的人,是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就这么写他,那是他吗?这是为什么?只是为了宣传鼓动吗?”
我说:“也许吧,大概是吧。”我又说:“我不知道。”
1970年10月,一片纸上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