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39700000012

第12章 文(7)

为国捐躯的人,人们永远崇敬。祸国殃民的人,人们永远痛恨。岳坟前,用生铁铸了秦桧、王氏、万俟、张俊的像,人们将其头颅击落。桧树象征秦桧,人们将其分尸。可见游人对这些奸人的仇恨之情,是何等强烈啊!真是“泥塑岳侯铁铸桧,只令千载骂奸雄”啊!

张景元《岳坟小记》曰:“岳少保坟祠,祠南向,旧在。孙中贵为买民居,开道临湖,殊惬大观。祠右衣冠葬焉。石门华表,形制不巨,雅有古色。”周诗《岳王坟》诗曰:“将军埋骨处,过客式英风。北伐生前烈,南枝死后忠。干戈戎马异,涕泪古今同。目断封丘上,苍苍夕照中。”高启《岳王坟》诗曰:“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遗恨泣英雄。班师诏已成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雾中。”唐顺之《岳王坟》诗曰:“国耻犹未雪,身危亦自甘。九原人不返,万壑气长寒。岂恨藏弓早,终知借剑难。吾生非壮士,于此发冲冠。”蔡汝南《岳王墓》诗曰:“谁将三字狱,堕此一长城。北望真堪泪,南枝空自荣。国随身共尽,君恃相为生。落日松风起,犹闻剑戟鸣。”王世贞《岳坟》诗曰:“落日松杉覆古碑,英风飒飒动灵祠。空传赤帝中兴诏,自折黄龙大将旗。三殿有人朝北极,六陵无树对南枝。莫将乌喙论勾践,鸟尽弓藏也不悲。”徐渭《岳坟》诗曰:“墓门惨淡碧湖中,丹仑朱扉射水红。四海龙蛇寒食后,六陵风雨大江东。英雄几夜乾坤博,忠孝传家俎豆同。肠断两宫终朔雪,年年麦饭隔春风。”张岱《岳王坟》诗曰:“西泠烟雨岳王宫,鬼气阴森碧树丛。函谷金人长堕泪,昭陵石马自嘶风。半天雷电金牌冷,一族风波夜壑红。泥塑岳侯铁铸桧,只令千载骂奸雄。”董其昌《岳坟柱对》曰:“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小朝廷岂求活耶;孝子死孝,忠臣死忠,大丈夫当如是矣。”张岱《岳坟柱铭》曰:“呼天悲铁像,此冤未雪,常闻石马哭昭陵;拓地饮黄龙,厥志当酬,尚见泥兵湿蒋庙。”

玉泉寺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二《西湖西路》,重点记叙了玉泉寺中玉泉的奇异处及其中的五色鱼。

玉泉寺为故净空院。南齐建元中,僧昙起说法于此,龙王来听,为之抚掌出泉,遂建龙王祠〔1〕。晋天福三年,始建净空院于泉左〔2〕。宋理宗书“玉泉净空院”额。祠前有池亩许,泉白如玉,水望澄明,渊无潜甲。中有五色鱼百馀尾,投以饼饵,则奋鳍鼓鬣,攫夺盘旋,大有情致。泉底有孔,出气如橐眖,是即神龙泉穴〔3〕。又有细雨泉,晴天水面如雨点,不解其故。泉出可溉田四千亩。近者曰鲍家田,吴越王相鲍庆臣采地也。万历二十八年,司礼孙东瀛于池畔改建大士楼居〔4〕。春时,游人甚众,各携果饵到寺观鱼,喂饲之多,鱼皆餍饫,较之放生池,则侏儒饱欲死矣。

〔1〕建元:南齐高帝萧道成年号,共四年,即公元479-482年。

〔2〕天福三年:天福,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天福三年,公元938年。

〔3〕橐籥:古代冶炼时用以鼓风吹火的装置,即风箱。这里是比喻。

〔4〕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

文章最后一句“侏儒饱欲死”异军突起,用的是《汉书·东方朔传》中的典故:东方朔郁郁不得志,就对汉武帝说:“侏儒长三尺馀,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馀,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侏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张岱用此典,是否也有言外之意?

道隐《玉泉寺》诗曰:“在昔南齐时,说法有昙起。天花堕碧空,神龙听法语。抚掌一赞叹,出泉成白乳。澄洁更空明,寒凉却酷暑。石破起冬雷,天惊逗秋雨。如何烈日中,水纹如碎羽。言有橐籥声,气孔在泉底。内多海大鱼,狰狞数百尾。饼饵骤然投,要遮全振旅。食即忘生,无怪盗贼聚。”

集庆寺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二《西湖西路》,记载了宋理宗为阎妃建造集庆寺的情况。

九里松,唐刺史袁仁敬植〔1〕。松以达天竺,凡九里,左右各三行,每行相去八九尺〔2〕。苍翠夹道,藤萝冒涂,走其下者,人面皆绿〔3〕。行里许,有集庆寺,乃宋理宗所爱阎妃功德院也〔4〕。淳十一年建造。

阎妃,鄞县人,以妖艳专宠后宫。寺额皆御书,巧丽冠于诸刹。经始时,望青采斫,勋旧不保,鞭笞追逮,扰及鸡豚〔5〕。时有人书法堂鼓云:“净慈灵隐三天竺,不及阎妃好面皮〔6〕。”理宗深恨之,大索不得。此寺至今有理宗御容两轴〔7〕。六陵既掘,冬青不生,而帝之遗像竟托阎妃之面皮以存,何可轻诮也〔8〕。元季毁,明洪武二十七年重建〔9〕。

〔1〕袁仁敬:唐玄宗自选的杭州刺史。《新唐书·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五十三》:“十三年,帝自择刺史……大理少卿袁仁敬杭州。”

〔2〕天竺:指天竺寺。

〔3〕冒涂:塞住道路。

〔4〕功德院:佛教宣传,建造寺庙,能成就无量功德,给人带来福佑。为了祈求福佑而建造的寺庙叫做功德院。

〔5〕经始时,望青采斫,勋旧不保,鞭笞追逮,扰及鸡豚:开始经营时,逄青(如树木之类)就砍,即使有功勋的旧僚大臣(的住宅)也难以保住,鞭打追捕,弄得鸡犬不宁。

〔6〕法堂:僧人讲佛法的地方。净慈:净慈寺。灵隐:灵隐寺。三天竺:上天竺寺、中天竺寺、下天竺寺。好面皮:漂亮的面孔。

〔7〕御容:皇帝的画像。

〔8〕六陵:南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六帝的陵墓。轻诮:轻易责备。

〔9〕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洪武,朱元璋的年号。

美女可以倾国倾城,但也可以亡国亡家。宋理宗为了给爱妃建造功德院,不仅扰得鸡犬不宁,还把功德院附近的树木和六陵边的冬青都挖光。难怪张岱要语带强烈讽刺意味地说:“帝之遗像竟托阎妃之面皮以存,何可轻诮也!”为了一个女人,竟将绿树砍伐一空,“昔日曾传九里松,后闻建寺一朝空”。如此破坏绿化,真是太荒唐了!

张京元《九里松小记》曰:“九里松者,仅见一株两株,如飞龙劈空,雄古奇伟。想当年万绿参天,松风声壮于钱塘潮,今已化为乌有。更千百岁,桑田沧海,恐北高峰头有螺蚌壳矣,安问树有无哉!”

陈玄晖《集庆寺》诗曰:“玉钩斜内一阎妃,姓氏犹传真足奇。宫嫔若非能佞佛,御容焉得在招提。布地黄金出紫薇,官家不若一阎妃。江南赋税凭谁用,日纵平章恣水嬉。开荒筑土建坛癲,功德巍峨在石碑。集庆犹存宫殿毁,面皮真个属阎妃。昔日曾传九里松,后闻建寺一朝空。放生自出罗禽鸟,听信黎说有功。”

飞来峰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二《西湖西路》,记叙了飞来峰的奇特和元代僧人杨琏真伽所雕佛像的丑陋以及杨秃令人发指的丑行。飞来峰,在浙江杭州灵隐山东南。

飞来峰,棱层剔透,嵌空玲珑,是米颠袖中一块奇石〔1〕。使有石癖者见之,必具袍笏下拜,不敢以称谓简亵,只以石丈呼之也〔2〕。深恨杨髡,遍体俱凿佛像,罗汉世尊,栉比皆是,如西子以花艳之肤,莹白之体,刺作台池鸟兽,乃以黔墨涂之也〔3〕。奇格天成,妄遭锥凿,思之骨痛。翻恨其不匿影西方,轻出灵鹫,受人戮辱;亦犹士君子生不逢时,不束身隐遁,以才华杰出,反受摧残,郭璞、祢衡并受此惨矣〔4〕。慧理一叹,谓其何事飞来,盖痛之也,亦惜之也〔5〕。且杨髡沿溪所刻罗汉,皆貌己像,骑狮骑象,侍女皆裸体献花,不一而足。田公汝成锥碎其一;余少年读书岣嵝,亦碎其一〔6〕。闻杨髡当日住德藏寺,专发古冢,喜与僵尸淫媾。知寺后有来提举夫人与陆左丞化女,皆以色夭,用水银灌殓〔7〕。杨命发其冢。有僧真谛者,性呆戆,为寺中樵汲,闻之大怒,眗呼诟谇〔8〕。主僧惧祸,锁禁之〔9〕。及鼓,杨髡起,趣众发掘,真谛逾垣而出,抽韦驮木杵,奋击杨髡,裂其脑盖。从人救护,无不被伤。但见真谛于众中跳跃,每逾寻丈,若隼撇虎腾,飞捷非人力可到〔10〕。一时灯炬皆灭,眘锄畚眛都被毁坏。杨髡大惧,谓是韦驮显圣,不敢往发,率众遽去,亦不敢问。此僧也,洵为山灵吐气〔11〕。

〔1〕棱层剔透,嵌空玲珑:形容山峰极险峻,岩洞透剔空明,十分玲珑漂亮。米颠: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号鹿门居士,一号襄阳漫士,又号海岳外史。祖籍太原,徙襄阳,迁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以母侍宣仁后藩邸恩,补校书郎、太常博士,出知无为军。徽宗召为书画博士,擢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举止“颠狂”,不与世俯仰,故称其为“米颠”。

〔2〕不敢以称谓简亵,只以石丈呼之:不敢称它为“石头”而简慢它、褒渎它,而称它为“石丈”。米芾知无为军时,见到署衙内立石很奇特,就对石头下拜,并尊称它为“石丈”。

〔3〕杨髡:元代僧人杨琏真伽,奸淫女尸,掳掠财物,发挖帝陵,恶贯满盈,人们恨之入骨,称他为杨髡,即杨秃子的意思。黔墨:黑墨。

〔4〕翻恨其不匿影西方,轻出灵鹫,受人戮辱:反而恨飞来峰为什么不隐藏在西方天竺国,却轻率地飞出灵鹫山,从而遭人刻凿凌辱。郭璞:东晋时人,担任王敦的记室参军。王敦想谋反,叫郭璞占卜,郭璞说必败,结果被王敦杀害。祢衡:东汉人,因辱骂曹操,被曹操遣送给荆州刘表,后来被黄祖杀害。

〔5〕慧理一叹: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飞来峰,在浙江杭县灵隐山东南。《舆地志》曰:晋时西僧慧理登此。叹曰: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因号其峰曰飞来。亦名灵鹫峰。”

〔6〕田公汝成:田汝成,字叔禾,钱塘人,嘉靖丙戌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右参议,事迹具《明史·文苑传》。

〔7〕皆以色夭:都是非常美丽而夭折的。

〔8〕樵汲:打柴汲水。

〔9〕主僧惧祸,锁禁之:主持僧害怕祸及自己,(将自己和其他僧人)锁在屋内,禁止他们干预此事。

〔10〕隼撇虎腾:老鹰飞掠、猛虎跳跃。

〔11〕洵:确实。

真谛一击,将杨秃罪恶击碎,真是大快人心。真谛就是韦驮再现。张岱真善于叙事。

袁宏道《飞来峰小记》曰:“湖上诸峰,当以飞来为第一。峰石逾数十丈,而苍翠玉立。渴虎奔猊,不足为其怒也;神呼鬼泣,不足为其怪也;秋水暮烟,不足为其色也;颠书吴画,不足为其变幻诘曲也。石上多异木,不假土壤,根生石外。前后大小洞四五,窈窕通明,溜乳作花,若刻若镂。壁间佛像,皆杨秃所为,如美人面上瘢痕,奇丑可厌。余前后登飞来者五:初次与黄道元、方子公同登,单衫短后,直穷莲花峰顶。每遇一石,无不发狂大叫。次与王闻溪同登;次为陶石篑、周海宁;次为王静虚、陶石篑兄弟;次为鲁休宁。每游一次,辄思作一诗,卒不可得。”又《戏题飞来峰》诗曰:“试问飞来峰,未飞在何处。人世多少尘,何事飞不去。高古而鲜妍,杨、班不能赋。白玉簇其颠,青莲借其色。惟有虚空心,一片描不得。平生梅道人,丹青如不识。”张岱《飞来峰》诗曰:“石原无此理,变幻自成形。天巧疑经凿,神功不受型。搜空或洚水,开辟必雷霆。应悔轻飞至,无端遭巨灵。石意犹思动,躨跜势若撑。鬼工穿曲折,儿戏斫珑玲。深入营三窟,蛮开倩五丁。飞来或飞去,防尔为身轻。”

冷泉亭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二《西湖西路》,描绘了冷泉亭一带清幽、美丽的景色。

冷泉亭在灵隐寺山门之左。丹垣绿树,翳映阴森。亭对峭壁,一泓泠然,凄清入耳〔1〕。亭后西栗十馀株,大皆合抱,冷眜暗樾,遍体清凉〔2〕。秋初栗熟,大若樱桃,破苞食之,色如蜜珀,香若莲房〔3〕。天启甲子,余读书岣嵝山房,寺僧取作清供〔4〕。余谓鸡头实无其松脆,鲜胡桃逊其甘芳也〔5〕。夏月乘凉,移枕簟就亭中卧月,涧流淙淙,丝竹并作。张公亮听此水声,吟林丹山诗:“流向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言此水声带金石,已先作歌舞矣,不入西湖安入乎!余尝谓住西湖之人,无人不带歌舞,无山不带歌舞,无水不带歌舞,脂粉纨绮,即村妇山僧,亦所不免。因忆眉公之言曰:“西湖有名山,无处士;有古刹,无高僧;有红粉,无佳人;有花朝,无月夕。”曹娥雪亦有诗嘲之曰:“烧鹅羊肉石灰汤,先到湖心次岳王。斜日未曛客未醉,齐抛明月进钱塘。”余在西湖,多在湖船作寓,夜夜见湖上之月,而今又避嚣灵隐,夜坐冷泉亭,又夜夜对山间之月,何福消受。余故谓西湖幽赏,无过东坡,亦未免遇夜入城。而深山清寂,皓月空明,枕石漱流,卧醒花影,除林和靖、李岣嵝之外,亦不见有多人矣〔6〕。即慧理、宾王,亦不许其同在卧次〔7〕。

〔1〕一泓泠然:一泓泉水流淌着,发出淙淙的声响。

〔2〕冷(sī)暗樾:凉爽的风、深浓的树荫。

〔3〕色如蜜珀:颜色如蜂蜜和琥珀。

〔4〕天启甲子:明朝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清供:佛前的供品。

〔5〕鸡头实:芡实,形似鸡头。

〔6〕李岣嵝:详见本书《岣嵝山房》篇。

〔7〕慧理:晋代僧人,见《飞来峰》篇注〔5〕。宾王:骆宾王,初唐著名诗人,传说晚年曾隐居于灵隐寺。同在卧次:同在一个层次。

避喧嚣,趋幽静,是文人墨客共同的追求。林和靖、李岣嵝、苏东坡都追求这种境界。然而,苏东坡还难免要“遇夜入城”,不能在这种“深山清寂,皓月空明,枕石漱流,卧醒花影”的极幽静的境界中过夜,张岱为他惋惜。张岱真不愧为追寻自然美的高手!

袁宏道《冷泉亭小记》曰:“灵隐寺在北高峰下,寺最奇胜,门景尤好。由飞来峰至冷泉亭一带,涧水溜玉,画壁流青,是山之极胜处。亭在山门外,尝读乐天记有云:‘亭在山下水中,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撮奇搜胜,物无遁形。春之日,草薰木欣,可以导和纳粹;夏之日,风泠泉,可以蠲烦析醒。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可垂钓于枕上。潺洁澈,甘粹柔滑,眼目之嚣,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观此记,亭当在水中,今依涧而立。涧阔不丈馀,无可置亭者。然则冷泉之景,比旧盖减十分之七矣。”

灵隐寺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二《西湖西路》,记载了灵隐寺屡毁屡建的过程及住持具德和尚的精明能干。

明季昭庆寺火,未几而灵隐寺火,未几而上天竺又火,三大寺相继而毁。是时唯具德和尚为灵隐住持,不数年而灵隐早成。盖灵隐自晋咸和元年,僧慧理建,山门匾曰“景胜觉场”,相传葛洪所书〔1〕。寺有石塔四,钱武肃王所建。宋景德四年,改景德灵隐禅寺,元至正三年毁〔2〕。明洪武初再建,改灵隐寺〔3〕。宣德七年,僧昙赞建山门,良眝建大殿〔4〕。殿中有拜石,长丈馀,有花卉鳞甲之文,工巧如画。正统十一年,眞理建直指堂,堂文额为张即之所书,隆庆三年毁〔5〕。万历十二年,僧如通重建,二十八年司礼监孙隆重修,至崇祯十三年又毁〔6〕。具和尚查如通旧籍,所费八万,今计工料当倍之。具和尚惨淡经营,咄嗟立办。其因缘之大,恐莲池金粟所不能逮也〔7〕。具和尚为余族弟,丁酉岁,余往候之,则大殿、方丈尚未起工,然东边一带,朗阁精蓝凡九进,客房僧舍百什馀间,眡几藤床,铺陈器皿,皆不移而具〔8〕。香积厨中,初铸三大铜锅,锅中煮米三担,可食千人。具和尚指锅示余曰:“此弟十馀年来所挣家计也。”饭僧之众,亦诸刹所无。午间方陪余斋,见有沙弥持赫蹄送看,不知何事,第对沙弥曰:“命库头开仓〔9〕。”沙弥去。及余饭后出寺门,见有千馀人蜂拥而来,肩上担米,顷刻上禀,斗斛无声,忽然竞去〔10〕。余问和尚,和尚曰:“此丹阳施主某,岁致米五百担,水脚挑钱,纤悉自备,不许饮常住勺水,七年于此矣。”余为嗟叹。因问大殿何时可成,和尚对以:“明年六月,为弟六十,法子万人,人馈十金,可得十万,则吾事济矣。”逾三年而大殿、方丈俱落成焉。余作诗以记其盛。

〔1〕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咸和,晋成帝年号。葛洪:东晋时文学家,信奉道教。

〔2〕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

〔3〕明洪武:朱元璋年号,公元1368-1398年。

〔4〕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宣德,明宣宗年号。

〔5〕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正统,明英宗年号。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

〔6〕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二十八年: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孙隆:明朝太监。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

〔7〕莲池: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莲池大师:(人名)明杭州云栖寺僧。名祩宏,亦称云栖大师。俗姓沈,初业儒,后为僧,居云栖坞。融合志禅净土二宗,定十约,僧徒奉为科律。清雍正中赐号净妙真修禅师。”金粟: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金粟如来:(杂名)维摩居士之前身为金粟如来。”

〔8〕丁酉岁:清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

〔9〕赫蹄:指小而薄的纸。

〔10〕上禀:上仓。禀,同廪。斗斛无声:斗斛倒粮时不发出声响。

官府收租税,要靠敲扑鞭挞;具德和尚聚粮,意态自闲,嗟咄立就。可见宗教的力量,远远大于官府行政的力量。张岱写出这一点,是具有深刻用意的。

张岱《寿具和尚并贺大殿落成》诗曰:“飞来石上白猿立,石自呼猿猿应石。具德和尚行脚来,山鬼啾啾寺前泣。生公叱石同叱羊,沙飞石走山奔忙。驱使万灵皆辟易,火龙为之开洪荒。正德初年有簿对,八万今当增一倍。谈笑之间事已成,和尚功德可思议。黄金大地破悭贪,聚米成丘粟若山。万人团簇如蜂蚁,和尚植杖意自闲。余见催科只数贯,县官敲扑加锻炼。白粮升合尚怒呼,如坻如京不盈半。忆昔访师坐法堂,赫蹄数寸来丹阳。和尚声色不易动,第令侍者开仓场。去不移时阶乱,白粲驮来五百担。上仓斗斛寂无声,千百人夫顷刻散。米不追呼人不系,送到座前犹屏气。公侯福德将相才,罗汉神通菩萨慧。如此工程非戏谑,向师颂之师不诺。但言佛自有因缘,老僧只怕因果错。余自闻言请受记,阿难本是如来弟。与师同住五百年,挟取飞来复飞去。”张祜《灵隐寺》诗曰:“峰峦开一掌,朱槛几环延。佛地花分界,僧房竹引泉。五更楼下月,十里郭中烟。后塔耸亭后,前山横阁前。溪沙涵水静,洞石点苔鲜。好是呼猿父,西岩深响连。”贾岛《灵隐寺》诗曰:“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人在定中闻蟋蟀,鹤于栖处挂猕猴。山钟夜度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心欲悬帆身未逸,谢公此地昔曾游。”周诗《灵隐寺》诗曰:“灵隐何年寺,青山向此开。涧流原不断,峰石自飞来。树覆空王苑,花藏大士台。探冥有玄度,莫遣夕阳催。”

北高峰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二《西湖西路》,描绘了北高峰的秀丽景色。《读史方舆纪要》:“灵隐山山之西北,一峰直上,曰北高峰,为灵隐最高处,顶旧有七级浮图,奇胜与南高峰相埒。”《尧山堂外纪》:“康伯可西湖《长相思》辞云:‘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烟霭中,春来愁杀侬。郎意浓,妾意浓,油壁车轻郎马骢,相逢九里松。’”

北高峰在灵隐寺后,石磴数百级,曲折三十六湾。上有华光庙,以祀五圣。山半有马明王庙,春日祈蚕者咸往焉。峰顶浮屠七级,唐天宝中建,会昌中毁;钱武肃王修复之,宋咸淳七年复毁〔1〕。此地群山屏绕,湖水镜涵,由上视下,歌舫渔舟,若鸥凫出没烟波,远而益微,仅规其影。西望罗刹江,若匹练新濯,遥接海色,茫茫无际。张公亮有句:“江气白分海气合,吴山青尽越山来。”诗中有画。郡城正值江湖之间,委蛇曲折,左右映带,屋宇鳞次,竹木云蓊,郁郁葱葱,凤舞龙盘,真有王气蓬勃。山麓有无着禅师塔。师名文喜,唐肃宗时人也,瘗骨于此。韩眣胄取为葬地,启其塔,有陶龛焉。容色如生,发垂至肩,指爪盘屈绕身,舍利数百粒,三日不坏,竟荼毗之〔2〕。

〔1〕天宝:唐玄宗年号,公元742-756年。会昌:唐武宗年号,公元841-846年。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咸淳,宋度宗年号。

〔2〕荼毗:火葬。

此文描绘湖光山色极其细腻逼真,读后如身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

苏轼《游灵隐高峰塔》诗曰:“言游高峰塔,蓐食始野装。火云秋未衰,及此初旦凉。雾霏岩谷暗,日出草木香。嘉我同来人,又便云水乡。相劝小举足,前路高且长。古松攀龙蛇,怪石坐牛羊。渐闻钟磬音,飞鸟皆下翔。入门空无有,云海浩茫茫。惟见聋道人,老病时绝粮。问年笑不答,但指穴梨床。心知不复来,欲归更彷徨。赠别留匹布,今岁天早霜。”

韬光庵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二《西湖西路》,记叙初唐著名诗人骆宾王为宋之问接吟诗句的故事。

韬光庵在灵隐寺右之半山,韬光禅师建。师,蜀人,唐太宗时,辞其师出游,师嘱之曰:“遇天可留,逢巢即止。”师游灵隐山巢沟坞,值白乐天守郡,悟曰:“吾师命之矣。”遂卓锡焉〔1〕。乐天闻之,遂与为友,题其堂曰“法安”。内有金莲池、烹茗井,壁间有赵阅道、苏子瞻题名〔2〕。庵之右为吕纯阳殿,万历十二年建,参政郭子章为之记〔3〕。骆宾王亡命为僧,匿迹寺中。宋之问自谪所还至江南,偶宿于此。夜月极明,之问在长廊索句,吟曰:“鹫岭郁眤眥,龙宫锁寂寥。”后句未属,思索良苦。有老僧点长明灯,同曰:“少年夜不寐,而吟讽甚苦,何耶?”之问曰:“适欲题此寺,得上联而下句不属。”僧请吟上句,宋诵之。老僧曰:“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丽,遂续终篇。迟明访之,老僧不复见矣。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

〔1〕卓锡:丁福保《佛学大辞典》:“锡者锡杖,僧人所持,卓者拄立,故谓僧人居处为卓锡。”

〔2〕赵阅道:见本书《六贤祠》篇注〔1〕。苏子瞻:即苏东坡。

〔3〕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

“鹫岭郁岧,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四句诗本来都是骆宾王写的,是他所写《灵隐寺》五言排律中的首二联。现被人杜撰成前两句是宋之问所吟,吟不下去时,骆宾王接吟后两句。文人好奇,编造了许多古代诗人的故事来吸引人。但始作俑者不是张岱,张岱也是根据前人笔记改写的。

袁宏道《韬光庵小记》曰:韬光在山之腰,出灵隐后一二里,路径甚可爱。古木婆娑,草香泉渍,淙淙之声,四分五络,达于山厨。庵内望钱塘江,浪纹可数。余始入灵隐,疑宋之问诗不似,意古人取景,或亦如近代词客捃拾帮凑。及登韬光,始知‘沧海’、‘浙江’、‘扪萝’、‘刳木’数语,字字入画,古人真不可及矣。宿韬光之次日,余与石篑、子公同登北高峰,绝顶而下。张京元《韬光庵小记》曰:韬光庵在灵鹫后,鸟道蛇盘,一步一喘。至庵,入坐一小室,峭壁如削,泉出石罅,汇为池,蓄金鱼数头。低窗曲槛,相向啜茗,真有武陵世外之想。萧士玮《韬光庵小记》曰:初二,雨中上韬光庵。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倦时踞石而坐,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至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竟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受肇和《自韬光登北高峰》诗曰:高峰千仞玉嶙峋,石磴攀跻翠蔼分。一路松风长带雨,半空岚气自成云。上方楼阁参差见,下界笙歌远近闻。谁似当年苏内翰,登临处处有遗文。白居易《招韬光禅师》诗曰: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滤泉澄葛粉,洗手摘藤花。青菜除黄叶,红姜带紫芽。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韬光禅师《答白太守》诗曰:山僧野性爱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不解栽松陪玉勒,惟能引水种青莲。白云乍可来青嶂,明月难教下碧天。城市不能飞锡至,恐妨莺啭翠楼前。杨蟠《韬光庵》诗曰:寂寂阶前草,春深鹿自耕。老僧垂白发,山下不知名。王思任《韬光庵》诗曰:云老天穷结数楹,涛呼万壑尽松声。鸟来佛座施花去,泉入僧厨漉菜行。一捺断山流海气,半株残塔插湖明。灵峰占绝杭州妙,输与韬光得隐名。又《韬光涧道》诗曰:灵隐入孤峰,庵庵叠翠重。僧泉交竹驿,仙屋破云封。绿暗天俱贵,幽寒月不浓。涧桥秋倚处,忽一响山钟。

三生石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二《西湖西路》,叙述了下天竺寺僧人圆泽投胎的故事。

三生石在下天竺寺后。东坡《圆泽传》曰:洛师惠林寺,故光禄卿李居第。禄山陷东都,以居守死之。子源,少时以贵游子豪侈善歌闻于时。及死,悲愤自誓,不仕,不娶,不食肉,居寺中五十馀年。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一日相约游蜀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溯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吾以绝世事,岂可复到京师哉!”泽默然久之,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1〕。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罂而汲者,泽望而叹曰:“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2〕。”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3〕。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今既见,无可逃之。公当以符咒助吾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

三日,往观之,儿见源果笑。具以语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源遂不果行。返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

后十三年,自洛还吴,赴其约。至所约,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角而歌之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呼问:“泽公健否?”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弗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又歌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山川寻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唐。”遂去不知所之。后二年,李德裕奏源忠臣子,笃孝,拜谏议大夫。不就,竟死寺中,年八十一。

〔1〕遂自荆州路:就走荆州这条路。

〔2〕锦裆:锦制的背心。罂:口小腹大的容器,瓶罐之类。

〔3〕吾当为之子:我要成为她的儿子。

苏东坡取唐人袁郊的小说《甘泽谣》中《圆观》的故事,几乎毫无改动,就附会出圆泽投胎的“三生石”故事,而张岱又取苏东坡的《僧圆泽传》,也几乎毫无改动地又照搬了一遍,使“三生石”的故事更加令人坚信不移。由此可见,谎言重复数遍,就能让人信以为真。难怪曾母要投杼逾墙而逃啊!

王元章《送僧归中竺》诗曰:“天香阁上风如水,千岁岩前云似苔。明月不期穿树出,老夫曾此听猿来。相逢五载无书寄,却忆三生有梦回。乡曲故人凭问讯,孤山梅树几番开。”

苏轼《赠下天竺惠净师》诗并序曰:“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三月六日,来别南北山诸道人,而下天竺惠净师以丑石赠,作三绝句:当年衫鬓两青青,强说重来慰别情。衰鬓只今无可白,故应相对说来生。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便从洛社休官去,犹有闲居二十年。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记几回来。还将天竺一峰去,欲把云根到处栽。”

上天竺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二《西湖西路》,记载了上天竺寺屡毁屡建的情况。

上天竺,晋天福间,僧道翊结茅庵于此。一夕,见毫光发于前涧,晚视之,得一奇木,刻画观音大士像。后汉乾间,有僧从勋自洛阳持古佛舍利来,置顶上,妙相庄严,端正殊好,昼放白光,士民崇信〔1〕。钱武肃王常梦白衣人求葺其居,寤而有感,遂建天竺观音看经院。宋咸平中,浙西久旱,郡守张去华率僚属具幡幢华盖迎请下山,而澍雨沾足〔2〕。自是有祷辄应,而雨每滂薄不休,世传烂稻龙王焉〔3〕。南渡时,施舍珍宝,有日月珠、鬼谷珠、猫睛等,虽大内亦所罕见。嘉中,沈文通治郡,谓观音以声闻宣佛力,非禅那所居,乃以教易禅,令僧元净号辨才者主之〔4〕。凿山筑室,几至万础。治平中,郡守蔡襄奏赐“灵感观音”殿额〔5〕。辨才乃益凿前山,辟地二十有五寻,殿加重檐。建炎四年,兀术入临安,高宗航海〔6〕。兀术至天竺,见观音像喜之,乃载后车,与《大藏经》并徙而北。时有比丘知完者,率其徒以从。至燕,舍于都城之西南五里,曰玉河乡,建寺奉之。天竺僧乃重以他木刻肖前像,诡曰:“藏之井中,今方出现”,其实并非前像也。乾道三年,建十六观堂,七年,改院为寺,门匾皆御书〔7〕。庆元三年,改天台教寺〔8〕。元至元三年毁〔9〕。五年,僧庆思重建,仍改天竺教寺。元末毁。明洪武初重建,万历二十七年重修〔10〕。崇祯末年又毁,清初又建。时普陀路绝,天下进香者皆近就天竺,香火之盛,当甲东南。二月十九日,男女宿山之多,殿内外无下足处,与南海潮音寺正等〔11〕。

〔1〕后汉乾祐:后汉高祖刘暠年号,在位仅一年,公元948年。

〔2〕咸平:宋真宗年号,公元998-1003年。澍雨:大雨,暴雨,及时雨。比喻恩泽。

〔3〕滂薄:水势盛大的样子。

〔4〕嘉祐:宋仁宗年号,公元1056-1063年。以教易禅:将信奉禅宗的佛寺改成信仰一般佛教宗派(如净土宗)的佛寺。

〔5〕治平:宋英宗年号,公元1064-1067年。

〔6〕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建炎,宋高宗年号。

〔7〕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乾道,宋孝宗年号。

〔8〕庆元三年:公元1197年。庆元,宋宁宗年号。

〔9〕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

〔10〕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万历,明神宗年号。

〔11〕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生日。南海潮音寺:在浙江普陀山上,因潮音洞而得名。张岱《海志》:“后至潮音洞。洞开颐颏拄水,石啖啮如獠牙,噏海水漱盥,吞吐怒潮,作鱼龙吼啸声。”

此文对上天竺寺屡毁屡建的年代、过程记载得很翔实,可当作寺庙史来读。而观音信仰在我国民间极普遍、极虔诚,而宣传观音显灵的佛典也极多,难怪张岱要写得神乎其神了!

张京元《上天竺小记》曰:“天竺两山相夹,回合若迷。山石俱骨立,石间更绕松篁。过下竺,诸僧鸣钟肃客,寺荒落不堪入。中竺如之。至上竺,山峦环抱,风气甚固,望之亦幽致。”

萧士玮《上天竺小记》曰:“上天竺,叠嶂四周,中忽平旷,巡览迎眺,惊无归路。余知身之入而不知其所由入也。从天竺抵龙井,曲涧茂林,处处有之。一片云、神运石,风气遒逸,神明刻露。选石得此,亦娶妻得姜矣。泉色绀碧,味淡远,与他泉迥矣。”

苏轼《记天竺诗引》曰:轼年十二,先君自虔州归,谓予言:“近城山中天竺寺,有乐天亲书诗云:‘一山门作两山门,两寺原从一寺分。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前台花发后台见,上界钟鸣下界闻。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笔势奇逸,墨迹如新。”今四十七年,予来访之,则诗已亡,有刻石在耳。感涕不已,而作是诗。

又《赠上天竺辨才禅师》诗曰:“南北一山门,上下两天竺。中有老法师,瘦长如鹳鹄。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见之自清凉,洗尽烦恼毒。坐令一都会,方丈礼白足。我有长头儿,角颊峙犀玉。四岁不知行,抱负烦背腹。师来为摩顶,起走趁奔鹿。乃知戒律中,妙用谢羁束。何必言法华,佯狂啖鱼肉。”

张岱《天竺柱对》曰:“佛亦爱临安,法像自北朝留住;山皆学灵鹫,洛伽从南海飞来。”

秦楼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二《西湖西路》,简叙秦楼的概况。

秦楼初名水明楼,东坡建,常携朝云至此游览〔1〕。壁上有三诗,为坡公手迹。过楼数百武,为镜湖楼,白乐天建。宋时宦杭者,行春则集柳洲亭,竞渡则集玉莲亭,登高则集天然图画阁,看雪则集孤山寺,寻常宴客则集镜湖楼。兵燹之后,其楼已废,变为民居〔2〕。

〔1〕朝云:苏东坡的小妾。

〔2〕兵燹:因战乱而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战争破坏了名胜古迹,使得无数寻幽探胜之士为之浩叹。张岱写秦楼,点到即止,大有不胜回首之情绪在。

苏轼《水明楼》诗曰:“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连天。放生鱼鸟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浪能令山俯仰,风帆似与月徘徊。未成大隐成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孤山

此文选自《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描绘了孤山的美景和林逋清高孤傲的故事。

《水经注》曰:水黑曰卢,不流曰奴;山不连陵曰孤。梅花屿介于两湖之间,四面岩峦,一无所丽,故曰孤也〔1〕。是地水望澄明,眫焉冲照,亭观绣峙,两湖反景,若三山之倒水下〔2〕。山麓多梅,为林和靖放鹤之地。林逋隐居孤山,宋真宗征之不就,赐号和靖处士。常畜双鹤,豢之樊中。逋每泛小艇,游湖中诸寺,有客来,童子开樊放鹤,纵入云霄,盘旋良久,逋必棹艇遄归,盖以鹤起为客至之验也〔3〕。临终留绝句曰:“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4〕。”绍兴十六年建四圣延祥观,尽徙诸院刹及士民之墓,独逋墓诏留之,弗徙〔5〕。至元,杨连真伽发其墓,唯端砚一、玉簪一。明成化十年,郡守李瑞修复之〔6〕。天启间,有王道士欲于此地种梅千树〔7〕。云间张侗初太史补《孤山种梅序》。

〔1〕一无所丽:一点也没有依附。

〔2〕皦焉冲照:明亮地冲击照耀。反景:倒映在湖水中的山影。

〔3〕棹艇遄归:划艇速回。

〔4〕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司马相如家居茂陵。曾有言封禅事的遗书。林逋反用此典,是说自己决没有歌颂帝王功德的文章。

〔5〕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

〔6〕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

〔7〕天启:明熹宗年号,公元1621-1627年。

孤山有秀美的自然风光,又有林和靖“梅妻鹤子”的浪漫情怀与“犹喜曾无封禅书”的清高孤傲,自然景观加上丰厚的人文底蕴,当然会成为具有诱惑力的名山了。

袁宏道《孤山小记》曰:“孤山处士,妻梅子鹤,是世间第一种便宜人。我辈只为有了妻子,便惹许多闲事,撇之不得,傍之可厌,如衣败絮行荆棘中,步步牵挂。近日雷峰下有虞僧儒,亦无妻室,殆是孤山后身。所著《溪上落花诗》,虽不知于和靖如何,然一夜得百五十首,可谓迅捷之极。至于食淡参禅,则又加孤山一等矣,何代无奇人哉!”

张京元《孤山小记》曰:“孤山东麓,有亭翼然。和靖故址,今悉编篱插棘。诸巨家规种桑养鱼之利,然亦赖其稍葺亭榭,点缀山容。楚人之弓,何问官与民也。”

又《萧照画壁》曰:“西湖凉堂,绍兴间所构。高宗将临观之。有素壁四堵,高二丈,中贵人促萧照往绘山水。照受命,即乞尚方酒四斗,夜出孤山,每一鼓即饮一斗,尽一斗则一堵已成,而照亦沉醉。上至,览之叹赏,宣赐金帛。”

沈守正《孤山种梅疏》曰:“西湖之上,葱蒨亲人,亦爽朗易尽。独孤山盘郁重湖之间,水石草木皆有幽色。唐时楼阁参差,诗歌点缀,冠于两湖。读‘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之句,犹可想见当时。道孤山者,不径西泠,必沿湖水,不似今从望湖折鱷而入也。此地尚有古梅偃蹇,云是和靖故居。”

李流芳《题孤山夜月图》曰:“曾与印持诸兄弟醉后泛小艇,从孤山而归。时月初上新堤,柳枝皆倒影湖中,空明摩荡,如镜中,复如画中。久怀此胸臆,壬子在小筑,忽为孟暘写出,真画中矣。”

苏轼《书林逋诗后》曰:“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见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

张祜《孤山》诗曰:“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不雨山常润,无云水自阴。断桥荒藓合,空院落花深。犹忆西窗月,钟声出北林。”

徐渭《孤山玩月》诗曰:“湖水淡秋空,练色澄初静。倚棹激中流,幽然适吾性。举酒忽见月,光与波相映。西子拂淡妆,遥岚挂孤镜。座客本玉姿,照耀几筵莹。暇时吐高怀,四座尽倾听。却言处士疏,徒抱梅花咏。如以径寸鱼,蹄涔即成泳。论久兴弥洽,返棹堤逾迥。自顾纵清谈,何嫌麾麈柄。”

卓敬《孤山种梅》诗曰:“风流东阁题诗客,潇洒西湖处士家。雪冷江深无梦到,自锄明月种梅花。”

王稚登《赠林纯卿卜居孤山》诗曰:“藏书湖上屋三间,松映轩窗竹映关。引鹤过桥看雪去,送僧归寺带云还。轻红荔子家千里,疏影梅花水一湾。和靖高风今已远,后人犹得住孤山。”

陈鹤《题孤山林隐君祠》诗曰:“孤山春欲半,犹及见梅花。笑踏王孙草,闲寻处士家。尘心莹水镜,野服映山霞。岩壑长如此,荣名岂足夸。”

王思任《孤山》诗曰:“淡水浓山画里开,无船不署好楼台。春当花月人如戏,烟入湖灯声乱催。万事贤愚同一醉,百年修短未须哀。只怜逋老栖孤鹤,寂寞寒篱几树梅。”

张岱《补孤山种梅叙》曰:盖闻地有高人,品格与山川并重;亭遗古迹,梅花与姓氏俱香。名流虽以代迁,胜事自须人补。在昔西泠逸老,高洁韵同秋水,孤清操比寒梅。疏影横斜,远映西湖清浅;暗香浮动,长陪夜月黄昏。今乃人去山空,依然水流花放。瑶葩洒雪,乱飘冢上苔痕;玉树迷烟,恍堕林间鹤羽。兹来韵友,欲步前贤,补种千梅,重修孤屿。凌寒三友,早连九里松篁;破腊一枝,远谢六桥桃柳。伫想水边半树,点缀冰花;待将雪后横枝,低昂铁干。美人来自林下,高士卧于山中。白石苍崖,拟筑草亭招放鹤;浓山淡水,闲锄明月种梅花。有志竟成,无约不践。将与罗浮争艳,还期庾岭分香。实为林处士之功臣,亦是苏长公之胜友。吾辈常劳梦想,应有宿缘。

哦曲江诗(曲江张九龄有《庭梅吟》),便见孤芳风韵;读广平赋,尚思铁石心肠。共策灞水之驴,且向断桥踏雪;遥瞻漆园之蝶,群来林墓寻梅。莫负佳期,用追芳躅。

张岱《林和靖墓柱铭》曰:“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

同类推荐
  • 月光下的银匠

    月光下的银匠

    在故乡河谷,每当满月升起,人们就在说,听,银匠又在工作了。满月满满的升上天空,朦胧的光芒使河谷更加空旷,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而又遥远。这时,你就听吧,月光里,或是月亮上就传来了银匠锻打银子的声音……《月光下的银匠》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共收作者阿来的短篇小说13篇,包括《野人》、《槐花》、《群蜂飞舞》、《阿古顿巴》、《月光下的银匠》、《格拉长大》等。
  • 草言草语

    草言草语

    《草言草语》是作者散文精选集,收入“巴甘的蝴蝶”“鸟群飞过峡谷”“沙漠里的流水”“雨中穿越森林”四个小辑共八十九篇作品,突出表现了诗化的审美追求和至美的境界。
  • 燕知草

    燕知草

    “当年” 一例是要有多少感慨或惋惜的, 这本书也正如此。“ 燕知草” 的名字是从作者的诗句“ 而今陌上花开日, 应有将雏旧燕知” 而来; 这两句话以平淡的面目, 遮掩着那一往的深情,明眼人自会看出。书中所写, 全是杭州的事; 你若到过杭州, 只看了目录, 也便可约略知道的。
  • 倾听大地

    倾听大地

    一个迄今为止对极大多数哲学家、文学家仍然淡漠的命题,实际上已经困扰人类很久了。如何拯救倾听大地,这种报告性环境保护文学值得我们认真拜读思考。
  • 女人的河

    女人的河

    李进祥,回族,宁夏籍,现年43岁。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青年作家高研班。著有长篇小说《孤独成双》、短篇小说集《换水》等。先后有10余篇小说入选《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6篇小说连续5年入选全国年度短篇小说选本,上畅销书排行榜。多篇小说获奖,小说《狗村长》获《小说选刊》2006~2007年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小说奖。多篇作品被译介法文、希腊文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宁夏文学院签约作家。《女人的河》这本书就是由他所著,收录其中短篇小说17篇,包括:《女人的河》、《我就要嫁个拉胡琴的》、《天堂一样的家》等。
热门推荐
  • 青少年成才的9大智能

    青少年成才的9大智能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世界著名教育家霍华德.力Ⅱ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科学事实:每一个青少年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在他们身上存在着多种智能,而并非只是单一的智能。根据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能理论,结合我国青少年智能素质的现状,本书总结归纳出符合我国青少年人生成长的9大智能,即记忆智能、想象智能、思维智能、创造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艺术与审美智能、研究与实验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本书从多维的角度、以全面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评价青少年的智能,是帮助广大青少年有效地自我开发潜能、创造未来成功人生的一种有益探索。
  • 广陵散记

    广陵散记

    风光旖旎的扬州瘦西湖边,有着一家叫做”陈记“的客栈。客栈老板叫大陈,账房先生叫阿荣,还有一直为他俩操心人生大事的媒婆”阿布“,后来又多了”稀饭“、”小鱼“、”皮皮“和”小米“……他们每天为生计奔忙。生活总是不易,虽然如此,也还是会笑声不断。毕竟,人生还有好多事等着自己去做呢。并非附庸风雅,区别于那首神曲“广陵散”,这只是发生在“广陵”地区之两三事,故原标题叫《广陵·散记》,中间是有一小点的……
  • 嫁值千金

    嫁值千金

    穿后又重生,拥有两世记忆的她再度回到徐家,正听闻到“自己”的死讯……她不再是天之骄女,而是变成人人厌烦的拖油瓶。她的前身正在蒙受不白之冤,死不瞑目。她的今生面临着生存考验,前景堪忧。生母的死因,生父的身份,一个个谜团的揭开,又将她的命运推向何处?总之,这是一个倒搭千金也没人要的草根,如何成长到一嫁值千金的故事!——————已完结《红绣添香》、《重生之云绮》、《重生幸福攻略》,坑品有保证,大家放心看吧。
  • 活陵

    活陵

    墓是千年之墓,尸是千年之尸,秘是千年之秘。复活的陵墓,内藏惊世之秘,而我又该何去何从。
  • 谁的天空没有雨

    谁的天空没有雨

    在一个普通的日子里,林傲凡出生。他的家境贫穷,姐弟三个。童年的阴影是他在黑夜里无法掩饰的痛。几经波折读完大学。大学里和初恋校花相识,毕业6年后和初恋女友的闺蜜结婚。经历创业失败,失去挚爱,孤独和无助曾伴随他很长一段时间,让他几度消沉却不层堕落。最终也只是过着普通的幸福生活。
  • 唐僧师徒征服太空

    唐僧师徒征服太空

    唐僧师徒受玉帝委派,环游太空,二次取经,征服宇宙的奇幻故事。
  • 变形机甲

    变形机甲

    六千年以后,宇宙巨变,机甲时代来临,异能时代来临,变形时代开启。对待敌人要狠,绝不留情,哪怕对手强大无比,也绝对不会怯懦,不是不怕死,而是为了保护至亲至爱之人,不得不勇往直前。凭着满腔热血,凭着有情有义,他如同一颗星星般冉冉升起。他叫李小凡,他心胸开阔,不甘平凡。在接踵而至的阴谋中挣扎徘徊,以决不放弃的信念,不断地提升自我,翱翔星空。这是一个青年,一个机器人,两只机器狗和一群战友、兄弟、妹子一起闯荡宇宙的故事。这个故事有感情,有热血,有感动,有眼泪,有欢笑,有愤怒。变形机甲,给你一个真正的未来世界。
  • 月上宫

    月上宫

    孙悟空。我看到你了。你就在我面前。
  • 冢归墟

    冢归墟

    外星冢族入侵的故事,科幻正剧,希望您喜欢
  • 天若有卿天亦老

    天若有卿天亦老

    上一刻的坠落黄泉,这一刻的重生羁绊。她说:我不求一生一世一双人,不求只羡鸳鸯不羡仙,我只求世间再无一心人。我已经舍弃这一切的一切,却不想再次遇见你。原本脱离的宿命。又缓缓步上了正轨。是劫?是缘?祸兮未卜……雪菲菲,又是一年冬。似是梅花飘落消枝头,不见芙蕖立上人若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