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干扰素吗?顾名思义,干扰素是一种能起干扰作用的物质。
1957年,美国的两位科学家艾萨克斯和林登曼首先发现,当病毒感染人体后,受到病毒入侵的细胞里会产生和释放出一种蛋白质进行“自卫反击”,干扰和抑制病毒的“为非作歹”。这种蛋白质被称为干扰素。
这一发现,极大地震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许多国家的科研机构不惜资金投入研究,先后证明,用干扰素治疗病毒引起的感冒、水痘、角膜炎、肝炎、麻疹等都有很好的疗效。尤其令人注目的是,干扰素对癌细胞也有抑制作用。有些科学工作者还探明,干扰素对人体的免疫能力也有刺激作用,能唤起整个机体的防御系统,提高它们的机能和作用,警觉地进入“战备状态”,从而大大地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人预言,未来年代里药品的新秀可能将是干扰素的“天下”。
干扰素虽有如此神效,但是它的提取工作非常困难。因为干扰素只有在受到病毒入侵的细胞中才能产生,而且数量极少。1979年芬兰红十字会和赫尔辛基卫生实验所用了4.5万升(1升相当于1000cc)人血,才煞费苦心地提炼了0.4克干扰素。据法国医疗单位计算,治疗一个感冒病患者要花费1万法郎,而医治一位癌症病人,那就需要花费5万多法郎。可谓是世界上最昂贵的药品之一了。
那么,能不能从别的动物血液中提取呢?也不行。因为干扰素有很强的专一性,人体用的干扰素只能从人体细胞中取得;把从别的动物身上取得的干扰素用到人身上,数量再多也没有效果。人们正在积极寻找新的办法。前不久,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工作者分别宣布,他们已经采用基因工程的办法,把人干扰素基因移植到大肠杆菌细胞里去,使大肠杆菌在新移植来的基因的指导下,合成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人干扰素。
我们知道,繁殖快本来就是微生物的特点,而大肠杆菌在这方面更是首屈一指。它一般20-3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24小时可繁殖七十多代。而且大肠杆菌的食料简单,来源丰富,培养并不困难。因此,用它们来生产干扰素,不仅产量高,而且价格低廉,一旦付诸实施,微生物又将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