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746000000012

第12章 进入曾国藩的幕府

当案子还没了结之时,左宗棠想到自己落到这步田地,感到官场险恶,忧心忡忡。他实在不想在官场混下去,于是以要去北京会试为由,向骆秉章提出辞职,并推荐刘蓉代理他的职位。左宗棠于咸丰九年(1859)十二月二十日搬出了湖南巡抚衙门,从而结束了他的幕客生涯。为了这个案子,骆秉章也被连累,于第二年调抚四川。

左宗棠离开巡抚衙门后,先用几天时间扫祭祖墓,然后于咸丰十年正月,由长沙北上,说是赴京会试,但到三月才抵达襄阳。他本想去见胡林翼,但此时正是胡丁母忧期间,概不会客。左宗棠只好先去信说明来意,胡林翼不能置之不理,但被太太陶夫人所劝阻。她说:“季高性子偏激人所共知。此刻正遭横祸,如果胡公直接出面,使人怀疑老爷袒护他,相见之下,恐怕惹出事来。”胡林翼听了也以为然,就写了一封密信函给襄阳毛鸿宾,要他劝阻左宗棠北上。信中大意说:“小人网罗四布,如果前往北京,必将自投罗网。只能暂时容忍,静待机会以图东山再起,才是办法。”而与此同时,曾在云贵总督林则徐幕府和陕甘学政罗文俊幕府出谋划策的王柏心,则对左的遭遇深表同情,在给左的信中说:“自古以来,功高总有人嫉妒,不应当因微言而消极退隐。为了实现自己的志愿,还是去投奔胡林翼或曾国藩,赞划兵谋,等到将来克敌成功,再告归乡里,以正海内外视听,那就和现在退隐大不相同了。”左宗棠看了这两封信,尽管四顾茫茫,深感寒心,但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还是采纳了王柏心的建议,沿江东下,投奔曾国藩去了。

当樊燮京控案结案后,即涉及到了左宗棠的出路问题。此时左宗棠已有意随同曾国藩攻打太平天国。咸丰十年(1860)四月二十日,清政府命兵部郎中左宗棠以四品京堂候补,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但曾国藩却在是否任用左宗棠襄办军务的问题上,顾虑重重,踌躇不决。他承认,长期以来左宗棠在湘抚张亮基、骆秉章幕府,大力支持他筹建湘军,湘军“出征”后,为湘军募勇、集饷,厥功甚大。咸丰四年(1854)三月,曾国藩兵败靖港,投水自尽,湖南布政使徐有壬、按察使陶恩培准备参劾曾国藩,“罢遣湘军”。就在他兵败自尽的当天,左宗棠却从长沙缒城而出,赶往铜官渚,安慰、鼓励他整军再战,雪里送炭,盛情可感。但他又认为自己与左宗棠的思想基础不同。左宗棠言大志高,个性刚强,难以驾驭,虽说谋略甚深,但缺乏实战经验。

再者,他与王鑫发生矛盾时,左宗棠右王而非曾。所以,清政府虽然于四月二十日命左宗棠随同曾国藩襄办军务,但是曾国藩却不肯上奏表态,态度暖昧。在这一关键时刻,胡林翼去信督促。六月三日,胡林翼致书曾国藩说:“左季高,谋人忠,用情挚而专一,其性情偏激处,如朝有争臣,室有烈妇,平时当小拂意,临危难,乃知其可靠,且依仗季公,其功可成。”对此,曾国藩不能不慎重考虑胡林翼的推荐。

自从咸丰四年春湖口、九江溃败后,湘军水师主力全仗胡林翼从中护持,不仅修复了残破战船,并使水师实力得到长足发展。罗泽南领兵支援胡林翼时,兵数仅有五千,后来发展到八千,此外,尚有鲍超部霆军五六千、李续宜部三千左右。胡林翼扩编湘军水陆师时,提拔重用湘军将领,保持了湘军营制,使湘军仍奉曾国藩为统帅,所以曾国藩东山再起时才有兵可用。七年曾国藩被削除兵权后,胡林翼在暗中输饷,维护江西湘军,奏请起用曾国藩。曾国藩东山再起后,胡林翼利用与官文的关系,为曾国藩谋位谋权。九年曾国藩不去皖南、皖北,不去四川,而是领兵进入鄂、皖交界地段,与胡林翼联合作战,也得力于胡林翼的暗中支持。曾国藩即使当上两江总督,而依靠胡林翼之处也很多。就他与胡林翼的关系,与左宗棠的交谊,以及他统率的湘军的处境而论,权衡利害得失,他不能不俯从胡林翼的请托。如果他把左宗棠拒之千里之外,不仅开罪胡林翼,并将受到湖南官绅舆论的指责。经过反复“格物穷理”后,咸丰十年(1860)六月十六日,曾国藩上奏《请留左宗棠襄办军务》,这时左宗棠已经在湖南筹建新军了。

咸丰十年(1860)五月下旬,左宗棠开始在长沙大举招兵。他参照王鑫老湘营的营制,兼采曾国藩的湘军营制,共计成立四营,每营弁勇四百名,营设营官。另设四总哨,每总哨计有弁勇三百二十余人,总哨以哨长为首。总哨类似王鑫老湘营的旗,故有时亦称为旗。另精选勇士为八队亲兵,共二百人……以奋勇著名者为队长,每队二十五人,供临阵冲堵之用。营官、总哨哨长为李世颜、罗近秋、崔大光、黄有功、黄少春、张志超、朱明亮等。左宗棠认为,“凡为统将者,必亲募人数多于增附人数,然后运调易而呼应灵”。故仅吸收王鑫遗部四旗,一千四百名。此四旗“营制、旗色一遵其旧”,唯旗长四名,则由左宗棠亲自选定委派。这一千四百名沿用王鑫的称谓,称老湘营。因左宗棠筹组湘军时兼采王鑫遗制,部队中有王鑫遗部四旗,所以习惯上称左宗棠系湘军为老湘军,以别于曾国藩嫡系湘军。

左宗棠筹组的湘军,虽然也吸收了曾国藩筹组湘军的经验,但与曾国藩嫡系湘军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第一,营制不同。曾国藩部湘军的编制有营而无旗,左宗棠系湘军则营、旗兼用,在指挥上较为机动、灵活。

第二,选择营官标准不同。曾国藩选择营官的标准是:“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他说:“带勇须智深勇沈之士,文经武纬之才……大抵有忠义血性,则四者相从以俱至。无忠义血性,则貌似四者,终不可恃。”故曾国藩重用儒生为营官。左宗棠选择营官、总哨长,“多用武人,止取其能拼命打硬仗耳”,如崔大光,“粗而狡,姑取其能战,录为营官”。不过,其能战而不受钤束者,决不收录,如湖南巡抚骆秉章推荐的“冲天炮”李金镛虽然能战,但是“难以钤束调驯,”予以“婉辞谢绝。”

第三,在弁勇分营问题上,曾国藩采取按照籍贯分营,如由宝庆招来的弁勇,编成一营,称为宝勇;平江招来的弁勇,编在同一个营,称为平江勇。其目的无非是利用宗族乡党、戚谊等封建关系,固结军心。左宗棠不满这种做法,他写信给胡林翼说:我部多用骁士,“名为楚军。数处尽用湘乡勇丁,无论一县难供数省之用,且一处有挫,士气均衰,非计也”。

第四,左宗棠精选勇悍者组成八队亲兵,表明在今后与太平军发生战斗时,双方如果打得难分难解,他将督率亲兵参加战斗。曾国藩则不善临阵指挥,故没有组织这种供临阵“冲堵之用”的亲兵队。

在筹组部队时,左宗棠很有自知之明,他觉得自己带兵作战,顾虑甚多。他说:“频年戎幕”,并无实战经验,若论规划调度,尚有几分把握。若临阵指挥,分合进退,缓急多寡之节,能合机宜与否,尚难自信。从前欲以五百人之长学战,归人统领者,原欲以增益其所不能。“今选募五千,自为统带,譬如乡居富人,弃农学贾,起手即开大店,生意虽是好做,恐不免折阅之虞。”于是,他求助于王鑫之弟王开化。

左宗棠与王鑫兄弟的私交,非同寻常。早在咸丰三年(1853)曾国藩筹组湘军与王鑫发生矛盾时,左宗棠即在暗中护佑王鑫。曾国藩排斥王鑫后,左宗棠支持王鑫独立成军,并为该军筹粮集饷,供该军留在湖南“防剿”之用,更兼两家是儿女亲家,所以,七年王鑫去世后,其部将大多亲附左宗棠。故左宗棠筹建老湘军时,特地邀请王开化助他一臂之力。

王开化,字梅村,是王鑫之弟,长期随王鑫作战,为王鑫所倚重。左宗棠致书王开化说:“亲家大人如垂念壮武旧交,不忍坐视其颠越,惠然好我,请以一军之事奉托,兄从其后而学战焉……如以行间劳苦,不乐久居,请以半载为期,待略谱打仗战役数,即以安车送先生归里,断不敢藉词作无益之纠缠。”王开化答应了左宗棠的要求。左宗棠遂以王开化总理全军营务,以刘典为副;以王开琳统率王鑫遗部四旗。他在长沙金盆岭训练所部一个多月后,于咸丰十年(1860)八月统率全军从长沙出发,进向皖、赣交界地区,增援曾国藩。

左系湘军的骨干王开化、王开琳等,与曾国藩向来不睦。左系大将刘典、杨昌浚、蒋益澧等,虽曾随曾国藩作战数年,却不为曾国藩所重视,故对曾国藩也不满。以上这些人事上的因素,也影响到后来曾、左间关系的恶化。

曾国藩从来重视营制,一贯强调营制须划一。但他在皖南因兵力、将才不足,被太平军打得窘态毕露,所以左宗棠虽然变动了营制,曾国藩也不能不略为迁就了。

正当左宗棠筹建湘军并加紧训练的时刻,太平军将领石达开有从贵州前往四川亲自督战的迹象。清政府鉴于该地局势严峻,左宗棠有独当一面的军事才能,故有意将他调到四川去督办军务,以图扭转西南战局。曾国藩得知这个消息以后,认为左宗棠必然会从他那里脱身前往。因为留在自己军中只是襄办,而去四川却是督办,哪有不去之理。不料,左宗棠却写信给胡林翼说:“蜀乱已久,宗棠资望既浅,事权不属……明知其无济而冒然应之,在己为不智;知我之无济而冒然以我应之,公等之谋国亦未得为忠也。涤公与公书以在吴为襄办,入蜀则有督办之名,疑彼人将去此而就彼。不知襄与督虽同有事而无权,而能办与不能办,实不争此一字之轻重。”并称:“幸为我致意涤公,我志在平吴,不在入蜀。”有大才略的人,处事确能高屋见瓴,于自己的境遇、才能有深切自省,对形势发展的判断如同己然,正因如此,登高一步,天地即度。左宗棠就是这样。他在给友人书中说:“十余年事变纷然,总想纵身一跃加以拯救。顾念所学未就,不能及远,权之不逮,不得自专。志在一乡一郡尚差不多,何谈其他?但不能因此自消大志。己所不能,希望他人能,而那些能者,要辅佐、帮助他们。”有了这样的志向,左宗棠不为所动,决意继续留在曾门。而曾、胡两人也确实因前方军事正急,舍不得让他离去,因此联名上奏,将他留下,让他率领“湘军”支援安徽,未去四川。左宗棠虽是“督办”不从,而居“襄办”,但却实现了他独率一军亲临前线的愿望。

同类推荐
  •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诺贝尔(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本书介绍了诺贝尔的传奇人生。
  • 卑微的智者:诸葛亮

    卑微的智者:诸葛亮

    《卑微的智者:诸葛亮》以大量翔实的史料为依据,用幽默诙谐、活泼晓畅的语言,分析诸葛亮生平的重要事件,抽丝剥茧,拨开近两千年的历史面纱,还原一个出身卑微、有血有肉的真实诸葛亮。
  • 一个人的奋战

    一个人的奋战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刻画了李家安和发生在他身边的典型人物,艺术地再现了一个优秀青年积极向上奋发努力的生存姿态,真实地再现了一个时代的特色。
  • 妃嫔浮华录

    妃嫔浮华录

    本书分为一代贤后、误国妖妃、真情皇后、薄命红颜四部分。贤明的皇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慈眉善目很善良的样子,但在宫廷斗争里,.绝对不是善良可以立足的。虽说善良是种美德,但有时它也不能成为一种武器,给你带来更高的生存筹码。在竞争中,必然奢有许多规则要跳出“善良”的约束以适当的“心计”来赢得你的地位。活在当下的我们,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中也都是如此,要见机行事的同时还要做好打持久站的准备。要训练自己有男儿的气魄,以更长远的目光看待一切。
  • 明四家传(上下册)

    明四家传(上下册)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全方位地介绍了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情、彼此间的交往以及各自的生平和创作。
热门推荐
  • 神品战魂

    神品战魂

    战魂大陆,唯有觉醒战魂,成为魂修,沟通本命战魂,修为至高深之处,拥有通天彻地的实力。然则,战魂的品质越高,修炼的速度越快,成为强者的可能也就越大。觉醒无品战魂的少年,被误认为是和废人无异,却又算是无意中,得到了另外一种机缘,通过斩杀对手和妖兽,可以提升自己的战魂,提升的战魂看起来依然是无品战魂,陈信是以无品战魂,吊打各路天才,笑傲诸天万界。
  • 林公案

    林公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狼觉

    狼觉

    他,一个高中生。因为父亲的案子而卷入一个漩涡之中。这个漩涡不能用人类的眼光去看待,你必须要用狼人的眼光去看待!他,站在这里,站在黑暗之中。他的眼透露出血腥的光芒,他也站在这里,他的眼露出黄芒。“这一天终于到了呢”他说道。“是啊,我等了好久了”他回答道,他笑了,他也笑了
  • 绝世才女:爱上邪魅王爷

    绝世才女:爱上邪魅王爷

    她穿越成为一代才女,倾国倾城。太后赐婚,惨遭嫌弃,她书纸一张,怒休夫君。宫内暗流涌动,她误入其中,只为求一方平安。但若触我底线,休怪我以牙还牙,睚眦必报!
  • 只因蝶舞

    只因蝶舞

    【子亦舞影】网文室首推蝶虐系列文章【短篇】【扯痛了伤口,浑然不觉,只因这世间有你,蝶舞,翩跹,悄而无声】【诗词、短篇、古微】
  • 婚恋,女人一生的修炼

    婚恋,女人一生的修炼

    《婚恋,女人一生的修炼》旨在通过对那些在爱情与婚姻中遭遇危机或挫败的女性所经历的真实故事的点评分析,帮助爱过或在爱或将爱的女性读者反思、自省,以更好地去经营爱情与婚姻,拥有或还原晴朗的情爱天空。
  • 混沌天魔

    混沌天魔

    魔前叩首十万年,屠戮九霄不做仙!乌风自幼遭大难,历沧桑,苦心志,劳筋骨,幸得逆天奇遇咸鱼大翻身,从此神挡杀神,佛挡屠佛!破苍穹,动乾坤,吞星空,霸蛮荒,九天十地,唯吾独尊……
  • 一品宠妃:娘子哪里跑

    一品宠妃:娘子哪里跑

    从出生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世界的开始,就注定她会被他折磨死,他们总是被无形的牵引着。神仙把她变成了一只狐狸,好死不死的被他抱走了,哈?天下传闻砂之国六皇子是个病秧子,注定活不过二十,简直是放屁,他生龙活虎的很。她乔装男子,浪荡江湖,引无数女子尽折蛮腰,人称她“倾颜公子”,败在她长袍下的女子数不胜数,可当某天遇到个极品美人后,苏钰风中凌乱了。卧槽!这贱人居然使用“美人计”。“你是我的未婚妻,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放你走?”什么?不准她去找宝马良人?你管那么宽干嘛?本姑娘就找了怎么滴?“哦呦!胆子肥了?走,咱们房里聊聊去,为夫好好的跟你讲讲道理”于是乎,房里尖叫连连。
  • 诡葬

    诡葬

    营子里的火神庙被炸,神像里居然砌着一口血色红棺,谁也没想到这口血棺里居然还躺着一个浑身赤裸的绝色女尸,我为了阻止了想猥亵女尸的王秃子,却意外被女尸折腾一夜……
  • 血色残生

    血色残生

    希望和绝望之间,踏出一条路,残忍与血腥之上,开出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