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正殿为翠云馆,两侧有耳房及东西配殿。翠云馆面阔5间,进深1间,黄琉璃瓦硬山顶,明间开门,余皆为槛窗。殿内黑漆描金装修,十分精美。东次间匾曰“长春书屋”,为乾隆皇帝即位前读书处。
伊人为涵诗梳头时,宫婢们送来了刚为涵诗缝制的衣服,以及上好的绫罗绸缎外衣,碧绿色的公主服被宫婢打开,在阳光下,衣裳上的十几颗绿宝石闪闪发亮。
伊人问:“公主对衣裳可还满意?”
涵诗露出欣慰的表情,点点头。
伊人吩咐道,“公主中意,就按这个样式再做吧。”
涵诗开口,“我喜欢碧绿色,就用碧绿色来做主色吧。”
伊人答应,“是,公主。”
伊人使了个眼色,宫婢拿着服饰,替涵诗换上,换上衣裳的涵诗略带了些贵族气,宫婢们都惊叹涵诗的相貌,心中各有所思。
涵诗莲步至梳妆台前坐下,伊人走到首饰托盘前,为涵诗精心挑选了一件带有红绿宝石的公主帽,又选了一堆带有绿宝石的黄金耳坠和一只黄金镶边的绿宝石戒指。
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伊人左看右看,又拿了两支黄金簪,戴在盘发两边,又拿了一支红宝石金簪和黄金挂坠簪,戴在两支黄金簪之下。
顿时涵诗身上充满了优雅的贵族气质,只擦了少些粉,涵诗的美脸就变得更加细致可人。
门外的太监大叫,“皇上驾到。”
想来皇上是过来考察下人对公主的打扮是否完美额,如此温柔美丽的女儿,可不能怠慢了。
涵诗看着镜子中的自己,心想着,“原来打扮化妆真的可以将人的美貌发挥到极致。”
伊人立马拿来一双绿色的小鞋,为涵诗穿上。
皇上踏入重华宫,涵诗行福礼,“儿臣给皇阿玛请安。”
随后,所有宫人都行跪礼。
“平身。”皇上那附有威严的声音传入大家的耳膜。
“谢皇阿玛。”
涵诗站直身子,两手平齐放在胸前。
皇上感觉眼前一亮,本身就是莲花般纯美的容颜经过贵族首饰的打扮后还是掩盖不住她的芙蓉般的气质。
皇上龙颜大悦,“妙啊,朕的女儿果然不同凡响,经这么一打扮更加美丽了,与你额娘当年的气质太像了。”
“谢皇阿玛夸赞。”
“宫中的规矩都懂了?”
“儿臣不精,刚学完。”
皇上大笑,“想不到朕的女儿如此谦虚,真是一位完美的公主啊。太后已经西去十年了,你就不需要去拜见她了。但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和贤良淑德四位妃子还是要拜见的。”
“儿臣明白。”
“朕的大功臣韩王陶温尔马上就来到京城了,到时会来乾清宫拜见,朕就不陪你去拜见妃子了。”
“皇阿玛国事重要。儿臣恭送皇阿玛。”
皇上微笑着点点头,转身离去。
涵诗来到中宫,皇后的坤宁宫。
“儿臣参见皇额娘。”
皇后十分冷淡,“你就是新进宫的和怡公主?”
“是。”
“也不过如此。跪安吧,本宫乏了。”
“儿臣告退。”
涵诗记在心中,皇后冷淡之奇,无沟通机会。
涵诗被伊人引到皇贵妃的永和宫,皇贵妃的贴身侍婢说皇贵妃抱恙,于是涵诗被伊人引到贵妃的承乾宫。
“参见贵妃娘娘。”
贵妃苦笑道,“曹仁诗的女儿真是有本事啊,竟找到京城来了!还住在本宫儿子的府里。说,你进宫有什么目的?是不是替曹仁诗来找本宫和德妃报仇?”
“和怡不敢,贵妃娘娘何出此言?”
“不敢最好,跪安吧。”
“和怡告退。”
涵诗暗自记下,贵妃德妃与假额娘有仇,以后要小心。
贤良淑德四位正妃分别住在储秀宫、长春宫、永寿宫和景仁宫。
涵诗来到储秀宫。
“和怡见过贤妃娘娘。”
贤妃笑脸相迎,立马扶起涵诗说:“和怡公主与正妃平等,不必多礼。可已经去拜见过皇后、皇贵妃与贵妃了?”
贤妃看着比皇后和贵妃要年轻很多,大概25上下,看起来很面善,不过既然能当上贤妃,一定是位有心计的娘娘。
涵诗答应了一声,“皇贵妃抱恙在身,不与相见。”
贤妃领涵诗坐下说:“皇后失宠两年之余,心灰意冷的,难免会冷淡对人,至于贵妃,她与德妃一样,目中无人,你让着她们点便是。”
“和怡谨遵娘娘教诲。”
之后,涵诗拜见了良妃,良妃与贤妃一样,暖待涵诗。
淑妃在忙,因为晚上要为皇上侍寝,所以不便接待。
德妃对涵诗恨之入骨,看了一眼就让涵诗走了。
下午,陶温尔进宫面圣,“臣参见皇上。”
“温尔平身。此次回京准备待到几时?”
陶温尔今年二十有二,是位年轻有为的王爷,封号韩,封地为韩国。
陶家是个将军世家,战功累累,于是皇上赐恩,封陶温尔为王,赐号韩王。
温尔身高约八尺,是位高挑的型男,因诞生在将军世家,所以会带兵打仗,精通(孙子兵法)。
温尔从6岁开始习武,于12岁开始习文,只读了(四书),于20岁那年考上武状元,是陶家第66为武状元。
温尔回禀道,“臣此番进京,一来是为了拜见皇上,感谢圣恩;二来是……臣未曾有过妻妾,家父焦虑,遂命臣进京觅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