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16300000021

第21章

破情品第五

破法有三双。前破一异次破情尘者。一为历法观行。虽知一异已空未语情尘非有。今欲历法明空令观心触境斯净故次破情尘。二者颠倒虚妄起无根本。聊乱而生。有病便治。随救即破。故前破一异之病今洗情尘之执。三者菩萨作论本为通经。而方等众经皆明六情本性空寂。但经中散说。利根能悟钝者未了。今广释之故有此品。四者一切众生有此情故起诸烦恼。在家之者因情尘而起爱。出家外道由情尘而见生。佛法有所得大小乘人义亦如是。今观此情尘。究竟无从故大小内外爱见便息。故有此品。又诸方等经皆明六根忏悔悟六本空即六根罪灭。四依欲为末世忏悔故观六根空。又法华等明六根清净。今悟六本空故六根净耳。今欲释如此等经故破六情。皆是通来意也。次别来意者。前破一异总破诸法。以万法与于大有一体异体义皆不成。从此已后别破诸法。谓万像之中有情尘因果。前总后别。观门次第。亦是立义前后。故有此品。二者前破一异通破常与无常法。今次别破无常法。亦是前总后别。以为次第。三者一异理隐情尘义显。故舍彼一异更立情尘。故有此品。四者一异偏是外道所计。情尘内外同执。故别计不成故引通来救。故有此品。五者上破异品末论主呵外人云无见有有见无。今接此故举实有情尘。而有见有。非无见有亦非有见无。论主若破情尘则有见于无而别立佛法。谓无见有。故有此品。前破情次破尘者。情内尘外。亲疏不同故破前后。问今破一异与破情尘义齐以不。答通义则齐。外道横计一异故谓于大有与万法一体异体。亦外道横计。偏造遍造之情及瓶等可见之尘实无此法。故破义是齐而小异者。大有一体异体唯外道所执。故余处云。外道大有经说此则破而不取。若是情尘通于内外。故亦取亦破。若横谓有者。则破而不取。因缘假名情尘取而不破。问此品破情与中论破情品何异。答中论但破于情不破知生义。今则具足。中论通破见义不别开到不到。此论别破到不到义所以然者。中论破内学。内学大小乘人但明不到能见。故中论直破其见。外道具执到不到见。故此论具破二迷。所言情者。智度论云。九十六术不说意识。意识难解故但明五情及以于意。神御于意行眼等中故能见色。问既称外道不说意识。云何言意行眼门。答外道不明从意根生意识。但言有心平等根名之为意。神御此意行眼等门耳。今言破情者有二义。一者正破外道无六计六。傍破内人横谓之六。二者若内若外有此六情名皆起佛法。成论云。劫初物未有名字。圣人为受用故假为立名。如瓶衣等。问圣人何故说六。答道门未曾六不六。但为颠倒故受此六根。圣人欲令其悟六无。是故说六。如经云为令悟第一义故说世谛。所以令悟六无。六者三世诸佛出世皆为一大事。谓开示悟入诸佛知见。诸佛知见即是四智。观此六情本来寂灭名如来智。虽复寂灭于颠倒众生宛然而六即是佛智。悟六无六。了无六六任运现前名自然智。此之三智不从师得名无师智。此之四智是佛知见。三世诸佛为欲开示悟入此智见故出现于世。此四智触处皆得明之。但约众生心为正意。故就情品说之。品开为二。一破眼情二例余五。初又二。初破情令生知。二正破情。初是破果次名破因。因果既破情事尽矣。外曰定有我我所有法现前有故。破一品初以法证人。今此品初以法证法。定有我所者谓有一瓶也。有法现前有故者。举五情生知证有一瓶等我所法也。现前者五识知现在法也。又现事可信也。谁不知青黄者哉。所言知者。六根皆四合。四合中皆生知眼与尘合知青黄。乃至意与法合能知法。今但取五知不论意知者有二种义。一者外道不说意识。如上所明。二者意通知三世。非显现法故不举之五情对五尘生于五知。是显现法故偏举也。问观此文既言生知。即似偏破卫世师义。答正破卫世以接上破异品。故世师立四合生知通前无见有有见无难。而僧佉明缘合故有觉知用。约义用边亦得论生但体不生耳。问此中何故但明三合。答外人举法证法不复存神。若重存神则便堕负故但立于法。法义若成人义自立。是故文云定有我所。内曰见色已知生何用。内破知生有三门。谓前后一时也。今是前见后知破。本为未见青黄之色可须青黄之知。今眼见青黄已分明则知生无用。此正破数义。眼根既能见色。何用识耶。若必须识方了青黄。何名眼见。若眼识和合方能见者。则违义宗立眼能见。若前知生下第二破前知后见。然前知后见。知则有用。但以见无故知不得生。二者复有违宗之过。汝云四合生知。今四未合而知遂生。故违前宗。前得宗知堕无用。今知得用堕违宗。外曰若一时生者。救云。见色时即知生。知生时即见色。故无上二过。问何故无修妒路耶。答有二义。一者外人前立现前一知。提婆频构三难。谓前后一时。但天亲欲发一时之破故义生外立。故无修妒路也。亦可易解故不释。所以无也。内曰下偈本为四。一牒二非三难四释。若一时生牒也。是事不然下非也。生无生共不一时生第三难也。问此就何难。答正就无生门难以外人立一时生故。

今但破其生则一时自坏。又生通前后一时。今破于生则备破三义。又若但破见知一时则不得兼破余法。今若破生得兼显万法无生。有故无故前破故第四释破。有故释上生。无故释无生。前破故释上共。但前破有二。一者有无望共则为在前。故破有无名为破共。二者依天亲以初二偈本名之为共。初偈破前见后知。此是有见无知。次偈破前知后见。是有知无见。前二既破有无则名破共。故云前破。又偈本中明云有故无故。此二即是二修妒路。还指此二故云二修妒路也。注中为二。前释偈本次义破一时。所以明此二者。外立一时生。偈本破其生。天亲义破一时有。则二义尽矣。初又三。一牒。于三中下次总非。何故下三正破。复次若一时者第二义破一时。见则是因。知名为果。若知见一时便为并失相待也。复次眼为到色见耶。自上已来破知生义。今第二次破其见亦开三门。一到不到门破。二破眼性自见。

三重破到不到见。内法大小乘义乃不同。并云眼是遥瞩不到能见。僧佉亦云眼可悬瞩。所以眼见恶事即须避之。逢见好事须就之。耳闻声亦尔。此与佛法全同。鼻舌身三根为成身故到根方知。与内义亦同。提婆今总破众家故开二关责也。初破到色见易解。复次下天亲欲难上破到见义生破不到见。应有四难。一者近远俱不到应俱不见。二近远俱不到则应俱见。三若见近不见远应到近不到远。四若见近不见远应见远不见近。复次下开二门重责到色见义。初云。若见色已方去堕无用过。若不见而去得有见用而违意所取。复次无眼处亦不取下重开二门破到不到。初明若眼去到色得取色义而面上失眼。不去下明面不失眼而失取义。复次下重破眼不到色亦有四难。一等是不到则障内外俱见。二俱不见。三见障内不见外亦应见外不见内。四有见不见有到不到。以内外两家皆云不到。宜委曲破之。涅槃经云。若到见者今眼见火火应烧眼。眼见水水应湿眼。智度论二十八卷解。知众生心趣向。外人问云。知众生心趣向。为去不去。若去则同死人。不去则不与境合。又若不去经那云因眼缘色生于眼识论主答云不去不住而能知。此犹难解。若言心法非去不去。亦应非知不知。若云心是虑智故知者。今问虑智为云不去。终不免责。外曰眼相见故。自上已来破到不到见。今第二破眼自见。上以到不到二门责之。辞理俱屈。外无以救。但云眼是见相。不有眼而已。有即体性能见。何论到与不到。内曰若眼见应自见眼。热是火体相而自他俱热。见是眼体相应自他俱见。开眼则睹外青黄。合眼应见内黑白。又问眼为是见为非见耶。眼若是见既自是眼应当自见。若自不见自应非眼。又见若是眼。若常有眼则应常见。若有时见不见则有时眼不眼。若见异眼则见自见应非眼见。又若见异眼热应异火。外曰如指。论主举火为难。外用指为通。当时未必发言。亦可直举于指。内曰触指业故。眼以见为相。指不以触为相。故非喻也。又若触即是指。不触之时应当无指。若常有于指亦常有于触。又触即是指。既自是指则应自触。若不自触应不自指。又若见即是眼自既不见。自应非眼。自若是眼自应能见。又自不见而是眼。则见他应非眼。又三节是指相。何异见是眼相。今无见遂有眼。无三节应有指。若取指动摇为指相。亦应取眼开闭为眼相。外曰光意去故见色。第三重破到不到。所以重破到不到者。外人闻内初作到不到破。当时辞理俱屈。无以取通。但云眼体性能见。论主乘言仍责见相不成。今外智思更生重通前到不到义云。我义具有到不到。眼光与意去到于色。而眼体不到于色。所以须意去者。一者意欲见前色故往就之。二者眼光无知须意导御。是故意与眼光共去。成论师云。眼光不去而意非去不去。内曰若意去到色此则无觉。纵去夺觉也。若意遂去。身则无意由如死人。以此讥于外道。外看内面是死。外道何能言论。又亦应云。眼光若去眼体无光。是盲外道。注为二。前释偈本。然意实不去不有两义释意不去。一者近远一时。知非是去法。二者过去已谢意若遂去意亦应谢未来未起。意缘未来亦应未起。而实不尔故知不去。外曰如意在身。通上无觉之难也。意在身非是无觉。意力能远知诸尘。则二义成也。内曰若尔不合。意本去得合。既其不去是则不合。乃免无觉之过。复堕不合之咎。外曰意光色合故见。诸立之中此救最巧。眼意在身离无觉无眼之咎意力能运眼光到于前色则与色合。故免无合之过。内曰若合故见生无见者。纵合夺见也。此者乃者于人乃者于主。明五种和合。一眼二光三意四意力五色。五法之中见定属谁。谁为见者。五合方见。则不应言见定属眼。外曰受合故者。捉破为立也。内以和合用破于见。外即执合以之为立。但令有合则有于见。内曰明三法体异终不得合。又三法体异各无见理。虽复共合终不能见。如三盲共聚终无见性耳。上明不合不得见。今明合不得见。故毕竟无见。如呵迦叶见色与盲等。呵善吉不见佛乃是识佛耳。大品等明诸法无所见无所知。并是此品意也。耳鼻下第二例破余情。

同类推荐
  • 录异传

    录异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颂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颂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阿毗昙甘露味论

    阿毗昙甘露味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湛然禅师宗门或问

    湛然禅师宗门或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Doctor

    The Docto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倾世将军,独孤贵妃传

    倾世将军,独孤贵妃传

    她是周朝战无不胜的少年将军,生而荣耀,战而获赏,碧玉年华便封为将军。她也是周朝皇帝的贵妃,皎若秋月,夭桃浓李,后宫荣宠集于一身。她更是女贞氏族的皇后,风华绝代,才思敏捷,终帮夫君成千秋霸业。她不仅是独孤将军的独子,更是独孤将军倾国倾城的女儿。本以为将戎装一世,没曾想到当年桃花树下,烟雨梦中,他执手相看便改变她一生的命运……
  • 洛蓝

    洛蓝

    本来以为进了宫心便可安定下来,即使在宫中红颜逝去也无谓,可是,命中注定,她却无可救药的把自己陷如此的困境,爱与不爱,还是在慢慢沉沦,命运扭转,并非我愿,如果有来生,但愿,我们只是平凡的我们,再也不要在这帝王之家。
  • 这样工作最出色

    这样工作最出色

    如果你是一名员工,百分之八十的发展机会都来自于工作,而出色的工作会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你是一个老板,你应该给你的员工灌输正确的工作理念,让员工最出色,这样你的公司才更壮大。将工作做到出色,是一个双赢的行为。
  • 清史通俗演义

    清史通俗演义

    本书是以史实为主线,叙述了清朝的如何兴起与如何衰亡的全过程。
  • 圣魂帝尊

    圣魂帝尊

    太古之时,天地之间,神魔横行,每一位神魔都是一位“大圣”。如蛮牛神魔为平天大圣,赤蛟神魔为覆海大圣……更有传说中的石猿神魔,被称为齐天大圣!大圣们彼此厮杀,争夺太古霸权,毁天灭地,太古破碎,大圣们也都因此陨落。陨落后的大圣,化为无数灵魂碎片,融入人类体内,这些灵魂碎片被称为“圣魂印记”。拥有圣魂印记,觉醒圣魂,才有修炼圣力的资格,同时可以获得一位大圣的传承。
  • 世界之巅

    世界之巅

    “主人,前方发现大量机甲,是否摧毁?”“入侵系统,把机甲核心都给我拿来给我强化机甲……”“是,主人。”“主人,前方发现一艘航空母舰,是否占领?”“大开杀戒也不太好,入侵系统,让他们瘫痪一会,再把他们送到偏远星球旅游旅游……”“是,主人。”“主人,主母请求视频通话,是否接受?”“不用了,你替我告诉她,我正在回家的路上,晚饭一定按时来吃……”“是,主人。”“主人……”“闭嘴,回家吃饭才是头等大事。”“是,主人。”
  • 最深的爱,最好的你

    最深的爱,最好的你

    一部孤注一掷的情深恋,一场真心错付的复仇记。于她,想要完美恋人,却是在复仇之后。于他,想完全拥有她,在她没爱他之前。因为幼时遭逢家庭巨变,父母双亡的陆璃被展母收养,与展皓同住一个屋檐下。十几年的光阴里,两人一起成长,展家上下无人不知,展皓将陆璃宠成了宝。哪知展皓早在不知不觉间对陆璃情根深种,陆璃却一心一意只当展皓是亲人。为了完成复仇计划,陆璃借故接近以风流闻名B城商圈的宋枫城,试图通过他找到扳倒宋家的缺口。她以为一切都不过只是演戏,却不想宋枫城这个风流浪子对她一见倾心;她以为整个计划完美无缺,却没料到将自己和展皓一同卷入危险的漩涡。当假戏真做的完美情人对上心机深沉的青梅竹马,当复仇大计开始影响到身边人的安危,陆璃还能否坚持这条复仇的不归路?展皓与宋枫城一较高下后,谁又能最终抱得美人归?
  • 辰

    她是天上的星辰那样的遥不可及,他是人间的帝王高高在上,如同冰山般千年不化,如同宇宙般变幻莫测。她是皇,为了她的子民,放下了一切,答应了冥界的所有要求,当她再一次踏上原本属于自己领土,是以另一个身份:冥界的巫师,因为她觉得已经配不上那圣座,她唤醒了她的妹妹,来守护这片领土。那颗星辰开始堕落。。。那是个盛世,她步入了那个皇宫。看到了传说中的皇帝,看到了那个她思念的面容。。。
  • 金色的茅草

    金色的茅草

    美文、美读、美绘的有机融合,将一流儿童文学的生动气象与艺术风韵立体地呈现了出来。在阅读图书的同时,倾听原文的优美诵读,欣赏书中的精美插图,这是一种何等惬意的精神享受。
  • 秘境诡影

    秘境诡影

    一直精锐的特种部队在执行任务时,误入了一个奇特的世界。这里的一切都无法用科学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