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75800000008

第8章 變止宫門——張易生平及阿合馬被殺事件

提要:蓋爲元世祖朝“重臣”的張易,正當得到蒙古皇帝信任,攀龍附鳳,委以重任之際,卻緣捲入王著、高和尚襲殺“斂臣”阿合馬事件,遭到誅戮。也正因“獲罪”而死於非命,史籍無傳,墓道無碑,事迹湮失。本文通過所集資料,勾勒出其大致的生平:張易,字啓元,又更仲一,太原路臨州人。早年與劉秉忠、張文謙等同學於武安縣紫金山,後入宗王忽必烈幕府。中統元年後,相繼任西京路宣撫使、燕京行省參政、中書省左丞、行河東行省事。至元三年後,改制國用司同知、尚書省平章、中書省平章、樞密副使,又兼領秘書監、太史院、司天臺事。十九年,由“不察賊詐而與之兵”,於阿合馬被殺事件中遭戮。而其交游,則以劉秉忠、許衡爲知契。

中世紀中國盛行官吏榮枯翻覆、蓋棺論定的慣例,致使不少曾經有過卓越勞績,卻“有虧節義”的廷臣,於正史事業不傳,姓字隱晦。當孛兒只吉一朝,往往被津津樂道於忽必烈“藩府舊臣”、“附會漢法”的當代治元史者所忽略的張易,就是其中之一。《元史》卷一二《世祖紀》:“至元十九年三月辛酉,益都千户王著,以阿合馬蠹國害民,與高和尚合謀殺之。壬午,誅王著、張易、高和尚於市,皆醢之,餘黨悉伏誅。”與“千户王著”和亦被稱爲“妖人高和尚”相比,這個同遭殺戮的張易,曾是有元一代非同一般的人物。唐長孺先生《補元史張易傳》:“張易是元世祖統治時期被寵任的漢大臣之一,自中統元年至至元十九年,他在中樞任職達二十三年。由於在奸臣阿合馬被殺事件他牽連坐誅,既無碑誌、家傳可據,明修《元史》遂不爲立傳。”袁冀先生《試擬元史張易傳略》:“居津踞顯,有元一代漢人中,除史天澤、趙璧外,政治地位之隆,無出其右者。至其一生勛業,雖因晚年坐王著事論死,既無碑文以顯其功,亦乏著作遺諸後世,史多無徵。”正因爲這個原由,當代的學者們才不厭其煩地搜羅資料以爲其作傳,而期彌補正史無傳的缺陷。然而,綜觀二家之作,仍有不少資料未被搜集、不少事迹未被引證。

與前代士人一樣,元代士人也有名、有字、有號。張易之字,《至正析津志輯佚·名宦》:“張易平章,字仲一。”此外,《元史》卷四《世祖紀》:“中統元年四月,以八春、廉希憲、挺爲陝西四川等路宣撫使,粘合南合、張啓元爲西京等處宣撫使。七月,以燕京路宣慰使禡禡行中書省事,燕京路宣慰使趙璧平章政事,張啓元參知政事。”按照傳統,士人的名、字彼此每有關聯;元代也不例外。以同時士人而言:王鶚,蘇天爵《元名臣事略》卷一二《内翰王文康公》:“始公(王鶚)之生,有大鳥鳴於庭,鄉張先生裔號博物,見之曰:此鶚也。因爲制名,字曰百一,蓋取鷙鳥累百不如一鶚之義。且語人曰:此子有大名,當居百人之一。”歐陽起鳴《歐陽論範》卷上《春秋謂一爲元》:“春秋謂一爲元,而歸之正心者,何意?嘗觀之《[周]易》[卷一]矣,大哉乾元,萬物資始,此天之元也。”因此,“啓元”可能爲張易初字。王惲《秋澗集》卷八〇《中堂紀事》:“中統元年七月,立行中書省於燕京。”“時官四員:丞相禡禡,平章王文統,平章趙璧,參政張易。”與前引對照:“張啓元”顯然就是張易。只是當至元八年以後“大蒙古國”改號“大元國”後,爲避“國諱”才改以與“元”同義的“一”而添上排行“仲”字爲字。

張易的籍貫和家世,《牧庵集》附録劉致《姚樞年譜》:“《先君日記》云:中統二年,奉旨今右丞相公於平陽、太原行中書省;平陽、太原,河東山西也。是中統、至元,皆嘗行省其地。右丞,則前書記張公也,本姓魯,父名聚,社日生,小字社住,太原[路]臨州臨泉縣使君莊人。父爲人所殺,其母負公行丐於市,至郝太守家,有張孔目者,無子,携去,養以爲子,因冒張姓,長祝髮爲僧。及遇知世祖皇帝,得所攀附云。”不過,《秋澗集》卷八〇《中堂紀事》:“太原[路]交城[縣]人。”《秘書監志》卷九《題名》:“張易,[太原路]忻州人。”“郝太守”,當即九原府亦忻州之主帥郝和尚拔都。《元史》卷一五〇《郝和尚拔都傳》:“郝和尚拔都,太原人,以小字行。幼爲蒙古兵所掠,在郡王迄忒麾下,長通譯語,善騎射。太祖遣使宋,往返數四,以辯稱。歲戊子,以爲九原府主帥,佩金符。庚寅,率兵南伐,略地潼、陜,有功。辛卯,授行軍千户。”很有可能,臨州臨泉縣爲張之本貫,忻州亦九原府則爲其寄居郝太守家時入籍,而太原路交城縣又爲義父張孔目之鄉里。而其“祝髮爲僧”的經歷,又與其“同學”即初爲瑞州後爲邢州人的劉侃亦秉忠相似。

《元文類》卷五〇齊履謙《郭守敬行狀》:“時太保劉文貞公(秉忠)、左丞張忠宣公(文謙)、樞密張公易、贊善王公恂同學於[邢]州西紫金山,而文貞公復與鴛水翁(郭榮)爲同志友,以故俾公就學於文貞所。”王禕《王忠文集》卷一四《擬元列傳郭守敬》:“[郭守敬]祖榮,號鴛水翁,通五經,精於術數、水利之學。時劉秉忠、張文謙、張易、王恂皆同學[邢]州西紫金山,而秉忠與翁爲同志友。”《元朝名臣事略》卷九《太史王文肅公》:“歲己酉(定宗后稱制元年),太保劉公(秉忠)自邢[州]北上,取道中山[府]。逮其南轅,載之來邢,復居磁[州]之紫金山,勸爲性理之學。公(王恂)感太保之意,振迅奮厲,所業大進。”“紫金山”的位置,確切地説,是在磁州武安縣。《藏春集》卷首王磐《劉秉忠神道碑銘》:“公風骨秀异,志氣英爽不羈,家貧。年十七,爲邢臺節使府令史,以養其親。幹敏條潔,諸老吏咸服其能。一日,因案牘事有不愜意者,投筆嘆曰:吾(劉秉忠)家奕世衣冠,今吾乃汩没爲刀筆吏乎?丈夫不得志於世間,當求出世間事耳。即棄去,隱於武安[縣]山岩谷間,草衣木食,以求所志。”《明一統志》卷二八:“紫金山,在武安縣東北三十里。山有紫峰、烏石。”

大略宗王忽必烈受委經營漠南之際,張易即得劉秉忠薦引供職幕府。憲宗三年,後者跟從這位未來的合罕進征雲南,前者不曾隨軍,大概是留在蒙古軍後方營地六盤山所在的陝西;這從劉秉忠給張易的詩中可知。《藏春集》卷三《六盤會仲一飲》、卷二《途中寄張平章仲一》:“青雲自笑誤歸期,回首關山滿别離。禮樂詩書君負苦,東西南北我成疾。碧梧一葉秋風起,銀竹千竿暮雨垂。塞下相逢一杯酒,貴傾肝膽略無疑。”“觸熱從軍數載還,高家書記到何官?道存聖賢行藏裏,人在乾坤動静間。爲善不圖重報施,濟時寧畏涉艱難。惟君胸次明如鏡,照我區區兩鬢斑。”所謂“平章”,或許是後來的追補。當途出京兆路時,曾在任用許衡爲京兆路教授、陝西路提學上起著主要的作用。許衡《魯齋遺書》卷九《與仲晦、仲一書》:“某(許衡)山野鄙人,虚名過實,不能愧負。仲一過京兆,以稠人中不克款附所懷。繼荷仲晦公特書慰勉,使某寬而居安而待。其時已爲士君子家托二三子相從定句讀,今復十數矣。”“恩旨令某充京兆提學;某之寡陋,先生素知。使依先前所降恩命教人家子弟,已愧不稱。况提學之職,必習知舉業、場屋有聲者可得而爲之。是以傾輸悃愊,留瀆陳説仲晦、仲一二君子,所願奉致此意,何由使某得守先命,少緩士林之議?”

逮到再次南征,輪到張易在軍中服役,而與“前敵”宣撫副使郝經共事。《元文類》卷五八虞摯《郝經神道碑銘》:“歲己未,憲宗自將伐宋,建益上流。世祖總東師,跨荆、鄂。”“帝偉公所論,以爲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撫副使。然勢不中止,遂絶江圍鄂。”郝經《陵川集》卷三二《班師議》:“昨奉命與張仲一觀新月城,自西南隅抵東北隅,萬人敵,上可並行大車,排槎丳樓,締構重複,必不可攻,衹有許和而歸爾,復何俟乎?願大王殿下以祖宗爲念,以社稷爲念,以天下生靈爲念,奮發乾剛,不爲需下,斷然班師,亟定大計,銷禍於未然。先命勁兵,把截江面,與宋議和,許割淮南、漢上、梓夔兩路,定疆界、歲幣,置輜重,以輕騎歸渡淮,乘驛直造都,則從天而下,彼之奸謀僭志,冰釋瓦解。”可能是在出軍先期,曾代替宗王忽必烈,向故金狀元李俊民請卜休咎。《秋澗集》卷八二《中堂紀事》:“己未(憲宗九年)間,聖上在潜,令張仲一就前經義狀元李俊民問禎祥,優禮有加。初,張辭去,曰:繼以蒲輪來起公。先生笑不答,贈詩以見方寸,其辭曰:丹鳳銜書下九霄,山城和氣動民謠。久潜龍虎聲相應,未戮鰐鯢氣尚驕。萬里江山歸一統,百年人事見清朝。天教老眼看新化,白髮那堪不肯饒。”

中統元年三月,忽必烈即帝位於開平路,是爲有元之世祖。就如前引,張易以“啓元”之名先、後出任西京路宣撫使、燕京路行中書省參知政事。暫此期間,馬紹得其推薦,委以左右司都事。《元史》卷一七三《馬紹傳》:“馬紹,字子卿,濟州金鄉人。從上黨張播學,丞相安童入侍世祖,奏言:宜得儒士講論經史,以資見聞。平章政事張啓元以紹應詔,授左右司都事,出知單州,民刻石頌德。”“安童入侍”,正在是年。元明善《清河集》卷三《安同碑,應制》:“恭惟忠憲王(安同)自中統初年,世祖皇帝命掌環衛之政,令位百僚上。太夫人入朝皇后,一日,上適叩及忠憲,太夫人起奏曰:妾不敢自薦妾子,以欺罔聖聽。安同年少,公輔器也。上曰:以何期之?太夫人曰:朝回必求魁公論天下事,未嘗目一輕淺,謂以是也。上默然。”再後,遇到誣告得以洗刷復仇,又晋升爲中書省右丞。《秋澗集》卷八一《中堂紀事》:“中統二年五月十五日丙子,誅東平路經歷官邢衡銓。初,邢以事告參政張易,詰對於上前,邢款服,命諸相監戮於都城東十里外。張手剸其腹,從初請也。”《元史》卷四《世祖紀》:“中統二年六月,以不花爲中書右丞相,耶律鑄爲中書左丞相,張啓元爲中書右丞。”

“張啓元”即“張仲一”亦張易的又一個證據,《元史》卷四《世祖紀》:“中統二年十月庚子,以右丞張啓元行中書省於平陽、太原等路。”程文海《雪樓集》卷二一《陳賡墓碑銘》:“入國朝,君(陳賡)用解梁儀總帥薦,爲帥府經歷,辟解鹽司判官。張德輝宣撫河東,張仲一建行省,皆署參議,又以行省言,授河東兩路宣慰司參議。”又,《山右石刻叢編》卷二五《重修汾東王廟記》:“中書右丞張君(易)勉以興滯補弊之意,遂與公(李德輝)意合。”翌年,李璮舉兵,作爲其岳父的王文統並被殺。其又因曾予推薦,與平章政事廉希憲同時受到質疑。《元史》卷一二六《廉希憲傳》:“平章趙璧素忌希憲勛名,因言[王]文統爲張易、希憲薦引,遂至大用。且關中形勝之地,希憲得民心,有商挺、趙良弼爲之輔,此事宜關聖慮。”《元朝名臣事略》卷一〇《平章廉文正王》:“平章趙璧素忌公(廉希憲)勛名,倡言王文統一窮措大,由廉某、張易薦,遂至大用,今日豈得不坐?一日夜半,中使召公入,從容道潜邸事,良久及趙言,公曰:向行蹕駐鄂,賈似道以木栅環城,一夕而辦,聖諭謂扈從諸臣曰: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秉忠、易進言:山東一王文統,才智士也,今爲李璮幕僚。詔問臣,臣對曰:亦聞之,其心固未識也。上曰:然,朕亦記此。”

自至元三年至十五年,張易常與西域人阿合馬同事。《元史》卷六、卷七《世祖紀》:“至元三年正月,立制國用使司,以阿合馬爲使。二月,以中書右丞張易同知制國用使司事,參知政事張惠制國用副使。”“至元七年正月,立尚書省,罷制國用使司。以制國用使阿合馬平章尚書省事,同知制國用使司事張易同平章尚書省事。”“九年正月,併尚書省入中書省,平章尚書省事阿合馬同平章尚書省事張易並中書平章政事,參知尚書省事張惠爲中書左丞,參知尚書省事”。“十月,趙璧爲平章政事,張易爲樞密副使。”兩人關係,大致不甚和諧,因爲正是他主持了御史彈劾的核實。虞集《道園類稿》卷四一《陳思濟神道碑銘》:“拜監察御史,阿合馬專政,立尚書省,中書爲虚器。公(陳思濟)率同列魏公[初]太初、雷公膺上章言之。上命樞密(曾)[張]公仲一召御史置對,同列皆致辭。公曰:御史言官爲國事,非私,已有所辯訟,拂衣而出。”《元史》卷七《世祖紀》、卷七四《祭祀志宗廟》:“至元八年九月,太廟殿柱壞,監察御史劾都水劉晸監造不敬,晸以憂卒。張易請先期告廟,然後完葺,從之。”“至元八年(八)[九]月,太廟柱朽。從張易言,告於列室而後修,奉遷栗主金牌位與舊神主於饌幕殿,工畢安奉。自是,修廟皆如之。”

張易任樞密副使時,擁有處置軍事事務的權力。《元史》卷一六一《劉整傳》:“至元九年十一月,詔統水軍四萬户。宋荆湖制置李廷芝以金印、牙符授[劉]整漢軍都元帥、盧龍軍節度使,封燕郡王,爲書使永寧僧持送整所,期以間整。永寧令得之,驛以聞於朝。敕張易、姚樞雜問,適整至自軍,言:宋怒臣畫策攻襄陽,故設此以殺臣,臣實不知。詔令整復書。”蘇天爵《滋溪稿》卷一一《郭明德神道碑銘》:“至元初,天兵圍襄,有詔募民爲兵,公(郭明德)出應募中選。其父曰:兒雖長大,年未成童,恐不堪用。縣尹馮岵試以弓矢,公蹶張挽强,尹曰可矣。樞密張公易聞其才勇,留之樞密。”實際上,後來刺殺阿合馬的高和尚,正是由其保薦去北邊作法退敵。《元史》卷一一《世祖紀》:“至元十七年二月,張易言:高和尚有秘術,能役鬼爲兵,遥制敵人。命和禮霍孫將兵與高和尚同赴北邊。”《元朝名臣事略》卷一一《樞密趙文正公》:“公(趙良弼)與清河相(張易)共政八年,諷視權臣,奸欺結舌,其傍若無與己然者。加太盛盈蚤,宜收身末路。比聞譽僧(高和尚)善役鬼神,試每有徵者於上前,大臣可巫事君耶?罪且相及。公辭疾,三年,其人見誤是僧,坐擅發衛兵以醢。”

元軍降下南宋首都臨安府之際,張易受命兼知秘書監事。《元史》卷九《世祖紀》:“至元十三年三月,命樞密副使張易兼知秘書監事。”《秋澗集》卷四一《書盡目録序》:“金滅而國朝興,其間兵亂相繼散亡靡燼又不可勝紀。聖天子御極十有八年,當至元丙子春正月,江左平。冬十二月,圖書、禮器並送京師。敕平章太原張公兼領秘書監事,仍以故左丞相史公子杠爲之貳。”《秘書監志》卷一《職制》:“至元十五年六月,奏有:張平章、張左丞、焦尚書説,謝制置奏,他孩兒謝譯史教秘書監裏焦尚書根底一同收拾文書勾當呵,怎生?”此“張平章、張左丞”,即張易、張惠。不僅如此,其還參與了漕運的規劃、火灾的防治。《元朝名臣事略》卷二《丞相淮安忠武王》、卷一〇《平章廉文正王》:“丞相伯顔既渡江,來朝京師,謂樞密副使張易、同簽趙良弼言:都邑乃四海會同之地,貢賦之入非漕運不可,若由陸運,民力憊矣!川瀆所經,何地徑便,此方今便宜。博加尋訪,必有知者。”“至元十四年五月,時太常卿田忠良領陰陽事,一日,來問疾,公(廉希憲)曰:上都,聖上龍飛之地,天下視爲根本。近聞龍崗遺火,此居民常事。今南人萃此,勿令妄談風水,惑動上意。未幾,副樞張易、左丞張文謙果與南人數輩廷辯徙置都邑,二相力言不可,上不懌而罷。”

此後,张易先後主持修订日曆和甄汰道籍的工作。《元史》卷九《世祖紀》:“至元十三年六月,以《大明曆》浸差,命太子贊善王恂與江南日官置局更造新曆,以樞密副使張易董其事。易、恂奏:今之曆家,徒知曆術,罕明曆理,宜得耆儒如許衡者商訂;詔衡赴京師。”《王忠文集》卷一四《擬元列傳,郭守敬》:“江南平,天下混一,上思其(劉秉忠)言,遂舉行之。詔[郭]守敬與[王]恂率南北日官分掌測驗,而[張]文謙、[張]易領其事,前中書左丞許衡亦參領焉。”釋祥邁《至元辨僞録》卷五:“至元十七年六月二十二日,孛羅副樞、張平章、張右丞、焦尚書、耿參政、脱因脱里等欽奉聖旨。”《元史》卷一一《世祖紀》:“至元十八年十月,張易等言:參校道書,惟《道德經》係老子親著,餘皆後人僞撰,宜悉焚毁;從之,仍詔諭天下。”“以平章政事、樞密副使張易兼領秘書監、太史院、司天臺事。”《佛祖歷代通載》卷二一録《僧、道二家辯析聖旨》:“至元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如今張平章(易)等衆人回奏:這先生家藏,除《道德經》是老子真實經旨,其餘皆後人造作演説,多有詆毁釋教,偷竊佛經,更有收入陰陽、醫藥、諸子等書,往往改易名號,傳注訛碎,失其本真之爲。”

阿合馬被殺事件經過的清晰叙述,得自虞集的相關文字。《道園學古録》卷一七《張九思神道碑銘》:“至元十九年[三月十七日],丞相阿合馬方用事,妖僧高菩薩、千户王著乘人心之不與,構變圖殺之。時裕皇(真金)方從上北巡,乃結黨數百人,僞儀服器仗,矯稱皇太子,夜扣建德門啓鑰而入,直抵太子宫西門,傳令開宫門。公(張九思)方留宿禁中,遽起,叱户者毋得擅啓關。使語傳令者曰:他時殿下還宫,必以完澤、賽羊先,請見二人則啓關矣。賊乃計窮,往返數四,氣益索,知不可紿,循墻而南,行且語曰:前門可入也。公偵聞之,曰:其詐明矣。亟遣人走告前門者,而賊已至,急呼阿合馬出,與左丞郝禎俱爲賊擊死。變起倉促,中外不知所爲,公遣宿衛士馳射擊討。賊敗,得詐狀,誅死,而宫閫晏然,則公精審持重之力也。樞密副使張易素稱有權略,爲上信倚,故以宥密留京。賊之入也,傳太子令索兵甚遽,易不能辨其僞,不敢抗,以兵與之,坐棄市。”“公遣士討賊,時右衛指揮使顔進在行,中矢死,而冤家指以爲賊黨,法當籍起孥。公曰:吾實使之討賊而死,焉可誣也?賊起變京城中,至爲僞太子,故上與太子甚惡之,獄起,連坐者禍不測,莫敢爲言。公挺身明此二人,議獄者得致其平允云。”

相同作者的别一篇幅,則有更爲詳細的描繪。《道園類稿》卷四〇《高觿神道碑銘,應制》:“左丞相與兩西番僧謂公(高觿)等曰:皇太子(真金)將以今夜還宫修佛事。公曰:近日自上來者,不聞有此行也。因以西番語問僧曰:主人與國師今至何所?僧愕眙不知所對。即改用漢語詰之,僧色變辭窮。公曰:是詐也。叱衛士執付功德司訊之。左相曰:爾自爲之,無與我事。遂去之。是時左相固不辨西僧誰何,而公又疑左相爲變,即率張尚書、忙兀兒尚書及大都尹鉢敦、宫衛王、顧二指揮申嚴衛禁,固守宫門,皆執兵以備。日且暮,聞樞密院副使張易以兵來,公與張尚書問易曰:此將何爲?易曰:夜二鼓,當自知之。公又謂易曰:此大事,豈得不令吾二人知?易附耳語曰:得密報,聞太子來誅左相。殆時也,蓋易亦不察其僞也。公默計太子必不暮還,而政府亦率百司列宫外柳林中,數遣使迓太子,略無還者,皆疑懼不知所爲。至二鼓,果聞人馬矢箙聲嘈雜自遠至,儀衛前駐,傳令啓西門入。公曰:太子果來,完澤、賽羊必先令我輩知,此必詐也。因答之曰:太子未嘗由此門入,入果有,令完澤、賽羊二人來,門即開。扣門者謬曰:汝等知所守,甚善。乃去之南門。公曰:此有變無疑矣!命九思之弟守西門,而九思急趨南門,叩門又不得入。”

“左相”,正是阿合馬。按照行文,造謀者僑裝成“西僧”,連後來遇害者也不辨真假;而其行動的目的,似乎也有入居太子宫殿的企圖。所以,參與其中的張易,很可能也是被蒙蔽者。《道園類稿》卷四〇《高觿神道碑銘,應制》:“有舉燭傳呼,以名召左相以下者。公(高觿)等從門郤中覘見,已撾殺左相阿合馬及左丞郝禎矣。公與[張]九思曰:果賊也。即命鉢敦與兩指揮嚴兵彀弓矢,開門出衛士而擊之。賊散亂,棄兵仗走,獲王著,問得賊狀,蓋假太子名以賊殺左相等也,而首賊高菩薩已逸去。賊敗,終不能犯宫闕者,公與九思力也。”《道園學古録》卷一七《張九思神道碑》:“公(張九思)入告裕皇(真金)曰:張易不察賊詐而與之兵,罪至死宜矣,而謂其預賊謀,則無也。大臣被罪而死,傳首則過矣;裕皇言諸上而從之。”《元史》卷一六〇《王思廉傳》:“時千户王著矯殺奸臣阿合馬於大都,辭連樞密副使張易。帝召[程]思廉至行殿,屏左右,問曰:張易反,若知之乎?對曰:未詳也。帝曰:反已反已,何未詳也?思廉徐奏曰:僭號改元謂之反,亡入他國謂之叛,群聚山林賊害民物謂之亂。張易之事,臣實不能詳也。帝曰:且張易所爲,張仲謙(文謙)知之否?思廉即對曰:仲謙不知。帝曰:何以明之?對曰:二人不相安,臣故知其不知也。”

顯然隱藏著“玄機”,在時人王惲所作的樂府序中,稱同時策劃並付諸實行的二人,一爲“義俠”,一爲“妖僧”。《秋澗集》卷九《義俠行》:“予爲王著作《劍歌行》,繼更曰《義俠行》。或詢其所以,因爲之解曰:彼惡貫盈,禍及天下,大臣當唯天吏,得以顯戮。而著處心積慮,一旦以計殺之,快則快矣,終非正理。夫以匹夫之微,竊殺生之柄,豈非暴豪邪?不謂之侠,可乎?然大奸大惡,凡民罔不憝,又以春秋法論,亂臣賊子,人人得以誅之,不以義與之可乎?”“事既露,著不去,自縛詣司,敗以至臨命,氣不少挫,而視死如歸。”“著字子明,益都人。少沈毅,有膽氣,輕財重義,不屑小節,常爲吏,不樂,去而從軍。後與妖僧高北行,假千夫長,歸有此舉。死年二十九,時至元十九年壬午歲三月十七日丁丑夜也。”“堂堂義烈王青州,午年辰月丁丑夜,漢元策秘通神謀。春坊伐作魯兩觀,卯魄已褫曾夷猶。袖中金鎚斬禹劍,談笑馘取佞臣頭。九重天子爲動色,萬命拔出顛崖幽。陂陀燕血濟時雨,一洗六合妖氛收。丈夫百年等一死,死得其所鴻毛輶。我知精誠耿不滅,白虹貫日霜横秋。斬頭不作子胥怒,地下當與龍逢游。”是不是存在著這樣的可能:當兩人被捕後,行爲目的供認有所不同?王著以刺殺阿合馬爲己任,而高和尚亦“高菩薩”則别有企圖!?

在成敗論英雄的中世紀中國,捲入政治旋渦中的個人,常常是榮辱褒貶,瞬息變化。就當年一齊讀書紫金山的人來説,劉秉忠、張文謙和王恂都是有元一代的功勛之臣;如果没有阿合馬被殺事件,張易至少也是蒙古皇帝的信任之臣。其品行,《秋澗集》卷八〇《中堂紀事》:“資剛明尚氣,臨政善斷,待士以誠,忤之,不復與合。”這樣的個性,既易與同列發生齟齬和對立,也易於結交意氣相投的知契。據前引,其與張文謙、趙璧、趙良弼不甚相得,而與廉希憲、許衡、劉秉忠稱爲至交。《藏春集》卷三《寄張平章仲一》:“春光滿眼酒盈樽,難得同觀易見分。秋氣著人凉似水,晚山和我淡如雲。清歌月影簷頭轉,殘夢鐘聲枕上聞。元鳥欲歸黄鳥斷,詩哦伐木還思君。”“主家殷重客寬懷,席面春風勝謝臺。弦管美聲消酒暈,壺觴清興引詩才。翠帘重捲月新上,褐鼓不催花自開。帽側袖垂扶又倒,家人轟笑醉歸來。”“南北春秋雁往來,一年懷抱幾番開?風雲氣在原飄逸,錦綉詩成不剪裁。飲但飲人非飲酒,憐須憐德亦憐才。自因量窄常先醉,慚愧君家大盞臺。”《元文類》卷六張易《送魯齋先生南歸》:“衮衮諸公入省闈,先生承詔獨南歸。道逢時否貧何病?老得身閑古亦稀。行色一杯燕市酒,春風三月故山薇。到家已及蠶生日,布穀催耕隴麥肥。”

值得强調,寫作《義俠行》的王惲,也是張易的密友。《秋澗集》卷一四《和仲一詩韻》、卷一七《壽平章張公,時爲副樞》、卷三五《上張右丞書》:“世事紛挐八九違,未容丘壑淡忘機。須知霖雨思賢佐,終擬卿雲捧日飛。麟閣勛名驚壯節,虎溪公案覺前非。會看杖策軍門去,滿眼行山空夕暉。”“娱志詩書不厭貧,蟄龍冬臥不求伸。應憐擁篲侯門下,何似行歌澗水濱?沙鳥忘機還自樂,池蛙睅目欲誰嗔?悠悠物理吾難料,會得摳衣問上人。”“十年黄閣富經綸,落落蒼髯社稷身。公道救時仍此在,龍門歸譽見來新。菊香已辨南豐供,螻蟻無煩靖節巾。壽席今年得佳語,太平勛業在麒麟。”“伏惟閣下(張易)剛健文明,練達政體,挾漢日則洗光咸池,分蘭省則坐鎮俗雅,忠結主知,學爲世用,承恩綸於半,洞律管於天心,而復窺其經綸之業,大有爲於下者,不得不爲閣下頌之。”而王著,很可能如馬可·波羅所説,乃是一次復仇的行爲。《馬可·波羅行紀》第八六章《汗八里城之謀叛及其主謀人之處死》:“其中有一契丹人名Tchentchou者,身爲千户,母及妻女並爲阿合馬所辱,憤恨已極,遂與别一契丹身爲萬户名稱Wangtchou者同謀殺之。”當然,這裏的人、事似乎顛倒了。至於僞作“太子”名義,也因爲真金乃阿合馬的嫉惡者。

即使不是刺殺阿合馬事件的主謀,張易也是因重大過失的違犯者。不過,也許是其生前執掌機要,頗有能聲,當時就有人爲之惋惜。萧《勤齋集》卷二《趙弼墓誌銘》:“明年(至元十八年),改局爲監,進公(趙弼)通議大夫、典瑞卿,賜之玉帶。當至元初,樞密機務,悉委平章張公(易)。後難其人,十九年,上選授資德大夫、簽書樞密院事,屢以德薄位尊辭。”實際上,“矯僞發兵”的發生,追根究源,乃是其時相關制度的缺陷。而其在任期間,曾經有“千載一遇”的皇家“公共”圖書館的開放。《秋澗集》卷九〇《置發兵符契》、卷四一《書畫目録序》:“竊見朝廷防馬札妄濫也,御前給發奉使欲遠,方取信也,佩圓符爲徵,况兵戎大事乎!近者王著矯僞發兵,利害非細,合議關防。契勘歷代緩急,調遣兵馬,皆驗符契,然後得發。今後合無依上起置符契,庶免臨時,别致事端。”“尋詔許京朝士假觀,予適調官都下,日飽食無事,遂與左山商臺符叩閣披閲者竟日,凡得二百餘幅,怡然有所得,冲然釋所願,精爽洞達,滯思爲一據,所謂升崑巔而見洪荒之大,俯溟渤而駭光怪之多也。嗚呼!三光五岳之氣,絪緼盤礴,發於人爲精華,傳於代爲英物,以數百載萃聚藴藏之盛,積而爲崇丘,澮而爲淵府,一旦顒顒然拭目而觀,可謂千載一遇也。”

最後,蔡美彪先生於《拉施特史集所記阿合馬案釋疑》文中論道:“《史集》原文具在,不需備引,其中關於Gaufinjan的記述,除去枝節及浮泛之詞,主要事迹可以歸納爲以下幾點:一、忽必烈即位後,阿合馬爲vizir,高平章同在相位。二、Gau平章對阿合馬心懷嫉妒,謀與漢人官員除阿合馬。阿合馬得密報,馳赴上都向忽必烈陳訴,Gau平章因棄官出走。三、Gau平章去襄陽,參與圍攻襄陽之戰,有功,宋軍投降。四、Gau平章因戰功,再任平章原職,與阿合馬共事。五、Gau平章復任原職九年之後,與一個會法術的漢人合謀,詐稱真金太子召見阿合馬,將其殺死,衛士射死Gau平章。”“一九八五年出版的余大鈞、周建奇譯《史集》第二卷俄譯本的中文本,Gaufinjan譯爲高平章。一九九二年出版周良霄譯波義爾英譯本的中文本,也譯爲高平章。”“關於這個令人困惑的Gau平章,我以爲他並不是高平章,更不會是高和尚,而是趙(Jan)平章,即中書平章政事趙璧。”“趙璧死於至元十三年七月,王著殺阿合馬已是趙璧去世約六年以後,《史集》第五項記事,顯然有誤。”其實,“Gaufinjan”也可以是“高菩薩”的對音。而Gau平章既可能是趙璧“趙平章”,當然也可能是張易“張平章”。關注襄陽之役,當時也是時任“樞密副使”的責任。

同类推荐
  •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

    历史是古人活动的舞台,文化则是其中积淀而成的传统。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历史与文化是精神与思想的遗传基因,对现代人具有深刻的影响。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找出其本源,揭示中国传统世界的内核,便是别裁。 《读史别裁:中国历史文化的关键话题》作者用现代的理性思维去理解历史上一些典型的事例。对于人们耳熟却并不能详的一些历史故事,书中细致地加以拆分,一步一步进行分析,对于故事的出路或结果,提出多种可能性,然后通过排除法,得出历史自身呈现出来的结论,并分析出为什么只能是这个结果的道理。书中讲的道理,事关价值体系,都是大道理。但不是空洞地讲道理,而是建立在大量的细节描述基础上。
  • 世界历史博览

    世界历史博览

    本书记述了世界历史的各个重要阶段的重要事件。包括“南方古猿出现”、“金属器的使用”等,有利于人们更好的了解世界历史。
  • 读者报·旧闻(3月)

    读者报·旧闻(3月)

    稗官野史;国家地理;国学;环球档案;旧案新读;旧知录;历史见证;历史内幕;人物;煮酒论史
  • 如果这是宋史7

    如果这是宋史7

    帝国骤然从顶峰跌落至万劫不复的谷底,最屈辱的时刻来到了。在这段历史中,充满着方方面面的极致。最奢靡的帝国,最荒唐的宰相,最庞大的官商,最憋屈的战事,最无耻的官员,以及最伟大的将军!
  • 特工皇爷

    特工皇爷

    “雷雨,你小子到底有什么理想?”沁国皇帝问道“理想?我说我是重生来解救世人的,你信吗?”雷雨道。。。。。。。。。。“你就不能说句真话吗?”沁国皇帝说道“那我说我是来解救所有漂亮姐姐妹妹的,你信吗?”雷雨道PS1:这是一个特工转世,解救异世漂亮姐姐妹妹的故事。PS2:这是一个特工转世,上的书堂,下的了战场的故事PS2:这是一个特工转世,开疆扩土,横扫一切的风骚故事。。。。。。。
热门推荐
  • 梦穿乾坤

    梦穿乾坤

    一封奇怪的信带着他揭开他的身世之谜,古老门派掌控着控制灵魂的力量,由报仇他开始,他接触到了前所未见的奇遇。阵法、穿越、位面、灵兽、丹药、神器……他追逐着走向巅峰的路。
  • 爱是风中的诺言

    爱是风中的诺言

    女:面对他不知是爱是恨?【小白兔】男:再见她心依旧隐隐作痛...【大灰狼】那一年,她因为任务结识了他,他俩成为了欢喜冤家。再次相遇小白兔被他家主人boss抱走,大灰狼虎视眈眈。失忆后一无所知的小白兔就这样看着大灰狼和自家boss的争夺战。最后大灰狼成功娶走小白兔..【片段一】;大灰狼诱兔温雅晗;沈浩铭,你为什么不带我去吃饭,逛街,看电影...你都不陪陪你老婆,哼!沈铭浩;老婆,我是想让你好好在家养胎,不然你到外面让儿子伤到你我会心疼的。来我们喝鸡汤,等儿子出生了,我给你造一个饭店,买一个电影院,我陪你玩一整天。
  • 龙墓天机

    龙墓天机

    八十年前,十七个年轻人被日本鬼子逼到深山,意外地发现了一块鬼玉,却只有一个人活着将玉带了出来。八十年后,一个找寻洪武古玉的女人,留下了一块同样的鬼玉。一股股不同的势力渐渐走在了一起,孰不知,一个延续了千年的局,谁才是猎物,谁才是棋子,谁又能看到“源头”,谁又能真正长生。。。
  • 消失在风中的殇

    消失在风中的殇

    小时候约定结婚的青梅竹马已成为现在的妹妹;告白后被拒绝的“她”又再次出现…他和她们该何去何从?
  • 这题不会之老师伪装成羊

    这题不会之老师伪装成羊

    她打架,他帮他擦药,他温润如水,她千方百计想看他生气,却发现只是徒劳,诶,不就喝个酒吗,怎么就生气了,为什么目的达成,她却一点也不高兴。。。师生。。。简介无能
  • 武破乾坤

    武破乾坤

    传说之中葬龙大陆在远古时代是由龙族统治整个大陆,龙族凭借极度强悍的肉身可以肆无忌惮的沟通天地之间最为强悍的力量用以施展神秘而古老的咒法。很多年以后,龙族消失了在了传说之中,人族强势崛起,少年罗旗无意之中获得了当年人族一位惊采绝艳之辈创造出来的逆天肉身修炼功法。
  • 无敌杰少

    无敌杰少

    一个穷屌丝在校园爱上了唐氏集团的千金唐轩,可是命运弄人,唐轩父亲的突然死亡,李杰父亲的突然离开,突如其来的杀手,校园霸主的争夺,开阳市的黑道高手,亲情的背叛,爱情的欺骗,友情的出卖。究竟应该相信谁,穷屌丝又该如何成为霸道黑道教父,李氏集团的富少,最终能否抱得美人归。
  • 保媒大唐

    保媒大唐

    穿越唐朝觐见李世民?!他给皇帝出谋划策!辅佐皇帝消平宫廷争斗!粉碎谋反计划!可避免了一场场历史悲剧的发生,却引来众多想置他于死地的敌人……
  • 血轮傲世

    血轮傲世

    身附童尸,往生如幻。沧海万化,昔日莫奠。命运齿轮,瞬息万变。惊世奇遇,身魂相炼。传奇杀手昔少年,追求武道无穷极。妄图神功尤未果,终死黄泉神鬼泣。九层宝塔玄又玄,少年灵魂暗中祭。万千岁月东流逝,寰宇大陆英魂立。忆昨昔天地神灵成土,看今日乾坤谁主沉浮?
  • 我来自花果山

    我来自花果山

    一个仙魔佛妖林立的世界,一个人类少年来自花果山,向着灵山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