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63000000002

第2章 硖石古镇一稚童

夜,墨一样黑;夜,海一样深。

在这漫漫的黑夜里,睡的睡了,醉的醉了。可是万古不废的钱塘江挟着满腔悲愤,依旧每昼夜掀起潮汐,吼着、奔着,卷起千堆雪,仿佛要涮白这太黑的黑夜,仿佛要掀翻这深沉的重压。

诗人徐志摩的故乡就在钱塘江北岸海宁县硖石镇。

海宁乃得天独厚的鱼米之乡:青山如黛,绿水长流;四野稻香,桑麻迭翠。河港里游的是肥美鱼虾,池塘里长的是葩艳的荷花。和风常带三分醉意,缓雨时揣一腔温柔。

这里的人民勤劳而又善良,这里的人民勇敢而又智慧。这里曾燃起一次次反抗奴役的烈火;这里也哺育出一批批锦绣人才:仅与徐志摩同时代的就有举世闻名的学者王国维,军事理论家蒋百里,辞学家朱丹九……。越女天下白,这里的人模样儿长得也特别俊美。难怪乾隆皇帝六次巡视江南就有四次驻跸海宁,他运不走海宁的青山绿水,却在圆明园里仿造了一座海宁的安澜园。

徐志摩投胎在这块似花如锦、堂堂正正的土地上,却出生在一个昏天黑地、噩噩浑浑的年代里。他生于光绪二十二年农历十二月十三日酉时,按公历推算应是1897年1月15日。

就在徐志摩出生前三年的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就在徐志摩出生前一年,志摩老师梁启超和康有为,为挽救危亡中的中国,以笔代舌,披肝沥胆,发动了“公车上书”。梁启超一再警告清朝统治者:“变亦变,不变亦变”,“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公理有固然,非夫人之为也。”梁启超慷慨激昂的言辞,痛快淋漓的笔墨,启迪人民去思考,激励人民去奋斗,后来更给徐志摩带来深刻的影响。

但改良派发起的“百日维新”运动,被凶残狡诈的慈禧伙同两面三刀的袁世凯,扼杀在摇篮里了。清王朝对外屈辱妥协,对内血腥镇压,竭泽而渔,再加之连年天灾,百姓倒悬在水深火热之中。在这样的情势下,志摩的家乡即使是一匹锦缎,在他出生之时也被蛀蚀得千疮百孔了。

志摩祖居海盐县花巷里,明朝正德年间迁居硖石。他祖父徐星匏在硖石独营徐裕丰酱园。他生有二子,长子徐蓉初,次子就是志摩的父亲徐申如。

徐申如排行第七,人呼“七老爷”,此人一副奇相:身大、头大、手大、脚大,浓眉黑眼下长一个比常人大出一倍的下巴。子承父业,徐申如除继续独营酱园业外,又合股开办钱庄、丝厂、绸缎店、火力发电厂,在沪杭两地也有他的工商业务。生意越做越大,家财越聚越多,成了当地屈指可数的富户,硖石商会会长。他附庸风雅,广交名士,攀附上流社会。所以志摩出身在一个由封建工商业向新兴资产阶级过渡的家庭里。

志摩庶出。生母钱氏,略通文墨,生得瘦弱端丽,秉性和平,人缘极好。

徐申如娶了二房太太,才得一个儿子,所以志摩一离娘胎,就裹在锦缎之中。周岁那天举家庆贺,按江南风俗,周岁称“晬盘之喜”。那天要用一只红漆木盘,里面盛放弓矢笔墨算盘等物,看婴孩抓取什么东西来玩耍,以此识定孩子将来的志向,所以“晬盘”又称“试儿”。

“试儿”开始,奏起了喜乐,正当身穿百家衣、颈挂长命锁的志摩在红漆木盘里乱抓乱摸的时候,突然闯进来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自称能摸骨算命,预知未来。他在志摩头上抚摩一遍后说:“此子系麒麟再生,将来必成大器。”这一捧场,正击中了徐申如望子成龙的下怀。因为他家虽富裕,但富而不贵。志摩在《猛虎集》自序中说:“我查过我的家谱,从永乐以来,我家里没有写过一行可供传诵的诗句。”所以他父亲希望志摩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废科举后,他父亲又希望志摩学金融,将来可以继承父业,发家致富实业救国。

志摩谱名章垿,初字槱森,小字又申。他在硖石开智堂、杭州一中、上海浸信会学院、天津北洋大学及北京大学读书期间,都用徐章垿之名。

志摩之名,其意并非志在“摩顶放踵”,或志在“效诗人王摩诘”。乃是1918年他赴美留学前夕,由父亲取的。因他周岁时志恢和尚在他头上抚摩过,为了应志恢和尚“必成大器”预言,故更名“志摩”。所以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夏令班、克拉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就学时,以及在英国伦敦大学、剑桥大学读书期间均用徐志摩之名。

但从1924年起他就用笔名发表文章了,曾用的笔名有:海谷、谷、云中鹤、鹤、南湖、删我、大兵、谔谔。成年后与胡适、朱经农等友朋游戏笔墨往来,他署名为黄狗,日子一久,朋友们在公开场合,还直呼他为“黄狗”,志摩听了非但不生气,反而说:“黄狗没有什么不好,狗,有义气,狗实在比人要像人得多。”有时还会学作犬吠声,汪汪地大叫几声,使满座为之哄堂。

志摩自幼生得聪明乖巧、白嫩可爱,全家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不宠爱他。爱得最深的要数他的祖母了。他祖母不识字,但精明能干,是内当家。小至客厅摆式,关门上闩,大至男婚女嫁,都由她吩咐和经管。志摩一有皮焦骨热,也由她悉心照料。志摩每天清晨一起床,就飞奔到祖母房中,甜甜地叫声奶奶,祖母就美美地回应一声,再翻身到床里摸出几片麻糕或者几粒白糖莲子塞给志摩。志摩接过糖果,爬到床上亲一下奶奶,就飞出房去。这种人伦的温暖,一直在志摩记忆里珍藏。

志摩五岁启蒙,塾师是本县庆云镇上的一个秀才孙荫轩。硖石人把启蒙入学称为“串牛鼻子”,意思是一入学就受到管束,再不能任性了。可是志摩像一注活泼泼、兴冲冲的飞泉,绳子无法串住他。启蒙时他先认方块字,组成一句句好口彩:“文星高照”,“状元及第”,“捷足先登”,“一鸣惊人”。这一类字句,对一个实足只有三岁多一点的孩子来说,怎么会感兴趣呢?他不耐书房的枯燥寂寞,有时做个鬼脸,有时学声猫叫,又常提出些奇特的问题来:

“先生,鸟为什么能飞?”

“它有翅膀。”

“鸡、鸭也有翅膀,为啥飞不起?”

“……”

“先生,星星在天上吗?”

“当然在天上。”

“那为啥不掉下来?”

“……”

每当他在书房里调皮的时候,每当他神思飞扬、出神地望着窗外蓝天白云的时候,塾师手中那把楠木戒尺,就会“啪”地猛击到书桌上,吓得他已经上天的神魂,猛地坠落下来,心头别别地直跳。他恨透了这根戒尺,趁老师不在的时候,将戒尺掷进了水井里。当塾师查问时,他坦率地承认了,并说:“我见了这根戒尺怕,脑子发胀,读不进书。”

后来他父亲从上海买来一本《新三字经》,没多久他就能倒背如流了:“今天下,五大洲,亚细亚,欧罗巴……”但对塾师的解释他总感到不满足,不时地提出许多新奇的问题来,使读旧书的老先生无法回答。志摩虽然俏皮,但他悟性好,塾师仍称赞他:“初学聪明超侪辈。”

志摩六至十一岁复从师查桐轸。查是贡生,本县袁花镇人。这位老夫子生性怪癖,是位脏得不能再脏的老先生,他一生没洗过一次澡,也没洗过一次头,连擦把脸也是难得的。一读书就露出满口黄黑的牙齿,散出一阵阵恶臭。但他有学问,对学生要求严格,所以志摩的父亲一切都将就了他。

志摩跟随这位脏老先生读了五年古书,读的是四书五经之类。那些晦涩的文字,那些陈腐的教义,那单调刻板的书房生活,那老学究严厉的目光,与志摩轻快磊落,清风白水般的童心是多么的不协调啊!童年的志摩心头贮满千奇百怪的幻想,他爱天上闪烁的星,他爱活泼跳动的水,他爱枝头的花,他爱地上的草,他更羡慕翱翔在蓝天白云间的大鹰。他幻想自己背上像安琪儿那样长出一对嫩粉粉的肉翅来,到月宫里去攀桂花树,到银河里去钓大鱼,这和他成年后浪漫不羁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嫌地面太脏,他嫌地球太小,他要冲破空气的牢笼,到广袤的宇宙里去遨游,到万里外去寻找一颗不灭的明星。散文《想飞》中的描绘正是他童年生活的写照:“我们镇上东关厢外有一座黄泥山。山顶上有一座七层的塔,塔尖顶着天……有一只二只,有时三只四只,有时五只六只,蜷着爪往地面瞧的‘饿老鹰’,撑开了它们灰苍苍的大翅膀,没挂恋似的在盘旋,在半空中浮着,在晚风中泅着,仿佛是按着塔院钟的波荡来练习圆舞似的。那是我做孩子时的‘大鹏’。有时好半天抬头不见一瓣云的时候听着忧忧的叫响,我们就知道那是宝塔上的饿老鹰寻食吃来了,这一想象半天里秃顶圆睛的英雄,我们背上的小翅膀骨上就仿佛豁出了一锉锉铁刷似的羽毛,摇起来呼呼响的,只一摆就冲出了书房门,钻入了玳瑁镶边的白云里玩儿去,谁耐烦站在先生书桌前晃着身子背早上上的多难背的书!”

童年的志摩好说、好思、好动、好玩,他不想有一刻钟的时间停下来,这与呆板的书塾生活,和按老习惯行事的大人们,就冰火不相容了。在家人的心目中,顺服、文静、胆小才算好孩子。志摩常听到大人们这样说:“某家的孩子真乖,连大门也不敢跨出一步的。”

志摩的母亲生性柔弱胆小,她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规规矩矩,不越雷池半步。她管教失灵时就对志摩进行恐吓:

“别哭,东山上老虎来拖小孩了!”

“不许吃,吃了头顶要长疮!”

“再吵,山东人要来抱小人了!”

她甚至编造出这样的谎言来恐吓孩子,说志摩不是她生的,而是从“网船”(渔船)上领来的,如果不听话,就要把志摩送回到“网船”上。所以童年的志摩一听到“弯舌头”山东人讲话就怕,一看到头包青布帕,手提卖鱼篓的船上人就逃。师长与家长的颟顸保守给志摩稚嫩的心灵上蒙上了锈斑。

童年的志摩也有他的生活乐趣。海宁盛产西瓜,那翠皮红瓤的海宁大西瓜又甜又鲜,把瓜瓤掏净,在翠皮上雕上山水花木,题刻上诗词,就是一盏晶莹柔绿的西瓜灯了。他表兄沈叔薇,大志摩二岁,温顺而谐趣,他俩是童年亲密的伙伴。黄昏他们点上一盏西瓜灯,缠着祖母讲故事。他祖母最怕热,一到夏天鹅毛扇不离手,趁乘凉的机会,就讲“铁牛镇海”、“飞砖造塔”一类乡土故事。

他祖母爱讲故事,但绝不讲那些听了令人毛骨悚然的鬼怪故事,因为她认为讲鬼要招鬼。她家天井里原有两棵壮实的枇杷树,每年要结不少枇杷,就因为传说枇杷树下有鬼,就命人把它砍了,连树根也掏尽。

但最能吸引志摩的是他家的一位老用人家麟,这是一位非常善良古朴的老人,只知手不停脚不闲地做事。如果给他钱,他就说:“要钱干什么,有饭吃就是。”他是一个讲故事能手,他能说得你笑,他能说得你哭,他能说得你忘了吃饭,他能说得你不想睡觉。一部《说岳全传》从岳老爷出世,岳母刺字,一直讲到朱仙镇八大锤,逗引得志摩似痴如迷。

他除善讲故事外也善种花,他种花时就教志摩识花的脾性:梅分单双,兰有荤素,山茶也有家野之分。这些淳朴的民间文学,这些活鲜鲜的生活知识,给志摩沉闷的童年捅开了一扇窗户,吹进几阵清爽的凉风,拂走他心头的闷热。这些俗语俚歌后来也融进了他多彩的诗文,他有一篇朴实动人的小说《家德》,就是以这位老用人家麟为模特儿的。

志摩有时悄悄溜出家门,到硖石闹市茅桥头去听“小热昏”。那个头戴瓜皮帽,手敲小铜锣的卖梨膏糖的人本领真大,他能即景生情,随口编唱出一串串非常顺口又很诙谐的歌词来,逗得听众笑弯了腰。有时他父亲高兴,也会带他去听书看戏。

童年的志摩是“一匹没笼头的野马”。比如,他有一般富家孩儿常有的特性——任性。愁则乌天黑地,喜则山崩地裂。逢年过节,就是这匹“没笼头的野马”纵横驰骋,称心惬意的时候。元宵节闹花灯,硖石最盛,要牵动方圆几百里的人拥来观花灯。那些日子,真可谓人山人海了。他家是经商的,这正是招财进宝的大好时机,教书先生也忙着题诗作画。谁来牵这头野马呢!于是,他可以做他所爱做,想他所爱想,玩他所爱玩的了……

人民是热爱生活的,即使在最黑暗的岁月里,人们总想寻找哪怕只是一柱星的光亮;即使在最苦难的日子里,人们也总要寻求生活中的乐趣。志摩出生在这样的土地上,也助成了他成为一个“生命的信徒”,认为“生活应该是艺术的”。他常引用尼采的话:“受苦人没有悲观的权利”,恐怕也正源于此吧。

小志摩是天生的近视眼,外界景物在他看来总是朦朦胧胧,扑朔迷离的。但当他纠正了视力,他还是看到了天是蓝的,草是青的,乌鸦是黑的,毒蛇是要咬人的。

幼小的志摩看到了大门内外是两个多么不同的世界啊!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有玉杯”。大门外蜷缩着一团模糊的黑影,在苦苦哀求:“行善的大姑,修好的爷”,“赏给我一点你们吃剩的油水吧!”面对严酷的现实社会,他联系到自己身世,感到虽然自己不愁吃穿,但缺乏人间的温暖与同情,在精神上他也是个乞丐。

有一天清晨,他看到一位干瘪的农村老太婆,颤颤地、怯怯地挨到他家的客厅前,手扶着落地堂窗,讷讷地诉说不幸:“我们村上有位老阿太,无依无靠,又病又饿,昨夜西北风发,今早直僵僵冻死在漏风漏雨的草棚里了……”这像一阵惊雷,震入志摩心房,终于在后来写进了《一道金色的光痕》。

海宁虽誉为“文化之邦”,但广大劳苦大众,尤其是贫穷的农民,仍生活在蒙昧之中。他们把生死贫富委于天命,相信因果报应。每年农历二月廿九日都要放弃农事,倾乡而出,抬着菩萨,四处迎神。而硖石的“提香拜香”却实在惨不忍睹。

有一年志摩由他母亲陪着,站在家门口看“提香拜香”:

迎神队伍来了,只见走在菩萨前面的人们都裸着上身,穿着囚裤,两臂的皮肉上钩着一排排铁钩,铁钩下面用丝索吊着一对重达几十斤或者上百斤不等的铁香炉,蠕蠕地移走着,尽管痛得冷汗直冒,但为了表示对神佛的虔诚,一个个咬紧牙关。

突然街两边人头攒动,不少人在喊着:“肉心灯来了!肉心灯来了!”志摩站在方凳上,只见一大团移动的灯光。走近一看,志摩吓得不禁大叫起来。原来扮“肉心灯”的人,赤足,散发,赤裸上身,下穿红色囚裤。以前额为支力点,钩上一排铁钩,在太阳穴、两颐、下巴、双乳、后背、两肋、两臂、双肩的皮肉上,都钩上铁钩,每只铁钩上又系上丝索,支着木棒,点燃一盏油灯,一共七七四十九盏,汗水渗着血水,弄得人血肉模糊。

事后他问母亲:“姆妈,为啥要扮肉心灯?”

“那是还愿心。”

“啥叫还愿心?”

“还愿心么,就是人碰到天灾人祸,去求菩萨保佑,待消灾免难后,就扮‘肉心灯’去报答菩萨!”

童年的志摩目睹了这样惨苦的一幕,他不禁叹息,世界啊太残酷了,连慈悲为怀的神佛,也要把人间的惨苦灾祸当作自己的香火礼赞。

当时的海宁佛教盛行,志摩家也佞佛,设有经堂。志摩的祖母、母亲都茹素,志摩父亲晚年也茹素,就连他家的用人也会口授心经。因此,虽然志摩痛恨迷信,一生也不信宗教,但耳濡目染,佛教里的“众生平等”、“齐物我”、“齐生死”,基督教的博爱,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和志摩一生所追求的爱,均和谐地汇进了一条江河里。在他复杂的思想之树上,有的根须就植在佛教教义的土壤里。

同类推荐
  • 留学僧

    留学僧

    那个罗里巴嗦,看到妖精喊悟空、看到女儿国国王冒冷汗的唐僧,在真实的历史中,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少年聪慧、名满天下的他,为何走上了西行求法的漫漫长路?没有白龙马为坐骑,没有能降魔伏妖的三个徒弟,他是经历了怎样的风霜,多少的生死,才得以完成了十万里的徒步游学?依靠历史文献,《留学僧》作者以不落俗套的见识,妙笔生花的文笔讲述了佛学史上不世出的奇僧玄奘的一生。作者深入史料,运用合理想象,描摹其绚丽多彩、荆棘遍布的传奇人生。语言幽默诙谐,书写言之成理,妙趣横生。
  • 马云的人生江湖

    马云的人生江湖

    王宇编著的《马云的人生江湖》一书,是以传记的方式,并以马云的经典语录点题,内容范围涉及创业、管理、经营、营销、融资、团队等诸多方面,结合他本人的人生成长历程以及商业史上的经典成功案例,针对马云的性格、品质以及在创业中的形式和作风,从多个方面展开描写,是解读马云最全面的精品读物。本书从马云的出世开始写起,对马云幼年的成长、青年求学、教书生涯、下海经商、打造网络帝国……以全面、新颖的多个视角解读了马云的一生和他的创业历程以及管理精髓,对所有与他成功有关的一切历程进行全面的解析。其中更有大量的事例案例让读者更真实、更全面地去了解马云这个传奇英雄,力图能够为读者展现一个全面、立体、鲜活的马云人生史!
  • 一生恰如三月花

    一生恰如三月花

    本书介绍了十三位姿态各异的民国女子,她们在特殊的时代,因不同的秉性,成就了一段段于平常处的惊鸿人生。
  • 狄仁杰评传

    狄仁杰评传

    对于历史人物传记来说,仅仅做到事迹真实还不够,还应该从更多的方面丰富人物的形象,给读者一个鲜活的立体的印象。为此本书还从思想、信仰、品格、心理、君臣关系、同僚关系等方面,对狄仁杰进行研究和评价。此外,人总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由于历代都有以狄仁杰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出出,为了反映不同时代对他形象的描写,使读者便于对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和文学艺术作品中的狄仁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书在附录中对这些作品进行了介绍,并加了简略的评论。
  • 爱的路上,遇见林徽因:林徽因的感性与理性

    爱的路上,遇见林徽因:林徽因的感性与理性

    本书用最唯美、最诗意的文字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林徽因,还原她一生的起起落落与悲欢离合,讲述她几段情缘的始终,以及在感情路上,她如何巧妙维护、理性取舍。愿她的智慧能开启我们的心灵,教会我们在孤独中坚强,在爱的路上不离不弃。
热门推荐
  • 元天神尊

    元天神尊

    一颗璀璨的巨蛋划过天际,落在天元大陆的青云门。从巨蛋里走出的李飞蛋一路追寻着自己神秘的身世,寻找自己的父母,携各种美女上演一幕幕铁血柔情。妖魔两族为何突然联合进攻人类世界?犹如一盘散沙的人族将如何抵挡?踏出天元大陆,各种神秘的世界,各星球之间的战争,侠骨柔情爱恨情仇,谱写着一首首壮烈悲歌!
  • 邪王狂妃:逆天大小姐

    邪王狂妃:逆天大小姐

    她是高高在上的仙尊,天资聪颖,却遭整个大陆的追杀,惨死绝顶。她是将军府备受欺凌的废物大小姐,一朝觉醒,脱胎换骨,手段狠辣,虐后母,杀恶妹,阉割狠心未婚夫,骑神龙,御神兽,她是大陆上最逆天的存在,乱惊沙怒海,屠巨瞑妖族,废十万上仙……她的手上除了神器还是神器,她的身边除了美男还是美男……
  • 神捕录

    神捕录

    颠覆玄幻武侠和传统武侠陈旧的面孔,以微观视角开创医学与易学的侠之新天地。官场与江湖的纠葛,武林的争霸,不休止情愫。诡异的案件,令人脊背发凉的经历。...所有谜团,抽丝剥茧,直至拨云见日,真相大白。一切的精彩,尽在《神捕录》系列小说。即日起,正式公映~
  • 陨龙传奇

    陨龙传奇

    当诸神陨落,天宫坠入人间,谁能在力挽狂澜后的世界里崛起,守护着这片先辈曾经用生命换来的和平安详的世界,魔族又卷土重来,被上天选中的龙飞羽能否完成他命中注定的成神之路?敬请关注火蓝大陆。
  • 逐疆

    逐疆

    我只想活下去,我也一直努力着!可是,为什么要逼我?逼我走上修行之路?我知道,踏上这条路,九死一生,背后的路白骨累累,可是我不后悔,就让一切的罪孽都缠绕在我的灵魂中。我愿永堕成魔!!
  • 人生绝不能走错的9步棋

    人生绝不能走错的9步棋

    人生犹如下棋。高者能顾大局,谋大势,不以一子一地为重,以最终赢棋为目标;低手则寸土必争,结果辛辛苦苦地屡犯错误,以失败告终。在棋盘廝杀,棋子总是愈下愈少,人生总是愈来愈短,于是早时落错了子,后来都要加倍苦恼地应付。所幸者,人生的棋局,虽也是“起手无回”,观棋的人,却不必“观棋不语”,于是生命中,总有那么几个参谋,常助己开创美好的局面。
  • 重生之都市狂神

    重生之都市狂神

    异世强者易风机缘巧合下重生穿越到了现在世界,凭借着他超群的战斗力在着花花大世界中傲立群雄……
  • 碎裂山河

    碎裂山河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林重说:我要斩断人性碎裂山河!
  • My Lady Caprice

    My Lady Capri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歧路之殇

    歧路之殇

    各种势力角逐不休,各种奥秘层出不穷他不过是餐馆的普通服务员却身怀利器在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件后登上风口浪尖当他挥出躲不过的斩切,诸神退避百鬼莫侵他不再普通,也不再卑微可惜不得不直面血腥和残酷权与力,挚爱之人,患得患失命之歧路,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