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79500000017

第17章

(一二二)

尔时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城中有伎人主。号曰动发。往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却坐一面。而作是言。瞿昙我于昔者。曾从宿旧极老伎人边闻。于伎场上。施设戏具。百千万人。皆来观看。弹琴作倡。鼓乐弦歌。种种戏笑。所作讫已。命终之后。生光照天。如是所说。为实为虚。佛告之曰。止止。汝今莫问是事。时彼伎主。第二第三。亦如是问。佛悉不答。尔时如来语伎主言。我今问汝。随汝意答。若有伎人。于伎场上。施设戏具。弹琴作倡。鼓乐弦歌。以是事故。百千种人。皆悉来集。如此诸人。本为爱欲嗔恚愚痴之所缠缚。复更造作放逸之事。岂不增其贪恚痴耶。譬如有人。为绳所缚。以水浇之。逾增其急。如是诸人。先为三毒之所缠缚。复更于彼伎场之上。作倡伎乐。唯当增其三毒。炽盛如是。伎主汝为斯事。命终得生光照天者。无有是处。若有人计于伎场上作众伎乐命终生于光照天者。我说是人。名为邪见。邪见之果。生于二处。若堕地狱。或堕畜生。佛说是已。时彼伎主。悲泣堕泪。佛告伎主。以是因缘故。汝三请。我不为汝说。尔时伎主白佛言。世尊。我今不以闻佛语故而便涕泣。我愍如斯诸伎人等。婴愚无智。所作不善。彼于长夜。作如是见。于未来世。当受大苦。常被欺诳。为人所轻。若有伎人。作如是言。于伎场上。作倡伎乐。命终生彼光照天者如是之言。名大妄语。若以此业。生光照天。无有是处。世尊我从今日。更不造彼如是恶业。佛即告言。汝今真实。于未来世。必生善处。尔时伎主。及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二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城中有善斗将。为聚落主。往诣佛所。顶礼佛足。问讯已讫。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于昔者。曾从宿旧耆老边闻若欲战时。要当庄严所持器仗。牢自防护。勇猛直进。无有怯弱。能破前敌。伤杀物命。使余军众皆悉退散。作是事已。命终得生箭庄严天。彼时斗将。作如是问。佛告之曰。止不须说。汝于今者。所问义趣。甚为不善。第二第三。亦如是问。佛复告言。汝已殷勤三问于我。汝若能受。当为汝说。诸有战者。牢自庄严。善知斗术。最为阵首。勇猛前进。如是战将。岂不作意方便欲得伤害彼诸军众。作是念言。云何当系缚于彼。伤害于彼。令其坏尽。宁可不生如是念耶。战将汝于众生所起三邪恶业。何等名为三邪恶业。所谓即是身口意也。若以如是三不善业。身坏命终。得生天者。无有是处。战将汝今若如是见者。即是邪见。邪见之业。必生二处。或在地狱。或堕畜生。尔时斗将。闻佛语已。悲泣流泪。佛复告曰。我以是故。三请不说。今为汝说。何故涕泣。时彼斗将。白佛言。世尊。我不为闻是说故。而生悲恼怜愍。诸斗战者。长夜愚闇。婴孩无智。所作不善。常为此事。于未来世。当受大苦。如是恶业。而实不得生于天中。若以此业。而生彼箭庄严天者。实无是处。世尊。我从今更不作于如是邪见。佛即赞言。善哉善哉。汝所说者。甚为希有。尔时斗将。闻佛所说。顶礼还去。

(一二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善调马师聚落主。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佛告调马师曰。以几因缘。令马得调。马师言。瞿昙。以三事故。能令马调。一者一向须濡。二者一向须粗。三者亦濡亦粗。佛语之言。若斯三事。不能调者。复当云何。马师对曰。打令命终。马师即言。瞿昙。汝为无上调御之师。调丈夫时。以几事调。佛言。我亦以三事调御。一须濡语。二者粗语。三者不濡不粗。而得调伏。云何名为一向须濡。如佛告比丘。汝若修三业善者。获善果报。此是天。此是人。是名一向以濡而得调伏。云何名粗如说三恶道。此是身口意业。造恶果报。云何名为粗而濡。说身口意有诸善业。得生人天。此是身口意善。所获果报。亦说身口意有诸恶业。当堕三涂。斯亦身口意。所获果报。是则名为亦粗亦濡。而调众生。马师白佛。若以此三不调伏者。当云何调。佛告之曰。与其切言若不调者。深加毁害。马师对曰。今汝沙门。常说不杀。云何言害。佛言马师。如是如是。言如来者。实不应杀。所不应作。如来世尊。以此三事。用调众生。若不调者。终不与语。亦不教诏。亦不指授。佛告马师。于汝意云何。如来若不教授。设不与语。设不指授。如是者。则名毁害。是真毁害。马师对曰。实尔瞿昙。如来若当不与其语。不教授法。实成毁害。甚于世害。马师复言。瞿昙我自今已后。当断毁害。更不造恶。佛即赞言。马师如汝所说。实为真正。尔时马师。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而去。

(一二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聚落主。名曰恶性。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即白佛言。世尊。如世有人。无所修集。恼触于他。作恼触语。是故诸人。咸称其人。名为极恶。佛告聚落主。设有一人。恼触于彼。作恼害语。出恼语故。令他嗔忿。以是之故。名为恶性。不修正见正业正语正命正念正方便正志正定。不修正定故。恼触于彼。以恼触故。极生嗔忿。以嗔忿故。出嗔忿语。出嗔语故。名为恶性。时村主言。希有瞿昙。实如所言。以恼触故。实名恶性。我以不修正见故。为彼触恼。以恼触故。称我恶性。一切世人。咸皆称我。以为恶性。从是已来。名为恶性。村主复言。瞿昙。云何得不恼触。无恼触故。得无恼语。虽复为彼之所恼触。不恼于他。虽复为彼之所恼语。而不恼语以恼于彼。虽为他恼。不生心恼。以不恼故。世人咸称能忍善者。亦复于彼生忍善想。若如是者。能修正见。修正见故。正业正语正命正志正方便正定正念。修正定故。为他所触。而不生恼。不生恼故。名为忍善。村主言。希有瞿昙。所说甚善。实如所言。我以不修正见故。为他所恼。为他恼故。出恼触言。是以世人。称我恶性。皆生恶想。故名恶性。不修八正道故。为他所触。出恼触语。遂至嗔忿。有是想故。世人称我。以为恶性。村主言。瞿昙。我从今已后。如是恶性。卒暴我慢凶险。我当舍弃。佛赞之曰。汝若如是。实为甚善。时彼村主。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而去。

(一二六)

尔时有聚落主。名如意珠顶发。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即白佛言。世尊。我于往日在王宫殿。与诸辅相。共一处坐。群臣眷属。详议讲论。所谓作沙门者。为得捉于钱宝以不得捉金不。时彼众中有一人言。纵令捉者。竟有何过。应当得捉。有一人言。不应得捉。沙门释子。不捉金宝。世尊。如是二语。为得名为称法而说。为不称说。若作斯语。非为毁佛。非过言耶。为是佛说为非是乎。佛告聚落主若作是说。斯名谤我为不称说名为过说。然我所说。实不同彼。何以故。为比丘者。沙门释子。法不应捉金等钱宝。若捉金等钱宝。彼非沙门释子之法。佛之教法。转胜端严。佛如是说。为比丘者。不应捉于金等钱宝。设有捉者。非沙门法。村主言。我于彼时。于大众中。亦作是说。沙门释子。实不应捉金等钱宝。若有捉者。宜应自恣放逸五欲。时彼村主。闻佛所说。顶礼而去。当于尔时。阿难比丘。侍立佛侧。以扇扇佛。佛告阿难曰。汝可召诸比丘依此王舍城而住止者。尽集讲堂尔时阿难。奉佛教已。如佛所命。敕诸比丘。尽集讲堂。时诸比丘。各来集已。阿难诣佛。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诸比丘僧。依王舍城迦兰陀竹林者。皆来集在讲堂之中。唯愿世尊。宜知是时。尔时世尊。即往讲堂于众僧前。敷座而坐。佛告比丘。有如意珠顶发聚落主。来至我所。顶礼我已。而作是言。我于往日。在王宫殿。与诸辅相。共议讲论。沙门之法。为应捉持金等钱宝。为不捉耶。时彼众中。有一人言。假令沙门。捉持钱宝及金银等。有何过咎。但捉无苦。复有人言。沙门之法。法不应捉金等钱宝。如斯二人。其语不同。此二人言。何者称法。我即答言。沙门释子。不应捉持金等钱宝。时聚落主。而作是言。我于昔时。于彼众中。亦作是语。如斯沙门。得捉金等及以钱宝。亦应恣令受于五欲。时彼村主。闻我所说。欢喜而去。佛告诸比丘。汝等当知。彼如意珠顶发聚落主。于众人前。作师子吼言。沙门法不应受取金银钱宝。汝诸比丘。从今已后。若有所须欲捉之者。当作草木及捉粪想。宁捉粪秽。不捉宝物。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顶礼而去。

(一二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瞻波国竭城只池岸。时聚落主。号王顶发。来诣佛所。顶礼尊足。在一面坐。佛告之曰。此世间中。多有众生。依二种法。一贪欲乐。二名习于无益。身事非圣之法。徒受无益损减。习于欲乐。是名下贱系累之法。受欲乐者。凡有三种。云何为三。一者聚非法财。残害物命。自乐己身。而为己身。作正乐因。此亦不名供养父母。亦不名与妻子及其僮仆。亦非亲友知识眷属辅弼己者。亦复不名为供养供给沙门婆罗门。诸福田等。若如是者。不修上道。不作乐因。不得乐报。是名第一欲乐设受欲乐。或时如法。或不如法。或为残害。或不残害。以乐己身安乐父母妻子僮仆亲友眷属辅弼己者。悉皆供养供给。与正安乐。然不施与沙门婆罗门。及诸福田。亦复不修正道。不作乐因。不求乐报。不作生天因缘是名第二欲乐。佛复告聚落主。若有集于财宝。如法而聚。而为残害。以如法故。不造残恶故。修自己身。正受其乐。亦名正理。供养父母及与妻子僮仆亲友眷属辅成己者。皆名正与安乐正事给养。时时供养沙门婆罗门。修立福田。修于上道。种于乐因。求乐果报。作生天因缘。是名第三受于欲乐。我今为诸受欲乐者。皆悉同说。设受欲乐。我说下贱。设受欲乐。我说为中。设受欲乐我说为上。何者下贱。非法聚财。又不非法聚财。自乐己身。而为己身。作正乐因。此亦不供养。亦不名与妻子僮仆亲友眷属。亦不随时供养沙门婆罗门诸福田等。不修上道。不作乐因。不得乐报。不作生天因缘。是名为下。何等名中。设受欲乐。或时如法。或不如法。或为残害。以自乐身。亦复安乐父母妻子僮仆亲属。乃至不作生天因缘。是名为中。云何名上。所谓如法聚财。不作残害。身正受乐。正理供养父母及与妻子僮仆亲友乃至能作生天因缘。是名为上。何等无益三种苦身。所谓苦非圣法。无有义利。若有苦身。心已变坏。初犯禁戒。身心内外。一切俱热。追念此事。无时暂离。现在之世。不离烦热。终不能得过人之法。是名初无益苦身法。若复有人。虽不犯戒。心亦不变。然复称于身心二业。内外俱适。修学是事。现在之世。不离烦恼。终不能得过人之法。是名第二无益苦身。复次若更有人。虽不犯戒。心不变异。然复称于身心二业。内外俱适。修念此事。现在之世。不离恼热。有少增进。过人之法。或得少智。或得见法。或少禅定。是名第三无益苦身。聚落主。我亦不说无益苦行。都为一种。有一苦行名为下品。复有苦行。名为中品。又有苦行。名为上品。云何名下。初毁戒时。心已变坏。身心内外。一切俱热。追念此事。无时暂离。于现在世。不离烦恼。终不能得过人之法。是名为下。云何名中。若复有人。虽不犯戒。心亦不变。然复称于身心二业。内外俱适。修学此事。于现在世。不离恼热。亦不能得过人之法。是名为中。云何名上。若更有人。虽不犯戒。心不变异。然复称于身心二业。内外俱适。修学此事。于今现在。不能永断一切烦恼。有少增进过人之法。或得少智。或得见法。或触禅乐。是名为上。为聚落主。除是二边。趣向于道。所谓三种欲乐。及以三种无益苦身。趣向中道。何等名为舍于三种欲乐之事。及以三种无益苦身。向中道耶。聚落主。贪染欲乐。恼害自身。亦恼害他。自他俱害。现集诸恶。于当来世。亦集诸恶。以此因缘。心烦悲忧受诸苦恼。设尽欲结。亦无自苦。亦不苦他。亦复无有自他之苦。现在之世。不集诸苦。于未来世。亦复不集一切众苦。以是义故。得现法乐。离众恼热。不择时节。得近涅槃。于现在世。能得道果。智者自知。明了无滞。不随他教。是名初中道。聚落主。复有中道。离于恼热。不择时节。得近涅槃。智者自知。不随他教。所谓正见正语正业正命正定正方便正志正念。是名第二中道。说是法时。王顶发聚落主。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尔时王顶发聚落主。知法见法得法。度疑彼岸。离于疑惑。不随他教。不受异见。于佛法中。得自在辩。即从坐起。整衣服。合掌向佛。白佛言。世尊。我于今日。已得出过。归依于佛。亦复归依法僧二宝。我持优婆塞戒。从今尽寿。归依三宝。尔时王顶发聚落主。闻佛所说。欢喜踊跃。顶礼而去。

(一二八)

同类推荐
  • 开河记

    开河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IN THE SOUTH SEAS

    IN THE SOUTH SEA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庄列十论

    庄列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The Perfect Wagnerite

    The Perfect Wagnerit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玉经

    天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代嫁之我的腹黑老公

    代嫁之我的腹黑老公

    没有完成任务也就算了,还成了代嫁,还嫁给了一个神经男!?她被逼离婚,跑到A市住了整整三年,得到的只不过是他和林氏千金的婚礼邀请函……
  • 小晨晨,站住,你是我的

    小晨晨,站住,你是我的

    她是一个任性的女孩,她从来不会被人欺负,可是当他来到时却…………一个意外接着一个…………她发现了他和另一个她之间…………
  • 走过三十五年的我

    走过三十五年的我

    最近想写点东西,一个即将步入中年,又些怀念年轻时候的我,给自己年老时留点念想。
  • 美丽脸蛋

    美丽脸蛋

    一觉醒来,自己的身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竟然昏迷了整整两年的时间,没有了家、没有了亲人、没有了身份,却偶然遇到曾经心仪的女子。新的家庭、新的身份、新的环境,“我只是不希望她再次伤心,更不喜欢她受到什么伤害,我愿意留在她的身边,一直守护着她...”
  • 原来玺欢你

    原来玺欢你

    一张游戏光盘将少女带入一个虚拟的真实世界里,故事就这么展开了……所谓的奇迹,就是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发生了。世界上最让人激动的,便是你原以为没有机会靠近的人,既然喜欢上了你。幸福这东西,一点不符合牛顿的惯性定律,总是在滑行得最流畅的时候戛然而止。“是不是我太贪心了?所以上天才会那么快收回我的幸福?”“如果我知道她会走得那么突然,我一定对她好一些。”
  • 福音骑士团

    福音骑士团

    飞鸟将回忆带向遥远的彼方,回首如今的自己已不再软弱无力。为了贯彻信仰,面对女神我们虔诚祈祷。为了维护教义,面对异端我们无所畏惧。为了守护彼此,面对试炼我们携手并进。我们是女神的忠仆,我们是光明的信徒,我们是异端的克星,我们是福音骑士团!然而,光明之下就一定代表着正义吗?
  • 十度人生

    十度人生

    生活中,有些人常常抱怨自己的命运不济,或者老天待自己不公,其实不然,命运取决于我们有什么“度”。我们对待生活的度,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虽然我们无法改变人生,但我们可以改变对人生的看法;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心境。毕竟我们的生活并非全数由生命所发生的事情来决定,而是由你自己面对生命的态度,与你的心灵看待事情的态度来决定。
  • 趟过月亮河的梦

    趟过月亮河的梦

    最浓厚的亲情,最难忘的故乡情,最刻骨铭心的初恋情,最温馨的友情,最可歌哥泣的小镇人物命运素描,最幽深的历史、掌故与传说等元素,编织了一幅立体而动人的为梦想而战的人生画卷。作者以亲身经历和现实的感悟为题材,将农村人为梦想而奋斗的历程,对初恋的怀想,对亲人的思念、缅怀,对故乡的深情回忆,对小镇人物命运的关注,对人生经历的思索,对现实的反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质朴而诗意的文字之中。
  • 夺魄逃魂

    夺魄逃魂

    一位目不识丁的老村妇,写下了一本封尘数十年的谜谱,她临终前的一句口诀,在落后古村中留下了一段离奇的谜样传说……数千年的封印被未知力量解开,传说中的潘多拉之盒再次释放,在这看似平静的世界里,居然?……面对危机,东方古老的预言应该如何破解?而西方圣人的启示究竟怎样解读?蛮荒之世存在的争议:女娲?上帝?谁创造了人类?宗教的本源,是诚心祈祷还是自我修炼?人类的信仰,是互相残杀还是殊途同归?科技福祉?玄术祸患?偶然的机缘,揭开了这不为人知的惊天密奇!一段盖世传奇的史诗般奇幻冒险即将踏上旅程!你,准备好了吗?
  • 妖神血印录

    妖神血印录

    夜幕逐渐降临.星辰悄悄隐没了轨迹.痛苦的人类发出绝望的呐喊.只有同样不幸的亡灵会给予回应.如果世界最终被黑暗所驯服.我们曾经所敌对的一切.便会成为真理!读者交流群:280925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