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心情、識智、意智,皆從道妄立也。道外無心,心外無道,即心即道也。其情識智意知亦然。芟悟道之心,剪認道之識,松證道之智,除得道之智,蘿了道之意,則忘知、忘意、忘智、忘識、忘心,則自無求道、趣道、學道,斯得道矣。此則除修者執蹤邇也,是真得道,是真得一。若執道執一,去道遠矣。若忘道忘一,得道得一矣。三體既異,二生不同,有自體之體,道之本性也。有為體之體,道與萬象為依也。有倣象之體,如體道性修行,以至無為也。夫生有二,有能生之生,是道生萬物之生也;有從生之生,是萬物從道而生也。悟之者修,修而必得聖人也。迷之者不修,凡人也。不滯聖凡者悟,滯聖凡者迷。了迷悟而是空,達聖凡而俱泯。是以出色空、權實、言教、相待、形分、有無,真得道矣。道非言智,假言智而達自然。德非有為,·因有為而顯真用也。故啟乎二十四門,以閉其五戶,所謂澄照深靜門、道體虛極,湛然清泠,鑒物無私,隱奧玄應。天聖無心門、天地無私,覆載萬物,生長不失其時;聖人無私,化理黎庶,樂在清平。虛應貫通門、大道無心,貫通萬有,自然清靜,離有離無。如神不竭門、妙有清靜,應物無方,未曾暫休,如神之妙。深靜生長門、萬物自道而生成,資稟於自然之化。謙柔濟物門、修道之人柔弱,以德精持,濟物無倦。專一無知門、抱守沖和一氣,未解分別塵事。有無相資門、虛無假於形質,形質假於虛無,有用無因,故云相資。天地人物萬象,謂之形質,為有也,道用為無也。迷真逐境門、世人但貪俗學,執著有為,迷失真源,沉埋聲色。含容守固門、抱道坤和,寬裕雌靜;如嬰兒守固,若谿谷含容。形殘不曉門、矜巧街功,何異形殘,迷執暗中,故云不曉。四法同喻門、經云修道之人,若涉)畏鄰似容,如冰潔冷閑默。不為王宰門、上古帝王淳化無私,天下來朝,帝王不矜街道德,執我能為。不彰權智門、帝王治國權法,不可示人。非人得權為矯詐,恣行殘害,自招殃禍。不矜器用門、古帝王無矜文耀武,不自尊高,體冥至道,心合無為。處中不尚門、不在無不在,有不居塵境,不去頑空,不求邊徹。探固根性門、深守本性,自得長生,神氣不荒,自無嗜慾。化理無撓門、治國刑法多,則民散,守一致,則民淳,散為亂本,淳為理原。故經云烹鮮而不撓指物顯德門、動作有為,不如靜歸無事.;駟馬珪璧,不如大寶神器。從微積著門、新修至道,必見成功,久視長生,高昇仙界。謙下成大門、理國卑下,萬民樂推,萬姓歸之,以成大業。修身寶德門、經云慈悲、儉約、謙遜,為理身修德之源;貪毒諂諛,為招禍滅身之本,故以德為寶。巧匠無傷門、君王行刑,不如天道春夏秋冬之令,苦代天之殺,必慮過傷,天巧而不拙,故無誤焉。天道平普門。天道抑高而舉下,撫弱而遏強,禍淫而福謙,喊多而補少。閉五戶者,所謂智、仁、義、巧、利,防慎捨除等。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红流纪事:百万雄师下江南渡江战役
丛书所选之“重大事件”,只选择了民主革命28年历史当中30件大事,力求通过这30件大事大体上涵盖中共党史基本问题的主要方面。这首先就遇到了选取哪些事件最为合适的问题。就我们的水平而言,很难说就一定能够选得那么准确、恰当。但总体设想是,应以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业为主,有的也可侧重总结某些历史经验或教训。唐太宗李世民(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帝王之一。他年轻始就与父、兄、弟等人登上隋末群雄逐鹿中原的乱战的舞台上,推翻了隋末的残暴政权,建立李唐王朝,又以无比的气魄与军事才能,统率部曲,平定国内多次割据势力,使得李唐政权实现了真正的统一。于武德九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兄长建成及弟弟元吉,继而夺取得皇太子的地位,同年,李渊让位,李世民正式登基称帝,年号“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