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45800000008

第8章 清朝的最后一块土地

众所周知,张作霖的家乡在东三省,其成长、发迹、称雄乃至最后死亡都在东三省,而东三省如果往前追溯的话乃是清朝的发祥地,也是清朝的龙脉所在地。如此一个十分关键、攸关清朝旗人生存立命之本的地方,怎么就落到了张作霖的手里?清朝为什么就没有让一个旗人来守住自己的龙脉所在地?为什么在辛亥革命爆发,全国人民反对帝制的时候,清朝就没有策划一个退到关外守住自己发祥地的方案?而这个方案如果存在并且实施的话,那是完全有成功的可能,因为东北的地形与别处不一样,只要守住了山海关和锦州一线,关外纵有雄兵百万,也很难撼动东北分毫。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林彪部队就是卡住了进出东北的锦州,才使关内之兵无法北调,形成东北局部性的共产党部队100万对国民党部队60万的优势,才有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当年努尔哈赤以及皇太极等进军关内,也是在东北锦州一线受到了袁崇焕以及祖大寿等人前前后后二十余年的阻击,才使入关时间大大延缓,直到后来皇太极改变策略,采取围城打援的方法,调举国之兵,历时两年才拿下了锦州、松山等战略要地。

即便如此,如果吴三桂坚决守住山海关,清兵虽有松锦大战的胜利,也依旧很难进入关内,那么代替明朝而起的就不是清政权而是闯王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了,只可惜历史不容假设,李自成没有笼络好吴三桂,导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直接引清军入关,这才有了清朝267年的统治基业。

以上讲了那么多,主要是说明如果清朝有退往东北的打算,那么按理说他应该有这么一块可供立足的最后一块土地,是什么让清朝皇帝退位的时候没有实施这一方案?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关外早非当年的关外。满族的前身为女真,发源于今天的长白山地区,至明朝初年,女真分成三大部分,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北女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了以赫图阿拉城(即今天的辽宁新宾县)为首都的后金政权,创建了满文,逐步形成了以建真女真为核心,以海西女真为主体,吸收部分汉人、蒙古人、锡伯人、达斡尔人、朝鲜人等组成的新的民族——满族。为了保证东北“龙兴之地”作为满族的大后方,清军入关后,在东北设置了盛京将军、宁古塔(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在管理方式、行政制度及土地占有形式方面有别于中原地区,并且严厉禁止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这就是大清王朝有名的“禁关令”。为了严格执行“禁关令”,从顺治年间开始,清政府不惜代价于东北境内分段修筑了一千多公里名为“柳条边”的篱笆墙,也称柳条边墙、柳墙、边墙等,至康熙中期完成。从山海关经开原、新宾至凤城南的柳条边为“老边”,自开原东北至今吉林市北的为“新边”。边墙以东的满洲严禁越界垦殖,边墙以西则作为清朝的同盟者——蒙古贵族的驻牧地。

由于采取了禁关令,东北主要居民由满族构成,确保了大后方的安全。但是,本来清军入关时就带走了大批满族人,封禁政策又使东北居民只有出没有进,造成了东北人烟稀少;而正在这个节骨眼上,北方的沙俄却强大了起来,不断地蚕食中国东北边境。晚清边疆危机日甚一日,同时内地又有大量多余人口无处安顿,两方面权衡后,清政府被迫开放边禁,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1861年至1880年陆续开放了吉林围场、阿勒楚喀围场、大凌河牧场等官地和旗地。1882年(光绪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垦,设立珲春招垦总局,此后又开放了黑龙江地区的土地开垦。并且在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宁古塔、黑龙江三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设巡抚,并设东三省总督。

边禁政策的取消及招垦政策的推行,导致山东、河北、河南大批汉人“闯关东”,到辛亥革命前夜,东北各地均变成了移民城市或移民乡镇,原土著居民满族人已经彻底沦为少数民族,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微不足道,东北大地作为满族的大后方已经失去了意义,他们对清室的忠诚度与全国其他各地一样,并没有太多的差别。

第二,政局早非当年的政局。作为清朝皇室“龙兴之地”的东北地区,经努尔哈赤的不断经营,至清初已统一为北跨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东起鄂霍次克海、西北至贝加尔湖的广袤地区。但是清朝末年列强环伺,国力凋蔽,北方的沙俄趁机不断蚕食和吞并中国领土。在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万平方公里领土被沙俄强行割占,乌苏里江以东直至海边的40万平方公里随后也被割占。1900年,沙俄借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机,出兵中国东北,制造了血洗海兰泡、强占江东六十四屯、火烧瑗珲城等大屠杀,使这些地区并入了沙俄。1900年8月开始,俄军占领了哈尔滨、齐齐哈尔,并继而向南攻占鞍山、奉天,10月31日占领锦州。仅用了两个多月,沙俄就控制了作为清朝大后方的东北三省。

沙俄的入侵在损害中国利益的同时,也损害了日本的利益,日本人早把东北视为自己的盘中之餐,沙俄的这一行为破坏了日本的计划,经反复交涉无果后,日本于1904年2月8日,以突然袭击的动作发起了日俄之战。

在中国的所有邻国中,沙俄和日本最有意思。沙俄最贪婪,闷声不响地发大财。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提起侵略来第一个人选必然是日本,事实上对中国造成伤害最大的却是沙俄,其从中国前前后后攫取的领土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相当于近10个日本领土那么大;而日本最精于算计,最善于耍点小聪明,每次发动战争基本上都是搞偷袭,日俄战争如此,日中甲午战争如此,日美珍珠港战争也是如此。但从结果来看,日本实际上又是最短视的,虽然每次偷袭都成功,取得了完全的军事胜利,然而从长期来看,当初吞进去多少以后又要吐出来多少,到最后总归竹篮打水一场空,仍旧是个岛国的命;其领土面积,几百年折腾下来,非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至今北方四岛还被俄国占着,愣是收不回来。面对强大的普京,日本半点脾气也没有,反倒在面积没有多少、自古也不属于日本的钓鱼岛上跟中国较量。所以日本的聪明始终都是小聪明,成不了大气候,正应了中国一句老话:“聪明反被聪明误”,到结果总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话说回来,日本人的这种小聪明,在1904年的中国意义非凡,从某种形式上讲,它挽救了中国的东北。如果任由当年的沙俄在中国东北盘踞,那么以俄国人那种稳扎稳打和极其贪婪的个性,今天的东北可能早就不属于中国了。日俄战争的爆发及时阻止了沙俄的这一蚕食计划,俄国战败,日本人控制了中国东北,从此东北落入了日本人的势力范围之内。当然,由于有沙俄及当时美英法等国的牵制,日本暂时还不具备吞并中国东北的条件,因此对东北只是控制而不是占领,这就为本书主人公在乱世之中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第三,八旗早非当年的八旗。当年,为确保清朝政权的巩固,努尔哈赤创建了八旗制度,将所有满人全部编入八旗,以旗统军,以旗统民;入关后,又根据形势的发展,将一些有功的蒙古人及汉人相继编入了蒙古八旗和汉八旗。旗人在政治经济待遇上地位较高,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对清室的忠诚度也比较高,因此产生于旗人的八旗兵就成了维护清朝政权的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清初对八旗兵的使用十分讲究,由于数量有限,总数不超过二十万,因此基本上都部置在首都及其他重要地区,其兵力配置为首都驻防占二分之一,东北驻防占三分之一,其他则为畿辅驻防和直省驻防,由此可见清朝对于东北的重视程度。

应该说,早期的八旗兵确实骁勇善战,从八旗创制初期的开疆拓土,到康熙前期尤其是对沙俄的多次用兵中,均表现十分卓越。但清军入关占得大统后,八旗兵养尊处优,适应了安适生活,纪律日趋败坏,战斗力下降厉害。至三藩之乱起,八旗军中竟无一人敢讨伐吴三桂。康熙得以平定三藩,基本上是依靠降清的原明朝官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绿营完成的。彼时绿营尚有战斗力,但到乾隆末期,绿营又渐衰而不能战。以至到太平天国起义时,清朝依靠平叛的不是八旗,也不是绿营,而是地方势力曾国藩、李鸿章等组织的湘军和淮军。

甲午战败,清政府痛定思痛,意识到传统的八旗和绿营已毫无战斗力,不能适应现代战争需要,因此决定编练新军,袁世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迹的。1895年10月,袁世凯来到天津接管新兵训练,因其训练新兵的地方为天津与大沽之间的一个小站,故又称“小站练兵”。1905年,清政府又提出了全国编练新军三十六镇的计划,到辛亥革命成功时,只完成了十四镇,而袁世凯编练的北洋新军就占有其中的六个镇,总兵力达八万,分别驻守北京北苑、南苑、保定、长春、天津马厂、济南等京畿要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的核心和基础已经形成。

清政府编练新军,原意是提高军队战斗力以保家卫国,新军的战斗力确实提高了,但对清朝政权的忠诚度却要大打问号,事实上,辛亥革命以及革命取得成功,依靠的就是新军的力量,袁世凯以共和为名逼清帝退位依靠的还是新军的力量,可以说清朝政府是自己培育了自己的掘墓人。

当新军响应辛亥革命时,当年清朝政权所倚重的八旗兵都去了哪里?据史料记载,大部分八旗兵已彻底蜕化为只会斗虫玩鸟的寄生虫,完全失去了战斗力。最后尚存一支2万人左右的八旗生力军,这支生力军是根据晚清颇有见识的皇族成员良弼、铁良等人的提议,于1903年成立的,是直属皇家的禁卫军,其士兵均来源于八旗,训练均按照新式思想、新式武器操练,因此是既忠诚又有战斗力的。但这支武装并没有在清帝退位中发挥出应有作用,原因是什么?

最主要原因是清朝选用了一个极不称职的亲贵载涛来掌握禁卫军(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这个人胆小如鼠,非但没有把军权牢牢抓在手上,反而在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假装提出让禁卫军前往武汉镇压的紧要关头,竟然因害怕而临阵辞职,从而让袁世凯的亲信冯国璋轻轻松松地上位,占据了禁卫军负责人之职,冯国璋此人曾经做过贵胄学堂的总办,当时禁卫军的各级军官大都是他的学生或属下,因此对禁卫军有较大的影响。尽管如此,由于禁卫军的底层士兵都属旗人,忠于清室,他们不愿看到清朝灭亡,因此在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的时候,坚决站在清帝一边,反对清帝退位。矛盾一触即发,这个时候冯国璋的作用显现了出来,他以统领的身份,力劝禁卫军妥协,说是南方十八省都已独立,武力抵抗会失败,清帝和平退位就可以受到优待,2万禁卫军也不会被裁撤等等,禁卫军终于被说服。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原禁卫军统领良弼被刺身亡。1903年,良弼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第二期毕业回国后,正好禁卫军成立,清廷便任命他担任了统领之职,禁卫军由其一手掌握。在袁世凯担任内阁总理大臣后,良弼掌管的禁卫军此时已经划归前线回来的冯国璋负责,而冯国璋之所以能以一个汉人身份于此时取代良弼,是因为其在镇压武昌起义中立下大功,且其镇压态度非常坚决,政治上也不赞成共和,在皇室看来是忠于清廷的,可以充当牵制袁世凯的一支有效力量。再有良弼虽调离禁卫军,但对禁卫军影响非常大,也可以在必要时候取代冯国璋。这计划本来是很好的,但没想到一个意外发生了,那就是革命党人彭家珍刺杀了良弼。

良弼是大厦将倾的清王朝的最后一根支柱和最后一点希望,他的忠诚、他的才识和勇气都是清朝贵族中所绝无仅有的。良弼被杀,其他人吓破了胆。那些满族亲贵一个个都成了惊弓之鸟,简直就是闻风而逃。等到袁世凯派人来催逼清帝退位、隆裕太后再次召开皇族会议商议国体问题时,竟然半天都没有人来。

可以说,清朝的最后一支八旗兵队伍,在载涛去职、良弼被杀的情况下,还没来得及有所反应就被袁世凯连哄带骗地糊弄过去了。等民国建立,这支八旗队伍只是众多新军队伍中的一员,且军队也已改制,军官士兵大多进行了改编,即使有心忠于前清,也已经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总之,从当时日俄交相控制东北以及东北民情民心民意来看,东北作为清朝大后方的战略意义已经完全失去。即使清王室有心退往东北,由于清朝用于维护统治的最忠心耿耿的八旗兵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清王室也已经无力守护清王朝的最后一块土地了。

言归正传,正当清王朝逐步没落走向衰亡的时候,东北有一草根正在迅速崛起,不久的将来他将称霸东北,睥睨天下,此人就是本书的主人公——一代枭雄张作霖。下面将作重点介绍。

同类推荐
  • 从诺尔道到纳斯达克

    从诺尔道到纳斯达克

    本书是有关以色列高科技先驱企业家罗尼?安纳夫的感人故事,他的成功之旅开始于位于特拉维夫诺尔道大街的一间舒适的公寓里。在书中,安纳夫先生以自己大量的亲身经历,揭示了很多的商业秘密.本书也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描述了一个人该如何平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并最终在不影响个人生活的前提下,取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本书描述了那些在以色列高科技行业发展中起到不可或缺作用的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突显了他们令人惊艳的天赋、视野、领导力和奉献精神,正是由于他们的辛勤工作,才帮助以色列这样一个小国成长转变成初创企业的一片沃土,也使得以色列赴华尔街上市交易的公司越来越多,数量上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
  • 读懂胡适

    读懂胡适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徐志摩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徐志摩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名家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名家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名家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他们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他们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他们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信念改变命运

    信念改变命运

    一个15岁的男孩,在风雪肆虐的小路上,拖着两只烂脚一寸一寸地往前挪,一厘米一厘米地往前爬,逐个学校去请教老师数理化难题。饿了,咬上一口随身携带的冻得硬邦邦的玉米面饼子;渴了,抓一把路边的雪含到嘴里……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里,他走访了39所中学,请教了379位老师,没用家长陪读,没花家长一分钱补课费,凭自学,学完了小学、初、高中全部课程,1978年7月20日,奇迹般地考上了大学。当年他没有考上名校,他做推销员的故事2002年却走进了哈佛商学院;当年他没有机会去读一所很好的学校;今天却走进了数不清的著名高校、中小学为全中国的校园做国旗下的讲话!这是一部对于自强不息、勤奋学习和创造精神的颂歌和礼赞。
  • 埃尔顿·梅奥:人道主义的倡导者和促进者

    埃尔顿·梅奥:人道主义的倡导者和促进者

    这是一部关于埃尔顿·梅奥(1880—1949年)的生活和工作的定论性传记,它首次对梅奥的学术、工作和生活进行了全面准确的描述。梅奥作为澳大利亚和美国社会科学的先驱人物之一,开创了组织行为科学研究的先河,并以其在哈佛商学院和西部电气公司的工作对美国社会科学和工商管理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主题仍备受争议,而梅奥的思想横跨多个学科——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和工商管理。为了改善产业工人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他鼓励管理人员与下属之间的合作,他把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工作中的问题,从而发展了工业心理学。特拉海尔的这部传记追溯了梅奥的思想根源,有助于澄清这场争论的方方面面。
  •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下)

    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富豪(下)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热门推荐
  • 无常无神

    无常无神

    一些古风玄幻的短篇文集,喜欢精灵和无常的朋友过来看看,谢谢。
  • 泰泉乡礼

    泰泉乡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生一世之约定

    一生一世之约定

    你是否也曾错过那么一个人,在最美的年纪,度过最美的时光,却不是他陪着你走到白发苍苍。你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那些深埋在记忆深处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幸福,亦或是孤独。多年以后,以前的朋友欢聚一堂庆祝她的婚礼,可唯独没有他,当她只身寻找的时候,真相慢慢浮出水面……
  • 嫡妻难为:相爷勾勾缠

    嫡妻难为:相爷勾勾缠

    前世,祖母狠毒,表妹阴险,骗她把豺狼作良配!一朝惊变,家破,人财空!她被陷害成逃犯,卖身为奴忍辱偷生,却看渣男平步青云,最后更因她为冤死的乡亲请命,将她灭口!呸!这一世,欠了姐的,百倍还来!吃了姐的,连血带肉的给姐吐出来!黑心祖母,恶毒表妹,豺狼表哥,看她又能饶了谁>嫡女归来,涅槃重生?草包大小姐学会了权谋,谁敢算计她一时,她便让那人痛苦一世猜人心,算计策,步步为营。却不料,从此被他骗上了贼船,成就了夫妻档,携手并进,铺就了一条锦绣之路。
  • 穿越之修炼奇

    穿越之修炼奇

    杨帆,一个来自外太空的少年,无意中穿越到了地球,他慢慢的习惯地球生活,最后,凭着原本自己拥有的能力,一切一切都掌握在他手中!
  • tfboys之1314

    tfboys之1314

    tfboys遇上了3千金还在一个校园里他们会怎么样呢
  • 长乐未央

    长乐未央

    清欢共,紫陌红尘相逢;望苍穹,掠眼繁华谁懂。玲珑人心,逍遥爱恨,长乐未央,长毋相忘!12篇故事,写尽旷世山河绝恋,道尽爱恨离歌痴怨。李明尔,拥有治愈气场的高颜值美少女,第三届“THENEXT文学之新”36强作家,作品常见于《最小说》《意林》《爱格》《南风》《明天》等,文字个人风格突出,有极高辨识度。这是李明尔出道后首部虐心古风故事集,收录了经典古风故事12篇,包括曾发表于《最小说》的《嘉峪无夏》《洛阳伽蓝记》等经典作品。除此之外,更是收录了她未曾发表过的其他独家作品《长乐未央》《岁月忽已晚》《醉梦仙霖》。如果想看到最完整的李明尔,那么绝对不能错过这本短篇集!
  •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关羽为什么要千里走单骑?曹操为什么只承认他和刘备是英雄?《隆中对》到底是什么意思?赵云为何不讨刘备喜欢?诸葛亮为什么不断对曹魏用兵?为什么天下合久必分?为什么分久又必合?为什么…… 在中国,《三国演义》使三国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历史果真如此吗?翻阅雾满拦江的这本《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你会发现,你所知道的三国简直是一点儿也不靠谱!
  • 红鸾星动:八王爷的爆笑宠妃

    红鸾星动:八王爷的爆笑宠妃

    名动天下的八王爷:帝星耀臭名昭著的黎家庶女:黎红鸾世人皆道,黎家庶女又傻又颠,却不知一切皆是嫡母长姐一手安排世人皆道,八王爷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却不知这厮在背后其实是腹黑一枚当黎家庶女遇上名动天下的八王爷“你又傻又丑,何以以为本王稀罕?”“王爷不稀罕正好,放了奴家吧”“放你走,可以,只是你怎么报答本王?”“王爷说怎样就怎样”“那就以身相许吧”黎红鸾转身拔腿就跑,小样,等你放了我还要以身相许,还不如我先跑为上……
  • 妃子狠毒,第一废材狂妃

    妃子狠毒,第一废材狂妃

    当21世纪暗黑世界叱咤风云的至尊女特工,转眼成为云苍大陆的花痴废材皇后。虾米?!新婚夜被渣皇帝放鸽子?堂堂嫡女还被路边捡来的小养女逆袭成为女主?一介皇后还被冷宫虐待最后上吊致死?……当强者之魂,霸气重生时翻天覆地就要你好看。我冷玄裳可不是这任人欺负的软脚虾!渣皇帝不爱?滚粗!姐还不稀罕当皇后!白莲花养女各种阴谋诡计,懒得接招,一脚踢飞你!看清楚别搞错了,谁是你姐姐!?各种暗杀刺杀,阴谋阳谋,实话告诉你们,你们玩的都是姐剩下的!嚣张,是有资本,狂妄,是够强大,不可一世,乃是天纵奇才。冷眼睥睨,看尽人间魑魅魍魉,素手轻覆,操作凡间生离死别。她要夺回属于这个名字的一切,重塑昔日辉煌,搅翻异世,成就万皇之皇!***********章节节选**************冷玄棠诧异的抬头,只看到一只浑身血红的大鹏鸟朝着自己的方向飞了过来,而在大鹏鸟的背上,坐着一个白衣飘飘宛如神人般的男子。男子面色清冷,浑身散发着一股上位者的气势,单单是那可怕的气势,就压得人没有任何反抗的勇气。那一双狭长的凤眸,此时带着几分诧异的神色落在冷玄棠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