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67200000007

第7章 展禽的主要事迹

1、反对一切不义战争

西汉经学大师董仲舒,在他的著作《春秋繁露》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昔者,鲁君问于柳下惠曰:我欲攻齐,何如?柳下惠对曰:不可。退而有忧色,曰:吾闻之也,谋伐国者,不问于仁人也。此何至于我?”

鲁君要攻打齐国,征求展禽的意见。展禽毫不客气地说:“不要拿这种不仁义的事来问仁义的人。”不但观点明确,而且一点面子都没给鲁君留。

2、授辞却敌

展禽不但反对本国攻打别国,也反对别国侵略本国。《国语·鲁语上》载:

齐孝公来伐鲁,臧文仲欲以辞告病焉,问于展禽。对曰:“获闻之处大教小,处小事大,所以御乱也,不闻以辞。若为小而崇以怒大国,使加己乱,乱在前矣,辞其何益?”文仲曰:“国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将无不趋也。愿以子之辞行赂焉,其可赂乎?”

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师,曰:“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场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于敝邑之野,敢劳舆师。”齐侯见使者曰:“鲁国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公曰:“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二先君之所职业。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齐先君太公曰:‘女股肱周室,以夹辅先王。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君来讨敝邑之罪,其亦使听从而释之,必不泯其社稷;其贪壤地而弃先王之命?其何以镇抚诸侯?恃此亦不恐。”齐侯乃许为平而还。

这件事据《左传》记载,是发生在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4年)的夏天。

夏,齐孝公伐我北鄙,卫人伐齐,洮之盟故也。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曰:“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先王之命。昔周公、太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桓公是以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昭旧职也。及君即位,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岂其嗣世九年而弃命废职,其若先君何?君必不然。’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还。

《左传》这段文字的白话解说是:

鲁庆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的夏天,齐孝公率军侵略鲁国的北部边境,就在这时卫军攻打齐国,这也是由于“洮之盟”而引发的战争。鲁僖公派鲁大夫展喜去安抚齐军,安抚的外交辞令是由柳下惠替展喜写的,还没等齐孝公率军到达鲁国边境,展喜就迎上去说:“敝国君主听说贤君亲自率军到敝国来,特派小臣慰劳贵国大军。”齐孝公说:“鲁国人是不是害怕了?”展喜回答说:“普通老百姓害怕了,但贵族阶级却不害怕。”齐孝公又说:“屋里没有一点存粮,野外又没有一点青草,凭什么不害怕?”展喜回答说:“仗恃先王的遗命,从前周公和姜太公辅佐周室,两人从左右两面辅佐成王,成王为了酬报他们的功劳,就赏赐给他们并盟誓说:‘从此子孙万代都不要互相侵害!’这一项誓约写在盟府里,由执掌外交文书的太师负责管理。所以其桓公才号令诸侯,商讨解决各诸侯之间的矛盾,弥补各诸侯的过失,援救各诸侯的灾难,总之这一切都是为了完成传统使命。等到贤君即位以后,各诸侯都殷切地期待说:‘贤君可以禀承先君桓公的功业。’敝国不敢号令诸侯,百姓会说:‘贤君难道即位仅仅九年就背弃贤君桓公的遗命吗?如果这样做又怎对得起九泉之下的先君桓公呢?’小臣认为贤君一定不会这样做的,敝国臣民也是仗恃这个才不害怕。”展喜这一番感人肺腑的外交辞令,终于说服了齐孝公使他们自动退兵。

与上述《春秋·左传》这部经书的文字近似的记载,还出现在几乎是同一个时代、同一种性质的另一部重要史书《国语》中。现在仔细看看、认真想想这段文字记载的内容,有益于我们深人准确地认识、理解和真正把握柳下惠的道德哲学思想。在《国语·鲁语上》是这样记载的:

齐孝公来伐鲁,臧文仲欲以辞告,病焉,问于展禽。对曰。“获闻之,处大教小,处小事大,所以御乱也,不闻以辞。若为小而祟,以怒大国,使加己乱,乱在前矣,辞其何益?”文仲日:“国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将无不趋也。愿以子之辞行赂焉,其可赂乎?”

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师,曰:“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场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于弊邑之野,敢犒舆师。”齐侯见使者曰:“鲁国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公曰:“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怒?”对曰:“恃二先君之所职业。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齐先君太公曰:‘女股肱周室,以夹辅先王。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君今来讨弊邑之罪,其亦使听从而释之,必不泯其社稷;岂其贪壤地,而弃先王之命?其何以镇抚诸侯?恃此以不恐。”齐侯乃许为平而还。(见《国语鲁语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第一版P160)

此文字的现代理解是:

齐孝公(齐国国君桓公之子)派兵讨伐(攻打)鲁国,臧文仲想写一篇文辞谢罪,但找不到合适的措辞,向展禽请教。展禽回答说:“我展获听说,大国教诲小国,小国要侍奉大国,这样才能抵御祸乱,没有听说用文辞解决问题的。假如作为小国自高自大激怒大国,使他把祸乱加到自己身上,祸乱已发生在眼前,文辞又有什么用处?”臧文仲说:“现在)国家危机了!各种东西只要能够贿赂而免除危难,没有不可以拿来的。希望用你的文辞起到贿赂的作用,可以吗?”

展禽让乙喜带着润发的油脂去慰劳(向鲁国进发的)齐国军队。说:“我们国君不才,没有侍奉好贵国边界上的官员,让你生气,使得贵国军队露宿在我们小国的郊野,我壮着胆子来犒劳众将士。”

齐国国君接见使者说:“鲁国人害怕了吗?”展喜回答说;“小人害怕了,君子就不。”齐国国君问:“你们鲁国的府库空虚得像挂着的磐(那样),田野里连青草都不长,靠什么不害怕?”展喜回答说:“依靠着周公和太公的职守。以前成王命令我的先君周公和齐国的先君太公说:‘你们捍卫了周室,一心辅佐了成王。赏赐给你们土地,要用牺牲结盟签约使你们相互诚信,世世代代的子孙不要互相伤害。’国君你现在来讨伐我们小国的过失,大概也是为了使我们听从成王的遗训而宽恕我们的过错,一定不会灭亡我国;难道还会贪图我们的国土,而背弃先王的遗命?”齐国国君(听了乙喜这番有理、有“礼”和针对性极强的游说之后)就答应讲和而退兵。展禽授辞于其子展喜,让他告诉齐国要遵守周公与太公的约定,展喜以此劝退了齐师。

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例子。从这个例子上看,柳下惠应该算得上是一个有着极其高超的外交水平和技巧的古代外交家了。由于柳下惠的措辞精辟,拿捏得当、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加之当时的道德标准和社会环境,齐兵的退去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了,这个约定怎么来的呢?

史籍记载,姜太公姜尚和周公旦二人长期辅佐周文王、周武王打天下。当年,武王大封功臣谋士,“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营丘曰齐。”他被封到齐国为君后,史称齐太公。武王次封即“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公由于辅政没有赴任,由长子伯禽代为就封,史称鲁公。本来关系甚密的两个国家,后来渐渐疏远,以至相互攻伐。这次齐来攻鲁,鲁国是内外交困,老百姓家徒四壁,野无青草,强齐便乘机而人。面对这种严重局面,历任鲁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四朝元老的臧文仲束手无策,准备称病告假。展禽临危授命,以退齐师。展禽使出的杀手铜是两国先君的共同约定。当年,在周成王的主持下,齐太公与周公旦曾起过誓:“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而且,根据《左传·僖公二十六年》载,成王所赐盟书“载在盟府,太师职之。”盟书还在主司盟的太师那里放着呢!展禽让展喜反问齐孝公:“您该不会因为贪一点土地而违先王之命吧?”意思是如果违命,齐王不就背信弃义了吗?

展禽以信却敌,赢得了国际交往中的一场胜利。

3、以诚信为“国”

《吕氏春秋·季秋纪》记载了这样一个事例:

齐攻鲁,求岑鼎。鲁君载他鼎以往。齐侯弗信,而反之为非,使人告鲁侯曰:“柳下季以为是,请因受之。”鲁君请于柳下季。柳下季答曰:“君之赂以欲岑鼎也,以免国也;臣亦有国于此。破臣之国,以免君之国,此臣所难也。”于是,鲁君乃以其岑鼎往也。

齐国要攻打鲁国,目的想要鲁国的一个岑鼎。鲁君拿了一个假的去。齐侯不想信,就说:“让展禽说句话,他说是真的就是真的。”鲁君想让展禽说句假话,说假的是真的。可是展禽却说:“如果让我说假话,你保了你的国家,可攻破了我的‘国家’——我的道义。这是做不到的。”鲁君只好把真鼎送了去。展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起来的道德形象,已跨越了国界,成为全社会的楷模。

4、批评鲁卿臧文仲迷信

臧文仲不仅是三朝元老,而且鲁国著名的学问家,在当时很有威望。但他为政也多有不明智之处,对此,展禽毫不客气地加以批评。

在《国语》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

海鸟曰“爱居”,止于鲁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社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

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扦(捍)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鲸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鲸之功,契为司徒而民辑,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秽。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鲸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

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明质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及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

今海鸟至,己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智矣。夫仁者讲功,而智者处物。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能问,非智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避其灾也。

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文仲闻柳下季之言,曰:“信吾过也,季子之言不可不法也。”使书以为三筴。(见《国语鲁语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第一版P170)

此文字的现代译文是:

有一只海鸟叫“爱居”,停留在鲁国都城东门外已经三天,臧文仲让住在国都的人祭祀它。

(对此)展禽(批评)说:“太迂阔了,臧文仲竟这样处理政事!祭祀,是国家的重要制度;而制度,是成就政事的。所以要慎重地制定祭祀以便作为国家的典章。现在无缘无故地增加祀典,不是处理政事的适宜做法。圣王制定祭祀,凡完善法规而治理人民的就祭祀他,为国事勤政而死的就祭祀他,用辛劳使国家安定的就祭祀他,能防备严重灾祸的就祭祀他,能为国家抵御重大祸患的就祭祀他。不是这一类的,就不在祭祀之中。从前,烈山氏据有天下,他的儿子叫柱,能够种植各种谷物和果蔬;夏朝兴起,周族的弃继承柱的事业,所以祭祀他,为谷种。共工氏统治九州时,他的儿子叫后土,能够治理九州的土地,所以祭祀他,为社神。黄帝能给百物命名,使百姓明白道理,与百姓共有财富,颛顼继承了黄帝的业绩。帝喾能按日、月、辰的运行规律确定季节的顺序,教百姓安心农事,尧能尽力使刑罚公平而使之成为百姓行动的准则,舜为百姓的事辛勤操劳而死在苍梧之野,鲸用堵截的方法治理洪水失败被处死,禹能用崇高的德行继承鲧治水的事业,契担任司徒教化百姓使他们和睦,冥勤于水官的职守而死在水中,商汤用宽大的政策治理百姓并除掉邪恶残暴的夏桀,后稷尽力于播种百谷累死在山上,文王以文德显赫,武王除掉百姓痛恨的纣王。所以有虞氏禘祭黄帝而祖祭颛顼,郊祭尧帝而宗祭舜帝;夏侯氏禘祭黄帝而祖祭颛顼,郊祭鲸而宗祭禹;商人禘祭舜而宗祭契,郊祭冥而宗祭汤;周人禘祭帝喾而郊祭后稷,祖祭文王而宗祭武王。幕,是能遵循颛顼功业的人,有虞氏报祭他;杼,是能遵循禹功业的人,夏侯氏报祭他;上甲微,是能遵循契功业的人,商人报祭他;高圉、太王,是能遵循后稷功业的人,周人报几他。总之,禘、祖、郊、宗、报这五种祭祀是国家法定的祭祀。再加上祭祀土地、谷物和山川的神,都是对人民有功德的;以及祭祀前代的圣贤有美德的人,祭祀他们都是用来表示诚信;以及祭祀天上的日、月、星,它们都是百姓所瞻仰的;以及祭祀地上的五行,它们是百姓依靠生存和繁衍的;以及祭祀九州的名山川泽,它们都是百姓财用的来源。不属于这些就不列人祭典。现在海鸟飞来,自己不知道它是什么就祭祀,列入国家的祭典中,这很难说是仁爱和明智的行为。仁爱的人讲究功绩,明智的人注重考察事物。没有功绩的而祭祀它,不是仁爱;不知道海鸟为何飞来又不向别人询问,不是明智。现在海上大概有灾难吧?大海中的鸟兽,常常预知并躲避海上的灾难。”

这一年,海上常有大风,冬天暖和。臧文仲听到柳下季说的这些话,说:“确实是我的过错,季子的话是不能不作为法则的。”让人把展禽的话写在三份简册上。

5、批评鲁国宗伯(掌礼大夫)夏父弗忌违礼。

鲁文公二年(公元前625年)秋八月,鲁国“大事于太庙,跻僖公”。跻僖公即享祀之位升僖公之位于闵公之上。闵公、僖公本为兄弟,《史记·鲁周公世家》谓闵为兄,僖为弟;而《汉书·五行志》则谓僖是闵之庶兄。谁为兄为弟无关紧要,但僖公毕竟是在闵公死后继位的。按照当时的礼制,享祀的位置自当是闵公在僖公之上,颠倒了顺序则为“逆祀”,就是不合理的。然而,夏父弗忌尊僖公,对展禽“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的意见不以为然,说:“我为宗伯,明者为昭,其次为穆,何常之有!”(《国语·鲁语上》)又说:“吾见新鬼大,故鬼小。先大后小,顺也。跻圣贤,明也。明、顺,礼也。”遂跻僖公。(《左传·文公二年》)

诚然,闵公在位仅二年,死时年少;僖公在位三十余年,死时年长。夏父认为僖公可称圣人,应当升位。但是即使圣贤,德业再高,也不能打乱秩序。展禽认为:“犯顺不祥,以逆训民不祥,易神之班亦不祥,不明而跻之亦不祥,犯鬼道二,犯人道二,能无殃乎?”并断定说:“夏父弗忌必有殃。”(《国语·鲁语上》)不出展禽所料,夏父果然遭到报应。他死后下葬时,大火烧了他的棺椁。最后,还是把闵僖位置正了过来。

6、坚守直道,不畏权势。

《论语》载:展禽为士师时,多次被免官,有人对他说:“你为什么还在这里干呢?到别处不是更好吗?”展禽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展禽说自己从来都坚守正直的操守,不向错误做法低头。我这样做能不多次被罢免吗?我如果不坚持正道,又何必到别的国家去呢?

《论语·微子篇》也有类似记载: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7、坐怀不乱,洁身自好。

春秋时期的一天,柳下惠外出访友,因天时已晚,住在郭门外一破庙内,当时正值大寒,忽然有一美貌女子也同来住宿,该女子身着单薄,在冷风中瑟瑟发抖。出于同情,柳下惠恐怕该女子冻死,就让该女子座在自己的怀里,并且用自己的衣服给她裹上,直到天亮。但柳下惠和该女子没有发生非礼的行为。

8、严格执法,不徇私情。

一个叫伍丁的人,犯了盗窃罪,柳下惠知他是读书人,决定加倍惩处。有人劝说,他是有知识的人,给他留点脸面吧!柳下惠说,读书人知法犯法,自然罪加一等。如若讲情,更重一等,于是,严惩了伍丁。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掌故发现

    中国历史掌故发现

    本书集合了“考古探密”、“人物逸事”、“古迹奇观”、“交流奇闻”、“艺术娱乐”等诸多方面的掌故与发现,勾勒出一幅真实多彩的历史画卷。
  • 消失的燕京

    消失的燕京

    本书从司徒雷登创建燕京大学开始,讲述了燕京大学的名师风采、著名校友的逸闻趣事、燕大在抗日战争中因身份特殊起到的保护作用以及受到的摧残、哈佛-燕京学社的成立过程、燕大在院系调整后对中国教育界产生的影响等,也追述了许多功绩卓著却受到误解甚至不公正待遇的学者,如傅泾波、吴兴华等。
  • 九歌乱世殇

    九歌乱世殇

    谨以此书,向古往今来所有的英豪致敬。不管教科书抛弃还是忽略你们,这里,始终有你们的身影,这个虚构的华胥古国,是你们当年誓死捍卫的国家与民族。沉溺于现世安稳的现代人需要你们的热血丹心和万丈豪情。觉醒吧,战神;觉醒吧,英豪!
  • 东方皇冠

    东方皇冠

    野蛮入侵了文明,后世的灵魂却只能苟延残喘的保住自己那可悲的性命。什么争霸?权谋?都与自己无缘。不止一次想过自杀,却发现自己并不具备想象中的勇气。当流星划过天际,虚空的魔王也将手伸向了这个残破的世界。死亡,才是最终的救赎。
  • 三国权谋

    三国权谋

    他本以为自己熟读三国.能知前后事,定能保自己与身边的人安全,然而三国众人都与所知有异。他不像别的穿越者那样赋予开外挂式的智慧与武功,他只是一个21世纪的普通学生,他为了保全自己能在战乱年代能活命,他为了他身边的人能活下来,他一次次的在阴谋诡计下死里逃生,一次次的与那些三国名人斗智斗勇,究竟他能否活下来笑到最后,他能否保护他身边的人?
热门推荐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都市之群狼夜行

    都市之群狼夜行

    站在浮华都市的顶点,他缓缓回首望去,在那一群笔直身影的背后,并没有他人想象中的辉煌与风光,有的只是那一条沾满鲜血的荆棘道路。在无数如同豺狐般狡黠、虎豹般凶猛敌人伺伏的荆棘中,他带着他的狼群、带着那些不为人知的血泪,一步步的踏上了只属于他的顶点。
  • 制裁者之英雄传说

    制裁者之英雄传说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真正的均衡,没有真正的平等,均衡和平等的存在总是依附着权势。一个新新团队试图改变这个总把均衡挂在嘴边的世界,血与汗,痛与泪,这个世界在他们的努力下经历着变革,这个新时代为他们书写英雄传说!
  • 苍天难逆

    苍天难逆

    布局千年的因谋,无意闯入的人族少年,懵懂无知的妖族少女。三者的不期而遇,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且看茅山弟子第五秋,如何打破重重迷雾,逆天而上,得抱佳人,笑傲风云。
  • 绝命孤狼:2016

    绝命孤狼:2016

    儿时同伴残忍地伤害了小狼王与狼王亲信肖啸,突如其来的一卷图腾竟成了挽救整个王国的致胜法宝?
  • 仙途之无双

    仙途之无双

    七百年前,大魏储君魏清寒走出大魏国都,叱咤寒清大陆,力压同辈无人能敌;六百年前,已然是国君的魏清寒,走出大魏,诛杀当世邪魔;五百年前,大魏国都凭空消失,大陆上只留下大魏国的无数谜团与大魏国君的无数传说……少年卫川本是一介书生,家逢巨变踏入仙途,欲寻爹娘却陷入重重迷雾,前路何方?修行?若世间没有修行,那么我便终此一生。但既可修行,又有何是不可为之?且看少年卫川,如何走入修真界,从诸圣争霸中脱颖而出;如何独辟蹊径,悟出大道;如何一步一步揭开无数谜团,探寻天地大秘……修行之途路漫漫,万千仙道我无双!
  • 无良神仙混都市

    无良神仙混都市

    小神仙都市护花,温柔的邻家小妹,彪悍的御姐女神,神仙在都市,只羡鸳鸯不羡仙!
  • 秦英风云

    秦英风云

    公元前603年,秦恒公赢荣登基秦国宝座。封10岁公子赢英为王子英。对之期望很高。命四位护国大臣杜易,蒙傲,李奎,高奇家的公子为府丞大人,辅佐太子读书,也希望培养秦国未来的人才。从小这群孩子命运就被捆绑在一起了。历史从这里开始。王位的争夺。誓死的效忠。感情的割舍。
  • 绝色发明家王妃

    绝色发明家王妃

    老实巴交的百姓说:“过年过节,走亲串友路途遥远,车马不便,且行且珍惜。”女主灵光一闪,宝马水泥路修之。威武忠诚的士兵说:“挺胸勤站岗,低头馋烧鸡。家乡特产什么的好几年都吃不着。”女主仿佛看到白花花的银子向她挥手,一步之遥快递店连锁之。每天闲得没事干的妇女说:“每日三省吾身,吃得喝得美得,就差发霉了。”女主小手一指,魔都娱乐八卦时刊每日发行之。此文讲述的是现代女工程师如何在古代发明创造小玩意小东西,如何勾搭倾城王爷的故事。剧情需要请勿考究,如有雷同请告诉我,因为我需要得瑟一下。
  • 庶女倾心

    庶女倾心

    前世,夫君被嫡姐所抢,正妃之位被夺,产子那日,还被逼死。重生回到五年前,她要改变一切,我的命运不由天定,就算逆天,我也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夺我所有,抢我所爱,这一世我不会让你好过的,嫡姐既然你要抢夺正妃之位,那么就让给你吧,我要成为皇上的贵妃,看是你王妃大,还是我贵妃大?爱恨情仇终究是空,姐妹斗,且看谁会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