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70600000045

第45章 变法开始 遭太后阻拦

四天后,即四月二十七日,西太后逼迫光绪皇帝连发四道谕旨。这四道谕旨如一把把匕首直刺年轻天子的心,他仰天长叹:“这个皇帝当得太窝囊了!若不是为了大清的中兴,朕早就不想做傀儡皇帝了!”第一道谕旨是罢免翁同龢,第二道是西太后收回二品以上大臣的任用权,第三道是准备秋后西太后到天津,第四道是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如果说这四道谕旨对光绪皇帝来说是当头一棒的打击,对西太后来说则是重返政坛的“前奏曲”。这四道谕旨从人权、兵权等方面明确了叶赫那拉氏的重要地位,实际上,四道谕旨一经发出,光绪皇帝便成了西太后幕后操纵清廷大权的摆设。西太后又一次获得了胜利。西太后铲除了光绪皇帝最信赖的翁同龢,为她自己复出铺平了道路。此外,二品以上朝廷命官任命后,必须向西太后叩头谢恩,这就表明光绪皇帝没有人事任免权,朝臣的命运攥在西太后的手心里。那些守旧派势必猖獗一时,维新派注定要灭亡。另外,西太后要求几个月后光绪皇帝陪着她去天津阅操,这也是几十年来破天荒的第一次。所谓“阅操”即“阅兵”,只有掌握兵权的人才有资格阅操。此时,西太后明明白白告诉了光绪皇帝:我那拉氏要抓兵权,以免你覆灭我!

迫于西太后的强压,光绪皇帝挥泪罢免了恩师翁同龢,可是,他并没有被西太后吓倒。四月二十八日,排除重重干涉,光绪皇帝终于召见了他渴慕已久的康有为。这次召见,令光绪皇帝信心倍增,让西太后更加嫉恨。尤其是荣禄与康有为二人的对话,把守旧派与维新派的尖锐矛盾完全暴露了出来。光绪皇帝明白:变法非流血不可了!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八日展,浓云密布,空中凝聚着重重阴霾,沉闷的空气令人喘不过气来。康有为身着五品朝服,在朝房中坐立不安,他希望早一刻见到大清的天子,这是他生平第一次觐见皇上,也是唯一的一次。

“轰隆隆……”空中打起了闷雷。

“风雨欲来,黑云压顶,不过,乌云总遮不住太阳的。只要皇上坚持变法、锐意进取,是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他的。”想到这里,康有为感到乌云就要飘散,阳光即将普洒大地。这时,一位太监高声报:“传康有为上殿!”康有为正了正朝服官帽,迈开大步准备上殿。他刚走两步,便迎面撞上新任直隶总督荣禄。今天,荣禄一见康有为欲上殿觐见皇上,他先是一愣,然后马上恢复了常态,先开了口:“康有为,你区区小吏也入朝觐见?”荣禄的态度傲慢而无礼,一下子激怒了康有为,康有为回敬了一句:“正是,皇上召见下官有要事!”荣禄皮笑肉不笑地说:“你今日怀着雄心壮志展开变法,将来万一不成功怎么办,你想过没有?你有没有补救的办法?”康有为毫不犹豫地说:“非变法不可!人非圣贤,孰能无错,变法之中出现失误在所难免,但不能因此而捆住手脚不敢前进。”荣禄仍然咄咄逼人,他想以自己显赫的身份威吓康有为,他说:“本来我等也知道应当变法,宫国强兵,众人拥护。但是,大清一两百年以来的成法,难道说在一夜之间就全推翻了?”康有为见荣禄步步紧逼,大有压倒他之势。他岂能被守旧派的嚣张气焰所吓倒?加之昨天翁同龢被罢了官,康有为认为荣禄在这个事件中也做了些“文章”,所以,他对荣禄反感至极,便斩钉截铁地说:“谁若阻拦变法,杀他几个一品大员也是可能的。”说罢,拂袖而去。

这气得荣禄直翻眼珠子,狠狠地说:“要杀,先杀的也是你康有为!康有为一路怒气难消。他上了大殿,终于觐见了变法维新的关键人物——光绪皇帝。”按朝中规矩,康有为向年轻的天子行了九叩之礼。龙椅上的光绪皇帝微笑着说:“‘爱卿’朕早想召见于你,今日得以相见,朕很高兴。”康有为不像其他朝臣那样唯唯诺诺,他大胆地正视着年轻的天子,心中大喜:“皇上虽很年轻,但他神情镇定、态度和蔼、思维敏捷、语言准确,有一代明君之风范。”光绪皇帝问:“爱卿是广东南海人氏吗?今年多大了?”“正是广东南海人,今年四十岁整。哦,比朕大十二岁。听翁师傅说爱卿自幼饱读诗书,通晓历史、地理,后又居住香港,深受西学的影响。”

“感谢皇上对臣的关心,臣二十二岁赴香港,三十四岁回到了广州,在广州开办了万木堂讲学,臣的学生计五百多人。”

“是讲西学吗?”

“不完全是。臣主要是讲中外历史上的一些变法,寻求治国之道。大清今日已被外国列强所窥视,他们的野心是瓜分中国,中国若不振兴,恐怕不久就要被列强吞并。”

光绪皇帝一字不漏地认真听着,他身子稍倾,面目和善,边听边不断地点头,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兴趣。

康有为不是朝中旧臣,又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故而他讲究平等、自由。虽然在礼节上,他对皇上是恭恭敬敬的,但是,言谈中时常流露出真诚、平等的态度,这使得光绪皇帝感到耳目一新。很快,两个人便畅所欲言了。

康有为见光绪皇帝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威严。这个皇帝是一位头脑敏锐、善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年轻人。于是,康有为放心大胆地问道:“既然皇上变法之意已决,为何行动缓慢?”

一语说到了皇上的痛处。光绪皇帝望着外面沉闷的天空,轻声感叹:“朕受制于一人。”

“老妪思想已很陈旧,皇上为何惧怕于她?”

“众朝臣皆听命于她。”

“难道皇上没想过任用一些年轻官吏吗?那些年轻人思想活跃,愿为朝廷做一番事业。”

光绪皇帝无可奈何地说:“朝臣多是由各地各州各府一步步提拔上来的,他们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往上迈,等官居要位时已老态龙钟,精力已衰。他们早已习惯了磕头作揖,哪儿还有心思锐意进取?”

康有为双手一拍,笑着说:“正是!皇上讲得太深刻了。既然如此,皇上何不任用一些新科举人,不要恪守陈规,可以破格提拔一些人才。把那些只拿厚禄,不办实事的人予以革职,来个杀一儆百。”

“对,爱卿讲得太好了!”

就在光绪皇帝与康有为密谈之时,隔之耳已听得清清楚楚。西太后安插在皇上身边的一个小太监一字不漏地记下了这些话,他马上就可以到西太后身边去领赏。可恶的是,他只传给西太后有关制度的变革、人事的任用这些事情,至于光绪皇帝与康有为谈到的办学、铁路、矿业、购舰、练兵、译书等方面的举措,他只字未提。

当小太监绘声绘色地向西太后描述光绪这次召见康有为的过程时,西太后气得面色发青。事后,她对荣禄说:“你要加紧练兵,恐怕不久皇上会来要哀家的命,哀家要趁他动手之前先动手。”

“太后,臣以为应在他们采取大行动之前就扼制住他们。”

“别忙,再等等看,看看他们究竟能搞出什么鬼名堂。”

在西太后的暗中监视下,光绪皇帝搞起了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此时,已箭在弦上!

从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下旬起,到八月六日,一百零三天内,光绪皇帝下诏变法的谕令像雪花一样纷扬到全国各地。锐意进取的变法维新派为之欢欣鼓舞,害怕新生事物的守旧派为之沮丧不安。

五月十四日,继召见康有为之后,光绪皇帝又召见了另一位四品以下的小吏梁启超。此时,康有为已是“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上行走”,他随时可以上奏皇上。多日来,他极力推荐另一位改革派人物——梁启超。于是,光绪皇帝决定见一见自称布衣举人的梁启超。

这一天,梁启超在太监王商的引领下,来到了养心殿的东暖阁,见到了意气风发的年轻皇上。可是,光绪皇帝与梁启超交谈时遇到了麻烦,因为,梁启超的广东口音太浓,光绪皇帝几乎一句也听不懂。

梁启超又是打手势,又是学着京腔,光绪皇帝还是听不懂。

梁启超只好伏在龙案上书写了一行小字:“臣已将变法之举措写成书,现呈给皇上。”写罢,他从怀中掏出自撰的《变法通议》,双手献给皇上。光绪皇帝高兴地说:“爱卿的文章,朕早已听说过,今日既然得此书,朕一定认真阅读。”第二日,光绪皇帝又召见了谭嗣同、黄遵宪、杨锐、刘光第、严复、林旭等人。光绪皇帝频频召见维新派人物,早已引起守旧派的恐慌,朝中一些老臣纷纷跑到颐和园向西太后告密。西太后一律是置之一笑。当老臣们走后,她对李莲英说:“小李子,准备垂钓之物,下午到昆明湖钓鱼去。”

“老佛爷,您真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呀!朝中来了那么多重臣,纷纷告皇上的状,您还有心思去钓鱼!”西太后拍了拍小李子的肩膀,说:“让他们去折腾一阵子吧,哀家还不到出场的时候。”

“老佛爷,您真英明伟大!”“别耍贫嘴了,让你的那些兄弟们多留心皇上的动静就行了。”“放心吧,那些公公们个个忠于老佛爷,皇上打了一个喷嚏,他们都会来报告的。”西太后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康有为在总理衙门“行走”之后,一方面网罗变法人才,使梁启超、谭嗣同,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张荫桓等积极参与变法者得以重用;一方面帮助光绪皇帝拟定了一系列谕旨,把变法运动推向了高潮。“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全面推进了一系列改革,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经济领域、军事方面和文化教育方面。政治上,他大胆地进行了机构改革,裁减了闲职人员,合并了臃肿的机构,在经济领域,他劝导绅民,兼采中西各法振兴农业,倡议设立农学会,翻译外国农学书籍,鼓励发明创造,扩大利用水利资源,筹办中国通商银行,广设邮政局,军事方面,他谕令军机大臣及督办军务王臣采用西法编制军队,仿照西方兵制,改习洋枪,添设海军,筹造军舰,文化教育方面,命筹办京师大学堂,督促各省督抚选派人才赴日本学习,并废朝考制度,一律改试策论,设华侨学堂,兼学中西文字,准设医学堂,学习中西医理,鼓励各州、府广育人才。

仅仅一百零三天,他就颁布了一百一九十多条谕旨。光绪皇帝是日理万机,他希望早日让大清国宫强起来。这些谕令发往全国各地,大小官吏们有的坚决执行,有的阳奉阴违,有的暗中抵抗,一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变法的成效并不显著。

尤其在京城,政治制度的改革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他们一改原来观望的态度,坚决反对光绪皇帝。不久,他们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对势力,冲击着刚刚起步的变法活动,使得光绪皇帝步履艰难。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十一四日,也就是召见梁启超的同一天,光绪皇帝颁发了一个令许多人惊骇的谕令:裁撤詹事府,通政同、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大理寺等六个闲散衙门,将其归并内阁及刑部礼部办理。裁撤湖北、广东、云南三省巡抚。

谕令发出,那些养尊处优、高官厚禄的老臣们无不欷歔,有的抹眼泪,感慨大势已去,有的咬牙切齿,痛骂光绪皇帝,有的立刻跑到颐和园,在西太后面前告状。五天后,光绪皇帝又“扔了一颗炸弹”,他要免了礼部六堂官。这六个人是: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左侍郎堃岫、右侍郎溥颋、署左侍郎徐会澧、署右侍郎曾广汉。

其原因是礼部主事王照的折子本剧由礼部各堂官逐层上递,递到皇上的手里,可是他们认为王照的折子所陈多为新政,于是联手阻挠了折子的正常传递。光绪皇帝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罢免了这几位一、二品高官,想要来个杀一儆百。

孰料这个谕令不但触动了被罢官员的“神经”,也触怒了西太后的“神经”。还是在变法之初,西太后便逼迫光绪皇帝颁布了一条谕令:凡朝中一、二品高官任免均掌握在皇太后手中!如今,光绪皇帝破坏了这个制度,等于说对西太后进行了挑战。

当光绪皇帝罢免了一大批旧僚官吏时,西太后震惊了,她责备前来请安的光绪皇帝:“皇上,亲爸爸听说你在宫里闹得不轻啊,不少老臣跑到园子里哭诉。”光绪皇帝理直气壮地回答:“朕要变法,但是那里顽固派却百般阻挠维新运动,对于他们,不能姑息。”西太后不满地望了皇上一眼,说:“那些朝廷重臣,有的甚至是三朝老臣,他们一心效忠朝廷,如果不是什么重大问题,不能处置他们。不然,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会引发混乱的。如果皇上一意孤行,乱了家法,皇上无法向列祖列宗交代!”光绪皇帝听到这里,非常生气。他走近西太后,对她说:“亲爸爸,儿既为一国之君,就当以拯救大清子民为己任,以捍卫国家领土完整为己任。岂能死抱什么‘祖宗家法’不放?误国殃民的事情,儿不干!”“放肆!皇上是说亲爸爸在误国殃民?”“儿不敢!儿只是说亲爸爸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向西方学习,以使国宫民强。”西太后抓起一只茶杯,猛地掷向光绪皇帝的脚下,大吼:“退下去,日后皇上不要再来园子里请安了!”接着便是西太后的“呜呜”哭声。光绪皇帝吓得不知所措,他久久地跪在西太后的面前,哀求似的说:“亲爸爸息怒,孩儿不孝,还望亲爸爸原谅。”

西太后抹了一把泪水说:“皇上早把亲爸爸的恩情给忘了,你长大了,眼里还有亲爸爸吗?”说罢,又大哭大叫起来。光绪皇帝恭恭敬敬地向西太后叩了一个头,说:“亲爸爸,别伤心了!孩儿告辞了。孩儿如果有什么过错,乞求亲爸爸原谅。”说罢,转身欲走。西太后猛地喊住了他:“皇上,有个决定忘了告诉你,荣大人北洋三军中的一部分人今日驻扎长辛店,还有,皇宫各门守卫从明日起由荣大人的卫兵担任。”光绪皇帝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西太后竟以武力监视他,他再次暗自说:“看来变法要流血了。”西太后低沉地说:“皇上回宫吧,亲爸爸累了!”光绪皇帝回到皇宫,仔细揣摩着西太后的每一句话,越想越害怕。他深信西太后已安排妥当,可能会以武力相逼,逼迫他停止变法,甚至是废除他的皇位。夜已深,光绪皇帝一点儿睡意也没有。珍妃坐在床头,望着蜡烛出神。光绪皇帝走近珍妃,轻声说:“亲爸爸暗中操纵着实权,万一她想发动政变,废除朕,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不就夭折了吗?”珍妃也是愁云满面,她轻声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珍儿以为皇上该布置一下了,以应付突发事件。”

“对,爱妃道出了朕的心声。朕立刻拟旨,令人将密旨送到康有为手中,或许,他有妙计。”“皇上,珍儿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只管说,这儿只有你我,我们是最亲爱的人,有什么话不可以讲!”珍妃受到了鼓励,她鼓足勇气说:“珍儿思前想后,总怕太后趁九月阅操之际发动政变,囚禁皇上。”光绪皇帝紧握珍妃的手,轻声说:“朕也有这层顾虑。可是,秋天阅操不得不去呀!”“那就先动手为强,抢在太后的前面,免得被动。”“爱妃,喝口茶,你慢慢说。”光绪皇帝凝视着珍妃,仿佛珍妃是他的“谋士”。自从珍妃进宫以来,光绪皇帝不仅在感情上依恋她,而且在朝政上也依靠于她。珍妃见识广,处理问题冷静沉着,很有“伟丈夫”的气魄,每当光绪皇帝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他总想请教一下身边的“女秘书”,而珍妃往往能一语道破天机,想出妙招。珍妃从光绪皇帝手中接过茶杯,抿了一口茶水说:“太后暗中早已派荣禄布置了兵力,皇上所顾虑的流血事件可能难以避免,因此,目前谁抢在前面,谁就有可能胜利。皇上所信赖的维新派多出身书生,果真打起来的话,维新派绝对不是守旧派的对手。珍儿以为还是尽快召见康有为等人为好。”“好,朕这就谕令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觐见。”“恐怕他们上不了大殿。荣禄的卫兵早已控制了整个皇宫,只怕皇上见不到他们。”“这怎么办呢?”“可以让杨锐设法联络康有为,让康有为或梁启超设法混入皇宫,皇上可以在毓庆官召见他们。”“这行吗?”“这是唯一的办法。”珍妃脸上一点儿笑容也没有,光绪皇帝更是神情紧张。他紧握住心爱人的手,低声说:“朕明天早上就拟一份密谕,让杨锐带出宫,希望康有为他们尽快想出稳妥办法以对付突发事件。”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九日,军机章宗杨锐正在军机处值班。他突然看见光绪皇帝的心腹太监王商走了进来,不用多问,一定是皇上有事找他。他立刻站了起来,对王商说:“王公公,这儿只你我二人,有话只管说!”王商在宫中生活了近三十年,虽然他从不干涉朝政,但是光绪皇帝近日的变法维新运动,他也十分关注。出于忠诚,他一心追随光绪皇帝。他压低了声音说:“杨大人不必多问什么,快随奴才去毓庆官。”说罢,他一使眼色。此时,庆亲王奕勖从远处走了过来。杨锐连忙一闪身,躺到了屏风背后。王商故意大声喊:“杨大人,皇上口谕宣大人养心殿候旨。”远处的庆亲王一听这话,心里纳闷儿:“怪事,明明我是军机大臣,皇上应该宣我进殿听旨呀,为什么今日宣他去?木行,我必须赶快布置那几位特殊太监去养心殿监视皇上的行动。”庆亲王尚未走近,便又转身回去了。王商暗自高兴,催促道:“杨大人,快走,皇上在毓庆官该等急了。”杨锐随王商匆匆走向毓庆官。

光绪皇帝早已等得不耐烦了,他向正在施礼的杨锐说了一句:“爱卿免礼!朕有重要事情要说,请爱卿仔细听着。”杨锐从未见过皇上如此神色慌张,顿感事态严重。“皇上,臣句句牢记在心,请皇上快说吧。”光绪皇帝令所有的太监都退下后,踱到书桌旁,示意杨锐坐在他的对面。杨锐不敢坐下,光绪皇帝低声说:“爱卿不必拘礼。朕已朝不保夕,今日是皇上,说不定明日就为阶下囚。”光绪皇帝黯然神伤,杨锐心中大惊,战战兢兢地问:“皇上难道真有此虑?”“当然。昨日朕去园子里向皇太后请安,太后怒斥了朕,朕据此判断可能会有不测发生。”“啊!”杨锐惊慌失措。光绪皇帝努力使自己镇定下来,快速说道:“爱卿不必惊慌。朕已拟写密诏一份,爱卿今日必须送到康有为手中,让他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快快设法营救朕。”说着,他将密谕递给了杨锐。杨锐迟迟不敢伸手接旨,光绪皇帝微怒,问:“爱卿怕受牵连吗?”杨锐连忙下跪,哭着说:“这是皇族宗室的内部纷争,臣是汉人,恐怕不便介入其中。”“杨锐,你好糊涂!朕与太后之争,根本不是什么家事不和,而是变法与顽固之争。爱卿一向倾向维新,怎么今日又退缩了?”“不,不,臣为皇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臣怎么会退缩呢!”说着,他接过了密诏,塞进宫帽里,又向光绪皇帝叩了一个头,退了下去。

光绪皇帝望着杨锐远去的背影,自言自语道:“朕不该委托他送密谕。”却说杨锐揣着密谕出宫后,越想越害怕。他肩上如负千斤重担,只是机械地向前走去。他明白事态已相当严重,看来,流血在所难免了。突然,杨锐眼前一黑,几乎栽倒,扶着路边的小树,定了定神,他才辨认清楚去康有为住所的方向,然后,拖着沉重的步子去找康有为。正巧,梁启超、刘光第、林旭、谭嗣同等人都在康有为这儿。大家一见杨锐至此,马上警觉了起来。康有为急切地问:“杨大人,宫中有事吗?”杨锐点了点头,此时,他脸色蜡黄,语无伦次:“有,事情有了,皇上有事了。”刘光第递上一杯茶水,安慰道:“杨大人不必惊慌,来,先喝口水,慢慢说来。”杨锐一个劲儿地冒虚汗,谭嗣同又递上卜把折扇,杨锐抓过扇子,“呼呼”地扇了几下,说:“这儿,这儿是皇上的密诏。”康有为立刻接过密诏,迅速浏览一遍。

阅后,他双眉紧锁,说:“大家不必惊慌!来,大家商量个对策,看来那老妪要行动了。”大家个个神情慌张。杨锐结结巴巴地说:“本来皇上想让康大人混入皇宫,偏殿召见,可是,刚才杨某出宫时发现已有人暗中监视,恐怕皇上见不到诸位了。”康有为稍稍镇定了一下,说:“我们总不能坐以待毙吧,大清的皇上是位明君,他支持变法维新运动。现在,皇上面临着危险、国家面临着灾难,正是需要我们挺身而出的时候。”他停顿了一下,看看在场各位的表青,心里稍有安慰,因为他发现大家不再神色慌张,而是个个变得刚毅起来。他继续说:“各位同人,既然大家坚定了信念,我们就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帮助皇上渡过难关,挽救民族于危难之中吧!”说罢,他摊开双手,刘光第、谭嗣同、林旭会意,他们上前一步,紧紧握住康有为的手,异口同声地说:“齐心协力、同舟共济!”杨锐生怕离宫太久会引起庆亲王奕劻的怀疑,便催促道:“几位可有什么妙计,快快写好密奏,杨某带进宫交给皇上。”康有为沉吟半刻,说:“看来形势已十分危急,我建议皇上立刻改年号、换服制、迁都上海,以示与旧朝的决裂。迁都上海后立刻实施新政,老妪远在北京,她奈何不了皇上。”

刘光第立刻表示赞同这个意见。杨锐清了清嗓子,迅速说:“此计不可行,也行不通。太后早已令荣大人的军队驻扎长辛店,皇宫的守卫也是他的人,宫中稍有动静,太后就会先动手的。”“谭嗣同,你说说看,该怎么办?”康有为很信任谭嗣同,他急于征求谭嗣同的意见。谭嗣同背着手在屋子里踱来踱去,他说:“我的这个意见很不成熟,仅供大家参考。”康有为催促着:“情况紧急,谁的意见都不可能很成熟,你快说给大家听一听。”几个人围拢上来,只听得谭嗣同说:“看来太后欲以武力相逼,流血事件避免不了的。既然如此,我认为咱们应该抢在前头,也以武力对抗那老妪。”刘光第着急地说:“我等皆为书生手中无一兵一卒呀!”“可以借兵!”“借兵?”“对!借兵,向太后控制的军队去借兵。”谭嗣同说得很坚定。康有为点了点头,低声说:“我的弟子徐仁禄一向与袁世凯私交甚深,可以让他去说服袁世凯,使其站到革命党一边,若有了袁军做后盾,对付老妪就容易多了。”

林旭有些担心地问:“袁世凯是荣禄的部下,这个人可靠吗?”

康有为回答:“袁世凯一直倾向变法维新运动,可以让徐仁禄去试探一下,若他死心塌地追随荣禄,则放弃他;若他流露出反荣之心,则拉拢住他,为我们所用。”

杨锐此时插话了:“事到如今,也只好破釜沉舟去试一试了。你们快写密奏,我立刻回宫。”

康有为马上拟了一份密折交与杨锐,杨锐利用自己军机处的身份,轻而易举地到了光绪皇帝身边。

他将大家的意见禀告给皇上,并将密折递了上去。

看完康有为的密折,光绪皇帝陷入了深思之中,一旁的珍妃轻声说:“皇上,这个方案可以试一试,若袁世凯肯保驾,亲爸爸不敢轻举妄动的。”

“朕也是这种看法。不过,袁世凯这个人为人如何,朕不清楚,这么做危险性太大了。”

珍妃低语:“不这么做,危险性更大。皇上可以拟一密诏,许以高官厚禄,事成之后,让袁世凯得到更大的好处,他岂能不动心?”

“爱妃所言极是,朕这便拟旨。杨爱卿,你务必将密旨带出去,让康有为设法送至袁世凯的手中。”

“嗻。”

正在天津小站忙于练兵的袁世凯绝非等闲之辈。乍一看他呆头呆脑的,大腹便便、脑满肠肥,可实际上他脑瓜子灵活得很,最善于两面三刀、见风使舵。可悲的是,光绪皇帝没能及时认识到这一点,以至酿成大祸,终生遗憾。

当年,袁世凯曾带兵赴朝鲜抵抗日本侵略军。在朝鲜期间,他积极参加了强学会活动,曾流露出倾向进步的思想。

眼前,拥有重兵又有可能维护变法之人,数来数去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了,无奈之下,康有为等人孤注一掷,派徐仁禄找到了袁世凯。

同类推荐
  • 丰臣秀吉(五)

    丰臣秀吉(五)

    《丰臣秀吉》讲述了日本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大名,日本史上首位一统天下的平民英雄丰臣秀吉的传奇人生。丰臣秀吉出身寒微,没有依靠,但他凭借自己的力量,从一介小民,成长为一代权臣。在位时实行的刀狩令、太阁检地等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封建社会转化有一定成就,《丰臣秀吉》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内容详尽,翻译语言通俗易懂,有能够兼具日式风格,让读者在领略丰臣秀吉奋斗历程的同时,感悟日本传统文化。当下,人人追求成功,《丰臣秀吉》为我们展示了丰臣秀吉这个成功的范例,具有启示意义。
  • 周恩来养女孙维世

    周恩来养女孙维世

    本书作者收集各方资料,并亲访审判林彪、江青集团的特别法庭“首席审判员”王文正法官,通过“红色公主”孙维世的一生,重现了那段特殊的岁月。
  • 大唐第一君:李渊

    大唐第一君:李渊

    本书主要内容有:少年得志、放虎归山、恩威并施、西进长安、南征北战奠基业等。
  • 为人生加速:福特自传

    为人生加速:福特自传

    与其他企业家不同,亨利·福特有着工程师和商人的双重身份,他既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福特汽车公司的建立者,也是著名的汽车工程师。也正是基于此,他拥有与众不同的商业理念。
  • 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

    毛泽东瞩目的文臣武将

    这五部著作同属“毛泽东瞩目的风云人物”丛书的姊妹篇,共计约两百余万字,可谓洋洋大观。值得一提的是,出版这套丛书的主旨,在于研究、探索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轨迹,研究、探索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历史观、革命观、世界观,透过青年毛泽东、中年毛泽东、老年毛泽东对中国乃至世界若干著名风云人物的评价,力图抒发领袖胸怀,展现巨人风采,并从中窥视毛泽东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的历程,以供广大读者借鉴。从这个意义上说,长江文艺出版社确定这个重大选题,出版这套丛书是有魄力和远见的,显而易见,这套书颇具可读性,也是极富收藏和研究价值的。
热门推荐
  • 跨越时间之革命

    跨越时间之革命

    在22世纪的中叶,国际金融企业集团逐步掌控了世界资源和财富,而各国政府因国民福利、政府债务、资源分配、对内政策等问题陷入困境,地方政府逐渐破产,企业集团开始介入公共服务和政法体系,最终国家被企业集团控制。各个利益集团对资源和财富的掠夺进而纷争四起,爆发了第三次世界大战。一个21世纪的中国商人穿越时间的长河,在两大权力联盟之间摇摆,从豪富到贫穷,从苦力到金领,从座上客到囚犯,从囚犯到英雄。一切皆有因果,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只是角度问题。
  • 节韵幼仪

    节韵幼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诡村世界

    诡村世界

    诡村。一个另类不正常的世界。一幕幕灵异诡秘恐怖的事情都在这里上演。故事伊始,上演死亡山庄。死亡山庄,从吴家新房开始。黄牛被杀,尸体消失;三爷受伤醒来,也不知去向;门框上的血字,大爷的纸条,一切都指向新房住不得。我是否能解开诡村世界之谜?
  • 空间之腐女炼丹师

    空间之腐女炼丹师

    她,林凤熙本是林家正统嫡女,怎耐继母恶毒,在稚龄之时对其痛下杀手,最终本应九天玄凤一夕成泥,沦为府中卑贱庶女。当她神秘空间在手,神级炉鼎在怀,用超高的炼丹天赋闪瞎众人眼球时,必是她崛起之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锁:虐心禁恋

    锁:虐心禁恋

    “不!别走,回来!你给我滚回来啊,呜`````”晶莹的泪珠悄然滑落,平静的声音越喊越沙哑。剩下女人独自蹲在角落,痛不欲生。女人双手撑住额头,不断地抽泣。男人在偏僻小巷里一盏路灯下停住脚步,慢慢转身……
  • 先锋泪

    先锋泪

    打倒四人帮后的十年,没有大哄大嗡的运动,没有惊天动地的口号,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改革!改革好比逆水行舟,有成功者,但更多人会被浪涛卷走!主人公方明,立志改革,却在奋进中失败,在失败中痛苦,在痛苦中落伍,留给人们的是难以忘怀的启示。
  • 独武战天

    独武战天

    世界为三,神庭,神界,小世界。其中有八件逆天之器,拥有一件便可以傲视天下,故名圣器,只是天道不容,每一个得到的人都无法再神庭活过十五年。而林岚本为神庭圣子,只因...嗯...被两把圣器...砸中,所以不得不下到小世界去寻找其他的圣器,以求逆天!
  • 乱世殇之伶兰传

    乱世殇之伶兰传

    一介民女辗转入宫,却不自知已步入一盘棋局之中。爱恨痴缠,恩怨纠葛。乱世之殇,情之所起,怨之所伤。
  • 太上老君说上七灭罪集福妙经

    太上老君说上七灭罪集福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火影之变成蛇

    火影之变成蛇

    在岩隐村,我被称作最大的叛徒。在木叶村,我卸任了第四代火影。在雾隐村,我的鲛肌饥渴难耐。在云隐村…砂隐村……我化身万千,是人是蛇是怪物,但终将成龙!龙的意志必将行于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