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没见过这玩艺儿,大感诧异,一时有些不知所措起来。就在清军官兵面面相觑的当口,猛然间,从那些骆驼的背后,射出一发发的炮弹来。随着一阵“轰隆隆”的巨响,清军骑兵顿时人仰马翻。显然,这支清军骑兵已经被阿奴苦心练就的“驼城”三面包围了。看来,阿奴的这个“驼城”,不但可以用来防守,而且也可以用来进攻。
清军知道再支撑下去只能是全军覆灭,于是就集合起残兵败将开始向东边撤退。阿奴围得很严、攻得很猛,最后只有二三千清军官兵冲出了阿奴的围堵,没命地向东逃去。
阿奴认为,大败这支清军,正好可以挟胜利之威,一鼓作气地快速向东推进。噶尔丹拗不过阿奴,最终只得同意。
阿奴带着她的手下,竟然一口气地穷追了十天十夜。穷追途中,她至少又砍杀了千余名清军官兵。十天十夜之后,她追到了乌兰布通。
佟国纲、阿尔尼和土谢图汗本来都驻扎在乌兰布通。三人的手下加在一起,有近两万人。以佟国纲的部队最为强大,一万一千多人,且还都是骑兵。他们是康熙决心平定噶尔丹叛乱的先头部队。
经询问,叛军只有数千人。佟国纲想:以我万余人马,定能将这股叛军歼灭。殊不知,阿奴那五千骑兵,只不过是大队叛军的前哨。
佟国纲率一万一千余骑兵踌躇满志地西去,东逃回来的时候,只剩下二三千人。待逃到乌兰布通,见着阿尔尼和土谢图汗时,佟国纲的身边,只有一千多人了。
原来,佟国纲前脚刚踏进乌兰布通,阿奴后脚就追了过来。佟国纲气急败坏地叫道:“这女匪,欺人太甚!我冲出去跟她拼了!”
阿尔尼和土谢图汗连忙劝佟国纲冷静。阿尔尼言道:“国舅大人,叛匪虽然嚣张,但却是疲惫之师,只要我等安排妥当,定可与叛匪在此一战!”
土谢图汗也道:“是呀,国舅大人,我等目前尚有八九千之众,又有大炮数门,叛匪劳师远征,未必能占得了便宜!”
佟国纲气呼呼地道:“就依二位。不过,要尽快报与皇上知道。”
于是,佟国纲、阿尔尼和土谢图汗等人,一边派人回京城向康熙皇帝报告,一边急急地安排兵力准备与阿奴的叛军一决雌雄。
然而,清军却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佟国纲也好,阿尔尼、土谢图汗也罢,他们都只注意防备阿奴叛军的正面进攻,几乎把所有的兵力和大炮都摆放在了正面,而忽视了阿奴的叛军都是骑兵、机动性很强这一关键点。
阿奴的叛军追到乌兰布通附近时正是黄昏。草原和沙漠里的黄昏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尤其是在这样的夏季里,那说明不明说暗又不暗的黄昏景致,格外地令人遐想不已、回味无穷。
阿奴为了完成丈夫的心愿,她还对自己的手下说:“只要抓住了谢图汗,我就将女儿嫁给他!”这是一个很荣耀的奖励,士兵听她这么说,也都打起精神来。
阿奴将一万人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六千人,一部分四千人。六千人的那部分骑兵原地待命,准备从正面向清军营地发动攻击。而四千人的那部分骑兵,则偷偷摸摸地离开,绕到清军的背后。
阿奴的战术意图是:六千个骑兵不停地冲击,将清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正面战场来,为绕道偷袭的那四千个骑兵创造有利的条件。
等到月亮升起来的时候,第一组两千个叛军骑兵,乱叫乱嚷着,踏着草地和月光,向着清军营地发起了疯狂的冲锋。清军自然早有防备。一时间,清军的大炮、火枪、火铳及弓箭,一起向疯狂冲上来的叛军骑兵射去。
顿时,炮声轰鸣、枪声大作。叛军的骑兵一排排地倒下,但又一排排地冲了上来。清朝国舅佟国纲亲操一支火枪,一边不停地射击一边骂骂咧咧地道:“他妈的女叛匪!你尽管往这儿冲吧!你冲上来多少我就打死你多少!”
尽管清军的枪炮弓箭异常地密集,但因为叛军骑兵的速度极快,所以便有数百个叛军冲进了清军的营地。土谢图汗一见,急忙亲率千余喀尔喀蒙古战士,硬是用大刀长矛将那股叛军骑兵砍出了营地。
土谢图汗疑惑道:“这女叛匪有多少兵马,经得住这样硬拼?”
阿尔尼和土谢图汗正在嘀咕呢,佟国纲气喘吁吁地跑过来道:“我以为,今夜战况有些异常……”
土谢图汗接道:“莫非这女匪另有图谋?”
“糟了!”佟国纲不禁失声叫道,“这女匪一定是另派了一支军队绕到我们的后面来了!”
但是,现在说已经来不及了。阿奴的四千叛军骑兵早就从清军的背后掩杀了过来。一个时辰左右,清军和喀尔喀蒙古人便败下阵来。
叛军骑兵一边疯狂地砍杀一边大呼小叫道:“冲呀,杀呀,活捉土谢图汗呀!”
佟国纲自然不会让叛军抓住土谢图汗。佟国纲和阿尔尼护着谢图汗一边拼命地抵抗一边拼命地向东败退。
蓦地,一彪叛军骑兵,几乎像闪电一般,霎时就冲到了佟国纲和阿尔尼的近前,为首一人,正是噶尔丹的妻子阿奴。只见她圆睁二目,一马当先,左手执剑、右手横刀,当真是挡她者死,拦她者亡。有几个清军士兵,见她如此威风霸道,根本就不敢向她靠近一步。而她,剑来刀往,径向土谢图汗冲去,一边冲一边大叫道:“土谢图汗,哪里逃?还不快快下马就擒?”
谢图汗听她这么说,很是生气,正要下马迎战,被佟国纲等人劝住。无奈,只得在一干人马保护下落荒而逃。
佟国纲和阿尔尼赶紧带上一支人马挡住了阿奴的去路。
阿奴气得“哇呀呀”一降隆叫。怪叫声中,她左手长剑似蛟龙出海,“嗖”地就朝佟国纲刺去,与此同时,她右手大刀又如猛虎下山,“呼”地便向阿尔尼砍去。一左一右,一剑一刀,同时击向两人,且又配合得天衣无缝儿,这阿奴的武功身手,当真可以称得上是炉火纯青了。不过,很遗憾,没有伤到二人。
然而,就在这当口,天上的月亮不知何故钻进了一层厚厚的云里。霎时,地面上就变得一片黑暗。这可是天赐良机,佟国纲和马尔尼借着月色跑了出来。
阿奴却并没有追来。虽然她很想一直追上去,杀死佟国纲和阿尔尼、擒住那个土谢图汗,但自己的损失也很惨重,也需要休兵整顿,所以她干脆在乌兰布通安营扎寨,等候着噶尔丹大军的到来。
佟国纲和阿尔尼,回到京城之后,将这种情况报告给了康熙,康熙十分的生气,决定御驾亲征。
康熙封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兵部尚书明珠为副将,率两万清军出古北口,从南面包围乌兰布通。
福全和明珠领命而去。康熙又封恭亲王常宁为安北大将军、吏部尚书索额图为副将,命令二人率两万清军出喜峰口,从北面包围乌兰布通。
康熙则是亲自率领三万大军,从正面直接向乌兰布通开进,等到三路大军会合,再一举歼灭叛军。
看看,为平定噶尔丹叛乱,康熙不仅亲自披挂上阵,还把自己的两个弟兄和两个最亲近的大臣也一并捎上了。1690年的7月底,“抚远大将军”福全和副将明珠,率两万清军西去。与此同时,“安北大将军”常宁和副将索额图也率两万清军西去。而康熙,则亲率三万清军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京城,准备亲往乌兰布通,与噶尔丹叛军一决高低。
随同康熙一起西去的,还有两个不得不提的人。一个是已经被康熙革去都统之职的国舅佟国纲,一个是康熙钦定的大清太子二阿哥胤礽。佟国纲是奉康熙之旨前去戴罪立功。而胤礽则是向康熙主动请缨要去参加平叛战斗。康熙考虑到胤礽已经十七岁了,是个大人了,作为大清国的太子,应该到战场上去锻炼锻炼,所以就同意了胤礽的请求。
然而,在走到一个叫波罗和屯的地方时,他突然发起高烧来,且一连三日,高烧不止。康熙这一发烧,不仅把赵昌、阿霖等侍从及十几位朝中大臣吓得不轻,而且那三万清军也只得在波罗和屯一带滞留了下来。
清军这一停留下来,可急坏了太子胤礽。胤礽此番积极主动请战,就是听了索额图的劝告,要改变自己在康熙心目中的不良印象。这一天,也就是康熙抵达波罗和屯的第三天,晚上,康熙经御医调治之后,高烧略有下降,正与环伺榻边的众大臣小声议论着什么的时候,胤礽大踏步地跨进了康熙的临时住房,且大声地言道:“父皇,儿臣的皇伯皇叔早已领兵西去,我等这般滞留于此,岂不要贻误了战机?”
“皇儿,问得好!朕正与众爱卿在商谈此事呢!皇儿你说说看,却待如何?”
胤礽高声言道:“儿臣以为,父皇有疾,可以在此停留,但三万大军,却不可在此停留一日,当速速西去,与皇伯皇叔会合,一举歼灭叛军!”
“好!”康熙的声音竟然十分宏亮。他召过佟国纲,轻声地言道:“国舅,朕染病在身,看来是不可能再去乌兰布通了。朕现在决定,就由你和太子一起,率军快马加鞭火速西往,早日和南北两路人马一道,将噶尔丹叛军,在乌兰布通,围而歼之!”随后又低低地吩咐道:“国舅,太子年轻,定然气盛,你要多多地加以劝导!”
佟国纲应道:“臣一定会设法保护太子的安全的!”
康熙又召过胤礽,先是仔细地端详了一番,然后笑吟吟地言道:“皇儿,朕不能亲往乌兰布通,你就替朕多杀死几个叛匪吧!朕会在这里,等候皇儿你凯旋!”
胤礽腰板一挺,硬硬地回道:“父皇,儿臣此一去,那噶尔丹叛匪,定将作鸟兽散!”
康熙第一次亲征噶尔丹叛军,因为生病,只得暂留在波罗和屯。后来,康熙的病虽然好了,但身体很弱,也就放弃了亲赴前线的念头。不过,在乌兰布通战役期间,康熙哪儿也没去,更没有返回京城,而是一直呆在波罗和屯,密切关注和及时了解清军与噶尔丹叛军交战的情况。乌兰布通战役的结果,令康熙很高兴,但也有些遗憾,同时,还有一种深切的悲伤。
中路清军在佟国纲和胤礽的率领下,西去的速度非常快。因为他们在波罗和屯耽搁了二三天,如果不日夜兼程,就不能够如期和南路北路的清军一道完成对乌兰布通的合围。合围乌兰布通,是康熙皇帝亲自拟定的战术。康熙的意图很明显,此次清军西征,不仅要将噶尔丹叛军击溃,而且还要力争在乌兰布通将噶尔丹叛军一举全歼。
还算不错,中路清军在佟国纲和胤礽的督促下,如期地赶到了乌兰布通附近,与南路和北路的清军一道,完成了对乌兰布通的战略合围。而盘据在乌兰布通的噶尔丹和阿奴,本来正准备继续向东侵犯,闻知清军大队人马已开来,就放弃了东犯的打算,而是固守在原地,准备与清军进行决战。这时节,正是秋天。
秋天的内蒙草原,景致十分美丽。河水清澈无比,草地碧绿无边,牛也肥来羊也壮。然而,在当时的乌兰布通一带,虽也有河水,也有草地,甚至还有牛羊和数以千计的马匹,但其景致,却即将与美丽无缘。因为,七万名清军,正一点一点地缩小他们的包围圈,而清军的包围圈内,又盘踞着三万五千多名噶尔丹叛军。如果这种场面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道风景的话,那这道风景,就即将被血与火所涂抹。
看起来,清军的人数是叛军的两倍,取胜当在情理之中,但实际上,事情并非这么简单。一,清军人数虽多,但是仓促而至,而叛军却在乌兰布通经营多日,准备工作相当充分,尤其是阿奴精心训练成的那个驼城,围成一个大圆圈,将叛军牢牢地圈在里面,着实易守难攻。二,清军人数多达七万,却没有相应的后勤部队——实际上,如此庞大的军队远征,又行进在广袤的草原和沙漠里,即使想组建一支相应的后勤部队,也有极大的难度——每人只携带了数天的粮草。也就是说,如果在数天之内,清军不能取胜,当不战自退。而叛军盘踞在乌兰布通多日,粮草囤积得十分充足,即使打上个一月时间,叛军也无粮草之虑。三,清军不仅要击溃叛军,而且还要力争全歼叛军,这无疑给清军取胜又增加了更大的难度。
其实,如果噶尔丹和阿奴不是考虑到了自己一方占有很大的优势和胜算,恐怕在清军合围之前,就早早地带着叛军溜掉了。噶尔丹和阿奴想的是,如果能在乌兰布通打垮这支清军,那以后,叛军就可以长驱直入了,说不定,叛军可以一直轻松地打进京城里去。
噶尔丹和阿奴的防线分为内外两层。外层防线驼城的后面,潜伏着一万五千名叛军官兵,由阿奴指挥。内层防线由一些建筑物和新挖掘的战壕工事组成,里面掩藏着两万名叛军骑兵,由噶尔丹指挥。
噶尔丹和阿奴的意图是,利用驼城来消耗清军的兵力和锐气,待清军攻也不得退也不能之时,噶尔丹便率那两万名养精蓄锐的叛军骑兵,倾巢出动,一举将清军打垮。
从战术构思上来看,噶尔丹和阿奴的这种想法不乏可取之处。因为要以少胜多,就必须要出奇招和险招。但这却需要一个必要的前提,那就是,噶尔丹和阿奴的驼城,是否能够消耗清军的兵力和锐气,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噶尔丹和阿奴的一切计划就只能化为泡影。
噶尔丹和阿奴本来以为,他们的驼城,至少可以抵挡清军五天的进攻,而五天之后,清军所携带的粮草恐怕就岌岌可危了。但战斗的结果,却大大出乎噶尔丹和阿奴的意料。
清军完成了对叛军的战略包围之后,已是到达乌兰布通的第二天。各路清军统帅马上就召开了联合会议。会上,佟国纲比较详细地叙述了上次在乌尔会河兵败的经过,末了,佟国纲深有感触地言道:“叛匪的那些骆驼,确实不可小觑,稍稍处理不当,我军必吃大亏!”
参加会议的裕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还有索额图和明珠等人,一时都不知该如何去对付叛军的那些骆驼。裕亲王福全——各路清军总统帅——不无忧虑地道:“如果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去对付叛军的那些骆驼,那我们就很难速战速决……”
索额图接道:“不解决好叛军骆驼的问题,我们就不能缩小包围圈,这样,叛军就很容易溜掉!”
可是,几个人议论来议论去,就是找不到一个可以让大家都满意的方法。一直默不作声的胤礽开口了。他开口的时候,脸上是一副很不屑的表情。胤礽是这样开口的:“我看你们几个都是被叛军的那些骆驼给蒙住了。那些骆驼有什么了不得的?架起大炮一轰,什么样的骆驼还不都被炸飞?骆驼一炸飞了,叛军还能往哪里逃?这么简单的问题,值得如此大惊小怪吗?”
胤礽此番话的口气,应该说是极不妥当又极不礼貌的。因为,撇开明珠不说,裕亲王福全和恭亲王常宁都是他的父辈,而佟国纲和索额图则更是他的爷爷辈,佟国纲是康熙皇帝生母的兄弟,索额图则是胤礽生母的叔叔。按一般情理,胤礽是无论如何也不该用这种不屑和教训的语气对他的几位长辈说话的。但胤礽是康熙皇帝钦定的大清太子,既是太子,当然就不能以一般的情理来论了。不过,听了胤礽的话后,明珠却是不禁暗暗地皱了皱眉。
福全、常宁、佟国纲,包括明珠在内,都对胤礽的方法没有异议。众人商定:先集中清军所有大炮对着一个地方猛轰,待那个地方的骆驼被炸开一条通道之后,再派一支清军精锐骑兵冲进骆驼圈里,把躲在骆驼背后的叛军消灭掉,然后,所有清军迅速收拢包围圈,将剩余叛军紧紧地包围在第二道防线里,力争全歼。
剩下的问题是,该由谁去率领那支精锐骑兵。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清军的大炮将叛军的骆驼炸开一条通道之后,那支精锐骑兵应当迅速地将骆驼后面的叛军解决掉,不然的话,清军就很难迅速地收拢包围圈,而包围圈若不能压缩到最小限度,那叛军就极有可能溜掉。
几个人当中,以佟国纲和福全的年龄偏大一些。所以,索额图和明珠,包括恭亲王常宁在内,都争着向福全请求去率领那支骑兵。几个人这么一争,便弄得福全很是为难。是呀,福全究竟该同意谁好呢?
但很快,福全就不再感到左右为难了。因为,胤礽这时候开口了。他是用一种勿庸争辩的语气开口的。他冲着众人开口道:“你们都不用再争了!那支骑兵,由我去统帅!”
胤礽此言一出,众皆愕然。因为,胤礽乃是大清太子,让他去冲锋陷阵,万一出了什么意外,谁敢承担这天大的责任?
胤礽见众人一个个都默然不言,于是便自顾一笑道:“各位大人不必惊慌,我向父皇请求来此参加战斗的目的,就是要杀敌立功的。如果不能杀敌立功,我又何必离开京城?”
胤礽向康熙请求来此参战,本是索额图在暗中向胤礽建议的,但索额图的原意,是叫胤礽一直跟在康熙皇帝的身边,并非真的想让胤礽去冲锋陷阵。胤礽没有一点点实战的经验,如果真的发生什么意外,那对索额图而言,该是多么巨大的危险?
想到这里,索额图微笑着对太子胤礽说道:“殿下,你亲自来到平定叛军的第一线,从这件事情来说,就已经是功不可没了,并不一定要亲自上阵杀敌啊!”
“对,索大人说的对啊!”福全接着说道,“殿下您能亲征,已经让士兵们受宠若惊了,哪还能劳烦您亲自上阵呢,这场战役您只要指挥就可以了。”
福全一心一意想要保护胤礽的安全,但是胤礽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脖子一横,说道:“那只队伍的领帅我已经当定了,谁都不要再劝阻了。”
太子既然已经决定了,福全也只能听命了。但是为了太子的安全,福全拨出了两万精兵,跟随太子出战,而在这个队伍中,就有国舅佟国纲。佟国纲在临行前,康熙曾经对他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确保太子的安全,所以这佟国纲鞍前马后,一刻也不敢耽误。
当天黄昏时,清军已经做好了一切战斗准备,但并没有马上就对叛军发动进攻,只等天黑。天黑下来之后,清军便把数十门大炮悄悄地集中在叛军防线的南端。
这晚的月亮好像是在故意帮清军的忙。月亮虽很大,也很圆,但就是朦朦胧胧的,照得地上模模糊糊。这样的月光,似乎最适合于夜袭。
清军炮兵早已一切准备停当。等福全的“开炮”刚一脱口,数十发炮弹就几乎在同一时间内一起飞离了炮膛。数十道闪亮的光束,划出数十道闪光的弧线,煞是好看,而当数十发炮弹一起在那些骆驼的周围爆炸时,其景就更为壮观。
清军炮兵个个卯足了劲儿。他们恨不得把所有的炮弹都在一瞬间发射出去。他们是在争时间,争取在叛军把所有大炮都集中在这一方向之前,就把叛军的骆驼阵炸开一大段,为太子胤礽的骑兵开辟道路。
一发发炮弹,准确地落在预定的目标处。叛军的炮兵虽也有零星的还击,但因为叛军的大炮太过分散,并不能对清军大炮构成什么威胁。叛军设在南面的十多门大炮,还没怎么进行还击,便至少有半数已被清军猛烈的炮火所摧毁。
叛军还击的炮火渐渐地猛烈起来。显然,叛军的大炮已经大都移到了南面。只不过,叛军的动作虽然快,但还是迟了一步。因为,经清军炮火一顿狂轰滥炸之后,叛军的驼城已经被清军炮火撕开了一个缺口。那缺口不算很大,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大约有一百五十米左右的宽度。但这已经足够清军的骑兵发起冲锋了。
福全还没来得及下令,早已等得很不耐烦的胤礽,就迫不及待地催马向那道缺口冲去。慌得佟国纲赶紧冲着左右喝道:“快!上前保护太子!冲!”
两万名清军骑兵,奋不顾身地就跟着胤礽向前冲。佟国纲更是一马当先,带着一些亲兵,紧紧地护定胤礽。胤礽似乎不理会佟国纲的好意,跃马横刀,冲在队伍的最前面。这使得佟国纲,一边冲锋一边提心吊胆。
叛军只想尽力堵住那个缺口。巧的是,坐镇南面防线指挥的叛军首领,正是那个阿奴。阿奴见自己苦心练就的驼城被清军炮火炸开了一个缺口,大惊失色,赶紧率着数千人向缺口扑来,企图把冲过来的清军骑兵给堵回去。
胤礽双腿一夹马肚,胯下之马便“嗖”地跃入驼城里。一个叛军士兵慌忙举枪向胤礽瞄准,可还没等他瞄准好呢,胤礽便手起刀落。那叛军士兵的脑袋,就骨碌碌地滚落在地。
这晚的月亮也真的是在帮清军的忙。清军的骑兵刚一冲入到驼城里面,原先模模糊糊的月光,突然间变得异常皎洁起来。皎洁的月光下,清军的骑兵就可以任意驰骋、肆意砍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