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71000000037

第37章 太子得废除 胤禛动心计

敢讲胤祺和胤韦占“呆头呆脑”的,除了康熙皇帝,恐只有太子胤礽了,胤礽昨夜酒醉得厉害,本不想起床的,可听说是四阿哥胤禛派人送请柬来,也就努力地爬起了床。因为,在胤礽的印象中,胤禛是个诚实可靠的人,与他胤礽的“关系”非常地密切,如果躺在床上不起来,似乎对胤禛是不够礼貌的,胤礽以为,自己今后肯定还会用得着胤禛。

胤礽起了床,走出了屋子,看见胤祺和胤祐及隆科多等人都呆若木鸡地站在花园的一角,就忍不住地大叫了一声,可叫过之后,胤祺、胤祐和隆科多等人就像没听见似的无动于衷,于是胤礽就又大叫了一声道:“隆科多,你们他妈的是不是都聋了?”

依然没有人回应胤礽。胤礽气急败坏地大步赶过去,刚要发作,却一眼看见了阿霖的尸体——那只大狼狗,正用舌头在阿霖的尸体上舔来舔去,状态极其亲热——胤礽双目一瞪,用手一指阿霖的尸体,逼视着胤祺、胤祐和隆科多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胤祺和胤祐不语,隆科多低低言道:“殿下,我们正要问你呢……”

“什么?”胤礽一步就蹿到隆科多面前,“隆科多,你这是何意?”

隆科多装作很害怕的样子连连后退了两步,但嘴中却又言道:“殿下,这不是明摆着的吗?阿霖姑娘陈尸在你的花园里,这事儿还用多解释吗?”

胤礽立刻勃然大怒:“隆科多,你是不是以为,这女人是我所杀?”

隆科多看了看胤祺和胤祐,然后回答胤礽道:“殿下,这一切……五阿哥和七阿哥都亲眼所见,我并没有信口开河啊!”

胤礽马上又蹿到胤祺和胤祐的身边,几乎是咆哮着问道:“你们,也以为这女人是我所杀?”

胤祺和胤祐慌忙退了几步。他们虽然没开口,但等于是默认了。气得胤礽暴跳如雷,一边大声嚎叫着一边从身上拔出一把短剑来,隆科多一见,赶紧大喊了一句道:“五阿哥、七阿哥,快快逃命,殿下要杀人灭口了!”

隆科多这么一喊不大要紧,可把胤祺和胤祐给吓坏了。他们再也不敢怠慢,拔脚就朝东宫外奔去。隆科多当然也不会留在这里,紧紧跟着胤祺和胤祐向外奔。隆科多等人在前面跑,胤礽拿着短剑在后面追,那情景,也着实像“杀人灭口”的模样。

也不知胤礽在后面追了多久,反正,隆科多和胤祺、胤祐一直跑得精疲力竭才敢停下来稍事歇息。向后一看,胤礽已不见了踪影,三人这才大口大口喘起气来。

胤祺一边喘气一边气愤地言道:“那太子胤礽也太不讲道理了!杀了阿霖姑娘不说,还要杀我等灭口,这不是欺人太甚了吗?”

胤祐也愤愤不平地道:“像这种残暴成性、任意滥杀之人,如何能做得了大清太子?”

见胤祺和胤祐已经完全相信阿霖就是胤礽所杀,隆科多的心里当然高兴。他和胤禛所要达到的正是这个目的。当然,胤禛所要达到的真正目的还没有实现。所以,隆科多就作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道:“两位阿哥,光说这些恐怕一点用也没有啊,还是考虑一下我们现在的危险处境吧……”

胤祺忙着问道:“隆大人此话怎讲?”

隆科多回道:“我等虽然暂时脱险,但以后殿下会放过我们吗?”

胤祺愕然言道:“隆大人的意思是说,太子还要杀我们灭口?”

隆科多故意四处张望了一下:“我担心,殿下现在正调集人手,要对我们围追堵截呢……”

胤祺惊诧得一时无话可说。胤祐言道:“我以为,隆大人言之有理。父皇现不在京城,京城内外,全由太子一人说了算,他如果要加害于我们,是不愁找不到理由的……”

胤祺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异常难看:“这,该如何是好?”

隆科多在一旁仿佛是自言自语般地道:“看来,只有皇上才能制止得了太子这般的胡作非为啊……”

胤祐突然言道:“要不这样,我们现在就直接去热河找父皇,让父皇为我们做主!”

隆科多马上言道:“我同意七阿哥的意见。不迅速去找皇上,恐我等顷刻间便会送命!”

胤祺也只得点头道:“既要去热河,那就赶快去吧……走得迟了,恐怕就出不了京城了!”

于是,两位大清皇子和一位朝中大臣,仓仓皇皇地出了京城,径向热河奔去。这么大热的天,又没有一个随从,也真是难为了两位大清皇子了。好在隆科多的身上备了不少银两,京城距热河又不是很遥远,出了京城之后,隆科多买了三匹马,这样,尽管他们看起来异常狼狈,但还是比较顺利地到达了热河。

康熙闻听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和理藩院尚书隆科多星夜兼程从京城赶来,大为惊讶。待他们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详详细细又添油加醋地说了一番之后,康熙的表情和心情就不是“惊讶”二字所能形容的了。

胤祺先禀道:“阿霖姑娘被太子折磨得体无完肤……”

胤祐接着道:“儿臣等发现了太子的罪行,他便要杀人灭口……”

隆科多最后道:“臣等乞请皇上为臣等做主……”

康熙再也遏止不住心中的愤慨,愀然作色言道:“胤礽,自幼便残暴成性!先是在慈宁宫凶残地折磨阿露,后又在畅春园凶残地折磨阿霖。现在,阿霖都偌大年纪了,他还不肯放过,竟至凶残地折磨而死!此等毫无人性之人,朕又如何放心将大清江山交付于他?”

康熙当即下令:起驾回京!从热河回到京城后,康熙没顾得上喘口气,便迅速拟了一道圣旨,宣布废除胤礽的大清太子之位,并将胤礽打入囚牢。

康熙之所以如此迅速地便废了胤礽,除了康熙已不再像过去那般明察秋毫这一原因外,恐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在胤礽的东宫花园里发现的女尸不是一般寻常的宫女,而是康熙一直牵肠挂肚的那个阿露的妹妹阿霖。如果阿霖换了一般的宫女,即使康熙会废了胤礽的太子之位,恐也不会将胤礽打入囚牢。这是胤礽的悲剧还是康熙的悲剧?抑或是阿霖甚至是阿露的悲剧?

胤礽被废、被囚,最高兴的,莫过于四阿哥胤禛了。胤礽被囚的当天晚上,隆科多兴冲冲地跑到胤禛的贝勒府向胤禛表示祝贺。且言道:“明珠已倒,索额图也死去,朝中大臣里已了无障碍。现在,大阿哥早囚,胤礽被废,四阿哥该集中精力去对付三阿哥胤祉了吧?”

隆科多的意思是,只要胤禛再想办法把三阿哥胤祉搞倒,那大清太子之位恐就非胤禛莫属了。谁知,胤禛却缓缓地摇了摇头道:“不,我不打算去对付胤祉……”

隆科多惊讶地问道:“四阿哥这是何意?”

胤禛反问隆科多道:“你说,就算我很快地搞倒了胤祉,父皇就一定会立我为大清太子吗?”

“这个……”隆科多当然不敢肯定,“皇上似乎对哪个皇阿哥都不太信任……不然,皇上废了胤礽之后,就会另立一个新太子……”

“你说的一点不错!”胤禛重重地道,“在我看来,父皇现在最信任的是十四弟。如果让皇上在诸皇子中选择,皇上一定会选择胤禵!”

隆科多急道:“四阿哥,如果皇上废了胤礽,真的再立胤禵为太子,那四阿哥与我,岂不都是白费心机了吗?”

胤禛点头道:“所以我要改变计划,不能再这样按部就班……”

隆科多问道:“四阿哥打算怎么做?”

胤禛回道:“我要在皇上重立太子之前,就坐上大清皇帝的宝座!”

隆科多道:“四阿哥,皇上不立你为太子,你如何做得了大清皇上?”

胤禛“嘿嘿”一阵冷笑:“我已作出决定,从现在开始,我就要寻找机会,准备对他下手!”

隆科多渐渐地明白过来:“四阿哥,你说的那个他,指谁?”

胤禛直视着隆科多:“隆大人,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我说的那个他,你真的不知道是谁吗?”

隆科多先是不知道,但现在知道了,胤禛口中的那个“他”,只能是指康熙皇帝。换句话说,康熙的四儿子胤禛要对他的父亲康熙“下手”了。

从1708年秋到1709年春,大清皇宫内外,可以说是热闹非凡。太子胤礽被废被囚,新的太子之位,究竟会花落谁家?

从理论上说,除了皇长子胤禔和皇次子胤礽外,其他任何一位皇子,甚至包括那些尚未成年的皇子,比如年仅二三岁的二十阿哥胤祎,都有可能被康熙立为大清太子。所以,胤礽被废之后,诸皇子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便都把眼睛盯上了大清太子之位。这么多的眼睛一起盯着太子之位,皇宫内外还不热闹非凡?

不过,依诸大臣的眼光来看,大清太子之位最有力的争夺者,只有两位皇子。一个是皇三子胤祉,另一个是皇八子胤禩。

三阿哥胤祉的优势是,大阿哥胤禔和二阿哥胤礽都被康熙囚禁了起来,他胤祉便是诸皇子中的“大哥大”了。若立胤祉为太子,似乎是既合情又合理的事。更主要的,在诸皇子中,无论是文功还是武业,胤祉都是出于其类、拔乎其萃的。而康熙是一贯看重那些文功武业全面发展的人。康熙若欲重立太子,当不会不考虑到胤祉。

胤祉看起来有很大的优势,而八阿哥胤禩的优势似乎就更大。朝中上下始终以为,在诸皇子中,胤禩是最为宽厚仁慈之人。胤礽刚一被废,便有大臣向康熙力荐胤禩为太子人选。康熙曾在一次早朝中对文武百官搞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大约有七成左右大臣认为胤禩是最合适的太子人选。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胤禊如此深得众大臣之心,还不能得到一个太子之位?所以,如果康熙立八阿哥胤禩为太子,当不会太出人们的意外。

然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在康熙的心目中,三阿哥胤祉虽然文功武业都不错,但平日过于骄横,总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别的任何人好像都不放在他的眼里。康熙以为,胤祉缺少一种谦逊的美德。而八阿哥胤禊在康熙的心目中却正好相反。康熙认为,胤禊虽然十分宽厚十分仁慈,但却过于宽厚和仁慈了,而缺少一种果断和魄力。缺少果断和魄力的人,岂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康熙的结论是:胤禊至多只能做一个亲王。

胤祉缺少谦逊,胤禊又太过仁慈,那么,究竟哪位皇子才会被康熙看中?答案是,康熙已经看中了十四阿哥胤禵。

自那次京城南郊遇险,康熙就已经看出,胤禵虽然年纪尚幼,但不乏谦逊宽厚之德,更兼具英勇无畏之风,有一股凛然和浩然之气。这样德才兼备之人,岂不是大清太子的最佳人选?

众人——包括胤禛在内——所不知道的是,康熙在考虑太子人选的时候,也曾仔细地斟酌过胤禛。毕竟,胤禛是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所生,又在诸皇子中排行第四,康熙没有理由不考虑到胤禛。只是康熙考虑的最终结果是:胤禛平日虽不显山露水,但实则城府颇深,是个不宜过分相信之人。既“不宜过分相信”,当然就没有资格做大清的太子了。也就是说,在康熙的心目中,胤禛确实不宜做大清太子的。

但让后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康熙既然如此钟爱十四阿哥胤禵,又为何不迅速地宣布他为大清太子?是康熙还有什么顾虑,还是康熙过于疏忽了?若是前者,他究竟还有什么顾虑?若是后者,他为什么会过于疏忽?

只不过,太子之位一直悬而未决,倒让胤禛觉得十分地快慰。如果康熙马上就立一个新太子,那就会给胤禛带来新的麻烦。所以,诸皇子在宫里宫外为太子之位明争暗斗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胤禛却在自己的贝勒府中按兵不动。他只是这么阴阳怪气地对隆科多道:“他们这么卖力地争来斗去,到头来,可能只是一场空啊!”

胤禛又这么吩咐隆科多道:“要实现我最终的计划,赵昌是个很关键的人物。你可以不惜银两地与他套近乎,力争让他为我所用!”

隆科多遵从胤禛的命令,有事没事的就去宫里走两圈,和赵昌拉拉关系,一有时机,就给赵昌塞上点好处。就这样,几次下来,两个人的关系也开始不一般,后来就发展到以兄弟相称的地步了。赵昌说隆科多是一个讲义气的人,而隆科多就夸赞赵昌是一个比较率直的人。这样一来,康熙的所有事情,基本上也就掌握在胤禛的手里了。

胤禛对康熙下手的准备已经做的差不多了,没想到这又发生了一件小插曲,这是任何人都没能料到的事情。

1709年的三月,在这天的早朝中,康熙突然对众人宣布,要将狱中的胤礽释放出来,并且要恢复他的太子之位。

康熙的这个旨意,任何人都没有料到,这让朝中上下包括胤禛在内都是无比的吃惊和意外。

不过,最为吃惊和震撼的当然要属于四阿哥胤禛了。本来所有的计划都已经完满,可是康熙的一道圣旨不得不让他中断自己的计划。胤礽又恢复了太子之位,也就是说,现在并不是除去康熙的问题了,而是太子。只要太子的位置存在一天,他胤禛就不可能登上那九五之尊的帝位。所以,胤禛只好先将自己的计划放下,然后又全心全意地放在了太子胤礽的身上。

胤礽复立太子之位,自然有人欢欣鼓舞。比如步军统领托合齐、刑部尚书耿额和兵部尚书齐世武等人。不过,也有人对此惶恐不安。比如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等人。胤礽刚一复立为太子的当天中午,隆科多就神色慌张地溜进了胤禛的贝勒府。

一见着胤禛,隆科多就急急忙忙地道:“四阿哥,胤礽复立为太子,恐对我隆某不利啊!”

胤禛自然理解隆科多的心情。隆科多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不过,听了隆科多的话后,胤禛却淡淡地一笑道:“隆大人不必如此紧张。我以为,胤礽不会对你怎么样的!”

隆科多将信将疑地问道:“四阿哥莫不是在安慰隆某?”

胤禛缓缓地摇了摇头道:“隆大人,你我可以说是一根绳子上拴着的两只蚂蚱,我又何必安慰于你?”

“可是,”隆科多吞吞吐吐地言道,“胤礽又当了太子,我这心里总是不踏实……”

胤禛平静地言道:“隆大人,我劝你还是把心放回肚子里。你想想看,胤礽刚刚被复立为太子,如何敢像过去那般胡作非为?既不敢胡作非为,隆大人还不绝对地安全?”

胤禛这么一说,隆科多便略略放下了心。隆科多的心一放回肚子里,便就想起胤禛的千秋大业来。他小心翼翼地道:“四阿哥,胤礽这一重做太子,可就搅乱了你的全盘计划了……”

胤禛点点头:“不错!情况变化,我的计划也要跟着作相应的改变。”

隆科多轻声问道:“不知四阿哥可有什么新的打算?”

胤禛回道:“我打算加入到胤礽的太子党集团中去!”

隆科多微微地皱了一下眉:“四阿哥为何要这么做?”

胤禛若有所思地道:“我以为,胤礽绝不会一直老老实实下去……他必然要对皇上有所图谋……”

隆科多惊问道:“四阿哥何以敢如此肯定?”

胤禛言道:“胤礽并不是笨蛋!他必然已看出,皇上已经变得喜怒无常。今日可以复立他为太子,可明日,说不定又会废了他……换了我,也会在皇上可能再次废我之前,爬上皇帝的宝座!所以,胤礽一定会在暗中进行什么阴谋勾当……”

隆科多醒悟道:“四阿哥的意思是,打入太子党集团,把胤礽的阴谋勾当查清楚,然后禀报皇上,让皇上再次废了胤礽……”

胤禛十分含蓄地一笑道:“胤礽一直以为我跟他的关系不错,只要我常去东宫走动,胤礽就不会向我隐瞒什么。依我之见,胤礽要么不动,只要一动,就必定是一个大的阴谋。只要我查出了真凭实据,向皇上一告,皇上就断无不废胤礽之理。只要皇上再次废了胤礽,我就绝不会再给皇上重立太子的机会!”

隆科多不禁感慨唏嘘道:“四阿哥,你有如此神机妙算,这大清皇上,当真是非你莫属了!”

胤禛却异常冷静地道:“隆大人,你说这样的话未免太早了……你给我听好了,从现在起,你必须记住两点,一,轻易不要到我这儿来。若被胤礽发觉你我关系如此密切,对你对我都将大为不利。有什么事情需要你去办,我自会通知你。二,拉拢赵昌的事情,你千万不可放松。我以为,到了最后关头,定然非赵昌不行。只是,你现在不要对赵昌透露得太多。你给他银子,他能将皇上的有关事情告诉你,也就行了。如果真要对赵昌说出一切,我会亲自去说。你明白了吗?”

隆科多夸张地冲胤禛一鞠躬道:“四阿哥之命隆某敢不遵从?”

隆科多之所以对胤禛如此死心塌地,就是因为他早已经看出,康熙的诸皇子大都属庸庸碌碌之辈,而终能成大器之人,只有胤禛一个。从历史事实来看,隆科多的这一看法无疑是正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隆科多也算得上是一个聪明之人了。然而,隆科多只注重了胤禛的这一面,而忽视了胤禛的另一面。那就是,胤禛既是一个极端聪慧之人,同时也是一个极其心狠手辣之人。这就意味着,隆科多未来的结局,终不会好到哪里去。因为道理十分简单,隆科多对胤禛的事情,知道得确实太多了。

胤礽被康熙复立为太子,自然会有不少人前往东宫向胤礽表示恭贺。而真正能留在东宫内与胤礽一起共进午餐的人,却只有步军统领托合齐、刑部尚书耿额和兵部尚书齐世武等一干亲信。

按理说,胤礽又当上大清太子了,应该高兴才是,可托合齐、耿额和齐世武等人所看到的,却是一张异常愁闷的脸。胤礽就挂着这么一张愁闷的脸,坐在托合齐等人的对面,好长时间不发一言,甚至好长时间也没喝一杯酒。过去的胤礽,可是嗜酒如命的哦。

胤礽如此,托合齐等人就只能干巴巴地陪着。好长时间之后,胤礽才长长地吁了一口气道:“各位大人,请喝酒吃菜吧!”

但胤礽只是这么说,却并没有动手举杯,依然那么闷闷不乐地坐着。托合齐看了看耿额,耿额看了看齐世武,而齐世武却又把目光投在了托合齐的脸上。托合齐咳嗽一声,然后小声地言道:“殿下,今日是你出狱后在家中所吃的第一顿饭,你总该好好地喝上几杯吧……你这样坐着不吃不喝,我等心里实在是难受……”

耿额和齐世武等人赶紧跟在托合齐的后面附合了几声。谁知,胤礽突然问道:“你们说,皇上今日放我出狱,明日会不会又把我重新打回狱中?”

托合齐等人闻言,一时晾愕万分。耿额期期艾艾地道:“殿下,皇上今日才放你出狱,如何明日又会把你打回狱中?”

胤礽立即盯着耿额问道:“耿大人,就算皇上明日不会把我打回狱中,但后天呢?你敢肯定后天我还是大清太子吗?”

“这,”耿额有些心慌,“耿某实难断言……”

胤礽“嘿嘿”一阵冷笑:“阿霖并非我所杀,可皇上不分青红皂白就将我打入狱中,你们说,我这太子能一直太太平平地当下去吗?”

齐世武言道:“殿下,我以为,应立即追究隆科多等人的诬告之罪,不是他们诬告,殿下岂能蒙受被废之辱、又岂能遭受牢狱之苦?”

胤礽言道:“我不仅不能对任何人进行打击报复,而且我还要在皇上的面前充分地表现自己。只有这样,我这太子之位才能勉强保得住,至少,能保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胤禛所料一点不差:胤礽既不会对隆科多等人报复,更要在康熙皇上的面前充分地表现自己。与胤礽相比,胤禛是不是太聪明或太狡猾了?

托合齐眨巴了一下眼:“殿下,我有些不明白,你说太子之位能保住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又将如何?”

胤礽肯定地回道:“那时我就是大清国的皇帝了!”

众皆愕然,一时不知所云。只听胤礽自顾言道:“几个月的牢狱生活,我虽然蒙受了不白之冤,但同时,我却颇有所悟……六年前,索额图在京郊袭击皇上,如果计划再周密一些,就定然成功了……索额图是因我而死的啊!当时,我虽然同意了索额图的做法,但私下里却以为,索额图未免有些过急和过激,所以,一切安排都是索额图一人所为,我没有参与,你们也没有参与,这才使得索额图功亏一篑!现在想来,如果当时我们都参与其中,那结果就一定大不相同,说不定,我现在早就是大清国的皇上了……真可谓一失足而千古恨啊!索额图一直对我忠心耿耿,可在他生前,我却对他很不友好,甚至常常误解了他的一片好意……我真是追悔莫及啊!若索额图还在,我一定对他言听计从……”

耿额小心翼翼地问道:“殿下对未来可有什么计划?”

胤礽坚定地道:“索额图是因我而死,我一定要对索额图有个明确的交代!不然,索额图就死得太不值得了!”

同类推荐
  •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松下幸之助(1894—1989),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创。松下幸之助为人谦和,无论见了谁都点头哈腰,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如果你想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日本式管理的精髓,那么最好的入门书就是阅读松下幸之助的教诲和哲学。松下幸之助一生共出版了60多种著作,累计达数百万字。他的著作被译成英、法、德、中等20多个国家的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书中那些令亿万人为之倾倒叹服的经营秘诀,为人们打开了一道通往经营成功的大门。
  •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1卷)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1卷)

    本书共写第一至第十二代张天师的生平情况。作为开创道教的老祖张陵天师,作者着墨最多,占全书近一半篇幅,对张陵在道教史上的文化历史地位,及其所开创的正一道派于中国宗教文化史的影响均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 顾顺章: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顾顺章: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

    从浪迹上海滩的少年,到小工头、工人纠察队长,再到中共中央最年轻的政治局委员,他经历了血与火的淬炼。他曾使国民党特务闻风丧胆,被称为中共“特工王”。他的叛变险些毁灭中共中央而改写中国共产党历史。他一生只留下一张模糊不清的照片让人难识真面目。他走过的歪斜足迹直到今天才被厘清。他就是中共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本书较为全面地记述了顾顺章从中共中央特科领导人,蜕变为中共历史上最具危险性的叛徒,最后又被国民党惨杀的一生。
  •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明治天皇:碧血怒涛卷(中册)

    本书是由传奇武的日本历史小说高产作家山冈庄八创作的一部纪实体小说。它以文学的笔调、宏大的篇幅,描绘了日本幕末那场决定国家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中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日本有志之士为推翻幕府统治,实现国家新生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艰辛努力,揭示了日本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冲击下,幕府政治退出历史舞台、统治权重新回到天皇手中,并最终走向明治维新的必然规律。本书翔实生动地描写了诸如“黑船来航”、“安政大狱”、“樱田门外之变”、“和宫下嫁”、“寺田屋骚乱”等当时日本的重大历史事件。阅读此书,对中国读者了解日本近代史,尤其是从幕末政治走向明治维新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天纵神武:李渊

    天纵神武:李渊

    李渊是中国封建制时期功业卓著的有为帝王,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毁誉参半的帝王之一。他奠定了彪炳千秋的二百九十余年的盛唐霸业,并因之得到了后人的褒扬;他也因无力阻止亲生骨肉的相互残杀,无奈地被其子李世民“请”下了丹墀,而令后人悲叹与哂笑。李渊是唐朝开国创业的军事统帅,善于决断、既富远见、又善施行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纵观李渊的一生,他有着因势借力、先取关中、后图天下的兴兵起事思想;军政兼施、各个歼灭群雄、统一全国的战略指导思想;正确料敌、集智用长、先胜后战的作战指导思想;因势定制、严明赏罚、用人所长的建军思想。
热门推荐
  • 失落的文明

    失落的文明

    本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远古搜奇、5000年前的古人很懂得生活、一个民族最后的挣扎、尼人消失之谜、拉文塔族巨石头颅谜团、褪去的繁华、古墓憧憧、传说中的名人等。
  • TFboys之复仇女王

    TFboys之复仇女王

    我是不透剧的乖娃娃。。。。。。。。。。。。。。嘻嘻
  • 断孽屠邪风云录

    断孽屠邪风云录

    昔日有欧冶子,干将合铸十口名剑,分别为纯钧,胜邪,鱼肠,巨阙,湛卢,泰阿,工布,干将,莫邪,龙渊,今天我们所说的故事也是关于宝剑的,上古神器断孽剑。昔年人皇伏羲于山中狩猎偶得飞天玄铁一块,传说飞天玄铁是王母派九天玄女散到人间的,飞天玄铁体内蕴藏着无尽的魔力,对于妖孽有着极强的破坏力和杀伤力,于是伏羲便命工匠将玄铁打造成了两把神兵利器断孽剑和屠邪刀。伏羲在斩妖除魔后将断孽剑封藏在了伏羲山,而屠邪刀的下落却是没有人知道,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故事就是有关断孽剑和屠邪刀的精彩传奇。我们暂且将此故事称为断孽屠邪风云录。
  • 强兵

    强兵

    喜欢铁血军史的兄弟请捧场!
  • 乾坤合

    乾坤合

    乾应天,坤应地,乾坤合,为天地至极之力。一名原本腹黑的少年,身负乾之力,前世玄仙身,出轩天,迎接前生今生的种种恩怨情仇,腥风血雨!
  • 仙妖奇缘

    仙妖奇缘

    他宠她入骨,却因为一把古筝,视她为仇人;她爱他刻骨铭心,却因为他封印她至亲之人,逼不得已与他反目成仇;他,魔界霸主,为了她,失去了他的最爱,换来的只不过是她的怜悯罢了!
  • 冬之邂逅

    冬之邂逅

    “我不会说我喜欢你,因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希望,我们会永远在一起。”从进了那所谓的时空门,林小诗并不后悔,遇见他,又遇见他们。第一次见到他时,她心中唯一的想法是:为什么要和这个奇怪男人在一起,她并没有想过,他就是决定了她一生幸福的另一半。而让她一一夺走吻的血玫瑰亲王,会控制时间的恶少和神秘的樱花使者,与他们,结成了永远的羁绊......
  • 東南

    東南

    都市悬疑灵异文,两只男猪脚。没有女主。适应人群:心理阴暗,病态,腐女。片段小故事,能看见鬼的病娇男主。套路虽通俗,剧情一定会过目不忘。希望多多支持!
  • 倾尽天下王妃回来吧

    倾尽天下王妃回来吧

    一生一世一双人,来生来世来寻你。那片血,胸口上的血,“言,别走”梦中的惊醒回忆总是飘荡在脑海中,那是前生。开在前生的彼岸啊!那是今生的召唤。你选择了权力,就注定会失去挚爱。“你带着本王的孩子,一走就是六年”女子挑挑眉,“谁给你的资本让你认为这是你的孩子”“当年是你从本王这里借的种”“可你不也放弃了吗,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很清楚吧”“我……”诺诺,我错了。待我倾尽所有,寻尽天下,王妃你可愿回来!
  • 青之春秋

    青之春秋

    青春往事,难回不及,风景四季,是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