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76900000168

第168章 总经理要善于耐心倾听

人应该多听少讲,才能彼此沟能。

——理查·贾瑞斯

听取下属的意见和心声是作为领导者的一份责任。要做好这个工作是需要很多技能和技巧的。作为一名领导,在工作中肯定会听到许许多多的闲言碎语。在这些闲言碎语中,绝大部分是下属对上级的牢骚和不满,对这种牢骚,你不必太介意,而要让他能够发泄出去。

春秋时期的周厉王是一位暴君,他因为十分憎恶百姓们对他昏庸残暴的议论而大兴牢狱,对人们任何言语所犯的忌讳都要兴师问罪,最后弄得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只是“以目示路”,即路上遇到熟人也只是使个眼色,表示打招呼。一位正直的大臣直谏道:“您虽然可以用这种手段控制住百姓的口,但却不能控制住他们的心,这样下去早晚会激起民愤的。”暴君不睬。没多久,人们再也无法忍受这个暴虐的国君而纷纷揭竿而起,推翻了他的统治。

所以,强迫别人隐藏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一些对事物持否定意见的看法,是十分危险的。因为这会暗中变成一种聚集的力量。就好比火山的活动,对于一个时常有些小活动的火山来说,出现大规模的火山爆发的可能性,要比那些每隔一个较长的时间才爆发一次的火山小得多。因为它时常有些小的喷发,没有为以后留下多少能量的积累,不容易造成大规模的岩浆喷发,所以适时地让下属们发发牢骚也是让他们随时释放自己内心中不满情绪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只要控制得当便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

处理这些牢骚的第二种方法就是要只公布正确的消息。一般在与下属交谈中,身为领导者不要随意在客观事实之后加上个人的意见和想象,这往往会令他们信以为真。真实性、客观性应是领导向下属传达信息的主要原则,不要对他们进行无意识的误导。

杰出的领导人物几乎都有善于倾听意见的特点。萧克在回忆任弼时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弼时同志平等待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不管是平时或在会议上,也不管是别人说话唠叨甚至言词激烈,他总是耐心地听,让人把话说完,不轻易打断别人。他坚持原则而不激动,议论不多而思虑周详。一边倾听,一边思考。当他考虑成熟以后,便‘城门’洞开,如见肺腑,令人心悦诚服。”

是否善于倾听,是衡量一个领导者水平的标志。没有时间听人谈话的领导者,经常是刚愎自用、狭隘或自私、僵化的,无法获得大家的信任与理解。因此,作为领导者,总经理必须要学会听下属说话。

[1]真心聆听。你也许真的在听,而且也听到了对方的话,但你的行为却表现出并不是在听的样子。这时,你需要放下手上的工作,并将身体转向说话的人,点头,微笑,并发出“嗯”的声音。不要小看“嗯”这个字,它表示你在用心倾听。其实许多时候,你表现出倾听的动作模式,问题也就解决了一半。

[2]先听再说。当下属有了问题时,很多总经理会把员工找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并且批示他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该下属很可能会觉得自己被特别警告,所以他会变得有防御心,对总经理的要求产生敌意。改进的方式可以是,总经理以聊天的方式开头。例如,最近工作如何?哪些部分做得比较顺利?哪些部分做得比较不顺利?把先说再听的情形转为先听再说。这样等于邀请员工分析他对工作的想法,同时也先为总经理要说的话铺路,营造出比较自然的谈话气氛。

[3]简单复述已经听到的部分。不论说话的人是领导或是员工,倾听的一方都不一定能接收到正确的信息。为了避免产生误解,当员工在说话时,总经理除了仔细聆听外,也要简单复述已经听到的部分,以确定没有听错下属的意思。

[4]一锤定音。总经理要多听,但不能光听。听的目的是了解情况,然后给出好的建议。所以,总经理在下属犹豫不决或产生侥幸心理的时候要敢于下结论,做决策,在重大问题上要有一锤定音的魄力。

领导过程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善于倾听的人能及时发现他人的长处,同时,倾听本身也是一种鼓励方式,能提高对方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因此也就激发了对方的工作热情与负责精神。倾听还可以及时了解下属的思想、意见、情绪、建议等,以便相应处理,免得问题积压,难以解决,挫伤大家的积极性。总之,耐心倾听是总经理必须修炼的基本功。

同类推荐
  • 西点最神奇的24堂员工课

    西点最神奇的24堂员工课

    西点军校素有“将军的摇篮”之美称,培养了无数世界著名将领。不仅如此,又有人把她比喻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学院”。西点军校到底有何独到之处?本书以西点的经典故事、名人名言为线索。辅以深刻的职场感悟,为您讲述西点人的精彩故事。带给您全新的职场理念,让您上完24堂课之后实现精神上的脱胎换骨!
  • 犹太人成功兵法1

    犹太人成功兵法1

    本书围绕犹太商人的推销细节,以犹太人的经典论述和事例为依据,解答了犹太商人之所以能在商界称雄的原因。
  • 女性品位书

    女性品位书

    上天赋予了女人独厚的特质,就要将之发挥得淋漓尽致,当个有品位的女人。抓住这个方向的核心,就不致在日常繁琐的工作、生活中“迷失”自己,变得狰狞、泼辣、唠叨、嫉妒或尖酸。
  • 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

    俗话说,人最大的弱点是不能认识自己。也就是说,有的人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有的人看不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缺点的人大多不能进步,而看不到自己优点的人有着潜在的发展空间,这样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优点,甚至由绝望变为希望,他很可能成就了自己的优点。
  • 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人生智慧书系)

    本书是人生智慧书系中的《中国寓言中的人生智慧》分册,书中每一则寓言都是流传已久的精彩故事,每一则寓言都体现了深刻睿智的人生智慧,反复地阅读与体会才能不断地发展寓言中历久弥新的价值。
热门推荐
  • 月光下的白马:动物卷

    月光下的白马:动物卷

    本书收入作者的灵动文字,用爱心写动物的可爱。文字活泼,优美清新,有许多文章被《读者》、《散文选刊》、《青年文摘》转载,并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是不可多得的精品读物。
  • 快乐的人生(智慧必读丛书)

    快乐的人生(智慧必读丛书)

    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一把锁,锁住一切贪欲与私念,这样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才会光明磊落,一旦随意打开它,那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锁住?放下心中的锁,你就为自己的心灵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空。
  • 韩娱年华之外

    韩娱年华之外

    他,慢慢地行走在银幕上·····她,闪亮在舞台上····最好的年纪他们相遇在城市的街道上,那一瞬间的对视,仿佛将对方刻在了彼此的心里。有过挫折,有过误会,最终,你依旧是我不喜欢别人的理由····
  • 古物摸金组之还魂珠

    古物摸金组之还魂珠

    还魂珠,大部分都只出现在玄幻小说或是电视剧中,我如果说我得到过还魂珠,你们肯定会认为我脑子秀逗了,其实我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但这个却是个事实,因为我的兄弟杨少林在那次事件中牺牲了,而我们找还魂珠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证实还魂珠等那些只会出现在小说中的珍宝在现代也可能有,对了,还没有做自我介绍呢,我叫卞麒,是古物摸金组的一员,所谓的古物摸金组就是游走世界各地,寻找那些人们认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世界的珍宝,我们组有五个人,杨少林也是其中一个,至于我们是怎么得到还魂珠这个消息的,事情还要从那时说起。
  • 霸道夫君,多情妻

    霸道夫君,多情妻

    周小北,谈不上纯洁高尚,有的只是漂!亮!她直率爽朗,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争得了专宠,学得会暗度陈仓,扛得住爱她的人,她不爱,忍得了她爱的人,不爱她,再霸气的女汉子,心里也会住个娇羞柔弱的妞,在那些流过的时光里各种折腾,各种作,她想做了青春的主,却被青春做了主……
  • 帝王回忆录

    帝王回忆录

    生活持续崩坏着...然后我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梦中遇见许许多多的人,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接着梦醒了...似乎一切都只是一场梦!!!(番2驾到,然而最近没空,先挖个坑...)
  • 借尸重生:极品二小姐

    借尸重生:极品二小姐

    迷糊之间,她以为家里进贼,没想到居然溜进来一个阴间鬼官!而且还要求她帮忙!帮忙而已,助人为乐嘛,她还以为挺简单的,可是为什么要让她灵魂出窍?她不想死啊!借尸还阳成古代小姐,生存太难,她只能继续讹诈鬼官索要生存技能,但是……鬼官消息为什么时准时不准?当鬼的就能欺人太甚?且看二小姐,如何在古代翻身把歌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当网游小白遇见大神

    当网游小白遇见大神

    网游是这样一个地方,给你一个江湖,满足你的所有隐秘的向往这里有兄弟,有朋友,也有仇人,当然,更少不了酱油党但是,这只不过是一个女子不为人知的暗恋情结
  • 一腐到底

    一腐到底

    由于自家哥哥“出柜”已久,却毫无找对象的痕迹,作为一个资深腐女的哥哥怎么能没有一点娱乐精神,所以,可爱的“腐女童鞋”沈凉在一次跟哥哥的宿舍舍友的聚会中,“意外”得知哥哥许久未有对象的原因居然是因为喜欢顾林,但是顾林貌似不喜欢哥哥,为了哥哥的幸福生活,这种事可不能发生。所以,咱们比较‘脑残’的沈凉童鞋从此踏上了“替兄追爱”的艰辛历程,可惜,不幸的是,她这只‘腐女’好像越来越喜欢这个人了,咋办啊?自己总不能跟哥哥抢人吧!呜呜,谁来告诉自己该咋个做哦!什么!跟你在一起就好了?切!顾林,你可是哥哥喜欢的人啊,老娘怎么抢啊?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