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84900000009

第9章 财富职场

领子之间的PK

八十年代的报纸上曾经有一场讨论《作家算不算知识分子?》,如今看来这样的命题让人啼笑皆非。一向讲求中庸,常常马马虎虎处世的国人唯独对名分格外认真,于是这样的讨论永远不会缺少,比如时下又有人讨论公务员算不算白领?

“我们的工资不高,绝对比不了一般的外企职员……”我对门的张公务员显然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有所不满,觉得自己不算白领。

“他们公务员、垄断企业职工工资是不如我们,可是福利呢?隔三岔五发东西,是个节日就有{L-End}表示,这样那样的支出可以报销,儿女可以进单位幼儿园……算下来,实际收入很可能比我们多,而且是铁饭碗,不愁将来。”楼下王白领似乎也觉得自己活得不如人家滋润。

看来铁饭碗和外企白领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相比而言,王白领的理财意识好像强于张公务员,原因在于危机意识。“他们是吃皇粮的,物价不管怎么涨,国家肯定会相应提高他们的工资标准,水涨船高。我们就不一样了,公司效益没有提高,无论社会上物价怎么涨,老板也不会给你加工资。如果同类人才过剩了,我们的待遇还可能随行就市降下去,不理财将来怎么有保障?”王白领是清醒的,以钱生钱能保证自己给自己加“工资”,抵消没有皇粮吃的不安全感。

“我也有不少投资计划,可是发下来的现金就这么多,许多福利不能变成现钱啊……”张公务员平时小小地炒一下股票,对于拿一两万月薪的白领他充满了羡慕,不过绝对不愿意和他们换工作。

假设公务员、垄断企业职工可以称为“铁领”,那么白领与铁领最终是有机会打个平手的。相形之下,普通蓝领阶层对于财富渴望更为迫切。按理财专家的意见,这一阶层面临人生风险最大,应该首先为家人购买各类必要的保险,然后预留子女教育经费和一两年家庭开支,再有剩余才能从事风险投资。然而假如这样,今天的中国股市就不会像今天这样热闹了,股民起码会减少一大半。

“股票也欺负穷人,嫌贫爱富。我叔叔两口子一个月收入加起来四万多,这两年炒股、买基金赚了不少。我一个月挣两千,天天溜到交易所研究行情,结果没有赚到什么,白忙乎……”一天,老同学小马对我抱怨道。

这种情况似乎很普遍,虽然传说中有一些人完全靠炒这炒那发了财,但他们往往只存在于报刊上。看看身边,单靠理财改变命运的人少之又少,而原本经济基础比较好的人,炒什么都比较从容,容易有所收获。理财应该是起锦上添花的作用,你指望它雪中送炭,常常会适得其反。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领子”的品种必然越来越多。鱼有鱼的活法,虾有虾的出路,心态永远是最重要的。不必和别人去PK什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能活得踏实。

点评:国人从小就习惯于PK,上小学开始班上就会有成绩排行榜,一直到走上社会,单位里也可能有业绩排行榜。所以国人做事往往喜欢参照别人,暗自较劲。须知“甲之琼瑶,乙之砒霜”,不必盲目跟风。

跟着谁有肉吃

虽然这个时代充满了商机,不过对于大多数城市人,在某个公司谋一份差事依然是谋生的主要手段。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经验的就业者往往通过对老板的观察,就可以预知自己未来的钱途。“跟着你,有肉吃!”这是电影《无极》中昆仑对大将军光明的{L-End}表白,大概也是打工者给予雇主最大的信任。目前而言,市场上绝大多数老板还难以得到这种信任。

新创业的老板往往最有激情,跟着他们干固然有失败的风险。可是一旦成功,壮大后的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中多半会有你一席之地。现在许多规模不小的公司中都会有一些看似资历平平的高级职员,那多半是公司创业期的第一批功臣,这些人按照市场标准并不可能在其他同级别公司谋到这样的职位。

利益总是伴随风险得来的,假如一开始“好事”就从天而降,你就应该多加小心了。去年底,一位熟识的编辑朋友递给我一家崭新的名片,名片上赫然印着“某某文化公司董事”。肃然起敬之余,忍不住很中国化地问他投资了多少?他自豪地说那家公司是他老同学开的,没有要他投资,是技术入股,算20%股份。虽然知道那位编辑有着三年从业经验,可是文科不比理科,所谓“技术”是相当模糊的概念。如果文人能靠技术去入股,这位文人一般应该具有相当的社会知名度。

果不其然,只当了三个月董事,编辑朋友就气呼呼地辞职了。他说“董事”的头衔让他几乎成了公司的义工。因为是主人翁,除了本职的文字编辑,其他岗位缺人时他都要去“救火”,甚至还帮着烧了两天员工餐。因为是“董事”,公司初始阶段效益不好,他义不容辞地和老板一样只支取基本生活费,差额的工资以后效益好了再补……20%的利润一两年内也许都不会有实际数字,“义工”不知道要干到什么时候?他这才意识到老板的“高明”。

肯给属下一个“董事”名分的老板毕竟不多,不过能把属下当成“同事”的老板却不少。我曾经跟过的一个老板就是个儒商,一点老板架子都没有,平日无事就和我们畅谈理想、情操、精神生活方面的话题,公司气氛倒很融洽,只是模糊了老板和员工的界限并非总是好事。这位儒商不知道以前是不是老师出身,十分喜欢拖堂。原本五点下班,每每过了半小时了还拖着大家议事,星期六义务加班也是常有的事。“现在市场竞争那么激烈,没有敬业精神怎么去和别人去竞争?你们看,我每天都是等你们走了两三个小时后才下班,这半年我只休息了三天……”一次大家都不愿加班,老板便以自己为榜样来感召大家。“你是老板,公司赚了钱,你就发财了!我们顶多加一点点工资,怎么能和你拼着一样干活……”一个直性子同事忍不住说。老板一时语塞,似乎这才想起我们并不是他的“同事”。

有没有“肉”吃?这是员工选择公司首先考虑的要素,能不能给属下提供“肉”也是老板无法回避的问题。选择老板,是决定大多数人有多少财可以“理”的关键一步,那些看似哥们、朋友、伙伴的老板未必是好老板。

点评:历史上仗义疏财历来备受百姓推崇,所以管理者以情动人往往能够收到奇效。然而如今毕竟不是农耕时代,买房、买车、看病、上学,哪样都少不了钱,所以仅仅“有情有义”并不能维系人心,得有“内容”。

狼羊共舞

在许多处于创业期、发展期的公司里,“狼性”员工很受欢迎。狼有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可以迅速为公司打开局面。然而狼不同于狗,它养不家,永远不属于某个主人,只属于它自己。所以弄不好,没享受到它带来的好处,反而会被它伤着。

朋友小刘前几年办了一家文化创意公司,目标客户是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众所周知,这类客户的单子利润大,不过很难接到活。眼看开业大半年一直赋闲,小刘心急如焚。正在这时,旧同事小丽主动加盟,她是个业务高手,不过没有几个老板驾驭得了。为了打开局面,小刘毅然聘请她为副总。虽然不出资,但可享有10%的股份。

果然,一个月后,小丽就接到一笔大单子,利润足够公司支撑一年。小刘有限度地欣喜着,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做到一半,生意还是被小丽挖去了,她自己注册了一个公司……

“没办法啊,我不是不知道她危险。可是她会来事,能揽到活。让人放心的人选也有,可是这些人在社会上冲锋陷阵不行。我现在最需要开拓市场,以后还是得用‘狼’,只是得更加小心,另外得看运气……”小刘说。

一晃几年过去了,小刘的公司虽无太大发展,好歹跌跌撞撞前行着,没有倒闭。期间,小丽这样的“白眼狼”也出过几个。大多数时候,“狼”先生、“狼”小姐与公司之间互相利用,做完一两单就各奔东西了,总体互有所得。

与那些有能耐,无操行的“狼”员工相比,小赵是典型的“羊”员工。去年大学毕业,他南下找工作,进了一家不大不小的装饰材料公司。对于毫无工作经验的小赵,公司很是信任,培训一个月后,让他回老家开发市场。

原本小赵自信满满,以为回到自己的“主场”,做点成绩出来不难。不料半个月下来,几乎跑遍了所有“目标”,一单意向都没有。

“回来前公司借给我两千元业务经费,现在我一单都没有拿下,不知道怎么去面对老板、同事?”回公司前,小赵很焦虑。我劝他不必在意,一个成熟的公司一定会给新人成长的时间。何况虽然业务没有跑出来,毕竟让市场进一步熟悉了你们的品牌,2000元打广告,老板会觉得很便宜了。

果然,小赵回去后并没有受到责备。一年下来,他渐渐成为了一个合格的业务员。而且他对于公司忠诚度很高,这点是老板最看重的。

对于大多数公司,无论老板是否愿意,都只能既用“狼”也用“羊”。如果只用前者,公司充满了风险;只用后者,公司稳定性增强了,可是有时“前锋线”不够锐利。

狼羊共舞,是职场的常态。

点评:找老婆常常会挑花了眼,漂亮的不贤惠,贤惠的不能干,能干的靠不住……人无完人,这不奇怪。好在办公司不同于找老婆,法律上没有“限购”,所以可以兼收并蓄,各种类型搭配在一起往往能组合出一个最具战斗力的团队。

涨薪与人生观

同学群里每天都很热闹,大家叽叽喳喳交换着对世界形势、股市行情、菜场行情的看法。或许因为个人境遇差距太大,很少有达成共识的时候。

“在单位不能充能干,要低调,低调!”同学甲经常这样说。他说自己在单位就是大智若愚,他其实有两手“绝活”,可是从来不露出来。遇到某些棘手的问题,大家都解决不了,他其实心里有底,然而却不出头。任由大家抓耳挠腮半天,最后花了许多时间,才靠“集体智慧”解决。

“出头没好处,咱在单位没有背景,加薪、升职基本没门,多干也是白干。不仅白干,还有人嫉妒咱逞能,显得同事们没本事。何必呢,混吧!能耗两天的活儿,就不急着一天干完,能推给别人的,不自己干……领导可能觉得咱像猪悟能,那又有什么关系?大多数群众都这样,人家猪悟能其实并不是笨猪,他是大块头有大智慧!”同学甲一说起自己的“无为”理论,往往得意洋洋、滔滔不绝。

“那怎么行?你无能怎么会有人尊重你?别说加薪,不解雇都难。”同学乙经常持相反观点。他觉得在公司必须高调,有一份热发三分光,起码要让老板高估自己的价值。平日逮到机会,同学乙就积极{L-End}表现。有点成绩,就广而告之,利用各种场合,自己给自己开“事迹报告会”。当然同事中难免有人嫉恨他,觉得他老是牛哄哄地“抢镜头”,不过这几年他年年涨薪,实惠落进口袋,也就笑脸面对千夫指了。

“我把自己的能耐吹上三四倍,老板即便打个对折评估我,我也不会吃亏啊!”同学乙说。

同学甲和同学乙的人生态度其实都有其合理性,都是体制造成的。同学甲在国企,同学乙在合资企业,不同的生存环境决定了不同的理念。

当然,最淡定的是同学丙,他是公务员,每次涨薪按部就班。他也没有什么升官欲望,所以凡事随大流,既不低调也不高调。

“还是丙同学思想境界高,说话做事不落俗套……”偶尔同学聚会,女同学们都觉得同学丙最健康,依然保持着上学时的心态。不过男同学们都不以为然,他们说同学丙是“家畜”,他们是“野生动物”。找食的方式不同,所以“形状”也大就不相同了。

点评:人与动物总会有很多相似之处,马戏团会用食物作为奖励去诱导动物们训练,而职场加薪实际上就等同于这些诱人的食物。这样的类比看上去对人类有些不敬,但话糙理不糙,人在职场常常身不由己,我们总会根据管理环境自动调整工作态度。

没有车怎么行

朋友神秘兮兮地拉我去参加一个聚会,一路上问了她许多次,硬是不肯告诉我是什么性质的聚会,说要保留一些神秘感。

去了之后,我不禁在心里大呼上当,原来是一家著名直销公司的“例会”。“例会”上的男男女女小的只有十八九岁,大的已经六十出头,一个个亢奋得象服用了什么激素,台上发言的人连比划带大幅度挥手,台下的时而振臂高呼、时而使劲鼓掌,热闹得像在开演唱会。

“怎么样,愿不愿意加入我们的团队,抓住这次创造辉煌人生的机遇?”朋友的脸被会场气氛熏陶得红扑扑的,声音也夹杂着几分激动的颤抖。

“我还是再考虑考虑吧。”我打着哈欠说。老实说这样的“例会”我见过不少,很难被这种精心制造的现场气氛弄晕乎了。

散会之后,朋友的“贵人”(她们对“上线”的称呼)和我们俩一起下楼。

“我带你们一段吧。”“贵人”打开一辆小汽车的车门对我和朋友说。

“这是她去年一年打拼出来的,这辆车二十多万,还可以吧?”坐上车之后,朋友对我说。

一年除去吃喝开销,还能打拼出这么一辆车,真了不得!这回我有些肃然起敬了。如果她让我看她买的新房子,我是不会这么震撼的。房子是不动产,咬牙按揭下来可以住一辈子。汽车是消耗品,每个月都会产生一笔不小的相关支出,除非手头真的有些宽裕,很少有人会买辆好车撑面子玩。

虽然我最终没有加入她们的“团队”,不过觉得“例会”上的气氛尽管能够让不少人热血沸腾,却不如那辆车更有说服力。

过了不久,我跳槽去了一家新办的杂志。这家杂志挂靠在一个政府部门名下,这点让我觉得杂志前景应该不错。然而干了没多久,心里总有些不踏实。杂志的办公环境很简陋,奖金福利也不怎么样,最让人觉得别扭的是老总居然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

或许是人家低调吧,起初我这么想,然而从几个杂志领导之间互相吹捧中,我们知道老总是省内赫赫有名(我们没听说过)的名记。这年头名记的收入不菲,养个车应该绰绰有余。而且车对于新闻从业人员绝不是奢侈品,而是实用的采访装备,没有理由有钱不买一辆。

“早点辞职吧,现在城郊随便哪个村办企业的厂长都有公务用车。你们堂堂一个新闻媒体的老总却坐公汽,头都混成这样了,你们跟着他干会有前途……”一个业内同行劝我。

年后我终于离开了这个杂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杂志的未来没有多少信心。

“其实我的贵人的车是租来的。”那天,做直销的朋友告诉我,大概因为看到我完全不可能加入其中,没必要保密了。于是我在心里觉得那家杂志的老总做事太不敬业,连租车的成本都舍不得付出。属下都对你一点信心都没有了,公司还有多少未来值得大家去憧憬?

当老总,尤其那种层次比较高的行业的老总,起码应该租辆车。

点评:虽然我们都知道以貌取人不好,不过{L-End}表象总会对我们的判断产生很大影响。有时候这种判断会误导我们,有时候能让我们少走弯路。不仅仅看{L-End}表象,将{L-End}表象结合其他因素一同分析,这样基本上可以避免被误导,做出正确的判断。

谁是好老板

日前,智联招聘发布一项调研,近万名员工给雇主打的平均分为6.4分(10分制)。按照媒体的看法,这个分数似乎过低,仅仅及格而已。可是问问身边的同事、朋友,又觉得不太符合实情,他们认为的实情是不可能达到6分。

老板和员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过按照我们上学时学过的哲学来形容,应该是“对立统一”。其中“对立”有着复杂的原因,其一:老板和员工共同创造财富,但如何分配财富,必然存在矛盾。你多我就少;你少我就多。其二: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资本必然带来剥削,我们必有一部分剩余价值被老板拿走了,所以我们不太可能从内心接受老板是好人。

当然,当你跳过好几次槽之后,你心中就会有好老板,这种好老板是比较出来的。有人说对于80后白领,能传授给手下成功经验,平等对人,那就是好老板。我不否认有一小部分人境界高的员工会这样想,但绝大多数还是会以待遇来打分,谁给的薪水高、福利好,谁就是好老板。一个给你一万月薪,整天凶巴巴的老板;另一个只给你四千,但很尊重你的老板,你会如何选择?相信大多数家境一般的80后白领会选择前者,虽然心里不舒服,但你得买房买车娶媳妇,你不得不这样选择。假如在薪水相当的情况下,大家自然会选和善点的老板。

“球员都喜欢的教练,肯定不是好教练。”记得根宝大叔多年前这么说过。老板中也有不少人认为员工都喜欢的老板,肯定没有威信,所以不少老板刻意以严厉树威。就像教练有不同风格,老板中也有许多“以德服人”,渴望和员工打成一片。出于对业绩的追求,涉及业务、技术领域,老板大多会向手下传授自己的经验。不过没有哪个老板会毫无保留地告诉员工自己的发家之道,这相当于“核心技术”,只会传给儿女。

老板最喜欢的员工应该具备以下条件:很能干,但最好没有能力卷走公司业务、技术……所以老板必须通过轮换制、人员互相牵制等手段处处防住员工。而对于老板,员工大多也会有心理防线,即便有时候老板“掏心窝子”了,也会有人怀疑是一种策略。

如果说员工给雇主打出了6.4分,这绝对不是低分,相当高了。

“老板就是老板,打工仔就是打工仔。”这是当年很流行的电视剧《打工妹》里的一句经典台词。别指望老板、员工一家亲,他们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平衡,对立中达到统一,这就已经很和谐了。

点评:什么样的老板才算好老板?大家的标准应该差不多:慷慨大方、舍得发高薪,对员工要求不高,和蔼友善……可是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是老板,他应该是圣诞老人。别指望老板是道德模范,他能对你的成长有帮助或者仅仅能给你高薪,都算好老板。

年终奖是一种病毒

年终奖,名词也。从字面上看,该词含有喜气洋洋的色彩。然而,这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名词,并不会给大多数人带来多好的心情,经济学中著名的“二八定律”在年终奖问题上依然年复一年地显现着。对于大多数人,年终奖在带来一些物质实惠后,最终或多或少会影响心情,成为情绪“病毒”。

第一批中毒的当然是老板们,这里指的老板是巴菲特、李嘉诚以外的,非财大气粗型老板,比如鄙公司老板。腊月十六早上,鄙公司几个爱学习的员工发现公司订阅的晨报没有按时送到,于是打算投诉,此时里屋的老板将报纸拿了出来。可是,几位同事阅读之后,发现少了“职场”版。“一定有重大新闻,并且多半与我们有关”,嗅觉敏感的某同事很快作出推理,继而查阅了报纸的网络版。果然,报上有新闻云:某《就业调查报告》近日出炉,该报告共访问了亚太地区近6000名规模不同的主要行业、公司的重要招聘决策人。该报告显示,66%的中国内地受访者希望今年年终奖额度较上一年提高10%以上,而这些受访者多集中在上海。另有近1/4的中国内地受访者{L-End}表示希望年终奖增幅超过20%……

难怪,此条新闻一定已经让老板情绪中毒了。虽然对于国人发布的类似信息,我们一直评价不高,觉得是运用“瞎子摸象”原理调查出来的。不过作为员工,对这样一条新闻当然是欢迎的,同时也知道要我们的年终奖要提高10%以上是做不到的。

年终奖多少总是有的,少的自然心里“拔凉拔凉”的,多的也未必能高兴几天。国人在收入问题上历来比高不比低,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总能找到比自己高出一大截的同行。于是除去“金字塔”塔尖的少数人,八成人即便不沮丧,也难以心满意足。

国企的年终奖大多无法与外企比,而外企员工看到国企职工今天拎回一袋猪肚,明天提回两壶油……对于这种难以评估具体价值的非货币年终奖,于是也不敢盲目自我膨胀;至于大学老师、公务员的年终奖,历来是“月朦胧鸟朦胧”,往往会引发许多夸大了的传说,惹得他们的熟人心情复杂。

“年终奖这东西真是害死人!”一位创业没几年的老板朋友愤愤然地说。其实假如把年终奖平摊到月薪里,相信攀比心理引发的情绪污染会小得多。可是,我们毕竟是从猴子进化来的,“朝三暮四”原本与“朝四暮三”一样,但我们就是不能接受前者,觉得吃了亏。

年终奖大概是极少数不谈与国际接轨的国产事物,估计它会与惟一能PK赢洋节日的春节一样万古长青,哪怕是病毒,大家也认了。

点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话透着中国人对于过年的极度重视,似乎也透着一点淡定。然而现实生活中,大家是没法淡定的,没钱过什么年?即便有钱,看到别人的年终奖比自己更多,也会极不平衡,心理亚健康。对此,似乎只有学学老外,不去互相打听收入。既然淡定的境界难以达到,不妨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不烦。

老板

国人对于称谓一向很看重,偏偏如今是个流行恶搞的时代,许多曾经很端庄的称谓硬是被搞得臭不可闻,比如小姐、同志、专家……于是某些有身份有追求的人,比如老板们,不得不为自己DIY称谓,以便不至于莫名其妙被归入某个不堪的群体。

我曾经跑过酒水业务,认识过不少大酒店的老板。其中有位女老板颇有个性,她农民出身,凭着一股拼劲、韧劲硬是打拼出一个酒店集团、数亿资产。虽然已经是大老板了,不过她要求下属一律称呼她为“三姑”。不仅称谓充满了乡土气息,她的装束也和农村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差不多。

三姑除了睡觉、吃饭,几乎没有业余时间。比如午休,她常常会出现在某个下属酒店的厨房里,监督厨子有没有浪费食材,看看洗碗工有没有摔坏盘子……由于她经常会神出鬼没于任何一个角落,她的属下时刻会保持紧张状态,没有人敢聊闲天。

有些新供货商不认识三姑,私下到酒店里鼓动服务员促销她们的产品,被抓个正着。三姑的外形很容易被误认为清洁工,于是那些被呵斥的供货商并不服气,往往恶语相向,结果从此失去了供货资格,损失惨重。

常言道:“狗眼看人低”,三姑长期保持原生态,着实让不少人看走了眼,继而治愈了眼疾,从此不敢以貌取人。由于三姑一直以长辈而不是老板自居,所以偶尔体罚犯错“小辈”,看上去似乎也顺理成章。通过三姑,我理解了卡扎菲为什么没有任何职务,无招胜有招啊。

如果说“三姑”透着自然随意,那么某论文杂志刘老板则很为称谓纠结。该杂志在一个商住楼办公,楼里乱七八糟的公司都有,在厕所里随便就能遇到几个很小市民的老板。为了和他们划清界限,刘老板就让大家叫他“刘老师”。这下苦了原本已经称“老师”的几位,为了不和老板抢风头,他们只能按部就班叫“主任”、“主编”了。由于楼里另有两家很粗俗的野鸡杂志,这种称谓很容易撞车,进而被楼里邻居低看。

某次有位征婚男走错了楼层,误把刘老板当作了楼下婚介所的“刘老师”。这下他才领悟到“老师”现在也并非多雅的称谓,那家骗子婚介所里一屋子全是“老师”。

同学大林业余开了家文化公司,利用自己在电视台当导演的资源,揽到不少拍宣传片的活儿。虽然是正儿八经的文化人,不过他却不愿意当“老师”,出去谈业务,手下都叫他“老大”。“老大”的称谓,加上他的粗嗓门,外加鼻梁上的墨镜,真有点像黑社会的坐馆。

“我为什么不斯文点?你OUT了!”他对我的疑问嗤之以鼻。他说人家肯给他业务做,并非看重他有文化,而是看他路子野,什么事情都HOLD住。

“我们搞文化经济的,尤其要剽悍一点,不能让客户以为你是百无一用的书生,不然即便接到业务,收账都难。”林老大说。

“老板,擦个鞋吧!”那天去超市购物,街边一排好几个擦鞋妇女吆喝着揽生意。老板这称呼确实不值钱了,便是我以后如果做生意,也不想当“老板”了。

点评:从“同志”、“小姐”到“老板”、“专家”,这些年多少好词沦落到了让人厌恶的境地。个中原因往往是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所以大家都应该好好干好现在的行当,保护好自己的称谓。

绑架式创业

公司做到今天这个程度似乎到了更年期。论规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要转变方向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船小好掉头了,想创品牌却又不是容易。最麻烦的是许多关键岗位上都是老板的亲戚、朋友,这些人随着公司的发展已经成了遗老遗少,坐着吃老本,不思进取,有点常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是该挥泪斩掉几个马谡的时候了……”作为业务主管,我不得不常常偷偷给老板“奏本”。

“让我考虑、考虑……”老板听完常常皱着眉头,却拿不定主意。这完全不像他在生意场上的做派。

终于有一天,他向我倒出了苦衷“我在创业时期是有原罪的……”我吓了一跳,以为他像传说中许多民营企业一样,曾经有过经济领域的犯罪。

“你想到哪里去了,我当时只是一个小工人起家,没有一个当官的亲戚朋友,想行贿也找不到北啊。”老板看出了我的疑惑,笑道。“我指的原罪是指当初下海,我其实是绑架了自己最亲的亲人和最好的朋友。像我这种草根阶层中的草根,当然拿不到银行贷款。我的原始资本绝大多数是找亲戚朋友借的,其中免不了连哄带骗。钱到了我手里,这些亲戚朋友也就间接地被我拉上了贼船。万一我的生意破产,他们的钱也就血本无归了。”

原来老板说的原罪是指他在道义上欠着帮助过他的亲友的人情债。以前总觉得民营老板喜欢用沾亲带故的人做事是小农意识,现在才体会到并不是他们思想落后,是国情让他们不得不和亲友绑在了一起。

“大明的美容院最近生意不好,我去看了看,星期天都没有几个顾客……”那天,大哥忧心忡忡地说。大明是大哥的铁哥们,去年自己创业开了美容院,作为二十多年的至交,我们家自然上了第一批被“绑票”的名单,大哥借给他一万块钱。从此,我们便隔三岔五地去关心他的生意,我甚至还在他那里办了张美容卡,忍痛提升了自己的消费档次。

有时候想想真冤,当债主当得提心吊胆,比当老板还操心。大明如果发财了,不好好报答我们,简直要遭天打雷劈。

借债的附带背上终身人情债,这么高的利息显然是下海者本不想背的;而当债主,整天担心血本无归的威胁,也常常会觉得与其这样,还不如自己去“绑架”别人创业,这样赢了可以当老总,输了顶多出去躲躲,死猪不怕开水烫。

如果我们国家也能像欧美那样就好了,创业资金大多数情况可以从银行贷款获得。清清白白,没有一点后遗症。也许下一代草根创业者能免做“绑架犯”。

点评:小企业、小商家贷款难,在中国这是由来已久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创业势必要找亲友想办法谋取启动资金。成功了,当初的“功臣”们纷纷要求沾光,企业会办得不伦不类;失败了,创业者一走了之,害了一大批人。可见金融事关社会方方面面,绝不只是一个行业的事情。

土洋之间

“什么外企啊,还不是老样子。相当于民国初期,巡抚改名都督、县令改叫县长,辫子剪了,人还是那些人,整天拉帮结伙、勾心斗角……”一位好友谈及他们公司,很不以为然地说。

他们公司原本是国企,两年前改制,被德国一家企业控股。不过公司身份变了,一切似乎照旧。原因在于他们公司有一整套很成熟的营销渠道,已经运转多年了。因为担心经营出现太大波动,洋人也没敢轻易进行改革,于是一切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其实类似的情况并不鲜见。多年前,我在一家经贸公司做啤酒销售经理,我们公司代理的是一家合资公司的产品。接任之初,我在一次工作宴会上认识了那家公司各级销售主管,从业务科长到销售总监。原本以为合资企业的干部应该很白领,不料那几位个个都很草莽,倒是像江湖人士。不仅我很诧异,他们对于我似乎也很意外,私下里对我们老板说我可能不是卖啤酒的料。

“卖啤酒很特殊吗?需要高精尖人才?”我很不解。

“他们觉得只有江湖中人才能干这行,其实我们的情况不一样……”老板解释道,不过语焉不详,我不是很明白。

时隔多年,我早已不干这行,最近这才从一些媒体上知道,本市啤酒销售与砂石、建材相似,存在一些“霸”。他们往往用暴力手段垄断市场,一个片区有一“霸”。不过由于当时我们老板是政府部门辞职出来的,有不少官方人脉,所以经营活动并没有受到竞争对手干扰。由于销售的是高端品牌,相比那些看上去比较粗鲁的对手,我们反而和区域内星级酒店管理人员更易沟通。

虽然业务发展顺利,不过与啤酒公司的关系却始终不够融洽。同样是代理商,我们得到的促销品常常比别人少。

“他们公司的销售管理还是‘人治’,各种规章制度弹性很大。从业务员、科长到总监,都是跟着感觉走,在客户中发展‘自己人’。久而久之,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网络。网络越密,自己在公司位子越稳固,换个人,下面经销商都不配合。常常免了一个科长,几个月后‘胡汉三’又回来了,非他不行……”一位老前辈说。

看来由于我们几个看起来有些“白领”,不符合他们的销售文化,所以一直受到某种排斥。合资企业可以做得如此入乡随俗,有时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在啤酒业干了三年之后,我一度跳槽到一家电器经销公司,该公司是一家知名欧洲外企的代理商。由于销售的产品价格高昂,一台洗碗机四五十万,一台平烫机一百多万……所以销售业绩不太稳定。如果赶上某家四五星级宾馆筹建,一年的销售任务,在一个客户那儿就超额完成了。假如运气不好,业绩会很难看。

那家外企运作很规范,一切都按规矩来。销售业绩好的时候,各种奖励不断,我们公司老板多次被评为优秀代理商,几乎每年都可以免费去欧洲旅游、考察,充满溢美之词的传真不时能够收到。然而有一年,行情出奇地差,一连三个季度没有完成销售指标。于是批评信便源源不断通过传真机输送过来,渐渐地,越来越严厉。后来几封类似最后通牒,“我们曾经有过非常良好的合作,然而今年以来,贵公司的{L-End}表现很难令人满意……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明年,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选择新的合作伙伴。”

收到这样的信,我们老板自然非常不爽。说老外不讲情面,没什么意思。最后一个季度我们完成了全年指标,保住了代理权。不过老板都暗中在联系其他供应商,说是做两手准备。

国产的土销售文化,常常导致销售政策不公平,内部销售人员拉帮结伙难以撼动。洋销售文化又缺少人情味,不容易让代理商们产生归属感,从而影响品牌忠诚度,一旦遇到市场大波动,势必树倒猢狲散。

外资与国产销售文化,如何融合?始终是个难题。如何解决?没有一个标准答案,需要经营者在实践中摸索。有一点毋庸置疑,必须求变求新,不能抱残守缺,也不能照搬洋文化。

点评:许多在国外非常规范的企业,一旦到了中国便入乡随俗了,一经揭秘,人们往往大失所望,感觉似乎上了当,不少人是冲着他们的规范、严谨才成为他们的忠实消费者。而一切照搬国外经验的外企,则容易让其内部员工怨声载道,认为只把他们当工具没当人。外来的和尚念经也难啊,也得学中国人慢慢摸着石头找感觉。

摇摆大叔

青年创业多半是理想、激情驱动,而中年创业往往是被生活倒逼的,比如我的朋友阿毛和阿发。

阿毛和阿发和我一样,早期都在体制内工作,单位垮了便开始了打工生涯。一晃不惑之年,两位混得不好不坏。都在中型民营企业上班,一个月六七千月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然而干着干着,他们的同事都变成了小伙伴,先是80后、渐渐90后越来越多。和他们一般大的朋友,不是自己单干了,就是在大型外企继续着升迁之路。

“公司小了没有上升空间,几年就摸到‘天花板’了。再这样混下去,小伙伴们都会鄙视咱们。”阿毛一度常常如此感慨。

前年阿毛和阿发都毅然辞职,下了海。阿毛开了家餐馆,阿发搞了家外贸小公司。一晃快两年过去了,两位老板都苦苦支撑着。

“去年初一度生意有点起色,可是公费消费突然严控了,我的餐馆一下子萧条起来……”阿毛沮丧地说。阿毛这些年一直在做箱包设计,之所以跨界开餐馆,完全是因为家里亲戚公职人员多,有人脉资源。岂料他来迟了,等他开了餐馆,公家的人都不敢胡吃海塞了。

阿发是从事本职行业,他这几年一直跑中东卖化工原料。然而自己当老板和打工不一样,东奔西跑,差旅费不知不觉就花了二十万,宣传费也投入不菲,可是效益却迟迟出不来。原本阿发的老婆开着几家美容院,收成可观,偏偏去年也受公款消费萎缩影响,亏损严重。

于是援军指望不上,资金日益捉襟见肘,阿发也面临创业危机。

“我把餐馆关了,开春还是去虎门做老本行,生存要紧啊!”前几天,阿毛告诉我他已经“辞”去了老板的职务,又要去打工了。

阿发文学修养比较好,经常抄录格言警句,诸如“坚持,坚持!黑夜已经那么深了,光明还会遥远吗?”虽然如今年纪大了,这类精神兴奋剂药效打了折扣,不过阿发还是决定咬牙再当一年老板。

创业、失败、再去打工;不习惯,辞职再创业,再失败,又去打工……我比他俩早几年经历这样的无奈循环,身边许多中年人也都正在身不由己地如此循环中。我们这代人很可能63岁或65岁才能退休,如果不在体制内,退休前10年肯定会很纠结。如此高龄有几家企业肯用?即便还能赖在公司里,又如何与小伙伴们相处?

四十不惑已成过往,如今四十多岁的大叔最摇摆,不是因为玩嗨了,而是被生活推着摇摆,困惑更胜年少时代。

总结:现在职场上有个奇怪现象,一般非国有公司里,基层员工中四十岁上下者很少。

他们都去哪儿了?一部分可能在吃低保,更多的也许在创业中。一把年纪了被逼创业,这或许是颇具国情特色的“中国式创业”。相比于年轻人失败后可以从头再来,大叔们处境显然很尴尬。不过阅历丰富的他们,想必能在摇摆之中最终找到平衡。

U盘化生存

朱辉

朋友小吕在本地交响乐团当小提琴手,原本日子过得滋润而清闲,可是去年他却全年都在忙乎。排练、演出、授课之余,经常自费去音乐学院“充电”,每天累得一回家倒床就睡。

“不拼命不行啊,随时有可能下岗。”小吕对我说,去年夏天他就差点被乐团淘汰了。

交响乐团原本是事业单位,前年改制成企业化管理。曾经倚仗编制无忧无虑的小吕从此就紧张起来,严肃音乐领域历来僧多粥少。每年音乐学院毕业那么多本科生、硕士生,还有国外引进的人才,失去了编制的保驾,小吕的饭碗的确时时都有风险。

“高雅艺术需要政府扶持,不然国民素质怎么提高?这样改制是不对的。”某次宵夜,一位即将被改制的事业单位老兄愤愤不平。我知道他并非为小吕不平,而是觉得自己利益将要受损了。

的确,高雅艺术曲高和寡,没有政府扶持很可能被市场淘汰。然而改制并非不管,作为文化交流项目,政府可以每年出资购买若干场演出,足以保障乐团基本生存,又能满足相应社会需求。但具体到每个乐手,国家凭什么要保障你的铁饭碗?你会拉琴,就没有别人会吗……你没有垄断传播高雅艺术的权力。

或许几十年计划经济的影响根深蒂固,现在不少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仍有浓郁的“单位情结”。离开了单位的庇佑,似乎就失去了生活的自信。几年前我从某杂志辞职,硬是震惊了一批比我小10岁左右的年轻同事。他们很纳闷我又没有找到新的单位,为什么敢辞职?如今该杂志关门了,而且同行许多杂志也奄奄一息,他们终于明白所谓“单位”并非福利院,它本身也并不可靠。

著名自媒体人“罗胖”(罗振宇)认为,未来中国人必须适应“U盘化生存”,概括起来16个字“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这个观点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认同。就拿我周围人来说,某亲戚10多年前费劲人脉,好不容易进了一家钢企,当时志得意满常常晒福利,如今呢?这家钢企经常裁员,在职也只能保障基本工资。某同学削尖脑袋调进交通系统,可是没几年改制成了聘用制……又如罗胖所言,如今银行最热门,可是还能再热上10年吗?

老虎身上的苍蝇,终究只是苍蝇,离开了老虎,经不起一拍子。今后的社会,自身能力才会是你能混得怎样的决定因素。“单位情结”属于老一辈人,年轻人得争取做一个有价值的U盘,不依附任何“单位”也有存在的理由。

点评:谷底松、山顶草,千百年来一直引发文人无限感慨。位置决定成败、决定命运,不知道寒了多少进取人士的心。时至今日,市场经济还原了许多事物的本来价值。谷底松毕竟是松树,虽在谷底身价不会因此打折。山顶草毕竟是草,虽然长在高处也无济于事。

龙门公司

宁财神在《龙门镖局》里虚拟了一个奇怪的单位。身为镖局,“龙门镖局”一年没接到几趟镖,一群员工整天吃着、喝着、混着,虽然看不到前途,却对这个“大家庭”依依不舍。许多人觉得这样的单位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没有效益,公司开着干嘛?其实这样的零压力公司是有的,我曾经供职的一家文化公司就是如此。

我所在那家文化公司曾经在业内赫赫有名,早在16年前,当时不到10名员工的这家小公司靠办杂志,一年好几百万利润。算算那时的物价,这个数字很可观了。我应聘进去时,辉煌已经不再。一方面杂志业渐渐不景气;另一方面老板早就看清趋势,早早就将资金、精力大部分用于炒商业房产,由此身家暴涨,杂志这摊对于他已经无足轻重。

“这摊不亏钱就可以了,我之所以没有关掉它,是因为这些老员工当年陪我创业,我不能抛弃她们。”老板曾对我说。

态度决定一切。大家都知道老板已经无心“文化事业”,偶尔才来视察一下,于是便都很休闲地工作着。上班聊聊天、打打游戏,一个月的活儿集中到三四天赶完,老板还常常会请客去酒吧、迪吧。其实这是我理想中的公司,虽然工资不高,可是有大把时间写自己的东西。心情轻松,一个月下来堤内堤外收入加起来也还满意。

然而挂着个主编的名号,时间久了是不可能0压力的。杂志发行量与巅峰时相去甚远,圈子里同行不会说我们的一般员工无能,也不会说老板没本事,毕竟他很可能是本市这个圈子里最富的老板,没人会小瞧他,于是我就成了骂名载体。

混了3年之后,眼见自己不可能带领大家干出什么业绩,我便辞职了。对此,从老板到同事都很惊讶,因为我混着其实可以一直安逸下去,并不会有下课之忧。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收拾完东西走人之后,我自我安慰。不过我想假如我是一般编辑,很可能会一直混下去。

无独有偶,现在我侄儿也进了一家低压力公司。该公司老板人脉很广,常年能接到一些铁饭碗部门的应用软件研发业务。这些活对于侄儿他们非常简单,虽然工资不太高,但从不加班,而且周末公费聚餐,所以一干人其乐融融。

“公司几个主管都是老板家里人,别人没希望提拔,所以也就没有勾心斗角,同事之间关系很好。”侄儿说出了这家公司最吸引人的地方。

有人想建功立业,也有人向往大隐于市,我和侄儿都不觉得喜欢安逸是什么羞耻的事。不过我提醒他,私下还是得自我提高专业水平,因为这种另类公司毕竟不多。以后如果不得不离开,还得有在社会上生存下去的本事。

点评:喜欢平静平稳的生活,并不是件丑事,它符合人性的正常需求。只不过追求和平,就必须有赢得战争的能力,想要安逸,也必须有捧牢饭碗的能力。

总结:现在很多人印象中,财富和职场是没什么关系的。因为靠薪水肯定没法发财,打一辈子工甚至会被视为“讨一辈子饭”。可是现实是残酷的,靠职场打拼谋生者肯定是绝大多数。所以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态,“蚊子腿也是肉”,别把村长不当干部,也别把薪水不当财富。

同类推荐
  • 丑女无敌

    丑女无敌

    从女孩的性格、气质、品位、社交、心理、才智、处世、财商、爱情、婚姻、职场等角度,全方位地讲述现代女孩获取成功的必备要素。希望本书能让所有女孩有机会重新评估自己的生活方式,修炼出一个美丽的自己!也希望它能给读者带来一丝美丽的灵感,一份成功的自信,一把安身的钥匙,一道立命的光环!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8条核心准则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8条核心准则

    如何找到你的职业爆发点?像自由职业者(Free agent)那样思考,像运动员(Athlete)那样训练,像营销人员(Marketer)那样准备,像企业家(Entrepreneur)那样工作……本书带你领略世界上最优秀企业的理念和核心准则,足以让你纵横职场,实现一般人难以企及的职场梦想。
  • 读《战国策》学生活

    读《战国策》学生活

    认清权力本源、原文谚曰:“贵其所以贵者贵。”今王之爱习公也,不如公孙郝;其知能公也,不如甘茂;今二人者,皆不得亲于事矣,而公独与王主断于国者,彼有以失之也。——战国策·韩策译文
  • 激发:成功就唤醒潜能

    激发:成功就唤醒潜能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强的能力,富有深厚的潜能,只不过现在还处于沉睡的状态,如能唤醒和激发就能创造奇迹。成功就是激发出你的潜能。从潜能、潜能的决定要素,怎样唤醒潜能,怎样把负面的潜能正发挥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潜能和成功的关系。有实例,有分析,有测试,是一本难得的潜能开发之书。
  • 突围:化解职场危机

    突围:化解职场危机

    职场危机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不是由金融危机或其他事件引发的,经历危机的职场人不必怨天尤人,而应平静对待。职场危机反映市场本质,给人提供了认识市场的机会,同时锤炼、敲打了职场人士,让他们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成长得更加强大。
热门推荐
  • 言行龟鉴

    言行龟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萌货穿越记

    萌货穿越记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那是不可能的。你不可能想的和我一样。老天安排我穿越过来就是为了还债的么?算了算了,不管是刘琪玉还是司马轩玉,我依然是我。上一秒还是千金小姐下一秒就成了乞丐,救了个小娃娃居然是她哥。咳咳,本殿下其实是女人心男儿身。十年磨一剑,就是为了与你私奔,你居然不愿意?真是气死朕了!不管如何,你必须跟我走!
  • 重生之宗师传说

    重生之宗师传说

    当第二次睁开眼时,人生掀开了崭新的篇章,。回首过往的一切,终于知道,神马都是浮云,只有真正的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才是真实,这一世,我绝对不是白白来一场的,要做,就做一个天下无敌,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传说!——谢晓
  • 一撞钟情:专宠小萌妻

    一撞钟情:专宠小萌妻

    吕天歆一直觉得自己没有男性缘,因为无论是暗恋者还是短暂的初恋,都很快结束。可是在她好不容易和人结婚后,居然开始处处犯桃花。暗恋者突然出现,初恋回头追求自己,暖男处处守护,优雅温柔大叔柔情陷阱,忽冷忽热的老公……天啊!让她回到过去吧!她很平凡,只想找一个真心人,做一对平凡夫妻,可是这些人她不管怎么选,注定平凡生活和她越来越远……
  • 冷少追妻:黑道总裁神秘妻

    冷少追妻:黑道总裁神秘妻

    他,周身气息宛如地狱恶魔,绝世无双。她,神秘,冷若冰霜,容貌赛过九天玄女。第一次相遇,他那颗冰封已久的再次跳动,而她却没有察觉到心中那一丝悸动。从那一刻后他展开了漫长的追妻之路。。。
  • 大国荣耀

    大国荣耀

    大明风华十年,这个被前辈穿越者重新振兴了的大明王朝已经来到了和原先历史不同的道路。不过,已经成为了世界领袖的第一大国,开始面临不少后起之秀的挑战。大国的荣耀岌岌可危,英吉利、高卢、花旗国、露西亚这几个新兴国家纷纷对于老牌帝国大明非常不满,想要重新划分世界。当铁英来到了这个世界,他面对这个纷乱局势,他立下了一生的誓言。“作为一名军人,要用我们的生命和鲜血,维护我们华夏大国荣耀。大国的荣耀,要用我们军人的生命和热血来维护,犯我华夏天威者,虽远必诛!”(本文战争模式为信息化战争)
  • 浴血冥帝

    浴血冥帝

    意外穿越的任天,穿越到了一个奇怪的世界,这里的人都像玄幻小说那样,可开天卡劈地,任天是冥城之主,当今朝政腐败地方即将攻破龙城,进攻冥城,任天的内心已经坚定,既然我来了和不拼一把,当他坐上王位被人叫做冥王的时候。才发现这一切都是恶作剧,宇宙里的人的恶作剧,任天愤怒后,最终选择带兵破天,杀出这个新球,杀到环宇。
  • 念念不忘的夏夜

    念念不忘的夏夜

    夏夜喜欢黎念,容忍黎念,陪黎念大闹苏曼和徐毅的婚礼,威胁徐毅离开苏曼。可是一场大火让他对黎念彻底死心。一切物是人非,黎念转过身来,才发现,夏夜已经离开了。
  • 永世佳才

    永世佳才

    小时候,生命坎坷!因没有修行而被家族抛弃,小小年纪的他并没有气馁,为了证明自己,他艰辛的寻找阻碍修行的根源。最终得到了上天的眷顾,修行得到了提升而使他得到了活下去的动力。经过他万般的努力,渐渐的,他成为了世界的主宰,没有人达到的境界!
  • 罪档案(鬼古女重出江湖之作)

    罪档案(鬼古女重出江湖之作)

    “罪档案”是心理师那兰的私人记录,记录了她亲身经历并卷入的一个个离奇案件。五百年来流传的诡异传说、雨夜里浮出水面的怪尸、地室里深锁的少女、黑暗中窥伺的眼睛、凄惶变态的爱情……那兰从旁观者变为解谜者,又变为深陷泥沼的求生存者。看看悬疑大师鬼古女在此书中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