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0800000009

第9章 虚劳(2)

还丹秘要论 夫还丹者,乃返本还元之道。人禀父母精血而生,初为赤子时,元精、元气、元神,无不纯全,及其年渐长成,盖因眼耳口鼻门所诱,一灵真性,被色香声味所触,习染深固,以致日复日,岁复岁,元精化为交感,元气化为呼吸,元神化为思虑,此三元分泄,难复天真。故先圣垂言立教,载于丹经,盖示人以修补之法,精损则以精补,气损则以气补,神损则以神补,是为返本还元之道以复之。且复者,何也?以全精为深根(全精之道,人皆以为绝欲,固是。若此念不绝,虽外不走精,精亦随神散,是绝而未绝也),以全气为固蒂(东垣曰:省言语以养气,此养之小者也,其能调息归根,此养之大者也),以全神为妙合(全神之道大矣。若心不外驰,无思少虑,此全之小者也。若能还神还气,返气还精,此全之大者也),能全此三者,实为身中真药物也。然则身系乎精,心系乎气,意系乎神,返此三者而逆行,还此三者而复真也。三全合真,乃曰还丹也。

虚劳一症最大,为治最难。生生子有治劳三大愆,病者、医者,不可不讲也。病家欲求速效,不久任师,屡更屡试。殊不知虚者精气夺也,须多服补药,非假以岁月不能见功。病者厌其效迟,更师调理,故屡换而屡试之后,师窥前方之不效,疑非此症,又更方治,讵思其药力之未到也。由是脾胃转伤,遂至不救,犹恨天下无良法也。此一愆也,乃愆之小者也。自丹溪倡阳有余,阴不足,及相火易动之论,而名医杂着和之,统旨大旨又和之。故今人才见虚弱发热,一委之阴虚火动,开场便用滋阴降火。不分阴虚阳虚,脾胃勇怯,一概用黄柏、知母、生熟地、天麦冬、牛膝、五味、童便之类。胃强而阴血乍亏者,间或无虞,胃弱气虚而无实热者,服此纯苦寒剂,其火愈炽,甚至哑心胸满,咳嗽痰沫,泄泻声哑而毙。

哀哉!叩其师,则曰书以阴虚火动着其症,吾以滋阴应其病;病之不起,天也。而屡试屡死,师家病家,终莫能醒其服药之误,而一归之天。吁,天何冤耶!丹溪倡阳有余,阴不足之论,盖为当时局方温补之药害人,故着此以救一时之弊。至于按病投剂,阴虚则补阴,阳虚则补阳,曷尝固执,又曷尝堤防流害一至于此。据经云:火郁则发之,又云:轻者可降,重者从其性而升之。盖火之性上炎,以轻扬之剂鼓之,则易散也。若不察,一以降火为言(虚劳之症,是因虚而火病也。治火者,治其标也。火盛而症不大虚者,先治其火,补虚佐之。虚极而至火炎者,但当治本,本足而火自退,此自然之理也。今人不知虚火何物,惟以滋阴降火为治,岂不殆哉!),将以逆其性而使之愈炽矣。故曰甘温去大热,是也。按东垣书只有升阳散火汤、火郁汤(东垣二方是治火郁发之之剂,阴虚火炎者,未为确当)二方,并无滋阴降火之法。岂贤如东垣,尚未明此滋阴降火之法欤!缘脾胃喜温而恶寒,形寒饮冷则伤肺,体虽虚弱,肤腠不密,易致风邪,由是咳嗽潮热。故以轻扬之剂投之,其热顿释。热退则以补剂收功。时医于此理动辄借口,则曰丹溪诸公云云,人身之虚,皆阴虚也,故任前药而不疑。不思滋阴降火之药,皆敛肺助湿滞痰损脾者,风邪火热皆莫能散,愈投愈咳,愈进愈热也。此药吴浙间罹其毒,盖王节斋、吴菱山、何大英皆浙产,益易见信故耳。

此其二愆也,乃愆之大者也。膏粱之家,浓味相兢,内多积聚。丹溪曰:蒸蒸发热,积病最多,嗜欲者中心实怯,故每迎师用药,喜补而惮攻。抑不知积之不去,热之不去也,多补则重闭其气,是资其邪而益其病也。初起未久,胃气尚强,急当推之,而后议补,则无反顾之忧。若无机会,迁延日远,莫能为计,欲补则无成功,欲攻则胃气已坏,畏首畏尾,待死而已。此其三愆也,乃愆之中者也。予壮岁患此症,莫能瘳。幸遇至人,指示轩歧要领,病之禁忌,恬淡内观,三年乃起,以此深悟此三大愆。不敢自秘,谨将慎密授受法治吐露篇末,以惠苍生。不识同志者,宜少其故辙否耶?生生子治劳三大愆,可谓详悉医药之误。然此乃医之过也。至病者不知调摄,往往自误,虽有良剂,亦莫能救。昔者治一友,呈以调病十则,令贴座右,依法行之,果全愈。

仲景,医门圣也。其治虚劳,大意谓精生于谷,谷入少而不生其血,血自不能化精。

〔内经〕于精不足者,必补之以味。味者,五谷之味也(谷粟果菜,皆天赋自然冲和之味,故以食人,补阴之功非酰酱烹饪偏浓之味出于人为者),补以味而节其劳,则积贮渐富,大命不倾。设以鸡口之入,为牛后之出,欲其不成虚劳,宁可得乎?夫男子平人,但知纵欲劳精,孰知阴精日损,饮食无味,转劳转虚,转虚转劳,脉从内变,血不外华,精液衰而口渴,小便少,甚则目瞑衄血,阴精不交自走,盗汗淋漓,身体振摇,心惊胆怯者,比比然也。故血不化精,则血痹矣。血痹则新血不生,并素有之血亦瘀积不行。血瘀则营虚。营虚则发热。热久则蒸其所瘀之血,化而为虫,遂成传尸劳瘵,不可为矣。以仲景先师谆谆致戒,无非为营卫之道,纳谷为宝,居常调营卫以安其谷;寿命之本,积精以自刚,居常节嗜欲以生其精。至病之甫成,脉才见端,惟恃复脉建中为主治。夫建中复脉,皆稼穑作甘之良药,一遵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之旨也。岂有泉之竭矣,不云建中之理哉!后人补肾诸方,千蹊万径,以治虚劳,何反十无一全?岂非依样葫芦,徒资话柄耶!及其血痹不行,仲圣并驱其旧,生其新,几希于劳瘵将成未成之际,诚有一无二之圣法。第牵常者不能用耳。试观童子脏腑柔脆,才有寒热,易于结癖成疳,待其血痹不行,气蒸发热,则不可为。女子干血经闭,发热不止,劳瘵之候更多,待其热势成,纵有良法,治之无及。倘能服膺于仲景几先之哲,吃力于男子童子女子瘵病将成未成之间,其活人之功,皆是起白骨而予生全,为彼苍所眷注矣。

凡治虚损之病,当从〔难经〕治法,损其肺者,益其气(四君子东加黄 、麦冬、五味、山药之类);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八味东加枸杞、枣仁、石斛、柏子仁);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建中汤、参术膏之类);损其肝者,缓其中(四物汤,倍白勺、甘草、枸杞、山萸);损其肾者,益其精(熟地、牛膝、人参、五味、菟丝子、苁蓉之类);此治损之法也。今人乐看方书,不过是明医杂着,(诸症辨疑)、(活人指掌)等小书,识见浅近,易于观览。宋元以前诸大家之旨,有至老未尝触目者。间有涉猎丹溪治阴虚之法,固未尝纯弃人参。节斋则畏之如虎。汪石山治病用参 论及营卫论云:丹溪论阳有余而阴不足者,乃对待之言,是大概之论,阴虚乃营中之阴气虚,非特言肾虚也(此论宜深思,熟以记之)。此言发前人所未发,深有功于丹溪者。近代诸公所云阴虚,非精即血,故用药惟养血滋阴。殊不知滋阴养血之品,非苦寒即湿滞,盖苦寒伤脾,湿滞害气,凡人一身,只阴阳二气,若阴气生发,阴气皆化而为血,用之反害阳气,阳气陷下,反化而为火矣,此理之不可不明也。

凡治虚劳,当先察其病从何起,次则辨其阳虚阴虚,更当审其病重何脏。大凡虚劳之症,以脾肾两脏为两大纲。盖肾为先天之根,脾为后天之本也。然治脾之药,多碍于肾;治肾之药,多碍于脾;善用者必使治脾之药无碍于肾,治肾之药无碍于脾,斯为上着。如表里两法,虚劳门中在所不用,亦有不得不用者,盖人正气虚,则易感邪,风寒暑湿之来,反滋病势,客邪不尽,难于就补。又如血痹不行,仲景圣法急驱其瘀,以生其新,不观顾其虚,惟重逐其邪以存正。又如丹溪所云虚劳之热,积病最多,始则可用子和法及倒苍法,如荆蓬煎丸,皆虚劳门中必用之品。夫业医者,胆欲大而心欲小,毅然独断于中,病所当泻,则须泻之,幸毋曰虚弱者何敢弄险。经云:有故无殒,亦无殒也。设务姑息,而一惟调补,此犹南宋和议之说,岂知邪正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然不伐贼,王业亦亡。坐而待亡,孰与伐之。古人以医譬国,岂徒语哉!虚劳脉法 越人始论损脉,其曰脉来软者为虚,缓者为虚,迟者为虚,芤为中虚,脉来细而微者血气俱虚,脉小者气血俱少,脉沉小迟者脱气。仲景更其名曰虚劳。虚劳之脉,更兼浮大,其曰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又谓浮者为里虚。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男子浮弱而涩,为无子;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脉极虚芤,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微弱而细微者,善盗汗。而总其义曰,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脉大弦紧,外象有余,其实中藏不足,不专泥迟缓微弱一端以验脉也)。凡虚损脉,数为胃气不足,若脉数至八九至,此真元虚极,多不治。经云:数则元气虚,数则脾气虚,数则有热而属虚(大凡脉大而数,按之有力者,胃气未伤,可任滋阴清火之药。若数而无力,元气已虚,滋阴苦寒之药概不得用。若豁然大而数之脉,此阳中阴虚,一切滋阴之药用之决不效。

虚症脉见数,病已入深。若数大有力而和,为病三分;虚弱而数,病已六分;细数紧数,多不治)。若数脉转弱者,胃气生发之兆。短数则无胃气。细数紧数,俱非吉兆。弱则无火,细则无水,数则无阳(数为阴火,阳为真气,阴火旺则阳气虚,是壮火食气也)。细数则气血两虚,骨蒸劳瘵之病已成矣。左尺脉虚弱或细数,是肾经真阴不足,用六味丸;若洪而有力,六味中加肉桂以引火归元。右尺脉迟软或沉细,是命门真火不足也,用八味丸;若洪而有力,可暂用知母等。两尺脉微弱,是阴阳俱不足也,用十全大补汤。两尺脉浮,肺气先绝(金不生水也)。左尺脉弱,右尺脉大,病名虚损,调理非二三年不可。右尺脉浮而有力,为邪脉,后必泄泻喘促而亡。凡豁大脉久病,按下尚有浑浑一条者,此阴阳未离,尤可治也。若无一条,间在两边,此阴阳已离,决不治。此脉常主作泻,盖夫阳虚不能固下,而阴与阳不相合,故下不禁而作泻也。凡久病脉,浮中沉俱和缓,体倦者决死。其面色光润,此精神皆发于外,决难疗矣。

虚损久病,俱是伤脾,则肺先受之。肺病则不能管束一身。脾病则四肢不能为用。谨养胃气,以胃为万物生化之源。人但知脾胃喜燥,而不知脾阴不足,相火亢拒,再以燥药投之,是反助其火也。但当甘温之药,滋生元气,四君保元,或参苓白朮散。火起不必治火,有痰不必治痰,久病以火为主,火为养命之源,病急宜缓治,攻则离散,不可不知!凡虚损咳嗽吐血,宜保元汤,加炒黑干姜、五味子。服十数剂,诸症俱减,忽泻两三次,此吉兆也,乃脾气醒而湿热动;六脉平和,忽见咳嗽,亦吉兆也,乃肺气舒而湿痰开豁也;仍守前方,诸症自愈。内伤虚损,皆火兆也,而水在下(水火不交),故发咳嗽而喘,此皆滋阴降火所致也。初用桂制芍药、吴萸少许,及甘草、人参、五味、半夏、故纸、杜仲,一温则火不行,水上升,如或作泻,则阳下行,而胃中所积宿食水谷行矣。凡虚损肺,脉大,气喘,下部脉弦细弱,此皆阳上越而不降,内寒外热,上热下寒之症,用人参(一钱) 桂制白芍(一钱) 干姜(三分) 半夏(一钱) 五味子(十五粒) 甘草(生炙各三分) 温中内收阳气降下。

温肺汤(白芍,桂汁拌炒) 枳壳(五分) 甘草(五分) 引阳气上升 大枣 半夏(各一钱)

黑姜(五分) 肉桂(五分) 五味(九粒) 煎服,发喘加麻黄金浮水升也。细辛、肉桂、五味子,皆所以温肾。肾水温暖,则气上行,气即水中之金,是金浮也,所谓寒从地起也。上行之气熏蒸于肺,停而为津液者,复化而为水,是水下也,所以水从天降也。木者火之母也,木浮则火在上而肾气浮,寒沉则水在下而肾气温。其有咳嗽面赤,六脉数,懒言语,怕人闹,此皆肾气不足,治以补脾生肺滋肾之药五六帖,而数脉不减,此真元虚而邪火烁也,亦用前法,以药煎去头煎,服第二三煎,不十剂而数脉退去。那时虚火一退,中气便寒,用六君子加干姜、肉桂,服五六帖,脾气营运,痰气亦行,或流于肝肾部分,腰以下痛,须外以炒盐熨之,内服二陈东加桃仁、玄胡、苡仁二帖,大肠见痰血而痛止,以后服宜补脾。虚劳久病,泄泻不止,其症多危,慎斋方(陈腊肉骨灰 铜心锅焦(各三钱) 炒松花(一分) 为末,糊丸,人参汤下,此妙方也,用之活人多矣。

同类推荐
  • 达摩洗髓易筋经

    达摩洗髓易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入蜀记

    入蜀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菩萨行方便境界神通变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蜗牛舍说诗新话

    蜗牛舍说诗新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炼世心决

    炼世心决

    白云浮动,万里碧空。空中百鸟争艳,远处琴瑟声声。在万里高空中漂浮着一座大山。大山朦朦胧胧让人看不清楚,在山下有一座山门,山门紧闭而山门上写着《乾坤日月洞》五个大字。五个大字道韵漂浮一道道淡淡的金光在五个大字之间来回的浮动。在山门前面的台阶下躺着一个穿的破破烂烂的少年,少年一手握着一根木棍一手提着一只怪鸟甚是古怪
  • 传说的终结

    传说的终结

    上古之时,人类幼弱,妖兽横行,其时天昏地暗,生灵涂炭,世界终日为黑暗所笼罩。当此绝望之刻,正是我辈奋起抵抗,以刀刃和秘法,凭鲜血和牺牲,最终诛灭妖兽,驱除黑暗。我等乃力量拥有者,智慧执掌者。我辈虽数量不多却是人类的支配者。然而我辈也曾是平凡之人,也曾在妖兽面前彷徨逃窜,软弱哭泣,也曾被迫向自然卑躬屈膝,就如寻常人类一般。然而,如今的我辈已然强大。自从伟大先知指引我等力量真谛,世间再无何物堪与我辈匹敌。真源枢纽不毁,魔网之力长存,我辈永为这世间主宰。倘若有朝一日我等堕入毁灭之境,那只能是我辈自相残杀。我等乃奥术使者,魔法一族。奇幻小说,非升级流。喜欢的读者可以加群101516518
  • 星域骄雄

    星域骄雄

    我管你仙魔为何开战?我管你仙魔谁胜谁负?惹到我宝爷,仙也俯首、魔也低头,看我如何转战万千星域、挑仙战魔、一揽群芳!
  • 超级财神爷

    超级财神爷

    一个古玩市场意外淘回来的灰不溜秋的铁盆,一夜间改变了孟云一生的命运。一觉醒来,孟云发现,那个熟悉的世界变了,这是一个陌生的世界,这里有着传说中的妖魔鬼怪,神仙精灵。而孟云自己就只有那只不起眼的铁盆:聚宝盆。这个世界从此多了一个职业,破烂回收者,这个世界更多了一个财神爷。变废为宝,点石成金,这就是超级财神爷。孟云语录一:哥啥也没有,穷的只剩下钱了。孟云语录二:小手一抖,黄金万万两。孟云语录三:不是钱的事,有钱能办事。
  • 逃婚小女子的幸福史

    逃婚小女子的幸福史

    这是一个腹黑上司从大学时代起开始预谋,就想着要把女主拐上自家户口簿的故事。而这件事的第一步,就是把她牢牢的安置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无论她多么的折腾,都不接受妥协。第二步,就开始慢慢的诱拐,所谓诱拐,就是可劲的宠她,宠到无法无天让她觉得再也离不开自己第三步,还有什么第三步,当然是理所当然的把她拐上自家的户口簿啊。
  • 末未末

    末未末

    公良逸轩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本打算跳墙去外面来点课外生活,却没想到眼睛一闭一睁、穿越了!孤身一人穿越到了末世来临的第二年,穿越到的地点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森林。幸好逸轩得到了神奇的系统,造基地、建势力,拯救世界。一切都不再只是梦想了!末世危机四伏,但生活仍有希望!
  • 三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三字经(国学启蒙书系列)

    如果说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那么善于读书、勤于阅读的民族才会有光明的未来国民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创造能力和发展潜力,善于阅读的民族,才能扬弃地继承本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才能批判地吸纳世界各国最优秀的思想成果,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和灵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求索历程鉴于此,我们策划编撰了本系列图书,旨在引导小读者走近国学,切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使小读者逐渐形成朴素的道德现在策划过程中,我们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编选相关的精彩故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并衷心希望能够带给小读者一份轻松愉悦的阅读享受。
  • 复仇之我还爱你

    复仇之我还爱你

    春初,桃花林中桃花开。微风吹过,花瓣纷飞,如同下起了一场落花雨,惊醒了树下沉睡的美人。美人抬眸,眼里有迷离的水汽。花瓣轻轻覆上她美丽的眼睛,带起一场有着无尽苦楚和离恨的桃花梦。
  • 培养小学生情操的100个感人故事

    培养小学生情操的100个感人故事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小时候的性格养成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中国民间有句俗语,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从侧面反映出了小时候的性格养成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如果说人生是一次壮丽的海上航程,那么小学时代则是这段船程的起锚阶段,面对着不可捉摸而又神秘的未来,他们充满了既兴奋又紧张的心情。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人生的起锚阶段,无论前面是布满暗礁的危险之地,还是风平浪静的辽阔海面,人生的第一步是我们踏上未来航程的最重要阶段,只有平安地度过这一时期,才能进入浩瀚的大洋去远航。
  • 每天学点实用投资学(MBook随身读)

    每天学点实用投资学(MBook随身读)

    富人越来越富有,而穷人越来越贫穷,原因在于他们的观念不同。富人 将钱拿去投资,继而生出更多的钱米,而穷人只会把钱拿去存人银行。其实,只要掌握必要的经济知识和常规的投资理财规则,进行谨慎而明 智的投资理财,你会发现普通人也有资可投,有财可理。本书通过通俗有趣的故事,帮助你改变旧有的投资 观念,让你轻松获取最全面的投资知识,最实用的创富技巧,带你走上一条 崭新的创富之路。本书由聂小晴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