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07800000029

第29章

兴道下八祖纪第四

十祖天台兴道尊者大法师

十一祖天台至行尊者大法师

十二祖国清正定尊者大法师

十三祖国清妙说尊者大法师

十四祖国清高论尊者大法师

十五祖螺溪净光尊者大法师

十六祖四明宝云尊者大法师

十七祖四明法智尊者大法师

昔吴越王。请谥诸祖。而龙树北齐南岳三师未及谥。今并取邃法师下无师号者。即本纪之文。摭其行实以为尊称。是盖尊祖之大义也。他日有能考论懿德上之清朝赐以徽谥者。幸当用此定名。庶乎不失其实也。或疑今私谥者。汉朱穆门人与蔡邕谥文忠先生。晋陶潜门人谥靖节先生(见汉书宋史)唐萧颖士门人谥文元先生(赵璘因话录)元延祖谥太先生(元结之父)此皆门人私谥无咎

传圣人之道者。其要在乎明教观而已。上尊龙树下逮荆溪。九世而祖之宜矣。至于邃修二师。相继讲演不坠素业。会昌之厄教卷散亡。外琇竦三师唯传止观之道。螺溪之世。赖吴越王求遗书于海东。而谛观自高丽。持教卷用还于我。于是祖道复大振。四明中兴实有以资之也。是诸师者。或显或晦。述而不作称之曰祖盖传授有所继。正统有所系也。撰兴道下八祖纪

十祖兴道尊者道邃。不知何许人。唐大历中(代宗)来依荆溪于佛陇。洞悟幽玄无所凝滞。荆溪嘉之曰。吾子其能嗣兴吾道矣。遂授以止观辅行。师为众开说发明深旨。听者无不领寤。同门元皓一见师大敬服。贞元二十一年。日本国最澄远来求法。听讲受诲昼夜不息。尽写一宗论疏以归。将行诣郡庭白太守。求一言为据。太守陆淳嘉其诚。即署之曰。最澄阇梨。身虽异域。性实同源。明敏之姿。道俗所敬。观光于上国。复传教于名贤。邃公法师。总万法于一心。了殊涂于三观。而最澄亲承秘密。不外筌蹄。犹虑他方学者。未能信受其说。所请印记安可不从。澄既泛舸东还。指一山为天台。创一刹为传教。化风盛播。学者日蕃。遂遥尊邃师为始祖。日本传教实起于此(晁说之。撰明智塔铭云。荆溪传行满。满传广修。案大宋僧传。邃法师传广修。修传物外。今依宋传。以邃师次荆溪为正。晁氏亲见明智者。不知当时何缘得此异说

述曰。指要斥日本干淑所录邃知上止观中异义。以三界为无漏总中三者。窃详邃师亲受止观于荆溪。无缘辄创此说。特干淑辈为此私义。托邃师以行之耳。则知日本别行十不二门题云国清止观和上者。皆其国人之依放也。指要又云。他既曾附示珠指。往于彼国。必是依之勘写。据此又知国人依奉先所寄之本。故并托止观和上之名以行其文也。四明之言。斥干淑奉先耳。世人不寤。便谓斥邃师。请以此议为解

十一祖至行尊者广修。姓留氏。东阳夏昆人。早入邃师之室。研精教观。而向心至行。日诵法华净名光明梵网四分戒本为常课。六时行忏晚年弥笃。每岁行随自意三昧。七七日未尝以事废。天台刺史韦珩(音衡佩玉)素重教门。请入郡堂讲止观。珩于即席深有省发。时会听者莫不欣庆。会昌三年(唐武宗)二月十六日。终于禅林。葬全身于金地道场。登门弟子甚众。居上首名物外。后二十三年。门人良湑敬文。发塔火育之得舍利千余粒。大如菽。即旧地建塔藏之

十二祖正定尊者物外。姓杨氏。闽之候官人。久从修师传止观。且说且行。大中末(宣宗)岁歉。加趺一室妙入正定。谓弟子曰。汝若不死至五谷登时。可击磬引我出。越岁余。弟子如所教遂从定起。中和五年(僖宗)三月十五日。终于国清葬于智者塔院之侧。上首弟子。元琇。敬休。慧凝。皆传道于世以绍家学

十三祖妙说尊者元琇(音秀玉石)天台人。依国清外法师学止观。尽其旨。妙于讲说。不以学徒众寡二其心。一日升座众集或少。有异僧十人自外而入。威仪可观。致敬已坐行末。讲散复问讯即出。师遣侍者邀之。皆凌空举手笑谢而去。师当僖昭之际。天下方乱。学教之徒忽聚忽散。以故得定慧之业者艰其人。唯清竦常操。承事日久洞达无遗。操师传义从。从传德俦。俦传慧赟。修雅。皆继世有闻云

十四祖高论尊者清竦。天台人。依琇法师精思止观。旦夜不懈。及继主国清。说行兼至。时钱氏建国。吴越天台一境有同内地。师领众安处厉其志曰。王臣外护得免兵革之忧。终日居安。可不进道以答国恩。每长日临座高论不已。众莫敢有倦色。门人世业者。羲寂。志因。觉弥

十五祖净光尊者羲寂。字常照。永嘉胡氏。母初怀妊不喜荤血。及产有物蒙其首。若紫帽然(梁末帝贞明五年己卯生)幼白二亲求出家。乃入开元。依师诵法华。期月而彻。年十九(晋高祖天福二年)祝发具戒。诣会稽学律深达持犯。乃造天台。学止观于竦法师。其所领解。犹河南一遍照也(僧传云。蒲州不听泰。河南一遍照)尝寓四明育王寺。梦登国清。上方有宝幢座。题曰文殊台。栏楯外隔欲入不可。俄见观音从堂而出。手却行马(即叉栏也亦名拒马)低回相接。忽觉自身与观音体合为一。自是之后乐说无尽。初天台教迹。远自安史挺乱(天宝末年。安禄山。史思明。相继反逆)近从会昌焚毁(武宗会昌五年。罢僧尼毁寺院)残编断简传者无凭。师每痛念力网罗之。先于金华古藏仅得净名一疏。吴越忠懿王。因览永嘉集。有同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即劣之语。以问韶国师(传灯天台德韶国师。姓陈。嗣清凉益禅师。至天台睹智者遗踪。有若旧居。又与智者同姓。时疑其后身云)韶云。此是教义。可问天台寂师。王即召。师出金门。建讲以问前义。师曰。此出智者妙玄。自唐末丧乱教籍散毁。故此诸文多在海外。于是吴越王遣使十人。往日本国求取教典。既回。王为建寺螺溪。扁曰定慧。赐号净光法师。及清谥天台诸祖(止谥天台以十六祖)一家教学郁而复兴师之力也(案二师口义云。吴越王遣使。以五十种宝。往高丽求教文。其国令谛观来奉诸部。而智论疏。仁王疏。华严骨目。五百门等。不复至。据此则知。海外两国。皆曾遣使。若论教文复还中国之宝。则必以高丽谛观来奉教卷为正)有兴教明师。年方弱冠。听经于会下常自疑云。饮光持释迦丈六之衣。披弥勒百尺之身。正应其量。为衣解长耶。身解短耶。时韶国师居云居(属天台)聚众五百。明往问之。国师曰。座主却是汝会。明愠色拂袖而退。国师曰。我若答。汝不是。当有因果。明回螺溪。口即吐血。师闻惊曰。此新戒。触忤菩萨人来。明举前话。师云。汝不会国师意速去忏悔。明具威仪诣前悲泣作礼首过。国师为颂出前话云。佛佛道齐宛尔高低。释迦弥勒如印印泥。明自此疾瘳。归谢师曰。非师指教几丧此生(二师口义云。玄弼山君言。国师是智者。起法堂都料螺溪。是放生会首。堂中僧众。是所放之鱼)太平兴国五年(本朝太宗)自山中出居州治寺东楼。梦刹柱陷入于地。即徙居西偏。其夜春雨骤作。山颓楼倾。咸谓师有天眼。雍熙元年。永安县请于光明寺为众授戒。忽佛殿大像堕坏。腹中出发愿文。乃唐咸通六年沙门希皎为七乡人施戒劝造此像。愿舍报为男子。童真出家传法利生。时会观者谓是师前身也。四年十一月四日寝疾。嘱门人不许哭泣祭奠。言已即瞑目。门人累小塔。窆于方丈。寿六十九。夏五十。传法弟子百余人。外国十人。义通实为高第。而澄彧。宝翔。为之亚焉。天台官民先曾传戒者。共迎师真相于开元寺。缟素致祭哀动一城。天为惨色。后徒属谋迁塔见貌。若生人发长余寸。遂迁葬于国清东南隅。澄彧述铭以为识。师讲三大部各二十遍。维摩光明梵网金刚錍法界观永嘉集各数遍。述义例不二门等科节数卷(杂见高僧传等文

十六祖宝云尊者义通。字惟远。高丽国。族姓尹氏(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岁生)梵相异常顶有肉髻。眉毫宛转伸长五六寸。幼从龟山院释宗为师。受具之后学华严起信。为国宗仰。晋天福时来游中国(师于天福末。方十六七。正受具学华严之时来中国。应在二十后。以历推之。当在汉周之际。今言天福恐误)至天台云居(韶国师所居)忽有契悟。及谒螺溪闻一心三观之旨。乃叹曰。圆顿之学毕兹辙矣。遂留受业。久之具体之声浃闻四远。一日别同学曰。吾欲以此道导诸未闻。必从父母之邦。始乃括囊东下。假道四明将登海舶。郡守太师钱惟治(忠懿王俶之子)闻师之来。加礼延屈咨问心要。复请为菩萨戒师。亲行授受之礼。道俗趋敬同仰师模。钱公固留之曰。或尼之。或使之(孟子。行或使之。止或尼之。尼语乙反)非弟子之力也。如曰利生何必鸡林乎(高丽别名)师曰。缘既汝合。辞不我却。因止其行。开宝元年(本朝太祖)漕使顾承徽屡亲师诲。始舍宅为传教院。请师居之。太平兴国四年。法智初从师学(师年五十三法智年二十)六年十二月。弟子延德。诣京师奏乞寺额。七年四月。赐额为宝云。雍熙元年。慈云始从师学(师年五十八慈云二十二)师敷扬教观几二十年。升堂受业者不可胜纪。常呼人为乡人。有问其故。曰吾以净土为故乡。诸人皆当往生。皆吾乡中之人也。端拱元年十月二十一日。右胁而化。阇维之日舍利盈满骨中。门人奉葬于阿育王寺之西北隅(育王未为禅时。其徒尝请宝云诸师。屡建讲席。宝云既终。因葬骨于此地)寿六十二。治平元年(英宗)主南湖法孙宗正。累为方坟石塔作记以识之(后七十七年)宣和七年(徽宗)主育王昌月堂。以地芜塔坏。与宝云威师。徙骨于乌石山。其骨晶荧有光。考之琅琅其声。舍利五色滋生骨上。有盈匊得之者。其后主者智谦。重刊石塔记于乌石庵中(见振祖集石塔记

晓石芝曰。石塔记。谓师着述。逸而不传。然考诸四明章记。则尝秉笔为观经疏记。光明玄赞释矣。盖四明禀承其义。用之于记钞诸文。非为无传。赞释一部尚存。但不广行耳

螺溪网罗教典。去珠复还。宝云二纪敷扬家业有付。而世方尊法智为中兴者。以其有着书立言开明祖道抵排山外绍隆道统之功也(抵音抵触也)故慈云赞之曰。章安既往。荆溪亦亡。诞此人师。绍彼耿光。一家大教。钟此三良。又为之辞曰。一家教部。毗陵师所未记者悉记之。四种三昧人所难行者悉行之。敬绎名言。诚为实录(绎音亦抽丝也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龙武天穹

    龙武天穹

    一个身怀魔种的阳光少年。一个被驱逐的异界公主。当两人在大火中相遇,当两人结缔生命契约!在这片神奇大陆,又将发生属于他们,怎样的故事......
  • 千古奇闻

    千古奇闻

    中国历史洋洋洒洒,浩浩荡荡,在宇宙之中奔涌流淌了五千年。在这五千年之中,我们的先贤圣祖演绎了难以计数的故事。这些故事浩如烟海,我们在史书中看到的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中国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国度,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的神话,到火药、指南针的发明,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兴建,到秦始皇万里长城的峻工,这国人创造的所有奇迹都令世人击节赞叹。中国人善于创造奇迹,中国奇迹曾出不穷。有奇迹必有奇闻。千百年来,中国的奇闻逸事不胜枚举,而本书中所述奇闻则是人们闻所未闻的。因为这些奇闻是笔者从乡野淘来的,每一个故事都带着泥土的气息,这是最原始的故事,任何一部史书都未曾收录。
  • 逆境寻踪

    逆境寻踪

    一个神奇的帽子一段惊奇的旅行一部传奇的故事
  • 眼镜娘

    眼镜娘

    在遥远的太空,有一个神秘的星球,星球上的人们都很奇怪,都带这一副眼镜。A星球的人们虽然长得像人类,但是他们具有超能力......与世隔绝,地球上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A星球,并迅速蔓延。在一个A星球的一个小镇上,一个女孩受到了神秘黑衣人的拯救,并在拯救家乡的过程中遇到了重要可靠的伙伴。女孩的命运会有怎样的改变,A星球的未来能否恢复原样?
  • 超级古宝系统

    超级古宝系统

    别人眼中只有收藏纪念价值的古董珍玩,珠宝藏品,在叶宏手中,可以发挥出特殊用途。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神龙摹本)》效果:时光穿梭五分钟。叶宏(尴尬):五分钟只够打飞机,鸡肋。画圣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效果:下一胎必定生男。叶宏(冒汗):节操呢?生男生女一样好。(叶宏:我只想安安静静种田赚钱,拒绝修仙,拒绝外星人,不喜勿入。)
  • 阴阳面具之目遮

    阴阳面具之目遮

    16岁少女和朋友外出,无意打开了异世界的窗口。什么?杀掉异世界的自己?三位少女揭开重重疑难,穿越在七个空间里。真实还是虚假,终结还是开端,待到真相打开之时却又回到了原点。最后的最后,艰难的抉择,是去是留……
  • 医见钟情,寒少宠妻无下限

    医见钟情,寒少宠妻无下限

    只是顺口叫了他一声“禽兽”,他就让她负距离的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是“禽兽”。他是A市两道神秘的寒少,传说多金多情~人。她是普通的急诊科医生,流言心冷性~更冷。“秦劭寒,我是你的什么?”“你是我的云,你是我的雨。”然后……“禽兽,你不是说我是你的云,我是你的雨吗?”沐斓瘫在床上,悲愤的控诉。秦劭寒邪魅一笑,“是啊,你不知道我最擅长的就是翻~云~覆~雨~吗?”
  • 魔灭万宗

    魔灭万宗

    主角:杀破狼性格:冷血,无情,意志坚定,聪明绝顶,疯子职业:科学家,生物学家,能源学家,虚拟网络学家,灵魂学家星际时代,被一群追求永生的权贵聘请研究长生不老的方法,借助世界最顶尖科技发现了星辰本源,并以其为核心,凭借其制造出虚拟世界,然而这是他所设下的陷阱,他在研究星辰本源的过程中发现了灵魂的奥秘,所有在虚拟世界中死亡的人的灵魂会被星辰本源返本归元化作纯粹的灵魂本源被他所吸收。他以自身的智慧用科技的力量锻造出了一件结合星际世界文明结晶的法宝——世界之心,随后被成为世界公敌,天道之敌,无量劫下,灵魂融入法宝中,拼死一搏,打开空间转换装置,破开虚空,在时空乱流中流荡,转生进入一个小世界中。
  • 我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

    我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

    亲历唐山大地震,深感大自然的残酷,只有认识大自然才能造福人类。
  •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本书以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史为线索,从政府、媒介、受众三方视角,对自1872年《申报》创刊至今一百多年内,我国大众媒介公信力的发展和变迁进行了系统考察。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内政府的新闻政策、大众传播媒介的自我定位、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和认知这三个层面进行的观察和梳理,探讨了不同时期响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