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35900000001

第1章 李世民与李建成

一生的阴影

帝王学,是一门深不可测的学问。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有其父为他苦心撰写的帝王学教材——《帝范》。而这个年纪的李世民正在干什么呢?他在疆场上出生入死地打天下。

然而,学校总是有的,老师也无处不在。就看自己有没有这个天赋和观察能力了。李世民的第一所学校在战场;而第二所学校,则在大唐的朝堂之上。做皇帝,李世民的第一位老师是表叔隋炀帝;第二位老师,就是李世民的父亲李渊。

说起来,李渊很委屈。这么长时间以来,他一直都被世人看做碌碌无为、坐享其成的典型。可不是吗?他以炀帝表兄、封疆大吏的雄厚资本起家,在举事后便一直坐镇长安宫城之中,依靠几个儿子和众多将领浴血搏杀,才得到了这江山。他为之付出过什么呢?

其实,也许只有李世民才知道李渊的委屈。为了表明自己才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李世民不得不在史书中抹去了唐高祖当年的诸多功绩,但唐太宗心里恐怕一清二楚。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李渊便由卫尉少卿、太原留守一跃而成为大唐的天子,唐高祖的城府实际上深不可测,韬晦不同凡响。在李世民和刘文静还傻乎乎地一腔热血地劝说他举兵之时,唐高祖早就不动声色地做了种种安排。在李世民于前方厮杀征战的时候,他通过各种策略和手段稳住了突厥人、李密等一个又一个强敌,为李世民赢取了时间。在天下终归一统的时候,他又主持修订了一系列法律和政令,使局势能够得到初步稳定。可以说,没有唐高祖,李唐皇室这条巨船在下海之初就缺乏一个老谋深算的掌舵者。

唐高祖之所以长期受到人们的忽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太精于平衡之术了。

平衡术,本来是帝王的必备法宝。做皇帝的,自然都喜欢手底下的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然而,朝堂上这几百号人,各有各的兴趣好尚,各有各的志向原则,也各有各的利益考量。很显然,要想把他们都动员起来为己所用,就得尽量照顾到每个人,在他们中间调和、调和、再调和。剑走偏锋的极端行为一定会让皇帝变成真正的“孤家寡人”。而在这一点上,唐高祖拿捏得很好。他手下汇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精英人才。这些人才有着种种区别,有关中与关东的区别;有自太原就跟随李渊的从龙之士与来自隋朝、义军的归降者的区别;还有高门大族与地方豪强的区别;更有武将与文臣的区别。而唐高祖硬是能将这些人捏合到一块儿,为他效忠,为他出力。就这一点,恐怕连李世民也会暗自佩服。

这项本领,正是李渊在隋朝多年为官修炼出来的。在外人看来,李家出自于名门贵胄,又是先朝皇帝的至亲,可谓荣宠备至。而真实的情况,却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隋炀帝封的这个官,不好做;隋炀帝的这个亲戚,也不好当!李渊因为自己的门第和名望,早就遭到了这位嫉贤妒能的表兄的猜忌。特别是当“十八子主神器”的谣言出现在朝堂之上时,李渊的日子,真可以说是如履薄冰。有一次,炀帝下诏让李渊去行宫晋见他,李渊因病未能前往。炀帝便疑神疑鬼地猜测李渊是因为图谋不轨而不敢前来,于是,他找到李渊的外甥女——自己的妃子王氏,质问她李渊为何不来朝见。

王氏小心翼翼地回答:“确实是因为生病了。”

隋炀帝脸一沉,冷酷地甩出几个字:“会死吗?”

寥寥数字,便可以窥出他心中的无限不满与猜忌。是的,他巴不得李渊早点死掉,甚至有好几次都动了杀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渊只好小心翼翼地与他周旋,与他身边的宠臣心腹周旋,甚至在外派出京为官,做了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之后,还得处心积虑地与隋炀帝安插在自己身边的监视者周旋。

长期这样的生活,使李渊形成了这样的心理定势:哪怕是面对自己的臣下,也像走钢丝一般,尽可能地在他们之中求得平衡,而对于自己心目中越为看重的人,就越是如此。

谁是李渊最为看重的人?自然是李世民和李建成。

于公,李世民和李建成是他开创帝业最为得力的助手;于私,这两兄弟又是他最为疼爱的至亲骨肉。他俩之间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摩擦和裂痕都足以让李渊为之揪心。因此,李渊的平衡术,在这兄弟二人身上用得最多。

李世民是太原起兵的首倡者和发动者,也是日后为大唐冲锋陷阵的指挥官。到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一举平定王世充、窦建德之后,已经形成了功高不赏的局面。当李世民凯旋回京时,李渊亲自下诏称,因为原有的官职已经配不上李世民立下的功勋,所以特地设立了一个比亲王爵位还要高贵的职位——天策上将,以奖励李世民为大唐所作的贡献。另外,还兼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可以自行开府设官,甚至可以自己开炉铸钱。

如此巨大的恩宠,真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吧?不过,这又把李世民的哥哥,当时理所当然的皇储李建成置于何地呢?

李渊离不开李世民,尽管他深谙韬略,但冲锋陷阵、跃马杀敌并非其所长,也不是他的兴趣所在。然而面对当时强敌环伺的疆场,必须有一个能够信得过的军事强人来挑起这一重担,李世民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在攻入长安城之后,李建成的身份也就被定位了。他必须以皇储的身份留守京城,学习怎样处理政事,做一个好皇帝。而李世民的任务,则是为国家开疆辟土,好让李渊的龙椅坐得更为稳固一些。

为父亲出生入死,是李世民的本分。然而,为了自己的兄长,未来的皇帝李建成去搏命不息,李世民真的心甘情愿吗?

天策上将,其实李世民不稀罕;开府选官、开炉铸钱,李世民也不稀罕。因为父亲早就私下向李世民许诺:“好好干,将来李家的天下是你的!”

那个时候,局势还凶险万端。武德元年(618年)的时候,薛举父子就曾大败李世民军,一度在关陇地区造成了严重威胁。是李世民在多次苦战之下,打垮并消灭了薛家势力。

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在突厥人的支持下攻占晋阳(今山西太原),李渊在惊惶之中,甚至要弃河东而自守。又是李世民坚请出兵,在敌众我寡的局面下将刘武周打得一蹶不振,最后落魄地死在异域。

武德三年(620年),在与王世充和窦建德双雄的对决之中,战事一度陷入僵持状态,李渊忧心忡忡,下令暂时退兵以图后举。还是李世民拒不退兵,在虎牢关苦战数日,一举荡平这两大对头。从此长安以东,再无强敌矣!

没有李世民,也许李渊只能局促关中一隅,做一个守成皇帝,重演昔日北齐北周对峙的格局。

李渊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屡屡用立李世民为帝的承诺来激发李世民的斗志。也许在最初的时候,这些承诺确实是发自李渊的真心。然而自打进了长安城之后,李世民常年在外指挥战争,与李渊的沟通越来越少。反而很早便离开李渊、留守京城的大哥李建成时常在李渊面前出现。李渊心中的那一架天平,也就逐渐发生了倾斜。

论法理,李建成是嫡长子,是理所当然的储君。论才干,平心而论,他打天下不如李世民,但要说守天下,还是可以胜任的。

最为重要的是,李建成在李渊面前,表现得谨慎小心,规行矩步。而李世民却屡屡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道理来抗颜犯上,好几次让李渊下不了台。封德彝就曾偷偷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秦王仗着功高盖世,不会甘心向太子俯首帖耳的。”

看着暗中使坏的封德彝,李渊摇着头说道:“李世民这个儿子啊,长期在外领兵打仗,养成了说一不二的习惯。谁的话他都不听,再加上老是有些读书人给他出馊主意,教坏他。唉,他早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李世民了!”

那个时候,李世民还是一个多少有点骄纵的热血青年,做事不计后果,等他醒悟过来的时候,很多事情似乎已经无法扭转了。

李渊当时也面临着难题。他没有想到,几乎仅凭李世民一人之力,便奠定了大唐过半的国土。要论迭克强敌,力挽狂澜,无人能出李世民之右。李靖讨平割据南方的萧铣可算立下大功,然而萧铣不过自守之贼而已;李建成后来扑灭窦氏余烬刘黑闼,也给他原本不多的军事生涯增添了几分光彩。然而当时对方大势已去,不过苟延残喘而已,焉能与李世民所消灭的强敌如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等相提并论?!

这个时候,李渊所用的平衡术开始出现了问题。在当时的情况下,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感情已经出现了微妙的变化,而这立刻反映在了朝堂之上,在他们各自的追随者中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原来李渊费尽苦心维系的平衡局面业已变得摇摇欲坠,危机一触即发。

在这样紧要的关头,李渊是怎么做的呢?

他继续对李世民施以安抚之术,继续用一个又一个美丽诺言来羁縻李世民那即将要跳出胸膛的勃勃雄心。而最后一次,李渊给了李世民希望,又将它狠狠踩碎是发生在武德六年(623年)的杨文干事件。

当时,李渊带着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前往仁智宫避暑,李建成则在京城留守。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庆州都督杨文干起兵谋反了!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李建成为了防备李世民,暗中招募来自长安和各地的骁勇两千多人护卫东宫,分别守卫东宫左右的长林门,这就是所谓的“长林兵”。杨文干曾经在李建成手下效力,二人关系密切,李建成就趁李渊和李世民都不在京城的时候,偷偷令杨文干选送一些精锐士卒来京师。没想到此事被人揭发,杨文干在担忧之下,干脆举兵反叛。

变起突然,李渊一时也非常惊慌,毕竟庆阳是随时可以威胁到长安的肘腋之地。另外,他也不是没有考虑过此事若是李建成迫不及待地在抢班夺权,那就不是杨文干谋反那么简单了。于是他的第一反应是让李世民前去平叛。

对此,李世民倒不以为然:“杨文干何足挂齿,随便什么人去都能平定他。”

李渊摇摇头:“若此事真与建成有瓜葛,还是你去最好。回来后,朕就改立你为太子。”但李渊也不会效仿隋文帝那样诛杀自己的骨肉,李渊只打算将李建成改封到蜀地。那里地处僻远,即便他以后有什么二心,也好对付。

没想到,李世民平叛归来,得到的却是李渊的食言而肥。一场剧变就这样表面风平浪静地结束了,大家又暂时相安无事起来。

在杨文干事件之后,李渊仍然在对李世民重复着那个废黜李建成的诺言。最后,直到李建成即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时,李渊还幻想着通过给予李世民建天子旌旗,在洛阳开府自立的优待来平息这场兄弟间的纷争。

也许李渊以为,他可以通过这样的手法驾驭住李世民这个桀骜不驯、才干过人的儿子。然而他错了,在国家和社稷面前,他和李世民首先是君臣,然后才是父子。当君臣间平衡的格局被打破,做君主的就要毫不迟疑地将祸患扼杀在摇篮之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除旧布新,建立新的格局。在李世民治下,无论是对刘洎,还是对侯君集等人,他都是这么做的。如果有人说他们只不过是李世民的臣下,而不是他的至亲骨肉,因而无法跟李渊所面对的两难格局相提并论的话,那么李世民可以立刻告诉他,同样面对接班人的困局,自己以决绝的手腕废黜太子承乾、贬斥魏王李泰、发配吴王李恪,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拖泥带水。

而李渊恰恰就受累于将平衡术发挥过了头,变成了优柔寡断的妇人之仁。这可以说是后面一切悲剧的根源。每当他向李世民勾画那个美好的景象时,李世民都会为了这个远在天边的梦想和目标而奋力搏杀。李世民为之付出了太多。而每一次付出之后,李渊总是会犹豫着告诉李世民:“再加把劲,你做得还不够。不过,只要再多付出那么一点点,天下就是你的了。”

当有一天李世民终于明白,那近在咫尺的皇位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时候,他的心情有谁能够理解呢?

李世民之前所为之付出的一切,都成了泡影。在李世民胸中,一种强烈的冲动正在翻涌——一定要拿回那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让自己这么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哪怕是孤注一掷也好。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给李世民这种心理起了一个拗口的称呼,叫“沉没成本效应”——人们为过去想要获得的某种东西付出了大量的成本,那么,当他们发现这一目标越来越难以实现的时候,会顽固地否认自己过去所作出的错误决定,并且甘愿冒更大的风险来弥补这种损失。这正是民间所谓的“一条道走到黑”。这一效应提醒那些做皇帝的,第一,不要随随便便向臣下一而再再而三地许下自己不打算兑现的承诺;第二,不要勉强维系一个旧有的摇摇欲坠的平衡局面,而要拿出不破不立的决心和魄力!

不过,这都是李世民后来总结出的经验了。在当时,玄武门之变,就此拉开帷幕!

同类推荐
  • 世界十大文豪:泰戈尔

    世界十大文豪:泰戈尔

    泰戈尔的一生在诗歌、戏剧.小说、音乐、绘画及哲学,政治、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对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文艺复兴、民族独立运动.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土》《国王和王后》等。1903年起陆续发表长篇小说《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邮局》《红夹竹桃》,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其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 李自成第十卷:巨星陨落

    李自成第十卷:巨星陨落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 一代众王之王:忽必烈

    一代众王之王:忽必烈

    在蒙古灭夏、灭金和伐宋的动荡年代里,忽必烈已从十二岁长到二十七岁。在这段时间里,忽必烈是否也参加了灭夏灭金和伐宋的战争,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1252年忽必烈初次被任命为方面军统帅时,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天才,说明在此之前,忽必烈不但掌握各种武艺,且精通军事指挥知识,并有很高的指挥艺术。
  • 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铁血宰相·俾斯麦(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娇娆女皇武则天

    娇娆女皇武则天

    本书记录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武则天一生功过,共十五回,内容有:武家有女初长成,天生就是富贵命、情窦初开少女心,情投意合若相思、初入宫廷获宠幸,小树林里生幽情、为争恩宠杀女儿,最毒莫过蛇蝎心、武皇后垂帘听政,傀儡皇帝生闲心、公主献宝讨欢心,一代女皇终称帝、三姓夺位李显胜,功过后人评等。
热门推荐
  • 天请问经疏

    天请问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媚祸江山:毒妃

    媚祸江山:毒妃

    她是龙府将军地位低贱的养女,出嫁之日被如意郎君逼跳悬崖,一朝醒来,化身成为和亲来的南瑜公主,救她的是当今毒死两任妻子的冷血王爷。从此以后,沦为下等贱奴!“女人,遇上了我,你休想逃掉。我要你臣服在我的身下,生生世世做我奴隶。”她嫣然一笑,一刀刺进了他的胸膛:“我让他人生,谁人予我活?这,就是你该付出的代价。”
  • 火凤涅槃:神尊溺宠呆萌妻

    火凤涅槃:神尊溺宠呆萌妻

    叶凝不幸穿越,却穿越到一个神仙的身上,且这个神仙还是个背负着挑战神尊悲惨命运的神仙。叶凝只想做个快乐的米虫,可战书在此不跑不行啊!“上仙为何如此匆忙,不知要去哪里?本尊可以相配。”第一次逃跑,失败。“上仙走的着实匆忙了些,连这样贴身的衣物都落在了本尊怀里。”第二次逃跑,失败。“凝儿,你还要逃到几时?难道你不知,我一直都在你身后吗?”
  • 重返都市之热血杀手

    重返都市之热血杀手

    【已完结】卧底多年,终待收网一日,却不幸任务失败,重返都市,他本该是冷血杀手,无奈天生血不冷,心太热,在学生萌妹和御姐之间周旋,三人合力,清除社会败类。
  • 幻月天

    幻月天

    她修改身份,修改名字,却为他一句话,以费劲心思掩盖的身份重新现世。她在踏上武道时,就已经斩断了所有的退路,他便成了她最后的退路。
  • 走向孤独

    走向孤独

    大约有十七八年了,我把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田野调查上,了解中国土地荒漠化、江河与湿地等关于生态环境的状况,走得最多的是西部,更确切地说是河西走郎以西,风沙线和干裂的土壤以及大漠戈壁,胡杨红柳从此烙印在心的深处,成为一种生命感觉。我从大地之上、之中得到的启迪,由此而发出的思之种种,应是我写作生涯中最值得庆幸的一段历程,至少在这举世滔滔皆言利的年代,我曾在旷野中呼告守望,我没有变得更为浅薄,但,深刻与高贵是谈不上的,尤其是和大地之上的万类万物相比,我怎么能连根带叶地理解一根小草?我该如何去感觉在荒漠中兀自高大,而到了秋天那叶子金黄得醉人的独树胡杨呢?
  • 夜半诡事

    夜半诡事

    石磊一个大学毕业的学生,用他的话说这年头毕业等于失业,无奈之下他在网上找到了一份充满诡异气息的工作——猎鬼。
  • TFBOYS之十年携手

    TFBOYS之十年携手

    本书写了三个女孩误打误撞进了三只的生活,发生了一段恋情,究竟这段恋情能不能长久呢?一起期待吧。
  • 火影之欲仙成魔

    火影之欲仙成魔

    当一个高中生穿越到火影的世界时,正为自己的幸运而沾沾自喜时,却忽然发现自己不是在火影的剧情中,“这是哪?日!难道这是...木叶建立之前!!!”
  • 沉了心脏的信仰

    沉了心脏的信仰

    妈妈出车祸了,爸爸的病去世了,姐姐和弟弟生活,姐姐阴差阳错救了他,他却爱上了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