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76000000039

第39章 《冬夜》评论(1)

他们喊道:“诗坛空气太深寂了!”于是《冬夜》,《草儿》,《湖畔》,《惠的风》,《雪朝》继踵而出;深寂的空气果然变热闹了。唉!他们终于是凑热闹啊!热闹是个最易传染的症,所以这时难得是坐在一边,虚心下气地就正于理智的权衡;纵能这样,也未见得受人欢迎,但是——“慷慨的批评家扇着诗人的火,并且教导世界凭着理智去景仰。”

所以越求创作发达,越要扼重批评。尤其在今日,我很怀疑诗神所踏入的不是一条迷途,所以不忍不厉颜正色,唤他赶早回头。这条迷途便是那畸形的滥觞的民众艺术。鼓吹这个东西的,不止一天了;只到现在滥觞的效果明显实现,才露出他的马脚来了。拿他自己的失败的效果作赃证,来攻击论调的罪状,既可帮助醒豁群众的了解,又可省却些批评家的口舌。早些儿讲是枉费精力,晚些了呢,又恐怕来不及了;只有今天恰是时候。

我本想将当代诗坛中已出集的诸作家都加以精慎的批评,但以时间的关系只能成此一章。先评《冬夜》,虽是偶然拣定,但以《冬夜》代表现时的作风,也不算冤枉他。评的是《冬夜》,实亦可三隅反。

“撼树蚍蜉自觉狂,

书生技痒爱论量。”(元好问)

《冬夜》作者自己说第一辑“大都是些幼稚的作品”,“第二辑的作风似太烦碎而枯燥了,且不免有些晦涩之处。”照我看来,这两辑未见得比后两辑坏得了多少,或许还要强一点。第一辑里《春水船》,《芦》,第二辑里《绍兴西郭门头的半夜》》,《潮歌》同《无名的哀诗》都是《冬夜》里出色的作品。当然依作者自己的主张——所谓诗的进化的还原论者——讲起来,《打铁》,《一勺水啊》等首,要算他最得意的了;若让我就诗论诗,我总觉得第四辑里没有诗,第三辑里倒有些上等作品,如《黄鹄》,《小劫》,《孤山听雨》同《凄然》。

《冬夜》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音节。关于这点,当代诸作家,没有能同俞君比的。这也是俞君对新诗的一个贡献。凝练,绵密,婉细是他的音节特色。这种艺术本是从旧诗和词曲里蜕化出来的。词曲的音节当然不是自然的音节;一属人工,一属天然,二者是迥乎不同的。一切的艺术应以自然做原料,而参以人工,一以修饰自然的粗率,二以渗渍人性,使之更接近于吾人,然后易于把捉而契合之。诗——诗的音节亦不外此例。一切的用国语作的诗,都得着相当的原料了。但不是一切的语体都具有人工的修饰。别的作家间有少数修饰的产品,但那是非常的事。俞君集子里几乎没有一首音节不修饰的诗,不过有的太嫌音节过火些。(或许这“修饰”两字用得有些犯毛病。我应该说“艺术化”,因为要“艺术化”才能产出艺术,一存心“修饰”,恐怕没有不流于“过火”之弊的。)

胡适之先生自序再版《尝试集》,因为他的诗中词曲的音节进而为纯粹的“自由诗”的音节,很自鸣得意。其实这是很可笑的事。旧词曲的音节并不全是词曲自身的音节,音节之可能性寓于一种方言中,有一种方言,自有一种“天赋的”(inherent)音节。声与音的本体是文字里内含的质素;这个质素发之于诗歌的艺术,则为节奏,平仄,韵,双声,叠韵等表象。寻常的言语差不多没有表现这种潜伏的可能性底力量,厚载情感的语言才有这种力量。诗是被热烈的情感蒸发了的水汽之凝结,所以能将这种潜伏的美十足的充分地表现出来。所谓“自然音节”最多不过是散文的音节。散文的音节当然没有诗的音节那样完美。俞君能熔铸词曲的音节于其诗中,这是一件极合艺术原则的事,也是一件极自然的事,用的是中国的文字,做的是诗,并且存心要做好诗,声调铿锵的诗,怎能不收那样的成效呢?我们若根本地不承认带词曲气味的音节为美,我们只有两条路可走;甘心作坏诗——没有音节的诗,或用别国的文字作诗。

但是前面讲到旧词曲的音节,并不“全”是词曲自身的音节。然则有一部分是词曲自身的音节吗?是的,有一小部分。旧词曲所用的是“死文字”。(却也不全是的,词曲文字已渐趋语体了。)如今这种“死文字”中有些语助词应该屏弃不用,有些文法也该屏弃不用。这两部分删去,于我们文字底声律(prosody)上当然有些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能及于词曲音节的全部。所以我们不好说因为其中有些语助词同文法不当存在,词曲的音节便当完全推翻。总括一句,词曲的音节在新诗的国境里并不全体是违禁物,不过要经过一番查验拣择罢了。

现在只要看在《冬夜》里这种查验拣择的手段做到家了没有。朱序里说道:“后来便就他们的腔调去短取长,重以己意熔铸一番,便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音律。”我倒有些怀疑这句话呢!像这样的句子——

“看云生远山,

听雨来远天,”

“既然孤冷,因甚风颠?

仰头相问,你不会言!”

“皴面开纹,活活水流不住。”

径直是生吞活剥了,那里见出得“熔铸”的工夫来呢?《忆游杂诗》几乎都是小令词。现在信手摘几段作例:

“白象鼻,青狮头,

上垂嫋嫋青丝萝;

大鱼潭底游。”

“到夕阳楼上;

慢步上平冈,山头满夕阳。”

“野花染出紫春罗,

城郭江河都在画图;

霎眼千山云白了,

如何?如何?”

“瓜州一绿如裙带,

山色苍苍红色黄,

为什么金山躲了水中央。”

这些不过是几个极端的例子;还有那似熔半熔,半生不熟的篇什,不胜枚举了。《归路》,《仅有的伴侣》可以作他们的代表。至于《冬夜》的音节好的一方面,朱序里论“精炼的词句和音律”一节内,已讲得很够了。除要我订正而已经在上面订正了,的一点以外,我还要标出《凄然》一首,为全集最佳的音节的举隅。不滑,不涩,恰到好处,兼有自然与艺术之美的音节,再没有能超过这一首的了。

上面所讲的这一大堆话,才笼统的说明了一件事——《冬夜》与词曲的音节之关系。在词曲的音节之背地到底有些什么相互的因果的关系同影响,——这些都是我要在下面详细的讨论的。

像《冬夜》里词曲音节的成分这样多,是他的优点,也便是他的劣点。优点是他音节上的赢获,劣点是他意境上的亏损。因为太拘泥于词曲的音节,便不得不承认词曲的音节之两大条件:中国式的词调及中国式的意象。中国的意象是怎样的粗率简单,或是怎样的不敷新文学的用,傅斯年君底《怎样作白话文》里已讲得很透彻了(《新潮》一卷二号)。我们知道那些,便容易了解《冬夜》该吃了多大一个亏。如今我们先论词调。傅君所说“横里伸张”,真当移作《冬夜》里一般作品的写照。让我从《仅有的伴侣》里抽一节出来作证——“可东可西,飞底踪迹;

没晓没晚,滚的间歇;

无远无近,推底了结;

呆瞧人家忙忙碌碌。

可只瞧忙碌!

不晓“为什么?为什么?”

飞——飞他底;

滚——滚他底;

推——推他们底。

有从来,有处去,

来去有个所以。

尽飞,尽滚,尽推;

自有飞不去,滚不到,推不动的时候。

伙伴散了——分头,

他们悠悠,

我何啾啾!

况——踪迹,间歇,了结,

是他们,是我的,

怎生分别。”

我不知这十九行里到底讲了些什么话。只听见“推推”“滚滚,”啰唆了半天,故求曲折,其实还是其直如矢,其平如砥。

但是不把他同好的例来比照,还不容易觉得他的浅薄。

我们再看下面郭沫若君底两行字里包括了多少意思——

“云衣灿烂的夕阳照过街坊上的屋顶来笑向着我。”(《无烟煤》)

我们还要记着《冬夜》里不只《仅有的伴侣》一首有这种松浅平泛的风格,且是全集有十之六七是这样的。我们试想想看:读起来那是怎样的令人生厌啊!固然我们得承认,这种风格有时用的得当,可以变得极绵密极委婉,如本集中《无名的哀诗》便是,但是到“言之无物”时,便成魔道了。

以上是讲他的章底构造。次论句底构造。《冬夜》里的句法简单,只看他们的长度就可证明。一个主词,一个谓词,结连上几个“用言”或竟一个也没有——凑起多不过十几个字。少才两个字的也有。例如:《起来》,《别后底初夜》,《最后的洪炉》,《客》,《夜月》等等,不计其数,像《女神》这种曲折精密层出不穷的欧化的句法,那里是《冬夜》梦想得到的啊!——

“啊!我与其学做个泪珠的鲛人反向那沈黑的海底流泪偷生,

宁在这缥缈的银辉之中,

就好像那个坠落了的星辰,

曳着带幻灭的美光,

向着‘无穷,长殒。”(《密桑索罗普之夜歌》)

傅斯年君讲中国词调的粗率是“中国人思想简单的表现。”我可不知道是先有简单的思想然后表现成《冬夜》这样的粗率的词调呢?还是因为太执着于词曲的音节——一种限于粗率的词调的音节——就是有了繁密的思想也无从表现得圆满。我想末一种揣度是对些。或说两说都不对。根据作者的“诗的进化的还原论”的原则,这种限于粗率的词调底词曲的音节,或如朱自清所云“易为我们领解,采用,”所以就更近于平民的精神;因为这样,作者或许就宁肯牺牲其繁密的思想而不予以自由的表现,以玉成其作品底平民的风格吧!只是得了平民的精神,而失了诗的艺术,恐怕有些得不偿失哟!

现今诗人除了极少数的——郭沫若君同几位“豹隐”的诗人梁实秋君等——以外,都有一种极沈痼的通病,那就是弱于或竟完全缺乏幻想力,因此他们诗中很少浓丽繁密而且具体的意象。关于幻想的本身,在后面我还要另论。这里我只将他影响或受影响于词曲的音节者讲一讲。音节繁促则词句必短简,词句短简则无以载浓丽繁密而且具体的意象。一一这便是在词曲底音节之势力范围里,意象之所以不能发展的根由。词句短简,便不能不只将一个意思的模样略略的勾勒一下,至于那些枝枝叶叶的装饰同雕镂,都得牺牲了。因为这样,《冬夜》所呈于我们的心眼之前的图画不是些——

“疏疏的星,

疏疏的树林,

疏疏外,疏疏的灯。”

同——

几笔淡淡的老树影:”

便是些——

“在迷迷蒙蒙里。

离开,依依接着

才来翩翩忽去。”

同——

“乱丝一球的蓬蓬松松着”的东西。

换言之,他所遗的印象是没有廓线的,或只有廓线的,假使《冬夜》有香有色,他的“香只悠悠着,色只渺渺着。”

试拿一本词或曲来看看,我们所得的印象,大体也同这差不多,不过那些古人底艺术比我们高些,就绘出那——“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的仙境,“一个绮丽的蓬莱的世界,被一层银色的梦轻轻锁着在,”但是我总觉得作者若能摆脱词曲的记忆,跨在幻想的狂恣的翅膀上遨游,然后大着胆引嗓高歌,他一定能拈得更加开阔的艺术。

西诗中有一种长的复杂的Homericsi mile。在中国旧诗里找不出的;因为他们的篇幅,同音节的关系,更难梦见。这种写法是大模范的叙事诗(epic)中用以减煞叙事的单调之感效的伎俩。中国旧文学里找不出这种例子,也正是中国没有真正的叙事诗的结果。假若新诗的责任中含有取人的长处以补己的短之一义,这种地方不应该不特加注意。

我们若再将《冬夜》底音节分析下去,还可发现些更为《冬夜》之累的更抽象更琐碎的特质,他们依然是跟着词曲底音节一块走的些质素。

破碎是他的一个明显的特质,零零碎碎杂杂拉拉,像裂了缝的破衣裳,又像脱了榫的烂器具,——看啊!——一所村庄我们远远望到了。

“我很认得!

那小河,那些店铺,

我实在认得!

什么名儿呢?

我知道呢!

既叫不出如何认得?

也不妨认得,

认得了却依然叫不出。

你不怕人家笑话你?

笑什么!要笑便笑你!

走着,笑着。

我们已到了!”(第75页)

再看——

“仔细地瞅去,再想去,

可瞅够了?可想够了?

可来了吗?…………什么?

想想!……又什么?”(第148页)

《冬夜》里多半的作品,不独意思散漫,造句破碎,而且标点也用的过度的多;所以结果便越加现着象——

“零零落落的各三两堆,

…………

碎瓦片,小石头,

都精赤的露着。”(第126页)

标点当然是新文学底一个新工具——很宝贵的工具。但是小孩子从来没使过刀子,忽然给了他一把,裁纸也是他,削水果也是他,雕桌面也是他,砍了指头也是他。可怜没有一种工具不被滥用的,更没有一种锐利的工具不被滥用以致招祸的!《冬夜》里用标点用得好的作品固有,但是这几处竟是小孩子拿着刀子砍指头了——

“一切啊,……

牲口,车子,——走。”(第147页)

“一阵麻雀子惊起了。”(第107页)

“你!

你!!……”(第181页)

“‘我忍不得了,

实在眷恋那人世的花。’

……

‘然则——你去吧!’”(第195页)

我总觉得一个作者若常靠标点去表示他的情感或概念,他定缺少一点力量——“笔力”。当然在上面最末的两个例里,作者用双惊叹号(!!)同删节号(……)所要表现的意义是比寻常的有些不同。在别的地方,哭就说哭,笑就说笑;痛苦激昂就说痛苦激昂;但在这里的,似乎是一种逸于感觉底疆域之外的——

(“Thought shardly to be packed In to anarrowa Ct.

Fancies that brokethro’langua geand escaped.”

同类推荐
  • 后来我们说

    后来我们说

    青春是什么,也许青春是我们不禁意间丢失的那块橡皮,也许是被风胡乱吹起的头发。也许是阳光从树缝里撒下,也许是河面颤抖的莲花。青春是美丽的故事,是我们说不完的诗……
  • 心智的艺术

    心智的艺术

    她是故乡黄土原上一片深秋的柿树叶子,褪尽绿色素,薄得红得像一帧生命的请帖。是那方石磨,磨孔睁着深邃的眸子望着我,似在诉说那方旋转于日月下的热土。是那辆纺车,吱溜作响着,撩逗我一颗发酸的游子寸心。那叫做南凹村的向阳凹形的山原轮廓,常要把我揽入她朴厚、拙讷而温存的臂弯里去。
  • 走进格林童话

    走进格林童话

    本书对格林童话在德国的诞生追本溯源,捋清它在中国的特殊读者群--译者的不同接受与传播历程,分析研究由格林兄弟创建的“童话范式”,并深挖儿童文学背后更深层的秘密,拓展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空间,促进儿童文学研究的深化,重新架构儿童文学理论风景,提升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地位。
  • 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边缘人札记

    边缘人札记

    本书为“青年精读书系”之一。徐刚,1945年生于崇明岛西北角,世代农人之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主要作品有:《徐刚九行抒情诗》、《倾听大地》、《伐木者醒来》、《梁启超》、《守望家园》、《绿色宣言》、《长江传》、《地球传》等。
热门推荐
  • 梦开始的地方

    梦开始的地方

    在人物刻画上,《梦开始的地方》作者汪宗军仍保持着惯有的优势,主次要人物都栩栩如生,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忘怀。《梦开始的地方》一些具体琐事和一些次要人物的故事,罗列铺衍也都得体,诸如写“六城联创”工作时对街道脏乱的描写及处理厕所事件和乱搭建事件、“伤不起”中的田梅事件、“农村工作那些事”中的上访事件、甚至“爸爸的小E”、“血腥杯具”等等,都很必要,让人觉得具体、实在、可信、读来过瘾,在环境影响和情节发展上都为人物后来的行动和性格精神的成长作了有力的铺垫,也为小说潜在的肯定和激励力量的形成做足了铺垫。
  • 一剑震九州

    一剑震九州

    【新书《兽武神帝》上线,欢迎阅读!!】何谓江湖?江湖又在哪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剑客手中的剑就是江湖,人心就是江湖。我曾是奴隶,后来成了杀手。他们笑我弱小,我拔剑,鲜血映残阳。师傅说,还不够,你要想报仇,要想出人头地,就要学会绝世武功。我问,绝世武功在哪里?师傅说,不知道,从来没有人知道!决战之际,我一剑震九州……一切都知晓了。
  • 把一切交给爱情

    把一切交给爱情

    有些爱情在时光流逝中凤凰涅槃,而有些爱情注定会灰飞烟灭,甚至让人搭上性命。美丽聪明的林予在大学期间是奚阳的女朋友,他们恩爱缠绵,共度美好时光,而临近毕业踏入社会之时却遇见了生命中的另外一个男人——才子美男子外加君氏财团继承者的君慕雪,接着,生命中的某些东西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场景一:奚阳打开房门,关上房门,却没有开灯,而是于无声的黑暗中,按住林予的肩膀,将林予猛然摁入怀中,又抬起双臂从后面箍住林予的脑袋,猛烈地吻上她的额头。场景二:林予在无尽绝望中埋入君慕雪的怀抱,抬起头来,贴上他那充满诱惑的优美双唇,她觉得一切都不重要了,他才是她的全世界,他能给她全世界,他就是她的一切。
  • A Footnote to History

    A Footnote to Histor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阴阳气之混沌

    阴阳气之混沌

    热血澎湃,兄弟情义,爱恨情仇,都市生活,仙斗玄幻,凡间为虎,玄界为龙。尽在《阴阳气之混沌》···
  • 圣地战族

    圣地战族

    数亿年来,战火不息。唯有掌握传说中圣地之力方能令世界归于统一,然而这所谓的圣地,在这漫长时空中从未显露出她的面纱。名为海宁的普通地球少年不知自己离奇的身世,意外中得到了预言之剑承影剑,这,又将意味着什么?
  • 武道证仙

    武道证仙

    一次车祸,意外的重生到了金庸笔下的天龙世界,获得真武大帝的传承,来到了中央大世界,拜入了罗浮仙门,被仙门放弃,重入大周皇朝,劈荆斩浪,攀登高峰,阻挡诸天万界入侵,横扫八荒六合。飞升仙界,强势出击,让仙界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天才,圣子、圣女,统统在脚下颤抖,武道传承,横行三界,证道大帝,探索混沌,证道成祖。新书《五岳仙门》已发布。
  • 妖娆狂妃:独宠腹黑君

    妖娆狂妃:独宠腹黑君

    身为现代第一大医药世家云医门继承人的她却因中毒而死,醒来时却发现自己穿越了,自己虽为嫡女,却过着连狗都不如的日子。待她用一身医术虐继母,除那白莲花的姐姐,为便宜老爹清祸患……一切如此的顺利,却不知有一双手在背后操纵着一切,迷雾终将会揭开……
  • 快穿之寻夫之旅

    快穿之寻夫之旅

    穿越层层位面,只是为了寻找那个让自己魂牵梦绕的夫君,不懂什么系统君的古人,看小小古代女子怎样在不同位面中找到属于自己夫君的灵魂碎片!
  • 倾心99:恶魔校草离我远点

    倾心99:恶魔校草离我远点

    喂喂喂,到底是谁缠着谁啊,她不就是看了他一眼么,居然就这样被人看上了,她虽然美到人神共愤,但也不至于这样对她吧,居然还连她闺蜜也这样被拖下了水。“欧阳列,你离我远点!”“没关系,阿熙,我知道女生都是口是心非的。”“那…你离我近点吧。”“好啊。”说着,他便慢慢靠近。”某女欲哭无泪,谁来告诉她,当初她认识的那位高冷男神和他真的是同一个人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