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94800000036

第36章 甘谷山川暨县名探幽

范三畏

俗语说:“陕西泾三高,甘肃民甘洮”,意就文化之普及而言,陕西首屈泾阳、三原与高陵,而甘肃则允推民勤、甘谷和临洮。就以上诸县的分布而言,前述关中三县,彼此呼应,鼎峙于咸阳、西安这秦汉之两大古都间,而又三川包络,其沐浴于传统文化之雨泽、临照于汉唐盛世之阳光者,亦可谓深且遍矣。唯我甘肃,过陇坻而高亢,向河西而逶迤,自古及今,近于边塞,民风淳朴,质胜于文,以上有代表性的三个“文化县”也只是相对而强。至于其分布,则恰与甘肃之逶迤而长相对应;三县不仅不是什么鼎足之势,反而相距极远又呈一线排列,分散在我省之东南、中部和河西,彼此绝无照应,自成其奋斗之势,也可算是一奇。

当然,经济在发展,时代在变化,后来居上,事在多有,文化亦然。今日武威之于民勤、会宁之于临洮、秦安之于甘谷,恐决无“瞠乎其后”可言,而大有“愕然于前”之感。研究这由历史到现实的种种变化之契机,是一个相当有意义的选题。但笔者本文无此奢望,而只是想从整理甘谷山川地名的文化材料入手,解剖一个“麻雀”,为后来研究传统文化背景与地域文化的关系者提供一点可能的借鉴而已。

今甘谷县名,始称于1928年,由此之前一直上溯到公元前七世纪初叶的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年),基本上以“优美”称之,其取义犹如陕南之“宁美”,不言自明。再往前溯,则一直以“冀”称,其命名可上溯至春秋时代的公元前688年。春秋共294年,若三分之为前、中、后期,这前688年也在前期。《史记·秦本记》:“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县之。”秦武公十年即《春秋》鲁庄公六年、周庄王佗九年的前688年,戎而名冀,说明在命县之前,“冀”之地名已有。至于戎,乃对华夏而言,属于当时的少数民族。但华夏前身也是戎夷。凡尚武轻文之民族或部落皆可广义称“戎”。周出于氐戎,秦祖于东夷,而东夷实多为东迁之西戎。秦伐邽、冀戎而“县之”,“县”义为“悬”,乃指直辖之“飞地”,但这一“初”字,说明邽(今天水市)、冀为中国县制之始,故《伏羌县修城记》谓,举“中国之县,以伏羌为最古”,倒也并不为过。

“冀”字何义?乍难索解。中国九州,冀州为首,故“冀州”一度曾作为中国之代名,然而此与一僻在西陲之蕞尔小邑有何关系?今日欲识此“冀”义,犹当叩之于郦亢。

《水经注·渭水》:(渭河)其水北迳冀城县北。秦武公十年,伐冀戎,县之。故天水郡治,王莽更名“镇戎”,县曰“冀治”。汉明帝永平十七年,改曰汉阳郡……渭水又东合冀水,水出冀谷。

原来“冀”之得名,系因水名;水之得名,又由谷名。此谷在旧城之东,属于南山,但南山迤逦于渭河南岸,冀谷究在何段?好在人世沧桑,河山难移,又大河易改道,谿谷难变易。由县西渭水通过的黑水峡(今称朱圉峡或鸡嘴峡)往东数,冀谷水为第四条谷水,则所谓冀谷者,即今县五里铺西之大沙沟;而冀水既然在冀城县东,则其旧址必在大沙沟西不远今杨赵村至十里铺之间。验之《太平寰宇记》,有“废县东一里悬崖上有大像一尊”之文,宋初伏羌归自吐蕃,其县久废,然其址既然在大像之西一里,此与前推定在大沙沟西不远者分毫不爽。因知自北魏至宋初,县名屡易,兴废频仍,但旧治仍在一地。至《宋史·地理志》,伏羌为秦州一城,下领德胜、榆林、大像等十一堡,大像而有堡,若伏羌仍在其西一里,无乃太近乎!史载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增修伏羌寨南城,而今甘谷县城南靠南山正有旧城台遗址,足见至宋神宗时,伏羌城早已由旧址东移五、六里到今址矣。

前文所言大像,即闻名陇上的甘谷大像山(旧名文旗山,其东侧有武旗山相对倚)大佛像。一代文宗庾信为北周撰《麦积山佛龛铭》,文有云:“异岭共云,同峰别雨;冀城余俗,河西旧风。”足知冀城大佛之凿塑,早在麦积龛之前,而与河西三危者相伯仲。大像山共有石窟22个,大多在窟内置有一“毗诃罗”式坐禅精舍,为内地石窟所罕见,而与西域莫高窟和克孜尔石窟中的个别石窟相似。于此见丝路西去,佛陀东来,其踪迹斑然可考有如此者。

冀谷既然在大像山紧西侧,冀谷以西一里即古冀城,那么县以冀谷之“冀”取名,是否因冀谷较大,谷口又当渭河河川最宽处之故呢?却也未必。《水经注》载冀县之名谷水,尚有出南山通渭之三府谷水与出北山通渭之温谷水,二谷皆比冀谷长大,且此温谷口所当之渭河川,其阔度与冀谷口之渭川不相上下。因之县以冀名,戎以冀号,皆当有故。张其昀、任美谔《甘肃人文地理图志》言大像山上有伏羲祠曰“太昊宫,相传伏羲为甘谷人,生长于此山山沟之内”。沟即冀谷;“相传”云者,即民谣所谓“嫑看冀城地方碎,太昊皇帝头一辈。桑叶儿衣裳脸上黑,伏羲爷生在古风台”。而“古风台乡民至今还沿用八卦形的锅台和鸡罩”。

古风台为什么被认为是伏羲生地呢?这要从太昊伏羲氏图腾的涵义说起。

“太昊之墟”河南淮阳市的伏羲陵有联语云:“后天地而生,朱圉犹堪寻圣迹;立帝王之极,白云常此护灵宫。”“朱圉”,山名,首见《尚书·禹贡》,“大抵此山连峰叠嶂,绵亘于甘谷县西南,非指一峰一岭。其锦镜、石鼓、木梅、天门诸山,皆随地异名。”古籍或载伏羲生于成纪,又云生于仇池山。按“成纪”之名晚出,其地系从古邽、冀划出者;而仇池山在天水之南,则古亦在邽、冀范围,况“朱”“仇”旁转、“圉”“池”通转,是“仇池”与“朱圉”音近而义必相类,皆戎族随居地迁移,因名其地以旧名,为区分而别写其字者。仇池山古为氐人所居。姬,氐也。姬周之祖后稷系姜(羌也)嫄履大人迹而生,“旧传古帝王感生之事,由于履迹者,后稷而外,惟有伏羲”,“事为同例”,显然出于同一元神话“母题”。闻一多《姜嫄履大人迹考》:“姬之为言赜也。赜蹟迹一字,故履迹而生即得姬姓。”伏羲白虎,世传其风姓者,系从“风从虎”推得。但其母为华胥氏之女,《说文》:“疋,足也。古文以为《诗·大疋(雅)》(之雅)字,亦以为足字,或曰胥字”,是“华胥”之义亦关乎履迹。姬、姜为同氏族之互婚二胞族,渭水当即姬水,姜水亦必在相近。伏羲生地多羌人,而羌人即邽、冀戎之别部。唐以来冀称伏羌,推原由魏投蜀的姜维即冀之羌人,其乡里今称姜家庄,庄后靴坪屲有姜维靴塚。诸葛亮死后,姜维又屡出祁山,至陇上。每出,陇羌必叛魏应姜,故顾颉刚先生称姜维为“羌族之杰”。

冀之南山名朱圉,与蜘蛛名蝓、工具中锯之鉏吾(锯本作鐻,豦蒙虎头)、乐器之“柷敔”皆出于“驺虞”,而“驺虞”为“黑文白虎”。朱圉山内有“石鼓”,“不击自鸣,鸣则兵起”,其巅为朱圉诸山之最高处。熟悉中国文化意象内涵的人都知道:鼓之于虎犹钟之于龙。石鼓山腰有古风台,由长城古北口本名虎北口例之,古风台即“虎风台”(《易·系辞》:“云从龙,风从虎”)。又石鼓山南麓有古坡,坡无今古,知即“虎坡”。渭水从朱圉山前流过,民称圉河,义犹“虎河”。山前大像山,二十铺南山并有伏羲祠庙,而二十铺者尤古,据考传自元代。

西汉末年,隗嚣由反莽起家,雄踞陇上,野心勃勃,自比西伯,冀“故天水郡治”,嚣据之,“后意稍广,欲为天子”,时人造出童谣讽刺曰:“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嚣少病蹇。吴门,冀郭门名也;缇群,山名也。”后者,因汉武帝遣使西域,有缇骑三千曾憩此山,故名。而冀郭门名“吴门”,其义堪思。《伏羌县修城记》云:“吴门之名,取义于吴岳,”按:吴岳即岍山,其命岳在五岳之前,字亦作“虞”。吴岳志县太远,然吴为虞、娱本字,知吴门亦犹“虎门”。而皋、虎一义,“王之郭门曰皋门”,出“吴门”而望“缇群”,其意常在天子,隗嚣用心,至此昭然若揭!

由《山海经》言驺虞“五采毕具”来看,《诗·<驺虞>传》的“白虎黑文”或当作“白虎異(异)文”(而古異、黑也常形近混用)。“吴”、“異”皆像戴面具夭斜起舞之人形,“冀”则尤耸其耳,字亦简作“□”,上蒙虎头则作虞、□、虡等(“凡从虍之字皆可省虍”)。吴既为虞、娱本字,知诸字形戴面具夭斜起舞所娱之神即虎神,亦即戎祖之图腾。吴、昊形近(甲文口、曰或通),皞、昊皆从曰,而皋义为虎,“伏羲”音、义皆同“白虎”,是“太昊(皞)”即大虎族,而“伏羲”为白虎支。“太昊师蜘蛛而结网”,蜘蛛古名“蝓”,亦即“驺虞”之转音。

总之,县以冀名,谷以冀称,皆有取于冀戎暨其祖白虎伏羲。

前文已言比冀谷大的谷,尚有出自北山缇群的温谷与出南山朱圉的三府谷,但《中国历史地图集》汉代图示冀县名谷却为“射虎谷”,其近有地名“狐槃”。初疑“射虎谷”即今县南屏天门山之“七把刀”崖西之谷,因“七把刀”有七刀刺七虎、七虎化为崖之说,然而《后汉书·段颎传》所记段颎围剿叛羌的活动一直在渭北多地,最后聚歼于汉阳(郡名,治于冀)射虎谷,则射虎谷必出口于北山。又“狐槃”显为“槃狐”即“盘古”之倒读(古地名倒读是常事),闻一多已证其为“伏羲”之转音,其地既发生过汉羌之战,更因符生葬姚帮之祖弋仲于其地而出名。土家族祀白虎而“射白虎”,故谷名射虎,并不奇怪。此谷既然发生过大战,必定颇为宽阔,然则唯有温谷即今散渡河谷足以当之。散渡河谷即北宋之三郡谷,杨守敬以为“三都谷”为“三府谷”之讹音(当言转音)。笔者以都、府皆有汇义思之,因从,孰知大谬不然。陈守忠先生观后言《续通鉴纪事长编》三都谷在北山,不在落门(即洛门,今属武山)南山。检《长编》“庆历元年六月己亥”条,果有“自山外石门峡正南百余里至筚篥城,转三都谷至安远(寨)、伏羌寨”之文。《明一统志》言《水经注》之石门峡“在静宁州南一百五十里,筚篥城在今散渡河畔甘谷县大庄乡地,其地本名大甘谷口,城后经杨文广增筑,正式命名为‘甘谷口寨’,升‘甘谷城’,乡民俗称‘杨家城子’(今地图只标‘城子’,但周围山村多蒙‘杨家’字样)”。下游有安远寨即今安远镇;伏羌城即今出谷而见之渭南岸甘谷县城。既如此,宋“三都谷”即今“散渡谷”,皆汉“射虎谷”之转音,三名同指一谷,今则确然可定。北宋知秦州曹玮与吐蕃大战之三都谷与段颎剿羌之谷即此一谷。至其谷又名“温谷”者,因“其水导源平襄(今通渭县)南山温溪(今称温泉)。”然而洛门之“三府谷”何以与此名极为相似?因二者上源皆由三条主要的谷水汇聚而成,故名;此正如三府谷东侧为“温谷”,三都谷亦名“温谷”,乃由于南山温谷水(今名毛河)同样源出温溪(今武山洛门温泉),故名虽相同,实却有南北之异!人尽知甘谷县辣椒出口外销,不知甘谷辣椒以安镇产者为优,其秘密除土质外,更由于这条温谷水的浇灌。

洛门镇到安镇的这三府谷(南河)、温谷(毛河)下游渭河岸边盛产蔬菜,远近闻名,但历史上这儿出名,乃是由于汉雒门聚为天水郡治冀的西卫星城。隗嚣踞冀,雒门聚置有重兵。光武平隗嚣,冯异、来歙等曾在此苦战经年。诸将欲退,冯异边督,积劳而薨。后来歙督师再战,雒门聚终于攻破,盘踞冀城雄峙陇右十一年的隗氏政权这才灭亡了。

今甘谷县名之由来,应该与大甘谷口之甘谷城有关,况且此城在金正隆元年(宋高宗绍兴廿六年,1156)以后,曾一度升为县。但《今县释名》一书却偏偏认为县名之起,因县内有“三府谷(或三都谷)”之故,以致引起县人的质疑。由于历史上伏羌、甘谷或城或县,一直并列不相统摄,本来甘谷城一带属通渭县,直到伏羌县1928年起改为甘谷县后,原甘谷城仍属通渭。1950年,杨家城子等旧甘谷城及其周围共14个小乡才归属到今甘谷县管,只有从这时起,甘谷县这才成了完全意义上的“甘谷”县。然而笔者认为,无论甘谷县名缘于宋甘谷城或金甘谷县,抑还是缘于宋三都谷(不是三府谷),其实质都是一样。因为甘谷城就在三都谷里的大甘谷口,而三都谷之外口又南望今甘谷县城,地属其管。至于“大甘谷口”一名,据称是因为此谷之水甘甜,与三都谷水其他支流味咸者迥异。但笔者更愿意这样理解:三都谷既然即射虎谷,全县大地名既然皆关涉伏羲白虎,然则“甘谷”也者,即“甝谷”之简写。古人尚简,即一直记“甝”为“甘”也不奇怪。《尔雅·释兽》:“甝,白虎。”今《说文》作“甝”,《玉篇》两收,但《<晋书>音义》引《说文》则作“甝”,可见唐本《说文》尚作“甝”,齐、梁间误从日,野王失考,唐人已正。以字形言,甝当“从虎、甘声”,《玉篇》读胡甘切,今书皆从之。有趣的是甘谷人谓咸为hán,正读胡甘切。然则字从甘而味则咸,此犹如字作乙而音则一,皆可发噱!

甘谷之山川地名文化略如上述,你若问及县人,这山水孕育过什么人物,答曰:“伏羲皇帝姜伯约,石、麻夫子冠卿王”。石名作蜀,字子明,孔子七十之徒(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麻盛,字德茂,明末人,不应科举,讲学于乡下,清初诸进士,县人黄虞再、张辅辰、武筹、巩建丰皆曾问学门下;王羌特,字冠卿,康熙初拔贡,授云南顺宁倅,传说其与人斗巧,乃一夜成《孤山再梦》传奇,书今存。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世事白云苍狗,古今一大传奇,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一部文明史,并不是文明人的历史,而是日益文明的历史。但人,个体也罢,集体也罢,都无法脱离他(们)生活的山川和社会的历史环境。目前,人们的环境意识是在提高,然而往往只注意的是狭义、平面展开的自然环境,对广阔的山川历史人文环境其实并没有怎样注意。提醒这一点,也许并非多余。

(《甘肃文史》1995年第2期)

同类推荐
  • 我28

    我28

    2015年我28岁,告别青春的最后一年。这个年龄写自传虽然是虚构但还是会得罪很多人。我们无法预测下一刻将会遇到怎样的天灾人祸,珍惜现在活在当下。我并不希望人们能记住我,我写的东西只希望给不认识我的人看,永远都找不到我的人看。这样我才会比较安全。写字是一件非常累人的工作,这都写一个月了,才区区几万个字。那些专业作家,随随便便就能写几十万字,还有那么高的艺术价值,他们真的不容易。以后我不会再写自传式的文字,甚至以后我不再写字。我是个很单纯的人,写字会让别人把我想的很复杂。如果有天我还要用文字来表达过去,那么一定是在我60岁退休后。也许我会活到那一天。
  • 汉朝的密码

    汉朝的密码

    历史的确是有其密码的,倘不能解开密码,只能观其表象,却不知其内在。而司马路,正是一个历史的解码者。为您揭开一个古代超级大国的崛起之谜,一个古老名族的整合熔铸历程,一个强大帝国的历史密码,一个古老名族的文明密码。身为法家巨子,韩非为什么会死在崇尚法家思想的秦国?荆轲刺秦王,他的失败背后隐含着怎样的内情?和中原小国相比,楚国堪称古代的超级大国,然而这样的庞然大物,为什么也阻挡不住秦国的进攻?秦吞并六国,难道仅仅凭借的是强悍的军事力量吗?秦始皇讨厌他的长子扶苏而将他派去长城吗?当农民揭竿而起,秦军主力迟迟不来增援,还有多少没说清楚的隐情?
  • 世界通史(第七卷)

    世界通史(第七卷)

    《世界通史》分古代史、中世纪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所述历史始于原始社会,止于21世纪初。本书全景式再现世纪历史,兼收并蓄国内外史学研究新成果,将世界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按历史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直观介绍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2000多幅珍贵图片,配以百万字的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世界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
  • 穿越之烽火岁月

    穿越之烽火岁月

    吊丝江山久穿越到Q朝后,被皇上钦命为鉴酒大臣,且看他如何凭一部破手机在大Q朝混得风生水起。请大家围观《史上第一位鉴酒大臣》
  • 大凉山旧事

    大凉山旧事

    一部中国式山野田园牧歌一帧帖旧时代的诗意画卷一份都市霓虹里最遥远的乡愁
热门推荐
  • 愿来是你

    愿来是你

    林素:遇上你,我的灾难何时是个头啊!千晓晨:没有头,因为我就是你的灾难。
  • 偶像攻略

    偶像攻略

    未来时空的谜样少女,因为一盘影象带迷上21世纪神秘莫测冷峻倨傲的大明星。一意孤行踏上星之旅程,只为靠近心中崇拜已久的偶像。当她终于来到他的面前,却没想到对任何人都亲和有加的偶像,唯独对她疾言厉色,冰冷漠然,不但缕缕打击她的信念,还劝她退出艺能界。而对她百般呵护的无敌美少年经纪人,温柔体贴的表象下似乎又藏着不为人知的阴谋。冷漠的背后究竟是真正的冷漠还是柔情的面具,柔情的背后是真正的柔情还是冷漠的掩饰,她的坚持与追逐是否能在迷踪的艺能界开辟一条星光之路,梦想,一触即发。
  • 刃战

    刃战

    我是军人,用鲜血和能量保卫我的祖国。弟是名杀手用最直接的手段了解一切的恩怨。两兄弟的相撞,用彼此的了解信任完成一次次不可能的任务。军人的爱,无私的奉献。杀手的爱,过渡的执着。军人和杀手就那样速写一篇……
  • 浴血江山——凌烟阁

    浴血江山——凌烟阁

    一个孤儿,一段往事,两把剑,玄天地堒,堪称一段“天地人和”的传奇,可是在她来到阁中之前,他的身边已经有另一个女子守候四年,玄天地堒本应在一起,一把剑一生羁绊——如果人生重来一次,我宁可毙命于刀光剑影下,也不愿成为一把嗜魔饮血的剑。
  • 与理科男的恋爱

    与理科男的恋爱

    根据同名漫画改编,花痴女姚小姚入学第一天就因为迷路搭讪了帅气的理科学长,几天后公交车站再次相遇竟然撞伤了学长。几天后意外得知学长竟然是自己学姐室友的表弟,两人不断相处后摩擦出爱的火花。(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凌云修仙传

    凌云修仙传

    不从狗血的家破人亡开始一个平凡的才子和一段不平凡的修仙旅程
  • 太上消灾祈福醮仪

    太上消灾祈福醮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们都是星星

    我们都是星星

    她本是一个平凡的女孩,本以为自己一世都会如此度过。但在她遇到他那一刻,有些事就悄悄改变了。
  • 辉煌的年代

    辉煌的年代

    一个小叫花子,饿得不行了,跑到庙里做和尚!主持问:“你可以戒色么?”“我想想,好吧。”我妥协,主持又问:“你可以戒酒么?”“我想想,好吧。”我妥协。然后猪脚在庙里过起了没有酒肉没有妹子的苦逼日子,然而天降横祸,庙被烧,老和尚惨死,你以为撕逼是女,人的权利么,NO!NO!NO!男人一样也可以,且看四个和尚是怎么撕逼到天亮的。
  • 重生之独爱

    重生之独爱

    人生没有后悔,活出自己最好。重回过去,改变最初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