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15700000034

第34章

宋曾慥编。 明刊本。 昭文张氏有秦酉岩旧抄本五十卷,又有残宋本不分卷。 明有删刊本,题宋温陵曾慥编,新野马之奇参阅,山阳岳钟秀订正。《类说》宋刊小字本,绍兴庚申麻沙书市刊,不分卷,页二十六行,行十六字。 张金吾云:“自序无‘分五十卷’四字,”则原本不分卷,旧藏汲古阁, 保庆丙戌叶时为建安守重锓,秦抄所据。

《谈助》五卷

宋晁伯宇编。凡《十洲记》、《洞冥记》、《琵琶录》、《北道刊误志》、《乘轺录》、《文武两朝献替记》、《牛羊日历》、《圣宋掇遗》、《沂公笔录》、《竹谱》、《笋谱》、《砚录》、《山水小牍》、《汉武故事》、《汉武内传》、《殷芸小说》、《大业杂记》、《营造法式》、《绿珠传》、《膳夫经手录》合二十种,每种后具有跋。是书无编撰名氏,唯于《乘轺录》、《牛羊日历》、《汉武后传》、《营造法式》跋中知为伯宇所编耳;又于《十洲记》跋中知伯宇为宋崇宁时人,曾权陈留县尉,若伯宇之为名、为字及姓氏爵里则均无可考,所采如《北道刊误志》、《琵琶录》、《乘轺录》今皆失传,其存者亦多与今本不同,足资考订。《文渊阁书目》列之《古今志》中殆以开卷引《十洲记》而误姓氏。据晁《志.封丘集》,世父讳某,字伯宇。张氏《志》钱遵王藏,茶梦主人手抄本。

《事实类苑》三十六卷

宋江少虞编。 路小洲有抄本。 胡心耘有校本。 张金吾藏旧抄,题云:“《皇朝类苑》绍兴戊寅九月自序。”

《仕学规范》四十卷

宋张镃编。 明初印本犹依宋本,题曰:“皇朝任学归范。” 宋小字本。 张叔未有宋刊宋印本,白纸,极精。

《自警编》九卷

宋赵善璙编刊本。 明林珽?刊本。 元刊本。

《言行龟鉴》八卷

元张光祖编。 路氏有抄本。

《为政善报》十卷

宋叶留撰。留字景良括苍人,采取经史各说及当时宦迹,录其功在生民庆留后裔者,以成一编,取于官师相规,为有位劝,用意忠厚,考证精详,同时陈相为注其出处。此其前编,惜后编已逸。 阮氏从元刻本录以进呈。

《松窗百说》一卷

宋李季可撰。季可永嘉人,摭拾古今事实而各为论说,凡百条,王十朋极称赏之,谓其有益风教。阮氏以进呈。

《说郛》一百二十卷

明陶宗仪编。 顺治丁亥陶氏刊本。 又陶?编《续说郛》四十六卷存目。 路小洲云:“坊中所售《五朝小说纪事》一书,即用《说郛》原版移易次第改标行目为之者。” 又明人有书帕本,往往刷印此书十种,即称某丛书,余尝见《唐宋丛书》既是也。 朱修伯曰:“浙东有两抄残本,尚是南村原本,刊本不足凭,最多谬误。” 明人刊本有一百卷,校刊本不同,藏嘉定吴氏,又一部藏常熟陈子正家,惜二书皆缺二十卷。

《养正图解》全卷

明焦竑撰。竑有《易筌》已著录。万历间,竑以修撰为皇子讲官,编此进之,备采前言往行可为则效者,绘图而详为之说,卷首竑序并一时知名之士也。 阮氏以进呈。

《玉芝堂谈荟》三十卷

明徐应秋编。 蒨园刊本。

《元明事类抄》四十卷

国朝姚之駰撰。 路氏有抄本。

右杂家类杂纂之属

《俨山外集》三十四卷

明陆楫撰。 四库汰去四卷。

《古今说海》一百四十二卷

明陆楫撰。 嘉靖甲辰云间陆氏刊本。 道光辛巳吴门西山堂翻刊本。

《少室山房笔丛正集》三十二卷、《续集》十六卷

明胡应麟编。 明万历丙午刊本。

《钝吟杂录》十卷

国朝冯班撰。 康熙中刊本。 《借月山房汇抄》本。

右杂家类杂编之属

子部十一

类书类

类书如名之《永乐大典》二万二千九百卷,本朝之《图书集成》一万卷,囊括群书卷帙太大,未见此目。

《古今同姓名录》二卷

梁孝元皇帝撰。 《函海》本。

《世本辑补》十卷

嘉庆戊寅秦谟纂辑本。

《编珠》二卷、《续编珠》二卷

隋杜公瞻撰, 高氏刊。 嘉靖甲戌刊巾箱本。

《艺文类聚》一百卷

唐欧阳询等奉敕撰。 嘉靖丁亥胡缵宗刊小字本。 万历丁亥王元贞刊中字本。 明闻人诠刊本。 明兰雪堂活字本。 张月霄小字本,每页二十八行,行二十三字。 闻人本有冯己苍据宋刻校。

《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

唐虞世南撰。 明陈禹谟增改刊本最劣。 陶九成改此书为《古唐类苑》,季目有抄本一百六十卷,又名《大唐类要》,孙渊如、严铁桥、张金吾并有旧抄本,为经增改。 胡心耘有明抄本,又有影宋本,闻有善本为福建陈征之购去。 朱修伯曰:“国初所有原本,竹诧所储名《大唐类要》抄本,后归汪小米家,颇劣。遵王所储名《古唐类苑》,最为精,抄后归季苍苇,又归黄荛圃家,又曹栋亭藏本后归张月霄,然诸本皆错讹难读。严铁桥合校诸本以付刊,三十八卷而止,闻往岁有苏人开雕,未知果否。” 丁禹生有艺海楼抄本《大唐类要》当据小米本。 郘亭有明抄本。

《龙筋凤髓判》四卷

唐张鷟撰。 万历乙酉张氏重刊本。 湖海楼丛书本。 学津讨源本二卷。 无注元刊本二卷。

《初学记》三十卷

唐徐坚等奉敕撰。 嘉靖十年锡山安国桂坡馆刊。 嘉靖十三年晋府刊本佳。 万历丁酉陈大科刊。 万历丁亥徐守铭宁寿堂重刊安国本。 明晋陵杨氏九州书屋重刊安国本。 古香斋刊巾箱本。 又嘉靖二十三年沈王刊本。

《元和姓纂》十八卷

唐林宝撰。 嘉庆七年洪莹增校刊本十卷。

《白孔六帖》一百六卷

唐白居易宋孔传撰。 明嘉靖刊本。 《天禄后目》有宋刊《孔氏六帖》三十卷,乾道丙戌刊于衢州,乃书成初刊之本。 王兰泉有宋刊白帖三十卷。 汪氏有宋本。

《小名录》二卷

唐陆龟蒙撰。 《稗海》本。

《蒙求集注》二卷

晋李瀚撰。 万历初吴门顾氏刊本。 学津讨源本。 金三俊补注。 乾隆癸卯金雨堂刊。 日本佚存丛书李氏原注本。 姚若有永乐间张权刊本三卷。 吴兴周氏谓元遗山《十七史蒙求。序》引唐李华作此书序云云,则为唐李瀚无疑,四库误也。 李华序佚存本有。 又有天宝五年八月饶州刺史李良上表。

《事类赋》三十卷

宋吴淑撰。 嘉靖壬辰内江赵鹭洲守苏刊与郡斋,据华家宋本校。 嘉靖中俞安期仿宋刊本。 乾隆甲申华氏剑光阁并《广事类赋》刊本。 宋刊大字表在目后,不甚佳。 元刊黑口本每页二十二行,行二十字。

《太平御览》一千卷

宋李瀚等奉敕撰。 万历元年黄正色活字本。 浙人倪炳文续订刊本。 嘉庆九年常熟张氏仿宋本佳。 嘉庆丙寅扬州汪氏活字本。 嘉庆十三年鲍氏刊,今通行。 宋刊小字本每页二十二行,行二十二字,藏吴门黄氏,不全。 孙渊如曰:“吴门周明经锡瓒藏有明文渊阁残本三百六十卷,黄孝廉丕烈有明本,余属何上舍元锡合抄成书,尚缺六十五卷,以明刊抄补,视黄正色本稍为完善。 昭文张氏宋刊残本六卷,每页二十六行,行二十字,谓与周氏文渊阁本同。”

《册府元龟》一千卷

宋王钦若撰等奉敕撰。 康熙壬子五绣堂刊本。 杨湖孙氏旧抄本。 昭文张氏有旧抄北宋本,缺三十卷;又有北宋刊残本九卷,每页二十六行,行二十四字,汲古阁藏。 抱经楼目有《册府元龟独注》十二册,未详何人。 明崇祯壬午刊本。 此书有明刊半页八行本。

《事物纪原》十卷

宋高承撰。 正统戊辰南昌阎敬刊本。 正统中赵弼增删本二十卷。 格致本。 惜阴轩丛书本。 张志《事物纪原集类》二十卷,致爽阁校宋本。 高承书明刊本十卷校者据宋闵中刻本,分二十卷,与《直斋书录》合,卷十四明刊七州郡方域门,明本作部驿,下校补“敕书楼”、“鼓角楼”、“酒务”、“递补”四事计二百有余字,每卷有毛褒印记,或即褒手校。

《实宾录》十四卷

宋马永易撰。 《说郛》本不全。

《书叙指南》二十卷

宋任广撰。 嘉靖六年山西刊本。 雍正三年金汇刊本。 惜阴轩本。 《墨海金壶》本。 《珠丛别录》本。

《海录碎事》二十二卷

宋叶廷珪撰。 万历戊戌沛刘应广刊本。

《班左诲蒙》三卷

宋左通奉大夫徽猷阁待制除提举万寿观实录院修撰程俱撰。《直斋》著录后有绍兴三十一年五月日南剑州雕匠叶昌等镂版一条,取左班二书常言细事与夫古言异字、名物制度之微猎取殆尽,以《公》、《谷》附焉。政和三年癸巳六月自序,张氏《志》旧抄本。

《古今姓氏书辨证》四十卷

宋邓名世撰。 嘉庆七年洪氏刊本。 守山阁以宋残本校,附校勘二卷。

《帝王经世图谱》十六卷

宋唐仲友撰。 季氏《目》有宋刊本八卷六本。 道光间杭州瞿氏刊本提要称此书奉命剞劂而聚珍版书百三十余种无之。盖随时摆印多寡不同,故流传亦异耳。 朱修伯曰:“原版尚存于浙东唐氏。”

《职官分纪》五十卷

宋孙逢吉撰。 路小洲有抄本。 丁禹生亦有旧抄,出玉玲珑阁,经藏于汪阆源。此书有后集二十六卷,各家书目皆未著录。

《历代制度详说》十二卷

宋吕祖谦撰。 提要称有元泰定三年刊本,久佚,从两淮马裕家抄本传录。 《淡生堂余苑》本十卷。 路氏有抄本。 张氏《志》载怡颜堂抄本十二卷,有泰定三年彭飞刊版序。

《永嘉八面锋》十三卷

不著撰人。 明薛应旗本。 都穆刊本。 卢雍校刊本。 湖海楼本。 巾箱本。

《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续集》四十卷

不著撰人。 嘉靖丙申刊本。 季《目》有宋刊《前》、《后》二集八十卷。 千顷堂书目有别集三十卷。 明刊本须要有别集宋刊小字本。

《事文类聚前集》六十卷、《后集》五十卷、《续集》二十八卷、《别集》三十二卷、《新集》三十六卷、《外集》十五卷、《遗集》十五卷

宋祝穆撰。 《新集》、《外集》元富大用撰,《遗集》元祝渊撰。 明万历甲辰金溪唐氏重刊本。 宋元旧版遗去《遗集》。 元刊本无《新》、《遗》两集。 万历丁未刊本。 此疑即邹本,俟考。

《记纂渊海》一百卷

宋潘自牧撰。 万历己卯刊本。 季《目》有宋刊本一百九十五卷。 吴门汪氏藏宋刊本有抄补。

《名贤世族言行类稿》六十卷

宋张定撰。 四库依宋坊刊本。

《群书会元截江网》三十五卷

不著撰人。 四库依元麻沙本。 明宏治十一年赵淮刊本。 彭芸楣有《通用启扎截江网》“庆寿”一门。

《鸡肋》一卷

宋赵崇绚撰。 百川本。 《说郛》本。 《学海类编》本。 《墨海金壶》本。 《珠丛别录》本。 学津讨源本。

《小字录》一卷

同类推荐
  • 升仙传

    升仙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太上灵宝净明九仙水经

    太上灵宝净明九仙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童诗

    神童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佛说苦阴经

    佛说苦阴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通神境

    通神境

    因为意外沈宁的紫府内融入了一枚玉牌,玉牌让他紫府发生了转变,却不想意外的转变不但带给了他无限的好处,也给他带来了无尽的麻烦。吃东西就可以增加修为,是不是太爽快了一些?
  • 九幽鬼王

    九幽鬼王

    上古仙侠时代落幕,整个世界都进入了末法时代,而在末法时代的华夏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希望大家敬请期待
  • 宁夏五千年史话

    宁夏五千年史话

    本书讲述了如何选择店址、店铺的装修、开业大吉时的广告宣传、投资置业的策略、创造财富的方法等内容。
  • 白莲净世

    白莲净世

    净世白莲,净化万物,纤尘不染。白衣剑宗秋枫遭遇灭世雷劫,身死返混沌,成为一株三十六品净世白莲,化形白莲道人,认盘古为大哥,斗魔神,成就赫赫威名。盘古开天身陨,白莲道人成为洪荒世界的守护者。这一世的三清还会拜鸿钧为师吗?女娲还会是人族圣母吗?不一样的洪荒,尽在《白莲净世》。喜欢《白莲净世》的朋友不防花几秒钟的时间收藏一下哦,白狐感激不尽。白狐刚建了一个群,路过的写手可以加一下哦,进来交流一下经验。群号:187122193,欢迎各位的加入哦!白狐期待着......
  • 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数学之乡浙江温州诞生的数学才子谷超豪,少年时期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活动和抗议国民党倒行逆施的斗争。在迎接解放的特殊战线上,他为新中国保留科技人才和保护设备器材做出了特殊贡献。他以他的专长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在数学路上屡建奇功。最难能可贵的是,每当他开出一条通往金矿的新路后,他会把金矿让给助手学生继续挖掘下去发表后续成果,而他则转而根据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去接受下一个挑战,并通过科技前沿的需求来引领数学研究的未来。
  • 邪王独宠:萌妻发誓要反攻

    邪王独宠:萌妻发誓要反攻

    秦云钏受太后指令嫁给步邃影,但新郎却只给秦云钏留下了一座空府。后来,秦云钏明白了步邃影为什么要这么做,这和她身体的原主消失的八岁前的记忆有关。可即使这样,秦云钏也不能原谅步邃影把她抛下,便把整个纪王府甚至整个皇城闹得天翻地覆,全部都交给步邃影来收拾残局,这也是她这个从现代那么多好玩的地方穿越到这么无聊的古代的唯一消遣。可步邃影毫无怨言,把她宠到了骨子里。既然这样,那秦云钏便决定,只有在床上反攻了!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蒙古开国君主,著名军事统帅。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蒙古人,庙号太祖。成吉思汗生于蒙古贵族世家。
  • 一见云英便爱卿

    一见云英便爱卿

    14岁,周颖见慕卿的第一句话便是“你是一见云英便爱卿的卿么”,自此两人的生活便因琴生情……20岁,周颖质问慕卿“与卿俱是江南客,你是不是我的过客”……这是一个爱情与责任的故事,我们不能因披上爱情的外衣,就可以肆无忌惮的伤害爱我们的人。
  • 神途之回到原点

    神途之回到原点

    一个拥有着九十九种神通的牛人回到都市的日常这是一个神祇的轮回,意图那名为‘自由’权柄。故事属于慢热轻松无敌文,不脑残,不种马,不会见到美女就走不动。有日常有感动有装逼打脸。(神是没有所谓的形态和性别的,所以有洁癖的请绕路)
  • 暴力史

    暴力史

    手指是80后的年轻作家,但是他从不曾把视角局限在青春的风花雪月和愤世嫉俗中。他以老练、平实、不动声色的精准笔力描摹着年轻人的挣扎与彷徨,甜蜜与哀伤,沉着而不失尖锐,简洁而意味深长。《暴力史》为青年作家手指的中短篇小说集,共收录手指发表在《人民文学》《收获》《大家》等刊物上的小说17篇,包括在文学圈与青年读者中有广泛影响的《寻找建新》《我们为什么没有老婆》《齐声大喝》《我们干点什么》《马福是个傻子》等等。作为书名的《暴力史》则借用了中国武侠小说的模式,想象了古典与现代混搭的武林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