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33700000002

第2章

二学行次第者。一切万行以闻法近善知识为初。涅槃二十五云。一切众生以听法因缘。得近大涅槃。一切众生以听法故。则具信根。得信根故。乐行布施.戒.忍.精进.禅定.智慧得须随洹果.乃至佛果。是故当知。得诸善法皆是听法因缘力故 又云。信心因于听法。听法.因于信心。如是二法亦因亦因因亦果亦果果。又正理五十八云。初业地中所习行仪极为繁广。欲通解者。当于众生所集观行诸论中求。以要言之。初修行者。应于解脱具深意乐。观涅槃德背生死过。先应方便亲近善友。善友能为众行本故。具闻等力。得善友名譬如良医。乃至广说。又四预流支。一亲近善友。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如是等文诸经皆有。闻而不信。犹胜不闻。故法华云。时若法众闻不轻言汝当作佛。虽谤不信随于地狱。以是因缘值无量佛。后遇不轻皆发大心 就三乘法中。皆须先学小乘有教后乃可学大乘空教。所以得知。有多文证故。一十轮经第六云。善男子。若诸众生。于声闻乘法.独觉乘法。未作劬劳正勤修学。如是众生根机下劣精进微少。若有为说微妙甚深大乘正法。说.听二人俱获大罪。亦为违逆一切诸佛。所以者何。若诸众生。于声闻乘。独觉乘法。未作劬劳乃至。而听受大乘正法。如是众生实是愚痴。自谓聪睿。乃至。如是众生所有罪报。皆为未求听习声闻.独觉乘法。先求听习大乘正法。如是愚痴。断灭论者下劣人身尚难可得。说当能成贤圣法器。乃至。如是众生所有过失。皆由未学声闻。独觉乘法先入大乘 二解深密第二云。我为未种善根。未清净障。未成就相续。未多修胜解。未积习福德.智慧二种资粮。依生死自性定说诸法。彼闻随分解了无常无恒等。令种善根等 此指第一时小乘教已 若已种善根 乃至 已积习福德.智慧资粮等。又依三种无自性性。说一切法皆无自性。依相无自性性等说一切法无生灭等 此指第二时大乘教也 又下文云。若有众生已积习上品善根 乃至 上品福德.智慧二种资粮。闻我善说无生灭等法中。信是佛说。善知取舍。即能速证无上菩提。若修下品五事。闻我此说信是佛说。得无量功德。生自见取。谓一切法皆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等。生自见取故。退失无量智慧。若不修五事闻我此说。生大业障诽谤不信 准此经文。由闻有教修行五事。由有五事能信大乘。若不修五事即谤不信。故知亦定须先学小乘后学大乘。由斯诸佛出世先说小乘。后说大乘 三大般若四百六十五遍学品云。善现。若不遍学声闻乘法.独觉乘法。终不能得菩萨见道 四涅槃经云。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幼小未堪。恩教半字。后渐长大方教满字 五菩萨戒本云。菩萨受学菩萨戒者。若学小不学大。是犯非染污。学大不学小。是犯亦染污 六法华经.大智度论.四分律等。皆云。众生不堪闻大乘故。不及默然入于涅槃。因梵天王请先说小乘。准此等文。故知。欲学大法。须先学小乘法也 今详。经说先学小乘后学大乘略有四意。一大乘深妙难信即生谤故。法华经云。若但赞佛乘。众生没在苦。谤法不信故。堕于三恶道。二生断灭见故。十轮经云。若诸众生于声闻乘.独觉法乘。未作劬劳正勤修学。根机未熟根机下劣。精进微少而便听受微妙深甚大乘正法。如是众生实是愚痴。自谓聪睿陷断灭边。堕颠狂想执无因论。三不学小乘唯学大乘。自谓学大乘者。于声闻乘若人及法。轻毁诽谤招大苦报。故十轮云。或小听受无上乘法。便于诸佛共所护持声闻乘法.独觉乘法。诽谤毁呰。障蔽隐没。不令流布。为求名利唱如是言。我是大乘是大乘党。唯乐听习受持大乘。不乐声闻.独觉乘法。亦不亲近学二乘人。如是诈称大乘人等。由自愚痴憍慢势力。乃至。修学二乘法人诽谤毁辱。令无威势 又云。若于三乘随轻毁一品至一颂。不应亲近或与交游。或共住止。或同事业。若有亲近。或与交游。及共住止。或同事业。俱定当堕无间地狱。乃至。受大苦恼难有出期何以故。善男子。我于过去修菩萨行。精勤求证无上智时。或为求请声闻乘法。下至一颂。乃至。弃舍自身手足。血肉皮骨。头目髓脑(余二亦尔)。四若不先学有教精习善根等。即当多诸障难不能信解 问曰。若尔何故诸大乘经。多分毁学小乘。赞学大乘是究竟行。答十轮经自会释云。是故三乘皆应修学。不应憍傲妄号大乘谤毁声闻.独觉乘法。我先唯为大乘法器坚修行者。说如是言。唯修大乘法能得究竟。是故今昔说不相违。梵网经等皆准此会释 若尔岂无大乘种姓不假积习。唯闻大乘而能信解。答三乘种姓要因先习善根。无有法尔本性三乘差别故。优婆塞戒经第一云。不以性故名为菩萨。众生有界名为欲心。心如是欲善业因缘。发菩提心名菩萨姓。如是等文非唯一二。又小乘法有二。一小乘法。谓说有教苦.空.无常.及缘起等。二者发小乘心。此说依其有教。积习善根。方能信大。不说先发二乘心。后方学大乘。不发二乘心。发大乘心者。虽学小乘。不名不定。名菩萨性 今应反难。若尔。不因遇缘积习善根方能信大。遇说而能生其信者。先佛应已度尽。何为至今犹有般涅槃性者堕三恶道。而论中说地狱成就三无漏根 问有立云。若有法尔涅槃种姓.及一乘根机等。即有异相。谓性自然于厌生死。爱乐涅槃。薄小烦恼。不行粗恶断善根等。广翻无性之相。此说为是为非。答此说非也。问所以得知。答违理.教故。言违理者。无始已来能厌生死爱乐涅槃。薄少烦恼不行粗恶。渐渐熏修。并应先已般涅槃界。时无始故。因行庄严论说。一向行恶并断善根。善因不具名时边无性。今犹有也。又若有本性即有印相者。普断善根一向行恶。与无种姓相。有何别而知是菩萨.及一乘人 言违文者。善戒经。瑜伽论。地持等言。菩萨细性无因而得。共许此是菩萨本性。经论之中唯有二印相。一细性印相。二具二性相。细性印相唯佛能知。如何凡夫辄说相别。具二种性有六印相。一切众生知。凡可知相非本相。如何有相可知是本性相。又璎珞经云。善财王子等。六住已前退断善根。堕无间狱。无恶不造。此等何相知是菩萨。又唯识论等。皆云瑜伽五十二真如所缘缘种。是菩萨本性瑜伽论云一切皆有真如所缘缘 以皆有故就障分性。因既平等。相云何异。故知。就人说相有.无不同。定非本性。若言法尔无性有相可知。除声闻地有何文证。今时能信大乘法者。皆是先世曾种善根。故般若云。若于此经生一念净信者。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所种诸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唯上所明。此论彼机通其五性。一切万行之根本故

三教起因缘者。就中有五。一一切教起缘。二三乘教起缘。三空有教起缘。四三藏教起缘。五此论教起缘 一一切教起缘者。一切诸佛因中发愿。皆为度脱一切众生令得成佛。三无数劫行菩萨行。证大菩提。不为众生生人.天中取小果故。求大菩提行多苦行。故法华经云。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谓以佛之知见开示悟入一切众生。又般若论发大菩提有四心。谓广大.第一.常.其心不颠倒。广大.第一者。欲令一切众生得无余涅槃。无余涅槃者简异小乘涅槃也。一切大乘经意皆同。智论云。有三乘道.及人.天道菩萨法应引道众生于大乘道中。不住大道者着二乘中。不住涅槃者着人天福乐中。作涅槃因。大般若经.法华意亦同也。准上所引经论文意。一切菩萨行菩萨行。演说三学.三乘.三藏皆为佛乘 二三乘教起缘者。就中有二。一正。二兼。正者。谓为求声闻乘者转四谛法轮。求缘觉者。说十二因缘。求大乘者说六波罗蜜。兼者说三乘法通为三乘人。诸论中说总别念住.加行位中声闻乘人。亦修三义观缘起.及七处善.四十四智.七十七智等。故大般若遍学品云。三乘见道已前皆须遍学。故知四谛.十二缘.六波罗蜜等。通为三乘说也 三空有教起缘者。说有教。为未种善根。未清净障。未成就相续。未多修胜解。未积集福德.智慧资粮。说诸法有性有生有灭是不安稳等。种善根。乃至。令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若已种善根。乃至。已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者。佛又依三无性。说一切法皆无自性。谓相无自性性。生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又依相无自性性。胜义无自性性。说一切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又为发趣声闻乘者。转四谛法轮。即是有教为声闻说。唯为发趣修大乘者。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此则唯发趣大乘者说其空教。此就显相。理实说有通为三乘。说空亦通三乘。三乘定性闻般若者。皆证自乘无漏地故 四三藏教起缘者。说素呾缆藏依力等流。一为众生得增上心学论道故。二为众生种种杂说故。三令诸众生种善根故。四为未入正法令入正法故 说毗奈耶藏依悲等流。一为众生得增上戒学论道故。二为众生说诸学处故。三为已种善根者。令相续成就故。四令入正法者。令受持学处故 说阿毗达磨藏依无畏等流。一依增上慧学论道故。二分别诸法自.共相故。三为已成就者。令得正解脱故。四为已受持学处通达诸法真实相故 问素呾缆中有毗奈耶等。毗奈耶中有阿毗达磨等。阿毗达磨中有素呾缆等。此则三藏无有差别。答婆沙一说从胜立名 此经律论中虽一部内兼明三藏。然说就多分立藏名。二即从所明立三藏名。此谓三藏不全分部。随所明义。即依彼文立三藏别 问何故弟子唯造对法。不造素呾缆藏及毗奈耶藏耶。答素呾缆藏次第所显。谓素呾缆中应求次第。何故世尊此品无间宣说彼品等 此随当时机宜次第佛为教主。佛在世时承佛神力。如此说者亦同得名经。佛灭度后弟子不可自造经也 毗奈耶藏缘起所显。谓毗奈耶中应求缘起。世尊依何缘起制立彼彼学处制立学处唯在于佛不在弟子。虽亦有别教诫学徒。然不名为毗奈耶藏 阿毗达磨应求诸法真实性相。不应求彼次第缘起。或前或后。或无缘起说。俱无过失唯此弟子释佛所说幽隐法性故。亦得名阿毗达磨。故弟子所制得名对法。非经.律也。然有弟子释经及律。皆名为论不名经.律唯此弟子造论释佛三藏 五此论缘起者。世亲菩萨。健驮罗国人也。先于一切有部出家。因即受持彼部三藏。后学经部将为当理。于有部义时怀取舍。菩萨。更欲往迦湿弥罗国。研檄有部考定是非。恐彼诸师情怀忌惮。遂改本名潜往寻究。时经四载。有部三藏文义无遗。数以经部异义难破有宗。时有罗汉。名塞建陀。唐言悟入。即是众贤之本师也。此阿罗汉。频被诘问怪其神异。遂入定观知是世亲。密告之曰。此部众中。有未离欲者。恐当致害。长老。可速还本国耳。因即归还制此论颂。使人赍往迦湿弥罗国。时彼国王。及诸僧众闻皆欢喜。严幢幡等。出境而迎。摽颂于香象前后引从至国。寻读。咸诵世亲弘我宗义。时彼悟入告众言白。此非专弘有部宗也。颂置传。说似为不信。如其不尔。请释即知。于是国王。及诸僧众。发使往请。菩萨奉珠珍。论主受请为释本文。凡八千颂。还使寄往。果如悟入之所言也。世亲论主。意无朋执。依第一时制造此论。同第一时 依第二时造般若论说诸法皆空。同第二时意 依第三时释摄论等。旨趣同其解深密意 依第四时述法华论。明二乘无灭。与前三教别。依如来藏无上依经等诸大乘经述佛性论。会经中说一分决定无涅槃法。以为不了 依涅槃经造涅槃论云。法华前经总为一教云。以生死度众生为船。法华经为一教。以万行为船涅槃经为一教。以无生灭为船 依前后教述六种论。随经义别而无朋执。此论既依四谛。旨归同于初说。三乘实灭。识唯有六。心外有境。就初法轮分二十部。此论多据婆沙以制颂。长行中唯以理胜为宗。非偏一部。然于中间多以经量为正义也。又正理破此名俱舍雹。众贤论师欲定宗趣。菩萨能仁避而不对。众贤寄尽谢过。并附俱舍雹屈菩萨评定云。若其无理请便火焚。若有行当愿为流传 论主披检将为有理。改俱舍雹名顺正理。准此。菩萨岂有偏执。故知。此中理长为是。非定一宗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超兽争霸——冥界崛起

    超兽争霸——冥界崛起

    二十万年,冥界受到恶魔大军燃烧军团的入侵差点毁于一旦,当时群雄割据,争霸大陆。直到燃烧军团的恶魔毁灭了大片领土后,这些势力才联合起来击退了燃烧军团。有无数的族群的战争中毁灭,又有无数的族群在战后崛起,其中狼族就是战后崛起的一支,直到他们在天暝的带领下,一统整个冥界……
  • 干泪眼

    干泪眼

    人的眼睛如果一直受到泪水的浸泡,就会失明。凡事总有例外,《医宗禁见》记载,人的肝血不足,眼睛便会迎风流泪,越十年不死,即成干泪眼。看透阴阳,超越五感......
  • 大唐风语

    大唐风语

    了解过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贵族吗?他们做过什么,又因何消失?跳入历史长河,与崔绍唐一并穿越时空,来到开元年间。这里五姓七望,同气连枝、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里皇权升扬、帝威四溢、明是栈道暗中陈仓!崔绍唐该努力抓住贵族的尾巴,还是轻松攀附皇权的高枝,亦或者搏命逆行拳打脚踢开天辟地?他是选与李太白对酒当歌,陪杜工部修草棚,还是看公孙大娘舞剑,观杨玉环跳霓裳羽衣?不管怎样,这都是一个值得记载传说的故事,一个关于穿越者的故事。
  • 契约婚姻

    契约婚姻

    她是怪怪女还是乖乖女?在职场上发挥女强人的魅力,在生活中跟好姐妹在一起又是怎样的闹腾?他是她心中的“大神”,她是他心中的“赫卡忒”,被迫安排相亲结婚,互相不知道心中有彼此,演绎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故事。尝试各种背叛后,她将如何面对?
  • 王,你的爱在初夏

    王,你的爱在初夏

    她遇见他,他一眼爱上了她,她心里也住着他
  • 诺与谎

    诺与谎

    不要再跟我谈对与错,我根本无意跟你辩驳诸神的诺与谎。你可以随意标榜我的善恶,但命运既然对我不公,我就要将命运女神践踏,这不是亵渎,只为复仇。
  • 爱在曾何几时

    爱在曾何几时

    多少黄昏烟雨斜檐,翻开诗篇,勾起一纸江南。“爱我是多久?”看着他,我最终还是问了出来,内心却是忐忑不安。“一辈子。”“一辈子,又有多长?”“说长不长只是弹指间,说短不短确是一生。”仰望着夜畔星空,脸上笑颜如花,“因为你是,磊磊,所以我也给你承诺。”轻拿着他的手,放在我的胸口,“这里为你跳动,时间是…永远…”虽然不知道一辈子有多长,你爱我有多久,可是,这里,永远只为你而加速跳动。
  • 护理美学与礼仪

    护理美学与礼仪

    本书编写着力构建具有护理专业特色和专科层次特点的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根本,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紧密结合,力求满足学科、教学和社会三方面的需求。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两大板块。其中,基础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构建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位一体的基础理论教学体系。专业课围绕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突出护理、注重整体、体现社区、加强人文的原则,构建以护理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结合;注重整体优化,处理好不同教材内容的联系与衔接,避免遗漏和不必要的重复。
  • 误惹耍赖妖孽殿下:万千宠爱

    误惹耍赖妖孽殿下:万千宠爱

    他,身份尊贵、冷酷无情、是人人敬怕的新一代王者。他以为会孤独终老,却遇见了她……一见钟情,倾世温柔,只为博得佳人一笑,可佳人却丝毫不留情。她卖萌耍宝,一路幸运,遇见他是她一生的败笔,比她还要无赖……看她如何斗赢这个传说中杀人于谈笑间的无赖。
  • 远山堂剧品

    远山堂剧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