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35000000135

第135章

然说见言至亦是见者。通本论文。以实而言。尽.无生智息求非见。以本论中解其十智。一一皆言智见等八。至尽.无生犹说见者。乘言便故 又解尽.无生智。若据息求即不名见。于诸谛理现照转故亦名为见。由此本论亦作是言。且诸智亦是见

如是十智相摄云何者。问

谓世俗智至六少分者。答。谓世俗智摄自一全。他心智一少分。法智.类智各摄自一全。苦.集.灭.道.尽.无生.他心智七少分。苦.集.灭智各摄自一全。法.类.尽.无生四少分。道智摄自一全。法.类.尽.无生.他心五少分。他心智摄自一全。法.类.道.俗四少分。尽.无生智各摄自一全。苦.集.灭.道.法.类六少分

何缘二智建立为十者。此下第三明建立十智 问。何缘有漏.无漏二智建立为十

颂曰至为因生故者。答。由七缘故立二为十。一自性故立世俗智。体是有漏。世俗法故。此世俗智非以无漏胜义智为自性故。若据前文亦从境立名。故前文言。前有漏智总名世俗。多取瓶等世俗境故 二对治故立法.类智。法智全能对治欲界。类智全能对治上界。灭.道法智虽亦能治上界修惑。而非全故 三行相故立苦.集智。此二智境体无别故。但由能缘行相不同。由无常等四行相故立苦智。由因.集等四行相故立集智 又解行相在境。此二智境体虽无别。约行不同分成苦.集 又解行相通在能缘及所缘境。由彼境上有无常等八种行相。能缘之上似彼八行说名能缘。此二智境体虽无别。约行分二 四行相.境故立灭.道智。此二行相有差别故。一作灭等四种行相。一作道等四种行相。行相三解准前应知。此二境界有差别故。一缘无为。一缘有为。由行不同.及境差别立灭.道智

五加行故立他心智。从加行立名。以心是主故初唯知心 六事辨故建立尽智。谓阿罗汉事辨身中最初生故 七因圆故立无生智。具以见.修.及与无学一切圣道。为同类因生故名因圆。初尽智生虽以见.修圣道为因。未以无学圣道为因。不名因圆。后相续位。虽亦无学圣道为因应名因圆。据初说故。或彼尽智非无生智为因故生。不名因圆

如上所言至治上欲耶者。此即第四明法.类兼治。牒前问起。如上所言。法智全能对治欲法。类智全能对治上法。为有少分法智治上界耶。为有少分类智治欲界耶

颂曰至无能治欲者。答。修道所摄灭.道法智。兼能对治上界修断。欲界灭.道胜于上界苦.集法故。故缘下胜能治上劣。欲苦.集粗。上苦.集细。缘粗不能治细。故苦.集法智。不治上修惑。又复已除自界怨已。能兼对治他界怨故。由此类智无能治欲。故正理云。要于自界所作已圆。方可兼为他界所作。非诸类智已事成时。他事未成。有须助义。故无类智治欲界法(已上论文) 又婆沙一百五十八云。问若以灭.道法智。离色.无色界修所断染时。彼色.无色界修所断法无漏离系得。为法智品摄。为类智品摄耶。若法智品摄。此不应理。彼法及断。类智所知故。若类智品摄。亦不应理。彼断及得。法智所证故。有作是说。彼离系得类智品摄。问岂不彼断及得法智所证耶。答虽法智所证。而类智所知故。有余师说。彼无漏离系得。法智品摄。问岂不彼法及断。类智所知耶。答虽类智所知。而法智摄法智所证故。评曰。此中初说为善。以类智品是彼不共决定对治故 于此十智中至谓离空.非我者。此即第三明十智行相。就中。一明十智行相。二明行摄净尽。三明实体能所 此即明十智行相。论曰至四种行相者。释初行颂 等谓等取假想观等。余文可知

他心智中至不缘想等者。释第二颂。无漏他心智虽作共相。是欣行故。而能别观。余文可知 问知他无漏心作道下四行相。知他有漏心何故不作苦.集八行相 解云将答此问。略作三门分别。一叙古解。二出过非。三述正义

叙古解者 第一远法师云。知他无漏心。道智为加行故作道四行。知他有漏心。不以苦.集智为加行。所以不作苦.集八行相 第二魏念法师云。若知他无漏心。作道下四行相。即知他心用尽。若知他有漏心。不作苦等八行相。即知他心用不尽。知苦不知集。知集不知苦。所以不作苦.集八行相 第三彭城嵩法师云。能缘所缘理事须等。所缘无漏心既是理观。能缘他心智还须作理观知。故知他无漏心。作道下四行相。所缘有漏心既是事观。能缘他心智还须事观知。故知他有漏心。不作苦.集八行相 第二出过非者。一破远法师云。本论既言有学八智展转相望皆容作等无间缘。而言道智他心加行。岂不相违 二破魏念法师云。无漏心上亦有四行。知一非余还不知尽。应当不作道下行相 三破嵩法师云。有漏暖等既作理观。能缘他心智。应亦作理观。若言非真理观是似理观。亦应他心智作似理观知。非事观知 第三述正义者。一解云无漏心胜。难可知故。有漏他心智不能知彼。要起无漏方能知彼。所以知他无漏心。作道下四行相。有漏心劣易可知故。有漏他心智。是能知彼故。不起彼无漏他心智知。所以者何。有漏他心智。从无始来数数修习。起时即易。无漏他心智。从无始来不多修习。起时即难。有漏起易故。知他有漏心。还起有漏他心智。无漏起难故。知他有漏心。不作苦.集八行观。起易足知。谁复舍易从难 问但应初定他心智。知欲界心。起时易故。二定已上他心智。应不能知欲界他心。起时难故。谁复舍易从难 解云欲知欲界心。必不故起二定已上他心智知。但为余事入二定等。因入彼定便起彼他心智。知欲界心也 难云亦可因为余事起无漏心。便起无漏他心智知他有漏心 解云从无漏心起有漏他心智易。起无漏他心智难。起易足知。故不起难 问入二定等知欲界心时。何故不还起初定他心智知欲界心。而起二定等知欲心耶 解云当地起易故起当地。异地起难不起初定 第二解云。欣观容可别知。故知他无漏心。作道下四行相。厌观必欲总遣。故知他有漏心。不作苦.集八行观。故正理七十三云。他身无漏心.心所法细故。胜故。非己有漏他心智境。其理可然。何缘己身无漏他心智。不能知他有漏心.心所。于有漏境无漏智生。行相所缘异此智故。谓无漏智缘有漏时。必是总缘厌背行相。是故决定不能别缘他心.心所成他心智。以诸圣智缘有漏时。必于所缘深生厌背。乐总弃舍不乐别观。缘无漏时生欣乐故。既总观已亦乐别观。如有见闻非所爱事。总缘便舍。不乐别缘。于所爱中则不如是。总见闻已亦乐别缘。是故于他有漏心等。必无圣智一一别观。成缘有漏心无漏他心智。以他心智决定。于他心.心所法别别知故。岂不亦有三念住摄苦.集忍智。虽有而非但缘一法。缘多体故(已上论文)

若尔何故至有贪心等者。难。若他心智心.心所法一一别缘。何故佛说如实了知有贪心等。准此经文。贪等与心俱时取也

非俱时取至及垢者。答。如取衣不取垢。取垢不取衣。取贪等心前后别取。非俱时取也

有贪心者至唯贪所系者。因解经中有贪心等。总明十一对心。此下第一释有贪心离贪心。泛明有贪心者。二义有贪。一贪相应名有贪心。二贪所系名有贪心。贪相应心具由二义。余有漏心唯贪所系

有说经言至应得离贪名者。此下诸师解他心智经有贪心等。说一切有部有一师说。此经中言有贪心者。于前二种唯说第一贪相应心。离贪心者。谓治贪心。即是有漏无漏善心。但能对治贪者名离贪心。若异我说有余师言贪不相应名离贪心者。余嗔等。惑相应者。应得离贪名。然不可说名离贪心。以染污故

若尔有心至离贪心等者。论主难。若尔有心非贪对治不染污性。即是无覆无记一分善心。应许此心非名有贪心贪不相应故。非名离贪心不治贪故。然彼亦是有贪心。贪所系故。等者等取有嗔心等。若非摄者。即有十一对摄心不尽

是故应许至名有贪心者。论主难讫复作是言。是故应许说一切有部余师所说。为贪所系名有贪心。对治贪心名离贪心。其离贪心同第一师。故不别说。故婆沙云。如是说者好。谓贪所系故名有贪心。贪对治故名离贪心 又解后师既说为贪所系名有贪心。明知贪对治故名离贪心。唯取无漏若作此解可摄心尽。论主此文权难第一师立第二师。至后文中第二亦破

乃至有痴离痴亦尔者。此即类释。第二对有嗔.离嗔。第三对有痴.离痴。应知亦尔

毗婆沙师至相应知故者。第四对聚.散心。散动即是散乱异名。体即是定。约相续位数散动故立散动名。问散动定能除。散动定为体。智慧遣无明。无明慧为体 解云约相续位说定散动。若约刹那定亦不散。无明不尔。相续刹那皆无智故。故体非慧。余文可知。婆沙说聚心为略心。名异义同

西方诸师至说名为散者。西方诸师即是健驮罗国诸师也。婆沙云外国师

此不应理至道智者。毗婆沙师破。此不应理。诸染污心若与眠相应。应通聚.散故。眠故名聚。染故名散。又应违害发智本论所言。如实知聚心。具足有四智。谓法智.类智.世俗智.道智。又婆沙一百九十云。略心如实知略心。此四智谓法智.类智.世俗智.道智。散心如实知散心。此一智谓世俗智 此随所应如前。婆沙前卷释云。问何故此中不说他心智。答他心智知他相续心.心所法。此中如实智知自相续心.心所法。是故不说。复次他心智知现在心.心所法。此中如实智知过去心.心所法。广如彼释 又云。问此中复何故不说苦.集智耶。有说此中亦应说苦.集而不说者当知此义有余。有说。苦.集智是厌行相智。此中如实智是欣行相智。是故不说。有说。苦.集智缘所厌事。此中如实智缘所欣事。广如彼释 又云。不说尽.无生智者。此是见蕴但说诸见性智。非彼见性智是故不说 婆沙论文不简灭智。不知心故。此在绝言。若说睡眠名为聚心。准婆沙文。但应说一世俗智知。如何乃言四智知也。婆沙评家同此论破

沉心者至相应起故者。第五对沉心.策心。婆沙云下心.举心。名异义同

少心者至得少大名者。第六对少心.大心。少心者谓染心。少净品人所好习故。大心者谓善心。多净品人所好习故。故染名少。善名为大。或由三根少.多。或由价数少.多。或由眷属少.多。或由随转少.多。或由力用少.多。故名少.大。染心根少。若与独头无明俱起。即一根相应。若与贪.嗔俱起。即二根相应。以贪.嗔起必有相应无明故。故言极二相应。理实现染亦不名修。现在善法亦名为修。且望未来以明眷属。染心随转少。唯受.想.行三蕴故。善心随转多。散心虽复受.想.行三蕴随转。若在定心。通色.受.想.行四蕴随转。余文可知

掉心者至能治彼故者。第七对掉心.不掉心。能治彼故即是定心。故婆沙云。不掉心者。谓善心奢摩他相应故。或能治彼即是行舍。故婆沙云。不掉心者。谓善心行舍相应故

不静静心应知亦尔者。第八对不静心.静心。准掉.不掉释。又婆沙云。不静心者。谓染污心。不寂静相应故。一切烦恼皆不寂静性。静心者谓善心。寂静相应故。一切善法皆寂静性

不定心者至能治彼故者。第九对不定.定心。谓能治彼散动之心。即是定心。故婆沙云。不定心者。谓染污心。散乱相应故。定心者。谓善心。等持相应故

不修心者至容有二修故者。第十对不修.修心。不修心者。谓染心。得.习二修俱不摄故。修心者。谓善心。容有得.习二种修故。从来未得今时创得名得修。此通法俱及法前得。体现在前即名习修。此通初.后皆名习修。于善法中。或有得修非习修。如未来善今时创修。或有习修非得修。如曾修善体现在前。或有得.修亦习修。如未来曾修善今创现前。或有非得.修非习修。除前三相。非皆具有故置容言。故婆沙云。修心者。谓于得修.习修。随一或俱修心

不解脱心至容解脱故者。第十一对不解脱解脱心。不解脱心者。谓染心。体是染故。自性不解脱。于有惑身中起故。名相续不解脱。故婆沙云。不解脱心者。谓于自性解脱.相续解脱不解脱。解脱心者。谓善心。自性容解脱。相续容解脱。一切善心略有二种。一有漏。二无漏。若无漏者。名自性解脱。体离缚故。通学.无学。非诸善心法皆名解脱故置容言。善心依身略有二种。一有惑身。二无惑身。若依无惑身名相续解脱。此据出障名解脱身。非诸依身皆名解脱故置容言。谓善心中若自性解脱名解脱心。若依相续解脱身亦名解脱心。应作四句 或有善心自性解脱非相续解脱。谓学无漏心 或有善心相续解脱非自性解脱。谓无学有漏善心 或有善心自性解脱亦相续解脱。谓无学无漏心 或有善心非自性解脱亦非相续解脱。谓学有漏及异生善心 于四句中前三名解脱心。故婆沙云。解脱心者。谓于自性解脱相续解脱。随一或俱解脱心

如是所释至诸句别义者。经部师问。如是所释一即不顺契经。二不能辨诸句别义

如何此释不顺契经者。毗婆沙师问。如何我释不顺契经

经言此心至有观无止者。经部师答。经言此心云何内聚。谓心若与惛沈俱行。睡眠俱行。或内相应有止无观。谓无色定。或言内者。谓内心中非要在定。经部定.慧不俱起故。故言有止无观。如是等类皆名内聚。云何外散。谓心游涉色等五境随散随流。或内相应有观无止。谓未至.中间。或言内者。谓内心中非要在定。经部定.慧不俱起故。故言有观无止。如是等类皆名外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斗战龙皇

    斗战龙皇

    大周历五千年整,大陆极南火域,有个小国家叫唐国,这里有位纨绔废柴大少,叫叶凡天,他纨绔地活了十二年,又努力地修炼三年,一日,他在梦中莫名得拜了个美得不像话的老师,老师说,跟着我混,带你征战天下,唔,于是,充满梦想的少年踏上了未知的路途......
  • 挹娄之鹰图腾

    挹娄之鹰图腾

    挹娄(yilou),听说过吗?就是史籍中反复提到的满族的先祖。他们立族的年代相当于汉末至南北朝,纵跨三百多年,比他们后代子孙在中原立国的清朝,存续的时间都长。他们驰骋于:东到日本海,西至呼兰河一线,南至珲春至汪清附近,北至鄂霍次克海的广大区域。他们笃奉七星大神,以鹰为图腾生活在原始与封建社会的“交叉口”,由肃慎族而来,在汉族和夫余、沃沮、高句丽夹缝中诞生、成长、壮大,振臂一呼,举起猎猎七星大旗。他们的开国皇帝叫挹娄,以皇名为族名。皇城在七星河上游,现今的友谊风林……他们哪,他们……我的满族兄弟!我的东北兄弟!——波澜壮阔,可歌可泣。
  • 六道灵符

    六道灵符

    六道灵符,一个传说。一壶茶,一个故事。故事中有三种能力完全不同的人,有单纯武功内力,有驾驭符咒结界,有拥有特殊能力的血族,三种人相生相克……。希望大家能耐心品读。传说会随着小说的发展慢慢……渐渐清晰,故事也会越来越精彩。新手出道,请大家多关照,您的支持是小说写下去的动力。
  • 穿二代公主:预订驸马

    穿二代公主:预订驸马

    小猪公主生平有两大爱好,吃美食,看美男。三岁生日的时候,辛芙一眼就看中了超级小美男傅诚赐,这种极品美男当然要早点抢回来,霸道的辛芙当面文武百官的面抢了小美男的初吻。就在猪公主做着新嫁娘的美梦时,宫外传出她的美男驸马被女山贼抢走了。丫的找死,敢同她小猪公主抢相公,欠抽,找她算帐去……
  • 若夏在便有海

    若夏在便有海

    人,人,人,人,人,人,请相信,作者是一个人。
  • 重生之创世女皇

    重生之创世女皇

    重生!全手工精致机械猫!空间?还有漂浮岛下不爱说话的漫画美男……
  • 灵想

    灵想

    灵想——灵魂的构想世间最玄妙的东西——所谓的灵魂异世界!通过修炼揭密灵魂、探索灵魂存在的道路。这里的人类跟我们没有太大的区别,不同是的他们掌握了一种让灵魂觉醒的方法,这里没有集天地之力的强横魔法,没有强化身体到巅峰的灭世斗气,没有那些令人迷惑的异能......唯有修炼灵魂的灵魂师......诉说灵魂,全新的领域。未知的灵魂觉醒,未知的灵魂境界,未知的灵兽之地,未知的生之力,为知的人死之谜,未知的存在之谜......新人!新书!请支持!以最大的努力来换去你们的支持与信任。路过,请看看!谢谢!
  • 小公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小公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黑道恋歌:唯泪羽辰殇

    黑道恋歌:唯泪羽辰殇

    她,唯羽,从小到大到处被人追杀,只因为身上有权力之链,因为一场意外遇上了香港的老大,他们把唯羽带回了香港,本以为他们不会害我,难道也是因为我身上有权力之链吗?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样是黑道故事呢?
  • 一梦冥门

    一梦冥门

    冥皇,前世为冥门太子冥皇,在得知自己乃是被自己哥哥冥王所杀,父亲也被冥王囚禁,特别是亲眼看到妻子雪霞因为他两度受伤几乎陨落,决定亲情不再,大开杀戒,当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又得知了一个更大的秘密。当他站在巅峰,看到的又是什么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