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35000000032

第32章

世差别者至三世非得者。三世分别门。过去法有过去非得者。谓若在法前。若在法后。今时同在过去总名过去非得。有现在.未来非得者。皆是法后非得。据世横望虽皆法后。若据起用前后未来亦有彼法前非得 未来法有未来非得者。谓若是法前.若是法后。今时同在未来总名未来非得。虽复未来未有前后次第安立。约性类别。约容起用。说前后也。有过.现非得者。谓皆法前非得 现在法有过去非得者。唯有法前非得。有未来非得者。唯有法后非得。据世横望虽唯法后。若据起用前后。未来亦有彼法前非得。现在法决定无有现在非得。故正理云。以现在法与不成就不俱行故。有说现法无现非得。性相违故。旧俱舍云。现在法有现在非得者。此翻谬矣。若依婆沙一百五十八解非得云。一切非得总有三种。一在彼法前。二在彼法后。三非彼法前后及俱。所不得法亦有三种。一有所不得法唯有彼前非得。谓未来情数毕竟不生法。及入无余涅槃最后刹那心等。二有所不得法通有彼前.后非得。谓余随应有情数法。三有所不得法无彼前.后.及俱非得。而有非得。谓择灭.非择灭。必无非得可与法俱。以法现在前时。是所得者必有得故。非所得者无得。无非得故亦无唯有法后非得。非无始来。恒成就彼未舍。必起彼类尽故。然诸非得性羸劣故。唯成就现在一刹那。现在一刹那得已即舍。于未得彼法及已舍位。恒有此非得应知 解云非得三种可知。言有所不得法。唯有彼法前非得。未来简过.现。情数简非情。毕竟不生法。谓三类智边世俗智等。此法既毕竟不生。所以唯有法前非得。及三乘人临入无余涅槃时最后一刹那心等。谓未来有一类心。唯作临入涅槃心。从来未曾起彼种类。所以唯有法前非得。无有法后非得。等者等取相应法等。及无生智等。此无生智等一得不退故。亦无有法后非得 问最后心.及无生智等。起现前时。未来世中有彼法前非得性类。何不说有法后非得 解云凡言非得。约容起用说其前.后。未来非得约世前.后。实在彼后。以此非得不起即已。起必在彼最后等前。故说法前不名法后。第二.第三所不得法。及必无非得下可知 言亦无唯有至彼类尽故者。此是反解。显无唯有法后非得 若无始来恒成就彼法。于未舍位必起。彼种类入过去尽。可得唯有法后非得。非无始来恒成就彼法。于未断舍位。必起彼法种类。令尽入于过去。以彼种类无量无边不可起尽故。无唯有法后非得 问如断有顶见惑必无有退。已入过去者。岂非唯有法后非得 解云所不得法。约法种类说有非得。有顶见惑种类众多已入过去。虽复但有法后非得。在未来者即有法前非得故。彼有顶过去见惑。不可得说唯有法后非得 又解过去见惑。今虽但有法后非得。脱不现前即有法前非得。约容有说言有法前 又解过去见惑。约世而言唯有法后非得。而无法前非得。由彼过惑有未来法前非得 故。亦名法前非得。此未来一类非得。约世横望实在过去惑后。而名法前非得不名法后非得者。以此非得不起即已。起必在彼法前。由彼非得约容起用辨前后也。由斯过惑亦有法前非得。此中三解应知准前道类忍说

界差别者至是无漏应理者。界系分别门。非得随所依系故。一一法非得皆通三界系。定无非得是无漏者。非通不系。所以者何。由许圣道非得说名异生性故。以异生性定非无漏。随所依身是有漏故。引本论证。可知 问异生性。非得圣非得是有漏。圣不得异生非得是应无漏 解云一切非得皆随所依。所依有漏故皆有漏

不获何圣法名异生性者。问异生性所不得法

谓不获一切至应名异生性者。答。若在凡位。不获一切三乘圣法非得。名异生性。以本论中不别说故。此不获言表离于获。若获少分圣法即名圣者。若异此者而言获得一切圣法方名圣者。诸佛世尊。亦不成就二乘种姓。应名异生 又解此不获言。表离于获。若获少分即名圣者。虽圣身中亦有非得不获余圣法。而不名异生性。若异此者。而言但是不获一切圣法非得。皆名异生性。诸佛世尊。亦不成就声闻.独觉种姓圣法。应名异生 问何故凡身非得名异生性。圣身非得非异生性 答如婆沙四十五云。复有说者不得一切圣法。是异生性。问若尔则应一切有情皆名异生。无圣者成就一切圣法故。答虽无圣者具足成就一切圣法。而非异生。以彼非得杂圣得故。谓若凡身中圣法非得。不杂圣得者。是异生性。圣者身中圣法非得。杂圣得故。非异生性。彼得.非得恒俱生故。复次彼非得有二种。一共。二不共。不共者是异生性。共者非异生性。圣者身中圣法非得。一向是共故无前失。复次彼非得有二种。一未被害。二已被害。未被害者是异生性。已被害者非异生性。圣者身中圣法非得。皆已被害故无前失。复次一切圣法非得有二。一依异生相续现起。二依圣者相续现起。前是异生性。后非异生性。故无圣者名异生失 问非得于圣法说名异生性。非得于凡法应名为圣性 解云凡不成圣法。可说非得异生性。圣必成凡法故。彼非得非圣性 问圣性是何 解云谓诸圣法 难云即诸圣法皆名为圣性。亦可即诸凡法皆名异生性 解云圣法不通凡。可立为圣性。凡法亦通圣非皆异生性。故正理十二云。岂不如圣法即说是圣性。成就此性故名圣者。如是异生法.应即异生性。成就此性故名异生。此例不然。以诸圣法唯圣者可得。即圣法说为圣性。诸异生法圣者亦有。如何可立为异生性 问异生性体如上可知。未审。其名如何解释 答婆沙四十五云。尊者世友作如是说。能令有情起异类见异类烦恼造异类业受异类果异类生。故名异生。复次能令有情堕欲界故往异趣故受异生故。名异生性。广如彼释

若尔彼论应说纯言者。难。若尔本论应说纯不获圣法名异生性

不要须说至食水食风者。通。不要须说纯言。此不获圣法一句文中含纯义故。如说鱼类食水。龟类食风。虽无纯言。而亦知彼纯食水.风 有说不获至彼非得故者。第二师解。谓不获苦法智忍.及俱生法。名异生性。不可难我。言道类智得果时。舍此向中苦法忍故。彼忍非得还起。应成非圣。前苦法忍时。已永害彼异生性非得故。应知苦忍非得有二。一依凡身。非与无漏得俱行故。是异生性。故见道已前苦忍非得。依凡身故名异生性。二依圣身。与无漏得俱行故。但名非得。不名异生。道类智时。虽有苦忍非得。以依圣身不名异生。又婆沙四十五云。有作是说。不得苦法智忍是异生性。问若尔道类智已生。舍苦法智忍。尔时苦法智忍非得。应是异生性。是则住修道.无学道者。亦应名异生。答苦法智忍生时。害彼非得。令于自相续永不复生。故住修道.无学道者。于苦法智忍虽不成就。而不名不得。亦不名得。如眼根生时害彼非得。令于自相续永不复生。眼根灭已虽不成就。而不名不得。亦不名得。此亦如是。故无前过。复次道类智已生。苦法智忍虽不成就。而成就彼等流果故不名异生

若尔此性至名异生性者。问。此苦忍性既通三乘。不获何等名异生性

此亦应言不获一切者。答。谓不获一切三乘苦法智忍

若尔此应同前有难者。难。若尔此应同前有难。本论应说纯言。谓纯不获圣法 此难复应如前通释者。通。此难亦应如前通释。不要须说。此不获圣法一句文中。含纯义故。如食水.风

若尔重说唐捐其功者。论主难第二师。汝今所立大意同前无两差别。而复重说岂不唐捐 又解论主难前两师。皆与本论不获圣法说无差别。二师重说唐捐其功

如经部师所说为善者。论主印经部说

经部所说其义云何者。问

谓曾未生至名异生性者。经部答。谓曾未生圣法。相续身上分位差别。假立异生性

如是非得当何时舍者。问

此法非得至舍于非得者。答。舍分别门。二时舍非得。一此法非得得此法时舍此非得。此据以得替于非得处说名为舍。如圣道非得名异生性。得此圣道时舍彼非得。二转易地时舍此非得。此非定有得替非得处。以彼非得随所依身。但舍身时非得亦舍。于转易地。虽非能舍异生性尽。亦舍少分。余法非得。随其所应类此应思。若非得上法俱得断。于所舍非得上。复有非得生。非得前非得。如是名为舍于非得。据实而言于所舍非得上法俱得。亦有非得生。此文正明舍非得故。但言非得非得生。不言得非得生 问非得无记。刹那成就。得已即舍。无前.后得。于前非得既不成就。有非得起。是即刹那刹那皆舍非得。如何乃言得法易地方舍非得 解云实有斯理。今言舍非得者。据舍一类尽。非据舍少分

得与非得至得与非得者。问。得复有得不。非得复有非得不 又解得复有得.非得不。非得复有得.非得不

应言此二至得及非得者。答。应言此得复有得。非得复有非得。若别说者。得有同时得。前.后得。若非得有前.后非得。无同时非得 又解应言得复有余得.非得。非得复有得.非得。若别说者。得有同时得.及前.后得。非得无同时非得。若非得有同时得。有前.后非得。无同时非得

若尔岂不有无穷过者。难。得复有得。非得复有非得。岂不有无穷过 又解准下答文此唯问得。以现非得无现非得无无穷过。故不别问

无无穷过至后后转增者。释。法之得故名为法得。即是大得。大得之得名为得得。即小得也。大得力强成就二种。得得力劣唯成一种。故初刹那于三法中。大得得二。小得得一。此三落谢第二刹那随前三法起三法得。起三得得。六法俱起此六落谢足前成九。第三刹那于前九法。起九法得起九得得。十八俱起。如是诸得后后刹那展转增多。如理应释 问如第一刹那三法俱起。各有大.小四相。此之四相为更起得得。为三法中得得。若更起得。得复有相。相复有得。便有无穷。若不起得此谁得耶 解云即三法中得得。如初三法各有大.小四相。三九总成二十七法。于此法中。若大得得十八法。谓得本法并本法上大.小四相。又得小得.并小得上大.小四相。若小得得九法。谓得大得.并大得上大.小四相。由此故无无穷过。理实初念有二十七法。但言三者且据法体不论能相。故婆沙一百五十八云。如是说者。法与生等同一得得。相与所相极亲近故。由此善通色蕴.行蕴一得得等。又云如前无穷过失。具作问答。广如彼说 问第二刹那有三大得。有三小得。复各得几法。解云若大得各得十八法。谓得过去本法.及本法上大.小四相。又得同时小得。并小得上大.小四相。若小得各得九法。谓各得大得。并大得上大.小四相 又解大得各得十法。谓得过去二十七法。中随得一法。又得同时小得。并小得上大.小四相。若小得得九法。如前释。虽有两解前解为胜。若据无为大得得十法。谓得无为。及得小得.并小得上大.小四相。小得得九法。谓得大得.并大得上大.小四相。故婆沙云。有为.无为一得得 问如得既然。非得复非得几法 解云。非得必无法俱非得。但有法前.法后非得。应知非得非得九法。谓非得法体。并法体上大.小四相。法体现前必无非得故。不得望法俱以说也。故望大得小九法也。言得非相翻立者。随其所应非要数等 又解非得唯非得一法。虽有两解前解为胜

一切过去至诸得俱起者。叹得无边。如文可知。无记过.未非定成就。加行起难而非任运。且约烦恼.生得以明

如是诸得极多集会者。问。如是诸得。极多集会宁相容受

无对碍故至况第二等者。答。得无对碍互相容受。若如色碍一有情得。虚空不容。况第二念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琴之魂

    琴之魂

    千年的守候,是剪不短的情谊,还是痛彻心扉的痴念。见证青春的曼陀沙罗,火热的绽放,是否要续未了的缘。封印着远古力量的琴之魂,又将何去何从呢?几经轮回,却发觉仍在原点。“我不值得,你等待。”注:这是小殇的第一篇小说,可能写的不太好,请多多指教。
  • 天苍纪

    天苍纪

    苍茫天地,万物生灭轮回周而复始。命数之下,一念而动因果牵扯不休。天意民意,散教化者篡权不得善终!寰宇之内,少年嗔痴念生大逆不道!天外之天,重天彼岸可达永恒之境?
  • 草包嫡女:王爷盛宠大小姐

    草包嫡女:王爷盛宠大小姐

    前世,她是豪门弃妇,每日被拳打脚踢,眼看丈夫情人上门欺辱。今生,她魂穿古代将门,成为人人践踏的痴傻嫡女,差点被陷害致死,成为无人问津的孤苦魂魄。两世为人,她发誓要改天逆命,绝不再受人半点欺凌。重生任务一,闷不吭声虐姨娘。重生任务二,低调奢华打庶妹。重生任务三,废掉渣男三条腿。重生任务四,赚钱、打怪、嫁首富!他是星月的闲散王爷,自小收敛光芒,躲开暗箭,只为等待利剑出鞘,夺这天下霸主之位!自小撞见,他发现她的狡黠,欣赏她的聪慧,恨不得将自己的心都掏出来摆在她的面前,只为有一天,能在取得天下之时,许她并肩治理天下的尊荣!
  • 呆萌丫头你别跑

    呆萌丫头你别跑

    呆萌丫头,两年前被你逃掉,这次,你一定走不了!
  • 因为活着

    因为活着

    主人公理诺在格阁理遇上格雅,哥伦比亚,520,注定的缘分成了解不开的密码,从此友情开始操纵人生,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遇见什么样的人,发生过什么,她们怀念着的仍然是各自生命里的那个男人。她们哭、她们笑,爱情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魔咒,生活该如何探究,谁都无从知晓,只能由任时光在生命里无休止得滑行,她们反抗过、挣扎过,得出的结论是,因为活着,所以必须切肤入骨地真实的存在。
  • 暴君弃妃:邪王温柔点

    暴君弃妃:邪王温柔点

    “奴儿,你过来。”他勾勾手指,她惊慌后退。“怕什么?我又不吞了你。”他的确没吞了她,不过会吃了她。呜呜……不是说好抛弃她吗?他邪魅一笑,“没错,是准备抛弃。所以更要物尽所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世深渊

    异世深渊

    “将我带到这里的就是你吗?”罗伊问着眼前的人。那人点点头,没有说话。“一时兴起所以造就了这个世界,然后无聊了,早早离开的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罗伊继续问着。“我认为,人类能够独自生活、能够选择自己的道路就足够。那个时候我认为已经没有呆在这里的必要。
  • 金陵爵

    金陵爵

    蔷薇花已开,可待美人折?琼楼玉宇,我看见烟雨迷离中的南国楼台几万重。子夜吴歌,我听见谁在吟唱为这随风而逝的爱情。青春与美貌在深宫禁苑里被默默祭奠,权力与欲望在爱恨纠葛中正熊熊燃烧。王谢士族,胡马铁骑。生逢乱世,南北分庭。英雄辈出的华丽时代,谁可定鼎天下?
  • 奇遇手札

    奇遇手札

    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也无法知晓故事发生的确切位置,或许都不会是这个世界,一段荒诞不堪的故事,一群野兽,一群人?
  • 蝶舞明岸

    蝶舞明岸

    断情之剑,落泥之花;归世之尘,离世之人。她从斓石观而来,前往月山拜师学艺,只为完成女侠之梦!他少年高位,掌控世间百毒,被世人憎恶!正邪相爱注定毫无结果,在生死面前人人平等!如果不能爱怎么办?那便弃了情,绝了念;断了欲,忘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