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35000000040

第40章

分别根品第二之四

如是已说至说为因缘者。此下当品大文第三明因缘。就中。一结前问起。二正辨体性。此即结前问起

且因六种者。此下第二正辨体性 就中。一明六因。二明四缘

就明六因中。一正明因体。二明因得果。三明法从因生 就正明因体中。一总标名。二别显体。三世分别。此下第一总标名也 故先答言且因六种

何等为六者征 颂曰至如是六种者。答。许因唯六。简异诸宗。能作果故名为能作因。因是能作。果是所作。能作即因名能作因。持业释。或能作之因名能作因。依主释。谓能作是亲因。余不相障者是疏因。此疏因是能作之因名能作因。传传为因能生果故。故正理十九云。或此是彼能作之因名能作因。是此与彼传为因义(已上论文) 俱有作用故名俱有。俱有即因名俱有因。持业释。或因与果俱故名俱有。俱有之因名俱有因。依主释 因果相似名为同类。若同类即因名同类因。持业释。若同类之因名同类因。依主释 心.心所法五义平等故曰相应。若相应即因名相应因。持业释。若相应之因名相应因。依主释 遍与五部染法为因故名遍行。遍行即因名遍行因。持业释。不得言遍行之因。以亦通与非遍为因故 异熟之因名异熟因。依主释。若言异熟即因名异熟因。持业释 此六因并不得作有财释。若言用能作等为因名能作因等。即显此六体非是因用他为因。然此六种体是因故

且初能作至除自余能作者。此下第二别显体。六因不同。文即为六。此即初文。问起颂答

论曰至无障住故者。就长行中。初释颂。后问答。就释颂中。一出体。二释名。此即出体。总而言之。一切有为中唯除自体。以一切有为.无为法为能作因体。由彼果生时因无障住故。自于自体恒为障碍。故自望自非能作因。广如正理释 问亦与不生能为因不 岳法师解云。不与为因。今解不然。亦与为因。然论说与生为因者。且据显说

虽余因性至总即别名者。此即释名。于六因内。虽余五因据无障住。亦得名能作因。各有别称从别立名。然能作因更无别称。如色处等。总即别名

岂不未知至为能作因者。此下问答分别。问。岂不未知四谛理故诸漏当起。由已知彼四谛理故诸漏不生。智于漏生能为障碍

又日光能障眼。现睹众星光于眼用生能为障碍。如何有为唯除自体。以一切法为能作因

应知此生时至是能作因者。答。智起。光生。于彼漏.眼实能为障。应知此漏生时。及睹众星生时。彼智.日光皆无障住。故智.日光。于此漏.眼是能作因

若于此生至无能障用者。难。若于此法生。彼法应障不障可得名因。全无障用设不为障何得为因。喻况可知

虽无障用至种等于芽等者。通。如涅槃等。望彼法生虽无能障令不起用。而亦为因。以果生时能皆无障故。所以名因。如无力国王虽无能损。亦得如前说我因国主而得安乐 此即通说一切无障诸能作因。若于能作因中就胜为言。非无生力 如眼等下。举亲胜力

有作是难至皆成杀业者。外难。既无障住应皆顿起。既无障住应皆成杀

此难不然至有亲作力者。释难。但由无障。许一切法为能作因。非由于果生有余五因亲作力故。所以诸法非皆顿起。非由于杀生有因等起亲作力故。所以非如杀者皆成杀业

有余师说至有能作力者。前说能作有亲。有疏。亲有力能。疏但不障

今此师意。诸能作因。皆于果生有能作力

且涅槃等至有能作力者。问。等取不生法等

意识缘彼至有能生力者。答。意识缘彼涅槃等法为境而生。或起善正见等。或起恶邪见等。因此意识后时眼识或善。或恶。随其所应次第得生。展转因故。故彼涅槃等。于眼识生有能作力。余法准此有能生力 问体既宽通。诸法相望因果云何 答如正理十五云。过去诸法。与余二世为能作因。彼二世法。还与过去为增上果。未来诸法。与余二世由无障故为能作因。彼二世法非俱.后故。不与未来为增上果。果必由因取故唯有二(解云果法若俱。若在后。故言有二) 因唯据无障故许通三。现在诸法。与余二世为能作因。彼二世中唯未来法为现在果。有为有为是因是果。有为无为非因非果。无为无为非因非果。无为有为是因非果。由此义故说如是言。能作因多非增上果。以一切法皆能作因唯诸有为是增上果

如是已说至心于心随转者。此下第二明俱有因。一正辨俱有。二辨心随转。此即正辨俱有。初一句释俱有义。后两句指体

论曰至为俱有因者。此总释互为果义名俱有因

其相云何者。问体

如四大种至为俱有因者。此下答。四大种相望为俱有因。欲婆沙评家云。四大种体若有偏增。若无偏增。地为三俱有因。三为地俱有因。所以者何。地不观地生所造色。以一切法。不观自性.及同类体为他因故。乃至风大种亦尔

如是诸相至亦更互为因者。问。何故不说诸相及随转各互为因。答正理云。为欲显示但说异类为俱有因。同类互为因不说而成故

是即俱有因至如其所应者。总结。或大相望。或相望所相。或相相望。或心望心随转。或心随转相望。故言如其所应

法与随相至此中应辨者。论主出说一切有部师过。若以互为果释俱有因。法与随相非互为果。虽随相是法果。法非随相果故。言非互为果。然法与随相为俱有因。非随相于法为俱有因

此中应辨若依婆沙十六评家云。同一果义是俱有因义。又正理十五云。有为法一果可为俱有因。二论意同。正理论意。以互为果名俱有因。有过失故。更释言。有为法中展转有力同得一果者名俱有因 若作俱舍师救汝言同一果名俱有因。为据同时。为据异时。若据同时同一果者。如心.心所等自体望自体不同一果。应非俱有因。若言除自体与余法同一果。是即随相。若望本法同得一大相果。应望本法互为俱有因。若言有同一果名俱有因。如心.心所等。有同一果非俱有因。如随相望本法。我但言同一果中得为俱有因。不言但是同一果者皆是俱有因若作此救。是即同一果言非为定证。若据异时同一果者。如本法与大相同得后一果。随相与大相亦同得后一果。是即本法与相.随相。展转相望皆同得后一果。既尔。随相望于本法应名俱有因。进退征责俱多过失。以理寻思。互为果证过失乃少。但是互为果者定是俱有因。不言是俱有因者皆互为果。虽互为果不遍俱有因。亦得释俱有因如变碍以解色。无表非变碍亦得名色。何故不能释通互为果难。乃就过失众多。若依入阿毗达磨论中。具有两解。故彼论云。诸有为法更互为果。或同一果名俱有因 俱舍师云。彼论后造。言互为果学我世亲阿阇梨也 问相应.俱有因。皆取同时士用果。各有何意趣 解云相应因取同时士用果。意欲同缘一境。俱有因取同时士用果。意欲傍资同时诸法令各起用。或起能作因用。或起同类因.遍行因用。或起异熟因用各取自果。由此二因所作不同。所以意趣各别 问如五事论中解心所法名相应中。有一解云。复次同一时分。同一所依。同一行相。同一所缘。同一果。同一等流。同一异熟。是相应义 望彼论文相应心所法亦同一果等。如何乃云相应因意欲同缘一境。非资令取一果等耶 解云相应心所法通相应因.俱有因。若言一时。一依。一行。一缘义边是相应因。若说一果等边是俱有因 又解彼论言相应者。非欲正辨相应俱有因

何等名为心随转法者。此下第二明心随转 就中。一出心随转体。二释心随转义。此即初问起

颂曰至心随转法者。上两句出体。下一句结名。谓一切心所有法道.定律仪.彼法谓彼心所法.二律仪法.及心上所有生等本相。如是皆谓心随转法。以法与心互为果故。既言生等不言生生等。即显随相非心随转。如后别释

如何此法至由时果善等者。此下第二释心随转义(问及颂答)

论曰至名心随转者。就长行初释颂。后约法明俱有。此下释颂 果等。等取异熟.等流 善等。等取不善.无记。生等四种总名为时。故此等言不通于时。但在果.善

且由时者至及堕一世者。此下别释时。时中有四。一生。一灭。一住。堕一世。此显与心同一时方名随转 问四相之内。何故不说异相 解云生在未来令法入现。住在现在令法安住。灭谓灭入过去。各有胜能是故别说。异相助灭令法过去。无别胜能是故不说 又解此文言住即异之别名。约住明异。故婆沙一百五十五云。此中起者谓生。住者谓老。灭者谓无常 又正理论难云。岂不但言一生.住.灭。即知亦是堕一世中(解云一生.住.灭已显堕未来等。更言堕一世岂不重耶)正理解云虽亦即知堕于一世。而犹未了此法与心.过去.未来亦不相离。或为显示诸不生法故。复说言及堕一世(解云但言一生等。虽亦即知生堕未来世。住.灭堕现在世。而犹未了此法与心。落谢过去.及未至生相余未来世亦不相离故。说堕一世显不相离也。或有生疑。过未已生未来当生。可不相离名心随转。未来不生。应可相离非心随转。又为显示诸不生法亦不相离故。一生.住.灭外。更说堕一世)。又正理论难云。若尔但应言堕一世(解云世宽。相狭。可相外别立世。既世摄相。何须离世别说生等)。正理解云。不尔。应不令知定堕一世(解云世即不定。生等即定。如过去法有多刹那。今时虽复同堕一世。于中随何等法。昔在现.未有别世时。未来诸法有多刹那。未至现在。虽同一世。随何等法。若流至现在。与未来法即不同世。是即非定还非随转。为欲令知定堕一世。是故离堕一世。复言一生.住.灭。生定堕未来世。住.灭定堕现在世。若无生等应不令知定堕一世)

由果等者至及一等流者。果中有三。一果。一异熟。一等流。此显与心同一果等方名随转。正理论云。岂不等流.异熟亦是一果摄。如何一果外说等流.异熟耶(解云果言是通应摄余二。果外说二。有何意耶)。正理解云。实尔。此中言一果者。但摄士用.及离系果(解云若据通说果名实尔。亦摄余二。此十随转中言一果者。据别而论。唯摄士用.及离系果)。又正理难云。岂不此言通故亦摄等流异熟(解云岂不此一果言。通亦摄余二)。正理解云。虽言亦摄非此所明。然士用果总有四种。俱生.无间.隔越.不生。此显与因非俱有果。为遮唯执与因俱生和合聚中有士用果。此和合聚互为果故。自非自体士用果故。即显非彼俱起和合士用果中有一果义。是故别举等流.异熟 解云虽一果名通亦摄等流.异熟。然非此随转中所明。此中一果。唯摄士用.及离系果 外伏难云。此中解随转义。但言一果足明随转。何须别说异熟.等流。故今释言。为遣疑妨须说彼二。所以者何。夫士用果总有四种。一俱生士用果。谓俱有相应因同时展转果。及余同时造作得者。二无间士用果。谓等无间缘.及余邻次造作得者。三隔越士用果。谓如异熟果。及如田夫春种秋收等。四不生士用果。谓是择灭体不生也。此即泛明诸士用果总有四种。今此十随转中言一果者。不说俱生展转士用果。以自非自体士用果故。非一果义。取余同时造作得者。于无间中除同性无间。取余异性无间。于隔越中除异熟果取余隔越远士用果。及取不生择灭果。恐诸未解者。闻一果言谓摄俱生展转士用果。及执唯有俱生士用果。故于今时。更别显示等流.异熟决定与因不俱时果。为欲遮遣唯执与因俱生和合聚中有士用果。此俱生言遮无间等。和合聚等遮余俱生造作得者。和合聚言。显彼更互为因义故。所以须遮此士用者非一果故。谓互为果。即显己亦是他果。自非自体果。支显非己果。由不与他同己果故。无一果义也。何但为遮唯执俱生展转士用果。亦乃兼显无一果义。由遣斯妨故。一果外别说等流.异熟 问若依婆沙十六。及一百五十五。并云。一果者谓离系果。正理复云。一果谓士用.离系。岂不相违 解云。婆沙唯说离系果者。于此果中。且据决定无滥者说。其士用果名宽不定。或是俱生.或无间等。婆沙亦应说士用果。而不说者。恐滥俱生展转士用果。以自体望自体非一果故。正理所以说士用者。为摄一果中士用果尽。是故别说。各据一义并不相违 问此论一果为同何者 解云或同婆沙。或同正理。皆无有妨 问准下论文。五果中士用果。但说相应.俱有因得。何故正理说士用果。乃有多种。通余因得 解云士用果有二。一别士用果。此唯相应.俱有因得。二通士用果。但用功得者皆名士用果。正理据此通士用说。随其所应。四果全.增上少分。通六因得各据一义并不相违 应知此中至其义不同者。应知此中。前一谓时显俱时也。后一谓果显共果也。显俱显共故言其义不同

由善等者至无记性故者。此即显性与心同也。于中有三。一善。二不善。三无记

由此十因名心随转者。总结

同类推荐
  • THE GODS OF MARS

    THE GODS OF MAR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从政遗规

    从政遗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月明菩萨经

    佛说月明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德经

    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饮食门

    饮食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墨上梧桐

    墨上梧桐

    一朝身死,来到异世。如果上天给他一次生的机会,他还上天一个璀璨的人生。不为别的,只为寻找他所爱的人,只为保护他所在乎的人。废物又怎样,他有一颗强者的心,势必要让这大陆,风生水起。
  • 圣女若水

    圣女若水

    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发生了就是发生了,我不恨,不怪,不怨。师父曾经说过:“每一个人出生就有自己的使命。”那我的使命是什么???
  • 同学会

    同学会

    一本告诉你如何运用同学关系改变命运的长篇现实小说!同学,就是一种关系。
  • 我想你,我的初恋

    我想你,我的初恋

    你是我刻骨铭心的初恋,我愿意为你付出我的所有,如果有一天我真的离开,我也要让你知道,我有多爱你。
  • 阳光心态

    阳光心态

    本书内容包括: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把缺憾变为前进的动力;宽容是人生的一种至高境界;让自己快乐起来。
  • 花坠

    花坠

    天不收我命,岂能任由人。我十七岁情窦初开,十八岁家破人亡,沉湖不死,得花坠一枚,自此脱胎换骨,重获新生,人花异体同命,我以血养花,花以气补我,花死,我亡。
  • livelover

    livelover

    这是一本以TFBOYS三只为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九个人的故事,本书出场人物都是Yui宝宝么么哒的好闺蜜。我们九个人已经在一起很久了,希望未来八年我们依旧在一起。就像就颗钻石,九克拉意思长长久久~么么撒花
  • 云中静月

    云中静月

    静月之美,苍穹为然,所谓萌者,必然在其中。蒙寻之月,天道且远,蒙光寻月,若再云中后。静月舞空,云中定天,天道轮回,掌控在一切。————云中静月
  • 超能卡师

    超能卡师

    恩怨情仇汇他一身,机智淡定是他特点,腹黑吐槽是他爱好,拯救世界是他责任。
  • 四海逍遥之玉生烟

    四海逍遥之玉生烟

    一柄骨笛,一首绝唱,一场浩劫。诛魔之战,魔尊殒,西缈逝。冲冠一怒为红颜怎样,势要逆天覆六道又怎样,终归是敌不过天意轮回。种何因,结何果,一念成痴,一言成谶。三万年,只要她能回来,就算是化尽他一身修为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