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35000000062

第62章

若尔便有互相生失者。经部复难。既二俱时触.受便有互相生失

许故非失至亦互为果者。毗婆沙师答。许触.受二互为因果

仁虽许尔至先意后识等者。经部复破同时因果。经但言触生受。不言受生触。故知前因后果非据同时互为因果。言互相生。即有违教过也。又此同时互为因果义非应道理。越能生法故此触.受二俱至现在已生同时。如何可言互为能生。故义非理越能生法。凡言因果必前望后。若此因法世间极成能生彼果法。此因法与彼果时别极成。如先种后芽等

先后因果至有所造色者。毗婆沙师许先因后果。复许同时因果。如眼识等果与眼.色等因俱。四大因俱有造色果

此中亦许至何理能遮者。经部释通。此亦前后因果非是同时。谓前根.境缘能发后识果。前念能造四大种因。能生后念所造色果何能遮

如影与芽岂非俱有者。毗婆沙师出同时因果。经部此中所以不破者。俱有因中前已破故

有说触后至缘触生受者。经部中上坐解。触前为因后受果生。如第一刹那根.境为先。第二刹那次有识起。识起之时必依根缘境。此三和合即名为触。无有别体。或前根.境.及与后识。此三和合假名为触。第三刹那以前念触因为缘生此念受果

若尔应识至非皆是触者。毗婆沙师难。若前后相生者。应第二念触时识非皆有受。以此念触生后念受故。第三念受同时诸识。亦应非皆是触。以此念受从前念触生故

无如是失至无非是触者。经部通难。无如是失。因前第一念根.境同时触故。后第二念触位受生。故诸触起时必皆悉有受。此释初难。第三念受同时所有识体无非是触。以识起时必依于根缘境起故此三名触。此触虽不能生同时受。而能生后第四念受。此释后难

此不应理者。毗婆沙师非

何理相违者。经部反问

谓或有时至同缘一境者。毗婆沙师出过。如一触缘色一触缘声。故言或有二触境别。因前念缘色受位触。生后念缘声触位受。如何异境受。从异境触生。或应许受与此缘声心相应。非与此心同缘一声境。以从异境触生故。应与前念缘色之触同缘色境

既尔若许至斯有何过者。经部转计。既有前过我今复解。若许有成触识。是触无受。如缘声初念触能生后念自类受故。此识名触故言是触。从异境触后起故。所以无受。于此缘声初位前。如缘色末后念。有识有受而体非触。以了境故有识。从前念自类触生故有受。前念不能生后缘声初念受故。而体非触。缘差故然。斯有何过。若缘声已后更缘色。前最后念缘色识等得名为触。以能生后同境受故

若尔便坏至心品恒俱者。毗婆沙师难。若言触.受有时不俱。便坏大地法。必心俱故

彼定恒俱依何教立者。经部征

依本论立者。毗婆沙师答。依六足本论

我等但以至非要遍诸心者。经部非当依经量论证不成。又复释言。大地法义。非要须遍一切诸心俱时而起

若尔何名大地法义者。毗婆沙师问

谓有三地至非本所诵者。经部答。若法于前有寻伺等诸地皆有名大地法。非要与心同一刹那俱时而生名大地法。义便兼解大善地法等 所以不释大不善地法者。有余师说。如是大不善地法。但是后代毗婆沙师。因诵大善故引不善来。是今所增益。非本论所诵。故不别释。所以不释少烦恼者。以非遍故

若于触后至俱起受想思者。毗婆沙师引经为难。经言触与受.想.思俱。如何言乃触后生受

但言俱起至故彼非证者。经部释通。经中但言俱起受.想.思。不说受等与彼触俱。此于我宗何违须释。复更释言。又于前后无间生中亦有俱声。如契经说与慈定俱行修念觉支。此言俱者无间俱也。说触.受俱应知亦尔。无间说俱故彼非证

若尔何故至离于受等者。毗婆沙师引经为难证俱时起经言受等异体相杂定不相离。故无有识离于受等。证成受等是大地法。既识起时必有受等。即亦显受与触俱生。以识起时三和合故必生于触。设经部宗说触是假。亦定应许受等俱起。识即触故。故正理云。执触是假宗。亦应许受等与触俱起。由此经说识杂受等故。识是触分故

今应审思至作如是说者。经部复引经文为不定问。今应审思。相杂何义。此经复说诸所受即所思等。未了于经中前后二文。为约同一所缘前缘前后而起名为相杂。为约同一刹那俱时而起名为相杂作如是言

于寿与暖至定约刹那者。毗婆沙师释。如契经中于寿与暖俱时起中有相杂言。例知此经说定约刹那。故正理释云。前约刹那。后约所缘。其理决定

又契经言至受等俱生者。毗婆沙师引经为难。显约刹那俱时生也。又前经言根.境.识三和合名触。如何有识而非三和触。或是根.境.识三和合而不名触 故应定许一切识俱悉皆有触。诸所有触无不皆与受等俱生

傍论已终至由意近行异者。此下第二别分别。就中。一开定数。二义分别。此即初文。结问颂答

论曰至乘前起后者。身受相显故不更释。心受义隐所以重明。于前略说一心受中分成十八。应知颂初说此复声。显乘前受起后文也

此意近行十八云何者。问

谓喜忧舍各六近行者。答。三.六即成十八

此复何缘至为所缘故者。复以三问征定十八

此成十八具足由三者。答。具由三缘故成十八。故婆沙一百三十九云。总以三缘故立十八。谓一意识相应近行。有喜.忧.舍三种自性。各缘色等六种境起。故有十八

于中十五至皆通二种者。明杂缘.不杂缘于中十五名不杂缘。谓色等五喜.忧.舍三各别缘故。三法近行通杂.不杂。若唯缘法及六内处。或总或别皆名不杂。或于此七随缘多少。兼于五外随缘多少。或唯于五外随缘多少皆名杂缘。此中言法通名法也。非唯法处

意近行名为目何义者。问

传说喜等至数游行故者。答。前解喜等以意为近缘。于诸境中数游行故。故名意近行 后解喜等与意为近缘。令意于境数行故。故名意近行

如何身受非意近行者。问

非唯依意至故亦非行者。答。谓此身受非依是唯意识故不名近。复无分别故亦非行。故正理云以意近行唯依意识故名为近。分别三世等自相.共相境故名为行。一切身受与此相违。故非意近。亦不名行

第三静虑至何故不摄者。问。第三静虑意地乐根亦唯依意。意近行中何故不摄

传说初界至意近行故者。答。毗婆沙师传说。于三界中若欲界有者上界亦立。以初欲界意识相应无乐根故。所以上界亦不别立。又无乐根所对苦根意近行故。所以不立乐意近行。正理二十九难此解云。若尔应无舍意近行。无所对故。不尔。忧.喜即舍对故。第三静虑意地乐根无自根本地舍根为对故。然无近分等无舍等近行失。以于初界中有同地所对故。或复容有.不容有故。谓意舍等容有同地所敌对法。意乐定无同地敌对。故无有失(解云意地忧喜即为舍对。若尔即舍名为乐对。以于同地无舍对故。谓于三定自根本地无所对舍。若尔近分唯有舍根。自地无对应非近行。及初.二定所有喜根白地无对。应非近行。不尔。欲界舍及喜根。皆有同地所对法故。或舍与喜容有自地所敌对法。谓欲界中曾无乐有自地所对故。彼不可意近行收) 又正理解云。又彼地乐凝滞于境。近行于境数有推移不滞一缘方名行故

若唯意地至广说如经者。引经为难。经中既言眼见色已。于顺喜色起喜近行。于顺忧色起忧近行。于顺舍色起舍近行。如是乃至意知法已起三近行。以此明知亦通五识。云何乃言唯意相应

依五识身至故不应难者。会释经文。依五识身所引意近行。如依眼识引意地不净观。既有已言。显非五识。不应为难

若虽非见至随明了说者。恐执经文见色已等。便谓直缘色等非近行收。为明总摄故有此文。色等近行非必要从五识后起有。虽非见已乃至非触已。于色等五起喜.忧.舍亦是意近行。若异此者要须五引。身在欲界未离欲染。应无缘色界色.声.触意近行。以欲三识非缘上故。又身在色界应无缘欲界香.味.触三诸意近行。彼界无有鼻.舌.识故。虽有身识不缘下故。以实而论。非五识引亦是近行。契经中说见色已等言。且据一相随明了说

见色等已至根境定故者。恐执经文眼见色已于顺喜色起喜近行等。便谓见色已于顺喜声起喜近行等非近行摄。为明总摄故有此文。见色等已于声等中起喜.忧.舍。亦是意近行。恐难违经逆为通释。随无杂乱。是故经中作如是说见已等言。于中建立根.境定故。谓色等境。眼根见等.及意了故

为有色等至一近行不者。问。色等唯起一近行不

有就相续非约所缘者。答有谓就一人相续身。说于喜等三唯能顺生一近行故不起余二。非约所缘。以于所缘容有多缘故。故婆沙一百三十九云。问颇有色等决定顺喜乃至决定顺舍耶。答依所缘故无。依相续故有。谓色等或时可意。或不可意。或于彼可意。于此不可意。于余非可意非不可意。有说色等于亲品顺喜。于怨品顺忧。于中品顺舍

诸意近行中至为问亦尔者。此下第二义分别。就中。一分别系缘。二明有漏.无漏。此即初门。一问诸意近行中几欲界系。二问欲界意近行几何所缘。色.无色界二问亦尔

颂曰至唯一缘自境者。初两句明欲界。次四句明色界。后四句明无色界

论曰至五所缘故者。此明欲界。欲界系十八俱能缘欲。十二缘色。三缘无色

说欲界系已至谓法近行者。此明色界。初.二静虑唯有十二俱缘欲界。八缘色界。除缘香.味二喜二舍。二缘无色。三.四静虑有六舍俱缘欲界。四缘色界。一缘无色

说色界系已至如后当辨者。明无色界。空处近分有四近行俱得缘色。一缘无色。四无色本.及上三边唯一法舍。唯缘无色。空处近分二说不同。前说为正。故婆沙一百三十九云。若许别缘下者则有四意近行。谓色.声.触.法。若许总缘下者则唯有一法舍意近行如是说者应说有四 问此意近行通三性不 解云准下成就通于三性 问此意近行自.上.下地通能缘不 解云容缘三种。若善通缘自.上.下地。若染污缘自.上地不缘下。已离故。若无记缘自.下非缘上。力劣故。故婆沙七十二解三分别中云。善分别意识能缘一切自.上.下地。染污分别意识唯缘自.上地。无覆无记分别意识唯能缘自.下地

问若无记能缘下者。何故正理二十九解近行中。别标色善能缘欲界。不言无记 解云以善近行身在下地。身在上地。俱能起彼地善缘下欲界。是故别说。无记近行身在下地。即不能起上地缘下。故不别说 问身生何地能起何地意近行耶 解云若善.染容起自.上。非能起下善.染。以喜劣故。染已离故。若无记容起自.上.下地。起自可知。言起上者如身在下地起上通果心。言起下者如身在上起下通果心 问若无记心通起上.下。何故婆沙解三分别中云。无覆无记分别意识唯生自地容现在前。由此必定系属生故。又正理第八云。非生余地能起余地无覆无记分别现前。此亦必定系属生故 解云婆沙。正理意说五识引起意识地中三种分别。缘前过去五识所缘色等五境。夫生余地起余地无覆无记。所谓变化心.三识身.及发业心。若化心唯缘现事。若三识性非分别。又唯缘现若发业心缘所发业。此等非是缘过去五识曾所缘境分别意识。所以婆沙.正理说无记分别唯自地能起不能起余地 今言无覆无记近行通起上.下。据意识中所有无覆无记诸近行说。故不相违 问若依正理。又说近行欲界缘不系境有三。色界中初.二缘不系有二.三.四缘不系有一。无色缘不系亦一。此论何故不说 解云此论且据缘系。所以不言不系。正理兼论故说二种

此意近行通无漏耶者。此下第二明有漏.无漏。此即问起

颂曰十八唯有漏者。答

论曰至唯是有漏者。就长行中。一释颂。二明成就。三叙异说。四会师句经。此即释颂。又正理二十九云。无有近行通无漏者。所以者何。增长有故。无漏诸法与此相违。有说近行有情皆有。无漏不然。故非近行

谁成就几意近行耶者。此下明成就。此即问

谓生欲界至唯染污故者。答。谓生欲界未得色善。成欲十八初.二定各八。谓四染喜四染舍。三.四定四染舍。无色界一染舍。成上唯染故不缘下

若已获得至香味境故者。已获色善未离欲贪。成欲十八.初静虑十。余二定说皆如前.言初定十者。谓初定中成四染喜。染喜不缘下香.味故。善.染合论舍具成六。未至善舍缘下香.味故

余随此理如应当知者。例释所余离欲贪等。又正理二十九云。已离欲贪若未获得二定善心。彼成欲界.初定十二。谓除六忧。二静虑等皆如前说。若已获得二定善心。于初定贪未得离者成二定十。谓喜但四。唯染污故。舍具六种。已获得彼近分善故。余如前说。由此道理余准应知

同类推荐
  • 白话古文观止

    白话古文观止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摄生纂录

    摄生纂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汉晋春秋

    汉晋春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六一诗话

    六一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匕首荣光

    匕首荣光

    波澜不惊却又活的刻骨铭心
  • 岂怀思君意

    岂怀思君意

    宋绮怀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顾君意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鱼与飞鸟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却住不进你的心底。”我从未敢正视自己的内心,又怎知爱你的心意。我不要你故作坚强,只希望你把倔强化作对我的爱意,在迷惘无助时到我只为你撑起的天空里为你遮风挡雨。谢谢你,化作一缕阳光,直射心底,解救我于冰天雪地。对不起,没有给你你想要的地久天长,毫无顾忌的走进你的世界,却不负责任的转身离去。她冷漠,自己的存在是她最大的心结。是他告诉她她活着的意义。所以她,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
  • 校园妙手神医

    校园妙手神医

    一根针,可以起死回生;一双手,能救千万苍生;且看一代神医妙手,驰骋校园称霸都市。
  • 大猿行者

    大猿行者

    一本探索进化极限的修真故事一个追求力量终极的修真者一只猴子的进化史群号:56486297
  • 清风缓缓的来

    清风缓缓的来

    版本一:无奈穿越清朝,她只想平凡的过完自己的一生不留任何痕迹,可事与愿违,姐姐们的挑衅,丫鬟的背叛,让她应接不暇,好,这些我忍。但大外甥忽然变成了儿子是怎么回事?!这叫什么事啊!版本二:是怎样的繁华让你我相遇,最后却不能相守?!“我从没后悔过,认识你是我的劫,离开你是我对自己内心的最后一次顺从。”“我没有办法,若不这样,这么多年来我争的又有何意义?天下骂名我不在乎,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也会与你纠缠到底。”也许天地间的缘分都已散尽,你我才会相守。
  • 穿越之异时光之恋

    穿越之异时光之恋

    16岁的她在学校头疼着怎么交朋友,在校外自家竹马失踪,八只小狗陪伴,相遇好友不属于她的世界,又无意穿越到错乱的未来。曾因一个事故产生的仇恨忽然缠在她的身上,桃花运与友情缠身的她忽然感到自己世界中其实并不只是孤单一人。错乱的未来她应如何拯救?对于两个世界她又作何选择?他又是否能留住她?岁月无痕,时光流逝,阳光仍然温暖,他仍然爱她。
  • 小说选刊(2013年第4期)

    小说选刊(2013年第4期)

    本期收录了众多名家的优秀作品,如方方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苏兰朵的《百合》等,以飨读者。
  • 减肥女孩

    减肥女孩

    纵然你不能改变你的身高但你可以改变你的体重,在骨感美的今天,丰满的身材在大街上总会遭人白眼,爱情迟迟不来。生活在外貌协会的社会下,胖女人在有才总会遭人非议。“死肥婆还敢喜欢我,也不照照镜子看看你自己的全球样”他是这样骂我的,他的话像一把刀子刺进了我的心,从此之后我开始励志减肥,在减肥的那一年的日子里,我尝尽了各种煎熬,可是最终我的体重从200斤降到了90斤,昔日的肥婆成了美女,追求者如云他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可是她会答应他吗?
  • 星月皇妃——靓儿

    星月皇妃——靓儿

    一个异度时空的帝制国家,像漫画般的背景,等待她的是怎样的使命?王与王子的倾情,最终花落谁处?王为她征天下,王子为她弃天下,谁的情更深,谁的爱更重,该怎么衡量?只是一个吻而引起的前世今生,如果重来,你是否依然这般选择?
  • 感动心灵的288个小故事

    感动心灵的288个小故事

    本书介绍了百余个故事,包括:因为我们是朋友、最后的美、真爱守护的胜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