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35000000079

第79章

又此所说至为半月等者。此下第二明时节分齐。就中。一明别解脱分齐。二明不律仪分齐 此即第一明别解脱分齐。总有二种。如文可知。静虑.无漏.及处中等时节不定。非如别解二时定故。所以不说 因明戒时显时非实。非如外道执时实有。会释经言。重说昼.夜所以经中说半月等无别有体。真谛师云解云此通伏难。伏难云若戒时边际但有二种何故经中说半月等受八戒耶。为通此难故今释言。经中虽说半月等戒日日须受戒。以受八戒唯有日夜边际。重说昼.夜为半月等。非是一受八戒经半月等故不违经

时名是何法者。问。时能诠名为是何法。因解时便问能诠名 又解此时名何法。此中明时故问时体。正理三十七亦云。何法名时。婆沙一百三十五亦云。劫名何法 又解所诠时体及能诠名为是何法。此中解时故问时体。因明时义便复问其名 谓诸行增语至立昼夜名者。答 增语。谓名。如前释能诠诸行增语是名。光位立昼名。闇位立夜名 又解时无别体诸行名时。谓增语所显诸行名时。应言增语所显诸行。故婆沙一百三十五云。答此增语所显半月月时年 又解诸行答所诠时。增语答能诠名

二边际中至非亦得起者。经部问。二边际中尽寿可尔。于命终后虽有要期而不发戒。由命终舍依身别故其戒不生。别依身中无有加行求受戒故其戒不生。凡受戒已须忆念知。别依身中无忆念故可言不发。此许尽受隔生不发 一昼夜后。或五昼夜。或十昼夜等中受近住戒。何法为障令戒不起 经部许近住戒多日受得故作此问

必应有法至唯一昼夜故者。说一切有部答。至明清旦有日光明。能为障碍令舍戒故。引教可知

于如是义至一昼夜戒者。经部师言于如是义应共寻思 为佛正观一昼夜后。理无容起近住律仪。如汝所说故于经中说一昼夜 为观所化根难调者。经中且据一昼夜戒。根若易调授多亦得。如我所言

依何理教作如是言者。说一切有部问

过此戒生不违理故者。经部答。虽无教说过此昼.夜其戒得生不违理故

毗婆沙者至不许斯义者。说一切有部复难。凡所立义须依圣教。无教可证理岂独成。是故我宗不许此义

依何边际至所诃厌业故者。此即第二不律仪分齐。唯有尽寿无一昼夜。以无对师受恶戒故

若尔亦无至得不律仪者。难。恶戒尽形。亦非对师。如何得彼

虽无对师至故不立有者。答。尽形恶戒虽无对师。坏善过重得不律仪。非暂坏善以无对师故令得恶戒故无昼夜 然近住戒由对师力虽坏恶轻而得律仪 假设有人对师暂受不律仪者亦必应得。然未曾见故不立有

经部师说至阿世耶故者。述经部宗。经部师说如善律仪思种假立无别实物名为无表。意乐是思。或意乐者所有意趣。或欲为体。或胜解为体。或欲.胜解为体 此不律仪准善律仪亦应非实。熏成即欲造恶不善意乐思种相续不舍名不律仪 又解由彼要期即欲造恶现行思力熏成。不善意乐思种相续不舍名不律仪 此前两解意乐以思为体 又解熏成即欲造恶不善意乐相应思种相续不舍名不律仪 又解由彼要期即欲造恶现行思力熏成。不善意乐相应思种相续不舍名不律仪 此前两解意乐非思胜故别标 由此思种后时善心虽复现起。而名成就不律仪人。以不舍此阿世耶故 阿世耶此云意乐 说一昼夜至离严饰昼夜者。此下第三明近住律仪。就中。一明受方法。二明具八支。三明受戒人

此即第一明受方法

论曰至近住不成者。释上三句。如文可知

受此律仪至深成有用者。释第四句。由严饰故广造众罪。故别遮止。名放逸处 妙行。谓处中妙行 尽昼故能制屠猎。尽夜故能制奸盗。且从多分作此解释。理实昼.夜俱能离二 此昼.夜戒亦能离彼虚诳语等。而不说者过轻不论。或偏约身。或举初显后

言近住者至尽寿戒住者。释近住名。又正理云有说此戒近时而住

如是律仪至说此名长养者。叙近住异名 布洒他。唐言长养。旧云布萨讹也 故引颂证名长养也

何缘受此至失念及憍逸者。此即第二明具八支。问及颂答

论曰至厌离心故者。释上两句

何缘具受如是三支者。释下两句 三支。谓尸罗支.不放逸支.及禁约支。此即问也

若不具支至心纵逸处故者。举颂答。应作不作。及不应作反作。依时食者以能遮止恒时食故。一便忆自受近住律仪。二能于世间深生厌离。余文可知

有余师说至分为二故者。叙异说。此师意说离非时食是正斋体。西方国俗断食名斋。余有八种不名为斋非斋义故。但名斋支。分二可知。若依此解即有九戒。而言八戒者不据体说但约支论 问斋与近住梵名同不 解云。文既别说明知不同 又解梵名邬波婆娑。或翻为斋。或翻近住。名异义同

若作此执至随行随作者。经部引经破。我今随圣阿罗汉学。若阿罗汉所行.所作。我随彼行。随彼而作。余文可知

若尔有何至名斋支者。难。余师问斋名本自离非时食。若不以彼离非时食为斋体者。有何别斋体说八名斋支 准旧论文。邬波婆娑。亦翻为斋。故旧论云。若尔何别法名优波婆娑

总标斋号至应知亦尔者。经部答。斋无别体揽八以成。总即是斋。别即名支。如车是总揽众分成。如军是总揽象.马.车.步四支以成。亦如其散揽五支药以成。车.军.散等既是其假。斋戒八支应知亦尔。揽八成斋斋亦是假 不同俗说唯不食名斋

毗婆沙师至非静虑者。叙毗婆沙师解。夫言斋者。谓离非时食故离非时食是斋斋复是八中一故斋支。所余七支各是八中一故是斋支。非是离非时食故不名斋 如正见与道体皆是惠故。得说言正见是道。复是八中一故得言道支 余七支各是八中一故是道支。体非惠故非道。择法与觉体皆是惠故。得言择法是觉。复是七中一故得言觉支。余六支各是七中一故是觉支。体非惠故非觉 如静虑支中三摩地与静虑体皆是定故。得说言三摩地是静虑。复是五等中一故是静虑支。余寻.伺等是五等中一故是静虑支。体非定故非静虑

如是所说至有八支等者。经部难。夫言支者是支分义望他说之不可正见等即自望正见等即为支 等谓等取择法觉支三摩地支 汝若谓前生正见等为后生正见等支。则初刹那苦法忍圣道等前无正见等。应不具有八支等 经部意说总标道觉静虑名号别说为支。总有别支即无妨矣。正理救云非毗婆沙说正见等其体即是正见等支。亦非前生正见等为后生正见等支。然于俱生正见等八唯一正见有能寻求诸法相能说名为道。以能寻求是道义故。即此正见复能随顺正思惟等故名为支。所余七支望俱生法能随顺故说名为支。非能寻求不名为道。实义如是。若就假名余支皆能长养正见故。思惟等亦得道名。见名道支亦不违理。是则一切亦道亦支。余随所应皆如是说。由此类释斋戒八支。经主于中何凭说过 俱舍师破云。若就实义正见但应言是道。是正思惟等支不应言亦道支。既言亦道支还望自.若就假名余七亦应名为道。何故但言是道支非道

为唯近事至除不知者者。此即第三明受戒人。不受近事人亦得受近住。若不受三归不得戒故言则无。若人不知先受三归方发得戒。或复戒师忘不与授。但为说戒此亦得戒。由意乐力亦发律仪。故婆沙四十四云。有说亦得。谓若不知三归律仪受之先.后。或复忘误不授三归。但受律仪而授者得罪。若有憍慢不受三归但受律仪彼必不得

如契经说至即成近事者。此下第四明近事律仪。一明发戒时。二会释经文。三明三品戒。四明三归体。五明离邪行。六明娶妻不犯。七明离虚诳。八遮唯离酒 此下第一明发戒时 索迦已上皆是经文 依经问云。为但受三归未发五戒即成近事不 真谛云。大名是佛从弟阿泥律驮亲。兄净饭王出家以国付之。佛为大名说三归法

外国诸师说唯此即成者。叙外国师答 外国是迦湿弥罗国外健驮罗国经部诸师说 唯受此三归即成三归邬波索迦。受三归时未发五戒。后说戒相方别发戒名五戒邬婆索迦。彼宗五戒随受多少皆发得戒

迦湿弥罗国至则非近事者。叙当国师说。离五近事律仪即非近事。要由五戒方名近事

若尔应与此经相违者。外国师难。若要须发五戒律仪方名近事。是则应与此大名经相违。彼经说受三归等已但云齐。是名曰邬波索迦。不言发戒方名近事

此不相违已发戒故者。迦湿弥罗答。我今所说与此大名经亦不相违。受三归等时已发五戒故

何时发戒者。外国师问。克定时节

颂曰至说如苾刍等者。颂答

论曰至便发律仪故者。释初句。引大名经明发戒时。至慈悲护念尔时即发近事律仪。此即释经显发戒时 称近事等言便发律仪故者。此即释颂明发戒时 又解前即引经总显。后即略结 又解重释尔时发戒。何理得知尔时发戒。由彼自称近事等言故知尔时便发五戒。若不发戒彼宁自称近事等言 又解此文属下。将欲更引经证故先标宗。准此经文受三归已犹未发戒。要至慈悲护念方始发戒

以经复说至已得五戒者。如何得知称近事等言便发律仪。故以余经中受三归称近事等已复自誓言我从今时乃至命终舍生言故 此经意说舍杀生等五种恶业略去杀等二字但说舍生。既三归等后复自誓言舍杀生等。故于前受三归等时已得五戒名为近事 非但三归即名近事。此中引经文略。如婆沙一百二十四引经云。如说我某甲归佛.法.僧愿尊忆持我。我是近事。我从今日乃至命终。护生归净 又杂心择品云如说我某甲。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诸众尊。我是优婆塞。当证知尽寿舍众杀生受三归依心清净。乃至第三口作得优婆塞律仪 解云俱舍引略不说前三归等及后归净。但说中间。应知。我从今者等。是三归等后。在说戒相前应知前大名经中克发戒时故但说言称近事等。余经复据发戒已后要期自誓故。更复言我从今时等

彼虽已得至必具律仪者。释第二句。彼于先时由自誓故。虽已得戒仍未了知戒相差别。为令了知五戒学处故。复为说离杀生等五种戒相令识坚持。如一白三羯磨得彼苾刍具足戒已。复为彼说四重学处令识坚持 勤策亦然。先受三归。虽已得戒。复为彼说十种戒相令彼坚持 此近事戒于理亦应尔。是故近事必具五戒。非受三归未发五戒而名近事 问云何名学处 答如法蕴足论第一云。所言学者谓于五处未满为满。恒勤坚正修习加行故名为学。所言处者即离杀等是学所依故名学处 又离杀等即名为学。亦即名处故名学处

颂曰至谓约能持说者。此即第二会释经文。上两句经部引经为难。第三句说一切有部通释

论曰至四能学满分者。释上两句。经部难言若诸近事皆具律仪。何缘世尊于五戒中言有四种邬婆索迦。一能学一分。谓学一戒。二能学少分。谓学二戒。三能学多分。谓学三戒.四戒。四能学满分。谓学五戒

谓约能持至故名近事者。释下句。说一切有部通经。学之言持。谓约能持故说四种。先虽具受五支律仪。而后遇缘或便毁缺。其中或有于诸学处能持一分。乃至或有具持五支故作是说。能持先所受故说能学言 若不尔者此经应言受一分等。何故乃言学一分等。故此四种但据能持 理实而言约受三归等以具五戒故名近事

如是所执违越契经者。经部难

如何违经者。说一切有部征

谓无经说至舍生言故者。经部答。谓无经说自称我是近事等言便发五戒。又此大名经不作是说我从今者乃至命终舍生言故

经如何说者。说一切有部问

如大名经至故违越经者。经部答。可知

然余经说至已发五戒者。经部通前引余经文 舍生。谓宁舍自生命不舍正法 归。谓归依三宝 净。谓净信三宝 证净。谓四证净。今稍具引故加归.净。余文可知

又约持犯戒至名一分等者。经部破前通经。又约持犯戒释学一分等。彼受戒者尚不应问佛。况佛应为答。所以者何。谁有已解近事律仪必具五支。后持犯时而不能解于所学处持一非余名一分等。先自解故不应请问

由彼未解至乃至广说者。经部自释经文。由彼欲受戒者未解近事律仪受量少多故请问佛。凡有几种邬婆索迦能学学处。佛答有四邬婆索迦谓能学一分等。彼受戒者犹未能了。复问世尊何名能学一分.少分等。乃至广说世尊为答。此经意说为受戒者故说四种。非约持犯说一分等

若阙律仪至此亦应尔者。说一切有部难。以苾刍.勤策例破近事

何缘近事至支量定尔者。经部反责

由佛教力施设故然者。说一切有部答。由佛教力故皆具支

若尔何缘至非苾刍等者。经部例释。我亦由佛教力虽阙律仪。而名近事。非苾刍等

迦湿弥罗国至得成近事者。迦湿弥罗结归本宗。要具五戒方名近事。不许阙戒得成近事

此近事等至或成上品者。此即第三明三品戒。由心三品戒有三。故有圣人成下凡夫成上。故婆沙一百一十七云。故如是问。颇有新学苾刍成就上品律仪。而阿罗汉成就下品律仪耶。答有。谓有新学苾刍以上品心起有表业受诸律仪。有阿罗汉以下品心起有表业受诸律仪。如是新学苾刍成就上品律仪。而阿罗汉成就下品律仪 准此文罗汉非自然得戒

为有但受至成近事不者。此下第四明三归体。问但受近事不受三归成近事。不

同类推荐
  • 天全堂集

    天全堂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西湖小史

    西湖小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利支提婆华鬘经

    末利支提婆华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Daughter of an Empress

    The Daughter of an Empres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南词叙录

    南词叙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白羽陌

    白羽陌

    我欲成魔天下无佛,白羽陌站在山峰的峰顶上,俯视天下。
  • 校园风波千金铭藏

    校园风波千金铭藏

    一个活泼开朗的千金大小姐,不愿显露身价的可爱学霸,一个帅气但家庭贫穷的高冷学霸,在一个贵族学院又会发生什么呢?
  • 大伟品水浒

    大伟品水浒

    本书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明星警察王大伟编著。从现代法律的视角品读古典名著《水浒传》,解析《水浒传》中的相关法律问题,破解犯罪密码,是一部预防犯罪的宝典,加强个人防范的手册,为人处事的百科全书。
  • 王爷,带我私奔吧

    王爷,带我私奔吧

    青天白日遭人侮辱稀里糊涂地失去清白之身,全家上下十几口又在一夜之间全部葬身火海。被舅妈卖入妓院,却离奇般得到第一个嫖客出手相救。走投无路,主仆二人易名进宫。殊不知,自进宫第一日起,就因为自己风华绝代的容貌而被皇帝当时的宠妃蓉贵妃嫉妒怀恨,从此阴谋不断。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发现当初救自己的嫖客竟是当今八王爷,而当初玷污自己的人居然就是自己曾一见钟情的皇上,于是,开始冷淡疏远怨恨报复。最终,林小婉会选择跟谁厮守终生?她又是否能够逃离那座泱泱深宫呢?
  • 错情真爱

    错情真爱

    旦夕生祸,方笑笑生下脑病孩子,婆媳矛盾升级;丈夫杜明威无意留情,捕获了秘书路蓝的芳心;婆婆想要健康孙子,乱出馊主意……最终,恩爱夫妻劳燕分飞。小三路蓝如愿以偿,嫁给了杜明威,却意外难产。方笑笑好心救人,却遭不白之冤,有口难辩!路蓝和杜明威的孩子被换,谁在背后设局?扑朔迷离,真相大白后,事实令人唏嘘!雨后彩虹,纵然有情人终成眷属,又怎一个爱字了得?
  • 成就人一生的社交好习惯

    成就人一生的社交好习惯

    《人生智慧课:成就人一生的社交好习惯》为那些渴望成功的读者提供了具体而实用的社交习惯,养成方法与实用技巧,如做个有礼貌的人,积极与人沟通,学会宽容,真诚的赞美,当个好听众,积极去讨论,学会说“不”,勇敢地承认错误,要有幽默感等良好习惯。
  • 隋唐奇英传

    隋唐奇英传

    隋末唐初,天下大乱,英雄豪杰层出不穷。九州风云,四海震荡,试问天下谁主沉浮?
  • 东方神修

    东方神修

    一个出生在偏远地区的小毛孩,在一次次的匪夷所思的奇遇中变强变大,在一次次的坎坷中苦煎苦熬,在一次次的较量里斗智斗勇,脚踏三界,身置鸿蒙,人鬼神,无所不遇,无所不胜……
  • 英雄联盟之命运的抉择

    英雄联盟之命运的抉择

    命运其实就是一场豪赌,好的赌徒会抓住一切机会用出自己的筹码参与到赌局当中,然后赢得更多。赌术的高低不在乎赌注多少,千术如何,而在于会不会利用每一个机会。即使拿到一手再烂的底牌也不要紧,只要你想赢,总有比底牌更好的明牌,总有比你更烂的底牌。崔斯特一直以为自己是那种最聪明的赌徒,直到他遇见了。。。。。。
  • 异界龙傲天

    异界龙傲天

    怎么成功逆袭?你为什么活着?那些年的狗叫你都白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