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35000000081

第81章

分别业品第四之三

此别解脱至亦余二不者。此下大文第五得三律仪别。就中一明得处同.异。二明有情支.因。三明得恶.处中 此下明得处同.异。问 此三律仪从彼处得一。亦得余二不

不尔者。答

云何者。征

颂曰至得静虑无漏者。答。上两句明别解脱。下两句明定.道

论曰至后起而得者。释从一切得欲别解脱。此从一切发恶根本.加行.后起处得。谓受善戒离恶根本.加行.后起故。于发恶处还发得善戒

从二得者至性罪遮罪者。释从二得。谓从二类得。一从情.非情类处得。二从发性罪.遮罪类处得 又解言二类者。有两种二类。一有情类。二非情类。一性罪类。二遮罪类 又解言二类者。一有情类能发性罪.遮罪。二非情类能发性罪.遮罪 今受善戒能离性罪及与遮罪故。从二类发性罪.遮罪处还发得善戒。故正理三十九云。于情性罪谓杀等业。遮谓女人同室宿等。非情性罪谓盗外财。遮谓掘地断生草等

从现得者至有情处故者。释从现得此别解脱。于三世中谓从现世蕴.处.界.发得。非从去.来。所以者何。由此律仪于现有情转。及于现有情所依止处转 于现有情转者。谓从有情边发戒。如邪欲等从守护有情得罪。若离邪欲等从守护有情发戒随其所应 于现有情所依止处转者。有情所依处。谓内身。有情所依止处。谓外器 于现有情所依处者。于现有情内所依身发得此戒。如行杀等从所依处得罪。若离杀等从所依处发戒。随其所应 于现有情所止处者。于现有情外所止器发得此戒。如掘地等从所止处得罪。若不掘地等从所止处发戒随其所应 去.来非是有情。亦非是有情所依止处。故不能发别解脱戒。故正理云。有情处者。谓诸有情及诸有情所依止处。现蕴.处.界。内者即是有情所依。外者名为有情所止。非过.未故 问若从现在有情处得如盗现在窣堵波物。婆沙一百一十三评家云。如是说者于佛处得 准彼正义于过去佛边结罪。如何乃言于现有情处得 解云评家理应望现守护者边结罪。而言于佛结彼罪者。以施佛故显物重故推在如来 又解评家意说罪.福二门非皆齐等。若论发戒现有情处得。若论结罪无妨亦有于过去佛处得

若得静虑至况从遮罪者。释从根本得。若得定.道戒应知但从发根本业道处得。尚不从彼发加行.后起处得道.定戒。况从发遮罪处得此律仪。此即举重况轻也 又解别解律仪教制遮罪故。从遮罪处发得遮戒。定.道律仪无教制遮罪故无别遮戒。由无别遮戒不从遮罪处发 问别解脱律仪何故亦从加行.后起处得非定.道律仪 解云别解律仪教制加行.后起罪故。从加行.后起处发。定.道律仪无教制故。所以不于加行.后起处得 又解散位律仪于散位中加行.根本.后起三位。皆容得有别解律仪现行。如受大戒加行等中有勤策戒等故。得戒时通于三种起恶处得。定位律仪于定位中唯在根本起。即根本故不在加行.后起位中。于定前.后无此戒故。故得戒时唯于一种起恶处得。故正理云。若得静虑.无漏律仪应知但从根本业道。以定中唯有根本业道故。非从前.后近分而得。以在定位唯有根本在不定位中无此律仪故 又解散位律仪于散位中。有加行.根本.后起故。得戒时通于三种起恶处得。定位律仪于定位中。无有加行.后起。起即根本故。得戒时唯于一种起恶处得 又解散戒.定戒俱对除恶。恶与散戒同欲界故。以相去近故。难防护故。故得散戒。通于三种起恶处得。恶与定戒不同界故。相去远故。易防护故。故得定戒。唯于一种起恶处得

从恒时者至蕴处.界得者。释从恒时得。谓从三世蕴.处.界得故。名从恒时得 问何故别解唯于现得。定.道二戒通过.未 解云别解律仪依教受得。教意唯防现在故唯现在发。定道二戒不依教受。随心而生故通三世发 又解随心转戒其力是强。通防三世故于三世蕴.处.界得。别解不尔故唯于现得 又解此戒俱心皆成三世故。心俱戒通于三世蕴.处.界得。别解不尔故唯现得。故正理云从恒时者。谓从过去未来现在蕴.处.界得。如与此戒为俱有心 又解谓戒俱心能缘三世故。心俱戒由心势力能防三世。戒与彼心俱有因故。其力是强故。通三世蕴.处.界得。别解不尔。唯防现在。唯现处得 又解如戒俱心。及心俱戒皆断三世。以说断律仪断欲恶戒及能起惑。以此明知。戒断三世。由心俱戒能断三世故。亦通于三世法得。别解脱不尔故唯现得。非能断故

由此差别至加行后起者。以别解脱律仪对定.道二律仪发处差别应作四句。有蕴.处.界从彼唯得别解律仪非余定.道二律仪等。此中四句思之可知。第四句中不言遮罪略而不说 又婆沙一百二十。作四句中第一句不言遮罪者亦略不论

非于正得至防护过现者。论主弹前第一第三句云。非于正得善律仪时可有现在恶业道。及加行.后起。并诸遮罪。何故乃言第一句中。从现在加行.后起。及诸遮罪。第三句从现世根本业道。弹讫正云。是故第一句应言。从现在加行后起及诸遮罪处。第三句应言从现在根本业道处 此中且正第一.第三句。理实四句皆加处字。第二句应言谓去来根本业道处第四句应言谓从去.来加行.后起。遮罪处。正讫又云。若据发戒有通三世。若论防护理应但说防护未来。定不应言防护过.现。过去已灭。现在已生。不须防故 正理救云。于业道等处置业道等声。故前四句义亦无失。由如是理亦通防护过.现业道等。非唯防未来。以业道等声说彼依处故。若异此者则应但说防护未来。律仪但能防未来罪令不起故非防过.现。已灭.已生律仪于彼无防用故 解云于能发不善业道等所依境处。说能依不善业道等声。从不善业道等所依境处发戒故。说从不善业道等发戒。故前四句义亦无失。由如是不善业道所依境处通三世理。亦通防护过.现不善业道等。以能于过.现不善业道所依境处发律仪时。即防护过.现不善业道。所依境处。不令发不善业等。亦说防护过.现不善业道等。以业道等声。说彼不善业道等所依境界处故。若异此防护不善业道所依境处。唯说防护能依不善业道体者。即应但说唯未来法发唯防护未来。律仪但能防未来罪令不起故。非防过.现不善业道等体。过去已灭。现在已生。律仪于彼无有防用令不起故 俱舍师破云。唯加处字于义无疑何故不加广劳异释。岂从彼世法发得律仪。即防彼世恶业道等。发戒虽复通于三世防过无防唯在未来。反难令防未来。此乃诚如所说

诸有获得至有异不者。此即第二明有情支.因。问诸有获得律仪.不律仪。从一切有情从一切身.语七支。从一切上.中.下因有异。不 又解律仪.不律仪从一切有情发。而支因有异不

此定有异者答

异相云何者。征

颂曰至有情支非因者。就颂答中。上两句明律仪。下两句明不律仪

论曰至后三因说者。释上两句。别解律仪定从一切诸有情得。无少分理。若身.语七支此即不定 有从一切身.语七支得。谓苾刍律仪。不言尼者七支同故。或影显故 有从身三语一四种支得。谓余勤策等六种律仪。此中唯据根本七业道名律仪支故 若上.中.下因此亦不定。因虽两种颂文且据后三因说。不俱起故可辨差别

或有一类至勤策戒者。约人正显。配释可知 问如杂心及婆沙一百一十七云。若于一切有情得律仪。由一切因非一切支者此类无有。此论与彼岂不相违 解云婆沙偏据尽形故言无也。此论通据昼夜故说有也 又解梵名乌波婆沙。义翻为斋。亦名近住。西方有人一日持斋亦名乌波婆沙。若受八斋戒亦名乌波婆沙。其斋名通于律仪中不定。若尽寿戒于律仪中决定婆沙以不定故不说。此论通据近住戒故说有也。故婆沙云。问若以下.中.上心。如次受近住.近事.勤策戒时。即名于一切有情得律仪。亦一切因非一切支。何以言无。答此中但依尽寿作论不依昼夜。所以者何。彼名为斋。于律仪中非决定故

无有不遍至不全息故者。释。于有情必须宽遍。无于少分

若人不作至相似妙行者。显斯五定由不遍故不得律仪。但得相似处中妙行 等等取盗等 近住虽于时定亦得律仪。此据尽形故言不得。或一月等言已遮昼夜。五定思之可知 若依经部作此五定亦得律仪

于非所能境如何得律仪者。问。若于一切有情处得无少分理。如于他方非所能害境如何得律仪

由普于有情至故得律仪者。答。彼受戒者由于有情善意乐故广得律仪。故遍有情无少分理。此即义当婆沙正义于诸有情总发戒家

毗婆沙师至有得舍过者。第二师答。毗婆沙中有作是说。所得律仪必须遍发。若谓一向于能害境受得别解而不于彼非所能境得别解者。即此律仪应有增.减。从非所能生所能时律仪应增。从所能境生非所能律仪应减。若有增减便有别解离得.舍缘有得.舍过。增时名离得缘有得过。减时名离舍缘有舍过。得缘即是受戒师等。舍缘即是四.五缘等 此即义当婆沙不正义于诸有情别发戒家。由非正义故下别破

彼说不然至例亦应尔者。论主难。彼说增.减于理不然。如生草等先无后起彼戒无增。或起已枯彼戒无减。由于生草等总发一遮戒故无增.减。于彼能境及不能境。所得律仪境转易时例亦应尔。能生不能应无减。不能生能应无增。所以得知。于生草等总发一戒是正义者。故婆沙一百二十云。如是说者于外法中亦得律仪 问若尔律仪应有增减 答无增.减。以总得故。谓此律仪总于一切草等上得一无表。而世间无有无生草等时 又解别发家意于诸有情虽复别发于生草等同许总发。故引同许例破彼说

彼言不尔至性不同故者。别发家救。彼云。不尔。以诸有情死此生彼前.后性等。有增有减。若能生不能可言能类减。以能类少故。不能类增。以不能类多故。若不能生能。可言不能类减。以不能类少故能类增。以能类多故。草等先.后生.枯性别可总发戒。无增.减过。不得为例

若尔有情至于理为善者。论主复难。若随有情别发得戒未得涅槃。死此生彼可言有情前.后性等戒无增.减。有诸有情般涅槃已。如前性类今时既无。有情少故别发缘阙。于彼律仪如何无减 故此后释别发律仪于理不然。前所说因普于有情发善意乐。总发律仪于理为善。虽非正问总发.别发。初家义当总发。第二家义当别发

若尔前佛至无减前过者。难总发家。若尔前迦叶佛等及所度生已涅槃者。后释迦佛等于前佛等既不发得别解律仪。如何尸罗无减前佛过

以一切佛至无减前过者。总发家答。以三世佛别解律仪从一切有情境处总发得戒。设彼有情今犹在者。后佛从彼亦得总发别解律仪。故后尸罗无减前过。境虽有减戒体无亏。故婆沙一百二十。正义家答此问云。应作是说。律仪境界虽有多少。而律仪体前.后无异谓从一切有情境处总发得故 广如彼说 问总发.别发两说不同。为约七支。为约二十一种

同类推荐
  •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道德经论兵要义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奇然智禅师语录

    奇然智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临清寇略

    临清寇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台阳诗话

    台阳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穆天子传

    穆天子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倾世舞魅娘:墨染莲华

    倾世舞魅娘:墨染莲华

    【阎府九子系列之上卿:】一世幼时诺言,寻他十年相守!那日兵临城下,他冷言如剑,让她死了心。二世时与她牵扯两世的傻丫头,为她舍身救主。不疯魔不成活,脱胎换骨下,她踏上寻药之路,纠葛前世男儿情。上卿忽而稚嫩,忽而绝美的两张容颜不时交替,那眼是不舍,是眷恋,是早已刻入神魂的懵懂爱恋!玉华引皇位之上,那一剑伤了她又何尝不是伤了他。红发褪成白雪,手握着染血的融魂珠,离霄笑自己的执迷不悟。雪峰上,昭以寒为她落了满头青丝,奉她为主,只为赎她一世情缘。
  • 末日创世

    末日创世

    红尘往事,随风去。兄弟情深,生死劫。生死离别,血染巾。兄弟并肩,战尸王。忠肝义胆,平天下。兄弟在旁,创天堂。QQ交流群487024056
  • 手到擒来:总裁的独宠新娘

    手到擒来:总裁的独宠新娘

    第一次见面,她从他家的围墙爬下来,从此赖在了他的视线当中,盘踞不走。原以为他只是生命中一个过客罢了,可没想到他竟然是她受命接近的人。“楚安瑾,既然所有事情都是你挑起的,那么结果自然该你来承受!”他擒住她翱翔的双翼,为她打造最奢华的金丝牢笼,但最终还是被她带着他的儿子潜逃成功。再次相见,已是五年后。“妈咪,为什么爹地长得不像我?”某萌宝眨巴着大眼睛,天真地问道。楚安瑾闻言,无奈地笑了,“不是应该你长得像爹地才对吗?”“可我长得也不像爹地呀!”萌宝蹙着眉头,挠了挠小脑袋,“他们都说我长得像顾叔叔……”
  • 狩猎战纪

    狩猎战纪

    一夜之间。人类从世界的主宰者,变成妖兽的口粮,或者是妖兽爪下肆意玩弄的宠物。当末世来临,人类该何去何从?是委屈求全,苟且偷生,还是奋起反抗?这是一个充满危险,也充满了机遇的时代!这里是,强者的世界!
  • Tfboys之一念之间

    Tfboys之一念之间

    三个女孩邂逅了自己喜欢的明星,可是明星说并没有对她们有感觉,三女孩悄悄出国了,男孩知道了心仪,可他们已经走了。几年后她们回来了,变成了明星,可是已回不到从前了………………
  •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妃你莫属:王爷请娶我

    他是王爷了怎么了,只要她喜欢,他就得娶她,什么公主什么圣女,她都不要管,因为爱上了,谁也不能来阻止,哪怕是父王母后,哪怕是王公大臣,哪怕是三纲五常,只要她喜欢就够了,只要他答应就够了,爱是两个人的事,就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她会嫁的,但那人必须是…
  • 雪球专刊第023期:滚雪球的人

    雪球专刊第023期:滚雪球的人

    提到林园,A股的老股民几乎无人不知。这个曾经被誉为“中国民间股神”的人,据说曾经创造了从1989年的8000元到2007年20亿元的“投资奇迹”。最近,我们拜访了林园位于北京中关村的“新家”。在将近两个小时的交谈中,林园分享了他的投资理念,2008年股市低点之后的感悟以及对后市的看法。
  • 英雄联盟之致命对决

    英雄联盟之致命对决

    十年。我因病沉睡了十年,醒来后发现全世界都在流行一款名为英雄联盟的游戏。因机缘巧合,我加入到英雄联盟的职业厮杀之中。在这里,我们发现了黑暗游戏的秘密。黑暗游戏,赌上灵魂的竞技对决,赢者可以获得高额的报酬,但输者会输掉灵魂、肉体以及一切。隐藏在电子竞技背后的阴谋,谁能幸免于难。
  • 寻尸问路

    寻尸问路

    我的职业是捞尸人,专捞死人尸。那天我在河里捞了个女尸,她非要跟我结婚……
  •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

    本书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20几岁的年轻人介绍一些最基本、生活中最常用的经济学原理,从而让年轻人在轻松的阅读中探究生活中常见现象背后隐藏的经济规律,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理性地处理自己的日常行为,理性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