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94500000001

第1章 戶政十一屯墾(1)

前因時論十五屯田營田

吳鋌

吾嘗謂西北溝洫之制。不可不復。然非經數十年之開墾。漸以致之。不足以成非常之功。若承平無事。則難為力。夫欲盡地之利。莫如溝洫之制。溝洫不可得而驟復。則必思所以濟其窮。使地利不致盡棄於草萊。財賦不盡仰給於東南。庶乎其可也。唐宋之時。有營田屯田。屯田以兵。營田以民。蓋因地之利。課以耕耘。乃富國裕民之計。咸平中。襄州營田。既調夫矣。又取鄰州之兵。是營田不獨以民也。熙豐間。邊州屯田。不限兵民。皆取給用。是屯田不獨以兵也。前世往往以屯田營田。開墾荒地。使為己業。以耒耜耕牛假糧種。俟歲入然後償。陳堯叟請開公田。以通水利。鄭民憲請行助田法。一夫受田百畝。別以十畝為公田。張浚請以官田逃田並拘籍。以五頃為一莊。明初令民開墾。永不起科。其制各不同。案田不起科。適以起爭競之端。若以十畝為公田。則開墾時即行稅法。恐民不樂於從事。莫若召募之時。不行起科。俟數年之後。歲入漸增。然後量輸租。永無後患。至以五頃為一莊。未免太廣。若仿其制而減其數十之四。則田有定限。不至開兼并之漸。蓋溝洫之制。非舉西北之地盡開之。不能行均田之法。則屯田營田之制。僅召民耕種。使各自為治。則近水之地尤易為力。故唐宋以來皆議行之。而溝洫終不可得而復矣。行屯田之法。則三邊可從事也。行營田之法。則山東諸省可從事也。或以侵占民田為疑。或以諸郡括牛為擾。或以兵民雜耕為擾。皆非知權宜之計者也。

屯田篇上

湯成烈

夫屯田之議。始於漢後將軍趙充國。詔書往來詰問。卒從其議。罷遣調發戰士。置吏卒督率耕作。經畫年餘。兵彊食足。羌酋授首。隴右以平。何策之善也。建武初。天下粗定。光武度兵不可卒罷。食不能常足。乃遣諸將耿弇劉隆馬成馬武祭彤等。將吏卒詣郡國及邊塞屯田。馬援亦求將賓客屯田上林苑中。當王莽之末。黃金一斤。易粟一斛。建武中元。米斛二十。戶不夜閉。此蓋屯田之效也。丞相諸葛亮經囗中原。屯田渭濱。軍民雜居不擾。司馬懿閉壘不出。誠不戰屈人之謀也。至於曹操從棗祗之議。屯田許昌。司馬懿從鄧艾之請。屯田淮南。積穀養士。卒以破除囗雄。降服孫氏。蓋芟夷大難。非可以年月計也。而喪亂之餘。民不耕。兵不得食。賊何自而平哉。今粵逆之擾亂十餘年矣。禍延十數省。疆宇日蹙。生民日困。財用日匱。亦將何以善其後耶。揆度時勢。大功不可以猝就。兵防不可以遽撤。若不講求足食之方。以為久遠之計。而猶斂金以為饟。吾見其必有土崩之患矣。故為今計。平賊要策莫如屯田。今試以古耦耕之法行之。二人為耦。治田十畝。五耦為伍。倍伍為兩。四兩為卒。倍卒為乘。凡百六十人。治田八百畝。置田畯一人以勸導之。從此而十之。凡一千六百人。治田八千畝。置嗇夫一人以董教之。令殘破州縣。經理荒廢之地。招徠難民。給予籽種農具口糧。使之墾種。闢為官田。田畯嗇夫。時察勤惰。分別勸懲。選其壯健。給予器械。使之守望。以禦外侮。閒暇之日。使之修築碉堡。櫛比鱗次。互相援應。老幼婦女。器用財賄。咸聚於內。留戍兵弁。為之保衛。囗年之後。一樹百穫。收其贏餘。州縣官府。為之廩積。調發兵勇。過境往來。戍守士卒。計口授米。毋給銀兩。行有餱糧。居有委積。自無枵腹呼庚之患矣。於其農隙。練習技勇。矛弩為先。火器為輔。一遇寇警。人悉歸堡。左右前後。一乃心力。相助為守。賊雖眾至。見我備嚴。節節聯絡。首尾呼應。必不大肆。野無所掠。意氣自沮。俟其惰歸。選眾出擊。各堡掩襲。處處牽纏。必且退走。切勿遠追。斂兵保險。益修我備。鄰邦效之。增我之助。樹賊之敵。眾志堅定。乃可成師。方今之獘。將不練兵。招募游惰。饟皆給銀。囊有餘資。米運不至。人不宿飽。無籍可稽。儻遇強敵。非潰即囂。公然焚掠。為賊前驅。臂金腰橐。官莫過問。此以銀為饟之流毒也。今雖處積重難返之勢。豈無撥亂反正之方。夫曰屯田非僅從事囗耘也。戰守之法亦寓焉。然要在得人而任之耳。唐末張全義入洛陽。數百里無煙火。全義選裨將十八人。人予大旗一。使赴各邑鄉鎮樹旗於瓦礫中。招集流亡。俾令墾藝。繈負相屬。期年有積聚。三年成巨鎮。全義之人才。在唐末不過中下。今豈並若人而無之哉。在用與不用耳。故愚以為屯田之法實為平賊之要策。蓋民保聚。則其志定。能自為戰守。則其心固。是以行之於一縣。而縣可以保。行之於一府。而府可以安。行之於一省。而省可以強。誠使江皖豫浙。合而行之。數年之後。殘疆悉完。野無曠土。民盡知兵。式遏寇虐。無往不克。於是賊無地可容。不降則死耳。古法可師。曷不取而行之乎。

屯田篇下

湯成烈

然此非可計日月而待也。必寬假之以年歲。誠使遴選守令。重其職守。寬其銜轡。勸課農桑。春耕夏耘。秋收已畢。家有餘廩。人有餘暇。選其子弟十六以上。教之擊刺。耰鋤棘矜。皆可為兵。擊刺囗熟。教以步伍。雁行魚貫。無相紊亂。步伍止齊。教以束隊。百人成列。動中規矩。束隊整嚴。教以行陳。目辨旗幟之方色。耳習金鼓之節奏。進退疾徐。咸稟指揮。外習於事。內定於志。如是有年乃可待敵。耕農樸魯。既異浮偽。四體夙勤。學習亦易。又復訓以尊君親上之義。同仇敵愾之誠。守望相助。臨難相救。心一力齊。戰陳必勇。民知信我亦既有年。昔吳玠禦金人於和尚原。敗挫之後。以注隊矢。復與金戰。遂大敗之。其法首隊飽食。當先出戰。兵刃既接。次隊飽食。飯畢出陣。首隊收還。三隊飽食。食畢出陣。次隊收還。分番迭休。我逸賊疲。三隊戰酣。首次兩隊。左右齊奮。衝其中堅。嚴鼓雨射。摧敵必也。應敵妙算。莫良於茲。戰勝威著。我武維揚。四鄰告警。宜急赴之。救民水火。焉可怠緩。得鎮守鎮。得縣守縣。賊郤我前。豫選賢能。假署令長。一經焚掠。荒地實多。招集流亡。督勸墾闢。量給牛種。並假器糧。爰設兵戍。轉我積粟。資其飽騰。有秋既穫。乃停轉運。籍彼農夫。辨其勇怯。苟能勝兵。授之刀矛。爰令戍卒。集而教之。隸我疆宇。農即為兵。以田以守。閱有年所。爰課樹桑。柿桼棗栗。松竹榆柳。瓜果菜茹。各視土宜。必盡地力。加以牧畜。馬牛羊豕。咸致蕃息。俯仰事畜。資生咸備。民既樂生。乃可效死。爰選精悍。籍為常兵。授之恆產。田五十畝。中丁老弱。代為之耕。調發征行。期無內顧。苟非征行。人不給廩。田畝入厚。衣甲自備。以代賦稅。不隸兵籍。悉令務農。力穡之暇。亦令肄武。必有守者。閭里自保。必有行者。豺狼是驅。內隙既弭。外侮不乘。安其生理。同其患難。熙熙皞皞。豈曰小康。遵斯道也。計必十年。故官必久任。政教乃行。官民相習。令如流水。時有水旱。歲不屢豐。惟勤不匱。古訓昭著。宜集嗇夫。頒令於鄉。申明告戒。無怠無荒。耕耨以時。無或蕪穢。不率教者。罰有常刑。時或巡行。省其耕斂。懲其游手。黍稷茂好。獎賚其勤。技藝精練。優加賜與。人知勸懲。黽勉服勞。不患饑寒。無畏疆虣。民安其教。吏稱其職。而一縣治矣。自縣推之。上而州府。表率屬僚。班春勸農。盡心民事。稼穡艱難。先知其則。巡察荒地。咸使種藝。督令游民。悉歸隴畝。力出於身。心無作慝。放僻邪侈。莫敢或為。有勇知方。庶幾奏績。尨吠鴻嗷。息於四境。而州府治矣。使州府咸治。田野闢而倉廩實。盜賊息而兵革偃。屯田之效奏而天下平矣。故曰。民為邦本。食為民天。足食足兵。莫如屯田。

廣李安溪屯田議

高延第

秦漢以來。天下幅員日廣。民人日眾。事變日多。所與為鄰者。非強大之敵。即頑悍險阻之蠻夷。人不即虎。虎必即人。征鎮防戍之地。交錯於天下。兵少則威絀不足以相制。兵多則財絀不足以經久。自唐宋以來。當國之人。莫不仰屋咨嗟。以為天下之大患。此安溪相國屯田之議所為作也。然治平日久。安常習故。重於刱作。稍有興革。議論紛紜。利害轇轕。亦遷延疑畏而不能決行。求其毅然為之而不撓。盡埽千百年之積獘痼習。而收其實利。是未可旦暮遇之也。雖然。屯田之議。不行於今。必行於後。古人建非常之策。絀於當時。信於後世者多矣。輒為推廣其義而為之說曰。屯田之法。載諸史籍者備矣。其取而損益之不難。而難在於得地。明初天下喪亂甫定。其屯田大抵取諸絕產及籍沒之家。其設立多在沿海邊關。而長征之軍。亦未常廢。非充屯軍之人少。由充屯軍之田少也。故每遇大徵發。屯兵不足。兼用長征。長征不足。益以招募。於是閭閻府藏之財。一耗於長征。再耗於招募。及其末年。屯政廢弛。軍多空籍。乃專以長征召募從事。國與民大困。卒至於亡。然則欲天下之固且強。則兵數不可以不增。兵數增。則屯田不可以不廣。今世民人眾多。開墾已囗。安溪所謂閒曠以給之者。非山場之磽确。即河湖之灘窪。畸零散布。肥瘠不齊。收穫之數。不能畫一。殊非厚養戰士之道。然則屯田一項。何所取給耶。按今天下除衛田本當給屯外。一切淫祠寺觀書院義學善堂。莫不有田。徒供游民奸人耗蠹。其為存亡有無。初不關於國家之興衰治亂。舉而籍之。以為屯田。益以所在衛田。及兵荒後絕戶之田。以中縣計之。田多者一縣可得千頃。少者亦不下數百頃。分為上中二則。上田每戶給五六十畝。中田則七八十畝。騎卒每戶別給田十畝。或二十畝。以為牧地。以中歲衡之。稻麥雜糧薪蒸蔬果之所入。足養十人有餘。除牧地無征外。上則屯田畝出糧一斗。中田畝出糧五升。歉歲核減。儲之倉庾。以為征調軍資上番口糧之用。夫每畝出糧。自一斗至五升。加於正賦數倍。而較佃戶納租。則亦減十倍。不為苛也。每縣以五六百頃為率。歲入可得四五千石。除上番口糧所費。其存可至千石。二十年無征調。穀不可勝用矣。分撥已定。除其常賦雜役。使為永業。戶出一丁以為兵。上番則入城而役於官。下番則率家人而耕於野。有隙則習騎射雜技。凡沿邊衝要之地。每縣屯兵千二百人八百人為率。腹裏次衝繁盛之區。以八百人六百人為率。簡僻少事。以五百人為率。并天下州廳於各郡。增行省之數。裁監司之囗者。以崇郡守之權。郡之治所。增置屯兵千人或八百人。省會之地。田與人復增其數。以嚴守衛而壯控制。田不足。則取簡僻縣之軍少田多者以益之。京師田與軍之數。又倍增於省會。兼調輔郡之軍以益之。而均其番值之期。除京師宿衛之軍。統於親近爪牙外。凡郡縣之兵。轄於軍校。率以將領。統於令長。制於郡守。總於督撫。大郡萬人以上。腹裏遞減。每郡至四五千人而止。上縣千人。五分之。四時番上。出屯田所納之穀以食之。歲用穀無慮三千石。下縣每番百人。歲用穀無慮千五百石。凡田役追胥筦鑰討捕之事皆屬焉。而盡革糧捕差役之屬。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三国笑谈

    三国笑谈

    黄巾起义是怎么回事?讨伐董卓是怎么回事?给你一个不一样的三国……
  • 以妹为妻:邪恶总裁要吃我

    以妹为妻:邪恶总裁要吃我

    她是上流社会豪门孙媳,也是上流社会豪门笑话。据说,她丈夫双腿残疾,下身不遂,有着一个5岁大的养子。……新婚当晚,他缠绵悱恻,她却惊然发现,他的双腿完好,从头到尾,全都是他一手策划的局……婚后,她想着法子要离婚,却奈何抓不到一丝证据,没有小三,夫妻生活过于和谐,男人一副好丈夫形象深入人心。为了脱离他的身边,她不惜自暴自弃,将他的企业搞得一团糟。他嘴角凝着一抹浅笑,一张签了字的离婚协议书附带了一张验孕单。她待看清上面字迹时,脸色一变——男人漫不经心的勾起一抹冷笑:“老婆,娃出生不能没有爹。”
  • 综漫之平行的世界

    综漫之平行的世界

    英灵卫宫,在第五次圣杯战争后,恢复了其守护者的身份,继续为拯救世界末日而奔波。最后,本作中的英灵卫宫,为UBW线中的卫宫,而非HF线或Saber线,所以有些事情他并没有经历,请大家不要误会。祝大家阅读愉快。(本故事及人物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切勿模仿。)
  • 尽余生

    尽余生

    女主叶余生是心理医生,有着可以看穿谎言的能力,真实得让人不愿亲近。唯独讳莫高深的他——任临树,商业骄子,一次次将她领入他精心布置的局中。她以为他被制服,事实上控制全局的始终是他。重逢时,他的未婚妻周得晚,不明原因跳楼自杀在叶余生面前。她为此放弃学位,离开巴黎,回国艰难谋生。一年后,命运的牵扯,再一次将她卷入了他删改遗书争夺遗产的风波中。心理学高材生的她,不断用自己的能力,提醒他危机的到来,他却并不领情,而她也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危险境地……几经生死,辗转离合,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这时,她的亲生父亲出狱,身患重病,闯进他们平静的生活……
  • 红颜桃花劫

    红颜桃花劫

    一世桃花,她只为他而舞,那年桃花树下,互许誓言。红颜是劫也是缘,望眼前尘,不过昙花一现……
  • 互联网十二年:我所经历的那些事

    互联网十二年:我所经历的那些事

    十二年前,我第一次踏进网吧,开始接触网络。对于一个出身农村无背景又不擅长交际的宅男来说,网络无疑是打开了一扇世界的大门。正如高考是给了大多数农村出生的孩子一个鲤鱼跳龙门成为凤凰男的机会,互联网给所有人都创造了一个可能,不管你是屌丝还是高富帅,只要你使用得当,一切皆有可能。互联网彻底改变了我,今天写这本书,权当是做一次回忆。这里先声明一下,您看到的觉得是真实的,您就当看故事,请勿人肉,您看到觉得是虚构的,您就当看小说,请勿对本文里面的情节做真假评论,更请勿跨省。如果觉得有用的片段,您可以收藏。
  • 倾城女皇:腹黑王爷逃跑了

    倾城女皇:腹黑王爷逃跑了

    “我答应过她……”“呵呵……那么,我们便就此别过。”她笑了,自己毁天灭地,只是为了寻他“既然你有了令欢,吾自当,退出……”她渐行渐远,随风,逝去。“他不要你了,本王要。这里才是你的归处……”“……王爷可是要为本仙凭心而错。”“是又如何。”“本仙终究是,寻到了你。”
  • 魍魉世界

    魍魉世界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黑暗混乱,鬼蜮横行。 区老先生一生读书,也教育四个子女认真读书,用学得的知识谋生。然而,重庆物价飞涨,物资奇缺,民不聊生,靠工资生活实难度日。于是,区老先生的三儿子弃文开车跑运输,发了大财;二儿子弃医经商作买卖,生活小康;长子仍然是机关公务员,穷愁潦倒。其周围的朋友、同事、邻居、亲戚,无不投机钻营,唯利是图,为挣钱发财苦度时光而日夜奔忙,真正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 良辰未央

    良辰未央

    【短篇集】『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茫茫天宇之间,有些爱是显得那样微不足道而又卑贱,但于他们而言---爱只是爱。三千梨花翩跹舞,一把桃木梳染生死;九霄云霞流转间,一声鹤唳断缱绻;妖娆寒霜难容人,花妖小童沦曾记;……【九霄鹤唳】那日,他,秋子璩,毁了她的登仙之际,她不曾怨过什么;如今,她,青瑶,毁了他的成神之路,他亦不有过什么悔意。九霄鹤唳,声声泣血。搅乱一席春色,为天涯描摹下那人的眉眼,是终章……
  • 凤舞天阑之玲珑镜

    凤舞天阑之玲珑镜

    几桩大案惊动龙辇,一枚玲珑镜引得各路人马为之厮杀争夺。神秘莫测的拂秋青翎庄庄主云月溪又是何等人物?原本不过是几桩案子,却牵扯出了陈年旧事,背后究竟是何人在操纵?看似寻常的局面却早已暗流汹涌。有人处便是江湖,有江湖便有是非。真相,最终又会怎样?他们,又将如何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