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02700000002

第2章

温热总论

世之治伤寒者,每误以温热治之,而治温热者,又误以伤寒治之,此辨之不明也。即明其为温热病矣,而又有新感、伏气之不同。前哲发明新感温热者,如叶氏香岩之论温二十则、陈氏平伯之风温病篇、吴氏鞠通之温病条辨、张氏凤逵之治暑全书,立说非不精详,然皆为新感温暑而设,非为伏气温热而言,即江本载薛生白湿温病篇,亦属暑湿相搏之一种。他如张石顽伤寒绪论、周禹载温热暑疫全书、陈素中寒温条辨,虽辨明伏气温热,惜皆语焉而不详。以予所见,专论伏气温热能各症精详者,自北山此书始。兹先述其总论,存其精而补其缺,约十有三。

论温热四时皆有(添加)

温热,伏气病也,通称伏邪。病之作,往往因新感而发,所谓新邪引动伏邪也。因风邪引动而发者,曰风温,或曰风火。因寒邪引动而发者,曰冷温,或曰客寒包火。因暑邪引动而发者,曰暑温,或曰暑热。因湿邪引动而发者,曰湿温,或曰湿遏热伏。若兼秽毒者,曰温毒;其症有二:一为风温时毒,一为湿温时毒。此以兼症别其病名也。其发于春者,曰春温,或曰春时晚发。发于夏者,曰夏温,或曰热病。发于秋者,曰秋温,或曰秋时晚发,或曰伏暑。发于冬者,曰冬温,或曰伏暑、冬发。此以时令别其病名也。其病萌于春,盛于夏,极于秋,衰于冬,间亦有盛发于春冬者,然总以盛发于夏秋为多。

何则?春冬空气清洁,轻气多而炭气少,故其为病亦清邪多而浊邪少。除新感症外,即有因伏邪而病,纯热无寒者,但为温病而已;兼寒者,但为冷温而已;兼风者,但为风温而已。虽间有时行温毒,然亦以风毒居多,夏秋空气最浊,水土郁蒸之气,每被日光吸引而蒸发,发于首夏者曰霉雨蒸,发于仲秋者曰桂花蒸;其为病也,皆水土秽气杂合而成,人但以暑湿赅其病之本,贪凉饮冷赅其病之标。而不知夏秋水土郁蒸,湿中有热,热中有湿,浊热粘腻,化生霉菌,故谓之湿温,亦谓之湿热,西医谓之霉毒瓦斯;害人最广,变症最繁,较之风温、冷温、暑温、三症,尤多而难治。

英医合信氏云:空气干热不伤人,惟湿热最伤人,因低洼地土,或蕴有死水之潜热,或积有腐烂之草木(此即水土秽气化生霉菌之原因),后得六十度热表之日光,接连晒之,其霉毒瓦斯乃勃发。故在东南热地,夏秋之交,其毒尤甚,可见湿温、湿热为有形粘腻之邪,西医不为无见。呜呼!人在气交之中,一身生气,终日与秽气相争战,实则与微生物相争战,不知不觉中伏许多危险之机,可不惊且惧哉!

论温热五种辨法

一、辨气 风寒之气,从外收敛入内,病无蒸气触人,间有作蒸气者,必待数日后,转入阳明府症之时。温热及湿温症,其气从中蒸达于外,病即有蒸气触人,轻则盈于床帐,重则蒸然一室,以人身脏腑、气血、津液,得寒气则内敛,得火气则上炎。温热,火气也,人受之,自脏腑蒸出于肌表。气血津液,逢蒸而败,因败而溢,溢出有盛衰,充达有远近,非鼻观精者,不能辨之;辨之既明,治之毋惑,知为温热,而非伤寒。则凡于头痛、发热诸表症,不得误用辛温发散;于诸里症当清当下者,亦不得迟回瞻顾矣。

二、辨色 风寒主收敛,敛则结,面色多绷结光而洁,温热主蒸散,散则缓,面色多松缓而垢晦。人受蒸气,则津液上溢于面,头目之间多垢滞,或如油腻,或如烟熏,望之可憎者,皆温热之色也。一见此色,虽头痛发热,即不得用辛热发散;一见舌黄烦渴诸里症,即宜攻下,不可拘于下不厌迟之说。

三、辨舌 风寒在表,舌多无苔,即有白苔,亦薄而滑;渐传入里,方由白而黄,转燥而黑。温热一见头痛发热,舌上便有白苔,且浓而不滑,或色兼淡黄,或粗如积粉,或兼二三色,或白苔即燥。又有至黑不燥,则以兼湿挟痰之故:然必按之粗涩,或兼有朱点,有罅纹,不可误认为里寒阴结也。治温热者,能先于表症辨之,不能辛温发散;一见里症,即用清凉攻下,斯得之矣。

四、辨神 风寒之中人,令人心知所苦而神自清,如头痛寒热之类,皆自知之;至传里入胃,如或有神昏、谵语之时。缘风寒为病,其气不昏而神清。温热初起,便令人神情异常而不知所苦,大概烦躁者居多,甚或如痴如醉,搅乱惊悸。及问其何所苦,则不自知。即问有神清而能自知者,亦多梦寐不安,闭目若有所见,此即谵语之根也。或亦以始初不急从凉散,迁延时日,故使然耳。

五、辨脉 温热之脉,传变后与风寒颇同,初起时与风寒迥别;风寒从皮毛而入,一二日脉多浮,或兼紧、兼缓、兼洪,无不浮者,传里始不见浮脉,然其至数,亦清楚而不模糊。温热从中道而出,一二日脉多沉,迨自里出表,脉始不沉而数,或兼弦,或兼大,然总不浮,其至数则模糊而不清楚。凡初起脉沉迟,勿认作阴症;沉者邪在里,迟者邪在脏也,脉象同于阴寒,而气色、舌苔、神情,根据前诸法辨之,自有不同者。或数而无力,亦勿作虚视,因其热蒸气散,脉自不能鼓指,但当解热,不当补气,受病之因各殊,故同脉而异断。

论温热与风寒各异

一、辨其气之异 风主疏泄,寒主凝涩,二气虽有不同,然初皆冷而不热,其中人也郁而不宣,方其初受在表,自宜温散;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苏羌饮等方,皆散寒之剂,非解热之剂也。温热由伏气而成,热而不冷,其伤人也,立蒸而腐败,初起即宜凉解;栀豉汤、葛根芩连汤、麻杏石甘汤、黄芩汤、葳蕤汤、六神通解散等方,皆解热之剂,非散寒之剂也。以解热之剂治风寒,轻则寒中呕利,重则阳陷厥逆;以散寒之剂治温热,轻则衄渴谵妄,重则枯竭亡阴。此气之不可不辨也。

二、辨其受之异 风寒从表入里,自皮毛而肌腠、而筋骨、而胸膈胃肠,一层渐深一层,不能越此入彼,故汗不厌早,下不厌迟,为散为和,浅深毫不可紊。以其气皆属冷,必待寒化为热,邪敛入内,方可攻下凉解,否则虚其里气,反引表邪内陷,而成结胸、痞、痢诸症。湿温从膜原而发,温热从血络而发,先踞膜络之中,必内溃而后变九传,由里出表,虽出表而里未必全无邪恋,经过之半表,亦未必不为邪伤,故下不厌早,汗不厌迟,为和为解,浅深必不可拘。以其气皆属热,热能作蒸,不必郁变,而此蒸即带彼热,未出表而误温之,始则引热毒燎原,而为斑、衄、狂、喘;未传则伤真阴,为枯槁、沉昏、厥逆、诸危候矣!(邴味清评:此论深有见识。)三、辨其传经之异 温热传经,与风寒不同。风寒从表入里,故必从太阳而阳明,而少阳,而入胃。若温热则邪从中道,而或表或里,惟视人何经之强弱为传变。故伏邪之发,有先表后里者,有先里后表者,有但里不表者,有表而再表者,有里而再里者,有表里偏胜者,有表里分传者,有表里分传而再分传者,有表里三焦齐发者,此为九传。医必先明九传之理由,而后能治伏邪。试言其要。风寒从表入里,必待渐次闭郁而传变,故在表时不必兼见里症,入里后不必复见表症。温热本从里出表,故见表症时,未有不兼见一二里症者,亦未有不兼见一二半表半里症者。且温热属蒸气,表而里,里而表,原是不常,有里症下之而其邪不尽,仍可出表者;有谵妄昏沉之后,病愈数日,复见头痛发热,复从汗解者。此所谓表而再表,风寒必无是也。更有下症全具,用下药后,里气通而表亦达,头痛发热,得汗而解,胸闷心烦,暂从疹斑而解,移时复见舌黑心闷,腹痛谵妄,仍待大下而后愈者,此所谓里而再里,风寒必无是也。若夫表里分传、三焦齐发之症,风寒十无一二,温热十有六七,但据传经之专、杂为辨。初起专见一经症者属风寒,初起杂见二三经症者属温热,日久而渐传者属风寒,一日骤传一二经或二三经者属温热。则虽病有变态,而风寒不混于温热,温热不混于风寒,施治自无误矣。

论温热伏气与新感不同(添加)

新感温热,邪从上受,必先由气分陷入血分,里症皆表症侵入于内也。伏气温热,邪从里发,必先由血分转入气分,表症皆里症浮越于外也。新感轻而易治,伏气重而难疗,此其大要也。

谓予不信,请述陆氏九芝评孟英之言曰:仲景所论温热是伏气,天士所论温热是外感,故以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十二字揭之篇首,以自别异,果如其说,则所称温热者,即俗所谓小风温、小风热,如目赤、颐肿、喉梗,牙痛之类,却只须辛凉轻剂,其病立愈。更述薛瘦吟之言曰:凡病内无伏气,纵感风、寒、暑、湿之邪,病必不重,重病皆新邪引发伏邪者也。但伏气有二:伤寒伏气,即春温夏热病也;伤暑伏气,即秋温冬温病也。邪伏既久,血气必伤,故治法与伤寒、伤暑正法大异;且其气血亦钝而不灵,故灵其气机,清其血热,为治伏邪第一要义。第其间所伏之邪,有微甚、有浅深,人之性质,有阴阳、有强弱,故就中又有轻重之分焉。医必识得伏气,方不至见病治病,能握机于病象之先,然非熟于亢害承制之理,亦岂能测未来之病乎?然非谓司天运气也,雨 寒燠,在在留心,久当自悟耳。

由是观之,同一温热症,而新感之与伏气病所之浅深不同,病情之轻重不同,病机之安危不同,故其疗法亦因之而不同。

论温热即是伏火(添加)

凡伏气温热,皆是伏火,虽其初感受之气有伤寒、伤暑之不同,而潜伏既久,蕴酿蒸变,超时而发,无一不同归火化。中医所谓伏火症,即西医所谓内炎症也。王秉衡曰:风寒暑湿,悉能化火,血气郁蒸,无不生火,所以人之火症独多焉。朱心农曰:东南方天气多热,地气多湿,最多湿温、湿热之症,正伤寒症极少,即云冬月多正伤寒症,亦不尽然。历症以来,恒见大江以南,每逢冬令太温,一遇感冒,表分虽有外寒,内则竟多伏火,悉以伏火治之,丝毫不爽。故魏柳州曰:壮火为万病之贼。嘉约翰曰:炎症为百病之源。

中医西医,其揆一也。虽然,同一伏火,而湿火与燥火,判然不同。以治燥火之法治湿火,则湿愈遏,而热愈伏;势必为痞满,为呕呃,为形寒热不扬,为肠鸣泄泻,甚则蒙闭清窍、谵语神昏、自汗肢厥,或口噤不语,或手足拘挛。以治湿火之法治燥火,则以燥济燥,犹拨火使扬,势必为灼热、为消渴、为热盛昏狂、为风动痉厥,甚则鼻煽音哑,舌卷囊缩,阴竭阳越,内闭外脱。是以对症发药,必据湿火、燥火之现症为凭,分际自清,误治自少。

论温热即是伏火(添加)

试先论湿火之症治。凡湿火症,发于夏至以前者为湿温,夏至以后者,为湿热,发于霜降立冬后者为伏暑挟湿;其邪必伏于膜原,内经所谓横连膜原是也。(拯华注:膜原,即统腹膜空隙之处,外通肌肤,内近胃肠,上连胸膈,下包内肾膀胱,中有夹缝,最易藏邪。邪伏于此,症必胸腹热甚,按之灼手,小便黄赤浊热者,职是之故,故凡湿热内伏之邪,必由膜原达外。)其人中气实,而热重于湿者,则发于阳明胃肠;中气虚,而湿重于热者,则发于太阴肺脾。初起邪在气分,当分别湿多热多。

湿多者,湿重于热也。其病多发于太阴肺脾,其舌苔必白腻,或白滑而浓,或白苔带灰,兼粘腻浮滑,或白带黑点而粘腻,或兼黑纹而粘腻,甚或舌苔满布,浓如积粉,板贴不松。脉息模糊不清,或沉细似伏,断续不匀。神多沉困嗜睡,症必凛凛恶寒。甚而足冷,头目胀痛昏重,如裹如蒙;身痛不能屈伸,身重不能转侧,肢节肌肉疼而且烦,腿足痛而且酸;胸膈痞满,渴不引饮,或竟不渴;午后寒热,状若阴虚;小便短涩黄热,大便溏而不爽,甚或水泻。治法以轻开肺气为主。肺主一身之气,肺气化,则脾湿自化,即有兼邪,亦与之俱化。宜用藿朴夏苓汤,体轻而味辛淡者治之,启上闸,开支河,导湿下行,以为出路;湿去气通,布津于外,自然汗解。

若兼神烦而昏者,此由湿热郁蒸过极,内蒙清窍;前辛淡法,去蔻仁、浓朴,加细辛二三分,白芥子钱许,辛润行水开闭:再加芦根一二两,滑石四五钱,轻清甘淡,泄热导湿,蒙闭即开,屡验不爽。

若兼大便不利者,此由湿阻气滞,或夹痰涎,前辛淡法,去藿朴、豆豉,重用栝蒌仁、薤白、小枳实等味,或重用紫菀、苏子(捣)、郁李仁等品。此皆味辛质滑,流利气机,气机一开,大便自解,即汗亦自出,随症均可加入。

其有湿遏热伏,走入肌肉,发为阴黄,黄而昏暗,如熏黄色,而无烦渴热象;或渐次化热,舌苔黄滑,口干而不多饮。其未化火者,宜苦辛淡温法,如茵陈胃苓汤、茵陈五苓散,加除疸丸之类;已化火者,宜苦辛淡清法,如清热渗湿汤、黄连温胆汤、藿香左金汤,重加茵陈及栀柏、绛矾丸之类。若误以脘痞等症为食滞,而消之、下之,则脾阳下陷,湿浊内渍,转成洞泄、胀满诸病矣。

同类推荐
  • 明伦汇编人事典迷忘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迷忘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ON INJURIES OF THE HEAD

    ON INJURIES OF THE HEA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婴童百问

    婴童百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答问

    答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形色外诊简摩

    形色外诊简摩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若水生花

    若水生花

    我们都默默的守候在时光深处,看着那曾经的自己,回味着记忆的零碎……
  • 别留凡春

    别留凡春

    在另一个城市的农村生活中,成熟了很多,总会寞落。回忆这些年,那平凡的青春是别还是留,都不知道。也许我一直在雾里,也找不到迷失是什么。
  • 借天封仙

    借天封仙

    盘古开天地无仙,造化洪荒宇宙巅三界未分天地乱,看我玄灵再开天玄灵大陆三界未现,天地未分待我降临之日,必定掌控天道
  • 伪天使的恋爱禁曲

    伪天使的恋爱禁曲

    当伪天使的她遇上撒旦的他;当沉默寡言的她遇上属性为暖阳他;当身为吃货的她遇上会做饭且超好吃的他;那么,伪天使的复仇计划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新文,有什么建议戳作者大大唯一棺材2672227526。
  • 永生计划

    永生计划

    传承了五千年的组织,承载了几千年的梦想,是什么使他们义无反顾?答案是——永生!具现化分支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永生愿力!但是地球的空间却逐渐趋于稳定或者说已经稳定下来,组织所需要的能量已经越来越难以获得,为此,组织不得不背井离乡!希望,在遥远的混沌天外!多少年过去了,因为冰山上的一个蛋,冰重生了,重生在这陌生的世界。短短的一年时间,冰觉醒了,他恢复了过去的记忆,虽然此时已经是物是人非。迫于生命即将流逝,冰不得不重新走上永生之路!
  • 浴血焚天

    浴血焚天

    一场旷世大战过后,刚刚晋级的修罗神不抵八名神的围攻,最后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自爆一途,却意外的被一道灰色能量保护住最后一丝灵魂,进入到了一个未知大陆。本以为可以获得重生的他却悲惨的发现自己竟然成了一名婴儿的手中玩物。而获得了神力的赵飞羽,身在异界,又会有什么样神奇的遭遇呢?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玉楼一弦

    玉楼一弦

    她是异世寻死的孤魂,却离奇穿越重生。四年亲情让她蜕变成蝶,玉楼郡主横空出世,翩翩美男层出不穷,这郡主有点招架不住。他唇边勾起一抹浅笑。
  • 我穿越到了生死狙击

    我穿越到了生死狙击

    一个叫王瑞晨的15岁初中生,穿越到了生死狙击
  • 写给孩子看的世界地理

    写给孩子看的世界地理

    这本书是为下面这些孩子写的:他们认为天堂就在天上;地狱就在地下;从来没有听说过伦敦或巴黎,认为“丹”这个单词仅仅是指一种狗。这本书以一个旅行者的视角来讲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过这位旅行者并不想把这本书写成旅行手册。这本书希望向孩子们展示他们目力未所及的世界,“从卡拉马祖到廷巴克图”。这本书希望孩子们不仅仅能知道世界七大奇迹,还能知道更多更多的世界奇迹和世界之最。我小的时候,生活在新英格兰地区。有一年过感恩节,我们烤了五种不同的派和一种馅饼,有苹果派、桃子派、红莓派、蛋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