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09100000002

第2章

日本國芿法師問

極樂寺瑞律師答

第一本宗五義分通疑有五

初疑沓婆猒無學云此但厭於果縛依身非是厭於所證真理律本但云此身不堅固不云厭無漏若爾一切羅漢誰不厭果縛依身或可是毗曇所說羅漢住壽行歟然則用此何為分通義。

答沓婆所厭果縛依身若厭果則速入無餘涅槃矣正緣尊者厭無餘涅槃非堅固法遂營福五事行大乘行豈非分通義耶。

次疑施生成佛道此則部主迴向之詞也若以此為義通有部律亦應義通何以故有部尼律戒本云福於諸有情皆共成佛道故。

答有部通大之義其中亦有但有部所解觀法是當分小乘見解縱別有通大之義故竝約所計觀法判之只名小乘。

三疑相召為佛子云佛子名言有通有別通而言之三乘弟子莫不皆從佛而生故諸律中竝稱釋子別而論之二乘無繼佛種之義故佛子名局在菩薩是故小部設有佛子之言應但是通途之詞也。

答通途之言但召釋子之名若佛子乃二乘於法華得記方始自知而是佛子今本部既召為佛子即知是佛之子而得作佛豈非分通義耶安可濫釋子而通途者哉。

四疑捨財用非重云此是宗部異計何關義通例如淨地當部開之以資小根餘部閉之還同大乘雖然非謂義通大乘何況財既捨已僧用何罪而吉羅應知此小乘之方便也若依大心直住四海乎。

答捨財用非重此同部計但計之如大乘菩薩虗通無係故是分通之義若結吉者以所捨之財僧既付還狀同新得有資身長道之益今既不還但望違佛制邊結吉捨所捨財正同菩薩之心虗通無係何罪之有若非分通是何義耶。

五疑塵境非根曉云此亦小宗計非大乘義如彼法相大乘根境識等九緣和合故眼能見色乃至意法准之故荊溪列大乘義破小乘異見如彼輔行若爾祖師何總小部計以定義通耶。

答鈍故心不見色名不了義利故雖四和合以心為主而能見色故是了義大乘宗計故涅槃三十云有色有明有心有眼是四和合故名為見今本部以識見色正同涅槃故云了義既識能見色非大是何。

第二疑增受菩薩戒

問南山依白四受具緣發圓體者更受菩薩戒否若云更受一發圓體則三聚具備而更受何為故傳中今不見祖師自增菩薩戒驗知白四即發圓體故不用更受耶況復如來在世諸聲聞等開顯之後不云更受菩薩戒若云不受南山既依善戒以五十具為菩薩方便經即譬四種樓閣若不受則彼一級缺彼經云若受菩薩戒者先發大乘心而受優婆塞戒乃至比丘戒若言不受菩薩戒者無有是處又業疏云向不緣慈如何容大意在後也此豈非後更受大哉若云既發圓體故更受大哉若言既發圓體故更不可受者比丘戒亦不可受者比丘戒亦不可受以五戒沙彌戒已發圓體故汝若會此難而言五戒沙彌戒未具比丘儀故必須登壇者比丘亦未具菩薩儀故必須大乘作法受得耶。

此問古來異見未見盡善今重設問端願聞一決請不族再研細為明判焉。

答雖發圓體願且未圓故須依善戒經而受也云不見祖師而增菩薩戒者而祖師內冥菩薩圓修何必言受又云聲聞開顯之後不云更受菩薩戒者以妙經中云汝等所行是菩薩道亦何須更受哉。

第三疑白四發圓體

愚嘗以此徧請益浙間宗匠有云發而增受大有云發則不用增大雖是增不增不同於發圓說是同而雖聞斯言於義未明今設十難輙扣義門非故作疑而赴戲論唯欲自預精通其旨亦以塞於他方而已。

初大小混濫難難曰登壇白四是小乘教三聚羯磨是大乘法大小教門豈可混濫若言發大心故即小而得大者其何局在四分宗耶設依有部若發圓心亦應謂發圓宗戒體然則有部受法或發圓戒空宗四分亦應爾可以但依發心不必依法如此立義豈非宗骨顛倒大小混濫耶。

答體雖圓發納法尚偏何混濫之有。

二師緣相違難難曰圓宗戒體元依現前一人而發豈可壇上十師前發耶夫受戒法大乘小乘俱緣如法方法得戒若有違則定不發戒擇師大乘戒云必須用其四能五德六弊有一不任為師今何為師義故輙設壇上發圓宗體耶。

答祖師用涅槃開決知大小俱心智境緣但是心作決西土法執之所闢東夏迷執之眾默爾色心及非色心無非心體解心既妙故發圓體安將師緣差別而為難哉若師緣差別孰不知耶。

三問遮難相違難難曰大乘先請和尚阿闍梨二師問七遮若有七遮見前不許受戒小乘但問五逆不問二逆然則問遮不全豈可發戒耶。

答決所發體即是圓體此准佛言何關遮難事耶。

四期願相違難難曰白四即盡形圓宗乃盡未來若口唱盡形法心期未來際豈非還同虗誑罪哉若爾不兩得乎。

答業疏中大師自問自答其義甚明又虗誑罪者且如勝鬘夫人指毗尼即大乘學容未聞吾佛結彼虗誑之罪。

五作法相違難難曰受戒作法大小不同受依大受大依小受小豈可妄用乎設小中尚有異不妄通用如彼加衣捨僧祇取十誦等也何況大乘受戒不用三聚羯磨而用小乘法發圓體則如彼下官勳望大臣位寧可得乎。

答今白四而發圓體者正猶下官而望大位既知此意尚可疑耶。

六徵求發體難難曰言發圓體者為形俱並發為相即發若言即發今應反問言即發者為理即為事即若言理即此義不然以受戒作法不涉理談若言事即二非與心體形俱與未來十師與一人白四與三聚並相違法也今其即相如何若云單發圓體資持記云為扶本宗驗知本宗亦有焉。

答體只是一約開決論點二非等即是心體也。

七受隨相違難難曰隨行持護必依受體未審今隨何體而行護耶若云俱護如燒身臂指捉畜二寶大乘得福小乘犯罪酤酒毀菩薩得罪聲聞即輕如此持犯輕重千差如何通會兩方免過若云但依小乘圓體既發若不持護豈非相違體耶若違體而依別而依別行護則是受隨相違之失也例如義淨受體四分隨行有部。

答雖發圓體及隨行中且依小乘若受三聚之後當大等持卻當隨大行護以定持犯涅槃中於小乘戒外更制諸戒極分明也。

八結罪相違難難曰圓教瞥爾四分重緣分齊各別不可相亂若重緣結則違圓教若瞥爾結後末學律還成無用何者律中之要莫過持犯今既不用何勞學耶。

答受菩薩戒後方約瞥爾而結若持犯相狀並如律中故涅槃中其旨甚明。

九懺罪相違難難曰若懺罪時直作大乘懺時可滅犯戒罪耶若云然祖師不許之故立六聚懺法若云不然體是大乘罪亦依大懺而可滅者乎為亦發大乘心作六聚懺而滅業道也若云亦滅祖師亦不許故更立三觀若云不滅違汝立義彼受戒則云發大乘心故故於壇上即發圓體今懺法亦應例云發大乘心故作律懺即滅業道而何云不滅耶又何故一是圓一不圓耶。

答體雖是圓懺則須別業疏所明大乘事懺尚不滅業況發大心而用小懺能滅業道哉。

十教興無據難難曰所言受小法即發圓體者據在何耶如彼善戒經為得後菩薩戒先發大乘心發五十具而為方便全不曾云受五十具即發圓體故祖師亦順經戒云受菩薩戒必假七眾戒為前方便乃得大戒或云為成三聚或云意在後也而不言受小即是乎若准多論樂上品發心者此義不然彼是小教中共二乘菩薩戒耳或是應以上品發心小戒為後菩薩戒方便爾何謂以之直是耶若云指彼即是圓宗諸部律中亦說三乘發心亦應是圓歟若爾非唯大小顛倒亦是四分分通之義何獨乎若指勝鬘大論此亦不然彼但說顯大乘徧學未說大小受法儀式故祖師又引法華十方佛土唯有一乘則約開顯而示行者所歸而矣豈曾於此即發體乎諸義有文據發明祖意矣。

答瓔珞經云一切凡聖戒皆以心為體今依涅槃開決此心既大此體遂大若勝鬘法華等並歸傍攝義見釋文。

第四圓宗所依疑

問曰依何經論云此圓教耶若云依法華涅槃開顯而立者夫三宗戒體正出業疏而往尋彼圓宗一章於前後文全不見說依開顯立但至總屬文方引法華今知所歸爾何謂以此為圓教所依耶若云依四分律此大亂教門何者如來教法有大有小有制有化以律為制經論是化以三藏為小摩訶衍是大乘也且卻問言今四分律為制為化為大為小若云非化非大是制是小者制教但明事相持犯小化不通圓宗之談若爾四分立圓義在何耶況四分一律於何處說圓教唯識之名義耶若云五義分通者不然以彼即是當了分通之義故若以彼為圓宗何須更立空宗體耶是以撿圓宗章都不見說四分律立圓教體乎故正出體云於本藏識成善種子所言藏識名義從何而得耶若爾畢依何經論立圓教名義耶。

答今昔分之今圓則涅槃扶律談常終窮顯性昔圓則法華第二意開顯及勝鬘等經在昔圓則為傍於今圓則為正傍正雖分今昔無殊備見釋圓戒體文請試讀耶。

第五一心三觀疑

問曰唯識所入三性觀為一心圓觀為次第觀歟若云次第觀唯識觀既是圓人所行豈可次第偏觀乎故歸敬儀中或云隨其發足必約兩緣或云初後心齊或云真俗並觀業疏即云觀中緣此諸文豈非初心圓觀耶若云一心圓觀者大違本論何者彼文四位唯識修相各別似真不同初以似法似義入分別性次以四尋伺入依他性後以實智入真實性方乃緣中入地證真爾前二觀自然具足矣是知本論三觀次第全無初心圓修之義若云祖師立義恐失本寄乎又南山自引唯識四位凡聖通學而雖通他難難實未知何者唯識觀自有三種謂空有真實也他人難唯識即是中道唯識非謂凡夫所修願樂空有唯識唯識名同其體不一空有唯識本破地前於願樂位修何怪伏請明斷文義一轍。

答用觀則一心圓觀斷證則三性次第。

第六唯識通四位疑

問若云通四位繩智既滅入真實觀則但通達真如理境於唯識智滅而不起故論云唯識者為名能觀為名所觀耶。

答唯識實通四位繩智雖滅麻智猶在請觀歸敬積空方顯之答及轉識論天親之文。

又問唯識為能觀為所觀者。

答前文引論似法義名義互為等文何因尚昧能所耶。

第七唯識修相疑

問本論明修唯識觀則用無分別智其智相貌自有五種一離非思惟故二離非覺觀地故三離滅想受故四離色自性故五於真實義離異分別故未審離此五義畢竟如何。

答離此五義正名無分別智故釋論云離五相緣真實義赴真實義者又大師云積空顯者是也。

第八相空分別空疑

問相空觀與分別空為同為異若云同相空是小菩薩所行乾慧等位修之唯識即大菩薩所入信位等位修之修此門異根分大小豈可混濫哉若既同者何勞別立相空觀耶又於唯識中開方便空立為一位者亦何不開依他立為一位耶若云不同二空名義無不同故天親釋論而會同者乎。

答三觀攝空無空亦攝無非名異義同乎若分別空與相空同異者據寶性論三疑四異以分則與相空前同後異請考釋相空章。

第九南山立宗違師疑

問南山既是稟承首師首師立因果為宗南山直以戒為宗(出楊律師義圖彼總出九家立宗不同)若爾此不師資相違耶若立宗既背稟承安在又南山違師有何深意。

答若依歸敬建立南山未必直以戒為宗終以戒為宗者又何嘗有違師之過具如賢首清涼圭峯立教判文互有不同亦何礙稟承者哉古今眾矣安足涉疑。

第十鈔十門攝屬諸篇疑

問鈔云此之十條並總屬諸門若初標宗顯德乃至後尼眾雜行等諸篇中當用分別十門相請於初中後三篇分示其相餘以其準。

答此之十門但通束鈔之大意其間諸篇或具缺豈可一槩幸更再思不應卒爾。

同类推荐
  • 赠元和十三年登第进

    赠元和十三年登第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云林县采访册

    云林县采访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Voice of the City

    The Voice of the Cit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飞燕外传

    飞燕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饮冰室评词

    饮冰室评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晋云评史学

    晋云评史学

    主要讲述我们对昨天的历史故事典籍评鉴,解读人物特点笑谈演义。
  • 无神

    无神

    苍炎大陆,诸雄争锋,龙蛇并起。他偶得大道经文从而彻底镇压体内火鼎,恢复实力重归天才神坛,入门派打压天才,闯龙潭历练升级,王者降临,天下无神。
  • 乱世君主

    乱世君主

    李浩穿越了,进入了一个真实的游戏世界,并且成为了一个落魄国家的君主,全国只有一座残破的城池,国内民不过万,兵不过百,并且系统提示国家沦陷君主将被抹杀。不过还好系统给了一个唯一的奖励,使得李浩能够知人善用,慢慢的将自己的国家发展壮大,从而逐鹿天下……
  • 财富羊皮卷

    财富羊皮卷

    上帝赋予每个人的灵魂和生命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致富的权利,但只有勤奋和有智慧的人才能得到幸运女神的眷顾。在本书中,富兰克林通过虎构角色亚伯拉罕大爷,汇总了他所出版过的作品中有关如何在生意上成功并获得财富的思想,经久不衰。
  • 七界之守护

    七界之守护

    守护神界的圣晶丢失,引动各界大乱,话说乱世出强者,这强者是谁?他能力挽狂澜?他能达到怎样的高度?等你来见证——
  • 大佛寺诗联选

    大佛寺诗联选

    本书是一本古今诗人吟颂张掖大佛寺的诗联荟萃,作品主题鲜明,咏意厚重,风格迥异;诗集编排得体,融贯尔雅,和谐成篇。这对弘扬佛寺文化,推动社会进步,将会产生一定影响。
  • 豪门失婚:薄情总裁温柔妻

    豪门失婚:薄情总裁温柔妻

    三年来,她从骄纵任性的公主完全蜕变成了平凡妇人,洗衣做饭,柴米油盐。然而努力维系的婚姻经过三年的风平浪静之后终究还是迎来了暴风骤雨。又有谁知道风雨过后是否真的会有美丽绚烂的彩虹。无限的委屈、孤寂、猜疑积聚成内心最深处的空虚。心底的欲望在叫嚣,蠢蠢欲动,仿佛一触即发。
  • 拆迁

    拆迁

    本书记录了社会不同阶层对于居住问题的困惑与探索,讲述了房价飞涨的内幕真相,全面曝光了开发商炒房的种种手段,并且一竿子捅开了官商联手牟利的种种细节。翻开《拆迁》,您将全面了解“高房价”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 虚假玄幻

    虚假玄幻

    现实与虚假两个世界交融,同一个人不同的灵魂,一场自己与自己的争斗,一场又一场不全的梦拼凑在一起,一部“预知未来”的手机,一场编织给“自己”的阴谋,这些构成了一部虚假的玄幻。
  • 小儿未生胎养门

    小儿未生胎养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