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29600000018

第18章

諸文戒行門第六

依體起修名為戒行

事鈔(上一)云。言戒行者。既受得此戒。秉之在心。必須廣修方便。撿察身口。威儀之行。克志專崇。高慕前聖。持心後起。義順於前。名為戒行。故經云。雖非觸對。善修方便。可得清淨。文誠驗矣。記云。方便有二。即教行也。教謂律藏。必依師學。行謂對治。唯在己修。由本興心。稟教期行以為受體。今還如體而學而修。文明撿察。似偏約行。然離過對治。非學不立。廣修之語。理必兼含。撿察即心心即行體。準疏具三。能憶能持能防。一心三用。無非順受。方成隨行。

約喻顯明受隨二戒

又(中一)云。三者戒行。謂受隨二戒。遮約外非。方便善成。故名戒行。然則受是要期思願。隨是稱願修行。譬如築營宮宅。先立院墻周匝。即謂壇場受體也。後便隨處營構。盡於一生。謂受後隨行。若但有受無隨。直是空願之院。不免寒露之弊。若但有隨無受。此行或隨生死。又是局狹不周。譬同無院室宇。不免怨賊之穿窬也。必須受隨相資。方有所至。

受已示持(壇上說相。須先誦此一段)

事鈔(上三)云。善男子。汝受戒已。必謹奉持。若但有受無持心者。受戒不得。空願無益。寧起行用。不須願求。經論如此。但佛世難值。正法難聞。人身難得。奉戒者難。故上品高達。能受能持。修道會聖。下品小人。能受能破。心無慚愧。現世惡名。不消利養。死入惡道。中品之徒。善不自發。望上而學。可準下流耶。若遂鄙懷。毀破佛戒。不如不受。必須依佛正教順受隨學。五夏已來。專於律部。若達持犯。辦比丘事。修定習慧。會正可期。自此已外。雜學言說。汙染淨戒。定慧無由生者。佛則不許。故律云。若師闕教授。當餘處學。為長益沙門果故(接羯磨經說相文去)。

受隨二能趣果優劣

又云。問。今受具戒。招生樂果。為受為隨。答。受是緣助。未有行功。必須因隨。對境防擬。以此隨行。至得聖果。不雜受體。故知一受已後。盡壽已來。方便正念。護本所受。流入行心。三善為體。則明戒行。隨相可修。若但有受無隨行者。反為戒欺。流入苦海。不如不受。無戒可違。是故行者。明須善識。業性灼然。非為濫述。

業疏(三下)問曰。何名受隨。答。言受戒者。創發要期。緣集成具。納法在心。名之為受。即此受體。能防非義。故名於諸過境。能憶能持能防。隨心動用。還熏本識。如是展轉。能靜妄源。若不勤察。微縱妄心。還熏本妄。更增深重。濟緣云。能憶謂時中不忘。能持謂執守不失。能防謂塵緣不侵。由憶故持。由持故防。一心三用。無前無後。隨心動用。語該始終。熏本識者。此隨行中熏。通作無作展轉有四。一對境差別。二起心前後。三來報相續。四入位階差。靜妄源者。語通因果。準下修顯。圓證三身。則究竟永盡。故云靜也。問。瞥爾增妄。即應有犯。若有犯者。則與菩薩戒何異耶。答。制業分之。即無有濫。問。熏有幾種。答。初受作戒熏。熏成無作。次則無作熏。熏起隨行。三則隨中作無作熏。還資本體。若論所熏。通熏心識。問。如起信說。內外二熏。此屬何收。答。彼以真如為內熏。師友教法為外熏。今以一識本真。則為內熏。作無作戒。並外熏耳(制業分者。圓教微縱。犯制結吉。大戒瞥爾。犯名化業。問。若據四分。乃約重緣。微縱犯吉。依何律判。若不依律。那名制罪。答。亦依律也。因涅槃扶談。即成了義。此經有云。出家菩薩遮性等持。羅剎乞囊。菩薩一塵不與。一塵喻微縱犯吉。斯即明據。問。大戒是佛所制。有違亦結制罪。何止化業耶。答。資持云。大乘三藏。制不制別。則大戒是制明矣。但通被道俗。故名化業耳)。

以圓融會即小是大

業疏云。是故行人(召受具人)。常思此行(指篇聚律儀也)。即(此一即字貫下二聚)攝律儀。用為法佛(律儀體本真淨。即用此為法身佛)。清淨心也(即律儀體。亦法身之體也)。以妄覆真。不令明淨。故須修顯。名法身佛。以妄覆真。絕於智用。故勤觀察。大智由生。即攝善法。名報身佛。以妄覆真。妄緣憎愛。故有彼我。生死輪轉。今反妄源。知生心起。不妄違惱。將護前生。是則名為攝眾生戒。生通無量。心護亦爾能。熏藏本。為化身佛。隨彼心起。無往不應。猶如水月。任機大小。

記釋上文先示來意

(以圓決小。小無不大。白四所受。即納三聚。凡持一戒。三聚圓修。先明來致)。

濟緣云。先知來意。眾生識體。本自清淨。離諸塵染。由妄想故。翻成煩惱。又復本來自在。具足方便智慧。威神德用。由妄想故。翻成結業。又復本來平等。無有彼此愛憎差別。由妄想故。翻成生死。今欲反本。故立三誓。一者立斷惡誓。受攝律儀戒。修離染行。趣無作解脫門。復本清淨。證法身佛。名為斷德。二者立修善誓。受攝善法戒。修方便行。趣空解脫門。復本自在。證報身佛。名為智德。三者立度眾生誓。受攝眾生戒。修慈悲行。趣無相解脫門。復本平等。證應身佛。名為恩德。然此三誓三戒。三行三脫。三佛三德。隨舉一誓。三誓具足。乃至三身三德。一一皆爾。言有前後。理無各別。如是心受。即發圓體。如是心持。即成圓行。華嚴云。戒為無上菩提本。淨名云。能如此者。是名奉律。涅槃云。欲見佛性。證大涅槃。當須淨戒等。皆此意也。

重點即字的顯祖懷

濟緣又云。即之一字。點小即大。乃是圓宗融會之意。智論以八十誦。即尸羅波羅密。勝鬘謂毗尼即大乘學。須得此意。可通彼文。

重決一異顯無偏局

(前雖已示。意猶未盡。故又微釋。顯通圓旨)。

濟緣又云。問。三聚三身。為同為別。答。語異義一。隨舉一戒。三聚具足。隨舉一聚。互具亦然。故知初受圓發三誓。隨中奉持。圓修三行。成因感果。圓證三身。三誓即是三聚三身。三聚。亦即三身三誓。三身亦即三誓三聚。心佛無差。因果不二。能如此者。始名圓戒。是波羅密。即究竟木叉也。是知行人。若發此心。若獲此體。當知即是三佛之種。如何自輕。不加珍敬。然雖三戒。彼此互具。至於修奉。恒用攝生。則能任運含攝一切。豈止餘聚耶。問。教有分齊。何須此示。答。為成本宗。分通義故。何以然耶。如前善戒。五十具等。迭為方便。是故受五習十。受十習具。受具習大。故前三戒。並名方便。假宗知權。不住方便。符通深之部意。為稟大之先容。所以鈔敘發心。為成三聚。此明隨行。次對三身。願行相扶。彼此交映。彼則期心後受。此乃即行前修。方見圓宗。深有來致。若爾。既顯分通。何須別立。答。義雖通大。教終局小。不可濫通。故須別立。隨意盡理。不亂宗途。請觀前明實宗。無一心字。次述假宗。無一種字。始見聖師。深體權實。自餘凡愚。未足擬議也。

囑以惠持為成出離

業疏云。今行學者。多依隨戒。忪[勞-力+凡]守護。不知戰兢。本有何意。若不為出。空奉外儀(此中明出須論究盡二種生死)。或以汙心。為名為利。諂誑無慚。詐現持戒。心為業本。終墜生死。不如不受。無犯持也。但順故業。減損集因。故百論中罪福俱捨。為天持戒。名不淨也。又成論云。行者深心。不樂為罪。名淨持戒。持世佛藏云。若不為除我倒。而持戒者。名破戒人。廣訶如彼。記引百論云。有漏淨福(即人天也)無常故尚應捨。何況雜罪福。又云。持戒有二。一者不淨。二者淨。何等不淨。謂持戒求樂報。一者生天。二者人中富貴。何等為淨。行者作念。一切善法。戒為根本。持戒則心不悔。心不悔則歡喜。歡喜則心樂。心樂則得一心(得定)。得一心則生實智(發慧)。智生則得厭。得厭則離欲。得解脫。解脫則得涅槃。是名淨持戒。又準事鈔持犯篇四種分齊。可括諸文。一賊分齊。即上名利諂詐等。二罪分齊。即成論不樂為罪。三福分齊。即百論為天持戒。四道分齊。道通三乘。無非出離。前令反妄。下誡域心。必指佛乘。是今分齊。

唯修事福非出離道

又云。凡出家者。出有為家。為解脫者。謂脫纏縛。此為本也。如五分說。不為解脫出家。不得名僧。次不受供。今有行者。但知持戒。無心在道。道在虗通。達累為本。此而不思。但持戒善。自餘講解。修習觀務。悉為非道。內多瞋忿。久汙淨心。此戒取結。謂為最勝。文是見取。體是欲界。增生下業。若修世禪。緣色緣心。雖經上界。終還生死。未有出期。如鬱頭藍。上極非想。還沉阿鼻。後作飛貍。佛記無出。若修多聞講誦經典。不為解脫。並增欲有。未成無漏。若營世事。供養三寶。塔寺等相。心無欣道。最是我所。或沉下趣。由善造時。自愛憎他。行諂行誑。雜惑成樹。故受鬼趣。相似果報。以心非實。生在惡道。以福事成。故受勝處。

立圓指據教有所憑

(決顯體行。囑勸奉持。故有此文。重提四科。引經示據)。

業疏又云。今識前緣。終歸大乘。故須域心於處矣(前緣等語。通決法體行相也)。故經云。十方佛土。唯有一乘。除佛方便假名字說。既知此意。當護如命如浮囊也。故文云。我為弟子結戒已。寧死不犯。又如涅槃中羅剎之喻。記云。識前緣者。塵沙萬境。無邊制法。無始顛倒。迷為外物。故受輪轉。今知唯識。無有外塵(上伸決戒法意)。故正受時。徧緣法界。勇發三誓。翻昔三障。由心業力。結成種子。自為戒體。應知能緣所緣。能發所發。能熏所熏。無非心性。心無邊故。體亦無邊。心無盡故。戒亦無盡(上伸決戒體意。已下通伸行相。有云。文引二經。但在勸修。然不知立圓。通圓法體行相勸修。後引通證四科也)。當知即是發菩提心。修大慈行。求無上果。此名實道。此即大乘。三世如來十方諸佛。示生唱滅。頓開漸誘。百千方便無量法門。種種施為。莫不由此。故曰。雖說種種道。其實為佛乘。此即行人域心之處。然而濁世障深。慣習難斷。初心怯懦。容退菩提。故須期生彌陀淨土。況復圓宗三聚。即是上品三心。律儀斷惡。即志誠心。攝善修智。即是深心。攝生利物。即迴向發願心。既具三心。必登上品。得無生忍。不待多生。成佛菩提。了無退屈。此又行人究竟域心之處矣。故下引證。即法華開顯文也。經云。我此九部法。隨順眾生說。入大乘為本(十二部中。九部屬小乘。同歸一佛乘故也)又云。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十方皆爾不獨釋迦)。無二亦無三(大小相對為二。三乘相對為三)。除佛方便說。但以假名字。引導於眾生。說佛智慧故(餘乘修證因果色非色等。皆方便假名耳)。既知等者。躡上開悟。由識前緣。若起毀犯。即是犯自心故。增妄業故。淪生死故。汙佛種故。退菩提故。失功德利故。大小經論廣勸奉持。雖不顯彰。聖意在此。若不知此。得失尚微。既知此已。所護既深。所失亦大。理須謹攝。不可微縱。命與浮囊。世人所重。且舉為喻。諸經論說。鵝珠草繫。海板比丘。皆忘生護戒。則壽命浮囊。亦未足為重也。

立圓濫宗釋疑防難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穿越之笑傲九天

    穿越之笑傲九天

    十年生死,十年沧桑,是对?是错?问天、问地、问自己,往事皆成空,何故图叹息!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一步一脚印,一岁一蹉跎!世间一切皆虚幻,唯努力不负有心人!九天大陆,穿越而来的天才少年林凡,错过人生黄金十年,他将如何笑傲九天……
  • 魔女老师

    魔女老师

    一群黑色天使和一群白色恶魔的斗争,渗透着悲欢离合。
  • 富有,从人脉开始

    富有,从人脉开始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80%归因于与人相处,20%才是来自于自己的智慧与才干。中国是一个尚礼仪、讲关系的国度,人际交往对于事业的成功有着特殊的意义。尤其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想聚财,就先要聚人。积累人脉资源是头等大事。本书讲述人脉积累的重要性及其方法,读者懂得了书中的道理,掌握了书中的方法,就能早日发现和找到适合自己的的“路子”,收获财富,通往成功。
  • 娇妻逃婚:腹黑总裁撩妹记

    娇妻逃婚:腹黑总裁撩妹记

    她是孤儿院的平凡女学生,他是家族联姻逃婚的总裁少爷。一次火车上的误打误撞,他关注起了她。一见钟情你相信吗?反正16岁的简歆尹不信。“这里有100万和一张去美国的飞机票,请你离开我儿子。”她取走了飞机票,留下了100万,去了美国。他知道后连夜飞到美国,找到了她,设计了她,让她嫁给了他。婚后的她,想着逃婚;婚后的他,想着让她为他留在他身边。他宠她宠得无法无天;她避他避如蛇蝎。年度大戏:有一种爱情叫做,对不起,我不爱你。
  • 死神萌队

    死神萌队

    转职为死神,在各个世界到处做事
  • 穿越之废柴小姐

    穿越之废柴小姐

    一个??穿越到古代,变成一个丑女,废柴会怎样?……
  • 有根的文学

    有根的文学

    本书主要寻找并系统认识了民族传统文化,包括儒家、道家、佛家文化及民间文化。这些寻根文学作品表现了民族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精神、心理的塑形和影响,也写出了作家们对文化转换过程中的焦虑状态。
  • 重生之绝代妖孽

    重生之绝代妖孽

    一代医道圣手、武道大师重生异世,看他如何用华夏武学,搅动异世的江湖风云,用功法笼络人心,用魅力俘获美女,用实力震慑诸强!喂!你的剑法也太弱了吧,来,教你一套独孤九剑。什么!你说你的资质太差,没关系,把这易筋经给学了就可以了!
  • 黄帝阴符经疏

    黄帝阴符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