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43100000078

第78章 沉重的反思(2)

【移民的绝症——返迁】移民,被称为世界级难题。是的,只要接触过这项工作的人,就会觉得,无论用什么词语去形容它的艰难,都不过分。如果在移民工程中出现了返迁移民,就更不得了了。“返迁”可以称谓一种绝症,简直无法救药,面对返迁移民,即使拥有权力的政府,也往往彷徨不定,茫然不知所措了。所谓返迁,即移民被安置到规划的异地新居以后,突然又从异地新居返回老家。这时候,老家没有了,记忆中的美好故园已埋入深深的库底,先前的耕地成为一片汪洋大水,面对如此场景,返迁的移民并不会再回去。这不仅有他们对故乡故土故园故居的深厚感情的缘故,更有安置地的诸多问题所致。移民之所以返迁,是因为移民新村不如老家故土。无论是生态环境、自然条件。倘若我们的移民能有地种、有饭吃、有水喝、有房住、有路走,娃娃们有学上,他们就不会返迁,他们就会在移民新村安居下来。其实农民的要求一点不高,不过分,农民有个特点,就是忍。能忍的事就忍,能下咽的气就咽下去。特别是七八十年代。那时的农民更老实,只要能生活得下去,他们就不再去“折腾”。

然而,在潘、大水库周边,返迁移民如一股汹涌的洪水,滚滚而来。政府干部就像抗洪抢险的卫士,企图阻挡住这股“洪流”,劝其重回移民新村。可是,干部好话说尽,口舌磨破,返迁至库区的移民依然我行我素,坚决滞留库区,誓死不走。与他们讲大道理嘛,他们每家每户都有一肚子苦水,一本难念的经,倒出来,说给你听,他们都有充足的理由。就这样,他们成了返迁移民。十多年过去了,他们一直没能安居,更谈不上乐业。他们一直在上访,从县里到省里,从省里到中央,从县政府到省水利厅,直至国家机关。他们质问政府,引滦工程成功了,受益的人高兴了,为什么不能叫为工程奉献了家园的他们到受益的地方安居呢,那里何以不安置移民?他们理应分享水利工程带来的益处。

从1980年到1983年,迁往乐亭、平泉及辽宁省大洼的移民,一下子返回库区3529人,这些人在这里已熬过10多个寒暑了,生活极端困难,临时搭建的小屋,根本不能称谓房子,只是一个小窝,冬不御寒,夏不避雨,又无土地,又无山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就这样的饥一顿饱一顿地硬挺着熬着。这里虽然是他们的老家,虽然有他们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印证,可是,如今国家已指令他们搬迁出走,他们已不再是这地方的人,这里的户口册上就没有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一切关系都在异地安置的移民新村。他们却离开了安置区,脱离了当地政府的管辖,成了谁都不管的公民,处于失控状态。在这种四不管的环境中生存,他们像没有家长的孩子,什么也不顾忌,乱生孩子,乱开荒,乱砍伐树木,乱扔垃圾,他们的行为严重的毁坏着库区的环境,可是,在他们无所顾忌一切的同时,该享有的权力也不再顾及他们,如就业、参军、上学等等。已经十多个年头了,如此下去,移民的子孙要被耽误掉啊!

有一个移民村,座落在库区山坡上,村子里只有安置在这里的300个移民,他们每天面对的是一望无边的水域。先前的耕地和故园都被这汪洋大水埋在库底,如今,他们并没有安居乐业。就是在这方条件恶劣的山坡上,一下子又返迁来1100多人。这些从异地返迁的移民原来都是自家的邻里街坊,乡里乡亲。如今他们回来了,这里并没有他们的安身之地,他们要生活,就只有与自家争山场,抢耕地,占资源。本来一个人还吃饱的那点东西,却硬要供几个人吃,唉——怎么会是这样?怎么能够这样?村民相互结下怨恨,乡亲成了仇人。人们一旦为了生存去争夺资源,立马反目成仇,六亲不认了。眼下是300人的饭叫1000多口子去分吃,能不出事吗?

这能怪移民不讲道理、不守规矩吗?当年动员老百姓搬迁时,口号提的很响,一切为工程让路,无论采用什么手段,必须保证水库按时蓄水,按时蓄水是最大的政治。那时候,政治似乎是一切,是万能,只要把事情提到政治的高度,什么困难和矛盾都不在话下,那么,为什么不将安置好移民的课题提到政治的高度呢?难道这样关乎世代生计的大事不是政治吗?唉——没有人这样提。“重工程、轻移民、重搬迁、轻安置”。早已成为吹拂在水利工程上空的自然风,更使人们不能理解的是,当时一定要将一部分移民安置到河北省的最北部,那方与辽宁、内蒙交界的地方。这是为什么?是因为那地方条件差,气候寒冷,土地瘠薄,经济落后,人均收入最低吗?还有,由于相距遥远,风俗习惯不同,移民与安置地的农民很难融合,当地农民有一种不自觉排外行为。更加使移民陷入困境。可是,这能怨安置村吗?安置村的农民说,我们这地方确实穷,很穷,农民户户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连饭都吃不饱,哪里有力量落实移民政策,给移民送温暖。本来土地就少,又不好,又来这么多移民,挤占自己的生产资料,这不是故意制造纠纷、矛盾吗?真不知政府是怎么想的,是不是故意要难为我们啊!河北省这么大,偏偏叫人家(移民)往最坏的地方安家,真不懂……

其实,在做出叫移民北迁冀辽蒙边界的时候,移民返迁就成了必然的后果,这样不负责任的强行安置移民,实质是在移民工程中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炸弹”早晚要被点燃爆炸……

当然,返迁的移民并非多数。在冀辽蒙三边交界处,对河北省说,这个最穷最冷最偏北的地方,依然有安居下来的移民。他们没有返迁,老老实实地住了下来,他们也不上访,他们是最听话的农民。可是,当地人都说他们是最窝囊的人,满世界的人没有比他们更无能了,无能的只知道哭,只会哭,在地头哭,回到家还是哭,一家人抱在一块大哭,痛哭,那哭声往往和着北国的凛冽寒风,响彻漫漫长空,那才是“断肠人在天涯”的凄苦呐喊发泄啊!心里苦啊!又没办法改变这种苦,又不会诉说心中的苦楚,一肚子的苦水,连往外倒都不知怎么倒的。唉——多老实的人啊!面对这样老实的人,政府能忍心不顾,撒手不管吗?

【移民新村的房子】当年搬迁异地和后靠安置的移民,如今生活的怎么样?我们想多走一些村子,尽可能多看一看离别故土一二十个年头的移民们。没有想到的是,一走进移民村,不管是哪个村子,移民们就成群结队的围过来,以为是领导来了,他们就拉着“领导”去看房子,看他们居住的屋舍。那是什么房子啊,从盖好至今也就是十多年吧,怎么都成了危房?有墙壁裂缝的,有地基下沉的,间间屋子漏雨早成通病,至于门窗变形、屋顶掉土、四壁损坏之类的毛病,根本就列不进“病”之中,因为都是这种德行,况且这毛病坏不了大事,移民能忍就忍了……

为什么会建这种房子?别说是七八十年代,就是五六十年代建的房子,如今也不会毁到这种样子。原因终于弄清楚了,还是“重工程,轻移民,重搬迁,轻安置”的思想意识惹的祸。潘、大水库库区移民是在“快搬迁、保蓄水”的政治口号下行动的,房子是抢建的,又因为补偿标准低,钱少,致使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资金构建的房舍诞生了,这样的房子,能要求质量吗?

走进一个名字叫黄土坡的村子,房子的故事更是充满血泪。为了省钱,家家户户都是伙山墙、连烟囱。一个40多岁的汉子掉着泪说,他老婆做饭时,不小心把隔壁的房子引烧起来,邻居叫赔偿人家的损失,连肚子还填不饱,哪里有钱赔偿人家。唉,女人家想不开,那天趁男人和孩儿不在家,在房梁上上吊了……

房子真是到了不翻建不行的时候了,危房已经过半,这是最保守的估计。移民干部做过统计,面上有14677间房子需立即翻建,再不翻建要出大事的。其余的房子不是说不用修建,是顾不上。只要不会墙倒屋塌砸死人,都不算啥事。

同类推荐
  • 锣鼓铿锵

    锣鼓铿锵

    年过半百,总是回头看人生的足迹,从儿时到现在,从自己到亲人、同学、朋友,亲情与友情在童年的游戏玩耍中、在青少年的求学奋斗时、在中年的工作事业里,不断地增长、积淀,在思乡念旧的情感催生下,渐渐地开始发酵,慢慢地酝酿出了酒香。 倒一杯这思乡念旧的酒,细细地品味。 庆幸自己有过快乐的童年,无忧无虑,天真率性,彻底地玩耍过。庆幸自己有贫寒而温暖的家庭,贫寒的是物质生活,温暖的是父母的慈爱、养育。
  • 微风一息

    微风一息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听见你的心声

    听见你的心声

    《微阅读1+1工程·听见你的心声》为“阅读1+1工程”系列图书第二辑中的一本,收录了作者厉周吉近十余年创作及发表的优秀微型小说作品共80余篇。所选作品短小精悍,语言或朴实平淡或优美华丽,给读者讲述了一个个动人心扉的小故事。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阅读1+1工程”代表了中国微型小说创作的最高水平,向读者推荐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作品。
  • 好孕临门

    好孕临门

    2009年最温暖最爆笑的怀孕小说。 经过七八年的丁克婚姻,李享在丈夫出国工作的前夕,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 她知道,如果不生下这个孩子,以后她可能会没有勇气再要一个孩子了。 身边和她一样的丁克朋友们、远在国外的丈夫,都殷切地盼望着她能生下这个宝贝来。 无奈中,心怀胆怯惶恐地,李享接受了怀孕的事实。十月怀胎的过程中,她经历了很多事情:对小孩子一直心存恐惧,可不得不做一段时间的临时“妈妈”;挺着走样的身材,去面对曾经的仰慕者;男同事看她的眼神,也有了微妙的变化……
  •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中国当代文学中第一部冲破“”性禁区“”的小说,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我”从劳改农场放出来后,在一个曾被称为“鬼门关”的农场里,遇到了八年前,还在劳改农场时有过两面之缘的女人黄香久。虽然此前,只曾见了两面,而第二面只是匆匆路过时遇到,但是这个叫黄香久的女人,却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第一次见到黄香久,是在劳改农场水稻田间的排水沟里:黄香久正在洗澡!黄香久仿佛忘记了一切,全神贯注地享受着洗澡的快乐,她忘记了自己,“我”也忘记了自己。
热门推荐
  • 让孩子懂得感恩的50件事

    让孩子懂得感恩的50件事

    本书属家庭教育类。书中从感悟教育的细节入手,从50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感悟教育的必要性和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
  • 灌篮高手之梦想

    灌篮高手之梦想

    重温儿时的经典动漫,灌篮高手,一起进入梦想的天地!
  • 太昊疯魔

    太昊疯魔

    仙道求长生,不死不灭。武道求极致,一剑破长空。那人道求什么?兄弟,恋人,仇人……好像一个都不能少!
  • 山花勿烂漫

    山花勿烂漫

    我工作了几十年一直跟女人打交道。中国的人多,女人也多,女人的故事更多。我工作的年代里,关于女人的故事可多得数不胜数。许多幽默的朋友给我起了一个外号叫“专搞妇女的人”。其实并非我臭名远扬,是他们故意忽略“工作”二字,才使我有了近乎流氓的称谓。我非但不计较他们,相反还感到高兴,因为这个外号为我的工作产生了广告效应。
  • 超级母鳄

    超级母鳄

    重生为两栖爬行类动物,会有更强壮的身体,更快的速度,更顽强的意志,更漂亮的……脸……某男:来,别照镜子了,先把这个蛋孵了。某女怒:这又不是我的蛋!某男叹:那先把这条腿给我装上,昨晚上你给弄掉好几回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日:黎明的到来》

    《末日:黎明的到来》

    叶枫,军事学院毕业生。一名黑衣男子散发了可怕的T病毒,全球只剩百分之30存活人口,动物变异。叶枫杀死第一头丧尸,由于机缘巧合,发现了丧尸的秘密。
  • 陪楼

    陪楼

    《陪楼》揭示了鼓浪屿沦陷时的动荡不安和抗日时的狂风暴雨融入中国婢女救拔团、厦门沦陷、鼓浪屿事件、厦门中秋博饼等历史文化,呈现百年厦门全景以女佣阿秀的一生为主线,讲述了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情感命运与家国情怀以独特的视角打开了一扇厦门百年历史的窗口,同时也尽情展现出鼓浪屿中西文化交融的魅力小说弥漫着一种不随流水即随风的温婉的鼓浪屿情调长篇小说《陪楼》是一部以闽南地方特色为背景的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鼓浪屿,融入中国婢女救拔团、厦门沦陷、鼓浪屿事件、厦门中秋博饼等历史文化,呈现百年厦门全景。
  • 血色战国

    血色战国

    某军高级参谋陈羽在一次名为“塞外逐鹿”的军事演习中意外穿越道了战国时代。这是一个列国纷争狼烟四起的世界。陈羽则重生在了一个边塞小国的中山公十四公子身上,陈羽则变成了一个纨绔败家的公子羽。公子羽决定改变自己被人白眼的命运,却遭到兄长们的暗算,子羽被贬看守王陵,太子弑父夺位,终于在闾丘小昭的帮助下逃出中山国流亡天涯,遭到无尽追杀。从此公子羽便踏上一条步步惊心的道路。他要披荆斩棘,他要书写自己的神话,他要缔造属于他的大一统中山帝国。什么赵国的李牧廉颇,什么秦国的战神白起,通通都不在话下,历史就要重写,自己就要创造一个不一样的战国!哼,秦始皇,大秦帝国,你们就胎死腹中吧,既然我陈羽有幸来到这个精彩纷呈,英雄辈出的时代,中国历史上这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因该由我来书写!本书已建群,号码174343767
  • 造化神途

    造化神途

    遭受基因突变改造,有了融兵炼体特殊能力的秦凡,转世重生到异界,携带着比《北冥神功》更生猛的无名秘典......且看他在异界如何混的风生水起,荣登众神之巅!
  • 蛊魂传

    蛊魂传

    一、天抱雪,地结白,百丈寒天。位于西南方的寒天魔,一直嫉于蛊王的王位,想吃掉蛊族,一统魔界。二、红莲兮,落雨兮,惜惜生烟。位于西方的烟雨魔也在所有邪魔中脱颖而出,成为四大魔中的一位。三、狂风吟,霜满天,万里穿洋。近年来东南方的魔兵在赫洋(穿洋魔)的带领下突然崛起,对蛊王的统治也一直很乖顺。四、蛊姗来,蛊姗来,忽来忽去。位于正南方的蛊魔,实力在其他三魔之上,乃四魔之首,由蛊王(乾天游)统治魔界。魔界四大派为了寻找蛊魂即将上演一场前所未有的争霸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