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55600000017

第17章

论曰。是文有四。初问.次答.三请.四说。说中有二。先说呵厌方便。后示趣入方便。初中言因者五戒十善之因。果者人天富乐之果。识者能持因果即是本识。众生计此为自内我。而是性空故非是我。无我之理方是真我。故于非我不应爱染。观是三事为系所飘者。谓由四系障理定心。令是三事飘流苦海故。何等名为四系。如对法论谛品中云。系有四种。谓贪欲身系.嗔恚身系.戒禁取身系.此实执取身系。以能障碍定意性身故名为系。所以者何。由此能障定心自性之身故名为系。非障色身何以故能为四种心乱因故。谓由贪爱财物等为因令心散乱。于斗诤事不正行为因令心散乱。于难行戒禁苦恼为因令心散乱。不如正理推求境界为因令心散乱。由彼依止各别见故。于所知境不如正理种种推度妄生执着。谓唯此真余并愚妄。由此为因令心散动。于何散动。谓于定心如实智见故。以如是事常自呵责者。呵责能飘四系而厌所流三事故。已说呵厌方便。云何趣入方便。所谓审谛于三谛故。一谓菩提之道是平等谛非不等谛者。谓佛所证性净菩提无不通泰故名为道。一切有情皆同此性无一不归。是究竟道故言平等非不平等。是即对治二乘别趣也。二谓大觉正智得谛非邪智得谛者。谓一切智大觉之果唯证平等正智所得。非缘冥谛大有等境邪智所得。是即对治诸外道执也。三谓慧定无异行入谛非杂行入谛者。谓得正智入平等时。慧定圆融无别行相。方是真入于平等谛。非如世间分别之心。王数别体定慧异行。如是杂行非真入故。是即对治世间观行未证谓证增上慢者。如是三种通名谛者。审谛之观。所观境故。遍治如是三种异执。乃能正修于一佛道故。言以是三谛而修佛道。次显修道所得之果。是人于是法无不得正觉者。是显自利智德之果。于是三法而修佛道。无有不获正觉果故。得正觉智流大极慈者。是显利他恩德之果。普流大极无缘之慈。遍周法界无不利故。己他俱利成佛菩提者。总结前二。二利圆满。成等觉故

经曰。地藏菩萨言尊者如是之法即无因缘若无缘法因即不起云何不动法入如来

论曰。此下遣彼如来藏品第三之疑。如彼品颂末言。转所取能取入于如来藏。有依此说而疑彼云。此中菩提之道平等之谛即是如来藏不待因缘力。云何彼转能所之因而能得入如来藏法。有作是疑故乘彼问。即无因缘者。由平等故不从因缘。又平等故即无余缘。余缘无故因不能起。云何于彼无起动法。而用因缘得入如来。若用因力之所入者。即待因缘非不动故

经曰。尔时如来欲宣此义而说偈言 一切诸法相性空无不动是法于是时不于是时起法无有异时不于异时起法无动不动性空故寂灭性空寂灭时是法是时现离相故寂住寂住故不缘

论曰。此下如来正决所疑。宣其平等不动而有得入之义。八行颂中即有二分。前三略说。后五广宣。略中有二。前三颂明不动之义。后一颂显得入之义。初中有三。谓标.释.结。谓初二句标不动义。次有四句释不动义。是法于是时不于是时起者。是时者谓此世。此世者是现在。现在之时永无暂住。细除已未即无中间。如除光阴无中间处。故于是时不得有起。法无有异时不于异时起者。言异时者所谓过未。未来未有故无起义。过去已无亦无起义。由是道理法无起动。既无生起之动亦无恒住不动。故言法无动不动性空故寂灭。是二句者结不动义。次有一颂明得入义。性空寂灭时者。了见性空寂灭之时。不动之法是时显现。显现于心故言得入。如是上半明得入义。然此显法离一切相。离诸相故寂静而住。住寂静故恒不从缘。是故虽有入不废离缘义。如是下半显离缘义也

经曰。是诸缘起法是法缘不生因缘生灭无生灭性空寂缘性能所缘是缘本缘起故法起非缘缘无起亦尔因缘所生法是法是因缘因缘生灭相彼即无生灭

论曰。此下第二广宣于中有二。是前三颂广不动义。其后二颂宣得入义。初中亦二。谓前二颂推本无得以显不动。后之一颂逐末无得以显不动。初中有三。谓标.释.结。初言是诸缘起法是法缘不生者。标诸果法其缘不生。次有四句释不生义。因缘生灭无者。明诸因缘生灭不住故无生果之功能也。生灭性空寂者。以不住故即无生灭。性空寂故亦不生果。缘性能所缘者。因缘种子冥伏名性。增上缘根能对境界故名能缘。所缘境界根所对故名为所缘。次第缘法灭故不论。如是种子性缘并其能所二缘皆是本缘之所起故。故言是缘本缘起。是即其本。诸缘亦同前说。生灭性空故无生用。由是三义缘无生义。故法起非缘者。结果法起非缘所生。缘无起亦尔者。结缘无起亦同其果。次有一颂逐末无得以显不动。因缘所生法是法是因缘者。明诸果法亦为因缘。望后生法而作缘故。是诸果法既为因缘即同前说。生灭性空故言因缘生灭相彼即无生灭。前略说时直显果空故。今广时就因缘说欲显诸法因果不动即是平等菩提之道。非此法外别求菩提。是谓此偈之大意也。如肇法师言。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即神矣

经曰。彼如真实相本不于出没诸法于是时自生于出没是故极净本本不因众力即于后得处得得于本得

论曰。此二颂是宣得入义。于中有三。一者一颂对诸有动显如不动。二者二句明不动本不待众缘。三者二句明离缘法有得入义。后得处者。谓道后处。前略说中言寂灭时即是此言后得之处。既是寂灭何有处时。但离时处故寄之时处耳。得得于本得者。始觉究竟故名为得。是能得故。始觉究竟还同本觉。以之故言得于本得。上来第三决疑分竟

经曰。尔时地藏菩萨闻佛所说心地快然时诸众等无有疑者知众心已而说偈言 我知众心疑所以殷固问如来大慈善分别无有余是诸二众等皆悉得明了我今于了处普化诸众生如佛之大悲不舍于本愿故于一子地而住于烦恼

论曰。此是第四领解。此三颂中即有二分。前一颂半结前决疑之利。后一颂半申后普化之行。一子地者。初地已上。已证一切众生平等视诸众生如视一子。是名清净增上意乐。寄喻表心名一子地。而住于烦恼者。菩萨虽得诸法平等。而以方便力不舍烦恼。若舍一切烦恼随眠便入涅槃违本愿故。如瑜伽论三摩呬多决择中云。灭尽等至当言无漏。由与烦恼不相应故。非相应故。无所缘故。非诸烦恼之所生故。是出世间一切异生不能行故。唯除已入远地菩萨。菩萨虽能起出世法令现在前。然由方便善巧力故不舍烦恼。案云。此中言不舍者。非究竟舍。如罗汉等。故曰不舍。非全不舍。故言不舍。于中委悉。如二障章说。由不舍故言住烦恼。由是不入涅槃普化十方界故。此一卷经有三分中。第二正说竟在于前也

经曰。尔时如来而告众言是菩萨者不可思议恒以大悲拔众生苦若有众生持是经法持是菩萨名即不堕于恶趣一切障难皆悉除灭若有众生无余杂念专念是经如法修习尔时菩萨常作化身而为说法拥护是人终不暂舍令是人等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曰。此下第三名流通分。于中有六。一者赞人流通。二者劝众流通。三者立名流通。四者受持流通。五者忏悔流通。六者奉行流通。此即第一赞人流通。赞能流通。是经菩萨四种胜德。一者大悲普化一切功德。二者别益持是经者功德。三者化身说法功德。四者令得极果功德

经曰。汝等菩萨若化众生皆令修习如是大乘决定了义

论曰。此是第二劝众流通。决定了义者。为显最深最极。不可以加矣

经曰。尔时阿难从座而起前白佛言如来所说大乘福聚决定断结无生觉利不可思议如是之法名为何经受持是经得几所福愿佛慈悲为我宣说

论曰。此下第三立名流通。先问后答。问中亦二。先领后问。领中即显是经四种胜能。一能令持者得无量福。如经大乘福聚故。二能令持者永断诸结。如经决定断结故。三者所诠之旨是本觉利。如经无生觉利故。四者能诠之教难可思量。如经不可思议故。次问中问二事。先问经名。为知经要故。后问持福。求福持经故

经曰。佛言善男子是经名者不可思议过去诸佛之所护念能入如来一切智海若有众生持是经者即于一切经中无所希求是经典法总持众法摄诸经要是诸经法法之系宗是经名者名摄大乘经又名金刚三昧又名无量义宗

论曰。此下答中有二。如其次第答二问故。初中亦二。先赞名义。后正立名。初中亦二。先总叹名。后别显义。能入已下是别显义。即显三义。能入如来智海乃至无所希求者。是显金刚三昧之名之义。无法不坏无理不穷。由是令入如来智海。过是更无所希望故。是经典法总持众法摄诸经要者。是显摄大乘经之名之义。是诸经法法之系宗者。是显无量义宗之名之义。是二名义有何差别者。前明广摄众经之义。后显众经所宗之极。次立三名于中委悉者。文前二门中已广说也

经曰。若有人受持是经典者即名受持百千诸佛如是功德譬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思议我所嘱累唯是经典

论曰。此是答第二问。于中即显四种胜德。一者持佛胜德。是经能摄诸佛心故。如经受持百千诸佛故。二者广大胜德。如经无有边际故。三者甚深胜德。如经不可思议故。四者无比胜德。如经唯是经典故

经曰。阿难言云何心行云何人者受持是经佛言善男子受持是经者是人心无得失常修梵行若於戏论常乐净心入于聚落心常在定若处居家不着三有

论曰。此下第四受持流通。于中有二。一者正明受持。二者往复重显。初中亦二。先问后答。问中有二。先问受持经者心行。后问受持经者福利。答中次第答此二问。初中即明五种心行。一心无得失者。不观他人之长短故。二常修梵行者。内修离相之净行故。三常乐静心者。在动不动故。四心常在定者。入散不散故。五不着三有者。居染不染故

经曰。是人现世有五种福一者众所尊敬二者身不横夭三者辩答邪论四者乐度众生五者能入圣道如是人者受持是经

论曰。此是答第二问。随前五行得此五福。众所尊敬者。由其不观众之长短故。身不横夭者。由其常修离相行故。辩答邪论者。乐静心故。乐度众生者。入散常定故。能入圣道者。不着三有故

经曰。阿难言如彼人者度诸众生得受供不佛言如是人者能为众生作大福田常行大智权实俱演是四依僧于诸供养乃至头目髓脑亦皆得受何况衣食而不得受善男子如是人者是汝知识是汝桥梁何况凡夫而不供养

论曰。此下往复重显。于中有二。先明福田之体。后显生福之能。此即初也。四依僧者。第一依是具烦恼性。位在地前。其余三依位在地上。如涅槃经之所广说

经曰。阿难言于彼人所受持是经供养是人得几所福佛言若复有人持以满城金银而以布施不如于是人所受持是经一四句偈供养是人

论曰。此是第二明持经者能生多福。以满城金银施不持经者所得之福不如一餐一衣。供养持此一四句偈之所得福故

经曰。善男子令诸众生持是经者心常在定不失本心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

论曰。此下第五忏悔流通。于中有二。先赞忏悔功德。二者往复重显。初中言清凉者。灭不善因沉浊故清。离生死果热恼故凉。

经曰。阿难言忏悔先罪不入于过去也佛言如是犹如暗室若遇明灯暗即灭矣善男子无说悔先所有诸罪而以为说入于过去

论曰。此下第二往复重显。于中即有二番问答。初番显其忏悔道理。后番显其忏悔行法。此中问意言忏悔先罪名忏悔者。先罪不入于过去耶。若先非今故入过去者。云何于无罪而有忏悔耶。答中言如是者。如是先罪不入过去故。不于无而有忏悔。所以然者。先所作罪熏于本识。种子恒流在于现在。由是道理未入过去。且今忏悔。能治生时令彼罪种不流现在。如灯生时室暗方灭。罪种不至于今现故。是时方说令入过去。而无说悔先所有罪者。先所有者非悔所及。不能令彼非先有故。但其先有令不至现。不至现者由悔所为。此与断结之义异者。彼约生灭道故。令未生者不至现在。此就相续道故。令先有者不至现在。又断结者永断种子。悔先罪者。损伏种子。增强之用不至现在故。约此义说入过去也

经曰。阿难言云何名为忏悔佛言依此经教入真实观一入观时诸罪悉灭离诸恶趣当生净土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论曰。此是第二忏悔行法。答中有二。先明行法。后示胜利。初中言依此经教入真实观者。谓依金刚三昧教旨破诸法相名入真实。此是地前相似真观。一入观时诸罪悉灭者。一切罪障从妄想生。今破诸相入真实观。顿破一切妄想境界。所以诸罪一时悉灭。次显胜利即有二句。离诸恶趣当生净土者。是明华报。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是示果报

经曰。佛说是经已尔时阿难及诸菩萨四部大众皆大欢喜心得决定顶礼佛足欢喜奉行

论曰。此是第六奉行流通。于中四句。皆大欢喜者。闻法欢喜故。心得决定者。离诸疑惑故。顶礼佛足者。重法敬人故。欢喜奉行者。行时转喜故

甚深且微金刚教今承仰信略记述愿此善根遍法界普利一切无遗缺

同类推荐
  • 半崧集简编

    半崧集简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续补永平志

    续补永平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元洁莹禅师语录

    元洁莹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Dust

    The Du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客座赘语

    客座赘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tfboys之魔法的恋爱

    tfboys之魔法的恋爱

    tfboys与三位女主角在一个魔法学院里相遇、相知、相爱。
  • 上古夜神

    上古夜神

    是巧合还是命运?为什么不能无所事事?为什么非要卷入杀戮?他只想平平凡凡的生活罢了。可注定,他不能如愿。夜,充满了无限,夜,充满了未知,在夜中,他就是主宰。因为他是-上古夜神。
  • 上古遗子

    上古遗子

    万族虎视眈眈,人族内部纷争不断。看上古前的少年突然觉醒,如何挽大厦于将倾。
  • 万古常青

    万古常青

    修仙者,练气养生,化气归元,脱胎换骨,凝丹化婴!炼体者,淬体养身,后天纳气,先天孕体,抱丹孕灵!这是个吐纳修仙的大时代,大神通者担山赶月,手可摘星辰!这是个热血澎湃的大时代,诸天万界天才辈出,纳无尽资源为己用!谁言体修无路,且看我誓要体破苍穹!交流群:386435368,各种吐槽催更提意见的大大们,欢迎加群!
  • 飘飘果实在异界

    飘飘果实在异界

    一个兴趣爱好广泛的股市天才带着传说中的海贼金狮子的飘飘果实穿越了。拿着恶魔果实的这个家伙会在异界翻出什么风浪来呢?嫖赌饮荡吹,怎样舒服怎样过呗!“酒吧,美容院,火窝店..........”引领异界时尚潮流公主,贵族野蛮女,门派女传人,神兽女孩...本书不11,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大家看完感觉不错的话希望可以加入收藏,投张推荐票。】飘飘果实能力:能够使果实拥有者触碰到的东西(除了活物外)漂浮起来包括大地,水,甚至是暴风雪等等,并受拥有者控制,金狮子曾经利用它把几座岛浮空起来。并利用其能力独占卡普和战国。
  • 一手遮天:全能杀手霸天下

    一手遮天:全能杀手霸天下

    她,一代天骄,却因自己最亲爱的妹妹灭亡。她,痴傻小妹子,跟着爹到处奔波。当她变成她,又会引发什么呢。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一世,我不会再随便留下感情!
  • 穿越之逃妃

    穿越之逃妃

    原以为可以重生救父,谁知却被邪神骗去一个历史上没有记载的朝代——北翊国,更悲催的是她魂穿后的处境堪比灰姑娘:不但有两个嫉妒成性的坏姐姐,还有两个恶毒的后母,是名副其实的小庶女,刘思琪欲哭无泪。好不容易可以飞上枝头变凤凰,谁知夫君竟然是北翊国的国君,不甘嫁给暴君的她,毅然上演了古代版的皇妃逃婚记,成为北翊历史上第一个敢对君王说不的女子。阴霾笼罩下的北翊,是否会让纯白的灵魂堕落,爱与恨的逆转,是否会磨灭最初的坚持?一切冥冥中自有天意。********************************************************************从三千宠爱到独宠一人,这是一个魂穿少女利用预知能力改变暴君的故事,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七城锁

    七城锁

    孤冥城瞧了一眼躺地上的人,眼眸低低暗垂,声音如寒霜,“你真的很残忍。”地上的人,并未死去,而是一一被她挑断了手脚筋,以后如同废人。她变了,如若说他本就弑杀成性,那她如今又何尝不是杀人如饮血。每当她生气的时候,他总是如此轻柔的呼唤她,哄着她,只是现在的她,还会在乎这些吗?七七。那个少女,曾经那么善良,曾经那么不舍杀生,曾经还用最真诚单纯的笑容,如风铃的声音,对他说。我叫独孤七,因为在家排名第七,你可以叫我小七,你呢?
  • 大荒登神传

    大荒登神传

    一个与世无争的山村一场仙人之间的打赌一段被掌控的命运一个妄图跳出命运的人汝欲出命而不知其非命也
  • 幕遮玦

    幕遮玦

    一块突然出现的千年古玦,一缕身残心破的千年幽魂。游荡世上千年只为了一个约定,“是人都是有执念的,我不是佛,不需要度化他们放下,我只是要拿走他们的执念。得失,生死,与看戏人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