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55600000002

第2章

论曰。此第二颂入定。上半正颂在前入定。下半逆颂后起说法。后所说教有二胜能。一决断疑悔。如金刚能破。二印成一乘。如金刚不坏。下半二句显此二义。序分文竟。正说之中大分为二。谓前六品别显观行。总持一品总遣疑情。别显之中即为六分。一无相法品明无相观。二无生行品显无生行。三本觉刹品依本利物。四入实际品从虚入实。五真性空品辨一切行出真性空。六如来藏品显无量门入如来藏。如是六门观行周尽。所以然者。凡诸妄想无始流转只由取相分别之患。今欲反流归源。先须破遣诸相。所以初明观无相法。虽遣诸相。若存观心观心犹生不会本觉。故泯生心。所以第二显无生行。行既无生方会本觉。依此化物令得本利。故第三明本觉利门。若依本觉以利众生。众生即能从虚入实。所以第四明入实际。内行即无相无生。外化即本利入实。如是二利以具万行。同出真性。皆顺真空。是故第五明真性空。依此真性万行斯备。入如来藏一味之源。所以第六显如来藏。既归心源即无所为。无所为故无所不为。故说六门以摄大乘。又此六品亦有异意。谓初品示所观之法。法谓一心如来藏体。第二品明能观之行。行谓六行无分别观。第三本觉利品显一心中之生灭门。第四入实际品显一心中之真如门。第五真性空品双遣真俗不坏二谛。第六如来藏品遍收诸门同示一味。以此二重六门摄大乘义周尽。又此六品合为三门。前二品摄观行始终。次二品者教化本末。其后二门摄因成果。又前二品遣相归本。中间二品从本起行。后二品者双显归起。以此二三摄大乘尽。又此六品只是二门。相生都泯是本觉利实际真空。是如来藏。又前门者遣妄显因。其后门者显真成果。如是二二之门亦摄大乘周尽。又此六品唯是一味。所以然者。相生无性。本觉无本。实际离际。真性亦空。何由得有如来藏性。如下如来藏品中言。是识常寂灭。寂灭亦寂灭。总持品言。七五不生。八六寂灭。九相空无。如是无所得之一味正为此经之宗之要。但以无所得故无所不得。所以诸门无所不开故作无量义之宗也。虽是一味而开六门故。依六分科文而释。先释品名。言无相者谓无相观。破诸相故。次言法者谓所观法。一心法故。无相观者先六分中第一分义。所观法者后六门内第一门法。今此初品显是二义。以之故言无相法品

经曰尔时尊者从三昧起而说是言

论曰。此一品文科分为三分。初出定分。次起说分。后得益分。初后二分是经家序。其第二分正是佛言。初分中显三种成就。一说法时成就。如经尔时故。二说法主成就。如经尊者故。具五通达为世所尊。于甚深法如义说故。三自在成就。如经从三昧起说是言故。如来入定无能惊寤。于定住出得自在故

经曰。诸佛智地入实法相决定性故

论曰。此下第二正发言说。此中有二。一者长行。二者重颂。初长行中亦有二分。一略标分。二广说分。略标分中标二种义。初标无相观。后标所观法。无相观中有其二句。先标如来自入无相观。后标令他入无相观。言自入者。如经诸佛智地入实法相决定性故。诸佛智地者。谓如前所入金刚三昧相应之智。住持一切功德法故。入实法相者。谓此佛智破一切相通达诸法之实相故。决定性者。是实法相。非佛所作。有佛无佛性自尔故。次言故者。以决定性释成上句。若不决定即非实相故。又摄上句而成下句。如来自入实法相故。故能令他得无相利也

经曰。方便神通皆无相利

论曰。此第二句令他得入。言方便者八相方便。谓从兜率天退乃至入涅槃故。神通者六神通。即为三轮化众生故。皆无相利者。如是八六方便神通皆从自入实相而起。能令他得无相利故标无相观竟在于前

经曰。一觉了义难解难入非诸二乘之所知见唯佛菩萨乃能知之

论曰。此下第二标所观法亦有二句。一者直标所观法深。二者为他说是深法。一觉了义者。一心本觉如来藏义。过是永无余深法故。难解者义甚深非诸二乘所知见故。难入者体甚深唯佛菩萨乃能入故。即以后句而释前句。欲明初门所标。佛智所入实法相者。直是一心本觉如来藏法。如楞伽经言。寂灭者名为一心。一心者名如来藏。今此文言实法相者是寂灭义。一觉了义者即是一心如来藏义。法华论云。诸佛如来能知彼法究竟实相。言实相者。谓如来藏法身之体不变义故。今此经言一觉者。一切诸法唯是一心。一切众生是一本觉。由是义故名为一觉。至下演中当更分别

经曰。可度众生皆说一味

论曰。此明为他皆说深法。可度众生者。如来所化一切众生莫非一心之流转故。皆说一味者。如来所说一切教法无不令入一觉味故。欲明一切众生本来一觉。但由无明随梦流转。皆从如来一味之说无不终归一心之源。归心源时皆无所得。故言一味。即是一乘。初略标文竟在于前

经曰。尔时解脱菩萨即从座起合掌胡跪而白佛言

论曰。此下第二广说。于中有二。先请后说。请中有二。先序人仪。后明发言。序有二句。一依时表人。解脱菩萨者。令诸众生同一解脱故。寄能问人表所说法故。二序礼仪。如经即从座起等故

经曰。尊者若佛灭后正法去世像法住世于末劫中五浊众生多诸恶业轮回三界无有出时

论曰。此下第二发言而请。于中有二。先举所为时节。后请为彼宣说。初中像法住世。末劫中者先广说经为益正法之时。今此经者为化像法之节。随时厚薄设教异故

经曰。愿佛慈悲为后众生宣说一味决定真实令彼众生等同解脱

论曰。此是第二正请宣说。宣说一味者。请说一觉了义之味。决定真实者请说入实法相之观。令彼众生等同解脱者。令彼像法末世众生等同一味究竟解脱。由是言之。教有四句。一正化正法兼利后时。谓前经等。二正化像法兼利前时。谓此经等。三通化前后。谓诸余经等。四不利前后。除上尔所教

经曰。佛言善男子汝能问我出世之因欲化众生令彼众生获得出世之果是一大事不可思议以大慈故以大悲故我若不说即堕悭贪汝等一心谛听为汝宣说

论曰。此下第二如来为说。于中有二。一者赞问许说。二者对请宣说。赞问中言出世之因者。入实相观故。出世之果者。一味解脱故。是一大事者。无上同义故。不可思议者。离言绝虑故。如法华经言。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论者释言。一大事者依四种义。何者为四。一者无上义。唯除如来一切智智。更无余事。如经欲开佛知见。令众生知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故。佛知见者。如来能证以如实智。知彼义故。二者同义。以诸声闻辟支佛佛法身平等。如经欲示众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故。法身平等者。佛性法身无差别故。三者不知义。以诸声闻辟支佛等不能知彼真实处故。不知真实处者。不知究竟唯一佛乘故。如经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故。四者令证不退转地。示现欲与无量智业故。如经欲令众生入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故。今此文中一大事者亦有四义。一无上义。如上文言。诸佛智地入实法相故。二者同义。如经一觉了义难解难入故。三不知义。非诸二乘所知见故。四令证义。可度众生皆说一味故。赞问已竟。次许说中亦有二句。初句反显不说有过。后句顺明诫听许说

经曰。善男子若化众生无生于化不生无化其化大焉

论曰。自此已下正为宣说。于中有二。先明无相观广明无相利。后显一觉心广前一觉义。无相观中亦有二分。一者直说观行之相。二者往复决诸疑难。初中亦二。先方便观。后明正观。方便观中。有其四句。初一句牒能化。后一句叹化大。中间二句正明观相。无生于化者。初修观时破诸有相。于幻化相灭其生心故。不生无化者。既破化相次遣空相。于无化空亦不生心故。所以然者。众生本来迷心离相。遍取诸相动念生心故。先破诸相灭取相心。虽复已破幻化有相。而犹取其无化空性。取空性故于空生心。所以亦遣无化空性。于时不生取空之心不得已会无二中道。同佛所入诸法实相。如是化故其化大焉

问。此方便观为在何位

答。若仰信修在于十信。其相似观在三十心。论其纯修在四善根。将入初地近方便故

问。余处说有三无性观。何故此中但说二无

答。无相无生合为一边。所遣相生同是有故。又此二观皆有寻思。遣无性时无寻思故。或开或合皆有道理故。已说方便次显正观

经曰。令彼众生皆离心我一切心我本来空寂若得空心心不幻化无幻无化即得无生无生之心在于无化

论曰。是明正观无二之相。以离所取能取二故。离所取者。以离一切人法相故。此有二种。一者遣离。二者泯离。遣离者先所取相今灭除故。如经令彼众生皆离心我故。泯离者先所取相本来空故。如经一切心我本来空寂故。言心我者。人名为我法名为心。心是诸法所依主故。达诸人法本来空时。先所取相此时不起。所以二离一时成就。已说离所取。云何离能取。谓离一切能取分别此亦二种。一者本离。二者始离。言本离者。通达心我本来空时正得本觉空寂之心。此空寂心本离能取。离能取故本不幻化。如经若得空心心不幻化故。不幻化者非虚妄故。言始离者。得此本觉空寂心时能取分别不复得生。随所得心无幻化故。如经无幻无化。即得无生故。如是始得无生之心会本空寂无化之理故。言无生之心在于无化。假说心境故寄言在然。始离能取是始觉义。本离空心是本觉义。义虽有二混成一觉。同离能所离新旧故。如论说言。以始觉者即同本觉。当知此觉永离生灭始终等相。始从初地乃至佛地。但有分满不同而已。如十地论本分中说。自体本来空有不二不尽。乃至广说。又此一觉有本始义。以有本觉显成义故。真修之说亦有道理。以有始觉修成义故。新修之谈亦有道理。如其偏执即有未尽。且止乘论还释本文广无相观竟在于前

经曰。解脱菩萨而白佛言尊者众生之心性本空寂空寂之心体无色相云何修习得本空心愿佛慈悲为我宣说

论曰。此下第二往复决疑有四问答次第决疑。第一问中问意有二。一者众生心性本来空寂而犹动念无始流转。云何方修而得本心。二者空寂心体无色无相。众生本来恒取有相。云何习无而得空心。故言云何修习得本空心

问。此中所说众生之心应是六识等生灭心。何以得知一心本觉

答。起信论云有法能起大乘信根。谓众生心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乃至广说。又如经言。寂灭者名为一心。今此文言。空寂之心体无色相。言有左右意致还同。言无色者无显形等色故。无相者无生灭等相故。此文即显心真如门。上言众生之心且举心生灭门。举生灭心显真如门。以之故言。性本空寂。然此二门其体无二。所以皆是一心法耳

经曰。佛言菩萨一切心相本来无本本无本处空寂无生若心无生即入空寂空寂心地即得心空善男子无相之心无心无我一切法相亦复如是

论曰。此答有二。正答决答。言菩萨者。是呼解脱菩萨之辞。下文呼辞皆亦同也。一切心相者。一切八识动念之心心所相应行相差别。若行若相皆有四相故。本来无本本无本处者。一切心相种子为本。求此本种永无所得。所以然者。为在现时为已过去。若在现时即与果俱无本末异。如牛两角。若已过去即无作因无体性故。犹如兔角。如是道理本来法尔。以之故言。本来无本。又生灭心生必依本处。本处既无即不得生。言本处者。谓俱有根。其五色根既是色法。有方无方皆不可得。余三所依皆无色法。有时无时并不可得。是故亦言本无本处。谓从本来无其本处。既无本种亦无本处。当知心相本来无生。以之故言空寂无生。如是观察不得生时。其能观心亦无所生。是时即入本来空寂。所入空寂即是一心。一切所依名之为地。故言即入空寂。空寂心地虽诸众生本来流转。恒取有相。然依此门推求观察。即能得本空心。故言即得心空。心空空心语有左右。只是一心本觉之义。正答所问竟在于前。此下结答。无相之心者举一心体。无心无我者结前所说。空寂无生无相心中。离心我相。一切法相亦如是者。重结空寂。非直离此心我二相。其余一切有为无为乃至有上无上等相无相心中无不离故

经曰。解脱菩萨而白佛言尊者一切众生若有我者若有心者以何法觉令彼众生出离斯缚

论曰。自此已下第二问答。前一问答总明破有相门。今此问答别显离二缚门。别举二病以问其药。言有我者人执之病。若有心者法执之病。言斯缚者。别而言之。人执是粗重缚。法执是相缚。通而说之。二执皆有粗重相缚。又此二执皆有二缚。谓相应缚及能缘缚。二障章中其义已具。答中有二。先治人执。后治法执。治人执中先总后别

经曰。佛言善男子若有我者令观十二因缘

论曰。此是总治。观十二支略有二门。一观无作缘生。治作者执。如说是事有故是事有。二观无常缘生。治常住执。如说是事生故是事生。存我之来此二为本。本既除故诸末随灭也

经曰。十二因缘本从因果因果所起兴于心行心尚不有何况有身若有我者令灭有见若无我者令灭无见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叁天叁夜

    叁天叁夜

    大山里的大学生罗辰,放暑假后接到一份特殊的兼职--导游。带领两个美女去距离他们村子不远处的后山村旅游。当未来老婆,亲密的老姐、霸道的老妈和上下铺的死党一起踏上这夏日的旅行。罗辰绝对无法想象,这三天他将会面临怎样的悲惨!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
  • 心心相印的爱恋

    心心相印的爱恋

    一男一女不经意的邂逅,便从此注定了彼此的命运,两人相遇、相识、相爱、相离,之后再次相逢并相恋,从读书到工作,尽管两人在这一路上遇到了不少的挫折,但最后还是有情人终成眷属。
  • 灭世魔剑之斗罗大陆

    灭世魔剑之斗罗大陆

    -------斗破苍穹但是不能写只能写斗罗大陆。多年后斗罗大陆弃,一片祥和,萧炎却消失于大陆,而此时一个大学生萧尘因恨携带灭世魔剑嗜血意外穿越,将会掀起怎样浪潮?当萧尘走上巅峰时候才发现一切都是一个牢,斗罗大陆只是被圈养之时,一切又会变成什么样?喜欢的加QQ群496149412
  • 沐沐含情之暖冬

    沐沐含情之暖冬

    父亲早年的一段风流史,便有了和家人貌合神离的易奥。特殊的身份和童年的经历,让他早年老成,喜怒不形于色,他和同父异母的大哥矛盾重重,互相防备,并莫名卷入一场凶杀案。他冷漠、隐忍,曾经二十几年里,都在大哥和名义上的母亲的刁难里步步退让,默默承受,直到,他遇见江小左……
  • 老子智慧讲座

    老子智慧讲座

    本书介绍了在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体系中,《道德经》占据了十分特殊的位置,老子提出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它是中国古典哲学这个体系的基础。
  • 穿越之第一郡主

    穿越之第一郡主

    她睡觉,穿越了,她醒来,受封了,她生辰,失身了……好吧,这些她都认了,可是她是郡主,她是皇上,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她恨他!他赐婚她与自己的亲弟弟,却不料她此生三嫁!无一是他!他后悔了。她却离开了。“此生再见,你我陌路。”“若有来世,我定不负你们!”她,苦笑,纵身悬崖。
  • 混在民国

    混在民国

    胆小。怕死,贪财。他,没有宏图大志,更没有改变世界的雄心。他,穿越百年,却不知历史,只想吃喝玩乐。他,遇到危险,第一个念头便是自己逃命,什么国家、民族,远远没有自己小命重要。在这个乱世,种种巧合之下,他竟然飞黄腾达,实现很多英雄志士没有实现的梦想。
  • 冷王的倾城狂妃

    冷王的倾城狂妃

    她是21世纪的超强女特警,却在一次任务中被陷害穿越到了天圻国,成为了“柔丝”的杀手。为了活命她接受了刺杀睿和王的任务,替嫁进入了王府。为了杀他,她用尽了计谋,却被他一一化解,当身份被拆穿时,他却没有杀她,反以温柔待之,捧她如手中珍宝。可她却不知,这是他的真心还是他的假意。
  •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二卷)

    世界上下五千年(第二卷)

    历史知识的普及向历史读物的通俗性和趣味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读物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其中尤以世界史读物为甚。我们用百万字,千幅图片,翔实地再现了五千年间人类共同的实践经验、创造的文明,为今天提供丰富的借鉴和启迪!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历史故事展现五千年世界风貌,以形象明快的语言描述一个个历史人物,通过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事件勾画人类文明发展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