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55800000089

第89章 洙泗考信馀录(7)

说者或谓公冶长之贤不及南容,故孔子以子妻长而以兄子妻容。程子曰:“此以私心窥圣人也,二子之妻或因其年之相当耳。”余按:此二事不过记者类而记之,其相隔未知数年或十数年,原非一时之事,而乌得有所较量区别於其间哉!盖公冶长在缧绁中而南容免於刑戮,其事若相反而孔子皆妻之。若世俗之情,知取其免刑戮者,则在缧绁者为所弃;若不以缧绁为病,则亦未必求其免刑戮者而妻之。於此见圣人之观人择胥得其中正,但取其实之不至於取祸,而遇之幸不幸不计焉。不求之此而妄意区别於其间,可谓不善读书者矣。程子之论是矣,然於事理尚未尽,故今附论之。

长与容未必为孔子弟子

按:南容之谨言,贤矣;即公冶长之可妻亦必有所以取之。然《史记》虽载之於《弟子传》中,而以《论语》之文考之,长绝无问答之语,适仅有羿、一问而亦非质疑问难之比,末见其必为弟子也者。故附次之於诸弟子之後。

卷三

左子

【补】“《左氏传》三十卷。”(《汉书艺文志》)

【存参】“鲁君子左邱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

左氏非左丘明

刘歆云:“左邱明好恶与圣人同,亲见夫子。”是谓作《春秋传》者即《论语》之左邱明也。由是班固《汉书》谓孔子与左邱明观史记,杜氏《集解》谓左邱明受经於孔子,盖皆本之於此。自唐啖、赵,宋程、朱以来,始谓此作《传》者与孔子不同时,非《论语》之左邱明;而甚者至谓为秦时人。余按:《左传》终於智伯之亡,系以悼公之谥,上讵孔子之卒已数十年,而所称书法不合经意者亦往往有之,必非亲炙於孔子者明甚,不得以《论语》之左邱明当之也。战国之文态横,而《左传》文平易简直,颇近《论语》及戴记之《曲礼》、《檀弓》诸篇,绝不类战国时文,何况於秦。襄、昭之际,文词繁芜;远过文、宣以前;而定、哀间反略,率多有事无词;哀公之末,事亦不备,此必定、哀之时纪载之书行於世者尚少故尔。然则作书之时上距定、哀未远,亦不得以为战国後人也。且《史记》但以《传》为左邱明所作,不言为何时人,而亦未有亲见孔子之文,不知二人姓名之偶同邪?抑相传为《左氏春秋》,而司马氏遂亿料之以为《论语》之左邱明邪?说《论语》者以左邱为复姓,与公羊、梁正同。乃传经者云公羊氏《春秋》,梁氏《春秋》,而此独云左氏《春秋》,不云左邱氏,又似作《传》者左氏而非左邱氏也者。然则传《春秋》者其姓名果为左邱明与否固未可定。然无此传则三代之遗制,东周之时事,与圣贤之事迹年月先後,皆无可考,则此书实孔子以後一大功臣也,不可不标其人。既相传为《左氏春秋》,故即题以左子而缺其名与字,但载《史记》之语以存参,并识後人轩轾之言以折衷焉。

《国语》非左氏作

《史记自序》云:“左邱失明,厥有《国语》。”由是世儒皆谓《国语》与《春秋传》为一人所撰,东汉之儒遂题之曰《春秋外传》。余按:《左传》之文,年月井井,事多实录,而《国语》荒唐诬妄,自相矛盾者甚多;《左传》纪事简洁,措词亦多体要,而《国语》文词支蔓,冗弱无骨,断不出於一人之手明甚。且《国语》,周鲁多平衍,晋、楚多尖颖,吴、越多恣放,即《国语》亦非一人之所为也。盖《左传》一书采之各国之史,《师春》一篇其明验也。《国语》则後人取古人之事而拟之为文者,是以事少而词多,《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故名之曰《国语》:语也者,别於纪事而为言者也。黑白迥殊,囗泥远隔,而世以为一人所作,亦己异矣。又按《史记自叙》,自文王孔子以下凡七事,文王里之诬馀固已辨之矣,孔子之作《春秋》亦不在於陈、蔡,《离骚》、《兵法》、《吕览》、《说难》之作皆与本传之说互异,然则此言亦未可尽信也。且列左邱於屈原後,言失明而不言名明,尚未知其意果以为即作《传》者之左邱明否,不得强指为一人也。故不采此文。

《左传》远胜《公》、《》二家

朱子以左氏为史学,公、谷为经学,“左氏纪事详赡而是非多谬,公、谷纪事虽疏而多得圣人之意”。余按:左氏之不尽合於《经》意,诚有然矣,谓公、谷之能得《经》意则未见也。公、谷之说,大抵多取月日名字穿凿附会,以为圣人书法所在。且事实者义理之根柢,苟事实多疏,安望义理之反当乎!《左传》虽多不合《於》经,然二百馀年之事备载简册,细心求之,圣人之意自可窥测;《左传》之远胜於二家者正不在义理而在事实也。夫经史者,自汉以後分别而言之耳,三代以上所谓经者,即当日之史也。《尚书》,史也,《春秋》,史也,经与史恐未可分也。故今独以左子继诸贤之後,诚见此一书有断不可废者耳。

子思《史记》:“伯鱼生,字子思。”

“子思居於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去,君谁与守!’”(《孟子》)

【附论】“孟子曰:‘子思,臣也:微也。’”(同上)

辨辞狐白裘之说

《说苑》云:“子思居於卫,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子思辞而不受。”余按:子思,鲁人,其居卫者,仕於卫也,不至如是之贫;而田子方,高士,亦非有狐白之裘者。此与曾子辞邑之事相属,皆杨氏之徒所伪,故不录。说并见前《曾子篇》中。

辨荐苟变之说

《孔丛子》云:“子思居卫,言苟变於卫君,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君任军旅帅得此人,则无敌於天下矣。’卫君曰:‘吾知其材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於民而食人二鸡子,以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大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於邻国者也。’”余按:卫灵公问陈於孔子,孔子对曰:“军旅之事,未之学也。”孟子之於齐、梁亦劝以施仁政而以兴兵构怨为有灾;今於思用於卫,不闻进治国安民之臣,而惟劝卫君罗爪牙之士以期无敌於天下,其意何居焉?晋文公将救宋,谋元帅,赵衰曰:“可,说礼乐而敦诗书。”子思之此为毋乃为霸者之所笑乎?且子思之世上去春秋之末未远,何得即自名为“战国”邪?盖战国之时,斥弛之士多蒙物议而患无弃瑕录用之主,故假之子思以风世耳。魏无知之对汉王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楚、汉相距,臣进奇谋之士,顾其计诚足以利国家不耳,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其意与此正相类。然则其为战国以後之人所撰,非子思之事明甚,撰书者误采之耳。《孔丛子》一书记子思言行甚多,皆不足见子思之贤,而文词亦浅陋,盖皆後人之所附会,不能悉辨。此事颇熟於人口,姑取而辨之;举一隅,以三隅反,可也。

【存参】“子思之母死於卫。柳若谓子思曰:‘子,圣人之後也,四方於子乎观礼,子盍慎诸!’子思曰:‘吾何慎哉!吾闻之,有其礼,无其财,君子弗行也;有其礼,有其财,无其时,君子弗行也。吾何慎哉!’”(《戴记檀弓篇》)

辨子思母嫁於卫之说

《戴记檀弓篇》又云:“子思之母死於卫,赴於子思;子思哭於庙。门人曰:‘庶氏之母死,何为哭於孔氏之庙乎?’”康成郑氏遂本此以解前章,谓“柳若见子思欲为嫁母服,恐其失礼,戒之。”余按:女子所重者节,中人之家少自爱者犹知勉焉?况圣人之妇,贤者之妻乎。且子思之母如果嫁於他氏,则凡棺椁衣衾之备自有其夫若子主之,子思所谓“有其财”,“无其财”者欲何为乎?郑氏无以自解,乃以赠衤遂之属当之。赠衤遂之事微矣,四方何至遂於此观礼哉?孟子葬母於鲁,充虞曰“木若以美然”,孟子曰“不得不可以为悦,无财不可以为悦”,正与子思之言相类。然则子思所指亦谓棺椁衣衾之属明矣。若子思治其棺椁衣衾,则伯鱼之妻固未尝嫁也。子思尝仕於卫,或者其母从宦而遂卒焉,是未可知。恶知非後之人闻母之卒於卫,而遂误以为嫁於卫,因附会而为此说乎?大抵《檀弓》一书采摭颇杂,是以两章自相矛盾如是,本不足信;而注之者不知而强为之说以合之,是以费辞伤理而卒於抵捂也。故今不载後章之文。说并见前《考终篇》中。

“鲁缪公无人乎子思之侧,则不能安子思。”(《孟子》)

子思老始归鲁

按《论语》,伯鱼卒於颜渊之前;《史记年表》,孔子卒後七十有二年,缪公始立;然则子思壮仕於卫,老始归於鲁也。故今载之於居卫之後。

【备览】“缪公之於子思也,亟问,亟馈鼎肉。子思不悦。於卒也,标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曰:‘今而後知君之犬马畜!’盖自是台无馈也。”(同上)

【备览】“缪公亟见於子思曰:‘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同上)

孟子言未可尽信

按:缪公、子思上去春秋未远,而此二事颇类战国风气。其事固当有之,然不能保无传闻之过当,或门人记言者措词之少过其实。故列之备览。

淳於髡子言不足信

《孟子书》中载淳於髡言云:“鲁缪公之时,子柳、子思为臣。”余按:子思老始归鲁,未尝仕鲁;髡,战国之辩士,不过借古人以自畅其说,不必皆实事也。莒之役,杞梁死而华周生,而髡乃曰“华周,杞梁之妻善哭其夫”,可类推矣,故今不载。

【附录】“费惠公曰:‘吾於子思则师之矣;吾於颜般则友之矣;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孟子》)

按:孔子没後,诸弟子之贤者多矣;诸弟子之後,邹、鲁、齐、魏之间群贤闻风辈起,然世多推子思,惜乎所著之书不传,而世所传《中庸》者特出於後人所撰,无由而征其造诣之浅深耳。然孟子屡称子思,荀卿虽毁之,然以子思、孟子同称,则其贤固非他人所可及也。故今录於诸贤之後。

《中庸》非子思作

世传《戴记中庸篇》子思所作。余按:孔子、孟子之言皆平实切於日用,无高深广远之言。《中庸》独探赜索隐,欲极微妙之致,与孔、孟之言皆不类。其可疑一也。《论语》之文简而明;《孟子》之文曲而尽。《论语》者,有子、曾子门人所记,正与子思同时;何以《中庸》之文独繁而晦,上去《论语》绝远,下犹不逮《孟子》?其可疑二也。“在下位”以下十六句见於《孟子》,其文小异,说者谓子思传之孟子者。然孔子、子思之名言多矣,孟子何以独述此语?孟子述孔子之言皆称“孔子曰”,又不当掠之为己语也。其可疑三也。由是言之,《中庸》必非子思所作。盖子思以後,宗子思者之所为书,故之於子思,或传之久而误以为子思也。其中名言伟论盖皆孔子、子思相传之言;其或过於高深及语有可议(若“追王大王、王季”之类)者,则其所旁采而私益之者也。又“哀公问政”以下,《家语》亦有之,至“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止,其中每隔数语即有“公曰”云云以发之。朱子以“博学”以下为子思所补,而“公曰”云云乃子思所删。余按:《论语》所记孔子之言未有繁至数百言者,而继绝举废,朝聘以时,皆天子之事,孔子之告哀公何取焉?盖孔子之答哀公本不过十馀言,其後则撰书者推衍其说,是以“好学”之句又以“子曰”发之。近世所传《家语》,本後人所伪撰,彼盖不知孔子之言之於何止,故采其文逮於“择善固执”耳。其“公曰”云云者,词理浅陋?且增此数问,前後文义亦间隔不通,乃其所妄增无疑也。嗟夫,《中庸》之文采之《孟子》,《家语》之文采之《中庸》,少究心於文义,显然而易见也,乃世之学者反以为《孟子》袭《中庸》,《中庸》袭《家语》,颠之倒之,岂不以其名哉!韩子云:“然後识古书之正伪。”嗟夫,嗟夫,此固未可以轻言也!

《中庸》非一篇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待花开时,你不走,我不笑

    待花开时,你不走,我不笑

    文珊珊是一个孤儿,在经历亲情的打击,人格的侮辱后,华丽蜕变成复仇女神,邂逅冰山冷男。。。。。。
  • 会聊天你就赢了

    会聊天你就赢了

    会聊天的人,把话句句都能说到别人心里去,不会聊天的人,只能任人盘剥。因此,聊天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懂得聊天的规则,掌握说话的技巧,你便能在社会、职场、家庭中如鱼得水,在人生的旅途中自由游弋。俗话说“好人出在嘴上”。人生在世,聊天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真正的成功者在与他人交往时,具有圆熟的聊天技巧。一本趣味口才书,给你全方位、多角度的指导,帮助突破语言障碍,从此成为说话高手。
  • 山民

    山民

    《山民》叙述了武陵山区黄荆村林业改革中,承包荒山、植树造林的艰难、曲折的过程。山民荆疏远承包8000亩荒坡后,荆、冉、黄家族因利益驱动,冉、黄两家与他产生了种种矛盾,迫其不得不挖掘天麻、卖掉家具和妻子银饰筹资,甚至独自进深山老林采种,终于在县乡帮助和干涉下,与其他山民公证了承包合同,迈出了林业改革的步。
  • 天使替身

    天使替身

    温润如玉的他看到甜美可人的她,不淡定了!狡诈邪魅的他见到清纯莹盈的她,一见钟情了!优雅冷酷的他偶遇冰冷剔透的她,不要脸了!斯文帅气的他碰到美艳绝色的她,腹黑狡诈了!1V1甜文!女强男强!
  • 萌比大小姐

    萌比大小姐

    21世纪A市豪门世家林家大小姐林卡拉竟穿越来到了玄幻世界,原因是什么?靠,就是因为上厕所时一不小心脚滑,摔了一跤!就因为这个来到了那个只看外貌与天赋以及玄力的地方。哼!这怕什么?她林大小姐,要外貌有外貌,要天赋有天赋,还怕这个不?可是呢?她竟然附在了一个胖到不能再胖的人身上。那就算了,原以为还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可谁知,的的确确是住在将军府,可是呢?只是一个砍柴的女儿,住在将军府最偏僻的地方!尼玛!她真正的身份竟然是。。。在林家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千金小姐怎么在这鬼地方活下去?面对“废物”的代号,她又该如何闯出一片天下?面对丫鬟以及富家小姐的挑戏,她又该如何应付?
  • 结婚十年:枕边人

    结婚十年:枕边人

    艾玛,纯洁的裸婚也很给力哇!一千块钱加一辆自行车就把老婆搞到了手!是爱情廉价?还是她容易被欺骗?她只是抱着玩玩的心态和他在一起,可是木有想到的是这个男人太魅惑了!功夫了得使她神魂颠倒咩!
  • 清缘佳史

    清缘佳史

    康熙皇帝出巡时,巧遇活泼开朗、武功高强的女子婉盈,于是两人情投意合,结下情缘,两个有缘之人相遇相知而不能相爱的事例自古至今层出不穷。爱情为何总要经过重重考验?海枯石烂,岁月无痕,都在相连的心绪中悄然停滞,只望能将无数的情丝化为红线,缠绕在三生石上,留住永恒不变的誓言……
  • 萌医无敌

    萌医无敌

    慕容氏医术盛名在外,不学无术的慕容绵绵成为了太医使,只想在宫中卖卖萌吃吃御膳做个小透明,不料次次被王推到风口浪尖。身为御医却怀揣着御厨梦想的慕容绵绵,顶着天下医者趋之若鹜的太医使名号,宫内宫外不断暗贱明争,王随时就会报废的身体,慕容绵绵一发狠从手残医师到妙手回春。一路战邪王斗妖妃,刷满级才发现自己的离奇生世,原来一切都是一场空,自己不过是一盘大局中的小小棋子。敬爱的原是邪魔,相信的原是假象,冷血帝王原是痴情种子。难忘前朝公主的王,高冷寡欲的守着樱雪小筑,没想到慕容绵绵误打误撞让他陷入了两难。是过去的过去了,还是过去的回来了。一直以为自己是替代品,却没想过,原来后宫三千佳丽都是自己的替代品。
  • 刀剑神印

    刀剑神印

    新书《圈养异能人》上传,求各种!若天压我,我便劈开那天。若地拘我,我就踏碎那地。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那漫天神佛,都烟消云散。唯我只影独立,倚天不朽……
  • 神妖狼途

    神妖狼途

    浩渺的妖域中,天狼妖族中出现一位少年......湮莲魔花,古岐,战狼,后卿,伏羲......他伴随着一切种种,踏上了寻父完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