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71500000003

第3章

是起于阳者,出于上之命门,而入于下之命门也。盖太阳与督脉,乃阴中之生阳,本子先天之水火,为性命始生之门,故上下出入之处,皆名命门。上节曰贯脊,属肾,此节曰循膂,络肾;犹脏脉之属脏络腑,腑脉之属俯络脏。督脉之从下而上,从上而下,皆从命门而入属络于两肾者也。出于庭孔者,起于阴,而贯脊,属于右肾∶与太阳起于目内 者,起于阳,而下膂,络于左肾。是以阴属阳,以阳络阴,阴阳交互之妙用也。夫男左女右,故上节论女子,此下论男子,良有以夫。)其男子循茎,下至篡,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齐,同脐。此言督脉之原,起于少腹之内,而分两岐。一从后而贯脊,属肾;一从前而循腹,贯齐,直上系两目之下,而交于太阳之命门.是督脉环绕前后上下一周,犹天道之包乎地外也。世人咸谓背为阳,腹为阴,督脉循于背,总督一身之阳;任脉循于腹,统任一身之阴,又不明越人以右肾为命门之义,故已详注于《素问》,而复申明之。督脉分两岐,而内络两肾,越人尚不能详析经义。出分两岐,而入亦分两岐。)

辩脏腑阴阳

经云∶太阴之上,湿气治之。而有肺金之燥,燥湿之相济也,是以脾喜燥而肺喜润。阳明之上,燥气治之。而胃合太阴之湿,脏腑雌雄之相配也,是以阳明不从标本,从中见太阴之湿化。阴阳和平,燥湿相合,则饮食消化,津液营运,而肌肉丰浓;如阴阳不和,则能食而瘦矣。故脾胃之阴湿太过者,宜燥之温之;阳明之燥热已甚者,宜苦寒以泄之。肺与大肠病秋金之燥者,宜清凉以润之;感太阴之湿者,宜温热以燥之。此平治阴阳燥湿之道也。少阴之上,君火主之,而有肾脏之水;太阳之上,寒水主之,而有巨阳之阳∶阴阳标本之相合也。是以水上火下,斯成既济之无咎。若水不上济,则火盛而心悬如病饥;火不下交,则下焦寒而足膝厥冷。故当调摄其水火之升降焉。厥阴之上,风气治之,而有包络之火;少阳之上,火气治之,而有甲木之风。盖火生于木,风自火出,风火之相生也。故火炽者,当先平其风木;风烈者,宜先息其火炎。此阴阳五行,雌雄配合,各有平调之法焉。故善养生者,非惟苛疾不生,更可以延年不老。

辩九窍

经云∶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天地交而生化万物。人秉天地阴阳之气而生,是以人之形身,应天地之日月、五星、山川、溪谷,而人之九窍,亦应地天之泰卦也。上三窍皆偶,下三窍皆奇,(肺、心、肝为阴中之阳,而开窍皆偶;脾、肾为阴中之至阴,而开窍皆奇,此天地炉锤之妙用也。)奇偶之间,名曰人中,盖以此中分人之上下阴阳也。肺开窍于鼻,心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二阴,(玉师曰∶肾将两脏,故开窍于二阴。)是五脏五阴之气,通于九窍者也。六腑不和,则九窍为之不利,是六腑六阳之气,通于九窍者也。九窍为水注之气,是脏腑之津液,外注于九窍者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交互,上下和平,水随气而营运于外,是天地交而九窍通也。若阴阳不和,则九窍闭塞,水道不行,则形气消索矣。

辩七门

越人《四十四难》曰∶唇为飞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是谓七冲门。人但知饮食从飞门而入,糟粕从魄门而出。不知所谓门者,有开有阖,有旋转之枢,神气之有出有入,皆由此门。如曰吸门,必先呼出而后能吸入,有如辘轳之有升有降也。夫人之所以养生者,莫先乎饮食,如饮食不下,二便闭癃,多有因于气机不转,人但知降下而不知升提,有如辘轳之绳,西不能下,因东之碍而不升。故曰∶将欲下之,必先举之。此之谓也。

开之曰∶有碍于升者,有碍于降者,宜审别治之,又不可必其升而后降也。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东方生风,春之气也;中央生湿,土之气也,主于夏秋之交,故曰秋伤于湿。(玉师曰∶土主四气之七月八月,故秋伤于湿。)夫身半以上为阳,身半以下为阴;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喉主天气,嗌主地气;(嗌乃胃土之门,脾脉贯胃络嗌。)阳受风气,阴受湿气。风乃阳邪,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阳病者,上行极而下,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湿乃阴邪,故伤于湿者,下先受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故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此天地阴阳之邪,随人气之上下升降者也。(夏生飧泄,是天气之下降于地也。

肺主天,冬生咳嗽,是地气之上腾于天也。)张开之曰∶因上受之邪,而生在下之病;下受之邪,而生在上之病,故曰生,谓从上而生于下,从下而生于上也。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夏伤于暑秋必疟

温病、疟病,皆邪伏于内,而后发者。寒乃阴邪,冬时阳气内盛,故邪伏于在外皮肤之间。冬至一阳始生,至春阳气盛长,外伏之阴邪,与阳相遇,邪正相搏,寒已化热,故春发为温病也。(阴遇阳则化热,阳遇阴不随正气所化,故与阴气寒热交争。)暑乃阳邪,夏时阳气在外,里气虚寒,故邪伏于里阴募原之内。夏至一阴始生,至秋阴气盛长,内伏之阳邪,与阴相遇,邪正相持,故发为往来寒热之 疟。( 疟,阴疟也。阴邪发阳病,阳邪发阴病,皆人气之所化。)此天地阴阳之邪,随人气之外内出入者也。夫《内经》首重天地阴阳之气,寒暑往来,升降出入,人居天地气交之中,随四时之寒暑往来,而四时之风、寒、暑、湿,又随人气之升降出入。东垣不明经旨,反穿凿缀缉,而安道讥之;安道讥之,而亦不能阐发其经义,是使后人而复讥后人也。

开之曰∶春时阳气盛长,秋时阴气盛长,伏邪必随气而外出,故曰“必”。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

(古文∶“制生则化”今文改为“制则生化”。)帝曰∶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以臣受君,故曰退行一步。)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相火之下,水气治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此论地之六节,以应四时之六气也。天道左旋,地道右转,故曰显明之右。显明者,寅正之时,日方显而明,故曰显明,乃厥阴风木所主之时也;君火之位,乃二之气,少阴所主之六十日也;相火之位,乃三之气,少阳所主之六十日也;土气之位,乃四之气,太阴所主之六十日也;金气之位,乃五之气,阳明所主之六十日也;水气之位,乃终之气,太阳所主之六十日也。复行一步,木气治之者,周而复始也。(复言水气,以便接前岁之金制水生。)步者,六十日为一步,以主时之气纪步也。治,主也。承者,下承上也,盖以主时之气在上,而行过之气在下也。如四之气,太阴湿土主气,而无承制,则土亢矣;少生气,则不及矣;有木制火生于下,则土化而和平矣。又如初之气,乃厥阴风木主气,如无承制,则木盛矣;少生气,则不及矣;有金制水生于前,则木化而和平矣。化者,即天地阴阳之造化,若太过不及,则有灾眚之变,而不能化生万物,故曰“制生则化”,谓有制而有生则化矣。元人王安道谓改“制则生化”为是,盖亦不明经义者也。此总论五行生克之道,可一言以蔽者,奈何前人 规矩而改错,雕镂深刻,议论纷更,所谓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非惟求之不得,且使迩者、易者,反可黄可黑矣。

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

《难经·十三难》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上部无脉,下部有脉,虽困无能为害。所以然者,脉之有尺,譬如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槁,根本将自生。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此越人论脉之生于中胃,寸生于尺,阳生于阴也。夫脏气者,不能自至于手太阴,必因于胃气,乃至于手太阴也。尺者,脉之根也,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是以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主吐伤中胃,而见此脉也。若不因吐而见此脉者,生气已绝于内,即所谓寸口脉平而死者是已。故上部无脉,下部有脉,如树之有根,虽困无害。上下文义,一气呵成。张氏图注云∶凡人之脉,上部有而下部无,乃邪实在上,生气不得通达,故当吐其邪而升其气,否则源塞,故知必死。是张氏以上节论邪,下节论正,一段气脉,分为两截矣。且邪壅于上,而下气不得疏达者,下部之脉必有力而沉紧,未有气壅于下,而反无脉者也。若以无根之脉,而再令吐之,是促之速死矣。予尝诊霍乱之脉,寸尺皆无,脉复者生,不复则死。要知始吐之时,先下部无脉,待师至诊之,并上部皆无矣。越人注《难经》八十一篇,乃采摘《内经》设为辩难,虽义理明显,然其中亦有错误。若再疏注差讹,又为越人之罪人矣。噫!着述难,而笺释亦不易易。

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

《七十五难》曰∶经言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何谓也?然∶金木水火土,当更相平。

东方,木也,西方,金也。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东方者,肝也,则知肝实;西方者,肺也,则知肺虚。泻南方火,补北方水。南方火,火者木之子也;北方水,水者木之母也。水胜火,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故泻火补水,欲令金不得平木也。经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此之谓也。夫遽曰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

是五行之气,皆有亢有制也。奚止东方实,而南方当泻乎?要知上二句乃启下之文,下二句乃承上之辞也。意若曰∶假如东方实西方虚者,当泻南方而补北方也。泻南方者,泻东方之实,实则泻其子也;补北方者,补西方之虚,子能令母实也。肺主呼吸,而肾为生气之原,故经言肾为本,肺为末。荀子曰∶未有子富而父贫者。即此义也。然首末经义,重在补虚,(首末是经义,中段是越人释经。)故曰不能治其虚,何问其余。当知泻南方,亦所以补西方也。何问其余者,言五行之气,皆可推而论之。设使西方实东方虚,又当泻北方而补南方矣。虽然,东南主生长之令,其气多实;西北主收藏之气,其气多虚。故曰岁半以上,胜之常也。夫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分论主时之气,而各有太过也。东实西虚,泻南补北,统论一岁之气,而有虚实也。(以岁气而兼论人身之五行,皆可。)参论经义,可分可合,庶为得之。

《针经》论

《灵枢》古名《针经》,《隋书·经籍志》谓之《九灵》,唐·王冰改为《灵枢》,盖亦有所本也。其中论脏腑阴阳,雌雄配合,精神气血,生死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驭兽魔女养成记

    驭兽魔女养成记

    一份因欲念横生而牵扯的上代恩怨,却因复仇,而滋生出蚀骨虐恋,只需轻轻拨撩,便会灼痛于心间,百转千回。蝶谷中,她隐忍,她退让,而他,却一再触碰,她心底最柔软的禁地,于是,她沉沦,而他,却亦是由掌控者,生生迷失。然而,当封印十年的记忆骤然苏醒,恨意如潮水般席卷周身,深入骨髓的依恋突然因仇恨而拉开不可逾越的鸿沟,便注定,她与他,这一生,都回不到最初的生死相依。(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地下城与萌娘

    地下城与萌娘

    “性别不同怎么谈恋爱,我们分手吧。”张昊在与青梅竹马女友的诡异分手中开始了他的奇遇之旅。
  • 乱世状元:倾尽天下

    乱世状元:倾尽天下

    本是隐居凤鸣山水间,誓与浮名散的闲云野鹤。仅是因为心爱之人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便独入京师,考取功名。当状元之名加身时,蓦然回首,心爱之人却香消玉殒,魂归九泉。一夜青丝变白发,守墓陪伴整整十载。十年后,为了替她完成最后的遗愿,再次独闯京城。机关算尽,搅动天下风云。哪怕背负骂名,遗臭万年也在所不惜。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待到即将功成之时,却悲哀的发现原来只不过是一场惊天阴谋。自负学博天下,才冠绝伦,智计无双,只不过是别人手中一枚微不足道的棋子。
  • 迷情年代

    迷情年代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作者自传记载自己的生活,主人翁乐天野从父亲生病、放弃师范学院、被迫打工、工厂里的邂逅、富家女不辞而别的约定,然后再次参加高考,顺利进入大学校园、在大学里和陶玲因误会纠葛而萌生情愫,从抵死的爱恋到被迫分开,在纷繁复杂社会中演绎着各种各样的剧情,爱、恨、情、背叛等种种现实版的迷情。在这个迷情年代里中为了生活、为了亲情、为了爱情游离在理想和欲望的都中。爱恨交加把青春渲染出多姿多彩的画卷。有人说这是对爱情的背叛、对爱情的亵渎其中的真谛只有主人公才能体会。
  • 致遥远的你

    致遥远的你

    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你是否在我身边,有种感觉,很近,很遥远……--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假面骑士世界观大冒险

    假面骑士世界观大冒险

    一个少年穿越到了假面骑士的世界。为了生存,他捡起腰带,开始了一场冒险。
  • 门当户对之我的绝世冤家

    门当户对之我的绝世冤家

    两个有着婚约的人,在同一天将彼此的男女友都带回了家,却引爆了一系列啼笑皆非。这是一个简单,为搞笑而搞笑的故事,
  • 英雄联盟之王者荣耀

    英雄联盟之王者荣耀

    【包月免费】他,是韩服最强路人王,各路强者对他心存敬畏;他,是S4世人眼中无冕之王,所有荣光加诸一身;他,是最神秘的中国天才,没有人知道他的来路;他,只不过是一个16岁的高中生,班里垫底的差生;偶然的一次意外,令他燃起竞技之心;誓要身披华夏战袍,夺回遗失的权杖,登临王座!你可曾领悟段位的真正含义?英勇的是气概;不屈的是精神;荣耀的是意志;华贵的是灵魂;璀璨的是人生;超凡的是心态;最强的是支持我的兄弟们!青春不死,荣耀长存!王者归来,谁敢不服!新书《英雄联盟之荣耀长存》,希望大家继续支持!
  • 妃常狠心:邪魅王爷狂追妻

    妃常狠心:邪魅王爷狂追妻

    她是货真价实的妖魔至尊,一次仙魔大战中不料被属下背叛,与仙界连手将她杀死。原肉身被废,魂魄附在人界一个帝王家的废材公主身体里。废材公主被生母关在小黑屋饿了整整五天五夜,最终含怨而死。第二日,已死之人的双目猛然睁开,废材公主与嗜血妖魔的灵魂带着仇恨重生!她步步为营,打伤了国师,报复了生母。谁让没眼色的人挑衅她?通通被虐的生不如死,狠毒的令人发指。最后她心狠手辣,冷血无情地毁了整个国家。他站在她的身旁带着宠溺地轻笑,亲吻她的手背,说道:“妖娆祸国,魔乱天下,唯独乱我心。”
  • 梨园梦情

    梨园梦情

    人生如戏。本是一场风花雪月,你侬我侬;却飞来横祸,成了你死我活。爱情是自私的。坐拥天下,却独不能拥有我,你自私地用我的幸福为你的尊严买单。或许,你爱我;也许,你爱的只是那从我身上找回的尊严。我本可以放下一切芥蒂去爱你,不论世俗,不管伦德,但天公不美,我只能选择恨你,此生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