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02900000034

第34章 借力打力:驱策他人、因势利导的太极艺术(1)

为官者最高的境界就是不动声色地驱策他人来为自己做事,这是王阳明历经几十载官场风云总结出来的为官哲学。很显然这是一种比较圆滑且委婉的官场太极艺术。

王阳明在平定宁王叛乱的时候,采取的就是巧妙地使用身边的有利资源来借力打力,以此完成了平叛,获得了名望。王阳明的这种太极艺术不仅用在了打仗方面,在官场中也有所应用。他在与官场中人打交道的时候从不会将话说破、把事做绝,他认为官场中大部分的人与自己都是合作关系,你助他人,他人就会回报于你,找到彼此的利益共通之处相互合作,就能够实现双赢。另外,王阳明还认为在官场中要想成为高明之人,就要借助贵人的帮助,让事情朝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最终因势利导,成全自己。

1.借力打力,巧妙运用身边的资源获得威望

王阳明虽然是一个文官,但是在带兵打仗方面也是一位能将。平定宁王叛乱和清剿众多山贼的表现,就足以证明王阳明是一个善用兵法的人。而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也造就了其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但是人们只知道王阳明打了胜仗,获得了名望,却很少有人知道王阳明是如何做到的。其实,王阳明只是借力打力,巧妙地利用了身边的资源,才使自己成了一个全能良才。

宁王起兵造反的时候王阳明正被王琼派去福建降服当地的山贼,他在去福建的路上听闻了宁王叛乱,于是他马上返回,调集兵力,准备与宁王一战。当时,宁王已经率领大军到达了鄱阳湖一带,对安庆进行了包围,此时的局势非常紧迫。王阳明想到如果安庆被攻破,那么南京也将会很快沦陷,南京沦陷之后宁王就会顺势在南京立足称王,到那时大明王朝很可能就会被一分为二了。所以,他怀着经世救国之心,准备在宁王进攻南京之前与其一战。

然而,由于当时王阳明是以巡抚南赣汀漳的身份去处理福建兵变的,所以他的手上并没有兵马,如何征得千军万马是他当时亟待解决的难题。如果当时王阳明向朝廷上疏搬救兵,那么即使是官兵来了,宁王也早已经攻占了南京城,所以这是最慢的方法,也最不可靠。最终,他认为利用身边的势力和资源是一种可取之法。于是,他在未得到朝廷同意的情况下写了假借兵令向邻省借兵,并且还制造出很多朝廷的声势,这让宁王的人马感到震惊。当时,王阳明还发出了很多征兵告示,这些告示写得十分慷慨激昂,吸引了众多武艺高强的江湖义士,而且他们还拉来了更多的弟兄。在王阳明的指挥下,这些江湖义士奋勇杀敌,与宁王的人马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对战。尽管这些江湖义士没有统一的组织和纪律,却帮助王阳明给了宁王狠狠的一击。后来在王阳明的英明决断下,他们准备先攻占宁王的老巢南昌,因为叛军在南昌的兵力很少,而只要攻下了南昌,就相当于是攻占了宁王的基地,这样就能够从侧面来帮助安庆,进一步保卫南京。

事实证明,王阳明这个冒险的决定是正确的。在南昌,虽然到处是宁王的地盘,王阳明却还是利用了当地的有效资源来进行反击。王阳明在进攻南昌之前先是发出告示,说明了宁王的罪行,然后发出了投诚告示,安抚百姓。在这些招数之下,南昌很快被王阳明率领的民兵和江湖义士所攻破。最终,宁王被活捉。

可以说,王阳明在平定宁王叛乱一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而且他的方法也是十分有效的。最重要的是,王阳明能够在危急时刻选择巧妙地利用身边的资源借力打力,不仅为朝廷平定了叛乱,还为自己赢得了威望。

而王阳明的这种利用身边有利资源来赢得威望的做法,是一种曲折婉转的太极艺术,在官场上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的。王阳明热衷于传授自己的心学思想,在他的心学思想中,太极艺术也一直是他常常提到的。王阳明认为,要想让自己在官场中变得强大,需要的不仅仅是人脉,还需要高深的智慧,要学会利用身边的有利资源有效地达到自身的目的。只有这样,为官者才能左右逢源,进而让自己赢得威望和名声。

王阳明的这种方式影响了很多后人,晚清时期的曾国藩就是其中一位。曾国藩十分欣赏王阳明的为人处世智慧,他熟读关于王阳明的传记,而且从他的心学智慧中学到了很多为官和为人的哲理。由于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所以曾国藩在为官处世中对王阳明的很多方法进行了改进,但是主要的内容和宗旨是没有变化的。

曾国藩与王阳明一样都是文官出身,也同样统领过军队。只不过,王阳明只是处理宁王以及一些山贼的叛乱,曾国藩镇压的却是浩浩荡荡的太平天国运动。可以说,太平军的兴起激起了曾国藩想要得到更大权势的欲望,而且朝廷对待太平军誓死反抗的态度也让他找到了招兵买马的理由。当时,清政府出台的一个政策对曾国藩来说十分有利——清政府为了能够快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决定允许地主阶级组建军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借此机会回到湖南,组建了湘军。

军队是自己筹集粮饷组建的,所以每到月底发军饷的时候,曾国藩都会很发愁。当初组建军队的时候,他也是依靠了当地的一些大财阀的帮助。但如今这支军队力量越来越大,需要的军饷越来越多,这些富商财阀也都很难支付了。于是,曾国藩只好向朝廷上疏,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国库的银子来养活这支军队。虽然朝廷十分不乐意,但还是在紧急情势的逼迫下下旨让各地官府主持输送银两给当地的军队。而曾国藩的军队主要在江浙一带活动,所以其军队的粮饷是由两江总督负责的。

但是,这些地方官员并没有按照朝廷的旨意办事,他们一致认为这样的政策严重触犯了自己的利益。所以,地方官员是一拖再拖。在这样的情况下,曾国藩无奈只能自己掏腰包付军饷,所以养活湘军的粮饷大部分都来自曾国藩。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中,每个人都想得到更多利益,官场上的钩心斗角也逐渐演变为了明争明斗,此时的曾国藩也不甘示弱,他想要利用身边的有利资源来做些文章,让那些地方官员得到教训。

1861年,太平军准备攻打杭州城,这时候镇守杭州的太守是王有龄。王有龄是一介文人出身,而且历经很多磨难才取得功名。此时杭州城已经被太平军重重包围,王有龄很清楚自己已经不能抵挡住太平军的攻势了。于是,他急忙向当时握有重兵的曾国藩求救。但其实王有龄和曾国藩在此之前就有很大的过节,而且身为杭州的政府官员,王有龄在当初也没有及时地拿出银两来资助军队,曾国藩对此耿耿于怀。虽然曾国藩在收到王有龄的求援信之后并没有拒绝,并答应了前去救援,但是他带领军队慢悠悠地前行,用了大概一个月时间才到达杭州城。而此时的杭州已经被太平军攻克,王有龄苦等数日之后在绝望中服毒自尽。

在这件事情上,明眼人都能够看出曾国藩是故意放慢去杭州救援的速度的。此时杭州城虽然沦陷了,但是朝廷也怪罪不到曾国藩头上,而且曾国藩还用这件事情教训了王有龄以及与其怀有同样想法的那些不肯支持军饷的政府官员,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威望。自从发生王有龄的事情之后,很少再有地方官员不肯支付军饷给曾国藩了。

其实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曾国藩就是利用自己手中的军队和当时太平天国运动的阵势来打击和教训自己在官场上的敌人。这显然是一种十分强势的手段,但是强势之中透露着委婉的太极艺术。曾国藩利用了自己身边的有利资源来借力打力,为自己树立了权威。后来,湘军势力发展得越来越大,李鸿章、彭玉麟等朝廷重臣也都纷纷对他表示佩服。可见当时曾国藩的权势之大,而这一切都是源于曾国藩在官场上的一些特殊的智慧。可以说,王阳明的那种借力打力巧妙运用身边资源的方法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借力打力,在官场中是一种较为隐晦的心理战术。运用身边的有利资源来为自己赢得威望,是一种既安全又可靠的方式。可以说,利用这种方式如果取得成功,那将是一项辉煌的成就,即使失败了,也不会对自己产生多大的影响,这种方式显然既可靠又可取。

2.话不说破、事不做绝才能因势利导

王阳明的为官哲学很多都是十分隐晦的,这与他在哲学思想方面的领悟有很大的关系,他习惯用那种委婉的太极艺术来为官处世。在官场上,王阳明很少会将话说破,将事情做绝,因为他知道这样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只有话不说破,事不做绝,才能在官场上因势利导,使事情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王阳明虽然一心想要成为圣贤,但他终究不是圣人,同样也犯了很多“错”。在官场中,王阳明承认自己犯过很多“错”,比如最大的一次错误就是他向正德皇帝上疏,搭救那些被刘瑾陷害的人,导致他最终被分配到了偏僻的龙场,成为一名微不足道的驿丞。事实上,王阳明的“错误”就在于他将话说破了,所以才有了他后来的“龙场悟道”和大彻大悟。

王阳明经历了一番生死考验之后认为在朝为官,不应该将话说破、将事做绝,只有留有回旋的余地,才能够因势利导,以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

王阳明在宁王造反之前曾经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当时王阳明被王琼所赏识,经常被王琼派遣到南方各地剿山贼、平祸乱,这让宁王以及很多朝中大臣十分欣赏。其实,宁王很早就知悉王阳明的为人,一直想要将其纳入自己的麾下,于是就派刘养正和李士实前往王阳明的府中拜访,以便打探口风。

王阳明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便在家中备好了酒席迎接他们的到来。刘养正到来之后,先是对王阳明在南方平乱中获得的成功大加赞扬,然后对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又赞美了一番。紧接着几杯酒下肚之后,刘养正才开始真正地进入正题。刘养正说道:“宁王德高望重,更重要的是他尊师重道,有王者的气度。先生在学问方面的造诣,宁王向来十分钦佩,故让我前来表达敬意,并且还有一事想要托付。”王阳明不紧不慢地问是何事。刘养正说:“宁王想要拜先生为师,以学习先生的学问。”

其实刘养正所言也大都属实,宁王确实要比当时的皇帝英明,而且在学问方面也很有造诣,经常与唐伯虎等才子交流。王阳明听到刘养正的这个消息之后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宁王想要向自己拜师,按照常理来说这只是简单的做学问的事情,但是就算是再纯粹的事情一旦与政治挂钩就会复杂起来。他不想参与这件事情,但是宁王又十分不同,他有高高在上的地位和权力,一不小心便很容易得罪对方。于是,王阳明对刘养正半开玩笑地说:“那宁王肯舍弃他的爵位来赣州当我的弟子吗?”刘养正听到这话之后觉得王阳明并非善类,于是唉声叹气地说道:“先生难道看不出来吗?宁王是否舍去爵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今皇上贪玩成性,不理国事,这样下去我们大明王朝危在旦夕啊!”王阳明听到刘养正的这番话之后才算是真正地领会了他的意图——宁王造反是迟早的事情。

这时,李士实也响应刘养正,在一边附和着说道:“宁王犹如汤武,英明果断,先生意下如何呢?”王阳明平静地说道:“即便是汤武再世,也应当由姜子牙等人来辅佐。”从王阳明的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并不认为刘养正和李士实就是姜子牙之辈。李士实似乎听出了其中的意思,说道:“有汤武,自然就会有姜子牙!”王阳明静而不答。

刘养正二人见王阳明的态度十分坚决,认为想要拉拢王阳明是没有商量的余地了,于是起身准备告辞。但是聪明的王阳明并没有就此打发走刘养正,他当时做了一个决定:让自己的得意弟子冀元亨与刘养正一同随行去南昌为宁王讲学。随着宁王后来的造反,王阳明对这个决定有些后悔,但是在当时来说这是一个十分完美且妥当的决定。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十分妥当的决定,是因为王阳明当时深知宁王造反是迟早的事情,而且宁王很可能已经谋划已久。如果刘养正等人将自己不合作的事情告诉了宁王,而宁王最终因为很多人的不支持而放弃谋反的计划,那么宁王依然拥有高高在上的地位。要想收拾一个不收自己为徒的王阳明是绰绰有余的,毕竟当时王阳明只是一个小小的南赣巡抚,所以王阳明为了自保没有将话说死,为的是如果宁王不造反,那么日后还能够与之友好相处。王阳明派自己的得意弟子去给宁王讲学不但表示了自己不能擅离职守,而且也给足了宁王面子,从这一点上来讲王阳明的做法是十分明智的。

从另一方面来讲,如果宁王得知了王阳明不合作之后,还是决定要造反,那么冀元亨在宁王府就可以打探到一些消息,以便让王阳明及时地做好准备。王阳明认为一旦宁王造反,由于南昌距离都城十分偏远,所以要想在第一时间镇压,自己肯定是最便利的。可以说,他派自己的弟子去宁王府也是有一定的打算的。从这一点上来看,王阳明没有将事情做绝也是十分合理的选择。

正是因为王阳明没有将话说破,没有将事情做绝,所以他才在宁王造反这件事情上占据了有利的先导之势,而且这也让王阳明有了充分的准备来平定宁王叛乱。

而这也充分说明了,在官场中人们相互之间的利用关系是何等重要。为官者只有不将话说破、不将事情做绝,才能够因势利导,让事情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话不说破、事不做绝,这在王阳明的哲学中是一种适度且具有原则性的思想,也是一种为官者必备的特质,更是一种为官者的智慧。也就是说,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让自己有发挥的空间,这是为官者的一种太极艺术之道。

同类推荐
  • 毛泽东传

    毛泽东传

    本书将站在21世纪新的时代起点上,在对历史的回溯与对未来的展望中,以全球的国际视野,阐述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以及世界民族解放事业与社会主义运动所做的重大贡献,深刻揭示“毛泽东和毛泽东主义”构成了“中国乃至全球社会主义历史的核心,也是上个世纪社会改革以及现代化历史的核心”的崇高历史地位。
  • 敦煌人物志

    敦煌人物志

    《敦煌人物志》共收录和敦煌有关的古代和近现代人物近500位,包括名臣武将、文人学者、高僧大德以及能工巧匠等,旨在反映敦煌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 开创盛世:康熙

    开创盛世:康熙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开创盛世:康熙》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康熙的生平事迹。
  • 原来康熙

    原来康熙

    他幼时并不为父皇所爱,却意外地被推上皇帝宝座;他勤奋好学,志向远大,十四岁即计除权臣鳌拜,夺回朝廷主权;他励精图治、宽民裕国、平藩伐准、横扫六合……这位十七、十八世纪堪称帝王英杰的大帝——康熙,在影视剧中被人们塑造得不是太虚狂,就是太平民;不是太高深,便是太世裕。原来的康熙是怎样的人?
  • 杜佑评传

    杜佑评传

    杜佑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代表作《通典》一书体制宏大、思想深刻,总结过去,反映现实,开辟历史编纂学新途径,在中国古代的国家行政理论,政治制度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学术成就。《杜佑评传》紧扣唐中叶的政治、社会和文化时代背景,细致考察、介绍了杜佑一生的经历,他的近六十年的从政生涯和著述生活,在此基础上,对杜佑的政治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成就及其贡献,做了比较详细的讨论阐述。
热门推荐
  •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有效用人的81个关键细节

    有效用人的81个关键细节

    当领导当到最后也只有“用人”两个字,因为只有用对人才能成大事。本书集结国内外大量成功的用人案例,提出领导者在用人、御人方面要注意的70多个关键细节,让您用人无忧。
  • 如年

    如年

    有些误会一旦成型就解不开了,那个人,或许再也不见,可我见到了她,误会还是误会。依旧是明月,依旧满岸灯火,依旧人在,只是不如年。
  • 魔兽之达尔文的进化论

    魔兽之达尔文的进化论

    物尽天择,适者生存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最好诠释。赵阳,一个普通青年,进入到了这样的一个魔兽世界,他将怎么在这里生存呢?他将如何达到进化的终点呢?敬请关注:《魔兽之达尔文的进化论》
  • 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1—2011

    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1—2011

    《中国航空工业大事记(1951-2011)》如是记录了中国航空工业近6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系统展示了新中国航空工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体现了航空人奋进创新、报销祖国的精神风貌。本书内容翔实、系统,记述准确、可观、简明,不少信息属于首次披露,兼具纪念价值和史料价值,可作为工具书使用与收藏。
  • 平行经纬

    平行经纬

    真正的地球早都完了,我们现在所在的是平行空间中的另一个地球,时空的扭曲导致两个平行宇宙联通了,我们是从原来的地球移民来的,这里的“人类”已经被完全抹杀,那段历史也一样——此文无爱情,无女主、无异能。轻松文,不虐主。想看爱情或者异能什么的可以撤了。【可以保证:绝不YY,文章会尽量保持符合理。】史上更新最慢!能更七八年!可以追到老!绝对划算[瞎扯]。看完这些以后,有兴趣的点进来,没兴趣的...呃,您随便。顺便一提,广告什么的不要再来了谢谢,毕竟你以为真的有多少人会来看到这个文,看到你那条评论吗。
  • 九霄神玄

    九霄神玄

    当友情消散,当亲情消失,我应何去何从。我不信这天,不信这命!如上天阻我,我就捅破这天,我之命运,为我手中。
  • 末世猎人

    末世猎人

    诸神已经背弃这个世界,人们看不到希望。黑暗和死亡肆意席卷着人类绝望的泪水,欲望的爪牙触摸着地狱和天堂。核战爆发,大洋移位,洋底变成荒漠。这块土地是亡灵摆渡的冥河,罪恶在沙暴、飓风中遍布城市的废墟。当贪婪和生存暴风骤雨般拍打着灵魂,意志、挣扎、绝望……
  • 我的未来女友不是人

    我的未来女友不是人

    最大的意外就是你收到快递,记得收到快递的时候要留好快递单,不然就会有很多“麻烦”?
  • 《遗落的帝国》

    《遗落的帝国》

    由lol故事改编,伊泽瑞尔的生涯介绍,望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