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07100000020

第20章 梁启超谈佛学:静而能虑,定能生慧(1)

佛教在中国流传有上千年的历史。梁启超与佛学十分投缘,但与一般学者为学术而学术不同。他研究佛学带有一定的目的,把它当作一种武器,用来改变人们的思想认识,从而为中国的政治变革服务。比如1902年,他在《论佛教与群治关系》一文中,就是站在对中国命运前途思索的高度,从六个方面阐述了佛教有益于群治的观点。

晚年,随着政治上的失意,在精神追求上,梁启超更加痴迷于佛学。1920年游历欧洲回国后,他决心编著一部中国佛教史,为此开始系统研读佛典。在这前后,他陆续写出了一批研究中国佛教史沿革、佛经翻译和传播以及佛学理论等论文。如《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佛教教理在中国之发展》等论著。

什么是悲智双修

佛教在中国与儒、道合称为三教。梁启超在研究佛教时指出:佛教的最大纲领是悲智双修,从最初立志成佛,到坚持把人生转迷为悟的修炼当作最大的事业。那么,什么是悲智双修呢?

其中的“悲”,指的是大悲,就是无上的怜悯心,愿助众生超拔痛苦、愿助众生得菩提之心。佛教的教义,所倡导的就是让人有悲悯之怀。也就是让人多多行善。

梁启超说,佛教的善,不是独善,而是兼善。这也就是佛家说的,“有一众生不成佛,我誓不成佛。”所以,佛教的善,并不指一时一地之念,或为追求某种世俗的要求,或为达成某个世俗的愿望而产生的念头,而是指人的一种本性,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这样来看,佛教对于引导人性向善,从而引领社会风气健康化,无疑具有促进作用。

悲智双修中的“智”,指的是般若实智。佛教徒修行要求从实智开始,“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该怎么做呢?譬如说学经,和尚们每天就念一部经,天天念,念到他内心当中一个妄念都没有了。这就求得了根本智。至于说和尚念的那部经的意思是什么,那无关紧要,他不需要懂,懂不懂一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心集中在一个地方,放在一个地方就得定,佛家叫三昧。其三昧没出现前,是没有什么功夫的,也就是什么也没学到,因此只能是老老实实地去念一部经,不生任何妄想。这样念个三四年后,就得定,三昧就出现在眼前,清静心就出现了。这样再念个三四年,就肯定能够开悟。一开悟,他念的经里面的意思就全通了,没有别人的讲解他也全明白了。不但这部经他明白了,所有的佛经他都明白了,所有宗教经典都明白了,所有世间的典籍全明白了。所以说,一开悟,智慧就开了,一切都从智慧里面流出来了,也就一通百通了,什么东西只要一看就明白,一听就明白,一接触就明白,不需要学。

佛家所说的“悲”属于人性中利他的成分,智属于人性中利己的成分。但这二者并行不悖,能够同时融入心性。下面这个故事就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有个和尚在山上的寺院修炼了近三十年,年纪已经步入老迈。一天他下山化缘,碰到一位年轻的女施主。女施主施舍了他一些斋饭,随后问:“你真的是修佛的吗?怎么看上去你并没有修炼之人的仙风道骨、不老容颜呢?看你面容憔悴,皱纹累累,连牙齿也没有几颗了。如果我说话刻薄,还请你原谅我。”

老僧听后,只是笑了笑,便离开了。他一面走,一面想:“在寺院中,别的僧侣也都经常说他不像修炼人,怎么越修越老?”

不过,尽管如此,可僧侣们还是很喜欢他。因为他虽不善言语,但很热心,喜欢帮助别人。

有时,老僧心里也犯嘀咕:“和自己同岁的那些僧侣,都显得很年轻,很有活力,惟独自己如此的老相,真是不晓得为什么?”同样,疑问归疑问,老僧照常勤奋的诵经念佛,清扫寺院,若有需要帮助的人,他也一定会尽力去帮助人家。

一天,寺院的老方丈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召集了所有的僧人,说:“明天,我想给老僧一天的无为日,所以大家明天不要让他做任何事。”

第二天,老僧醒来后,想去敲击鸣钟。年轻的僧人不让他敲,对他说:“今天是你的无为日。”老僧刚拿起扫帚,想去清扫寺院,另一僧人跑来说:“方丈昨天说了,今天不让你做任何事。”就这样,这一天老僧什么也没做。

后来,趁大家一起诵经时,他悄悄地进入方丈的禅室,想看看有什么可以做的。眼睛转了一圈后,他的目光落在了那满是灰尘的镜子上。于是,他把它擦拭干净。镜子里的自己竟是如此的年少,身上不断散发出祥瑞的光芒,身后有很多天女在飞舞,他看到镜中的自己,早已是佛的形象,很多天人对他顶礼膜拜,纷纷流露出无比的尊敬。

老僧顿时明白了。周围的人之所以很年轻,是因为他为众生承担了衰老;年轻的僧侣之所以常常喜笑颜开,是因为他的善心善念如意的变化所致;人们可以如常的品味山茶、食谷物精华营养身体,也是因为老僧以其默默修心的德行,化来的因缘善果。老僧看着镜子,豁然内心明了:众生的存在,犹如这面布满灰尘的宝镜,多为众生想想,多多行有利于众生的事,擦去尘垢后,最终宝镜成就了自己不朽的金身。

而悲智双修是佛教信仰中,为实现成佛目标的必经方式。

什么是佛教的因果报应

梁启超指出,凡是宗教,都一定要和人的祸福紧密相联,并且,祸福都是从外界来的;像祈祷、礼拜这种行为,就能为自己引来福分。在佛教中,因果报应的含义,为各个教派普遍适用。“佛说现在之果,即过去之因;现在之因,即未来之果。”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现在做了坏事,将来必有恶果来报复他;如果他现在做了好事,就不用担心将来会没有好的回报。

东晋王琰所著的《冥祥记》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佛家弟子陈安居因生病下了地狱,在地狱里与他一起受审的是一个妇女,这个妇女原本住在南阳冠军县黄水里。经过审问,因为陈安居信奉佛教,并且和这位妇女都无大过,被判生还。只不过,这位妇女的舅舅重新被收入地狱中。陈安居还阳身体康复后,就去冠军县黄水里寻访,果然发现有一个妇女,就是他在地狱中见到的那人。妇女对他说,她死过去后,又活了过来,但她的舅舅那天突然死了。

这样的故事,就是因果报应的体现。佛教《涅槃经》上讲:“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

现报,指的是今世作业今世得到报应。今世报有福报也有祸报,这种报应有的报在早年,有的报在中年,有的报在晚年。比如说福报,在现实中往往是,有的人一生做好事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佛教认为,这是因为他上一辈子干了坏事,在今世里他行善积德,抵消了前世的罪孽,所以也就没什么福报了。但是,如果今世他一直积德行善,把善事做多了,把前世的罪孽抵消了,那么在随后的年岁中或来世里,他就能得到福报。有些人之所以早年就能得到福报,是因为他在前世里行善积德,所以报在今世的缘故。

《齐谐记》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吴地的当阳县,有个叫董昭的人,有一次,他乘船过钱塘江,突然看见江中央有一只蚂蚁,依附在一短芦苇上,十分惶恐地从一头爬到另一头,然后又从这头爬到那一头。董昭想:“它这是怕死啊。”于是,便拿出绳子系住那段芦苇,想把它放到船上。船上有人骂道:“这种有毒的东西,不能让他活着,让我来踩死它。”董昭十分可怜这只蚂蚁,就没让人踩它。船到岸上后,这只蚂蚁成功地爬了出去。这天晚上,董昭突然梦到一个黑衣人,带领一百多人来感谢他。黑衣人对他说:“我今天不幸落到江中,为难你搭救了我,我是虫王,你如果以后有急难的时候,就告诉我。”又过了十多年后,董昭所在的地方抓强盗,董昭被误当作强盗头目抓进了余姚的监狱。董昭突然想起了当年做的那个蚁王的梦,于是便把梦到的情况告诉了同监狱的犯人。那人就告诉他:“取三只蚂蚁,放在手掌中,并向其告诉你的情况。”董昭就照那人说的做了。这天晚上,他果然梦到了那只蚁王。蚁王对他说:“可急事躲到余杭山中,如今天下大乱,一时还不能赦免到你的头上。”等到董昭醒悟过来时,他身上捆绑器械全被蚂蚁咬断了。于是,他赶紧逃出监狱,渡过钱塘江,躲到余杭山中。不久遇到大赦,他也就平安无事了。

董昭因为救了一只小小的蚂蚁,就能换来日后的得福报平安,这就是积德行善的福报。

生报,指的是前生作业今生报,今生作业下世报。这种因果报应,同样分福报和祸报。有的人前世行了善,积了德,在当世没用完,就转到今生来用,所以今生享福。如他今生虽然享福仍行善积德,那么下一世仍然是享福之人。同理,有的人上世做的恶太多,或者老来作恶,当世清算不完,这一世就苦。如某人对前世的恶,后世的苦认识不到,继续作恶,那么他下一世还要继续受苦难。

有个年青人,和未婚妻约好了结婚日期,谁知到了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年青人受此打击,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没救了。这时,出现了一位游方僧人,他决定点化一下年青人。于是僧人到他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年青人看。

年青人看到茫茫大海边,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的人,都是看一眼后便摇摇头走掉。又过了好久,走路来一个人,他将衣服脱下盖在女尸身上,然后走掉。再后来,又有一个路过的人,在那儿挖了个坑,小心翼翼地把女尸掩埋了。年青人疑惑间,画面切换,他看到自己的未婚妻,在洞房花烛中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

年青人还是看不明白。僧人解释道:“看到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吗?她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脱衣给她盖上的那个人,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终生要报答的人,是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年青人听了恍然大悟,病很快就好了。

年青人之所以没有和自己喜爱的未婚妻结成夫妇,就因为他前世积福不厚的缘故。

速报指的是报应来得快,如昨天做坏事今日遭恶报;上午做坏事,下午遭恶报;或者九点作坏事,十点就遭恶报。同理,福报也是这样。只要你做了善事,同样得到速报。

北齐颜之推所著的《冤魂志》中,记录了许多现世速报的故事,这里就选取一例。

汉朝交趾刺史张敞,他率部下出行到苍梧郡高要县,傍晚住在鹊奔亭。还没到半夜的时候,有一女子从楼下出来,到他的身边自我介绍道:“我姓苏名娥字始珠,本是广信县修里人,早年时失去父母,又没有兄弟,丈夫也去世了很久。当时家中留有杂缯一百二十匹,还有一个奴婢,名叫致富。我力气小身子弱,不能自己振兴家业,就想到旁边的县去卖缯。于是,就从同县人王伯那里租赁了一辆车和一头拉车的牛,共花了一万二千钱。当时,装上缯后,就由致富驾车,我们一道前往旁县,在前年四月初十日到这个亭边。当时天已黑下来,路上没有行人,我们不敢再往前赶路,就在这儿停了下来。谁知致富突然大腿疼得厉害,我只好前往亭长家,乞求浆火。亭长龚寿于是拿着刀和戟来到我的车旁,问我:‘夫人从哪里来,车上装的是什么,丈夫在哪里,为什么独自行走?’我回答说:‘不需要你挂心。’谁知龚寿捉住我的手臂说:‘喜欢你长得有姿色,愿意跟我一起快乐去吗?’我当时非常害怕,不肯听从他。那龚寿就拿起刀,一刀杀死我,接着又把致富杀死。他把我和致富埋在楼下,把我的财物全部拿去,然后杀死牛并烧掉车辆。牛杠和牛骨都放在亭东的空井中。我死后,十分痛心没有可以申诉的地方,所以只好求你了。”张敞问道:“我发掘你的尸骸,凭什么来验证是你呢?”女子说:“我上下都穿着白衣青丝,脚上的鞋还没烂掉。”第二天,张敞派人挖掘,一切都和苏娥说的一样。于是,他立即派人逮捕龚寿,审问之后,龚寿全都招了。然后,张敞又到广信县调查,一切都和苏娥说的相同,他又将龚寿的父母和兄弟全部抓到狱中。后来获准将他们全都杀掉。

佛教因果报应的观点,对于劝导人性向善,促进社会和谐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戒恶的作用。但是,现代人多半会将它与迷信挂上钩,认为那只是一种人为的臆想,经不起科学检验。对此,梁启超就很明确地指出:“佛教之信仰乃智信而非迷信。”

什么是佛教的入世和出世

梁启超说:“佛教之信仰乃入世而非厌世。”佛教所向往的天堂,不是有形的天堂,而是无形的天堂;不是其它界域的天堂,而是人的内心中创造的天堂。所以佛教说:“不厌生死,不爱涅磐”“地狱天堂,皆为净土”。

一般来说入世,指的是置身世俗,成家立业,建立功勋;出世指的是净发修行,清心寡欲,研究经典。出世和入世是佛家对尘世所持的两种不同的态度和修行观点。有这么一个故事,讲的就是佛家对入世和出世的态度。

有一次,无相禅师在行走时感到口渴,正好遇到一名青年在池塘里踩水车。于是,他上前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修行。不过我出家后,不想跟您一样居无定所到处行脚,我会找一个地方隐居,好好参禅打坐,不再抛头露面。”

禅师含笑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同类推荐
  • 古埃及之谜

    古埃及之谜

    从基沙古迹西南角的高地,往三座大金字塔的方向看去,金字塔在尊严华丽中,带着几分怪异。曼卡拉的金字塔最接近我们,而卡夫拉和胡夫的金字塔则在我们的东北方,三者几乎却不全然地,可连成一条正对角线——从卡夫拉金字塔的西南角,通过东北角,往东北方向延伸,直至胡夫大金字塔的西南与东北角。这应该不是什么偶然。不过,从我们坐着的地方看去,这条想象的对角线如往相反的西南方向延伸,再怎么也不会与第三座金字塔相会,因为第三座的曼卡拉王金字塔坐落在这条延长线稍微偏东的位置上。
  • 友谊赠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友谊赠言(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
  •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十三经开讲:诗经开讲

    本书以自由活泼又不失庄重的叙述方式,向读者展示《诗经》博大精深、包孕丰富的内容,精妙绝伦、美不胜收的艺术,以及这部经典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学所产生的巨大、深远的影响。考虑到《诗经》文字的深奥古僻,为了读者阅读方便,本书所引用的作品,大都翻译成现代汉语,并尽量达意、通顺。书末“鉴赏举隅”章,旨在通过对部分作品的赏析,使读者感受到《诗经》无穷的魅力。
  • 酒经(现代生活百科)

    酒经(现代生活百科)

    《酒经》是宋朝的一本讲述酒的书籍。《酒经》是宋代酒文献的力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上卷为总论,论酒的发展历史;中卷论制曲;下卷记造酒,是中国古代皎早全面、完整地论述有关酒的著述。
  •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历代经典文丛)

    《观人学》中介绍了“古代六戚观人法、观诚法、观色法”等等方法,而“古代六戚观人法”是指用六戚之法察人,人的忠孝爱敬便可一目了然。父、母、兄、弟、妻、子,称谓六戚。而“观诚法”是指观诚之法是从人与他人的关系中考察人。
热门推荐
  • 中国历史与文化

    中国历史与文化

    在古代的绝大多数时期,中国都居于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中心。不仅农耕绐济水平世界一流,政治制度趋于精密完善,文化创造力旺盛,而且还将儒家文化传播到周边国家,形成广泛的儒家文化圈。在经历艰难的近代变革之后,时至今日,中国在政治、经济及文化各个方面都取得发长足的进步,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正在一步一步变为现实。在这里,中国人数千年的精彩画卷将为您展开!
  • 白痴王爷傻王妃

    白痴王爷傻王妃

    一朝废材,震撼来袭。桃花盛开,重权在握,集千万宠溺于一身。她是二十一世纪的王牌杀手,穿越到古代遇见扮猪吃老虎的白痴王爷。她被敌人抓获做人质。他说:他不会用全天下来换她一个,却可以陪她一起下黄泉。他说:一生一世一双人,白首不相离。
  • 缓解成长的压力

    缓解成长的压力

    青少年心理健康是指青少年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良好发展,能在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在遇到困扰时能克服困难。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特别是当前社会快速发展,发展与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致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前更为显著和突出。
  • 夜之樱雪

    夜之樱雪

    “哥,俊,冰,我才是夜樱雪,你们从小疼爱的夜樱雪”蓝樱雪拉着羽熙,眼里充满着委屈的目光,“怎么可能?”现在什么情况啊?真假樱雪吗?“你们不要相信她”夜樱雪还不肯承认!一场情,一场爱,引来了多大的波折,多少的阴谋诡计,相爱却不能爱,痛苦无奈依旧默默沉受着!
  • 爱你的倾城时光

    爱你的倾城时光

    她……等了一个人3年,却等到一个结果。后来她去了法国…一年后,她回国了,又遇到了他,他冷酷无情,心狠手辣,不带一丝感情,在别人面前高贵无比。从遇见她开始,他和她在一起时变成一个话唠,传闻他不近女色,私底下却宠着她。“boss,有人撞了少奶奶一下”“把她带见我”“boss,一个男的在和少奶奶喝咖啡”“在哪里?”boss亲自出马。咖啡厅:沐蓝惜突然感觉到一阵杀气杀向自己,boss二话不说,拉起沐蓝惜。当他爱上她的时候,恰好她也爱上她…
  • 微笑契约

    微笑契约

    我对你的爱,像这沙漏,流尽了也就结束了。她不是坚持热血的白莲花,而是被逼装纯的心机婊,一个不留神,村姑少女却动真情。是什么让她为了逃避,不惜飞越三千公里。没人懂她的孤独难过,哪怕一人也如春风万里。欢迎收看现代校园青春浪漫撕逼大战!(≧▽≦)由于时间原因,本问改为每周更新两次,实在抱歉本文更新进度太慢。每次更新会尽量多写的,么么哒
  • 极品仙帝混都市

    极品仙帝混都市

    作为曾经的一名仙帝,唐逸表示重生之后的生活很简单,泡泡妞,打打脸,杀杀人,抢抢地盘就行了,也不用太过份,他可是很有爱心,很纯洁的,绝对不会做的太过份的,恩,绝对不会的。“你能不能先放下你那沙包大的拳头再说话!”某人渣。“你能不能先放开你的手再说话!”某妹纸。“能不能把刀从我脖子上拿开再说话!?”某妖魔。
  • 修成凡人

    修成凡人

    这是一个奇异的世界,奇妙的修仙,奇妙的力量,奇妙的生灵。当然还有奇妙的主角奇妙的经历。
  • 依恋着的那段情那个人

    依恋着的那段情那个人

    大脑只有单细胞的纯纯萝莉妹子柳竹只是想要过着平淡和谐的生活,无奈一次偶然的邂逅竟然会让她平凡的人生彻底地颠覆了。。。。。遇到腹黑矫情的王子张铭就是她的宿命,第一次的偶然邂逅,第二次的误打误撞,第三次的莫名情绪,第四次,只能是缘分的终结。因为腹黑的王子决定一定要将这个萝莉拿下!绝对绝对不允许有人窥视!备受折磨的柳竹真的是遇到了她的真爱麽?当爱以成往事之后,为什么,心那么不舍?敬请期待!
  • 师父,徒儿知错了

    师父,徒儿知错了

    结局HE。一对一。【师徒】云在在:师父,唱戏的婆婆说,姑娘的身子不能随便给人看,除非那人是姑娘的相公,师父,原来你是我相公。舒卿歌:云在在,那婆子忘了告诉你,五岁的奶娃不叫姑娘。云在在:那是叫啥?舒卿歌:小屁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