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09700000016

第16章 叩问沧桑及生命的还乡

关于王充闾的散文新着《沧桑无语》(东方出版中心,一九九九年最恰当的称谓应该是历史随笔。在我看来,随笔是一种更接近智性叙述的散文方式,而所谓历史,则是一个无比博大的范畴,其中囊括了各式各样的文化构成,以及关于文化的千姿百态的创造及承袭,也体现了诸如政治、军事、经济或社会思潮之类的沿革或变迁。当然,文学的(或评或文的)历史也是;即便是今天的文学,也必然要成为历史。我记住了《沧桑无语》中的一句话,那就是“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内中体现了一种把感慨对象真正视为历史过程的审美姿态。但《沧桑无语》中的随笔,大都属于“今之视昔”的遐想或领悟,既然“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那“今之视昔”又“亦犹”什么呢?这就可能演绎为一个很复杂也很有意义的命题:至少是在“今之视昔”的过程中,“今”所体现的不仅是时间,同时也是具体的“视昔”之人;人的差别,也就可能造成“今”的含义的差别;而“视”呢,或是怎样的“视”,也必然因视角及穿透力的不同而影响到各自的收获,或直接波及到是否可能抵达“昔”的本相的问题……

虽说“沧桑无语”,但“无语”的根由还在于“沧桑”的被掩盖了的丰富,当然也在于历史仍然在现实中延续:“沧桑”笑看现实,还能说些什么呢?我们的现实始终在传达历史的回忆,或历史与现实永远地保持着相通与默契。我想说的是,“沧桑无语”并不等于现实中的人们面对“沧桑”而“无语”。作者在《沧桑无语——附录》中说:“历史过程本身和对历史过程的记述、对历史的解释是两个层面;历史活动者的意向和历史解释者的意向也属于两个层面。”由此可以想见,作者回眸沧桑而悠思延绵,要说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联想到的,感悟到的,文化的,政治的,社会变迁的,文学艺术的,叹为观止的,忧心忡忡的,自省的,反思的,激情的,智性的或由此及彼的……但依我看,《沧桑无语》中的作品一作为创作企求,始终如一地做着一件事,那就是疏凿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通道,即在卷入苍茫历史的同时,很自然地卷入现实。我知道这件事的难度,也知道这件事并不是所有散文作家都可能胜任的。但《沧桑无语》的作者不仅尝试了,而且做得很讲究,很扎实,很见文采,让人从诗情与智性的融会中感受的咏史的深度,或者说,是那种才识、见解、文采的交相辉映,特别是那种含而不露的“现实感”,那种因“视昔”而生长起来的警示意味,才赢得了读者的心灵共鸣,甚至能让人想到,我们是在重铸辉煌,还不是在重蹈覆辙?这种想法很有点儿荒诞的色彩,但又很现实。

初读《沧桑无语》,往往能给人留下游记的印象,但实际上,游历只是给创作提供了一种感怀自然或沉思沧喿变迁的契机,或者说,历史才是这些作品的感悟对象一一因游历而涉足名山、名城、名人或名胜古迹,因游历而触发了谈诗、说文、论人或咏史的雅兴,也因游历而回想当年,无论是那些曾影响了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还是其中的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扑朔迷离、变幻莫测……因游历而感怀沧桑变迁,仅仅是这些历史随笔的叙述方式。方式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些随笔的缘物抒怀或有感而发,以及其中所传达的思情质量。在这里,作为抒怀对象的历史,仅仅是一种偶然的遭遇,即便是陈述历史,也绝不是为历史而历史,而是或主要是为了打开“视昔”的窗口,以便让读者收获更多的思情——那种既与历史相关、又与现实相关、更与人的精神情怀相关的意味或启迪。我想;这便是《沧桑无语》叩问沧桑的终极目标了。

《青山魂》始于皖南之行,但遭遇的却是诗人李白的一生。由诗而人,由人而涉足社会动荡,最终当然是诗人的命运及对今人的启示。作者在《青山魂》中说:“历史很会开玩笑,生生把一个完整的李白劈成了两半:一半是,志不在于为诗为文,最后竟以诗仙、诗豪名垂万古,攀上荣誉的巅峰;而另一半是,寤寐思服,登龙入仕,却坎坷一世,落拓穷途,不断地跌入谷底。”从李白的选择及遭际中,也从那颗至今活跃与躁动着的诗魂中,今天的人们是可以拾取一些“茅塞顿开”的生命启示的。《寂寞潦梁》自然要写到濠梁,因了濠梁在凤阳的缘故,所以作品在以“濠梁之思”为由头而写出庄子的精神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被称为“濠州真人”的朱元璋的所作所为,写出了追随朱元璋的功臣名将的命运悲剧。庄子就是庄子,他高踞于精神之巅俯瞰红尘,“能够看轻俗人之所重,也能够看重一般人之所轻”。他“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不愿“危身弃生以殉物”,不愿因专制王权的羁縻而丢失自我或葬送精神的自由。《寂寞濠梁》引用了《史记》中的一个故事:楚王听说庄子是个贤才,便用重金聘他为相。庄子却对使者说:你看到过祭祀用的牛吗?平日给它披上华美的衣饰,喂的是上好的草料,等到祭祀时就送进太庙,作为牺牲把它宰掉。到那时候,牛即使后悔,想做个孤弱的小猪崽,还能做得到吗?作为联想,作者在《寂寞濠梁》中写道:“假如那些身居高位、享禄万钟、最后惨遭刑戮的明初开国功臣,有机会读到庄子的这番话,那又该是怎样一种滋味涌上心头呢?”《桐江波上一丝风》也是从游历(游富春江)开始,先是写到了吴均被贬后的沮丧心绪:“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其实是掲示了一种避官遁世的精神状态;简洁的铺垫之后,紧接着便是七里泷,便是名垂千古的严子陵钓台……纵观全篇,作品的抒写旨趣可用两字概括,那就是“隐士”一一也就是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所特有的所谓“隐逸不仕”现象。作品旁征博引、探幽索微,挥洒纵横地对“隐逸不仕”现象作了极具意味的讲述或描写。当然,“隐士”只是一种话题的选择,因为我们读到的或感受到的还不只是“隐逸不仕”的传统故事,而是或更重要的是一种复杂深刻的社会现象,一种游移不定的往往是在仕途受挫后才意识到遁世的人性状态,或一种散射着强烈政治气息与文化折光的精神缩影。“隐逸不仕”被称为“文化”,大约是无愧的一一作品这样写道:“世界上,大概没有哪一个国度,曾像古代中国那样出现过那么庞大的隐士阶层。”隐逸文化确是一个理解中国的通道,或可以作为一种洞观历史本相及中国读书人心态的视角,其中的丰富性与延续性,不能说与当今中国人的文化性格毫无牵连。

随笔的叙述虽则更富有智性的气息,但它毕竟是文学创作。也因为如此,《沧桑无语》之于历史的关系,便不可能仅止于“借鉴”——“借鉴”可以是随笔蕴含的一部分,但不是感悟历史的全部。作者意识到:“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站在历史峰峦上登高远眺所获得的深沉的历史感,是一种超越今古时空、令人动心动容的多重感受,反映着作家创造力、选择力的主体意识,是情感的一次次升华诗情的一次次跃动,哲思的一次次闪现……”(《沧桑无语.附录》)就我的印象而言,作为历史随笔,《沧桑无语》之所以拥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原因便在于其中的作品不仅富有诗情诗意诗境,而且贯穿着作者独特的思考或见解,以及由此而可能产生的那种与人类生存状态相关的“现实感”。当然,这里存在一个对于作品中的“诗”的理解问题一不少作品因感怀的需要而引录了数量可观的名家诗句,但这不等于作品的“诗化”;而作品中的抒情,尽管情真意切,但也不等于作品抵达了诗的境界。也许,这些叙述因素也可以认定为诗方式的运用,甚至能起到帮助读者进入某种诗的境界的艺术作用。但我所理解的“诗”,即作品中的诗情诗意诗境,应该是一种叙述结构上的“诗”的实现一如《叩问沧桑》、《邯郸道上》、《陈桥崖海须臾事》等,在整体上便具有一种诗的意味。这些作品的抒写都始于名城名地,但都与沧桑变迁、历史更迭相关,譬如从“陈桥”到“崖海”的“轮回”,其本身就构成某种历史的意象性:它不仅仅是历史事件或必然的历史过程,而是一种人类命运的象征,或一种永远处在动荡中的人类悲剧的揭示。我想,这便是“诗”了一一我们从其中感受到的领悟或慨叹,已经超越了历史现象本身而具有永恒的意味。《文明的征服》与《土囊吟》是两篇激荡着诗情的意味深长之作,且不乏异曲同工之妙,叹惜也罢,哀吟也罢,都让我们感觉到了一种历史的大意象:那就是征服者的被征服,那就是征服者无一例外地会把自己的民族引向毁灭的深渊。《土囊吟》的结尾引用了杜牧的《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其实,统治者大都是知晓历史的残酷教训的,但有几个是“鉴之”了的?这几乎是一种人类的“存在”了。中国是如此,西方也是如此。而《文明的征服》、《土囊吟》,只是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展现了这一“存在”,精妙而富有象征性:当年的金人“上自朝廷的宫阙、服饰,下至民风土俗,一切都是很朴陋的,充满着一种野性的勃勃生机和顽强的进取精神。可是,后来这些值得珍视的遗产在他们的子孙身上就逐渐销蚀了。代之而起的是豪华、奢靡,玩物丧志。他们在燕京,特别是迁都汴梁之后,海陵王完颜亮之辈,骄奢淫逸,横征暴敛,简直比宋徽宗还要‘宋徽宗’了”。因而金朝被元人所灭的下场,不仅必然,而且在具体形态上与宋徽宗们如出一辙。诗人元好问作为目击者,也只能慨叹:“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那么,“阅古今”的结论是什么呢?无论是《文明的征服》,还是《土囊吟》,或者是已经提到的诸如《叩问沧桑》、《邯郸道上》、《陈桥崖海须臾事》之类作品,其中的旨意绝不止于杜牧所说的“鉴之”,而是或更倾向于一种“沧桑境界”的具体化形象化,或一种历史“存在”的勾勒及营构,甚至是在询问:人类是否还有“家园”可回?或历史还会在不绝于耳的“鉴之”声中永远这般模样地死而复生、生而赴死下去吗?

我还想说的是,《沧桑无语》中的不少随笔是可以当作“诗”(甚至是“史诗”)来读的。但这样的历史随笔,就如我已经说到的那样,并非所有的散文作家都能胜任的。人类的或中国历史的遗迹遍布大地,而传统的力量,也并非仅仅留存在有形的生活中,而是更丰富地活跃在人们的精神世界。我们面对历史的“回忆”及残存的碎片,究竟能感悟到一些什么?甚至能否意识到这些“回忆”或碎片的存在,都将构成对作家的考验——就如黄河不仅仅是河、长城不仅仅是“老墙”,就如传统到底是什么东西、“自我”与传统是怎样的关系……我们询问历史的时候,历史也在向询问者出难题。也正是在这里,在《沧桑无语》的抒写或感怀中,我们窥见了作者的“文化素质”。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同类推荐
  • 蓉城未眠

    蓉城未眠

    本书以散文的形式叙写生活里一些看似琐碎的事,却含有深刻的哲理性。作者用她敏锐的心思,以淡然的文笔细细诉说着这个城市以及与这个城市有关的故事。然而,这里的天空无论阴霾或晴朗在作者笔下又有了不一样的色彩。不管你是否喜欢蓉城,只要你还热爱着自己的生活,总会从书中文字里发现有那么点点滴滴,能感动或触动你。
  • 中华诗词精典

    中华诗词精典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几千年来,古诗词以其简练的语言、和谐的音韵、绝妙的境界表现着各个时期如画的风景、多彩的生活、丰富的人生以及深刻的哲理。
  • 我的桃花源

    我的桃花源

    其中有忆旧,写家乡亲人故旧;有游记,记外出考察游历囯内外名胜古迹;有感悟,写读书心得做人体会。庆棠的散文因行文时间跨度较长,有些是早期工作手记,虽然不能说篇篇都是珠玑,但贯注和流淌在他的文字里的,是能扣动无数人心弦的“真情”二字。他对父母师长无限的感恩,对家乡山水深情的关注,对异域风光的心灵沟通,对人生社会的大彻大悟,在记叙中娓娓道来,在抒情中倾诉肺腑,字字句句无不是他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的真情流露。
  • 都市新人类

    都市新人类

    新人类是思维最活跃、个性最独立、行为最新潮的人群。这本《都市新 人类》由厉周吉主编,是对新人类生活的集中展现,涉及的新人类和新现象有森女族、NONO族、朝活族、飞特族、夜活族、惨叫族、丁克族、月光族、晒黑族、校漂族、快闪族、草莓族、拼车族、抱抱团、干物女、宅女、剩女、晒客、换客、卡奴、半糖主义者等60多种,从不同侧面对新人类进行了新 颖独到的阐释。 《都市新人类》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 梦与智的旅程

    梦与智的旅程

    《梦与智的旅程》为《山无棱》《我最深爱的人》《寻常风月》等二十七篇短篇文字的合集,细腻展现了一位历尽情感和岁月洗礼的女性对生活、生命和人性的感悟。其中包涵散文、诗歌、小说等多种文学体裁形式,细致呈现出了“文学与爱情”这一永恒主题的立体感。
热门推荐
  • 抓住,别跑!

    抓住,别跑!

    包包格外羞涩地曰:相公,别这样~梁子腹黑无限地笑:娘子,哪里逃!兜兜转转很多年以后——梁子抓累了,仰天长啸:臭包子,你到底是从还是不从!!究竟是欢喜冤家,相约共赴河蟹?还是另寻新欢,绝不将错就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三个月的初恋

    我的三个月的初恋

    同志群体一直是弱势群体,在中国尤为明显。本人通过一个在校大学生的第一次初恋,反映了同志之间的爱的各种因素,矛盾。物质问题,异地,家庭观念,社会的歧视,以及同志情的不可保障等等方面,来反映同志的不容易。
  • 逆乱之旅

    逆乱之旅

    有人苦修一世,达到人类巅峰极境,便再也不得寸进。而有人声来便具有无匹神力,弹指之间,众生沉浮。他是这个世间唯一的神明,同样也是一个可怕的恶魔,曾经让万事万物随他心意,稍有不顺便出手抹去。当有一天他打开心中的门,去容纳世间的情后,却发现一切皆虚妄。他不过是在虚妄的世界中孤傲尊大,独享落寞,于是他决定出手打破一切,找回真实的世界……?
  • 带着英雄联盟混异界

    带着英雄联盟混异界

    秦玉穿越了,跟他一起穿越的还有“英雄联盟召唤系统”。通过这个系统,秦玉可以召唤英雄联盟中的英雄——刀锋之影,不祥之刃,无双剑姬,放逐之刃,战争之王,武器大师……不仅如此,秦玉还能学习英雄联盟中召唤师的技能!【重生】死亡后可以在原地重生,并增加攻击力。这是重生还是复活?【惩戒】对野怪造成巨额真实伤害。妖兽比同等级人类更强大?这妖兽等级还比我高?没事,用惩戒秒杀它!咦?召唤师不是只能带两个技能么?这个闪现和引燃又是怎么回事……
  • 绝色仙妃:冷情王爷追妻忙

    绝色仙妃:冷情王爷追妻忙

    一支玉簪,她由一个考古学家穿越成一个六岁小孩。一本乐谱,竟招来灭门之灾。异国拜师途中,她再次遇到他,那人一袭白衣,温润如玉,一双玉手既解救世人疾病,又操纵天下,她一步步沦陷其中...新婚之夜,她站在大雨滂沱之下仰天长啸:“江山社稷,真得那么重要?”三千青丝往下流着汩汩水流,她凄然一笑,“如果我善良却不被世人所喜,那么,堕落成魔又何妨!”从此,世间不再有楚翎洢,有的,只是魔宫之主,她一身红衣,灼灼其华,魅惑天下,入了谁眼,乱了谁心,君墨卿,你,可曾后悔过……当一切的一切的谜底被掀开时,前世今生,究竟是谁负了谁?[表误会,不是虐文啊]
  • 生命之树

    生命之树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也是英语世界中最伟大的现代诗人之一,歌德堡诗歌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叶芝一生创作丰富,深受浪漫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象征主义的影响。《生命之树》这本散文集反映了他受到雪莱诗歌、布莱克浪漫主义、爱尔兰民间神秘主义等多方面的影响,是叶芝文学思想与艺术思想的结晶。
  • 皇上嫁到:王爷靠边站!

    皇上嫁到:王爷靠边站!

    【本文免费qwq】【欢迎跳坑~哟西~放上QQ群~201937194】她是史上最悲催的皇帝有木有!前有后宫三千佳丽嚷着要爬龙榻,后有乱臣贼子对皇位虎视眈眈。偏偏某王爷也要来插一脚。一抱,二亲,三扑倒!啊喂!朕只是个妞!求放过!一日,她被逼至床角。“朕把皇位让你好不好?”某女泪光闪闪。“我若为王,你必为后。”某王爷邪魅勾唇,笑得一脸暧昧。“……”王爷您这样要哪般?!“一日为兄,终身为夫,娘子乖乖上榻吧……”“……”
  • 提高执行力的23个关键

    提高执行力的23个关键

    关于执行力,有人曾经打了这么一个比方:一项任务有十个环节,假如每一个环节都只完成90%,则最后任务的完成情况只能达到31%。这个比方让人很直观地感受执行力对我们工作绩效的影响。执行力现常常被当作提高绩效的灵丹妙药,本书就为您解答一切关于执行力遇到的问题。
  • 抗战财神爷

    抗战财神爷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身怀异能的八路军战士甘光复,与许许多多的革命先烈,共御外侮大杀四方,凤凰涅槃建立新中国的传奇故事。
  • 古虹城外是虹都

    古虹城外是虹都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面临大学毕业的程雨辰本以为能分配到大城市工作,却阴差阳错地被分到一个偏僻的荒湖里,眼见一桩桩怪事令他不可思议……这是一部集教育、科技、爱情、旅游和幽默为一体的长篇小说。小说以程雨辰的工作经历为主线,通过对小麦稀播试验和皖北科技第一案“错父案”,及研究生肖晓林与旅社服务员吉静春等几对年青人爱情传奇经历描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现代青年和科技人员乐于奉献,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情观,历经磨难,取得较大成效的故事。全篇生动刻画了程雨辰、雷鹤鸣、高大法等一批幽默人物,栩栩如生,令人捧腹,加之200余首原创诗词、歌谣点缀,构成一幅绚丽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