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09700000030

第30章 散文是什么?

散文是什么?或者,怎样的“文章”可以被称为“散文”?这问题恐怕永远说不清。但说说是可以的,因为结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谈论过程:其中总会产生一点儿意义,就如人的生命探讨一般,意义在哪里?也无非在探讨的过程之中。散文的问题亦如此。

散文的界定最难。散文不像诗、小说、报告文学,也不像影视文学或戏剧文学,更不像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散文几乎找不到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可以被称为特征的特征。

有人说,散文是文学的“散步”;“散步”没有目的地,随心所欲,走到哪里就是哪里;既无固定的路线,也就没有规律性的程式;倘若说到“散步”的好处,即为什么要“散步”,那只能说是为了活动活动,或为了陶冶身心的需要。所以,散文是“散步”的说法,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说法罢了,因为其中并没有真正回答散文究竟是什么的问题。然而无论怎样,这种解释也包含了一种机智的启示,那就是因了散文恰似“散步”的自由特性而提醒人们不要过问“散文是什么”的课题了。

但我们所见到的众多报纸杂志的栏目里,又偏偏白纸黑字呈示着“散文”的标志,于是无论写家还是编辑,便产生了“对号入座”的选择,也有了它为什么是散文的判断尺度,同时还培育了很多专门炮制这一类文字的所谓散文家。

在这几十年的散文创作中,人们(特别是那些院校里的文学理论教授)也试图给散文或散文创作归纳出一些“艺术特征”,作为辛勤耕耘的成果,最常见的便是抄袭了古人的所谓“缘物抒情”,或所谓“情景交融”的“诗化”品格,以及那个老而又老、老掉了牙的所谓“形散神不散”。

先说“诗化”。

当然,首先应该弄清楚的,是“诗化”这一词组中的“诗”。倘若弄不清楚“诗”,何谈“诗化”?

实际上,某些散文写家或理论批评家所理解的“诗化”,几乎是“抒情化”或“富有抒情色彩”的同义语。因为“诗”常常被理解为“抒情”。记得有一位当代著名诗人曾说过,诗是什么?诗的旗帜上写着“抒情”两个大字。这不仅是浅释了诗,而且是误解了诗,贬低了诗。我不想在这儿给“诗”下定义。我只想说,“抒情”作为一种人的表达方式,可以体现于诗,也可以体现于小说或报告文学,即使是某些被称为学术论文的文章之中,也不乏论者的主观抒情成分。

当然,抒情可以频频青睐于某些散文的创作,或可以成为散文营构中的一种重要艺术因素,但不可能成为一种艺术特征。所谓“特征”,只能是某种“非他莫属”的特别性。若以此推断,“诗化”还能成为散文创作独有的艺术特征吗?人们早就发现,在现代小说的思情结构中,也时常呈现出“诗化”的审美追求。不言而喻,散文可以实现“诗化”,小说也可以把“诗化”作为自己的表情达意方式。“诗化”本是一种文学乃至其他艺术样式的审美方式——非但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可用,美术、舞蹈、影视创作也可用。

“诗化”的审美方式,或多或少体现了东方艺术精神的某些特点。中国传统文论中反复强调的“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以及那种微妙的“意象”见解,倒是可以被视为“诗”的特征的,甚至可以认为是中国传统文人对“诗”所作出的一种富有观念意味的理解。

我在谈论小说中的“诗”时,曾经引用过朱光潜先生早年说过的几句话:

“文学到了最高境界都必定是诗”;“第一流小说家不尽是会讲故事的人,第一流小说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枝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持一园锦绣灿烂、生气蓬勃的葛藤花卉。这些故事以外的东西就是小说中的诗”。

解释了小说中的“诗”,也等于解释了散文中的“诗”。

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神格外讲究含蓄,因而可以认为,第一流的散文家不尽是善于抒情的人,而且是(或更倾向于)寻找与感悟“言外之意”或“弦外之音”的人。以此来看待或衡量当今的散文世界,这样的写家实在是太少了。而所谓“诗化”的口号,多少有点儿虚晃一枪的味道,或干脆是根本不理解“诗化”是怎么一回事。至于那种把“诗化”指定为散文特征的观点,也就不必再作解释了。

现在来说说“形散神不散”。

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艺术观点,一种很精彩很形象的、充满了东方审美色彩的传统。所以我不想否定先人的智慧,而且也不同意这样的看法,说现今的散文创作“‘形散神不散’的被冷落,表明了散文正在向自身复归”。实际上,“形散神不散”并没有被冷落,而且“复归”(莫名其妙的“复归”)也不必非要冷落“形散神不散”不可。这里只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形散神不散”是不是散文创作的唯一模式?如果“形散神亦—散”呢?或者说,“形散神亦散”能不能导致出色的散文?

散文与小说具有相同之处,那就是作品的出众很难说是由“主题”(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主题”)造就的:重要的是描写与表现的具体演示过程,是那种微妙的意味无穷的叙述结构或叙述秩序。过程也好,秩序也好,它们最终都是由局部构成的。局部的精彩才可能构成作品的整体精彩。散文的“散”,本来就是一种形态,而这种形态可能影响到“形”,也可能体现于“神”,其间并无特别的限制。

对散文创作来说,重要的并不在于“神散”或“神不散”,而是在于“神”的整体质地。就是说,即使抒写有点儿“神散”,但“神”的传达(哪怕是局部传达)很精彩,或者是拥有某种洗人耳目、启迪情智的韵味,那它依然是一篇佳作。所以说,我们一方面肯定“形散神不散”是个好主张,另一方面也承认“形散神亦散”的审美可能性。这样的理解可以提醒我们不要落入一种思路或一种套式的窠臼。

说到底,值得充分强调的是“神”,特别是“神”的质地,而不是所谓“神散”或“神不散”的问题。“神”的质地与“诗化”过程中的“言外之意”中的“意”、“弦外之音”中的“音”的质地是一回事。杨朔的散文或杨朔式的散文,在艺术质地上之所以引起某种诘疑,原因大都不在所谓“诗化”的套路上,也不在是否坚持了“形散神不散”的程式,而是在于(或主要在于)这些散文所体现的“神”在质地上比较肤浅苍白,对读者也很少提供一种启迪情智的新鲜发现,甚至谈不上“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存在。模式化是一种病,但说不上是大病,也许可以治愈;大病是精神上的贫血症,很难治愈:“神”的贫困就是如此。

现在是九十年代了。如今再回过头去对杨朔的散文或杨朔式的散文作一些反省的分析,大约是很必要的一不为前人,而是为后来者。或者说,这不是评价一代散文家的问题,而是为了复兴与繁荣中国散文家族的问题。

这使人想到一个例子,就是台湾的余光中对现代散文家朱自清的剖析与解释。在余光中的目光之中,五四以后的白话散文作为草创阶段,不可避免地普遍存在着种种生涩现象,特别是那种时代性的知识分子感伤情绪的泛滥,所以认为把朱自清奉为散文经典与不可攀越的高峰是一种迷信。余光中的结论是,新的时代应该创作出拥有新的水准的散文(参见楼肇明所编《八十年代台湾散文选序》余光中的观点是否可靠,可以另作讨论。但那种客观态度中包含的探索精神,倒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当我们在苦苦思考“散文是什么”或怎样的文字才是散文时,翻翻陈年老账,清清现成思路,则不失为一种革新散文的途径。

杨朔是一位富有才华的散文家。抹煞杨朔的创作成就是不对的,但指出他的局限性又是十分必要的。他在散文创作上所表现出来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他个人的局限性。应该说,这种局限性是时代留下的一种痕迹,一种绝不止于他一个人的缺憾。就他个人而言,他已经在被严格规范了的狭小舞台上跳出了尽可能优美的舞蹈。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审美水准。他以自己的才能创造了一种富有“美文”色彩的散文文体,一种六十年代最为辉煌的散文模式。但他又是一个值得惋惜的散文家。对于他的创作,既不应该轻率否定,也不应该盲目沿袭,而应该从他无奈的局限中走出来。

但令人遗憾的是,不少专事散文创作的写家(甚至是比较著名的写家),却深深地落入“杨朔模式”而不能自拔。他们模仿杨朔而没有意识到当今时代的急剧变化一诚不知,假如杨朔活到今天,也不可能再去写那些盲目讴歌的无奈文字了。或许,他也会如今天的一些散文家那样,把创作真正当作文学的散步,而且可能从生活底层的艰辛坎坷中倾听到一种真实的声音,并以无须掩饰的自由表情告诉读者……

如果要使散文创作出现大的突围或大的变革,那就有必要在“散文是什么”的观念问题上搞一点儿粉碎性的“破坏”;否则,散文界将难有大的出息或大的进步。诗人、散文家周涛曾说,对散文只有一句话,即“解放散文”一一把散文“从束缚下、从可笑的花拳绣腿下解放出来”。当然,文体模式的多样化或无限化,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解放”。

我们谈论散文一既然是谈论散文,就不妨把散文置放于文学世界的中心位置:我们可以发现,散文的左右上下便是诗、小说、报告文学、社会科学论文,乃至影视戏剧文学,而这些非散文的文学样式,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时时刻刻在向散文渗透,而且是那样自然,那样坚忍不拔、持之以恒。这种情形既是现代的事实,也是古代的事实。

比如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写下的那些篇章,你能分清哪是诗、哪是论文、哪是故事、哪是实录吗?现在大都被视为散文一这是比较恰当的。然而,人们不难从这些散文中见到诗的影子、小说(寓言故事)的影子、报告文学(史实记载)的影子、社会科学论文的影子……

如果把白话散文的判断视野放宽一些,那其中的景观何尝不是如此呢?

所以说,散文是一种难以界定的文体,倘若非要寻找其特征的话,那这种难以界定其特征的“特征”,便是散文的“特征”了。

时下的一些论者很鄙视“传统散文”,但又不说“传统散文”是什么。依照我的理解,这“传统散文”之中一定包含了中国古代的优秀散文篇章。倘若如此,那鄙视“传统散文”的做法便有点儿轻浮无知了,其中也很容易使人怀疑鄙视者究竟读过“传统散文”没有?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散文是很开放的,特别是在文体样式或文体规范上。在古代文人的观念中,并无今人的“散文”意识;除了诗就是“文”一只有写“好文章”的意识,而无怎样才是“散文”的意识,这样在文体上倒也自由自在而无人为的制约了。

“散文是什么”的问题,固然难以解答,但可以肯定的是,散文的样式或文体是丰富而千姿百态的,如游记、杂文、随笔、小品文、札记、书信、序跋、悼文、特写、传记、回忆录,乃至新闻领域中的消息、通讯,影视艺苑中的旁白、解释词……都可以成为散文世界的精品佳作。

散文的篇幅可长可短,题旨可大可小,趣味可淡可浓,抒写可张可弛……人们只注意到了文学杂志及报纸副刊上的散文作品,其实,散文创作的根须伸展得很深,蔓延得很广。比如在《读书》这样充满了学术气息的杂志上,也时常可以读到某些完全有资格被称为散文的作品,即那种熔严谨的治学精神与学子的胸襟情操于一炉的好文章,仅我读过而又能记住的,便有张中行的《黄宗江及其(卖艺人家)》、林斤澜的《读(卡门)杂感》、宗璞的《三松堂断忆》等。张中行的文章既写人又评书,林斤澜的文字全然是一篇颇为精彩的札记,而宗璞的“断忆”则是一篇怀念其父亲冯友兰教授的散记(说“回忆录”也可以这些作品情深意浓,理趣皆备,既有飞扬的文采,又有精湛的见解。读这些作品,实实在在是一种情理意趣沐浴下的精神享受。我还读过一本书叫《胡适杂忆》,作者为唐德刚,他原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这本书洋洋洒洒十几万字,以胡适在美国的“寓公”生活为主要抒写对象,在其点点滴滴的“杂忆”之中,又携带着自由轻松的评议,情感不薄,学识不浅,以及那种善意的嘲弄、诙谐的挖苦,那种一是一、二是二的叙述风度,都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一你说这样的文章不叫散文叫什么?

因此,若真心要解放散文,革新散文,或所谓要赋予今天的散文创作以“现代意识”,那首先要做的,便是周涛所言的“放足”(“放足”这一说法很形象很精彩所谓“放足”,就是要倡导散文样式、散文文体、散文思路,以及散文的传达方式与表现意蕴的多样化。我们无论如何不能画地为牢、作茧自缚。我们要豁达大度地敞开散文的大门,以便让形形色色的“文学散步”进入散文的艺苑。既不要提倡某种单一的模式,也不要人为地去归纳什么散文的特征,优胜劣汰,自由生长,总会有奇花异草的蓬勃,总会有参天大树的长成……

散文是什么?散文就是散文。

还能有怎样的回答呢?

一九九四年六月

同类推荐
  • 情感的故事

    情感的故事

    本书是一部以情感为主题的大学生文化读本。情感是人生的一个基本内容,没有情感就构不成人生。人的情感是以其生物存在为基础的,但又是超生物的,是人的社会性和精神性的表现。情感的核心是爱。爱是人生的动力,也是人生的目标和归宿。本书选择了古今中外文化史上著名的思想家、诗人、艺术家、军事家和政治家的书信、文章,编辑成书,从亲情、爱情、友情、生死等多层次展示情感的故事和情感的人生意义。读这本书,你会深切地感受到人生是丰富的,因为情感是丰富的;人生是美丽的,因为情感是美丽的。这个读本将帮助读者扩展情感视野,深化情感意识,增强爱的信念和自觉。
  • 迟子建散文

    迟子建散文

    迟子建,当代女作家,1964年出生于东北最北方的小村“北极”,大兴安岭师专毕业。1986年因发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而成名,其作品带有某种散文化风格,这一点与萧红有些相似,许多读者也许正是因此而喜欢她独特的语言风格。曾获得鲁迅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文等出版。很多小说被中篇小说选刊和小说月报转载,是当代文坛产量交稿,很有实力,很有影响的女作家。
  • 走进五溪大湘西

    走进五溪大湘西

    沈从文笔下的小湘西,众所周知:五溪这个地名,显得十分陌生。其实,五溪就是贯穿大湘西的五条河:酉水、锦水、舞水、巫水和渠水,小湘西只是酉水流域。《走进五溪大湘西》这部长篇人文历史散文,是作者多年挖掘思索创作的结晶,以独特的视角与批判的眼光,找出大湘西五溪古镇古寨古巷古码头兴衰美奇的根源,提示其本质,用轻松飘逸的散文笔调,深刻触及五溪文化的自身价值、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是大湘西五溪文化第一书,是一部十分完整的真文化与元文化,一个个的文化形态与艺术品种得到充分体现,并且图文结合,使你领略到五溪文化的原始风貌,相信会引来世人惊叹。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

    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

    继出版《那些有伤的年轻人》《爱你就像爱生病》《辣笔,小心!》等备受青睐的作品后,时隔两年,庄雅婷携新作《我们如何走到这一步》再度为广大青年男女带来情感妙方,解读人生、爱与美。这是一本字字珠玑、鞭辟入里的随笔集,读后让人反思自己的人生的发展脉络以及未来的人生方向。诚然,作者的话题依旧围绕着爱情、美、生活,只不过是通过另一种眼光,另一种态度,令人耳目一新。关于爱情、美学、生活,作者有很多话要说。
热门推荐
  • 镜天神缘:玄天之世续情缘

    镜天神缘:玄天之世续情缘

    她是一国公主,自己的父皇在江山和她之间,选择了江山,放弃了她,她从尊贵的公主变成了低贱的他国质子,然,她没有气馁,上天给她关上了一扇窗,便又给她打开了一扇门,她拥有了千年不遇的百灵修者体质,成为了玄天大陆最尊贵的灵修者:阴阳铭文师。遇到了可以伴她永生挚友,和最爱她的人。他是一国皇子,因自己的母妃早逝,他便也没有了依靠,成了这深宫内最低贱的人。在蓝羽国向皇宫遣送质子时,他在被御膳房的公公拳打脚踢,她的到来解救了她,两个弃子成为了最好的挚友,直至...她和他的另一个朋友一起失踪...*******镜天神缘*******许你千生千世的诺言,为你在这浑浊的世界里,开拓一片纯净的天空,再续前世情缘!
  • 逐风起源

    逐风起源

    人生是一场梦接着另一场梦。它没有尽头,不会终结。世界是一个境界连着另一个境界,它不完美,也不属于任何一个人。这是一个关于魔法与创造以及毁灭的故事。
  • 邪魅校草别想逃

    邪魅校草别想逃

    她是堂堂墨家的大小姐,行为器张,目中无人,却从小一直倾心于莫言晨,一直懦弱不敢透露自己的爱意,眼睁睁着看着莫言晨喜欢上纯洁的灵忧,她只能背着所有人在背后偷偷哭泣着。直至灵忧出车祸死了,她就这么看着他搂着浑身是血的她撕心裂肺地哭着!后来,她表白了,他却不理会,就在这时,我去,失散多年的孪生姐姐回来了?姐姐偏还一眼看中他?还有凌枫也喜欢她?悲剧的四角恋发生在她身上,她该何去何从?
  • 侍灵

    侍灵

    上古大战导致天下大乱了!神兽几乎全部消失!如今沉睡许久的正邪之战,又将展开?
  • 逆袭

    逆袭

    《逆袭》讲述了一名开心理诊所失败的屌丝青年全有,在一次意外事件之中,被卷入了一场两大集团互相兼并的商场对决之中。他不畏艰难,逆流而上,迅速成长为一个借势借力的商场高手。不但借机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也赢得了财富和社会地位,实现了一个屌丝青年靠奋斗逆袭成为商场大鳄的传奇佳话。
  • 终使花开

    终使花开

    因为身份的悬殊和自身的残缺,她将这份爱意深深压抑,原想这辈子静静地守护站在高处的他和他所爱的人,却被卷入一连串的妻妾纠纷,宫廷斗争,三国战乱。她用自己高超的医术救他于水火之中,用纤弱的身体为他挡下所有恶意,只为了拥有与他站在一起的资格!
  • 给女孩的第一本社交处世书

    给女孩的第一本社交处世书

    其实社交与处世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家相夫教子,就要学会应该怎样与家人进行平等而有效的沟通;在外工作,就要学会怎样与同事或者上下级相处。除非你生活在真空里,否则你就不可避免会与人接触,因此掌握社交与处世的方式方法就成了生存的必需。
  • 百分百蜜恋高富帅

    百分百蜜恋高富帅

    若没有儿童时的天真和约定你还会答应我吗?我也许没有这么完美但是我却一直都很喜欢你......
  • 修神异界传

    修神异界传

    此书为《万界战纪》的草稿版,所有权归作者:云逸炽夜。(原笔名逍遥云逸)一位来自魔法世界被时空漩涡卷入修真异界的少年,在经过无数的生死历练,为揭开穿越之谜...走上飘邈修神之路...一位来自名为地球的人少女穿越修真异界成为狐妖,在被亲人背叛后,以妖为生,坐上至高无上的妖界至尊,人挡杀人,仙挡杀仙,只为再见一人...有因必有果,不同世界的两个人为何会穿越到异界?相遇是偶然的缘分吗?还是人为的必然阴谋?一切的谜底将会在我们的男主角修神的道路上一一被揭开......修神异界传群号:573409476
  • 意想不到的

    意想不到的

    成王败寇,愿赌服输,是再浅显不过的道理。可惜,我们常常因为那一点可怜的自尊让不甘心无限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