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12200000038

第38章 阳光下的紫云英(1)

1

五月末的一天清晨,谭功达搭乘第一班长途汽车离开梅城,前往六十华里外的窦庄镇。窦庄与花家舍之间的公路尚未通车,他必须在窦庄换船,改由水路前往花家舍人民公社。

汽车打着前灯,以驱散漫天的浓雾,一路喘息着,摇摇晃晃向前行驶。谭功达拿着一顶新草帽,头发被露水弄得一绺一绺的。他将脑袋伸出窗外,可他什么也看不清。他只能通过潮湿的水汽中浮动的气味和声音,来分辨旷野中的风景:成熟的蚕豆、大麦、结籽的油菜、薄荷、以及村庄中升起的炊烟……大雾把一切都隔开了。这辆叮当作响、锈迹斑斑的老爷车在黑暗中正将他带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这种感觉多少有点像做梦。事实上,他真的很快就做起梦来。

除了县委办公室出具的正式公函之外,他身上还带着一封由聂凤至写给花家舍人民公社书记郭从年的亲笔信。这封信封了口,不能拆看,老虎嘱咐他亲手将这封信交给郭从年。在此前的一封来信中,聂凤至以较大的篇幅介绍了郭从年其人。

1949年,郭从年的部队在攻打泸州城的时候,聂凤至曾救过他一命。这人原是三十八军的一名副师长,作为林彪手下赫赫有名的十八悍将之一,参加过两次四平会战,从东北的嫩江一直打到海南岛。“此人善权谋,性格怪癖,其人其事常有出人意表者。由于战功显赫,对我江南新四军不屑一顾(这当然是十分错误的),平常最不爱听‘新四军’三个字。所以你在与他打交道时,须十二分小心。为了工作方便之计,最好不要泄露自己的身份……”聂老虎还说,自己曾救过他一命,竟也被他引为奇耻大辱。这个人很喜欢搞恶作剧,他的对手们,不管是国民党军,还是日本人,大部分都是在笑声中死去的,即便是在最严酷的战斗中也是如此。十年前,他拒绝了林彪要他进入空军的命令,只身一人回到花家舍,做起了“山大王”。1954年,他曾奉命重新应征入伍,赶赴朝鲜,可他还没有抵达平壤,停战协定就签字了……

汽车抵达窦庄时,谭功达仍然张着嘴,靠在车窗上酣睡。满身油污的司机手里握着一把大扳手,走到他跟前,拿扳手在椅子的靠背上“笃笃笃”敲了几下,他才猛地惊醒过来。原来,车上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时间已经是中午了。炽烈的阳光晒得玻璃发烫。除了大杨树上阵阵的蝉鸣之外,他听不见任何声音。不过他还是赶紧点了点头,抹了一下满嘴的口涎,抓起公文包,从车上下来。

当他四下张望,向人打听渡口的方位时,依然残睡未醒,恍恍惚惚。太阳明晃晃的,天空澄澈如洗。一个在汽车站前买凉茶的妇女坐在树阴下,一边用扇子驱赶着苍蝇和飞虫,一边朝旁边的巷子指了指,对谭功达道:“你听见锣鼓声了吗?”

谭功达静心一听,远处果然有锣鼓声隐隐传来。

这位妇人即便是抿着嘴,两颗大门牙依然暴露在外:“你出了这个巷子,往东一拐,就可以看见渡口的船了。不过要快一点,共青团秧歌队的锣鼓一停,船就要开了。”

谭功达出于感激,连喝了她两杯茶,刚想离开,大暴牙妇女又把他叫住了。她上上下下地打量了谭功达好一阵子,这才似笑非笑地说:“那条船有两条跳板。你上船的时候,最好走左边的那一条。”

“为什么?”谭功达一愣,满脸疑虑地看着她。

那女人诡谲一笑,未再说话。

谭功达走进了一条覆满莓苔的阴暗的巷子。听到锣鼓声渐渐平息,不由地加快了步子。跑到巷子口,他看见不远处的树林边有一片狭窄的河湾,水面上长满了茂密的芦苇。一批身背腰鼓,穿红挂绿的秧歌队员正在上船。他们排着队,在走上跳板的时候,仍然在打着腰鼓。

其实,时间完全来得及。谭功达在火辣辣的阳光下,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赶到渡口边,上了船,在船舱的一个角落里大口大口地泛着酸水,而排队上船的共青团员仍有一小半还留在岸上。船舱里弥漫着脂粉和机油的气味。竹制的顶棚筛出细碎的阳光,像铜钱一样,随着船身的摇摆在船舱里跳动不已。舵工赤着脚,敞着胸,黝黑结实,在船头船尾走来走去。那些秧歌队员进了船舱也不消停,你推我一把,我推你一把,叽叽喳喳地嬉戏打闹。

谭功达拿起草帽,扇了扇风,正想找个地方坐下来,忽听得“哎哟”一声尖叫,人群中出现一阵骚动。他扒住船帮往外一看,原来,最后一名秧歌队员在上船时脚底打滑,连人带鼓坠入了河中。好在河水不深,那个胖乎乎的小姑娘在芦苇丛中胡乱地扑腾了几下,呛了几口水,不一会儿就被人救起,浑身上下都是泥浆。那姑娘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又是哭又是笑。

这个有惊无险的意外并不算什么,相反给接下来的旅程增添了小小的乐趣。秧歌队员们不时拿她打趣,那姑娘很快也恢复如常,跟着大伙一块咿咿呀呀地唱起歌来。

只有谭功达一个人缩在船舱的角落里呆呆地看着河水发愣。那个卖凉茶的妇女,为什么要嘱咐我走左边的跳板?而女秧歌队员正因为走了右边的跳板而落水,难道仅仅是巧合?谭功达虽说从来都不迷信,可这会儿心里倒有些疑神疑鬼。自己从黑暗中的梅城启程,在弥天大雾中直接切入了阳光明媚的窦庄渡口,这使他多少有了一种这样的感觉:在窦庄与梅城之间,隔开的也许并不是六、七十华里的路程,而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他懒懒地看着水面上绿色的浮萍和露出尖顶的荷叶。此刻,正在内心折磨着他的,还有另一个驱之不去的念头。早在六十多年前,他的母亲遭到土匪绑架,被人押往花家舍的途中,很难说不是走了同一条水路!很难说自己不是走在母亲的老路上!在这一刻,命运终于向他敞开了一个秘密:他的命运与母亲奇妙地重叠在一起。所不同的是,船舱里多了一群秧歌队员;船已由帆船改为柴油机动船——它“噗噗”地冒着黑烟,油烟和热风吹到了他的脸上。妈妈。妈妈。他默默地呼唤着她,眼前出现了母亲花一般姣好的面容,她永远都是十九岁!永远都那么漂亮、多愁善感。他的眼泪止不住流了出来。

妈妈,妈妈,如果上天真的有灵,你就让鱼儿跃出水面,好叫我知道你就在我的身边。

水上游着的鸭群没有回答。

隔年荷花的残根败叶没有回答。

流水中倒映着寂寞的天空没有回答。

没有鱼儿跃出水面。

从水面突然出现的是一块块浮标,固定在长满菖蒲的湖水中,把他们拼在一起,一个个数过去,就是一幅完整的标语:

花家舍欢迎您

船靠岸边,谭功达看见河滩的沙地上站着一位身材高挑的女青年。她的上身穿着一件白色的棉布衬衫,下身是草绿色的军裤,腰束一根褐色的武装带,两根羊角辫,垂挂于肩窝的两侧,脚蹬解放鞋,看上去利利索索,又透出一股飒爽的英气。她是受公社指派来接人的。由于全船的乘客中除了披红挂绿的秧歌队演员外,只有谭功达一个人,他们很容易就搭上了话。

这个女孩看上去没有什么心计,甚至还有点孩子气般的天真烂漫。也许是天生的声带狭窄,说起话来莺声燕语,而且一见面就冲着他笑个不停。她问他是不是上级派来的巡视员谭同志,谭功达点点头。随后谭功达问她怎么称呼,女孩笑了笑道:“你就叫我小韶好了,韶山的韶。”

她胸前别着一枚毛主席像章,眉眼有几分长得像白小娴,又有几分像姚佩佩。只是不像小娴那么矜持,也全无姚佩佩的阴郁和忧戚。这时,谭功达的心头立刻泛出一丝落寞和忧伤,仿佛每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都会在心里埋下哀伤的种子……那枚毛主席像章的小别针会不会扎到她肉里去?在胡思乱想之际,目光就渐渐地变得飘忽起来,一动不动地看着小韶,发了呆……

小韶被他盯得浑身不自在,脸上微微泛出红晕,赶紧从他手里抢过公文包来,轻声道:

“怎么了,您?”

谭功达这才回过神来,自知失礼,一时颇为尴尬。忽见她的嘴唇上涂了一圈黑紫色的东西,一时分不清是女孩的化妆品,还是涂了紫药水,便煞有介事地问道:

“我刚才在看你的嘴……你搽了什么东西?”

小韶“咯咯”地笑了起来,露出了一排雪白的牙齿。

“什么呀,”小韶用手朝远处的桑林指了指,“刚才我来的路上,吃了太多的桑椹,你要不要吃?”

谭功达也笑了起来。两人说着话,沿着被太阳晒得滚烫的沙地,朝村子里走,不一会儿就走进了桑园。桑园中,有一条给行人踩得发白的道路,高大的桑树枝繁叶肥,虽说光线比外面要暗一些,但林间密不透风,反而更加闷热。谭功达隐隐感觉到,桑林间有人带着袖套在摘桑叶,可他只能看见这些人的腿和手,看不见他们的脸。

正走着,小韶忽然想起了一件什么事,将公文包往谭功达的怀里一塞,说了句“你等我一下,我去去就来”。随后一猫腰,就消失在桑林中不见了。谭功达苦笑了一下,心里道:这丫头,大概是要为我摘一些桑椹来尝尝。没想到,小韶从桑树林中再次现身的时候,满脸都是汗珠,可手里却并没有他想像中的桑椹,谭功达道:

“我还以为你是去帮我摘桑果了呢。”

小韶笑道:“想吃桑椹,你自己摘不就行了?这儿遍地都是。”

“那你刚才干什么去了?”

他们两人挨得很近,谭功达甚至能看清她脸上细细的小绒毛和脖子里的汗珠。

“嗨,您这个人!怎么老爱刨根问底呀?”小韶把谭功达的脑袋一扳,凑在他耳畔,轻轻地道:“撒尿。”

这孩子,和姚佩佩一样,似乎也有个爱动手动脚的习惯。

花家舍的招待所座落在湖心的一个小岛上,与村庄隔着一箭之地。一条新修的栈桥将小岛与村落连接在一起。谭功达跟在小韶的身后,走上栈桥,他吃惊地发现,桥栏上那些剥了皮的柳树竟然又长出了新的枝叶。过去,他在灯下阅读母亲的传记时,曾无数次地想像过这个岛屿。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被围困的岛屿,孤立无援。他不知道这是母亲的原话,还是传记作者的牵强附会。而眼前这个湖心弹丸之地,比想像中的要小了很多。一排白墙砖房,建在高大的榆树和泡桐之中,四周簇拥着一大片紫云英的花地。只不过到了五月末,花已经有些开败了,零零星星的。可远远一望,在一朵朵浮云的映衬下,依然可以看出一片淡紫。

两个人一上小岛,小韶就扯开嗓门,冲着那片房舍大喊大叫起来:

“八斤,八斤,驼子八斤……”

不一会的工夫,从房屋的拐角处走出一个精瘦精瘦的驼背小老头来。他手里拎着一只木桶,腰间围着一条脏兮兮的布裙,腰带上别着一杆白铜烟袋锅。他一看见谭功达,赶紧放下木桶,快步迎上前来,他撩起围裙,擦了擦满手的谷糠,握住谭功达的手,一边使劲儿地摇,一边裂开厚厚的嘴唇,露出满嘴的黄牙:“啊,欢迎,欢迎!”

“这位就是八斤同志,”小韶抬袖擦了擦脸上的汗,对谭功达介绍说,“以后就由他来负责照顾您啦!”随后她又在八斤的驼背上重重地拍了一下,把老头拍得直咳嗽:“八斤,人,我给你带来了。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我还得赶回去排练呢。”

八斤憨厚地笑了笑,点点头,道:“小韶,今晚演什么呀?”

“白毛女。”

“白毛女白毛女,又是白毛女。一天到晚都是白毛女。”驼背八斤絮絮叨叨,“你们就不能换个戏演一演?”

小韶懒得搭理他,一转身,就蹦蹦跳跳地上了栈桥,渐渐走远了。

“小韶是演员吗?”望着她的背影,谭功达对八斤道。

“那可不!”八斤自豪地说,“花家舍的姑娘,什么都拿得起,放得下。穿起行头能演戏,脱下戏装能种地,要是扛起枪呢,还能打他娘的苏修美帝……”

过了半晌,八斤接着又道:“小韶这孩子,别的事样样都好,可有一样不好……可惜了。”八斤话到嘴边,没有说下去。

谭功达初来乍到,也不便多问。

2

隔着水光潋滟的湖面,谭功达可以看到整个花家舍。他甚至能听见学校里孩子们的诵课之声,还有脚踏风琴那单调悠长的曲调。

这个村庄实际上是修建在一处平缓的山坡上。谭功达惊愕地发现,村子里每一个住户的房子都是一样的:一律的粉墙黛瓦,一式的木门花窗,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有一个竹篱围成的庭院,篱笆上爬满了藤蔓植物,远远望去,有些像忍冬,又有些像蔷薇。连庭院的大小和格局都一模一样。一条砖木结构的风雨长廊沿着山坡往上延伸,通往山顶的一座高大的烟囱。这条长廊将花家舍分成东西两个部分,无数条更为狭窄的小游廊向两边延展,通往公社的各个机构和各家各户。长廊的柱子被漆成了红色,覆以灰褐色的瓦,远远看上去就像一条黑红肥壮的大蜈蚣。

村庄的修建依照严格的对称原则,建筑物的位置和数量都进行了细致的摹画与测算。一条盘山公路在村庄上方的山腰上横贯而过。公路上戴着草帽的农人来来往往,隐隐绰绰,不时还可以看见一辆辆满载麦秸秆的手扶拖拉机,“突突”地驰过。公路上方就是一畦一畦的梯田,重重叠叠,黄绿相杂,堆锦铺秀一般。

八斤是向阳旅社的管理员。除了负责照料谭功达的一日三餐之外,还得抽空去喂养两只大肥猪。旅社食堂的残羹剩饭倒掉可惜,八斤就养了两头猪,当然,它们属于公社的资产。八斤的话不多,而且不论何时,总赤着脚,成天忙于旅社的清洁、做饭、喂猪,和出粪。难得有空闲下来,他就抱着那只印有“人民公社好”字样的大白瓷缸,一边抠着脚丫子上的老皮,一边坐在楼下的会客室喝茶。有时,他的手里还拿着一本书。

同类推荐
  • 神秘的红衬衫

    神秘的红衬衫

    《神秘的红衬衫》这本集子,共收录了100多篇 小小说,这是从作者(沈岳明)近20年创作的数干篇 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可谓篇篇精品,可读性极强。 这些小小说,有的幽默搞笑,但笑后又总能让人 从中明白一些道理;有的曲折离奇,能将人带入一个 奇妙的故事世界;有的辛辣讽刺,入木三分;有的感 人至深……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容量很大;既拥有 瞬间的冲击力,又拥有长久的回味力。 目前,市面上的小小说集不少,但这本小小说集 与其他小小说集,又有明显的不同。因为作者在创作 上,一直是以哲理散文见长的,所以在写小小说的时 候,也不知不觉地将许多的人生哲理,糅入其中。
  • 绝世荣华之一代夫人

    绝世荣华之一代夫人

    他是南阳王,无心无情,冷酷霸道。身边女人不少,能让他看入眼中的没有几个,可是他却碰上了她!成亲一年,根本就不能让他有任何兴趣的王妃!她是南阳王妃,蕙质兰心,足智多谋。在他其他女人的算计下依然能够活得好好的她,对他同样看不入眼!一次次危难中,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携手应对,他渐渐为她倾心,可她仍旧铁石心肠。她替他收下了皇上赐下的美妾,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他气急败坏,她就这么看不上他?就这么想要将他推出去?
  • 老农民

    老农民

    1948年,北方农村的一场土地革命引发了一个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恩怨故事。黄河北岸的麦香村,生活着一群祖祖辈辈在土里刨食安身立命的农民。长工家的儿子牛大胆,地主少爷马仁礼,在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中,一夜之间颠倒了位置。农民当家做主、扬眉吐气把歌唱,地主点头哈腰、夹着尾巴做人接受改造,牛大胆和马仁礼明里暗里互不低头,相互斗法。牛大胆深爱着“仇人”的闺女杨灯儿,却娶了马仁礼的未婚妻乔月;马仁礼打断了牙齿往肚里咽,人前还得小心翼翼赔笑脸,日子过得憋屈窝囊。
  • 新宋Ⅱ·权柄5

    新宋Ⅱ·权柄5

    北宋熙宁二年,公元纪年为1069年,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开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方位改革,从政治、军事,到农业、商贸,它触及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曾布,吕惠卿……这些北宋的杰出之士因为变法而展开了明争暗斗。广泛的变革经过石越的改良而初见成郊,大宋的权力中心开始汲汲于改革权的争夺。与此同时,改革成功带来的征服欲望开始膨胀,宋军开始把目标对准西夏……
  • 吉川英治短篇故事集

    吉川英治短篇故事集

    本书收录了吉川英治的6则短篇历史题材小说,《酱油佛》、《下头桥的由来》、《侠盗治郎吉》、《大谷刑部》、《脚》和《鬼》。本书像是一幅壮观的浮世绘画卷,故事场景生动,人物刻画鲜明,情节更是跌宕起伏,读者可领略不同时代的风土人情,更可体会武士们的快意恩仇,享受酣畅淋漓的文化体验。尤其故事结尾戛然而止,读者更能张开想象的翅膀,恣意书写自己专属的续篇。
热门推荐
  • 海边的彩贝

    海边的彩贝

    “妈妈,爸爸你们不要离开我,我会很乖的,你们答应过语儿的,等我长大了,你们还要我带你去法国玩呢!你们说,那是你们初见的地方啊。”司徒语六岁的时候,家中发生了一场不知明的的大火,父母双逝。为了复仇,为弄清真相,放弃了自己的梦,进了独活组织。独活,只能剩下一个人,最强大的人,也是这个组织的头儿,然而,早听说这个组织有头儿,却谁也不知道,进去的人要么杀掉自己最亲密的人或最讨厌的人,还有一个选择就是杀掉,自己!在一个任务中,她遇到了他!可是她不能爱,她没有资格爱他。
  • 一脱定情:腹黑总裁宠萌妻

    一脱定情:腹黑总裁宠萌妻

    三年前,她误以为他是自己即将商业联姻的对象,为了小小的报复对方一下,她不仅“一不小心”脱了他的裤子,还公然说他那里很黑,像条泥鳅,差点没把他给气的吐血身亡。三年后再见面,她竟然阴差阳错的成了他母亲的主治医生,不仅时时刻刻要忍受某人在自己的视线里来回溜达,还要提防自己的贞操不被对方侵犯。某小肚鸡肠的腹黑总裁见状傲然一笑,施施然道:“三年前你不是嫌爷那里像条泥鳅么,今天爷就让你试试大钢炮的威力。”某女还来不及反抗,就被大灰狼顺势扑倒,吞吃入腹了。
  • 魔鬼公主的爱恋

    魔鬼公主的爱恋

    女主从五岁离家,被爷爷收养,与出深入死的姐妹一起成长,为姐妹回国复仇,又会与未婚夫有怎样的火花
  • 双星记洛兰篇

    双星记洛兰篇

    这是一个魔法与科技交织的世界。一个叫做“唐诗”的少年,无意间从一个叫做泰瑞亚大陆的地方来到了这块叫做洛兰的大陆,开始着一段不朽的传奇。一个不太冷的女子手里握着一柄断剑,剑名“放逐”。一个到处找人打架身材火爆性格火辣的女剑手,阴魂不散。游走在刀尖上的那位刺客哥哥来历不凡。那个冷酷流浪的剑客,划船不用桨,杨帆也没有方向。没空刮胡须的枪手是个大叔。拿着小熊卖萌的女孩是个萝莉。还有两家伙不太对付,一个挽弓如寒月,一个牵着一头白色的野猪,她们都是寒冰血脉,两个冰山美人。喝不醉的酒鬼,舞着刀的剑圣,吃橘子的海盗,一个瞎子却看得很是通透……
  • 月寒悲歌

    月寒悲歌

    最近的日子很冷清,恍若整座城的一切交流都是寂寞,染指了秋风落叶,处处感受得到的,仅此如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沿途风景再美只是泡影。梧桐落叶,河堤柳,拾起蔷薇花瓣,几人知聚散离合为何物?雨中闲步,星空漫言......众人散,一拍两散,此之谓月寒悲歌。
  • 统阳

    统阳

    天地有序,阳道至理,明诚天下。今我楚琮要以无上运朝孕育满天神佛,以无上圣地收揽天下功德,以无上风水通力两界,横扫天下,建立大统。
  • 捉妖武者

    捉妖武者

    妖风日下,如此猖狂,看我小村民怎么收拾你,打不过你别急,来日方长,等我修道成仙必将把你的妖头拿来做装饰!
  • 霸欢

    霸欢

    一夜宿酒,药物让她和他沉沦床榻。醒来,柔情王子变身狂情浪子,她想逃,逃不出他的霸道情网。她想留,却被他伤的体无完肤。不过是钱,不过是名,她痴心一片,最后,逃不过最俗套的命运,情妇三月,留的一生伤痛,伤的是她,还是他。
  • 再见,苍白少年

    再见,苍白少年

    我以为我把你藏的够深、够模糊我以为我不说你就会是个秘密却没想到最终你成为了我的悲伤——安左左
  • 武道徒者

    武道徒者

    一个废材武者的逆袭上位,靠着偶遇的先天精灵给予增幅加成,加上自身绝世的修炼功法,逐步走向轩辕大陆的传说。加推荐!!入群:345037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