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14800000007

第7章 死亡线上的生命里程——青藏风景线系列之二(1)

引言

有勇气把骸骨留在世界屋脊上的人也是好汉。

这尸骨,是从昆仑山凿下的一块庄严而强悍的硬石,为所有越过它的后来人作碑用。它是一块狂风吹不动的需要铁支架撑着的碑石。

是为序。

1990年6月的一个闪烁着嫩绿的晨星的早上,我在昆仑山深处的一块山间平坝上写下了这个序。此地掩埋着两个不知名的士兵,1954年修建青藏公路时他们死于一场暴风雪中。

岁月的风雨早已把那两个最初的坟堆荡平,但由于后来经常有人培土加固,始终有两个凸现在郊野的土丘展现在山里。没有草,更无树,只有两个点缀着山石的野坟孤寂地躺着。

我特地登上旁边的山峰去俯视这坟时,发现它的高度没有了,变得像是紧贴在地皮上的两张只有线条没有棱角的平面图。与此同时,我又发现它更像两块人造的坚硬的基石,托着整个昆仑山……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我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

第一节这就是青藏线

我刚从青藏线上深入生活回京,衣服上还落着昆仑山的雪迹。我曾经在那里生活过七年。

我怀念洁白得凝重的雪山;我怀念水冷得美丽的冰河。我怀念寒流冻僵了牧草的帐圈……

这个夜晚,晴空嵌着银月,又鲜又亮,我总觉得它含有丰富的营养。我蘸着月光在北京西郊的书房里写作。

尽管我拿的是一只小碗,但是我面对着大海。

灯下,我刚写下开头,突然有人敲门。一位记者来访。

“真不好意思来打搅你。我们准备发一篇有关青藏线的专访,可是谁也没去过那地方,我算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找到了你这个采访对象。”

他说着递上来一封介绍信,同时另一只手把微型录音机已经很利索地放在了我面前。

我真佩服有些记者,他们像水中的游鱼一样,石头缝里也能钻进去。从来都是我采访别人,现在冷不丁地冒出个记者坐在对面,要我接受采访。尴尬,实在尴尬。

我收起了笔,需要沉淀沉淀。就像我在创作之前必须苦苦构思一样,我要琢磨琢磨怎样使记者的采访得到一个满意的名号。叫别人失望总不是一件愉快的事。

记者说:最近一个时期,新闻媒介着了迷似地宣传一个对内地人来说十分陌生而又具有诱惑力的单位:“青藏高原模范兵站部”。真了不起,那些战士们在青藏线上默默无闻地干了35年!中国太大了,许多人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地方,还有这么一伙兵在那儿折腾。当然,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热热闹闹地活着,但是如果让谁十年几十年地悄不声地孤孤独独地去干活,而且又是在别人不了解、自己不习惯的地方干活,这实在无异于受罪。青藏兵站部的万余名官兵却心甘情愿地耐得住这种寂寞,含辛茹苦地受这种罪,令人佩服!

他把录音机往我跟前挪挪,又说了下去:恕我直言,本人孤陋寡闻,以前真不知道:“青藏线”是何物,吃的还是用的?就我所知,我周围不少人像咀嚼着外国的一个地名一样猜测着青藏线可能会是个什么样儿。总之,那块地方太神秘了,人们对它的了解不是缺少而是处于无知。我今天来,就是想请你给我和我的读者谈谈青藏线。

我笑了。凡人变得神奇是因为人们总是习惯从背影去猜度他的面容。青藏线的背影不仅太陌生而且可怕,难怪有人对它望而生畏,谈虎色变。

我告诉记者:很简单,青藏线就是世界屋脊上的三条线。

地面露着一条,天上挂着一条,地下还藏着一条。

地面天空地下有三条线?记者的嘴张成了个“0”,眼睛瞪得像镜头盖。

我必须不厌其烦地对这位甘当小学生的大记者进行启蒙教育——

地上的线就是青藏公路,全长2000公里,零公里的里程碑挺立在西宁市西郊兵站部的门口,终点上的里程碑埋在拉萨河谷,进藏物资的85%由它运输;地下的线是输油管线,起自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终止于拉萨,全长1080公里,承担着100%的进藏油料运输任务;天上的线是通信线,全长1680公里,担负着重要的国防通信任务……

他很认真地听取着,吸收着。要不,他干吗仰着头在沉思什么?我收住话头,抬头望着窗外通往将军院的那条路,月色溶溶,平平坦坦的路面像镀了一层雾气。两个下岗的哨兵正目不斜视地正步走着,我仿佛看见他们胳膊上的肌肉隆起着。

我想到应做几件事:把银月摘下来挂在我书房;把这院落连同这条路挪到昆仑山的某个地方;把昆仑山变成中山公园的一座假山……

都想些什么呀,高原和闹市要移位吗?我砸了自己的脑袋,笑了。

这时,我看到记者在自己的采访本上画了一座山、三条线。嗬,他把我的话图解了。

他继续提问:“我很想知道青藏线的艰苦程度到底是个什么样,比如说,好端端的人怎么到了那里就会死了呢?”

他把最后四个字咬得又重拖得又长,看来绕了半天弯,他的要害问题才托出来了。我听着有点炸耳。

“也许你自己去一趟就会体会得到的。”我有点不悦。

“我肯定会去的。”他说,一点也不在乎我那句失礼的话,“现在我先想听听你的体会,你是老高原,你咽的苦多,爬的山多,而且你又是个作家。”

我和他谈话的兴趣全无。于是我递给他一份材料,那上面有介绍青藏线情况的文字。就算是我对他提问的回答吧!我在不乐意和别人交谈时就用这个办法。我明显地感觉出来了,在这位记者的眼里作家都是狰狞的面目,就会夸张、虚构,就会说谎、骗人。他大概正是冲着这来找我的。

他的眼镜片几乎贴着纸面看着,很吃力。材料上的字收进了他的镜片:

“青藏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地带唐古拉山5200多米。这里高寒缺氧气压低,年平均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最冷的时候可达零下40多度。空气中的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水的沸点仅80度左右……”

他把材料往桌子角上一推不看了,又恢复了刚才仰着头思考问题的姿势。然后,他慢慢地点燃一支烟,猛吸一口,嚼碎,咽下,用眼角夹了一下我,说:

“我想起了一个人,斯诺,他写过这样一段话:‘当一个人到高原寻找真实时,他是可能不幸找到死亡的。如果去的是12人,回来的可能只有两人。’”

我一愣,斯诺?这位美国人也了解青藏线?可我这方面的材料翻阅了不老少,怎么就不知道斯诺还对青藏线有过评价?显然,这位美国人是夸大其词了,12人死掉10个?没有的事!我转而又一想,夸大自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引用这种夸大了的话的人是比搞夸大的人走得还远。

看来,外国人,还有中国人,对青藏线的印象就两个字:死亡。

我陷入了深深的、也是痛苦的沉思中……

那位记者是什么时候走的,我仿佛知道,又仿佛不知道。

我知道,他是带着遗憾走的,因为我并没有明了而形象地给他解释清楚青藏线。

我绝对不否认青藏线是“死亡地带”,在我所查找的资料记载中,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把青藏高原称为“生命禁区”。但是,我认为,对于无所畏惧地把生命献给高原的青藏线人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死亡”上,远远不够。死亡的内涵是什么,死者与生者有着怎样的心理历程,死亡与希望的关系如何,等等,需要我们探讨,需要我们揭示。春天来了,栽下一棵树;秋天到了,收一筐果子。难道人生就这样单调而又丰富、平直而又忧郁?

那夜,我失眠了,老是在琢磨着那位使我不感兴趣的记者的采访,还有我不大同意的斯诺的话。是的,青藏线人“死亡”的内涵是什么呢?

我的脑子里装上了许多问题,我爱生的欢乐,我不怕死的寂寞。可是,高原的夜为什么这样令人胆怯?我脑子里乱乱的……

死亡年复一年的不可抗拒的笼罩在各个时代、各种领域。

它是人生全过程的终结,每个人必须像完成生一样去完成自己仅有的一次死。

死亡现象如同生存一样代表着一种价值。

法国思想家蒙田说过:“如果我是个作家,我就编一部论述各种死亡的书。”据说英国作家俾雷尔和卢卡斯完成了这一使命。但是,中国人没有看到这本书。大概无人去翻译。

我在沉思……

需要破冰船,在死亡线开拓出生的里程。那些经历了的和听到的青藏线人与死亡搏斗、或战胜了死亡或被死亡所战胜的事情,像一团乱麻一样塞在了我的脑子里。我要把它们整理分清,就像编导在分理、组合镜头一样,使它们各就各位。

我在剪裁。睡意全无……

在这个浮躁而兴奋的京都之夜,我却想起了世界屋脊上的傍晚。那里的夕阳又圆又大,任何地方的夕阳都无法与它相比。牧归的昆仑牧女抽了一个脆响的鞭花,对我说:“高原在流血。”

我真佩服这少女的丰富想象,她从夕阳想到了流血,那么鲜嫩的形象!

沙梁上慢淌的水珠犹如驼铃叮当……

我用心之剪刀在剪裁……

〔镜头1〕俘虏一个也没伤着,他却死了。

这是30年前的事了,它经常活生生地浮现在我眼前,绞着我的心。冥冥之中我还看见他睁着那双可怕的眼睛。

他匆匆忙忙死在青藏线上,没有来得及跟大家告别一声。

18岁的年华对他该有多少吸引力,他肯定是十分不情愿地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我和他是上初中时的同学,同年入伍后分在同一个营的两个汽车连队。第一次出车我们编在同一个车队,记得就是他出车的头一天晚上,高原的月儿格外大,我们保养完车在车场上散步,他对我说:“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给班主任老师写信了,执行任务太紧张,这两天说什么也要把这封信写了。”

说罢他望了望天上,“家乡的月儿有这么大吗?”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光笑。他没有来得及兑现自己这一生对老师的最后一个承诺,就去了。

当时是50年代末,我们在西北某地执行平息叛乱的运输任务,我俩都是副驾驶员。那天,车队运载着一批从战场上抓到的叛匪,行驶在高原上。在翻越巴颜喀拉山时,我们遇到了一伙骑着高头大马的叛匪,这些恶人看到车上拉的是他们的伙伴,一下子就急红了眼,像亡命之徒一样向车队涌来,拚命鸣枪。我记得很清楚,涌上来的骑兵队形呈扇状,犹如雷鸣闪电一般急烈……

我们的车队加速了马力飞驰!

在公路绕着山势转去的一个胳膊肘紧弯处,一辆车因速度飞快而翻——正是我那位同志坐的车,四轱辘朝天,油箱里的油飞溅得满地都是。

非常奇怪,一车俘虏全部扣进了大厢内,一个也没死,唯独我的同学丧生。

说来该他死,谁让他跳车呢?

他坐在驾驶室里,见车要翻了,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慌手慌脚地便跳了出去……

我们击退了叛匪的追击。

连长看着躺在路边的血肉模糊的尸体,哭凄凄地说:“他是我接来的兵,才18岁啊!我们离开他家那天,他爹再三叮咛我:孩子从没出过十里外的远门,把他交给你了,我放心,我放心……”

连长再也说不下去了。

全连同志垂手站在公路上,我的心里涌着比别人更多的痛苦,今天心里为什么这样冷,太阳藏起来了吗?

我是抱着满腔的憧憬上高原的。在中学课堂上我认识了青藏高原这块高地,我在脑海里把它描绘得像天国一样遥远而美丽。天国是什么,我不懂。青藏高原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我想青藏高原就是天国。现在,我来到“天国”才几个月,它就吞掉了我同学的生命,谁晓得它今后会怎么惩罚我呢?

我明白了,现实生活中的青藏高原与我想象的青藏高原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我哪里想到它会吃人呢?我的同学死了。

我不相信在死亡中保存的人的价值会更长久。

全连同志都在哭死去的战友,但是,听不到哭声。

山那边,冰块和冰块在撞击,那不是接吻,也不是歌声……

〔镜头2〕一位哲人说:数字是驳不倒的。

非常精彩。

不过,我还要说:数字是痛苦的。

当然,这不是普遍真理了。但是,在青藏线上确实如此。

1987年《解放军报》的内参反映了如下情况:

“长期在青藏线缺氧地区工作的部队干部战士身体素质明显下降。最近,该部对驻守在4200米以上的干部战士查体3334人次,血压异常的占57.8%,心脏阳性体症占59%,心电图异常占64%,高山多血质占72%,心脏异常占37%,五官有一项异常改变者占53%。”

我在兵站部的一份材料上还看到下面的两个情况,可以说是对军报内参反映的这组数字的诠释。

(一)1988年,格尔木大站对日月山至唐古拉山之间几个兵站的官兵进行单项查体,发现100%的人血色素增高,普遍高达25克以上,有的甚至达到28克。据医生讲,达到28克时,人的血液就要凝固。

(二)1988年,拉萨大站对唐古拉山以南到拉萨河谷一线驻在5000米高处的23名官兵进行查体,发现有21人患高山性心脏病,有20人嘴唇发紫干裂,指甲严重凹陷。

这份材料记载着高原军人痛苦的遭遇。

高原上肆虐着拔地而起的风暴,风暴夹杂着6月的冰雹。

大地是我们的母亲,母亲为什么总在沉默?儿女为什么比母亲还沉默?

1990年8月21日,青藏兵站部政治部副主任郭东志在总后勤部礼堂对驻京部队作报告,他激动地流着眼泪念了这样一个数字:

“35年来,为了拓线、建线,青藏线的部队有600多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许多同志在弥留之际,顾不得交代个人后事,都念念不忘青藏线部队建设,留下的是对革命事业的深深眷恋。”

礼堂里两千多名听众,屏住呼吸听着。

不知道时是痛苦,知道了也是痛苦。

同类推荐
  •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

    本书立足于网络创作现实,对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及其与时代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对少数民族网络写作、网络类型小说的文本价值,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和差异等也有细致、独到的论述。
  • 父母爱情

    父母爱情

    在本书中,作家以近乎肆无忌惮的方式强调了母亲的权威与力量,从家庭出发,“父亲”和“男人”的地位无疑受到了严峻挑战,但这一切并非特定舞台上的表演,而是与一个远去了时代的真实记忆密切相关。由于没有什么女性主义的重负,作者把一种既是两性间的、又是两种阶级特征或气质之间的改造与被改造描绘得惊心动魄、趣味无穷。
  • 诗经楚辞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经楚辞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它们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其作品或简朴、或典雅、或整饬、或瑰丽,风格多样,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帮助诗歌爱好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歌,《诗经楚辞鉴赏》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情感意趣、艺术特征等方面逐篇进行了注释和赏析,以飨读者。
  • 清徽吟

    清徽吟

    本书为作者的诗词作品结集。共收集作者新近创作诗词作品300余首,或写景,或写人,或写情,或写事,内容丰富,品味高雅,思想内涵深刻,其中一些诗词配以相应的书法作品,各具特色。二者相得益彰,文学性、艺术性、可读性并重。
  • 诗建设

    诗建设

    《诗建设》主要内容简介:语言有根吗?万物有共同的根吗?或许,这样的疑惑与茫然正是这个纷繁无序时代的症结所在。现代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因为“上帝死了!”上帝在那里,或者从来不在。就像一个密闭的房间中的一个我们曾经得以仰望天空的窗子,我们因一种角度的固化,因对它持久的注视中意识到了它对天空的遮蔽。但如果我们因此最终放弃了对天空的仰望,如果我们对一种僵化方式的克服没有成为与真理与道相遇的一个最新的契机,那么,我们就是一个真正的丧失者,一个不幸的“现代人”。是的,诗歌可以,同时也应该成为这样一个沮丧的时代获得拯救的力量。
热门推荐
  • 穿prada的月饼(财蜜eMook)

    穿prada的月饼(财蜜eMook)

    又是一年中秋,月饼界风云突起,五仁升级为十仁卷土重来、鏖战群饼;韭菜月饼以其王八绿的外观,鸡屎黄的内核跻身月饼界的杀马特;酸辣牛肉月饼更是立志于以老坛酸菜和老干妈辣酱的超级组合酸爽你的人生。小伙伴们表示月圆之日再也不想团聚了。 与此同时,商务月饼界一年一度的包装show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普通人家出身的月饼,加个好外壳好logo,身价瞬间翻倍,虽然稻香村和威斯汀的月饼尝起来差不多,但是身份悬殊得紧。大伙卖的不是月饼,而是故事,说得财经点儿,那就叫品牌价值。
  • 一朝为妃

    一朝为妃

    天南国丞相叛国被发现,为赎罪将唯一的女儿童颜送入宫中为妃,被临星国太子流肆劫持而受伤,皇上将怒气发在童颜身上,百般折磨凌辱,并将其打入冷宫。童颜宁死不屈,为家人与皇上达成协议。皇上被童颜的坚强所动容,但身边很多男人对她很好,皇上怒火横生,更加折磨童颜……
  • 旷世奇缘之绝迹天下

    旷世奇缘之绝迹天下

    不平凡的身世,注定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生,虽然生活在一个很普通的家庭里面,我却从未消退过进止的心。在一次暑假的旅行中,我意外的把一个女孩变成了身体名义上的第一个女朋友,但也正是因为她,我的人生辉煌之路便就此展开,也因此结下了不少的情缘。从而走向了世界的巅峰。
  • 妖妻难擒宠你没商量

    妖妻难擒宠你没商量

    这就是一只二不兮兮的千年女妖被一个黑道霸主处心积虑地打包拐走最后携手祸乱于世的故事。她一个小妖,修炼千年活到这二十一世纪,她容易吗她,被宿敌打,被天师追,被同类杀,还有个人类败类在背后放枪偷袭她!正当妖法尽失的她满世界逃亡时,却被一美男子挡住了去路。喂喂,帅哥,我好像不认识你吧,你抓我干嘛?(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执手千秋

    执手千秋

    《花千骨》是fresh果果的经典之作,强烈推荐大家去看,其内容曲折伤感,描写功力深厚,在下读了十几遍实在难舍,故而作此番外,还望各位画骨迷喜欢自花千骨恢复记忆以后,白子画重回长留,六界一片祥和安宁,歌舞升腾,然而在这片祥和的海洋下六界各方势力的权利角逐却逐渐展开,如同一股股潜流悄然逼近,即将惊天巨浪,他们从不相信和平,在这个世界上野心家们只相信权利,在他们看来没有任何东西能够比手上的凶器更加可靠。在这场权利角逐的风波中六界秩序风雨飘摇,画骨师徒又将何去何从......
  • 编辑大人不好惹

    编辑大人不好惹

    ?本文一对一,男主身心干净,保证无大虐,欢迎亲们入坑!?水悠然只是上个厕所,没想到遇到了个最美的变态!但是谁能告诉她,变态男居然转眼就变成了她编辑和男神?她只是一个网络的小写手而已,为嘛摊上了个人冷心也冷的编辑?不就是她以前的男神嘛,有什么了不起!不但是个洁癖狂还是个心黑的!说她又丑又难看也就算了,居然还说她没素质,啊!!!真是气死她了!管他什么男神什么编辑的,她一定要喝他血吃他肉!?这是个披着美人皮的变态编辑和披着小绵羊皮的无耻小作者之间的变态故事。哦,不对,是他们之间的“唯美”爱情故事。?总之,一句话!看吃与被吃,不吃与被迫吃,被迫吃与反被吃的故事!
  • 徒儿别跑

    徒儿别跑

    “徒儿,为师腿疼,你为为师捏捏……”“好。”“徒儿,为师背疼,你为为师捶捶……”“好。”“徒儿,为师手疼,你为为师吹吹……”“好。”“徒儿,为师嘴疼,你为……徒儿你别走啊!为师错了还不行吗!”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从未想过离开你

    从未想过离开你

    江一轩,你不配和蓝小小在一起。你爱的不够,你的家庭也不容许。如果只有条件满足才会产生爱情,那样的爱情,我不要也罢。
  • 制霸老公,请放手

    制霸老公,请放手

    她为了保住父亲生前的心血,被迫和他分手。从此他们形同陌路却又日日相见。他和别人相亲高调喊话,让众人关注。“相亲就相亲,我不在乎,我不在乎,我不在乎!”她无动于衷。正式订婚时她却意外出现,包中藏刀。“你敢和别人结婚,我就敢死在当场。”“张兮兮,是不是我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你就会和我睡。”他邪魅的问道。“你就不能把股份分几次给我,多睡几次!”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