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18000000005

第5章 另眼看曹操:多疑和不疑(2)

从艺术上来说呢?这样的虚构好在哪里?

好在写曹操原来不是个坏人,是个好人,大大的好人,英勇无畏,慷慨赴义,这样一个热血青年后来却变成了坏人、小人、奸人。《三国演义》的了不起,就在于表现了其间转化的根源在于这个人物的特殊的心理。这个好人,义士,心理上有个毛病:多疑。原来素材里也说他多疑了,“以为屠己”,光凭食器用声,就把人家给杀了。那么《三国演义》虚构得为什么更精彩呢?他这个多疑不是一般的多疑,而是一种可怕的多疑,罪恶的多疑。人家热情招待我,我不但不感激,反而怀疑他的动机,我跟他无亲无戚,他干吗要这么热情呢?《三国演义》的精致,就在于又加了一句话,听到里边在商量,要不要绑起来啊?这就增加了怀疑的程度。仍然不确定。绑什么呀?绑起来干什么啊?都不确定。而曹操却断定,肯定是要杀我了。这就揭示了曹操的心理特点,根据极其薄弱,而结论却十分、非常、绝对地肯定。然后告诉陈宫,陈宫这个时候也蛮崇拜曹操的,可能是曹操的“粉丝”——“曹迷”,(笑声)那就决定:干他娘的。两个人一下子杀了人家八口。杀到厨房里一看,糟糕!原来是绑了一头猪在那里。和曹操比陈宫这个人的神经比较正常:“糟糕!老曹啊,我们怀疑错了,杀错好人了、”两个人就赶快溜。

以下的虚构就更为冷峻,更为深邃了。

二人碰到吕伯奢骑着驴,驴鞍上有酒瓶,手里拿着素菜和水果问,贤侄啊,怎么不在我家里待着?我叫家里杀猪款待你啊!这就更加证明曹操当时怀疑好人的错误了。曹操搪塞了,我这避罪之人不敢在一个地方久留,赶快溜比较安全啊!吕伯奢走过去以后,曹操突然回过身来,说:“吕老伯啊,你看那边,来了个什么人哪?”吕伯奢一回头,曹操咔嚓一刀,把他给杀了。这时候陈宫就说了,刚才我们不知他是好人坏人,是误杀,现在知道自己杀错了人,杀人家好人,是“大不义也”!你要知道“义”在《三国演义》里是多么重要啊!为什么《三国演义》开头就是“桃园三结义”?一个人要是不又是要被人不齿的。曹操怎么回答?《三国演义》就把文献资料上的“宁我负人,勿入负我”变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这个虚构,在艺术上实在是太精彩了。

一般评论说,曹操多疑,这是不准确的。《三国演义》中曹操的“疑”有特别深刻的特点:

1.罗贯中抓住了一个要害,曹操从一个舍生取义的志士,变成一个血腥的杀人狂,源于一个心理要素:多疑。这是推动曹操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杀人,从奋不顾身的义士,到血腥屠夫的转折点。后来每每作为情节发展的关键,成为曹操一生的性格核心,甚至最后就死在多疑上。

2.对这个多疑,进行深入的发掘,一般的怀疑之为怀疑,其特点是不确定,就有多种可能性。原先肯定的善意招待,变为不确定,不一定是善意,但也不一定是恶意。怀疑,作为一种心理活动,就是不确定,怀疑别人的动机是不是良好,有两种可能:一是善良,一是安了坏心眼。但是,曹操听到的是碗具声,作为怀疑的动因,更带有不确定性。就根据人家锅碗瓢盆有响动之声,就断定这帮家伙肯定要杀我。《三国演义》揭露曹操怀疑的特点就是极端:其一,根据极端薄弱,结论极端确定。其二,确定对方有恶意,就不是一般的恶意(如告密之类),而是最极端的恶意。可以说,曹操的怀疑,是一种极恶疑。其三,一般的疑,是一种心理内在的活动,汉语里,有“犹疑”、“迟疑”、“狐疑不决”这类词汇,就说明了一般的疑,行动是迟缓的。但是,曹操的疑,带来了速动,以果断出手为特点。他的多疑逻辑是:由极疑变成极恶,由极恶变成了极凶,极血腥,所谓穷凶极恶,此之谓也。

3.极恶的出手,就造成更恶的后果:明知是错杀了好人一家以后,不但不悔过,反而又将好心的家长吕伯奢本人也杀了。错杀了,野蛮了,血腥了,以更错,更野蛮,更血腥来保全自己。极端的多疑心理推动了连锁的罪行,构成了恶性循环逻辑。

4.从误杀到有意杀人本来是极其丑恶的,是极其罪恶的,在原始素材中“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还是自言自语,有点“凄怆”,而在这里,“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却成了公开的宣言,大言不惭,理直气壮,坦然自得,罗贯中对曹操的批判,当然首先在不忠,但不忠不能引起后世读者的厌恶,而这样的不“义”,无耻,却令人战栗。

5.可以想象,在《三国演义》的写作过程中,“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完全是神来之笔,灵感的突发。这种情况,只有艺术达到高度成熟的时候才会出现,把一个复杂人物的性格逻辑集中到一句话,概括为一句格言,成为丰富而复杂的性格的简明纲领,成为家喻户晓的日常话语,成为一种精神现象的共同名称。这就是何其芳先牛所说的“典型共名”,是艺术高度成功的极致。

6.《三国演义》的虚构的天才,重点不在于连续错杀了好人,而在于杀错了人怎么感觉。这个杀人犯,有什么样的情感,有什么想法,这是历史不一定要考究的,历史从理性的角度看,曹操无非就是一个杀人狂。但是,艺术要探索的是他杀人时的体验如果他是人,有起码的人性,起码的良知,起码应该感到后悔、痛苦,这是人性的及格水平,但是,他没有,如果是偷偷杀了人,没有忏悔,也就罢了。曹操却在自己的朋友陈宫面前,也不感到羞耻。

但是,易中天引毛宗岗的点评说,曹操虽然是小人,但是心口如一易中天的结沦是:“大家都装作正人君子,只有曹操一个人坦率地说出了这话,至少,曹操敢把奸诈的话公开地说出来,他是一个‘真小人’,不是‘伪君子’”!把内心的黑暗公开讲了出来,做个公开的小人,总比口头上不讲,做起事情来却和曹操一样,要好一点我想,公开讲出来是为了忏悔是一同事,而公开出来,引以为自豪,则是退化到动物性的本能上去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这就是恶棍逻辑,我是流氓我怕谁,我已经无耻了,不要脸了,我不承认我是人了,你把我当坏人,把我当禽兽好了,当狗好了,我就什么都不怕了。用某些流行的话语来说,就是,我是流氓我怕谁。(听众大笑、鼓掌)

《三国演义》虚构的曹操形象的伟大成就就在于揭示了他的性格逻辑:从极疑到极恶,从极恶、极耻到无耻,无耻到理直气壮它把无耻无畏的生命哲学做这样的概括,把它渗透在虚构的情节之中。

对于文学来说,关键不在于杀了好人,而在内在感知。杀了人后非常难过、痛苦,忏悔,羞耻,痛不欲生,无面目见人,这是一种人。这种人,我们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中看到过了。从拉斯科尔尼科夫来看,杀人当然是恶的,但是,还不一定是丑的,因为他有羞耻之心,他最后忍受不住良心的折磨,去自首了。这就是还有人的感觉。而另外一种人,曹操,杀了好人,没有痛苦,没有后悔,没有惭愧,怡然自得,公开夸耀,大言不惭。为自己的果断,该出手时就出手,感到挺滋润的,怪不错的。这就说,无耻,就不是人了。这两种人,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于丹教授解读《论语》,认为其核心价值观念是仁义,道德理性,是善恶的问题。善的就是好人,君子;恶的是坏人,小人。《论语》日:“无耻之耻,无耻矣。”孔子又说:“知耻近乎勇。”这样的人,无耻,不知耻,完全不是人。应该是十分可鄙的,可恨的。问题是,我们读《三国演义》,对这样一个人,寡廉鲜耻的人,恶人,坏人,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享受着阅读的快感,赞叹这个艺术形象的精彩,一次阅读还可能留下终生的艺术享受的记忆。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人类的价值观念并不是只有真和假,善和恶。

历史科学讲究的是,真和假,伦理讲的是,善和恶。而文学艺术讲的是,美和丑。

从易中天的角度来说,曹操这个艺术形象,不是真人,而是假人,从于丹的伦理观念来说,曹操这个人物不是善人,而是恶人。但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曹操这个人物,却是一个很丰富、很复杂的生命,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为什么呢?因为把丑恶人物的内心,他的生存状态,他隐秘的自我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人,不但是恶的,而且是丑的。我们说无私则无畏,在曹操那里则是无耻则无畏。读者之所以读得津津有味,就是惊异于他良好的自我感觉,丑得很自豪、恶得很滋润。丑恶得没有丑恶的感觉,恶心得没有恶心的感觉,这叫作审丑、审恶。这不是曹操一个人偶然的、孤立的精神病态,而是让我们想起了许多类似的人,这是人性中的一种黑暗。在《三国演义》以前,甚至以后,还没有一个作家把人性的这种邪恶表现得这样深邃。阅读曹操是集审美、审丑、审恶于一体的令人惊叹的一种精彩体验。

《三国演义》通过曹操,把人类灵魂中最黑暗的东西暴露出来。但《三国演义》并不认为这样的黑暗是极恶的人物才可能具有的,作者对人物洞察的深邃在于,从一个慷慨赴义,视死如归的热血青年心灵深处,把这样的黑暗挖掘出来。这样一个英雄人物,之所以变成一个血腥的小人,原因不在外部,而在内部,都是由他心理毛病——多疑引发了他灵魂中最黑暗的东西,就是极恶、极丑、极耻,无耻无畏的大暴露。

所以我看到,就感觉到,《三国演义》的虚构真是伟大!

当然,并不是所有虚构的情节都是精彩的。伟大的虚构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不伟大的虚构,经历了好几百年的流传,多少戏剧家、说书人、小说家的反复修改,对虚构进行再虚构,经过多次脱胎换骨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伟大。

在《三国演义》定型以前有过一些版本,在说书人中流传,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有一种是《全相三国志平话》。这个版本里有好多虚构,看来很幼稚。比如说,《全相三国志平话》里讲到诸葛亮奉了刘备的命令,到孙权和周瑜那里去说服孙权、周瑜和根本没什么部队的刘备(只有一两万人吧)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就在人家的会议厅里边,见到曹操的一个来使,带来曹操的一封信,叫孙权投降。当然这封信写得水平也是很低,根本没有曹操的水平。你拉拢人家投降也写得稍微客气一点,也要有点诱惑力嘛!这个曹操写的信怎么写呢?你赶快投降,孙权!你不投降,“无智无虑”,不管你有没有头脑,不管你是不是聪明,统统地悉皆斩首——你如果不投降,我一来就不客气,通通的,死啦死啦的。(听众笑)孙权看了这封信,身为江东一霸(他的坟墓就在你们南京,明孝陵的边上,吴大帝墓),这样一个大帝啊,讨虏将军啊,看了这封水平很低的信,怎么样?居然吓得浑身流汗。汗流了多少呢?“衣湿数重”,把衣服都湿了几层,这要有多少汗啊!(听众笑)我看肯定还有些其他的排泄物了?(听众大笑)这时诸葛亮在场,要知道诸葛亮是个使者啊,一个高级代表,在人家的会议厅上,诸葛亮有什么权力?没有啊,他要等待人家的决定。诸葛亮居然来了一个果断的行动,怎么样呢?居然就“结袍挽衣,提剑就阶,杀了来使”。这哪里像诸葛亮嘛!这样的虚构,这个诸葛亮完全是个神经质了。(听众笑)哪里有《隆中对》中那样的战略眼光和在空城计中处变不惊的儒将风度?这样的虚构,后来《三国演义》写舌战群儒的时候,被淘汰得无影无踪,这一类的虚构是水平太低了。

同类推荐
  • 尘事

    尘事

    作者通过两个农民家庭冉家和李家的发展变化,讲述了在改革开放以后,宁夏南部山区的农民,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落后的生活状态,实现经济富裕,走向小康之路的发展历程。同时也道出了中国最广大的群体渴望知识,渴望进步,渴望改变的普遍心情。
  • 走进历史深处

    走进历史深处

    本书突出记载了笔者走进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册“历史深处”时留下的思考和感悟。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共收录了1901年至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80余篇,作品字里行间透露着文学大师对社会的见解和生活的智慧,为所有读者提供一份供学习、欣赏、借鉴的随笔经典之作。《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随笔精品》1995年12月初版,此次为修订后再版。
  • 疯言乱语

    疯言乱语

    本书主要包括《老宣供词》、《跳加官》、《妄谈》、《疯话》等内容。作者宣永光(1886-1960)是河北省滦县城内南街人。乳名和尚,学名金寿,世人常呼为“老宣”。
  • 幽幽的紫云英

    幽幽的紫云英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每当吟诵这首千古传颂的《正气歌》时,浑身总是有一种不可征服的凛然之气在回荡,眼前也就会浮现出七百多年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那威武不屈的高大身影。
热门推荐
  • 滇西抗战史论

    滇西抗战史论

    本书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滇西抗战史实为依据,采用史论结合的形式,对滇西抗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和评述。
  • 狂妄小毒妃

    狂妄小毒妃

    凤云倾,药谷的传人,医毒双绝的冰美人,却死于父亲收养的义妹之手,尸骨无存,而她,御医世家九小姐,家族最没用的废柴,未婚先孕又遭退婚,羞愤上吊而亡,当废物变奇才,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奇妙反应?一时之间,毒女的恶名,传遍天下!然而,即使名声不怎么好,但上门提亲的却趋之若鹜,只为她那一句:只有我的人,才值得我庇佑!
  • 乱界之魔

    乱界之魔

    来自现代的叶子重生到异世界,会给这异世界带来什么变化呢,值得期待
  • 最强轮回天尊

    最强轮回天尊

    待如亲子的徒弟和一生宠爱女人勾搭在了一起,本应登入修罗道的林七真人惨遭毒手,跌入六道轮回的畜生道当中,叛妻逆徒却手持林七真人以命相搏换取来的登仙令成了鸳鸯夫妻,同登修罗道。林七真人由畜生道转世为狼,再度发狠修炼,发誓不报此仇决不罢休!
  • 本妃嚣张:杠上邪魅王爷

    本妃嚣张:杠上邪魅王爷

    “你不是喜欢看么?继续看啊!”他冷冽地看着她。两人如此贴近,隔着衣服,可是苏倾城却能感觉到他身体上的炙热。难不成自己羊入虎口了?刚刚就不该来惹他!“别以为你是王爷,我就怕你!”她白了他一眼。看你能有多嚣张,本妃就是和你杠上了!
  • 熟女读研日志

    熟女读研日志

    不是简单的记录生活,完全结合个人实际经历,进行都市北京与三线城市昆明的对比,职场与学校生活的对比,婚姻与恋爱的对比,80后与90后的对比,大城市病、白领压力、跳槽、失业、面试、闪婚、师生恋、姐弟恋、网恋、大学教授忙兼职、80后买房难、90后宅生活等等时尚敏感话题的探讨。
  • 钢铁堡垒

    钢铁堡垒

    一觉醒来,萧然身处陌生环境,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他如何躲过一次次的危机,又如何打开芯片,使自己不断的变强,最终走向了星际争霸的道路。
  • 莲瑚村勇者与勇者的传说

    莲瑚村勇者与勇者的传说

    莲瑚村是王国边境的一个小村庄,自称充满野性、拥有粗旷男人味的……花漾勇者桑奇(十四岁),与亲爱的妹妹兔子?拉拉(六岁),在村落的郊区经营一座农场(虽说是一起经营,其实平常他都四处打工趴趴走……农场虽然很小仅有几十亩,但是种出的有机蔬菜却颇受好评,现在农场多了两名员工猫儿(三岁)和有志(十二岁,王国的公主,真名优莉西亚),农场业务可说是蒸蒸日上……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某日,一个的访客来到了这个乐园……与葛蕊亚的相遇让农场所有的人,终究被捲入了一个阴谋,因而展开了一段超展开係,无厘头、精采刺激又带点温馨的冒险故事。
  • 胡子拉碴

    胡子拉碴

    失败的人生让我经历一次又一次绝望,我愤怒,我痛苦。渐渐认命,学会躲避现实,活在梦里,最后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俞仁
  • 爱里斯蒂文学院

    爱里斯蒂文学院

    1女,她天生慵懒,玩世不恭,态度却是诚诚恳恳。2女,她活力四射,阳光般的温暖可爱,融化了他的心。3女,她邪魅腹黑,冰冷女王范,他却比她更腹黑。姐妹三花,性格大有不同。三男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宠的无法无天......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