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20000000008

第8章 倒在春雨里

死亡不属于生机勃发的青年。然而他们死去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北大荒的风雨中。尽管死亡是经常发生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可是他们的死,是否死得其所,时常使我苦苦地思索,夜不能寐。更让人不安的是,他们的冤魂还飘荡在山林和原野之中,找不到安托之处。

1969年5月,早春的兴安岭刚刚脱去白色的冬装披上绿色的新衣。在大小兴安岭交界的密林深处,一个兵团连队(黑龙江建设兵团1师独立1营6连〉,正执行搬迁任务-把“木刻愣”的营房拆掉,然后把搭房子用的原木抬上汽车,拉到新的营地。那一天,天刚亮就下着雨,是很缠绵的春雨。

他个子不高,很痩弱,总是用笑眯眯的眼睛望着别人。他是这群知青中的老大哥,也不过二十五六岁的样子。他毕业于东北农学院,分到兵团,又从兵团分到师部,师部又把他分到这个全兵团最边远的独立营,营里又把他分到连队。

向北,向北,一直向北,再向北,就到黑龙江边了。说是把他送到最艰苦的地方接受锻炼,大学生就是要很好改造世界观!这样这位大学毕业生成了和我们一样接受再教育的兵团战士。他长得很年轻,也很痩弱,和知青站在一起看不出比我们大几岁。他说话有点慢声细语,知青们常和他开玩笑,说他像个大姑娘。当然他是个纯爷们,家乡有一个大姑娘,是个小学老师,正等着他早日回家成亲,他一拖再拖。这一天他本来感冒了,还和大家一起抬木头装车,几个人抬一根木头,他显得很吃力,腿都在颤抖。好不容易熬到了午休,当哨声吹响时,他说:“咱们再争取时间多装一车吧!”他又领着大学生金学和大家干起来了。

在汽车就要装满的那一刻,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已经削去了皮的桦木上面有一层胶液,很滑,再加上被雨水一浇就更滑了,在关上车厢板的那一刻,原木突然向下滑动,而车下正站着6个抬木头的知青。眼看滚落的大原木就要砸在这几个青年的头上。他突然向那滚动的原木扑去,企图用自己的肩头顶住、顶住!

在那千钧一发之际,他大呼一声:“快闪开!”这声音如惊雷一般,全无平日的细弱。在车下的知青惊闪退后的那一刻,原木“哗啦”一下滚落下来,如洪水一样把他冲倒,一根粗大的桦木砸在他的胸口,他紧紧地抱着它。血从他的嘴里涌了出来。他再也没说一句话。他苍白的脸上挂着水珠,那不是泪水,而是点点春雨。

那一刻,雨停了,天也晴了。太阳透过树林,把一束强光像舞台追光一样照射在他的身上。嚎哭声打破了山林中长久的宁静。

当我从营部赶来时,他已被停放在松枝搭起的灵棚中。他的脸上没有痛苦,还是穿着他平时最爱穿的那件旧军装。他的周围摆满了女知青们从山上采来的刚开的紫色达子香。

我哭了,我想起几个月前,他在营部当农业技术员,我当通讯报道员,我们睡在一铺土炕上,晚上在黑暗中,我们一起朗诵郭小川的《大风雪歌》;我想起,他在我们的屋子的窗台上摆满了木盆,里面长满了绿苗;我想起,我们一起组织营部的知青大合唱,他领诵,我领唱……

他是个理想主义者,有追求,有抱负,我们所在的这个营地处深山密林中,有利于戍边,但不利于屯垦,基本没有多少地可以开垦。他和熟悉农业生产的柴营长跑遍了周边的山河,寻找可以耕种的土地;因为这里无霜期太短,他立志要培养一种早熟的小麦品种。在最严寒的季节里,他开始了在窗台上的试验。

他很浪漫,喜欢文学,能背许多诗,自己也写;他爱唱歌,会识谱,他是营部这些知青的精神领袖,逢年过节领着我们排节目。我们甚至排了一部小话剧《站台上》,是反映中苏人民友好的,他演一个苏联老工人。那是在珍宝岛事件之后。那剧本是我写的,他改的。

葬礼在营部前那片白桦林里举行。他的弟弟和他的未婚妻从伊春赶来了。他的弟弟比他高壮,像一个男子汉一样默默地流泪;他的未婚妻哭得没有站立起来的力量,由两个女知青搀扶着。全营的战士排着队,每人向深深的墓坑扔下一锹土。渐渐地他那桦木制作的棺材被掩没了。那几个几乎被倒落的桦木砸倒的知青痛哭失声。那是我经历的最难过的时刻。

那一天阴沉沉的,山林里起风了,呼啸着好像在呜咽。

那之后,奉营首长之命我写的关于这一事件的简报,送到了师部。根据首长的指示,师政治部组织了他的事迹的报道组,我自然身在其中。先在营里和他工作的连队进行采访,然后我领着报道组,去了他的母校伊春一中、东北农学院,他的老师都说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为他的死而惋惜。在“文革”中,因为是好学生也受到冲击,可他还是积极向上。毕业分配时,他是主动要求去建设兵团屯垦戍边的。我去看望了他年迈的父亲和母亲,他们流了许多泪,说自己的孩子为救别人而死,死得光荣!他的弟弟到山上采回鲜蘑菇,用鸡炖了给我们吃,说他哥最愿意吃这个菜。我没有去看他的未婚妻,不愿意打扰她刚刚平静的生活。

回来后,我写了长篇报道《为人民献青春我心甘情愿》,发表在《黑龙江日报》《黑龙江青年报》《兵团战士报》上,兵团政治部作出决定号召全兵团向他学习,省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在那篇报道中,我写他舍生忘死的壮举;我写他积极要求下连队锻炼改造自己的思想;我写他像大哥哥一样关心知青,他跑十几里的路,回营部取回他的新雨靴,剪成一块块,为大家补漏雨靴;我写他一次次为了工作推迟婚期,在牺牲的那一天早上,拿出一块准备结婚做被子用的花布,请一个女知青给连队每一个人做一个牙具袋。

死后,战友在他没寄出的家信背面看见了这样两句话:努力奋斗,与工农相结合,其乐无穷。为人民献青春,我心甘情愿。

我还写到,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毛主席“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的教导响在他的耳边,刘英俊、王杰等英雄形象耸立在他眼前,“随时把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献给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的入党誓言涌上他的心头……

我还写到,他这一扑,表达了一个革命青年对毛主席的无限忠诚!这一扑,标志着一个知识青年沿着与工农结合的道路攀上了共产主义高峰!这一扑,闪烁着革命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伟大精神的光辉!

我用现在看着都让自己脸红的虚华词句掩盖了事实的真相一这个悲剧的发生完全是人为的事故。前面说到我们这个独立营是因边境斗争的需要而建立的,周围没有多少可以开垦的耕地,已经开出的土地打的粮食,连我们自己都养不了,更说不上给国家做贡献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跑马占荒”,把连队建在了林场的林地里,结果引发了土地纠纷。在土地官司中我们败诉,新建的连队不得不搬迁。在搬迁中发生了悲剧,他是这个悲剧的牺牲品,尽管他成了让人敬重和学习的英雄。我们时代造就了许多这样的英雄,英雄舍己救人的事迹不容置疑,但造成英雄的条件是值得反思的。这些年因为事故还不断涌现英雄,一些人总是把丧事当作喜事办。因为出了英雄,其他就微不足道了,这是更大的悲剧。这样的悲剧还让它演下去吗?!

在那篇报道中,我没有写一个专业水准很高的农学系毕业生,整日无所事事,只好在宿舍的窗台上进行栽培试验。他不得不要求下连队锻炼,在送别的路上,他对我流下了忧伤的眼泪。我也没有写他时刻思念着未婚妻,渴望着早一天回家完婚,却不好意思请假,也没有人关心他的婚事……我在想,如果他不死,也许早就当了农学专家、大学教授或农场的领导。他也会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我们现在得到的一切,他都会得到,荣誉、地位和相应的待遇。因为,他是我们之中的优秀者。

他所在的连队的知青爱他,自编了一部歌颂他的歌剧,在许多兵团连队演出,编剧和主演是我的同学,现在是一家旅游公司的老板。

那歌剧的主题歌中有他日记中的几句话:“站,就往高处站,站在时代的高峰。看,就要往远处看,看到共产主义未来。干,就要大干,彻底解放全人类:

那歌剧中还有一首歌《歌唱英雄金学和》在知青中流传许久,歌词是这样的:

是谁站在高山顶哎,好似青松挺拔郁葱葱。

俯首遥看万山红,红旗翻卷舞东风。

一曲高歌响四海,传遍大地震长空。

天上群星洒泪舞,巍巍兴安春雷滚,滔滔龙江作合声。

千山万水一个声,学习英雄金学和。

为人民而死重泰山,为人民而死虽死犹生。

紧跟毛主席向前进,誓让全球一片红!

这是那个时代典型的英雄赞歌,现在唱起,还让我心潮澎湃。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接受这样的颂歌,但这确实是那个时代的强音。你可以不理解,但不必嘲笑你的前辈。

和金学和一个连队的战友舍不得他,在连队整建制南迁时,把他的坟也迁走了,打开棺材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他的棺木下面还结着冰,遗体完好如初,表情还是那样安详。他们在黑河把他火化了,然后又埋在新连队附近的山坡上,原来他葬在兴安岭的北坡,现在葬在了南坡,真的温暧了许多。每到忌日和清明,连队的战友们都为他扫墓和烧纸。那已经成了这个连队的自觉行动。

现在这些知青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而他的坟还孤零零地留在那个小山坡上。还有人为他祭扫吗?

去年他已经当了伊春市党史委主任的小弟弟金学权来找我,让我看一看他又重新整理的他哥哥的事迹材料。我说,不看了,心里难过。

亲爱的战友们,你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吗?

我还记着:金学和。

和父亲及兄弟在一起以上这篇文章发表于2008年初,先登在我的博客中,后被报纸转载。有的网友(刘德〕留下这样的话:“许多悲剧的发生,都伴随着英雄的出现。借英雄的高大身影掩盖悲剧责任人的自责,甚至用烈士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戴花领。虽然是无耻的行为却屡见不鲜。”还有的网友(石树〕这样说:“金学和活着肯定很有作为。他死得很壮烈,救了好几个战友,但那毕竟是场事故!应该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尽量减少死后再做文章。”

当然也有人不满意这篇文章,他们是非常热爱金学和的战友,他们不愿意我把这件产生了英雄的事件说成事故,他们认为这样写贬低了英雄。热爱英雄和尊敬英雄的人是永远值得尊重的。我爱金学和的那些战友,因为他们也是我的战友。我理解他们的意见,但我坚持认为恢复事情的真相,恢复历史的真相也很重要!为保护人民挺身而出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人永远都是英雄。而保护这些敢于为人民而牺牲的人是我们更重大的责任。我们不能总失职。当然金学和牺牲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但是这样的事现在还在发生!不忘记过去,是为了不再发生。

同类推荐
  • 鲁迅大全集(超值金版)

    鲁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收录了鲁迅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文学论著、书信、演讲、序跋等作品中的精品,在尊重历史、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尽全力展现其作品的全貌,以给读者呈现一部真实、丰富、完整的鲁迅作品。同时采用分门别类的方式进行编排,读来脉络清晰,方便查阅。
  • 印下最美的记忆(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印下最美的记忆(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本书包括诚信的力量,人的尊严,被分解的目标,生命的况味,做一个高心智的人,感悟父爱等。
  • 春芽嫩嫩(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春芽嫩嫩(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中国香港文学史

    中国香港文学史

    香港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由于这种发展所带来的报业的发展,香港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紧张的生活节奏……都在向文学要求着快餐式的精神消费。随着香港商业化程度的提高,通俗小说也以一种超过严肃小说发展的速度来满足市民的需求。
  • 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上册)

    中国现当代文学通史(上册)

    上世纪80年代,有识之士提出了现当代文学的整体观问题,并力图贯通曾被政治意识形态“阻隔”的现代与当代文学的历史。“整体观”或者“20世纪文学”的构想是带革命性的,它使现当代文学史的写作掀开了新的一页。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却发现,在获得了一种宏观学术视野的同时,或者在被输入了一个新思维框架的同时,我们并没有真正获得如何“贯通”和将整体观“具体化”的途径,整体观也还没有真正渗透进文学史的骨骼和血脉之中。因为我们需要追问:究竟在哪些重大问题上,现、当代文学原本就是贯通着的?对现当代文学史的研究来说,这就形成了一个有待于不断发现的学术空间。
热门推荐
  • 轮回之太古盟约

    轮回之太古盟约

    忘川河畔,那些熟悉的面孔,依然萦绕在我的心间。悄然回首,我已忘记时间。那一世,我将烽火台燃起,只为她的一个笑容。那一世,我孤身一人,征战天下,只为还他们一个美好的世界。六道轮回,我的心永远不会灭。
  • 第一亡灵

    第一亡灵

    苍穹之下,红月见证......林天刚穿越过来还没一天,就被人一刀作了,成为了亡灵......
  • 启示录:起源

    启示录:起源

    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生存规则就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 铁甲威虫之暗夜的复苏

    铁甲威虫之暗夜的复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竹叶青和国王被神秘的女孩儿抓住,扬言非要杀了他们。众人前去营救,这才发现那个女孩儿和赤焰家族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那个神秘女孩儿到底是谁?国王为什么会那么怕她?而十年前星仔他们的父辈组建的龙武车队真的就此消失了吗?还有,那个女孩儿和竹叶青究竟有什么深仇大恨?星仔的父亲赤焰飞龙和她是什么关系?这边的事情还没处理完,那边离虚天煞的复活时间又不长了。骑刃王世界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星仔他们能够成功化解吗?一部专为‘铁丝’们打造的小说,大家多多捧场哦——小影在这里先谢过大家了——
  • 公子无悔

    公子无悔

    他刚出生就遭灭门惨案,因此他踏上了报仇之路,重重困难等待着他.....
  • 边伯贤你是我最爱的人

    边伯贤你是我最爱的人

    这是我第二部小说,如果写的不好请见谅哈这部主要写的是,当你是一个他的小粉丝你并没有想到你可以跟你的偶像在一起,因为你知道,那是遥不可集的,只要你能看见他幸福,快乐就好,别的没有过幻想
  • 无限之最强团队

    无限之最强团队

    肖强意处穿越到战魂殿,这里是这个多元宇宙终级强者的集合地。而肖强这个战斗力不到5的渣却成为其中一员。他的队长是行事永远带着神秘气息的大美女,据说屠神如杀狗……副队长是个万年宅男,热衷于创做游戏然后开外挂直接通关……其他队友有外表阴沉但内心火热,诚忠于自己魔法的魔法师……性格火爆长像绝美,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天才科学家……身为破碎虚空的绝世强者,却同时又是扑街写手的武中圣者……超脱轮回殿,嗜修炼如命的绝世强者…………在这样强大的队伍中,肖强一步步的踏上强者之路!
  • 无限崇拜

    无限崇拜

    “韩流入侵,全盘西化,华夏岌岌可危,是他,以一己之力,拯救华夏于水火。”“他诠释了人与神的界限,告诉人们,神一直都在。”“在文化帝国里,他就是文明之主,世界之王,比耶稣的出现更伟大。”烟火倾城,众生膜拜,周绍仅是淡然处之。他需要更多的崇拜者,虽然收拢了地球的七十亿信徒,但还远远不够,远远不够……
  • 失踪者的旅行

    失踪者的旅行

    《散文集2010年卷:失踪者的旅行》主要收录了闫文盛的“生年”、“寄居者”、“在异乡”、“世事如烟_”、“时间的斑痕”、“暗部”、“小事物”、“滴水时光”、“向内的旅行”等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构思精巧,文笔精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充分显示了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其独到的写作风格,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及可读性,非常值得欣赏。
  •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中国军旅文学50年

    《中国军旅文学50年》编写前后历时7年,数易其稿,以新中国1949——1999为期50年的军旅文学发展历程为考察对象,以62万字的篇幅,全面梳理了半个世纪以来军旅文学的历史,深刻总结了军旅文学发展进程中的若干重要理论问题,以系统的理论规范和宏阔的学术视野将诸如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理论批评、戏剧、电影、电视剧等不同文体的创作悉数纳入研究范围,以客观的批评品格和敏锐的审美视角将产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作家、作品和独具艺术特色却被长期忽略的作家作品一并纳入研究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