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21300000011

第11章 从吴起开始(1)

冯振东上北京

正是初冬时节,头一场雪还没有降下来,吴起县的沟壑梁峁,到处是黑色的。在这个季节,黄土高原的主调该是黄色才对呀?没错,冯振东笑着告诉我,实际上,黄色是被黑魆魆的灌木和林草覆盖了,而到了春天和夏天,黑色又都变成了绿色。

冯振东是吴起县县委书记,戴着一副亮银色的眼镜,穿着一件深灰色的夹克,操着浓重的陕北口音,是个千练的后生。

冯振东的话被最新的卫星遥感图片得到印证。卫星遥感图片上一片浓绿的颜色勾勒出了吴起的行政区域轮廓,就像粘贴上去的剪纸那样清晰,更像一枚叶脉分明的绿叶覆盖着裸露的黄土,与周边形成明显的颜色反差。这是吴起通过实施退耕还林留下的绿色印记。

党的“十七大”刚刚开过,冯振东带领县上有关人员来到北京。临走时,吴起人开玩笑,冯书记,“十七大”上该定的四(事)情都定完了,你还去干撒(啥)嘛!冯振东摆摆手。

此作品发表于《报告文学》2008年第3期。

不是去定四(事)情,饿(我)是要汇报四(事)情,这件四(事)跟你也有关系哩。到了北京,冯振东一行人直奔和平里东街18号,他向国家林业局递上申请报告,吴起县要建退耕还林国家森林公园。唔,有这等事?——全国2279个县实施了退耕还林,这还是头一个退耕后还林还出个森林公园的哩。此事惊动了再次当选中央委员、正在人民大会堂开会的局长贾治邦。

他把电话打回局里,让有关司局马上听取汇报。

此后不久,受贾治邦局长委派,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赵学敏带领一个调研组悄然来到吴起,他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看真实的吴起到底变成什么样了。20年前,赵学敏曾到过吴起,他记忆中的吴起沟壑纵横,窑洞破败,到处都是光秃秃的浑黄景象。而这次来,车子一驶入吴起地界,就令他惊叹不已——山变了,水变了,老百姓的房子也变了。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生活幸福吗?资深的赵学敏不辞辛苦,上山下岭,走村人户,访百姓问干部,整整奔波了两天,最后得出两个基本的结论:其一,吴起退耕还林取得了巨大成效;其二,吴起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建设生态文明树立了样板。

曾任福建省委副书记兼福州市委书记的赵学敏,在书法界也颇有声誉。临别时,他欣然挥毫:昔日长征落脚点,今日退耕还林示范县,明日生态文明好家园。

毛泽东落脚的地方

绿色的吴起,因退耕还林而闻名遐迩。

红色的吴起,因长征在此完结而永载史册。

吴起,与中国革命有着一段特殊的联系。每孔窑洞似乎都能讲述当年的往事。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疲惫不堪的红军到达吴起镇的时候,这里仅有7户半人家。就是在这儿,毛泽东对长征进行了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就是在这儿,毛泽东还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吴起镇,因春秋战国时期杰出兵法家吴起之名而名。“吴起者,卫人也,善用兵,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吴起是与孙子并列齐名的。当时,吴起地区正是魏国的边塞,吴起在此屯兵垦田达23年之久,并写出了兵法《吴子》一书。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将此地取名吴起镇。元代,兵制设百户,百户下又设旗,即改“起”为“旗”,有“吴旗营”之说。清代嘉庆年间,设吴旗镇。“昔街镇繁华,人丁兴旺”“前后街相称,月逢九集,时商号、当铺五十余家”。民国初年,因兵匪多次洗劫而败落下去。

举世闻名的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在这里画上句号时,当地百姓仍习惯称此地为吴起镇。1942年,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和副主席李鼎铭共同签署命令,设吴旗县。后经几次分合,1962年重新恢复县制。2005年10月,在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吴起镇70周年前,经国务院批准将吴旗县更名为吴起县。

吴起,既是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中国革命的新起点。

从前的沟壑梁峁

大自然并没有因为毛泽东曾在吴起落脚,而对其格外恩赐。“三口”(灶口、人口、牲口)困扰着吴起,苦难和贫穷长期与吴起人相伴。民谚日:“灶口烧的是羊粪蛋,碗里是米汤拌炒面。”历史上的吴起十年九旱,梁峁多是“和尚头”,即便有些乔灌木,也“喂不饱”整日烟熏火燎的“灶口”。祖祖辈辈的吴起人沿袭着“倒山种地,广种薄收”的老习惯,“春种一面坡,秋收一瓢粮”是过去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越垦越穷,越穷越垦”,每逢冬春季节,西北风一起,风沙弥漫;而夏秋季节,“下一场大雨退一层皮,发一回山水满沟泥”。

让生态付出惨重代价的,除了“灶口”和“人口”(过度的樵采和开垦),还有“牲口”(过度的放牧方式)。

最顽强的是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最脆弱的也是草,羊蹄一踩就倒了,羊嘴一啃就光了。与“信天游”相伴的散养方式,是陕北人的牧羊传统。有人形容说,山羊的嘴是一把剪子,羊蹄则是四把铲子。杂沓的羊蹄过去之后,梁峁上留下的是蜘蛛网般的羊道。

生态持续恶化,已经到了生存还是毁灭的严峻地步,吴起人必须做出选择了。

1998年,县委书记郝飚通过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各界意见,果断做出决策:“封山退耕,植树种草,舍饲养羊,林牧主导,强农富民。”很快,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强硬的工作措施,采取了县级领导包乡,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的推进办法,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了一场历史性的绿色革命。

一年后,朱裕基视察陕北,在延安的聚财山上,向全国发出了“退耕还林”的号令。郝飚闻讯一夜未睡一这是难得的机遇呀!国家不给钱粮,我们照干,何况又给钱又给粮呢!天刚放亮,他就召集“五大班子”开会,完善工作思路。除人均留足2亩口粮田外,水土流失严重的陡坡耕地统统退耕还林。

这次去吴起,我没有见到郝飚。据说,他在若干年前,就已升任延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不过,作为当年的亲历者和历史见证人、现任县委副书记白文庭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不禁感慨万分。他说,郝飚这个人,看问题比较准,有胆识有气魄。

如果说吴起的绿色历史也有起点的话,那么,这个起点一定是从郝飚开始。吴起的生态建设经历了几任县委书记和县长,但他们“生态立县”的战略目标没有变,“封山禁牧,退耕还林”的决心没有动摇,换人不换思路,“一张蓝图绘到底。”

绿色既需要空间的分布,更需要时间的积累。

郝趙之后的几任县委书记,师合林、薛占海、冯振东,一任接着一任干……

生态建设不是短期内可以看到效果的,生态建设力戒浮躁和功名。毁林容易,种树难,只要劲儿一松,措施一软,封禁一开口子,退耕还林就可能前功尽弃,半途而废,所有的努力及其成果,就可能付之东流。放弃容易,坚持难,在坚持的过程中,有喜悦、误解、挫折,甚至教训。坚持需要历尽艰辛的付出,坚持需要“心怀远虑,志在宏图”的抱负和情怀。

外电评述说:“没有比绿色事业的接力和传承更加伟大的了。”

封禁令

1998年5月,吴起县委、县政府发布“封禁令”:全县164个行政村全部实行封山禁牧。此令一出,在吴起引起了一场不小的“地震”。吴起镇金佛坪村的张生荣老汉放了一辈子的羊,听到封禁消息后,把烟斗一扔,从炕上跳了起来,指着干部就骂,你们这些公家人,吃饱了没球事干,又来日踏(整治)群众,不让放羊,那干甚?吃甚?饿(我)爷爷就是放羊的,饿(我)也是放羊的,羊饿(我)就是不处理,饿(我)将来还让孙子放,孙子的孙子也放羊。——球!骂完,张生荣老汉抄起羊铲,气呼呼地又上山放羊去了。

抗拒“封禁令”的不止张生荣老汉一个人。很多人认为,政府是“瞎折腾”,是在断老百姓的财路。晚上,有人把贴在墙上的“封禁令”狠狠地撕下来,扔在地上,又狠狠踩几脚。干部把情况反映到县委书记郝藤那里,问怎么办?郝飚说,再贴!

贴也白贴,胆儿大的照放。郝越说,照放的,罚!呼呼罚了几个,不信邪的傻眼了。傻了一个时辰,又开骂了。

球!你郝膽在吴起耍横,县委书记就没人管了吗?毛主席还在饿(我)家歇过脚,睡过觉呢!有人就到市里上访,市里领导来到吴起,狠狠把郝礙批评了一顿。羊嘛,自古就是放的,不放羊老百姓吃甚喝甚?为了人民的一切,一切为了人民!不容郝飚辩驳,啪地关上车门,小车一溜烟走了。

撒(什么)意思嘛?!这回轮到郝趣傻眼了。

傻完后,他说了一句狠话,红色革命年代,吴起那么多人掉了脑袋,饿(我)一个小七品芝麻官算撒(什么)呀,大不了,上面把饿(我)撤了。他咬咬牙,说,封——!封——!接着封——!

谁知,这一封就封了近10年。郝飚的官儿不但未被撤,反而升迁履新了。

中央农村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段应碧,起初也不大相信吴起的“封禁令”真能把山封住。他到吴起的山上转了一圈后相信了。他在给朱铭基总理的报告中写道:“我转山头时,确实未见牧羊的。曾见羊屎,因此提出怀疑,仔细看却是兔屎(农民讲,封山后草绿了,野兔繁衍快,成了新害)。”

吴起的封禁无疑取得了成功。

“千年草籽,万年鱼籽”是对自然法则万古不灭的生动描述。封禁是一种不作为的作为。在一定意义上,封禁就是通常所说的封山育林。生态学上公认的植被恢复方式有三种: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比较而言,最简单、最省钱的方法就是封山育林。但封育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至少要有一定量的母树存在。

共和国第一任林业部长梁希说:“封育是一种最经济的办法。”什么是经济?经济就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他还说,封育要实行三禁,即禁砍柴,禁放牧,禁开垦。

封育而成的天然林更容易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它的生态过程包括土壤、植物、动物、菌类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同样是树木,单一树种的人工林就不会有这样理想的生态系统存在。生态学家认为,封育10万亩天然林与营造10万亩人工林的生态价值,是绝对不能等同的。生态系统的自然演变是生物进化的自然过程。森林和草木按其自身的生物、生态学特征有自然萌生、发展、衰亡和再生的规律,而这种自然演替,是通过种群间的竞争实现的。

有人说,对自然最好的关爱态度就是不要理睬自然。人为的干扰有时是徒劳的,大自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长出该长的东西。只要给它时间。

吴起人给了大自然足够的时间。大自然给了吴起人一个绿色的奇迹。

舍饲小尾寒羊

羊大为美——古人造字是颇为讲究的,美不美,以羊的大小为标准。

实际上,古人的标准至今仍有实用价值,羊大,产毛产肉的量固然就多。量多,价值就高,效益就好。

“封禁令”封住了山,却也禁了羊的口,几十万只羊怎么办?郝飚说,舍饲。发展小尾寒羊。郝飚之所以说这话,是因为他从一个叫许志州的农民那里得到启示。

新庙乡杨庙台村民许志州是吴起县舍饲养羊的第一个人。1995年,精明的许志州花1000多元钱从甘肃买回两只小尾寒羊,当年9月份就产下4只小羊羔,按照当时的市值可以买到2000多元,但他看到饲养小尾寒羊前途很大,没舍得卖。他家由一对种羊发展到24只,这一年,他仅靠出售羊羔就获利3600元。以后他每年饲养小尾寒羊的收益都在4000元以上。为了养羊,他索性把家里的70多亩坡耕地全部退下来种植牧草,并且用养羊获得的收益在山上建起了果园。受许志州的影响,杨庙台村先后有20多户人家开始饲养小尾寒羊。如今,吴起的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小尾寒羊,小尾寒羊深受农民喜爱。

在长城乡双湾涧村,穿黑皮夹克的农民李志战告诉我,小尾寒羊不怕冷,羊舍不能搞得太舒服,冬天冻不死就行,一定要透风,在寒风中,羊才长毛。他说,还是圈养好,羊毛丢不了,都换成钱了。过去散养就不行,羊毛都让酸枣刺刺刮没了,球都不见了。我笑了,问他,圈养羊的羊肉是不是不如散养的好吃哩?他说,是哩。笨鸡与笼养的肉鸡,肉的味道不一样,散养的羊与圈养的羊,肉的味道也不一样。他说,也有解决的办法啦。我问他,什么办法?他说,一则把羊圈盖大,扩大羊的活动范围;二则把狗经常放进羊圈里,让狗追羊,骚扰它,让羊不得安宁。嘿嘿——,别看李志战是个农民,鬼精鬼精的哩。

小尾寒羊原属蒙古羊,引人我国中原地区(鲁西南各县均有良种)以后,品种不断优化,被称为“世界超级羊”。小尾寒羊属短脂尾,肉和裘兼用品种,以能四季发情、繁殖力强、生长发育快、产裘和肉性能好而著称。小尾寒羊体态幽默,鼻梁隆起,耳大下垂,少数在头部及四肢有黑色的斑点或斑块。公羊有大的螺旋角。与吴起当地山羊相比,小尾寒羊性格温顺,吃草不刨食草根,吃树叶不啃树皮,是少有的具有“生态意识”的羊。

同类推荐
  • 读书、读人、读文化

    读书、读人、读文化

    标题的这句话出自我们的温总理于2009年2月28日在线与网友交流答问中:“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提倡读书,大概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共同愿望。道理很简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持续进步,离不开知识的涵养,尤其是知识经济时代,提高国民的文化技术素养,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 诗建设

    诗建设

    《诗建设》主要内容简介:语言有根吗?万物有共同的根吗?或许,这样的疑惑与茫然正是这个纷繁无序时代的症结所在。现代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因为“上帝死了!”上帝在那里,或者从来不在。就像一个密闭的房间中的一个我们曾经得以仰望天空的窗子,我们因一种角度的固化,因对它持久的注视中意识到了它对天空的遮蔽。但如果我们因此最终放弃了对天空的仰望,如果我们对一种僵化方式的克服没有成为与真理与道相遇的一个最新的契机,那么,我们就是一个真正的丧失者,一个不幸的“现代人”。是的,诗歌可以,同时也应该成为这样一个沮丧的时代获得拯救的力量。
  • 一个人的岁月

    一个人的岁月

    本书是著名作家顾艳的散文集。本书内容丰富,除了第一辑是作家对个人日常生活的描绘以外。其他各辑中,或追慕古人且与之对话,或面对今人而生动描绘,这是打破了时间的隔阂贯通起古今的心领神会;或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殿堂里吸收精神资源,或走万里路感受世界各地的文化传承,这是打破了空间的隔阂营造其繁茂的精神家园。在这些看似五光十色的感悟碎片中,建构了作家独居生活的时空观念与精神坐标。
  • 宛若梦幻:日本妖怪奇谭

    宛若梦幻:日本妖怪奇谭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这本书,以各自独立的短篇串成,按时代顺序,讲述了日本的神话源起、奇谭怪闻、妖怪的类型及特色等,自然,免不了诸多人与妖之间的传奇情事。笔者试图以淡笔的巧述,结合细致浓墨的描摹,将那些美丽的怨灵、荒诞的巧遇、苍凉的悲哀、无奈的抉择、枯寂的执念,真实刻划于纸上。同时,熔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既有严谨治学的钩沉梳理,又有民间说书讲史的韵味。以那时那人那事的腔调语气,缓缓铺陈出情节,把古奥变成清浅、将藏诸深山变成妇孺皆知、把本来驳杂繁复的妖事,从字里行间立起来,还其鲜活的原貌。这许许多多让我们叹气、惊恐、顿足、思索的传奇,与其说是谈鬼说怪,不如说是摹画人间景象。它们的姿态是梦一样的境界,众生相被绘在狞狰的面具下,等待你洞悉后伸手揭开。
  • 迟子建散文

    迟子建散文

    迟子建,当代女作家,1964年出生于东北最北方的小村“北极”,大兴安岭师专毕业。1986年因发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而成名,其作品带有某种散文化风格,这一点与萧红有些相似,许多读者也许正是因此而喜欢她独特的语言风格。曾获得鲁迅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文等出版。很多小说被中篇小说选刊和小说月报转载,是当代文坛产量交稿,很有实力,很有影响的女作家。
热门推荐
  • 尸行拂晓

    尸行拂晓

    勇气与个头高矮无关,勇气与种族肤色无关,勇气与贫贱地位无关。只要心中充满了爱,那么就会拥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当末世来临,丧尸横行无忌,人类社会礼仪崩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开始发挥作用,在人命比草芥还要卑微的末世之中,永远不要忘记人的尊严不同践踏,人的明辨是非的善心并未泯灭。且看人民子弟兵周小凡,因为一句承诺,单价匹马,杀入滚滚丧尸群之中。陈琳,你要等我。。。。。。
  • 异界天外飞仙

    异界天外飞仙

    他,是白云城主叶孤城。他,是与西门吹雪齐名的剑圣叶孤城。他,是四条眉毛陆小凤的朋友叶孤城。他,是一个一心只忠诚于剑的叶孤城。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天外飞仙是他的成名绝技。异界天外飞仙能否续写天外飞仙的传奇。请读者多多的收藏推荐,你们是叶孤城施展天外飞仙最大的动力。
  • 快穿之就等你来了

    快穿之就等你来了

    淼淼的人生用两个字总结“噎死至于后面的我就不多说了,她是怎么开始了她的苦逼的快穿之旅……
  • 美人素裙,血影斑驳

    美人素裙,血影斑驳

    她立在梨花树下,和风吹拂着她的三千青丝他站在她的身后,凝视着她,轻声唤道:”公主殿下。“她转过身,逆着风,对他嫣然一笑温和的阳光下,他微勾起了嘴角一百年后眉目依旧的他和她四目相对
  • 有时候

    有时候

    “你曾经告诉我,如果我想哭了,就抬起头看着天空,这样眼泪就不会留下来了--陈画儿”“我们之前的问题并不是我们不想爱,我真的很爱你,但是我选择离开你--范毅谋”有时候一眼就能喜欢上对方,有时候因为一点小事就毁掉了两人多年的信任与感情,究竟这个社会上是面包重要还是爱情重要呢,多少人褪去了青涩的外表后在这险恶复杂的社会上浮浮沉沉,沦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一对在校园相爱的情人真的能跟现实对抗吗……
  • 千金嫡女:谁都别惹我

    千金嫡女:谁都别惹我

    全身异能的她穿越到一个任人欺负的将军府嫡女身上,二娘,二妹的狠毒她一下子给灭了,收了紫色眸子的妖孽弟弟,带着两个呆萌美男侍卫,开始报复欺负她的人,来一个送死的,她收了,来一个又一个美男,有点招架不住,跑到哪里又来一个,又来一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梦回西游路,卿非亦心

    梦回西游路,卿非亦心

    次书不是网游,是梦幻西游手游的故事。看女猪子非卿如何在手游中如鱼得水,奇葩的搞笑帮战,滑稽日常生活,浪漫的爱情故事。不知是谁先动了情,但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 锦绣为婚:老公,棒棒哒

    锦绣为婚:老公,棒棒哒

    他是帝国司令,矜傲霸气,长得有多颠倒众生,心就有多冰冷强硬。权倾天下,只为一人倾身折腰。按照龙少的话,我的人我来疼,少一根头发我都会负责!婚前,她被他按住,强行惩罚!把她当成她。婚后,百般纠缠,她才知道原来律师不是万能的,就算三寸不烂之舌也有说不出话的时候。“唔……”玲珑不服气,心疼地抚着自己的唇,“讨厌!不准再咬了,咬破了我拿什么说话?官司败了怎么办?”“以后你不用说话,只用呻吟就好,官司胜负由我说了算!”龙少一脸倾城地笑道,眼中柔情似海。"
  • 历史年鉴之1914

    历史年鉴之1914

    本系列包含了世界历程、科技、文学、宗教、哲学、历史、国运纪事等各方面的整理记录,作为系列年鉴。
  • 夜魅:吸血鬼的掠夺

    夜魅:吸血鬼的掠夺

    当传说中的吸血种族出现在现实生活,我仿佛成了臆想症患者。时时刻刻生活在未知名的恐惧中,仿佛下一秒就成为鲜血的祭品。是谁夺走了我珍贵的家人,是谁时时刻刻威胁着我的生命,又是谁导演了这一切……一场恶魔间的较量即将拉开血红的序幕……